沈从文 课件(22张PPT)
合集下载
《边城》PPT课件-沈从文
分的说明。请列举爷爷对孙女爱的具体表现。
骄宠、依顺。尽量照顾她的情绪。 教育翠翠要坚强。 给翠翠讲她父母的故事。 亲自过问翠翠的婚姻大事。 不让翠翠坐热石头。 为翠翠吹笛唱歌。
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 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 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 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 《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 中的代表作。
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 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 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 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 “文体作家”。
沈从文的创作成就
❖ 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有80多部,是中国 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年代中后期结 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等,其基本主题已初现。30年代之后创作显著 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 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 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 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 《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 《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 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从作 品到理论,完成了其“湘西世界”的构筑。
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 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 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 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 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 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年应邀 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骄宠、依顺。尽量照顾她的情绪。 教育翠翠要坚强。 给翠翠讲她父母的故事。 亲自过问翠翠的婚姻大事。 不让翠翠坐热石头。 为翠翠吹笛唱歌。
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 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 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 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 《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 中的代表作。
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 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 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 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 “文体作家”。
沈从文的创作成就
❖ 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有80多部,是中国 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年代中后期结 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等,其基本主题已初现。30年代之后创作显著 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 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 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 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 《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 《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 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从作 品到理论,完成了其“湘西世界”的构筑。
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 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 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 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 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 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年应邀 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沈从文 PPT
d
一曲美的颂歌 (一)自然美 环境美 风俗美
自然美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 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 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 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 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 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 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 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翠翠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翠翠的命运:渡(渡人 等人渡)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1 偶然:天保的死 2 误会:顺顺父子对爷爷的误会 老船夫一直想问翠翠,翠翠一直不明示 3 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寂寞:爷爷与翠翠之间,爷爷与 顺顺父子之间,翠翠与傩送之间 5 人性的悲剧
《边城》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人物
天保:豪迈豁达,不拘小节,有勇气,讲义气 傩送:不爱说话,秀拔出群,聪明,富于感情 爷爷:慈爱,温柔,豪爽,热心
翠翠:爱与美的化身
1、翠翠是自然之子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 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 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 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 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 边玩耍了。
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一、生平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笔 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 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 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 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 了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 积淀着沉痛隐忧。
沈从文介绍PPT课件
48
49
50
青岛的沈从文故居
51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52
1950年夏沈从文 与表侄黄永玉
53
54
思考题: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实的还是 理想的?
55
2020/1/7
56
4、《边城》与写意小说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 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35
翠翠与傩送
36
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 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 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 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 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 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 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民族品德 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 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 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 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 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 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 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 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 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 的。
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 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 。
32
初见天保
33
初见傩送
34
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49
50
青岛的沈从文故居
51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52
1950年夏沈从文 与表侄黄永玉
53
54
思考题: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实的还是 理想的?
55
2020/1/7
56
4、《边城》与写意小说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 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35
翠翠与傩送
36
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 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 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 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 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 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 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民族品德 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 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 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 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 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 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 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 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 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 的。
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 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 。
32
初见天保
33
初见傩送
34
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6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8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人
”
9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10
结束语
用
沈
诗 多从
构 情文
筑 ,笔
的 善下
生 良的
7
《八骏图》
一个知识分子到外校讲学,遇到很多跟自己 一样的所谓文化人物。他自觉比别人高明 正直,并嘲笑其他人虚伪,但最后作者揭 示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故事里主要人物 是主人公达士先生,和其他七位文化同仁 甲、乙、丙、丁、戊、己和庚,达士先生 在给未婚妻的信里描绘出自己对其他人的 交往印象,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沈从文ຫໍສະໝຸດ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1
个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 1921年工脱字离型 军队到北京求学。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 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拾。
2
•
• • •
《 《 《 及短
主 新 阿 其篇
妇 与 黑 他小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8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人
”
9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10
结束语
用
沈
诗 多从
构 情文
筑 ,笔
的 善下
生 良的
7
《八骏图》
一个知识分子到外校讲学,遇到很多跟自己 一样的所谓文化人物。他自觉比别人高明 正直,并嘲笑其他人虚伪,但最后作者揭 示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故事里主要人物 是主人公达士先生,和其他七位文化同仁 甲、乙、丙、丁、戊、己和庚,达士先生 在给未婚妻的信里描绘出自己对其他人的 交往印象,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沈从文ຫໍສະໝຸດ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1
个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 1921年工脱字离型 军队到北京求学。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 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拾。
2
•
• • •
《 《 《 及短
主 新 阿 其篇
妇 与 黑 他小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八 从 《 雏《
骏 文 月 》龙
图小下
朱
》说小
》
习景
《
作》
旅
》
店
小 说 创 作
3
小说及散文
中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等
散文: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烛虚》《湘西》
4
沈 从 文 的 经 典 相 片
5
《边城》
翠翠:十五六岁的少女,父母双亡,与爷爷 相依为命,心地善良、单纯,对爷爷关心、 体贴。表达了她渴望被关怀,被理解,受 重视的愿望。情窦初开对爱情憧憬、执着、 矢志不渝。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女性。
6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命 ,湘
牧 美西
歌 丽充
。满
了
温
柔
,11
谢谢观看!
12
8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Nhomakorabea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人
”
9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10
结束语
用
沈
诗 多从
构 情文
13第十三章沈从文精品PPT课件
• 小说整体上展现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现实 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
1、现实人生形式。以独特视角展示湘西 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自在无为 的人生状态。《柏子》《萧萧》《丈夫》 等。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20至30年 代湘西儿女的苦乐人生。
《柏子》写卖身于船老板的水手,与吊脚 楼妓女之间的粗野而又不无真诚的爱。 表达湘西下层人自然而热烈、毫不矫揉 造作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形式。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 都是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 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写 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 小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 西小说的集大成者。
1902—1988
• “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 鲁迅” (美·金介甫)
• “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 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 王”(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第一节 沈从文的创作道路
一、传奇人生
•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湖南凤凰县人。 • 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当地土著军队。 • 1922年只身闯北京。求学艰难,谋职不成,生
活陷入困窘中。
• 1923年得郁达夫帮助。
沈从文离开湘西 去北京时
• 1924年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在《晨报副刊》发表,进入新月派圈子。
• 1928年到上海中国和
• 1933年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年。 ①9月与张兆和结婚。 ②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③创作进入佳境。创作代表作《边城》。 ④引起“京派”“海派”之争。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 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 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 年龄的人。”
在每一个妇人身上,一群水手这样那样作 着那顶切实的梦,预备将这一月储蓄的铜钱和 精力,全部倾倒到这妇人身上,他们却从不曾 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
1、现实人生形式。以独特视角展示湘西 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自在无为 的人生状态。《柏子》《萧萧》《丈夫》 等。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20至30年 代湘西儿女的苦乐人生。
《柏子》写卖身于船老板的水手,与吊脚 楼妓女之间的粗野而又不无真诚的爱。 表达湘西下层人自然而热烈、毫不矫揉 造作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形式。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 都是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 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写 乡土风俗文化。老舍是京味 小说的开创者,沈从文是湘 西小说的集大成者。
1902—1988
• “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 鲁迅” (美·金介甫)
• “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 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 王”(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第一节 沈从文的创作道路
一、传奇人生
•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湖南凤凰县人。 • 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当地土著军队。 • 1922年只身闯北京。求学艰难,谋职不成,生
活陷入困窘中。
• 1923年得郁达夫帮助。
沈从文离开湘西 去北京时
• 1924年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在《晨报副刊》发表,进入新月派圈子。
• 1928年到上海中国和
• 1933年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年。 ①9月与张兆和结婚。 ②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③创作进入佳境。创作代表作《边城》。 ④引起“京派”“海派”之争。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 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 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 年龄的人。”
在每一个妇人身上,一群水手这样那样作 着那顶切实的梦,预备将这一月储蓄的铜钱和 精力,全部倾倒到这妇人身上,他们却从不曾 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
沈从文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沈从文我最喜欢的便是《边城》了,既有湘西的风土民情, 又有人物美好性格的完美揭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 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 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但并不浓烈。作者的感情便在这淡淡的悲伤中体现出来。 作者爱着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 在悲剧的故事中体现出的是人的善良、纯真、质朴······ 亲情、爱情的穿插,人物性格的 描述,让人在读时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心灵的纯洁
沈从文文章风格独特的原因: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 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 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 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 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 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沈从文
——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 的一个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 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简介PPT演示课件
书法: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 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2020/5/24
7
四、作品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 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 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 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 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 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 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 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 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
2020/5/24
4
孩童趣事
二、人物轶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
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
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
初次授课 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
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 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 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 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 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 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 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 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 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 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 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 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 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 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成功。”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 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2020/5/24
7
四、作品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 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 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 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 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 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 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 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 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
2020/5/24
4
孩童趣事
二、人物轶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
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
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
初次授课 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
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 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 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 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 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 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 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 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 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 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 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 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 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 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成功。”
沈从文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 以从容的笔致,徐徐展开情节,娓娓道来,既没有突出的高调,也没有明显的悬念,自 然平和。整个作品如同一曲舒缓的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哀怨与忧伤,但总体呈现出的色 彩却是柔美与明朗的。
△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6
作
品
影
响
▲ 作品地位: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展 现淳朴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生情态的“湘西小说”。而《萧萧》是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乡 土写实类的代表作之一。
在《边城》这幅山水长卷中,生活着一群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善良的人,作品中抒写青年男女之 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而翠翠是它的灵魂,是人性 爱与人情美的化身 。
选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 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眼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13
艺
术
特
点
1、语言古朴、优美。 融合了湘西民间口语, 明白晓畅,又常采用 文言语法,充满新鲜 活泼峭拔的清新气息。
2、将散文笔法与诗歌 3、小说的结构寓严谨 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 于疏放,自然流畅如 不重情节与结构的经 行云流水。 营而重作品的写意性 与抒情性。作者擅长 将人物语言、行动描 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 来,以揭示人物的个 性和丰富的内 心世界。 色味清淡,意境超逸。
4
2
写作风格
5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 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 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沈从文是京派 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 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 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 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 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6
作
品
影
响
▲ 作品地位: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展 现淳朴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生情态的“湘西小说”。而《萧萧》是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乡 土写实类的代表作之一。
在《边城》这幅山水长卷中,生活着一群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善良的人,作品中抒写青年男女之 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而翠翠是它的灵魂,是人性 爱与人情美的化身 。
选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 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眼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13
艺
术
特
点
1、语言古朴、优美。 融合了湘西民间口语, 明白晓畅,又常采用 文言语法,充满新鲜 活泼峭拔的清新气息。
2、将散文笔法与诗歌 3、小说的结构寓严谨 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 于疏放,自然流畅如 不重情节与结构的经 行云流水。 营而重作品的写意性 与抒情性。作者擅长 将人物语言、行动描 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 来,以揭示人物的个 性和丰富的内 心世界。 色味清淡,意境超逸。
4
2
写作风格
5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 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 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沈从文是京派 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 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 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 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 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沈从文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在《边城》这幅山水长卷中,生活着一群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善良的人,作品中抒写青年男女之 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而翠翠是它的灵魂,是人性 爱与人情美的化身 。
选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 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眼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学术著作:《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 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
7
3
艺术成就
8
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
的人性之“常”。基于重建民族文
化的思考,在湘西小说中,反复表 现“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理 想。他站在湘西自然人性的立场反
独特的 文学理想
观并批判都市违反人性的、病态的、
13
艺
术
特
点
1、语言古朴、优美。 融合了湘西民间口语, 明白晓畅,又常采用 文言语法,充满新鲜 活泼峭拔的清新气息。
2、将散文笔法与诗歌 3、小说的结构寓严谨 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 于疏放,自然流畅如 不重情节与结构的经 行云流水。 营而重作品的写意性 与抒情性。作者擅长 将人物语言、行动描 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 来,以揭示人物的个 性和丰富的内 心世界。 色味清淡,意境超逸。
沈从文
主讲人:xxx PPT制作:xxx
1
目 录
壹贰叁 肆
个
写
艺
两
人
作
术
选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 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眼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学术著作:《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 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
7
3
艺术成就
8
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
的人性之“常”。基于重建民族文
化的思考,在湘西小说中,反复表 现“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理 想。他站在湘西自然人性的立场反
独特的 文学理想
观并批判都市违反人性的、病态的、
13
艺
术
特
点
1、语言古朴、优美。 融合了湘西民间口语, 明白晓畅,又常采用 文言语法,充满新鲜 活泼峭拔的清新气息。
2、将散文笔法与诗歌 3、小说的结构寓严谨 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 于疏放,自然流畅如 不重情节与结构的经 行云流水。 营而重作品的写意性 与抒情性。作者擅长 将人物语言、行动描 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 来,以揭示人物的个 性和丰富的内 心世界。 色味清淡,意境超逸。
沈从文
主讲人:xxx PPT制作:xxx
1
目 录
壹贰叁 肆
个
写
艺
两
人
作
术
沈从文PPT课件
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
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里,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在日光下耀
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
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
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
❖ 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 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 祖父还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了的母亲来。翠翠 悄悄把头撂过一些,见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 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
❖ 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 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 命运。
17
因为友谊,沈从文 创作: 《丁玲女士被捕》 《丁玲女士失踪》 《三个女性》 《记丁玲女士》 《记胡也频》
18
江青
19
抗 战 之 前 的 沈 从 文
20
6 抗战时期
1937年8月,随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下 任职西南联大
21
7、解放前后
❖郭沫若在《斥反 动文艺》说沈从 文 “一直是有意 识地作为反动派 而活动着”
第二章 京派小说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学巨匠
一
(
、 水
1902-1988
一
样
清
的
)
沈 从
文
1
1、荒僻神秘的家乡。原名沈岳焕,生于湘西凤凰县
2
湖、川、贵三 省的交界 苗、侗、土家 族聚居
湖南地图
3
吊脚楼
4
5
2、行伍世家
第七课《 沈从文》课件(共49张PPT)
导入新课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 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 认目前形势,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中的 得失关心,却了解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 严重意义。
——沈从文
我的心总是对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 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 需从一本书、一句话上学来。
照我所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 能认识“人”。
——沈从文
第七课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 书”,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可以更好地 理解他的创作。
2、了解自传的特点,学习写自传。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可以深入 理解这篇文章和了解沈从文其人。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 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 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 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 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 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正式自传由于经过作者有意或者无意地遗漏 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 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 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 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自传作家一方面把事实组 成一个发展链,让读者看到自我的演进过程;另 一方面,他又热中于把事实的动机和意义加以阐 释和解说,使读者从意义中领悟到经验。(参见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自传”条目以及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的“自传事实”)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 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 后正式参军。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 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 认目前形势,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中的 得失关心,却了解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 严重意义。
——沈从文
我的心总是对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 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 需从一本书、一句话上学来。
照我所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 能认识“人”。
——沈从文
第七课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 书”,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可以更好地 理解他的创作。
2、了解自传的特点,学习写自传。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可以深入 理解这篇文章和了解沈从文其人。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 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 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 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 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 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正式自传由于经过作者有意或者无意地遗漏 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 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 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 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自传作家一方面把事实组 成一个发展链,让读者看到自我的演进过程;另 一方面,他又热中于把事实的动机和意义加以阐 释和解说,使读者从意义中领悟到经验。(参见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自传”条目以及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的“自传事实”)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 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 后正式参军。
人物——沈从文PPT课件
第13页/共16页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他坟地的对面是一片 悬崖,崖上蓬勃生长 着大丛的虎耳草, 《边城》里的翠翠, 只有在梦中才能摘到。 他爱过的“那个正当 年的人”,便似那悬 崖上的虎耳草,这一 生他没有摘到,于是, 他将生生世世守望她。
第14页/共16页
•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边城》 •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边城》 • 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
她懂了,可他已经走了,她永远也没法重头来过了。
第10页/共16页
泥土里开出的善意之花
在民国时期,有一种说法,说沈从文是中国的托尔斯泰, 其实这两人有很多的不同处,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对底层人民 怀有深厚的感情。
沈从文爱写船夫、妓女、农民、最下等的士兵,如《边城》 《丈夫》《柏子》,写的都是这些普通的底层人民。而且,不 同于大多数中国现当代作家,把这些人当成国民劣根性的象征, 沈从文一生都对这些普通人怀着温情,他觉得底层人民身上有 最本真的善良、纯真,有生活的智慧,甚至抱着学习的态度, 去写这些人的生活和心性。
第11页/共16页
泥土里开出的善意之花
沈从文被安排去一个叫“七五二高地”的地方看守菜园子。 他十分称职,风雪雨晴,从不间断。他将世事看得很淡,在 这多雨泥泞遍地的地方,他给黄永玉写信中到:“……这儿 荷花真好,你若来……”脚下虽泥泞遍地,眼前却荷花盛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填补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空白
第5页/共16页
“顽固的爱”与“顽固的不爱”
据他们的儿子沈龙朱回忆说,一次沈从文看见兆和在操 场上边走边吹口琴,走到操场尽头,兆和潇洒地将头发一甩, 转身又回走,仍是边走边吹着口琴,动作利索,神采飞扬。 也许正是这一瞬间抓住了沈从文的心,一见钟情。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他坟地的对面是一片 悬崖,崖上蓬勃生长 着大丛的虎耳草, 《边城》里的翠翠, 只有在梦中才能摘到。 他爱过的“那个正当 年的人”,便似那悬 崖上的虎耳草,这一 生他没有摘到,于是, 他将生生世世守望她。
第14页/共16页
•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边城》 •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边城》 • 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
她懂了,可他已经走了,她永远也没法重头来过了。
第10页/共16页
泥土里开出的善意之花
在民国时期,有一种说法,说沈从文是中国的托尔斯泰, 其实这两人有很多的不同处,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对底层人民 怀有深厚的感情。
沈从文爱写船夫、妓女、农民、最下等的士兵,如《边城》 《丈夫》《柏子》,写的都是这些普通的底层人民。而且,不 同于大多数中国现当代作家,把这些人当成国民劣根性的象征, 沈从文一生都对这些普通人怀着温情,他觉得底层人民身上有 最本真的善良、纯真,有生活的智慧,甚至抱着学习的态度, 去写这些人的生活和心性。
第11页/共16页
泥土里开出的善意之花
沈从文被安排去一个叫“七五二高地”的地方看守菜园子。 他十分称职,风雪雨晴,从不间断。他将世事看得很淡,在 这多雨泥泞遍地的地方,他给黄永玉写信中到:“……这儿 荷花真好,你若来……”脚下虽泥泞遍地,眼前却荷花盛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填补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空白
第5页/共16页
“顽固的爱”与“顽固的不爱”
据他们的儿子沈龙朱回忆说,一次沈从文看见兆和在操 场上边走边吹口琴,走到操场尽头,兆和潇洒地将头发一甩, 转身又回走,仍是边走边吹着口琴,动作利索,神采飞扬。 也许正是这一瞬间抓住了沈从文的心,一见钟情。
中时的沈从文.完整版PPT资料
天保兄弟:哥哥在糊里糊涂地陷入 爱情的矛盾中后,因为竞争的失败 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弟弟也是 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唱情歌而不为 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 不知所至。
文化内涵
竭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 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 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世上最美的东西莫过 于凄婉缠绵的情思.
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 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 情,表现他心中的缠绵质 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 一起来发现它,展示它, 品味它。
?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遥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 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 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土未完全被现代物 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思念。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 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 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
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
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
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现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景物的描写
“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
景致。〞
——沈从文
特点
从细致处着手,善于运用声音、气味
来写景,并把景物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人物的一局部。
例:“天快夜了… …〞
大量使用当地的景色和特产作为素材,
如白塔、虎耳草等,使文章具备了浓厚的湘 西乡土气息。
内心刻画
由湘西的封闭农业文明社会性质决定, 人们内心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色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
文章主体又可分为五个部分,呈现出五个非常 生动的场景。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2-8段),是盼粥。小小的八儿, “喜得快要发疯了”,在灶台间来来回回地穿 梭着,反反复复地询问,怀着急切的期待和好 奇,却不得不一次次失落。而粥,虽“像是溢 发浓到了”,却只能发出“有声无力的叹气”, 这也是八儿内心的写照。
文中写吃粥的内容相对简略,而吃粥前的各种活动 却写得很洋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文章对八儿吃粥前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 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 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 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腊八粥的 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 童趣。而在吃粥环节,也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 是详细描写吃粥的结果,让人仿佛看到一家人吃粥 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整体把握
作者擅长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捕捉,刻画人物,表现情境,渲染气氛。对八 儿心理变化细节的捕捉就非常细膩、传神,很值得玩味。比如,写八儿盼粥 ,“喜得快要发了”“进进出出灶房”,这些动作、神态,突出八儿的急切 心理,而听到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八儿“眼睛可急红了”,用“ 要哭的样子”说“那我饿了”,神态描写极为传神,一个“那”字,更是富 有意味。除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作者也很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渲染气氛 、側面烘托。比如,写到八儿盼粥时,“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 续”,一方面摹写粥熬制过程中咕嘟冒泡的情形,一方面用粥的“叹气”表 现八儿的好奇得不到满足的失望。再如,粥还未熬好,八儿就已经为家人分 好了粥,“‘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一个“噗”字,既是实写熬粥过 程中的声音,又仿佛是忍俊不禁的笑声,突出八儿“分粥”的童趣。文中还 有大量值得玩味的细节,可以找出来,细加品味。
阅读课文,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 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围 绕着睹八粥,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
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是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 过程。盼粥部分,突出八儿急切好奇的心理;分粥,写粥还没熬好, 八儿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心里盘算怎么分粥,突出八儿的聪慧、狡黠; 猜粥,写八儿看到烟气,猜想熬了那么久的粥,里面的各种食材都 该是最好吃的状态了,突出八儿的馋和期待;看粥,写八儿忍不住 央求妈妈抱起自己,亲眼看看粥熬成什么样了,突出八儿的惊异; 吃粥,没有详写吃粥的过程,却写了吃粥的结果,而从结果中,不 难想象八儿是怎样一副吃相,才能“靠着妈妈斜立着”,才能“肚 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的心满意足。可以说,围绕着腊 八粥,作者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情味,又充满童真童趣 的画面。
2. 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 点。
3. 把握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 食的特点,并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作者简介
•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 凰人,苗族,作家。 •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 《湘行散记》等。
字词释义
① 〔洋车〕即人力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 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枘 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整体把握
作者将人的活动、感受与对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 过八儿的所见所思所想来写腊八粥,展现出整体构思上的 巧妙。首段是对腊八粥的特写,极力渲染人的感受,烘托 出腊八粥的“甜甜腻膩”。接下来的主体部分则如蒙太奇 一般,动态地展示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以及人在其中的活 动,镜头在人与粥间来回切换,其自然的联结便是人对粥 的盼望和念想,而粥,也仿佛有了人性,人与粥互相映衬 ,呈现出一个充满情味的“人与粥的故事”。这个主角又 是一个孩子,孩子千净、纯粹、天真、烂漫,通过他的所 见所想来写腊八粥,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情趣和味道。
四文中对岩八粥有多处形象的描绘,找出相应 的语句,试着从词语选择、修辞运用
等方面进行品味。
腊八粥熬煮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食材相互融合, 粥会越来越粘稠,越来越香甜可口。作者在讲述腊八粥变化时,多 次描写锅内的“叹气声”,使得腊八粥有了生命力,这样的拟人化 写法也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逐渐黏稠、咕嘟冒泡的 样子,极具画面感。如“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 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 音”“锅内又叹了声气”。此外,说“栗子跌进锅里”,饭豆是 “浑身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等,也是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赋予腊八粥以灵性,符合儿童的观察心理。用词上,作者多 处使用叠音词,比如第1段,用“甜甜”“腻”“糊糊涂涂”这些 叠音词,很好地表现了凿八粥黏稠甜铽的特点;“大碗大碗”“大 匙大匙”,则形象地描写出吃粥时狼吞虎咽的情形。
② 〔益发〕越发,更加。 ③ 〔孥(nú)孥〕这里是妈妈对八儿的爱称。
整体把握
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 分。作者用极其细膩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 ,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描 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 爱。文章语言通俗简练,富有童趣,人物对话彰显 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 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2.腊八粥
沈从文 (极简版,需自行修改)
预习
• 老舍说,腊八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你 知道腊八粥里要放哪些东西吗?
• 本文对腊八粥的描写非常细腻,边读边把你 感兴趣的句子画下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想象这些句子所描摹的情景,体会其中 的情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标导航
1. 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内容主次,体 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整体把握
课文共19段,起语便不凡,不说老老少少,而说“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提到腊八粥,都会 “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烂漫气息扑 面而来。接下来具体描摹腊八粥的熬制,从食材到 做法,有声有色有味,仿佛带着一股香气,升腾起 一股热乎气儿,读者眼前仿佛展开一幅浓郁的生活 画面,能真切地看到、闻到、触到。首段的细膩描 写,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
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展现 人物形象的?
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将人物心理表现得 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起来。比如,“‘那我饿了!’八儿要 哭的样子。”不说“我饿了”,而加了个“那”字,意味大有不同。如果 是前者,八儿是真饿了,饿得难受,才有了“要哭的样子”,这可不是装 的。而“那”是顺着上文的语意,说应该有的结果或者做出判断。饿不饿, 本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却成了一个判断。八儿的不满就用一个“那”字发 泄了出来,还带着一股小小的赌气、撒娇的劲儿。果然是“不可靠”的 “饿”,看来主要还是“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再如 分粥,“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 行……”想多占有,却又打着替大哥和爹考虑的旗号,想多吃,又不忘表 示自己的“善解人意”,还要把妈妈也拉人自己阵营,找个同盟.多么狡 黠、聪慧、可爱的孩子啊!
整体把握
第二部分(第9-12段),是分粥。粥尚未熬好, 八儿已迫不及待地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给家 人分起了甜粥。小人儿竟然还起了小小的思想 波动,有着想多吃半碗的纠结,一个天真、聪 慧、狡黠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而粥,仿佛听 到八儿的话语,“锅内又叹了声气”。
整体把握
第三部分(第13段),是猜粥。吃不到粥,八 儿只能猜想“锅中的一切”。那栗子、饭豆、 花生仁、枣子,该熬成什么样了呢?通过八儿 的猜想,既表现孩子的心理,凸显他对粥的好 奇,又细腻巧妙地突出腊八粥的特点。
整体把握
第四部分(第14-17段),是看粥。八儿到底 还是让妈妈抱起自己来看看粥的模样,“惊异 得喊起来了”。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纯粹的, 用小孩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同洋 溢着童真童趣,新奇自然。
整体把握
第五部分(第18-19段),是吃粥。这部分对 吃粥仅一笔带过,却形象地描绘了“吃粥”后 的结果。这一番充满诗意而又趣味横生的描写, 充分激发起人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
整体把握
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第2-19段),交织着两条线 索:一条线索写小孩八儿盼望吃粥的整个活动,一 条线索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 所想,对腊八粥进行描摹,而腊八粥的情状,又暗 合着八儿的心理。粥,经历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 ;而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 粥,互相映衬,徐徐展开一幅妙趣横生、令人忍俊 不禁的生活画卷。
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活动,将腊八粥描写得富有 生命力?
作者通过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来写八粥,粥 佛具有了人性,人与粥互相映衬,展现出整体构思上的巧妙。盼粥时,粥是“益发 浓稠了”,这当然符合八儿的期待——应该可以吃了吧。但妈妈说“要到夜里”, 这“锅中的粥”,只能发出“有声无力的叹气”。这声“叹气”,既暗含着八儿的 失落,也表现出粥熬制初期的情状。粥还未好,八儿已经开始了分粥,听到八儿的 盘算,“‘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忍俊不禁的笑声,富有情趣,而实 际上,“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己!”,这也是粥继续熬制的情状。 八儿忍不住开始猜粥,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这是八儿对于腊八粥的想象, 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 里描绘出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八儿终于看到了粥,栗子是“融掉了”,饭 豆是“肿胀六花生仁是“脱了它的红外套六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既符合 预想,也有出人意料之处。与猜粥时候的描写相比,词语发生了变化,但同样细膩 地表现出睹八粥的变化。作者特别注意从儿童的视角,用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 行描写,粥在作者笔下,仿佛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
课文细膩地描绘了八儿等粥、盼粥时的馋样儿。 读一读文中相应的语段,体会八儿的心理,说 说你从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