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名人故事
欣赏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欣赏投笔从戎成语故事投笔从戎,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系哦啊吧整理了关于投笔从戎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出处】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投笔从戎成语解释【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举例造句】: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投笔从戎典故
投笔从戎典故篇1投笔从戎觅封侯班超一家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清正廉明,淡泊名利。
由于汉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他们家经常出现衣食不周的窘迫局面。
班超没有做官,也就没有俸禄,只好跑到洛阳去投奔哥哥班固。
经人介绍,他终于找到一个在官府中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
日子久了,他觉得抄书非常乏味辛苦,而且没有前途。
有一天,众人还在抄书,他忽然将笔掷在地上,仰天长叹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边疆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书这种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纷纷取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当班超41岁时,匈奴控制了西域。
兴盛多时的丝绸之路为之中断,沿途贸易凋敝,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
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
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很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立即加入到西征的队伍里,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西征。
班超到汉军后,充分显示了他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自公元74年班超抵达西域到公元92年的18年时间,班超带着36位壮士,以疏勒为根据地,历经无数战役,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事业,确定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在他65岁时,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身处于传奇般的家族,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
班超投笔从戎,秉持建功海外的志向。
他曾以三十六骑荡平西域,在大汉的旷远疆土中,他是一个时代的剪影,在《后汉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志向是人生的指南针。
你内心怀着渴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是充满激情,必定是满心欢喜,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志向是人生的灯塔,你看着它就知道了航向。
我们拥有了志向,就是在迷途中找到了方向。
奔着志向努力,就是奔着胜利前进。
班超弃笔从戎,决绝地放下纸笔,勇敢地投身军旅,在边疆建功立业,终于封侯晋爵,名垂青史。
你确立了志向吗?若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赶快寻找自己人生的灯塔吧。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人怀揣着爱国情怀,毅然决定从文学界转投军营,成为一名文艺兵,为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的故事。
班超,原名班姓氏,字伯超,是清大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班超怀揣着家国情怀,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红军,但在1938年太行抗战中,班超负伤被俘,后被关押在南京,“国统区”警备司令部牢房中。
在牢狱之中,班超受尽了严刑拷打,差点丧命,但他仍然没有退缩,反而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认为只有满怀热情和决心,才能实现自己守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才能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1943年8月,班超被释放回到家乡湖南常德。
在常德,他看到了家乡的山河变成了一片废墟,农民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民族危亡的危机依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为家乡人民和祖国服务,班超决定毅然投笔从戎,参军抗日,成为一名文艺兵。
加入军队后,班超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利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写诗、写歌、写剧本,编织故事,唤起战士们的爱国心、战斗意志,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还曾在连队里建立了文化大队,并组织了一些文艺晚会,通过歌舞、小品等形式,为战士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班超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连续获得了“三等功”和“二等功”荣誉称号,并在1945年底升任为文化干事。
他在战争中的成功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文艺兵这个特殊岗位增添了光彩,为国家和人民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投笔从戎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需要有一颗爱国心,需要有勇气和决心,需要抛弃安逸和舒适,去迎接一次冒险和挑战。
班超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文艺兵,更是一名爱国军人,他将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用于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名杰出的文艺兵。
班超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文艺可以打造英雄,文艺可以唤起民族情感,文艺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文艺作品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东汉时,汉明帝谒见班超,派遣他至新疆回去,和鄯善王交朋友。
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长途跋涉而回去。
他们千里迢迢,走进了新疆。
鄯善王听闻班超使臣西域,亲自出来城谒见。
东道主把班超遣为上宾。
班超向主人表明勃然大怒,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
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
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
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
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
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拎了士兵Saucourt至匈奴营地。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藏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持弓箭刀枪伏击在营地两旁。
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奏乐欢呼。
匈奴人大乱,结果全系列被大火打死,乱箭射死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班超质朴箴言的故事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
”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
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
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
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
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字仲升,东汉时人。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皇上召到京城洛阳做校书郎(校勘书籍的官),班超随同母亲也来到洛阳。
因为家境贫穷,班超经常替官府抄写文件,赚些钱贴补家用。
有一天,他把笔一扔,感叹地说:“大丈夫即使没有别的志气和谋略,也应该学习西汉时的傅介子、张骞为国立功,怎么能把大好时光总耗费在抄抄写写的差使上呢? 公元73年,班超放下笔杆参了军,出征匈奴,立了战功。
后来他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汉明帝时,班超又被派遣多次出使西域。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服重重困难,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投笔从戎的汉语词典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阙,始年十八,投笔从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博升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投笔从戎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弃笔从戎弃文就武弃文竞武反义词:卖剑买牛弃武竞文解甲归田用投笔从戎造句:(1) 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2) 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3) 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4)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5) 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6) 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7) 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谁也数不清啊!(8) 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9) 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四字成语故事-投笔从戎
四字成语故事-投笔从戎投笔从戎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投笔从戎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投笔从戎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
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
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
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
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
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
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
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
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
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坚壁清野荀彧,字文若,颍川(今河南中部)人。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讲了什么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讲了什么
投笔从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那么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讲了什么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
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
详细解释
1.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2.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3.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班超,字仲升,平陵(陕西咸阳市)人。
他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因为家境贫困,青年时代的班超常给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得些报酬,补贴家用。
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境,班超特别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50多年,更是心怀忧虑。
有一天,班超抄写文件,心里觉得十分烦闷,忍不住立起身来,将笔猛地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像傅介子(西汉昭帝时,曾为开道西域,立下战功)、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如愿以偿。
当时,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固手下的代理司马官职。
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派他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各国。
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西域一个较大的鄯善国(今新疆南部鄯善)。
鄯善王起初对他很恭敬,作为上国的贵宾招待,彼此十分友好。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国联络,由于匈奴使者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生了敌意。
班超发觉以后,立刻召集同行人员,说明情况,研究对策,最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匈奴使者,降服鄯善王。
当时,虽然面临险境,同行人员仅有36人,但是班超勇敢果断,毫不畏惧,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前,我们只有迅速地主动去找敌人拼命,才能够摆脱险境”。
这天深夜,班超率领36人,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
夜里正好刮大风,班超先派10人,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营后,其余的人,各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前两侧,然后乘风放一把大火,击鼓呐喊,一同杀出。
匈奴没有防备,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汉军有多少人马,吓得没命乱逃。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大家知道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欢迎欣赏班超投笔从戎的意思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投笔从戎的典故
投笔从戎的典故
[典故]
班超是东汉初年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才能和胆识名扬天下。
但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
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
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
抄写工作,除了累以外,还特别枯燥。
一份同样的文件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实在是不能忍受了,就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实现伟大的志向,但至少也得像介之推、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而不应该在这里抄抄写写,白白地消耗一生。
”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被任命为外交官,为东汉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投:扔。
戎:军队。
[例句]
我哥哥非常羡慕军营生活,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就投笔从戎了。
班超:投笔从戎的西汉外交家
班超:投笔从戎的西汉外交家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都城担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居住。
由于家中贫寒,班超就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他很有志向,有一天,他愤愤地将笔扔到地上,叹息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但至少也得像介之推、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而不应该在这里抄抄写写,白白地消耗一生!”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了官,几次出使西域,为东汉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来历。
永平十六年,大将军窦固受命带兵征伐匈奴,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随军出发,在战斗中他表现得很勇敢,杀死了很多敌人。
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到了鄯善国,鄯善国国王一开始非常恭敬周到地接待了他们,但不久变得疏忽怠慢起来。
班超凭直觉感到匈奴派来了使者,对鄯善国王进行了威逼。
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从他口中证实了事实。
班超将这个侍从关押起来,召集一起出使的36人,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
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
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
”班超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
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等到天一黑,班超就带领兵士奔袭北匈奴使者的住地。
当晚正好刮起大风,班超亲自顺风点火,焚烧北匈奴使者的营帐,匈奴人一片惊慌。
班超亲手杀死3名匈奴士兵,部下也斩得北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30多人,还有100多人统统被烧死在里面。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成语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投笔从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间乎?”班超是东汉名将。
他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
班超在少年时,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敬仰。
班超立志要像他们那样为国建功。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任命为校书郎(管理书籍的官)。
赴任时,班超与母亲也随同一起到了京都洛阳。
那时候,他们家生活比较困难。
班超就接受官府雇佣,做抄书工作。
为了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班超很不满意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
他投笔长叹:“男子汉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才有出息!怎能这样混日子!”周围的人听到班超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都讥笑他。
班超激动地说:“鼠目寸光的人怎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进入军队。
公元73年,奉车都尉(皇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出击匈奴时,窦固让班超带领一支部队出征。
班超带领将士们英勇奋战,消灭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卓越功勋。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放弃文学事业,从事练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班超的简介: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文仕家庭,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
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文学成就,而是选择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一代东汉名将。
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投笔从戎的故事及启示精选
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
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稳固边防作出很大奉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绩,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绩。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奉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平安,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投笔从戎的启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班超投笔从戎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典故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想知道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班超投笔从戎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
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
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
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
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
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
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音shàn)。
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
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挺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
他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
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
班超装得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
那个仆人给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
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东汉都城洛阳,一群年轻人正在一个房问里伏案抄写,不时还有人边写边议论这次能赚多少钱,可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叫班超的人却一直沉默不语。
突然他站起来将手中的毛笔狠狠地往地下一摔,众人回头诧异的注视着他。
班超严肃的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杀敌立功,我们怎么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过这些抄抄写写的日子呢?”众人先是一愣,接着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这小子,连饭都吃不饱,还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愤然离去。
班超生气的回到家,正在整理书籍的父亲班彪看他一脸的不高兴,大概猜出了几分,于是就把他和兄长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面前。
父亲问道:“你们兄妹三人的志向都是什么?”班固、班昭回答说愿意像父亲一样编写史书,而班超却说:“我的心愿是领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张那样率队出使西域!”父亲非常欣慰,语重心长的对他们三个说:“你们都有远大的志向,这一点我非常高兴,但你们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气,只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那么等机会来时,你们才不会错过。
”不久,班超果然投笔从戎,跟随猛将窦固与匈奴作战,立下战功,成为一名年轻的`将军。
汉宫金殿上,汉明帝得知匈奴被驱赶到漠北边境时,大为宽慰,对窦固和班超大加赞扬,并且封班超为“假司马”。
汉明帝主张罢兵,就此停止对匈奴作战,可班超却上奏说:“现在匈奴虽然已经逃走,但还经常骚扰我边境,臣担心,一旦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汉明帝询问班超该如何办才好,班超回答说:“漠北离我们中原万里,出兵很难,当务之急是派出使节,联合漠北诸国,共同抵抗匈奴。
臣愿意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汉明帝当场应允。
班超第一站来到善国。
善国的国王盛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人,班超对他痛陈利害关系。
国王经过深思熟虑,表示愿意联合西域各诸侯国共同抗击匈奴,班超很是高兴。
席间,一个官员突然急匆匆的赶到国王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国王的脸色立刻紧张起来,随后匆匆的走了。
保护边疆的四个英雄故事
保护边疆的四个英雄故事一、班超投笔从戎守西域咱先说说班超这个超酷的哥们儿。
班超本来是个抄抄写写的文人,天天拿着笔杆子。
可是他心里就不满足这种平淡的日子,老想着干一番大事业。
那时候边疆西域可是个很复杂的地方,大汉得在那儿站稳脚跟。
班超直接把笔一扔,说:“我要去边疆闯闯!”就这么着,他带着一些人就去了西域。
到了西域,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有一回,他带着几十个人就闯进了鄯善国。
开始的时候鄯善国的国王对他们还挺客气的,可是没过多久就变得冷淡了。
班超多聪明啊,他一打听,原来是匈奴的使者也来了。
班超就跟他手底下的人说:“咱要是不把匈奴使者干掉,咱都得死在这儿。
”于是,趁着月黑风高,他们就摸到匈奴使者的营帐。
班超身先士卒,带着兄弟们冲进去就一顿猛砍,把匈奴使者全给解决了。
这一下可把鄯善国的国王给震住了,立马表示要跟着大汉混。
班超就靠着这种勇敢和智慧,在西域周旋于各个国家之间,守着大汉的边疆,一守就是几十年呢。
二、左宗棠抬棺西征收新疆左宗棠老爷子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当时啊,新疆这块儿面临着被外国侵略者吞并的危险。
清政府里好多人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兵,左宗棠可坐不住了。
他说:“新疆那是咱中国的领土,必须得收回来!”于是,他就带着大军西征。
左宗棠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出征的时候让人抬着一口棺材。
这意思就是说,我这一去要是收不回新疆,我就死在那儿。
他的军队一路向西,穿过茫茫戈壁沙漠。
那时候的条件可艰苦了,没有啥好的后勤保障,但是左宗棠的军队士气高昂。
在战场上,左宗棠指挥有方。
他针对新疆的地形和敌人的情况,制定了各种巧妙的战略战术。
他的士兵们也都很勇猛,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终于把那些侵略者打得屁滚尿流,成功收复了新疆。
左宗棠这一壮举,那可真是保住了咱中国西北边疆的大片领土,让新疆继续稳稳地在咱们中国的版图里。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守海疆郑成功那可是个海上英雄。
明朝末年的时候,台湾被荷兰侵略者给霸占了。
郑成功心里就想啊,这台湾可是咱中国的宝岛,怎么能让外国人在这儿撒野呢?于是他就决定要收复台湾。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素材解读: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
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
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单介绍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单介绍
1、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2、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能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3、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第 1 页共1 页。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和相关资料。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班超(32年—120xx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元十二年(120xx年),因年迈请求回国。
永元十四年(120xx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
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
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弃笔从戎典故
弃笔从戎典故弃笔从戎的意思是谓文人弃文就武。
你们想要了解弃笔从戎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弃笔从戎典故,供大家阅读!弃笔从戎典故班超(32-102年)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
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
落魄的名将大都是不安分的家伙。
班超曾经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时在一旁抄书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这句话和陈胜吴广的"燕雀焉知鸿鹄志哉"同样嚣张了。
这便是弃笔从戎的典故,倒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班超放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文学工作,年轻人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并不稀奇,不安于现状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说到做到、成就伟业的就很少,不过千万不能因此而小看年轻人的志气哦。
后来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写下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我中华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
班超既没有陷入内战,也没有屠杀自己人,又不居功自傲,更不为名利而战,其为军人之表率,当之无愧。
弃笔从戎解析拼音qì bǐ cóng róng近义词投笔从戎、弃文就武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解释犹投笔从戎。
谓文人弃文就武。
成语出处唐·张鷟《游仙窟》:“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弃笔从戎接龙弃笔从戎→ 戎马仓皇→ 皇亲国戚→ 戚戚具尔→ 尔汝之交→ 交臂失之→ 之子于归→ 归忌往亡→ 亡不旋踵→ 踵事增华→ 华颠老子→ 子孝父慈→ 慈悲为本→ 本本源源→ 源源不断→ 断编残简→ 简忽所见→ 见弹求鸮→ 鸮啼鬼啸→ 啸傲风月→ 月地云阶→ 阶柳庭花→ 花残月缺→ 缺吃短穿→ 穿房过屋→ 屋梁落月→ 月殿嫦娥→ 娥皇女英→ 英才大略→ 略地侵城→ 城狐社鼠→ 鼠撺狼奔→ 奔播四出→ 出丑放乖→ 乖唇蜜舌→ 舌长事多→ 多病多愁→ 愁肠九回→ 回肠百转→ 转败为功→ 功标青史→ 史无前例→ 例行差事→ 事倍功半→ 半半路路→ 路断人稀→ 稀句绘章→ 章甫荐履→ 履薄临深→ 深藏简出→ 出丑扬疾→ 疾电之光→ 光彩陆离→ 离多会少→ 少不更事→ 事必躬亲→ 亲当矢石→ 石赤不夺→ 夺戴凭席→ 席不暇暖→ 暖衣饱食→ 食不果腹→ 腹饱万言→ 言不谙典→ 典册高文→ 文不对题→ 题名道姓→ 姓甚名谁→ 谁是谁非→ 非池中物→ 物阜民熙→ 熙来攘往→ 往返徒劳→ 劳而不获→ 获保首领→ 领袖后进→ 进奉门户→ 户曹参军→ 军不厌诈→ 诈败佯输→ 输财助边→ 边尘不惊→ 惊才绝艳→ 艳绝一时→ 时不可失→ 失而复得→ 得不偿丧→ 丧胆亡魂→ 魂不附体→ 体大思精→ 精白之心→ 心不二用→ 用管窥天→ 天崩地裂→ 裂裳裹足→ 足不出户→ 户告人晓→ 晓风残月→ 月锻季炼→ 炼石补天→ 天崩地陷→ 陷落计中→ 中留不报→ 报冰公事→ 事不过三→ 三拜九叩→ 叩阍无计→ 计不反顾→ 顾此失彼→ 彼唱此和→ 和璧隋珠→ 珠璧联辉→ 辉煌夺目→ 目不旁视→ 视而不见→ 见德思齐→ 齐大非偶→ 偶影独游→ 游尘土梗→ 梗泛萍漂→ 漂母之恩→ 恩爱夫妻→ 妻儿老少→ 少不经事→ 事不师古→ 古调不弹→ 弹尽粮绝→ 绝长补短→ 短褐穿结→ 结草之固→ 固壁清野→ 野处穴居→ 居安思危→ 危而后济→ 济苦怜贫→ 贫病交加→ 加官进位→ 位卑言高→ 高傲自大→ 大败亏输→ 输肝沥胆→ 胆颤心寒→ 寒蝉仗马→ 马到功成→ 成败兴废→ 废耳任目→ 目不忍睹→ 睹景伤情→ 情不自堪→ 堪以告慰→ 慰荐抚循→ 循常习故→ 故步自封→ 封刀挂剑→ 剑拔弩张→ 张本继末→ 末俗流弊→ 弊车驽马→ 马耳春风→ 风波平地→ 地地道道→ 道长论短→ 短褐椎结→ 结党聚群→ 群雌粥粥→ 粥少僧多→ 多才多艺→ 艺不压身→ 身不由主→ 主次不分→ 分崩离析→ 析辨诡词→ 词不达意→ 意存笔先→ 先辨淄渑→ 渑池之功→ 功薄蝉翼→ 翼翼飞鸾→ 鸾翱凤翥→ 翥凤翔鸾→ 鸾颠凤倒→ 倒背如流→ 流杯曲水→ 水菜不交→ 交臂相失→ 失光落彩→ 彩凤随鸦→ 鸦飞雀乱→ 乱极思治→ 治阿之宰→ 宰鸡教猴→ 猴年马月→ 月光如水→ 水长船高→ 高标卓识→识变从宜→ 宜嗔宜喜→ 喜不自禁→ 禁暴正乱→ 乱极则平→ 平安家书→ 书读五车→ 车驰马骤→ 骤风暴雨→ 雨打梨花→ 花朝月夕→ 夕惕朝乾→ 乾坤一掷→ 掷地赋声→ 声东击西→ 西窗剪烛→ 烛尽光穷→ 穷兵黩武→ 武昌剩竹→ 竹苞松茂→ 茂林修竹→ 竹报平安→ 安安稳稳→ 稳操胜算→ 算减一升→ 升沉荣辱→ 辱国殄民→ 民变蜂起→ 起兵动众→ 众恶必察→ 察察而明→ 明白晓畅→ 畅所欲为→ 为法自弊→ 弊多利少→ 少成若性→ 性急口快→ 快步流星→ 星奔电迈→ 迈古超今→ 今愁古恨→ 恨如芳草→ 草草不恭→ 恭而有礼→ 礼崩乐坏→ 坏人坏事→ 事不宜迟→ 迟迟吾行→ 行不从径→ 径情直遂→ 遂非文过→ 过从甚密→ 密不可分→ 分别部居→ 居安资深→ 深藏若虚→ 虚晃一枪→ 枪刀剑戟→ 戟指嚼舌→ 舌底澜翻→ 翻肠倒肚→ 肚里泪下→ 下笔便就→ 就地取材→ 材薄质衰→ 衰当益壮→ 壮发冲冠→ 冠绝一时→ 时不我待→ 待答不理→ 理不胜词→ 词不逮理→ 理不胜辞→ 辞不达义→ 义不背亲→ 亲极反疏→ 疏不谋亲→ 亲冒矢石→ 石火电光→ 光彩射目→ 目不忍见→ 见多识广→ 广大神通→ 通变达权→ 权变锋出→ 出处进退→ 退避贤路→ 路逢窄道→ 道长争短→ 短见薄识→ 识才尊贤→ 贤否不明→ 明白易晓→ 晓行夜宿→ 宿弊一清→ 清尘浊水→ 水村山郭→ 郭公夏五→ 五步成诗→ 诗成得袍→ 袍泽之谊→ 谊不容辞→ 辞不达意→ 意到笔随→ 随波漂流→ 流宕忘反→ 反败为功→ 功不补患→ 患得患失→ 失魂荡魄→ 魄荡魂飞→ 飞苍走黄→ 黄帝子孙→ 孙康映雪→ 雪案萤窗→ 窗明几净→ 净盘将军→ 军法从事→ 事不有余→ 余波未平→ 平安无事→ 事出不意→ 意得志满→ 满车而归→ 归老林泉→ 泉石之乐→ 乐不可极→ 极恶穷凶→ 凶残成性→ 性烈如火→ 火耕流种→ 种麦得麦→ 麦饭豆羹→ 羹墙之思→ 思断义绝→ 绝长继短→ 短斤缺两→ 两败俱伤→ 伤春悲秋→ 秋草人情→ 情不自胜→ 胜残去杀→ 杀敌致果→ 果不其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超投从戎的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公元62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