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三章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毒性作用Pp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合酶的结构与组成
ATP合酶是最终生成ATP的装置。它分布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 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ATP合酶的分子由球形的头部和基部组成。
线粒体功能小结
线粒体主要功能是高效地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转换为细 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调节细 胞氧化还原电位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内多种离子 的跨膜转运及电解质稳态平衡。
细胞内的钙库
• 细胞内储存Ca2+库包括肌质网、线粒体,负责肌细胞细胞质中 钙离子的调节,心肌细胞去极化时释放钙离子,复极化时摄 取钙离子。心衰时,肌质网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是能量的缺 乏,ATP依赖的Ca2+泵功能降低,导致心肌复极化时不能有效 摄取钙离子,去极化时又不能及时释放钙离子。
• 线粒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摄取细胞总Ca2+量的20%,这与线粒 体中生物氧化酶的功能有关,在心衰出现时,细胞内pH的改 变影响线粒体内Ca2+稳态,使线粒体摄取钙离子增多,当Ca2+ 超载时,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
) 示 意 图
ATP
糖 丙酮酸
Biblioteka Baidu
脂肪 脂肪酸
CoA 三羧酸循环TCA NADH或FADH2
线粒体内膜 丙酮酸载体
电子传递到 形成质子电化
氧生成水
学梯度
ATP合成酶 合成ATP
5
(一)线粒体中的氧化代谢
线粒体是糖类、 脂类和蛋白质最终氧 化释能的场所,TCA 是物质氧化的最终共 同途径,氧化磷酸化 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 主要途径。
8
电子传递复合物
电子传递复合物,组成两种呼吸链:NADH呼吸链, FADH2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上不对称分布。
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42个蛋白亚基,至少6个Fe-S中心和1个黄素蛋白。 作用:催化1对电子从NADH辅酶Q; 泵出4 H+
18
Ca2+浓度的持续升高
1. 高血压:Ca2+释放的增加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同时还 促进了细胞内储存Ca2+的释放,细胞内储存钙的释放再加上细胞外 钙离子的内流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且影响细胞的生长,造成 血管肥大,导致结构性和功能性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增高。
优选第三章线粒体功能及其相 关毒性作用
线粒体膜间隙
➢ 膜间隙的宽度通常为6-8nm,在呼吸活跃时,膜间隙可显著扩大。 ➢ 含有可溶性酶类、底物以及辅助因子。其含有的腺苷酸激酶可以
催化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富含可溶性蛋白胶状物,具有稳定的pH和渗透压。具有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 酸氧化和氨基酸降解的相关酶类。含有DNA、RNA 、核糖体。
线粒体的分离
外膜 磷脂合成 脂肪酸的去饱和化 脂肪酸链的延伸 标志酶:单胺氧化酶
基质 丙酮酸氧化 三羧酸循环 脂肪酸的β氧化 DNA复制、RNA转录 蛋白质翻译 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内膜 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代谢中间物的转运 标志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膜间空间 核苷酸的磷酸化 标志酶:腺苷激酶
线 粒 体 产 能 (
上就是把H+跨膜电位差和质
子浓度梯度形成的质子驱动
力转换成ATP分子中的高能
磷酸键。
TCA循环提供的质子驱动力 和高能电子是线粒体合成 ATP的基本能源。
(四)ATP形成机制—氧化磷酸化
氧化(电子传递、放能)与磷酸化(ADP+Pi,储能)同时进行,密切耦 联,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实现。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自然卷成颗粒朝外的小 膜泡,这种小膜泡称为亚线粒体小泡或亚线粒体颗粒。
复合物Ⅱ:琥珀酸-CoQ还原酶(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FAD辅基,2Fe-S中心, 作用:催化1对低能电子FADFe-S辅酶Q (无H+泵出)
复合物Ⅲ:CoQ- Cyt c还原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包括1个cyt c1、1个cyt b、1个Fe-S蛋白 作用:催化电子从UQH2cyt c;泵出4 H+ (2个来自UQ,2个来自基质)
在动物细胞线粒体膜上存在渗透性转换孔(PTP),当PTP开放时, 线粒体内膜对中低分子量的化合物的渗透性会突然增加,从而导致 线粒体基质中分子量小于1.5kD的游离物质渗透进入膜间空间,这个 过程称为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on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
线粒体的损伤
线粒体渗透转变 细胞内Ca2+异常 ATP合成酶异常 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 原发性代谢紊乱的相互作用 线粒体DNA异常
线粒体渗透转变(MPT)
1. 线粒体摄取Ca2+、渗透势下降,ROS和RNS生成、ATP耗竭和原发性代 谢紊乱都会引起线粒体内膜通透性(MPT)突然升高。
2. MPT是一种跨越线粒体内外膜间的蛋白质孔(巨通道)开放引起的。 这个通道对于分子质量小于1500的溶质可通透,它的开放使质子自 由的内流进入,引起膜电位迅速和完全耗散、ATP合成的中断以及水 的渗透内流,导致线粒体膨胀,已经蓄积于基质间隙的Ca2+通过此 孔大量流出,进入细胞质。这样的线粒体不仅不能合成ATP,而且由 于内膜的去极化迫使ATP合酶以相反的模式(水解ATP)将余留的能 源全部耗尽。如果细胞中大部分或全部的线粒体都发生渗透转变, 细胞溶解坏死将达到巅峰。
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 二聚体,每一单体含13个亚基,三维构象, cyt a, cyt a3 ,Cu, Fe 作用:催化电子从cyt c分子O2 形成水,2 H+泵出, 2 H+ 参与形成水
(三)质子转移与驱动力的形成
Ca2+调控
线粒体承担的能量转换实质
(二)电子传递链与电子传递
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的电子的分子和原子被称 为电子载体。
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电子传递链。 五种类型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 铁硫蛋
白和铜原子。除泛醌外,其他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质相 连的辅基。 呼吸链中的电子载体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和方向,按氧化还原 电位由低向高排列(NAD+/NADH最低,O2/H2O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