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相关概念,掌握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数学综合应用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应用为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两方面内容。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的规律,并讨论信息技术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方面的优势和应用。
2.知识讲解(30分钟)b. 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Excel、Python等,并使用实际案例演示其在数学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c.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案例教学讲解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技巧。
3.分组实践(4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决定使用何种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b.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c.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总结与展示(20分钟)a.学生上台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和评价。
b.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应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c.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更多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应用的实践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展示成果,评价其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评价其在小组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价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案例引言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和传递大量信息的能力,而数学学科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推理的工具。
在教育领域,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案例。
教学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统计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他们将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收集和组织数据,并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可视化数据。
同时,他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又巩固了数学统计概念的理解。
教学案例二:几何建模与数学推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几何建模和数学推理。
他们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和编辑几何图形,然后通过屏幕截图或打印输出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同时,他们将使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几何定理,并应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还培养了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教学案例三:编程与数学模拟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编程和数学模拟。
他们将研究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并使用编程工具来实现数学模拟。
通过编写代码,他们可以模拟数学问题,并观察和分析模拟结果。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编程来解决数学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学会了编程技能,又深入理解了数学模型和解题方法。
总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同时,这种整合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形成性检测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测题的内容
2.4-6
2.4-7
熟练
掌握
综合
应用
信息
技术
与数
学整
合
一、填空题:
①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A=1 to 10
Print A
next
End sub
②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For a=100 to 1 step –1
S=S+A
Next a
Print “S=” ; S
End sub
问:说说以上两个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变量A的值的变化情况;
以上两个程序在循环结束时变量A的值分别是();
以上两个程序的循环的次数分别是()次;
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二、编程:作二次函数y=a(x+b)2+c 的图像。
要求:二次函数的系数a、b、c及作图的速度d可以控制,
要灵活运用fox / next 循环语句进行作图。
分析:正确运用循环语句动态作函数图像,通过控制作画速度深
入、仔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二次
函数的性质。
界面设计可参考下图:。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关系。
2.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实际效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实际效果。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调查身边同学在数学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总结优点和不足。
第二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应用。
2.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其积极影响。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技术工具,体验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便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数学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其积极影响。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拓宽数学学习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2. 常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GeoGebra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 网络资源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如数学论坛、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4. 信息技术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学生分组实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关系,以及常用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网络资源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5. 讨论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操作的表现,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2. 学生讨论分享的积极性,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数学软件的功能,如SageMath、Maple等,以及它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标题: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教学的整合设计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将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整合设计,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教学。
一、课前设计:1.使用多媒体展示数学概念: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或应用程序,将学生分组,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设计:1. 数学应用软件的运用:根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如Geogebra、Excel等,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背后的原理。
2.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实验平台模拟数学实验,如抛物线运动、几何变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应用。
3.游戏化学习:利用数学游戏软件设计有趣的数学题目,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设计:1.开展在线练习:在课后通过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布置数学题目的作业或练习,给予即时反馈。
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自我纠错和巩固。
2.主题式课外拓展:组织数学俱乐部、数学协会等活动,邀请专家、教师或学生进行数学主题的演讲或展示,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况直播或录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四、评估设计:1.制作在线测评:设计针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在线测评,通过自动评分和学生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个性化学习跟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跟踪和记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论:通过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动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2.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数学知识1. 概率与统计: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并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2. 函数与方程: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数学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3. 几何与空间:使用几何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变换和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1. 数据处理和分析:教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和处理,培养他们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2. 数据可视化: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图形等信息技术工具,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3. 编程与模拟:教授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开发数学模型和模拟程序,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学方法1. 探索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地探索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4. 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研究和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研究态度;2. 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价学生在作业和项目中的成果和表现;3.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促进交流和提高。
教学资源1. 电脑及相关软件:提供给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操作;2. 数学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3. 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提供给学生使用的电子表格、几何绘图和编程软件等;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案 -完整获奖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案 -完整获奖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案 - 完整获奖版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2. 研究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的方法;3. 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例,结合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
以下为教学内容的安排:1. 代数基础知识的复和巩固;2. 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并解释其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3. 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数学问题;4.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思维的开发和创新;5. 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步骤步骤一:代数基础知识的复和巩固(15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通过复和巩固代数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信息技术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
步骤二:引入信息技术工具(10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如数学软件、在线研究平台等,并解释其在代数研究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
步骤三: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20分钟)在此步骤中,学生将自主探究并解决一些代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计算、图形绘制等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学生小组合作和创新(20分钟)在此步骤中,学生将组成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思维的开发和创新。
他们可以设计和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五:学生展示和交流(15分钟)在此步骤中,学生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观察、小组展示和交流等。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关系。
2. 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掌握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 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信息技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3. 案例分析:展示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几何画板等)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新方法。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和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信息技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常见的数学软件和在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示范法: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2. 教学软件:准备相关的数学软件和在线工具。
3. 教学资源:收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和信息技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示范: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6.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创新性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意愿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邀请数学或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 教案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一、引言1.1教育信息化背景1.1.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1.1.2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趋势1.1.3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意义1.1.4教育信息化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2教学目标与意义1.2.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2.2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1.2.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1.2.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3.1整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内容1.3.2采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1.3.3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1.3.4教学评价体系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二、知识点讲解2.1数学基础知识2.1.1数学概念与原理2.1.2数学运算与公式2.1.3数学图形与变换2.1.4数学问题解决策略2.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2.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2.2网络技术与通信2.2.3数据处理与分析2.2.4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3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2.3.1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2.3.2数据收集与处理2.3.3图形绘制与动态演示2.3.4数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化工具三、教学内容3.1教学设计3.1.1教学目标分析3.1.2教学内容组织3.1.3教学过程设计3.1.4教学评价设计3.2教学实施3.2.1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3.2.2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3.2.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3.2.4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3.3教学评价与反思3.3.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3.3.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3.3.3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4.1.2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4.1.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1.4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2.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4.2.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4.2.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4.3.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意识4.3.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3.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5.1.2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与应用5.1.3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运用5.1.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沟通5.2教学重点5.2.1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5.2.2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5.2.3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5.2.4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教学设备6.1.2数学教学软件与工具6.1.3教学课件与资料6.1.4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具6.2学具准备6.2.1学生学习用书与资料6.2.2学习工具与计算器6.2.3信息技术的学习设备6.2.4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学具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引入新课7.1.1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7.1.2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入新的数学概念7.1.4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7.2教学内容讲解与示范7.2.1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数学知识7.2.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示范7.2.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探究7.2.4通过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7.3练习与巩固7.3.1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数学练习题7.3.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练习,巩固知识7.3.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练习7.3.4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7.4.2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发现问题与不足7.4.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7.4.4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教学参与与思考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呈现8.1.1通过板书设计,展示数学知识结构8.1.2利用图表和图像,辅助讲解数学概念8.1.3通过板书设计,呈现数学问题解决过程8.2教学过程的引导与辅助8.2.1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8.2.2利用板书设计,辅助学生进行数学练习8.2.3通过板书设计,提供数学问题解决的示范8.2.4利用板书设计,促进师生互动与沟通8.3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8.3.1通过板书设计,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8.3.2利用板书设计,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8.3.3通过板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8.3.4利用板书设计,促进学生的教学参与与思考九、作业设计9.1基础知识巩固作业9.1.1设计数学基础知识练习题9.1.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练习9.1.3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9.1.4利用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9.2数学问题解决作业9.2.1设计数学问题解决练习题9.2.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练习9.2.3通过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9.2.4利用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9.3课后拓展与延伸作业9.3.1设计课后拓展与延伸练习题9.3.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课后拓展与延伸练习9.3.3通过作业设计,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9.3.4利用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10.1.2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发现问题与不足10.1.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10.1.4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教学参与与思考10.2.1回顾教学难点与重点,巩固知识10.2.2分析学生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的掌握情况10.2.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巩固与提高10.2.4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学习10.3教学拓展与延伸10.3.1设计教学拓展与延伸活动10.3.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拓展与延伸10.3.3通过教学拓展与延伸,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10.3.4通过教学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内容讲解与示范: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将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将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一、教学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数据处理、编程思维等;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加深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学知识的呈现与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数学教学网站等,呈现数学知识的内容。
以图像、动画、音频等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定理和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练习题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和分析。
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3. 编程思维与数学问题解决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编程思维,而编程思维与数学问题解决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编程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编程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利用编程语言编写程序解决代数方程、几何问题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数学建模与实践探究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建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都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学科,它们都涉及到计算、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一、整合目标和内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
在学科内容方面,可以以数学学科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例如,将数学的图形、代数和统计等概念与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编程和模拟等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整合方式与方法1.整合教学任务: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或开放性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加工和信息表达的能力。
比如,设计一个数学建模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模型的构建和求解,再将结果呈现出来。
2.整合资源和工具:整合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和编程软件,设计一些交互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3.整合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既要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份综合性的考核试卷,既包括传统的数学计算题,又包括信息技术应用题。
三、整合实例以二次函数与数据分析为例,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1.教学活动一:教师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函数形式、图像和性质等。
数学信息融合教案
数学信息融合教案教案标题:数学信息融合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数学信息融合为主题,结合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2. 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3. 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的互动关系。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数学的联系进行讨论。
知识讲解:2. 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领域,如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
3. 介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软件等,并演示其基本操作和功能。
实践操作:4. 分组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5.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销售额预测、成绩分析等。
讨论与总结:6.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数据分析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总结信息技术与数学的互动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作业布置: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并撰写一份报告。
教学辅助:1.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2. 统计软件(如SPSS);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质量;3. 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几何、代数等;2.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竞赛和项目。
教案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指导,以帮助教师设计和实施数学信息融合教学。
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导语:信息技术与数学作为两门不同的学科,各自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技能,而数学则是人类思维逻辑的基石。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在一起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以期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等。
2.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电子表格、图表绘制、编程软件等。
三、教学方法1.综合式教学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项目式学习:以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工具。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问题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并计算相应的费用。
3.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图表绘制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旅游路线设计中的数学问题。
4.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计算结果进行汇报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评价方式1.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合理,并对其进行评分。
信息融合高中数学教案
信息融合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融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信息融合在不同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中的应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信息融合概念的介绍;
2. 信息融合与函数的关系;
3. 信息融合与统计学的应用;
4. 信息融合与几何学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信息融合概念的介绍
1. 讲解信息融合的概念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融合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第二步:信息融合与函数的关系
1.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融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2. 练习相关题目,加深对信息融合与函数的理解。
第三步:信息融合与统计学的应用
1. 介绍信息融合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方法;
2. 练习相关题目,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步:信息融合与几何学的应用
1. 分析信息融合在几何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练习相关题目,培养学生在几何学问题中运用信息融合的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融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融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信息融合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概述1.1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1.2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和目标1.3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1.4 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原则第二章:信息技术的数学应用2.1 电子表格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2 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2.3 数学软件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4 数学问题解决与算法设计第三章:数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与应用3.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3.2 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3.3 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3.4 信息技术工具在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第四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4.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4.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4.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4.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五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5.1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案例5.2 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案例5.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反思与评价5.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注意事项第六章: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6.1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6.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6.3 教学案例分析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6.4 教学案例分析的实践与反思第七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策略7.1 教学策略的定义与类型7.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选择7.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策略实施7.4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评估与调整第八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评价8.1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8.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评价工具8.3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8.4 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与分析第九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9.1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中的角色9.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9.3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学研究与合作9.4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与反思第十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0.1 整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0.2 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教育的未来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10.4 持续探索与创新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安全与伦理问题11.1 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隐私保护11.2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11.3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11.4 安全与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实践案例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课堂管理12.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2.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管理策略12.3 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与规范12.4 课堂管理实践案例与分析第十三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跨学科教学13.1 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13.2 数学与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案例13.3 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13.4 跨学科教学的评估与反思第十四章: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国际视野14.1 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4.2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与启示14.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国际数学教育合作14.4 国际视野下的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案例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回顾与总结15.2 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与改进15.3 面向未来的教学策略与发展方向15.4 持续探索与创新的教学实践与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内容涵盖了整合概述、信息技术的数学应用、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实践案例等多个方面。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
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新问题、新方法,培养 创新能力。
跨学科综合能力
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 合能力。
02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本、数学公式编辑器、 数学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 观、生动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 整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 反馈。
实施奖惩措施
对在整合教学中表现突出 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未能达到要求的教师进 行督促和帮助。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整合教学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 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 、定理等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 机会,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预习 、复习和拓展学习。
几何画板等辅助工具介绍
几何画板是一种专门用于数学 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 教师绘制各种几何图形,并进 行动态演示和变换,从而使学 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和 性质。
80%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概念和解 题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100%
培养学生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 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80%
拓展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 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标
(完整)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案例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 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不少误区. 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其次是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思考、借鉴,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二、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所谓数学命题教学,主要指数学的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教学数学命题的教学不仅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命题本身,而且要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命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但是教材往往略去了数学的发现过程,掩盖了数学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还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数学命题、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为学生参与抽象和概括这些数学命题的过程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可以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与他人的讨论、协作,体验数学命题得出的过程.[案例]指数函数的性质的探究[设计意图]在传统的指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通常只作出两个或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函数的性质”已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认知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自己作图,并随意地取底数a值, 充分地体验函数的任意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底数a是如何影响并决定着函数的性质的,学生会自觉地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总结性质,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优势.算a x,然后选择x二和a二,单击“图表”菜单中“绘制(x,y)”出现点F;同时选择点E和F,再单击“作图”菜单中“轨迹”,从而作出以底数a为参数的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2)设疑引入,产生冲突•当你沿垂直方向拖动点A时,实质上是改变了指数函数y=a x中a的值,那么在拖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探究结果:①当a>l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在R上是增函数,图象的底部与x 轴无限接近,并随a值由小变大图象向上逐渐向Y轴靠拢,但都过点(0,1)点.②当a=1时,指数函数的图象退化成一条平行于x轴且在x轴上方一个单位处的直线.③当0<a<l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在R上是减函数,图象的底部与x轴无限接近,并随a值的由大变小也逐渐向Y轴靠拢,都过(0,1)点.⑶自制课件,验证猜想.学生提出问题:当a>l和0<a<l时,两种情况的图象好象具有对称性,学生会猜想是在底数互为倒数时对称.在同一坐标系中,计算-,改标签为b二,即b与a互为倒数;计算b:先后选择乂=和b,a 单击“图表”菜单中“绘制(x,y) ”,出现点G;同时选择点E和G,再单击“作图”菜单中“轨迹”,作出指数函数y=b x的图象.两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屏幕呈现,并能随学生的操作而同时动态变化,但两者的对称性却保持不变•当学生发现自已合理的猜想在计算机中得到验证后,立刻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强烈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数学(上学期使用)
第1步:打开EXCEL ,在A 列中输入自变量的值;
第2步:在B 列的编辑框中输入“=power(A:A,3)”,在B
列生成相应的函数值,
第3步:选取区域A,B列,“插入-图表”,选散点图即
可。
四、学生实操练习:
用EXCEL 中的函数功能,用描点法制作函数的图象:
①一次函数3+-=x y ;②二次函数
12+-=x y
答案:
五、总结:
EXCEL不仅可以用来统计,还可用来制作图表,大家以后可以由“插入-图表”自己多体验。
一、复习上次的描点法作图
二、如何制作动态的函数图象
1、先通过演示来说明动态二字的含义
2、打开几何画板,介绍几何画板chs4.04的菜单
三、例题讲解
例2:利用几何画板chs4.04制作动态的二次函数c
bx
ax
y+
+
=2(a,b,c是可变化的参数)的图象,并分析a,b,c 变化时,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由此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1步:作y轴的平行线三条,与轴交于A,B,C三点,在三条平行线上分别取三点,分别测量出与A,B,C的距离,当作a,b,c的值;(当移动点时,a,b,c的值就会改变)
第2步:在“图表-新建函数框”中,输入
c
bx
ax
y+
+
=2函
数,即可生成函数图象;
在这里,要注意参数的使用。
第3步:移动点的位置,改变a,b,c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
由此可以探究系数a,b,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动起来”,把握动态规律。
如下图:
四、学生实练操作:、
①、利用几何画板chs4.04制作指数函数x a y =;
②、作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图象;
③、并分析当底数a 变化时,函数图象的变化,由此加深
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
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何关系?(关于y=x 对称)
五、总结:
1、通过利用几何画板chs4.04制作动态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使得学生更加理解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
2、同学们可以自己学习几何画板的其他功能,对探求数学问题是大有帮助的,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研究研究。
反思
1、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短,练习时间不够,不能深入;希望以后多给实践的时间。
2、师生互动强,讲练结合,教、学各环节都比较到位,研究效果很好。
网络语言影响小学生用语情况的调查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其中大部分是网民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链接和镶嵌创造出来的。
具有生动形象、标新立异、经济简练等特点。
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用语,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
小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别强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与网络语言“亲密接触”。
其结果是,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能培养学生语言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日前,笔者通过中关村一小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年龄为11至13岁的六年级学生。
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对网络语言的评价等方面。
一、调查的目的
在网络语言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支持不叫支持,叫“顶”;我不叫我,叫“偶”;不错不叫不错,叫“8错”;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不要不叫不要,叫“表”;超强不叫超强,叫“走召弓虽”;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此外,还有一些数字或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比如再见叫“886”,开心可以写成“:)”,难过可以写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某种特殊的情感需要, 在使用时很容易造成别人看不懂,因此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缺乏积极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来了解这些网络语言对尚未建立牢固语言基础的少年儿童究竟有何等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用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网络语言危害认识不足等等。
具体结果如下:
(一)网络语言已经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受到欢迎
1.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中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