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自从我进入高中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直到我参加了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才真正找到了这种方法。

通过这一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高度专注、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高度专注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基础要求。

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被内心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了高度专注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找到专注的方法,通过调整坐姿、闭上眼睛、专注呼吸等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

在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专注的技巧,并发现专注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记忆效果也更加持久。

因此,高度专注作为理想课堂的第一境界,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意识到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主动提问、与同学们展开讨论,甚至上台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不仅与老师和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还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积极参与是理想课堂的第二境界,为实现深度思考奠定了基础。

最后,深入思考是一个理想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思考的力量和价值。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引导我们进行思维导图、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活动,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的本质、引导性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刘相鲜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刘相鲜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高新区四档小学刘相鲜 2020年5月
曾几何时我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着心中的理想课堂。

我一直认为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阵地,如何让教师轻松地驾驭课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一个难题。

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后,也许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认为理想课堂的特点是:真实、和谐、简约、智慧、有效(高效)、灵动、人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让我们跟随新教育的步伐一起追寻我们的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理想课堂,就像地平线一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许永远也未必能达到。

因此,我认为“构筑理想课堂”体现的应是我们的一种追求。

要改变现有课堂上,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
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程式,都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让我们在不断读书学习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心得

读《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第一章有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深刻感觉书本很难啃,读一章需要反复去读去感悟,但是读完后似乎真的理解了干老师心里的理想课堂,更是加深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粗略翻阅这本书,发现干国祥老师提出构筑理想课堂需要三重境界分别是: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干国祥老师在书本一开始就提出了有效教学框架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框架”?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书中指出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组在综合多门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经过反复提炼、修改、实践确定出的一个“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

这样的框架它要实现的是一个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力。

它的框架主体由下面几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从上可见,“有效教学框架”其实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研课过程,它将教学过程细化成了若干的步骤。

从具体的表述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框架是科学的,是否有效,我想还应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设计并实施教学。

只有对学生有效的,我们才可以说教学是有效的。

“学的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或者教学框架是否有效的标准。

这次我主要读了第一章——怎样解读教材在《怎样解读教材》一篇中,干老师指出: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

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

就是说,仅文本解读,也依然包括有“进得去”的正确阅读,和“出得来”的对文本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分析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以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细读这两段文字,显然文本解读是一种“深入功夫”,而教材解读得考虑对学生的“输出功夫”。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为了践行新教育理念,学校进行了读书教研活动。

通过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阅读,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新教育提倡构筑理想课堂。

要想上好一堂课,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在书中有写到,一堂好课要有公开优质课的课堂活力,应试课堂话语想要的成绩,更要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并且能够被高度理论化的。

当然,理论必然会存在自身的局限。

我依然记得在暑假参加新教育培训的时候培训讲师说过的一句话:“上好一堂课,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来得重要”。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一堂好课,不光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其次,新教育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框架。

在书中有提到:“框架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有效教学框架中提到六种教学元素即:教材、教学目标、预习、教学版块、个体学习以及教学反思。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容易让老师忽略也是最重要的当属教学反思。

还记得特岗培训的时候讲师说的:“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你就可以从一名教师变成一名教育家。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且校长在为老师制定的“八个一”中也作了明确规定。

当然,除了教学反思以外,其他的几种教学元素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书中同样有所涉及。

在关于教材的解读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当属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但是在书中大多介绍的是有关于语文教材的解读,有关于数学教材的解读几乎没有,不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想通的东西的。

在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书中提到的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但是我个人则认为新教育的三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在《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中,作者阐述了预习的重要性,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预习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其实,我更同意书中所说的:“预习时间:课前家中、课上的部分时间。

张春花

张春花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老庙一中张春花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经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我利用寒假阅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是一本好书。

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第一章所指之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的框架主体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

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从具体的表述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框架是科学的,是否有效,我想还应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设计并实施教学。

只有对学生有效的,我们才可以说教学是有效的。

“学的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或者教学框架是否有效的标准。

一、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它是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课堂的统帅和号令,也是检测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把“尺子”。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清晰也可测的。

关于目标,新课程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交融互进的,孤立的目标应该是不存在的。

二、教师要备好课:备课时应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课本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作为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要求,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的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

读三重境界有感

读三重境界有感

读三重境界有感米荣收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我想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在心里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真正领悟了理想课堂的含义:最大可能的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理想的课堂。

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一、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三、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

我认为第一重境界是基础,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上好每节课都要实施的步骤,唯有真正深入浅出的解读教材,解读课堂,解读学生的学习,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能力提高的舞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真正理解教学大纲,敢于对教材中不合理的编排给以调整,同时能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适合学生智力的发展水平。

而且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功底,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深刻的领悟中让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

同时做好反思,唯有多反思,才能多进步。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经历这个过程的主题是学生,不应该是老师。

在知识,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中,教师不应该将知识和学生割裂开来,而应该和学生、知识融为一体,我们共同来体会发掘知识的美好,而不是学习知识的美好。

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发掘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学的知识,会变通,能领悟,同时会纠正和辨析所学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才是灵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而不是老师强加灌输的知识。

我们从干老师的每节课中都可以充分的体会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对每节课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体会,他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析,对学生的深入浅出的引导,都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理想课堂的魅力,真正达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有了对知识的无限的热忱和不懈的探索,我们会发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即使是一篇普通的短文,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定义,也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探索。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门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探索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课堂的营造、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首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场景。

在这一方面,我认识到了课堂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一堂课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中,我有机会参与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分享和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通过积极参与,我不仅提升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二重境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机会扮演教师的角色,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灵活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作为学生,我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让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重境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问题解决和创新的方法,例如设计思维和项目学习。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节优质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近期我阅读了一篇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文章,对我的教学思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文章,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并提出了几个标准。

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知识的渗透与延伸。

课堂的目标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渗透和延伸。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例子、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这个境界下,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思考、合作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情感的交流和建立。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建立。

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心理素质。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根据上述分析,我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如下:1. 知识的渗透与延伸: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通过生动的例子、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渗透和延伸知识。

2. 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新教育研究认为,课堂从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落实、知识理解抵达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成败,这可谓理想课堂的三从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地教学框架”。

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教学框架主题有五部分组成:1. 确定教学目标。

2. 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3. 严谨的教学板块。

4. 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和规定。

5. 教学反思。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是重新经历,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教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_1

教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_1

教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境界,掌握有效教学框架,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扎实、有效,更有生命活力。

新教育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

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不同概念。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了目标的整体性、统一性,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则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强调了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能更好的落实。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点击最高的词是“知识”——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让知识活起来,而不是变成不能移动的重物。

——遗憾的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碰上这样一种事实:学生在学习,在掌握知识,然而在实质上却没有精神生活。

我的理解是,知识不是客观的存在,不应该窄化为认知层面。

一个好的教师需带领学生去实实在在地亲历习得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感动,有心动,有顿悟,有思辨,有挑战,有困惑。

这一切,缘于教师高度的专业自觉、深厚的专业素养及高超的专业能力。

反思自已的学习经历,很少有积极的精神活动,常常是机械地记忆理解。

于是,很多的知识成为无用的货物,直至渐渐遗忘。

现在很多学生都在逼着学,逼着掌握那些知识,再强咽那些知识。

其实,知识都是有它的魅力的,都会勾起学生的兴趣。

唯有让知识的求得成为一个探索奥秘的神奇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干老师还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方向:课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即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虽不易达到,虽要经历“漫长的,甚至刻苦的渐修”,但这片绝美的风景,这至上的课堂境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追寻!。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详细叙述。

第一重境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中提到,理想的课堂首先要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而这个改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喜欢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重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重境界:实现个性化教育理想的课堂还应该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我读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后,我不禁感叹于书中的智慧和深度。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和三重境界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理想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优质教育课,更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地方,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尊重、关爱和创新的地方。

学生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会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是引人思考的。

第一重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

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重境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一重境界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有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完书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实践中,我常常感觉力有不逮。

通过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在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过去,我通常是站在讲台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我开始设计一些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案例讨论等。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天北小学李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看完了,用了近三周的时间,看过之后感觉确实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好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编的多么完善,阐述的多么详尽,而在于他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让我们有多大收获。

私下认为这本书不该只是让备课组长研读的书,而是该让全体教师人手一本共同研读的一本书,一直以来我们接触最多的教学方面的书就是教学参考书,而教参上的课例或教案只拘泥于形式,没有系统理论理念的阐述。

我们对于教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照猫画虎不能深得其法。

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把此书作为案头的一本工具书,让我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书上的框架和理念来检查我们的日常教学。

因此看此书不能是顺便翻翻,虽然他讲的易懂,但是不认真研读,不去领会他内在的教育理念,不去实践他的框架方法,只停留在表面,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特别是落实有效框架这一章,特别实用,它丛解读教材、制定目标、定向预习、教学板块、课后反思、训练有素几方面理念,并用课堂实例真实的解读了课堂,让我们当老师知道该怎么做,该让学生怎么做,详细详尽、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一书在手让我们有了方向性和目标感。

现在成熟的教学模式很多如杜郎口,洋思等等,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方法对于它的原创者来说都是真实有效的,原因是他们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成熟和完善了他们的设想,实现了他们在本
土的最大化。

如果这也学那也学,这也照搬那也照搬的话,肯定会有水土不服,消化不良之弊病。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择其之一,认真研读,不断内化,深得其精髓,变它有为我有,那我们就会成教学高手。

如果再遍取所长,自然会自成一家。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濮阳县三实小王颖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受益匪浅。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么希望有一个教学的框架或者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提出框架或者模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前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仍然认为有重新梳理与研究的必要,因为,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新教育有效教学的框架,首先可以视为我们的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五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模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教学目标。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则是为了让授课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不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育目的袭用作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

预习作业。

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

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

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起步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

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本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本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本理想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地方,那里有老师的真正教学,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还有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我研究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于理想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理想课堂的建设需要有三重境界:教师的境界、学生的境界和整个课堂的境界。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分享我对于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的理解和对实现理想课堂的思考。

首先,教师的境界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学识。

教师的境界要求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知识指导。

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教师才能在理想课堂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学生的境界是理想课堂可以实现的关键。

学生的境界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理想课堂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学生的境界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效。

最后,整个课堂的境界包括课堂氛围和教学模式。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理想课堂中,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愉快地学习和交流。

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在舒适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模式也是整个课堂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现代教学模式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____字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一本反映了未来教育方向的优秀著作,为我深入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所呈现的理想课堂所打动,这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一、对于理想课堂的认识理想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主导学习的过程,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理想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室的形态,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将理想课堂的建设划分为三个境界,即“课堂变精彩”、“课堂实用化”和“课堂赋能”。

这三个境界相互衔接,每个境界都是前一个境界的深化和延伸。

在我的理解中,这三个境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这三个境界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理想的课堂。

二、对于课堂变精彩的认识课堂变精彩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个境界,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这个境界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精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尝试过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知识点。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师生互动也是课堂变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学习。

三、对于课堂实用化的认识课堂实用化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二个境界,它要求教师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022《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2022《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

近期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让我不时地想起朱永新先生说的一句话: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在这个问题上,一千个老师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

理想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那么,怎样才算理想的数学课堂?我认为优秀的数学课堂应引导学生从做题中体会数学的思维。

要让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共鸣,重现知识这一伟大的魅力。

数学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主动地获取知识。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快乐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关键。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素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背景。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挖掘数学生活化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这样一个画面: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一圈一圈波纹漾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学习圆的知识的乐趣,也能感受到圆的曲线美,让他们在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在数学课堂的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讲得少些,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勇于猜想,勇于创新,自己验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如果简单只让学生死记公式并去解决问题的话,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注重结果,却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会适得其反。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总结课堂带给我的收获。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感到非常自由和快乐,我有机会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理想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情,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应用的重要性。

另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我们需要协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我们思考问题,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

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项目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思考和创新,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不再只关注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正直、友善、尊重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些品质。

这些活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参与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个课堂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本学期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作为新教育学派的教育者,甘老师的教学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诠释了语文的含义,教学的真谛。

我阅读着甘老师的文章,似乎是踏上了一次陌生的旅程,旅途中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声音,但是却能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使我认识到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不是一回事。

文本的解读重在解决“讲什么”,教材解读重在解决“教什么”;文本解读要求全面、深刻,需要老师有更广博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入,教材解读则需要适宜、贴切、恰当。

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教材解读,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无论多么完美多么详细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教师的解读能力,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发展修炼,注重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其次是我认识到新教育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

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不同概念。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了目标的整体性、统一性,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则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强调了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能更好的落实。

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

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以前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举手如林,发言争先恐后,一个学生提出意见后,马上有许多小手举起来,对之补充或评价。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攀登理想境界。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1.课堂不需要虚假的主体。

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已经成了我们很多人的口头语。

可实际上呢,反思我们身边的一些课堂,仍然是强势的牵引远远大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很多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转圈,难以给学生以真正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

有时,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预设,于是有了“小眼发光,小手如林”的虚热闹,学生在课堂上也就成了虚假的主体。

我发现很多学生真的是教师在逼着学,逼着掌握那些知识,再死记硬背那些知识。

其实,知识都是有它的魅力的,都会勾起学生的兴趣。

孩子们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可是为什么我们教材中的知识就很难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是编者的不够精心吗?显然不是,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学生没有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唯有让知识的求得成为一个探索奥秘的神奇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课堂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群”.干老师在书中说: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文本”的周围,来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在学校安排的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

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人生体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旅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造理想的找到把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高速USB接口”,因此,有没有学生的真心配合,能不能读懂学生,几乎就是你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是单纯的给与者,
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仆人,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其自己燃烧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教法如何设计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意和认知基础。

备课时一定要把每一节的知识点吃透,这一节课共有几个要点,怎样能有兴趣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

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兴趣化。

这样随着学生渴望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层层深入,这样才能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理想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