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常用小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中班

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中班在中班幼儿教育中,儿歌律动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儿歌律动舞,幼儿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案一,《小星星》。
1. 目标,通过学习《小星星》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星星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星星》,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用手指比划星星的形状,做出星星的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星星的运动轨迹。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星星》,让幼儿跟着音乐摆动身体。
b. 用彩色纸板剪出星星的形状,让幼儿进行涂色和拼贴,加深对星星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c. 制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
二、教案二,《小兔子乖乖》。
1. 目标,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模仿小兔子的跳跃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出小兔子的动作。
b. 制作简单的兔子面具,让幼儿戴上面具进行角色扮演。
c.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兔子的舞蹈表演。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
三、教案三,《小鸭子》。
1. 目标,通过学习《小鸭子》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鸭子》,让幼儿听一遍。
儿歌律动 幼儿园教案

儿歌律动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通过拍打手指、跺脚等身体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通过学唱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4.促进幼儿的社交与情感发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内容
1.儿歌:《小兔乖乖》、《蜗牛与黄鹂鸟》等几首常见的儿歌。
2.身体节奏:手拍、足踏、同时进行手拍加足踏等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
3.歌曲编排:将儿歌的旋律和歌词进行编排,让幼儿学唱。
过程
1.关注幼儿是否喜欢音乐,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节奏。
2.先用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让幼儿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身体节奏感。
3.教唱每个儿歌歌曲,注意让幼儿重复唱,理解歌词。
4.打击乐器,配合儿歌歌曲学唱。
教具准备
1.儿歌CD。
2.颜色鲜艳的手拍板、足踏垫或者其他身体提醒游戏道具。
3.打击乐器。
适用年龄
该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学生。
总结
这个教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和儿歌学习,以发展他们的感官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述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到您。
小班简单律动歌曲简单教案

小班简单律动歌曲简单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唱出歌曲《小星星》的歌词。
2. 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3. 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培养孩子的音乐感。
二、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歌词学习。
2. 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歌曲《小星星》的音乐文件。
2. 教学用的音响设备。
3. 教学用的简单舞蹈动作。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歌曲《小星星》。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老师突然说,“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一首歌曲,这首歌叫做《小星星》,你们知道小星星在哪里吗?”孩子们纷纷用手指指向天花板,表示小星星在天上。
老师接着说,“对呀,小星星就在天上,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给小星星听。
”。
2. 学习歌曲的歌词。
老师播放《小星星》的音乐文件,让孩子们先听一遍。
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句一句地学习歌曲的歌词,重复几遍直到孩子们能够跟着唱。
3. 学习简单舞蹈动作。
老师带领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比如手指做圆圈表示小星星,或者跟着音乐的律动做一些简单的摇摆动作。
4. 练习和巩固。
老师反复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跟着唱歌和做舞蹈动作,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学会了一首简单的歌曲《小星星》,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同时,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跟上教学的步伐,取得进步。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案标题:《欢乐律动,唱响童年》-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 学习并掌握一些经典的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唱出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活动。
3. 通过律动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幼儿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播放器、音乐CD或音乐APP。
3. 教具:彩色纸、贴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摆手、转圈等,同时播放欢快的音乐。
-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歌曲学唱(10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先让幼儿仅听音乐,感受旋律。
- 逐句教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跟唱,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
3. 律动活动(15分钟)- 选择一首活泼的儿歌,如《小星星》。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踩脚、转圈等。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肢体表达音乐的感觉。
4. 创作活动(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贴纸和绘画工具。
- 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出歌中的人物、动物或场景。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可以辅以简单的口头表达。
5. 温馨结束(5分钟)- 播放柔和的音乐,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
-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儿歌的教学,可以设计不同的律动活动,如《小星星》中的星星跳、《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子蹦等。
2. 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教学,共同与幼儿唱歌、跳舞,增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
幼儿音乐律动童谣教案

幼儿音乐律动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律动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3.通过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童谣的教学和律动配合。
难点,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童谣歌曲。
2.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准备简单的乐器,如小鼓、小铃铛等。
4.准备教学道具,如卡通图片、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活动时间约5分钟。
2. 引入童谣。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童谣歌曲,可以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3. 听音乐。
老师播放童谣歌曲,让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4. 学习歌词。
老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习童谣的歌词,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
5. 律动配合。
老师根据歌曲的节奏,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跺脚、摇头等,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6. 乐器伴奏。
老师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用乐器伴奏歌曲,增加音乐的趣味性。
7. 创编动作。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自己创编一些动作,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
8.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9. 游戏互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童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0. 总结。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发表感想,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4. 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六、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来学校,给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2.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一些音乐律动比赛或表演,增加幼儿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
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

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发展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演唱儿歌。
2. 跟随儿歌的节奏进行舞蹈和动作表演。
3. 通过儿歌学习和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儿歌音乐录音或乐谱。
2. 舞蹈和动作表演的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幼儿绘本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乐。
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舞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正式教学:3.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儿歌,如《小星星》。
4. 通过播放儿歌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并指导幼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5. 引导幼儿模仿儿歌中的动作,如伸手指向天空、转身等。
6.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编排动作表演。
7.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鼓励。
巩固拓展:8.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的儿歌,鼓励他们自己唱出儿歌的歌词和动作。
9. 分发绘本或图片资料,让幼儿自由欣赏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并尝试自己编排动作表演。
10.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增强家园合作。
评估反馈:1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2.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记录他们在儿歌学习和动作表演方面的进步和困难,并与家长交流。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儿歌,扩大他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并进行动作表演。
3. 定期组织儿歌比赛或音乐会,让幼儿展示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
教学提示: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安全的动作。
4.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儿歌律动小班幼儿教案及反思

儿歌律动小班幼儿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小班幼儿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儿歌律动提高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3. 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的儿歌音乐。
2. 幼儿喜欢的玩具或道具,如彩色球、羽毛球拍等。
3. 教室内的安全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欢快地唱一首熟悉的儿歌,如《小星星》或《拔萝卜》。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如挥舞双手或跳跃。
2. 介绍今天的主题:儿歌律动。
解释儿歌律动的概念,告诉幼儿我们将通过唱歌和做动作来锻炼我们的听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主体活动:1. 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如拍手、踢腿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用手势示范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2. 进行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编排动作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或玩具,让幼儿在表演中使用,增加趣味性。
3. 鼓励幼儿进行互动和合作,可以让他们在表演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主唱、舞蹈者等。
同时,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其他小组的表演。
结束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儿歌律动的理解和体验。
2. 播放一首慢节奏的儿歌,如《小燕子》。
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缓慢的动作,如摇摆身体或伸展四肢。
3. 表扬幼儿的参与和努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唱儿歌、跳舞和做动作。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设计在活动引入上采用了唱儿歌的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主体活动中,通过分组表演儿歌,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互动能力。
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动作。
然而,教师在结束活动环节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幼儿自己选择一首儿歌并进行表演,以增加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学目标:1. 通过简短儿歌的律动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大肌肉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器材:音响设备,音乐CD或MP3文件。
2. 教具:彩色图片卡片,动作示范视频。
3. 其他:幼儿喜爱的简短儿歌。
教学步骤:课堂导入:1. 创设愉快的音乐氛围,播放快节奏的儿歌音乐;2. 邀请幼儿一起跳跃、扭动、拍手等,进行热身活动;3.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最喜欢的儿歌,鼓励他们分享和表达理由。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儿歌的背景和歌词,并进行示范;2. 播放儿歌音乐,全班一起跟随音乐进行整齐有序的律动;3.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动作模仿,例如:扭动、跳跃、拍手等;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儿歌,要求小组合作进行律动表演;5.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每个小组的表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课堂小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幼儿玩耍时也可通过律动配合儿歌;2.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练习并和家人分享所学;3. 引导幼儿进行简短的自我评价,鼓励积极表达。
拓展活动:1. 设计练习舞蹈动作的小游戏。
2. 邀请幼儿自己编创简短的儿歌,进行小小课堂演出。
教学反思:1. 针对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简短有趣的儿歌,保持教学活动的活跃性。
2. 注重节奏感的培养,教师要充分示范,并鼓励幼儿跟随音乐创造自己的律动。
3. 引导幼儿合作和互相关爱,激发幼儿团队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以上是一份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音乐律动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汇总五篇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汇总五篇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1设计意图:“对对歌”属于语言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它除了具有普通儿歌的语音押韵,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等特点外,还有一种整齐、呼应的节奏韵律在里面。
同时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能让幼儿在感受歌谣乐趣的同时,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联想弯弯的事物,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
2、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幼儿玩过“你问我答”的对歌游戏,在生活中寻找过弯弯的东西。
2、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课件,引出话题。
1、出示图片――弯弯的小河。
教师:小朋友们,图中的小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弯弯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幼儿相互讨论)2、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叫《对对歌》,里面也有许多弯弯的东西,请你听一听。
二、欣赏儿歌。
1、听儿歌CD第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儿歌的内容――月亮、牛角、眉毛、杨柳。
)2、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提问:为什么这首儿歌叫《对对歌》呢?(引导幼儿感受儿歌问答式的特点。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问句,幼儿答答句。
2、互换朗诵。
(提醒幼儿注意儿歌的前一句是提问,后一句是回答,问句与答句说法不同。
)3、幼儿自由结伴,学念儿歌。
(利用课件形象帮助记忆)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这首儿歌讲的都是弯弯的东西,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弯弯的东西也编到儿歌里吗?让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要求:要把话说完整,就像儿歌里的句子一样。
)2、学*创编: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男女分组问答。
(如:什么弯弯在头上?辫子弯弯在头上。
什么弯弯在水里?鱼儿弯弯在水里。
什么弯弯在河上?小桥弯弯在河上。
什么弯弯在后面?尾巴弯弯在后面。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投放图片,引导幼儿创编与各种形状有关的对对歌。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2活动目标:1、理解快板书的内容,能正确使用儿歌中的量词。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咿呀咿呀呦》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咿呀咿呀呦》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歌曲《咿呀咿呀呦》,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咿呀咿呀呦》,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和团队协作的默契。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咿呀咿呀呦》的音乐、歌词。
2.教学工具:音响、话筒、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律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咿呀咿呀呦》,让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2.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歌曲《咿呀咿呀呦》。
(2)教师逐句教唱,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如拍手、跺脚等。
3.律动教学(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律动练习,注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教师设置游戏环节,如“传递节奏”、“模仿节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节奏的美妙。
4.展示与评价(1)教师邀请各组进行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进步。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将歌曲《咿呀咿呀呦》唱给家人听。
2.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律动练习,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教学,让幼儿学会了《咿呀咿呀呦》,感受到了歌曲的韵律美。
2.通过律动教学,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5.不足之处:在律动教学中,部分幼儿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导入律动儿歌简单的教案

导入律动儿歌简单的教案律动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它能够帮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学习语言、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律动儿歌的教学需要老师们设计合理的教案,引导幼儿们在歌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文将以导入律动儿歌简单的教案为主题,分享一些教学方法和实用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律动儿歌的教学目标。
律动儿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们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们的身心发展。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这些目标。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律动儿歌。
在选择律动儿歌时,需要考虑歌曲的旋律简单易学,歌词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歌曲的节奏感强,适合幼儿们跟随节奏做动作。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律动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等,这些歌曲旋律简单,歌词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幼儿学唱和跟随节奏做动作。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律动儿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的动作。
比如,在教学《小星星》这首歌时,可以让幼儿们做出“张开双手”、“合十祈祷”、“摇摆小手”等动作,让他们在歌声中做出相应的动作,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两只老虎》这首歌时,可以让幼儿们分成两组,模拟老虎的动作,互相呼应,增强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律动儿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动手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教学的反馈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幼儿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还需要引导幼儿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反馈和引导,可以增强幼儿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律动儿歌的教学需要老师们设计合理的教案,引导幼儿们在歌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律动儿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加强教学的反馈和引导,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律动儿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律动感受音乐AB曲式结构。
2、学习问候舞并会交换舞伴与同伴打招呼,3、对律动活动感兴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稳定节拍已有一定基础教具准备:问候舞音乐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你可以跟着音乐拍拍腿。
师:听了这个音乐,我觉得真开心,你感觉怎么样啊?(幼儿自由讲述)二、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模仿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观察、学习(幼儿围成圈坐在地上)师:我要做动作了,如果你看明白了,跟着一起做。
(左右手分别指方——双手食指往前走三拍,最后一拍弯一下手指——拍手——拍腿)2、幼儿学习动作。
师: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右手先指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完整做动作(1)师哼音乐带幼儿一起完整做动作。
(2)听音乐一起做动作。
提醒幼儿注意手指的方向,先右边,再左边。
(3)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三、学习将上肢动作变换成行进动作。
1、学习行进动作(幼儿起立围成圈)师:手指方向的动作换成走路,先王哪边走?(右边)师带幼儿逆时针、顺时针走。
将双手食指往前的动作,换成往中间走三步,点一下头,再往后退。
站立进行拍手、拍腿动作。
2、完整做动作,师哼音乐。
重点指导幼儿做一做往中间走的动作,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3、听音乐做动作。
4、在点头时加入语言问好。
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鞠躬?和别人问好会说什么?(你好)——请幼儿在第二组动作点头时说“你好”。
用苏州话、韩国话问好。
四、完整听音乐表演,加入问好。
五、邀请老师跳舞,变换问候语。
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

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儿歌律动动作设计,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二、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的儿歌曲目,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师准备相关的动作示范和道具,如手指画圈、跳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首儿歌,让幼儿跟随节奏摆动身体。
-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他们喜欢的儿歌。
2. 歌曲欣赏(10分钟):- 教师再次播放选定的儿歌,让幼儿仔细聆听。
- 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和旋律。
3. 动作设计(1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儿歌中的关键词和情节,例如《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子、胡萝卜等。
- 根据幼儿的建议,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设计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动作。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动作创意。
4. 动作练习(20分钟):- 教师播放儿歌,引导幼儿按照设计好的动作与歌曲节奏配合进行表演。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肯定和鼓励。
5. 创作展示(10分钟):- 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动作与儿歌配合。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反馈。
6.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儿歌互动,发展音乐和动作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设计相关的动作,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幼儿观看其他孩子表演的儿歌律动动作,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动作设计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反馈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今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 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儿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

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经典儿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律动能力。
教案一:《小星星》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星星》。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星星》的音乐录音。
2. 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星星》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星星》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摇动双手模仿星星闪烁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星星卡片放在头顶上,模仿星星在天空中移动的样子。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舞或做其他有关星星的动作。
教案二:《小兔子乖乖》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兔子乖乖》。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兔子乖乖》的音乐录音。
2. 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模仿兔子跳跃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兔子卡片放在头上,模仿兔子耳朵的动作。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跃或做其他有关兔子的动作。
教案三:《两只老虎》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两只老虎》。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两只老虎》的音乐录音。
小班生活律动儿歌大全教案

小班生活律动儿歌大全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生活律动儿歌大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律动儿歌的教学,帮助小班幼儿在活泼欢快的音乐中,提高身体协调性、感知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生活中各种动作和节奏的认知。
通过互动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快乐、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通过动作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2. 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感知能力。
3. 通过音乐和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领悟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学会简单的生活律动儿歌歌词和动作。
3. 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性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生活律动儿歌大全音乐资源。
2. 准备合适的教学道具,如图卡、动作示范道具等。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引人注意力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例如展示一段生活律动儿歌视频或播放相应的音乐。
2. 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并提问观察到的内容,如:你们觉得这首歌有什么特别之处?有没有相似的动作呢?探究:1. 将幼儿分成小组,引导他们一起合作,使用图卡和实物玩具模拟生活律动儿歌中的动作,如《拍手歌》。
2. 向幼儿展示并介绍一首具体的生活律动儿歌,给予参与式指导,教导儿歌的歌词和动作。
3. 引导幼儿尝试跟随歌曲和动作进行模仿,并陪伴幼儿一起练习。
拓展:1. 在幼儿逐渐掌握歌曲和动作之后,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表演,与伙伴一起编排小表演。
2. 可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生活律动儿歌,进行分享和展示。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总结:1. 综合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并表扬他们的努力。
2. 整理所学的生活律动儿歌,总结并强化幼儿对歌词和动作的记忆。
3. 可以再次播放之前引入的生活律动儿歌视频或音乐,回顾教学内容。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增加教学内容的复杂度,引入更具挑战性的生活律动儿歌,如《跳舞歌》。
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

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儿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参与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运动发展。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有趣律动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铛、手鼓等。
4. 清理教室,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坐在地上,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我们将一起唱有趣的律动儿歌,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2. 播放一段动感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舞动,为今天的活动做热身准备。
律动儿歌学唱:1. 选择一首律动儿歌,如《小星星》。
2. 先带领幼儿一起听这首歌,让他们熟悉旋律和歌词。
3. 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你的节奏和动作一起唱歌。
4. 反复练习,确保幼儿能够熟练唱出歌曲。
律动儿歌互动: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简单的乐器,如铃铛或手鼓。
2. 播放律动儿歌,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乐器伴奏。
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节奏和声音,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律动儿歌创编: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律动儿歌。
2.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这首歌编排动作和舞蹈。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幼儿可以伴奏或跟随动作。
活动总结: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音乐和律动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3. 提醒幼儿,他们可以在家里或学校的其他时间继续唱律动儿歌,发展音乐和运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唱律动儿歌,促进亲子互动。
2. 在日常活动中,适时引入律动儿歌,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
3. 定期举办小班音乐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律动儿歌和舞蹈。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跟动作、乐器伴奏等。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如编排的舞蹈视频或照片,评估他们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教案标题: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熟悉并准备好适合大班幼儿的简短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音响设备。
3. 幼儿喜欢的小道具,如彩色丝带、气球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儿歌,并请他们一起唱一段。
2. 引导幼儿讨论儿歌中的动作,如《小星星》中的“挥手”,《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
主体(15分钟):1. 播放选定的儿歌,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 引导幼儿模仿儿歌中的动作,如《小星星》中的“挥手”,《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
3. 逐步增加动作的复杂度,如《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可逐渐扩展为“摇头、摇尾巴、摆手”。
巩固(1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儿歌,自由发挥动作表演。
2. 鼓励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鼓励互相欣赏和互动。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儿歌律动教学的感受。
2. 引导幼儿总结儿歌中的动作,并鼓励他们将学到的动作运用到其他儿歌中。
3.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和动作。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入儿歌律动的元素,如晨间活动、课间休息等。
2.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儿歌并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儿歌,并与同伴分享。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儿歌的理解、动作的准确性和自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1. 选取的儿歌要简短易懂,旋律明快,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简短儿歌音乐律动教案

简短儿歌音乐律动教案教案标题:简短儿歌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简短儿歌的歌唱、音乐和律动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创造出有趣的音乐律动表演。
教学准备:1. 简短儿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室或活动场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儿歌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活动一:歌唱1. 选择一首简短儿歌,与学生一起学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活动二:音乐律动1. 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摇头、跺脚等。
2. 逐渐增加律动的难度和复杂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活动三:合作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简短儿歌,并设计一段简单的律动表演。
2. 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自由发挥他们的创意,设计出独特有趣的律动动作。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可以观看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总结:1. 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和律动对他们的情感和身体的影响,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简短的儿歌,并设计相应的律动动作。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音乐律动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歌唱、律动和合作。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好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课程中,引入音乐和律动元素,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和参与度。
2. 推荐学生参加音乐培训班或团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音乐和律动能力。
幼儿园常听的歌曲律动教案

幼儿园常听的歌曲律动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常听的歌曲律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2. 通过歌曲律动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技巧的发展。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幼儿园常听的歌曲音乐资源。
2. 音响设备。
3. 教学投影仪(可选)。
4. 教学道具,如彩色绳子、球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选择一首幼儿园常听的活泼歌曲,如《小兔子乖乖》。
2. 向幼儿介绍这首歌曲,询问他们是否熟悉,并鼓励他们一起唱出来。
律动活动:1. 将歌曲播放出来,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跳跃、转圈等。
2. 引导幼儿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律动。
3. 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例如在歌曲的不同部分做出不同的动作,或者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步骤。
4.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创造一些动作。
团队合作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表演。
2.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幼儿园常听的歌曲,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歌曲中选择。
3. 每个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设计并排练一段表演,包括动作和舞蹈。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可以观看并鼓励欣赏。
结束活动:1.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与幼儿讨论他们对音乐律动的感受和体验。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播放一首轻松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舞动,展示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动作和律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听幼儿园常听的歌曲,并尝试跟着节奏做动作。
2. 提供一些简单乐器,如铃铛、小鼓等,让幼儿尝试按照音乐节奏敲击乐器。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避免过于激烈的动作或环境。
2.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进来,不强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
3. 在活动中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将能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律动的乐趣,并通过动作和舞蹈的练习,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技巧。
律动儿歌中班教案幼儿园

律动儿歌中班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唱歌、跳舞认识节拍和节奏。
2.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声音。
3.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保持安静,听取老师的指导。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和有节奏的音乐。
2.课程计划和教案。
3.圆形的绒毛垫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律动儿歌
1.老师和学生一起坐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形。
2.老师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拍做简单的动作。
3.老师跳起来,跳着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让学生模仿。
第二步:唱儿歌
1.老师播放律动儿歌,让学生跟着节奏唱。
2.老师可以教唱例如《两只老虎》等生动活泼的儿歌。
3.老师教学生唱起来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学习舞蹈
1.老师播放舞蹈音乐,教学生跳舞。
2.老师先跳几个动作让学生观察,并且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模仿。
3.老师要注意安排动作的难易程度,并适时的进阶,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满足感。
第四步:游戏时间
1.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玩游戏,其中可以根据律动儿歌课程的主题来选择游戏。
2.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律动儿歌课程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总结
1.教师应适时加强和提高律动儿歌的难度。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和简单的唱歌能力。
3.教师需要通过游戏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律动儿歌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师常用小律动、儿歌教学设计Kindergarten teachers often use small rhythm s and nursery rhymes teaching design
幼儿园教师常用小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幼儿园常用小律动
1、《保护小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摇头),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2、《小小手》
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掐掐腰,我把小手举起来,我们大家做好了。
.《请你像我这样做》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3、《拇指歌》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
二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三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爱跳舞,啦啦啦。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来敲小鼓。
咚咚咚。
4、《伸手》
一一二二伸伸手,三三四四点点头,xx六六弯弯腰,七七八八扭一扭,九九零零踏踏脚,拍腿拍手又动口。
嗒嗒嗒。
5、《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6、《手指操》
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根手指头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大老虎。
六根手指头呀,六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黄牛。
七根手指头呀,七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老鼠。
八根手指头呀,八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手枪。
九根手指头呀,九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钩子。
十根手指头呀,十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剪刀。
幼儿教师必读
2..我们都是机器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4.请把小手放背后--------我把小手放背后
5.请坐好-----我坐好
幼儿排队时用:
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小胸脯——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水萝卜,水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好孩子,好孩子,顶瓜瓜.坏孩子,坏孩子,就是他....(这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提其他的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抓住,放开,小手拍一拍. 抓住,放开,小脑袋拍一拍. 抓住,放开,小脸蛋拍一拍.
抓住,放开,小小肩膀拍一拍. 抓住,放开,大西瓜拍一拍. 抓住,放开,屁股蛋蛋拍一拍.
抓住,放开,藏到后面不出来.
1、2拍拍手, 3、4点点头,5、6伸伸手, 7、8不讲话,9、10快坐好。
师:4 5 7 幼儿:我休息. (孩子们说完趴桌子上休息了)师:7 8 9 幼儿:我闭口.
谁安静,我安静。
谁听话,我听话。
眼睛向前看,嘴巴闭起来,(我们要上课了)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幼:我就跟你这样做(拍手)师:请你跟我这样做(跺脚)幼:我就跟你这样做(跺脚)
教师可随意变换动作,此游戏带有很强的随意性,灵活性
手指儿歌:
1.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两个食指,变公鸡,斗斗斗;
两个小指,钩一钩,做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2.、
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右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双手举起来,摆一摆,摆一摆,小手藏起来;
把你的右脚跺一跺,跺一跺,小脚藏起来;
把你的双脚跺一跺,跺一跺,小脚藏起来;(用手把小脚挡住)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变变变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猫,喵喵喵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狗,汪汪汪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猪,噜噜噜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鸡,唧唧叽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鸭,呷呷呷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青蛙,呱呱呱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学小兔,嘣嘣跳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 拍拍拍拍拍
师:我的小手勾一勾幼: 勾勾勾勾勾
师:我的小手弹一弹幼: 弹弹弹弹弹
师:我的小手捏一捏幼: 捏捏捏捏捏
师:我的小手握一握幼: 握握握握握
师:握的小手放放好幼: 我的小手不见了(放后面或放腿上)
5.
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金孔雀呀
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大花猫呀
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蝴蝶飞呀
六根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黄牛呀
七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老鼠呀
八根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手枪呀
九根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挂钩呀
十根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十字架呀
走路训练:
一二三、小脚抬起来;小手摆起来,一二三.
闭上眼睛找一找,这里有没有?转过身去找一找、后面有没有.
拍手歌:
(1)
谁的小手拍的响——我的小手拍的响
谁的眼睛最漂亮——我的眼睛最漂亮
谁的小手藏的好——我的小手藏的好
谁的小嘴闭的紧——我的小嘴闭的紧
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
坐坐好:
教师弹琴:135 — 531—幼儿唱:老师我们坐好了。
(xxxxxxx)
教师弹:1351(高音 1 ),幼儿起立。
教师弹:1531(低音 1 ),幼儿坐下。
教师弹:135 135 135 135 135 幼儿寻找自己的位子坐好。
幼儿排队时用:
小腰——挺直,小手——背后,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闭上。
师:12 幼:334 类推
"34 556 56 778 78 9910集中注意力: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拍,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
向前伸出小手转一转,小手放呀放放好!
课前让孩子安静:
师:1.2(教师拍铃鼓,幼儿拍手,并对话)幼:1.2.3.(可重复几次,等到幼儿安静下来)
师:手放
下
幼:坐坐好
做操:用来做操前的整队,边念儿歌边踏步,那样的气氛很好的
师:手摆动幼:脚提起(教师也可反问:脚提起,孩子就答。
手摆动)
师:谁最神气幼:我最神气
师:立正幼:一二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1、2拍拍手,3、4点点头,5、6伸伸手,7、8不讲话,9、10快坐好。
安静:
师;1 2 3 幼儿;我做端. 师;7 8 9 幼儿;我闭口. 师;4 5 7 幼儿;我休息关于吃饭的儿歌:
大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我来扮个大老虎,啊呜!啊呜!全吃光!
关于午睡的儿歌:
小手拍拍放枕边,身体转向右侧卧,风不吹,树不摇,幼儿园里静悄悄,我是一个乖宝宝,规规矩矩睡午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