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模式。
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培养
03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0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机械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但忽略了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如兴趣、动机、性格等。
0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 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行为的发生。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验研究
经典实验
巴浦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 验,证明了在特定刺激下可以建 立新的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习 得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01
动物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动物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猴子的
模仿行为和强化机制。
02
人类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人类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儿童模
仿父母的行为和受到的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 等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奖惩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反射,提高学 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学科或任务的恐惧或 焦虑,通过将该任务与积极的情绪或结果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任务的条件反应。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7)规则学习。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 的关系,规则学习就是要了解这种关系。
• (8)问题解决学习。即学习运用规则去解决问题。
• 加涅认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概念、规则和问题解决。 并在1971年把上述分类中的前四类合并为一类,把第 六类分为两类,即:
不依赖的,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 (三)我国的分类 • 1、潘菽的分类 •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四类: • (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 (2)技能和熟练学习。 •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 2、冯忠良分类 • 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 (1)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要解决
• 理解广义学习概念需要把握下面三个方面: • 第一,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 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 第三,学习表现为个体心理、行为比较持
久和稳定的变化。
• (二)狭义的学习 • 即人类 学习,人类学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
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 • 人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 第一,从内容上看,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广阔得多。 • 第二,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是一个直接经验的过程,而人类学
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 (2)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
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说
• 桑代克(L. E. Thorndike),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提出了尝试—错误学说 • trail-error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由食物(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无条件反应UR) II. 铃声(条件刺激CS)与食物(无条 件刺激US)多次结合 、同时出现 III. 现在铃声(条件刺激CS)单独出现 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I.
巴甫洛夫
•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 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 “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 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 条件的反射。”
• 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 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 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 范就能够进行。 •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 我们通常模仿什么样的行为?通常不 模仿什么样的行为? • 如何促进观察学习? • 替代强化 • 自我强化
婴儿的条件反射学习
宝宝出生几天,妈妈把奶头塞进宝 宝的嘴里,宝宝就开始吮吸,这是一 种本能,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活动。 几个星期以后,他一看见妈妈,就做 吮吸动作。这表明,他已懂得,妈妈 的出现,预示着有好东西给他吃。在 这种学习中,反射运用(吮吸)最终 会与一般不能引起这种的刺激因素 (妈妈形象)联系起来 。
• 上述实验中的白鼠按压杠杆,这种反应就是由 有机体自发发出的。 • 学习可以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 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 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 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 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
•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 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 “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 设计、塑造和改变。
第3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关于经验: (1)个体在生活活动中所经历到的一切事情。 (2)个体在生活中为适应环境要求所从事的一切活动。 (3)并非任何学习都伴随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没有外显 行为表现出来的学习,叫潜伏学习。 (4)没有褒贬之意,不带有价值评判的色彩。 总之: •学习总要表现为主体的某种变化(可见、可不见);
•这种变化不能归结为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的结果;
(二) 两种刺激、两种反应
两种刺激:
第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 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 (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声。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 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 出现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两种反应:
(六)消退、泛化和分化
• 1、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 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 2、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 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 • 3、分化:与泛化作用互补,指对事物的差异反应。例如, 狗可以学会只对三声铃声作出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而对 一声或两声铃声没有唾液分泌的反应。
4、普雷马克原理:
高频率发生的行为可以强化低频率发 生的行为,或者说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 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如“你吃完青 菜就可以去玩”。
(七)正确使用强化
• • • • 1、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 2、选择强化物应考虑年龄因素。 3、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推迟强化。 4、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 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转 为间歇式强化。 • 5、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 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第2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小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直到出现一个正确反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动物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称为 尝试—错误学习。 尝试—错误学习。
Edward L. Thorndike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Skinner. B.F. ,1904-1990,美国 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奠基者。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 年获美国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国家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
巴浦洛夫、 巴浦洛夫、华生理论的小结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 反应 的联结; 反应” 2、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斯金纳箱实验
如图,是由斯金纳设计的一个 斯金纳箱(避免里面的集体受到 任何干扰),在这个箱里有一个 拉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碰到拉杆时会有食物掉下 来。箱里有一只饥饿的小白鼠, 刚开始时,它会挠挠箱壁,抓抓 按钮,或嚎叫,直到有一次偶然 的它碰到拉杆,有食物掉来。之 后,它挠箱壁抓按钮和叫 的频 率都减少了,而拉杆干的频率增 加了。某一操作使小白鼠某一动 作频率增加,这就是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过程。
桑代克的结论— —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习也是一 种在几乎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地形成 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 成一定的联结
试误说: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 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
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
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 应,同他是否做好准备有关。动机很重要。
练习律— —学习需要重复,重复能使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巩固和强化。反应重复 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约牢固。
效果律— —练习并不会无条件的增强刺激— 反应联结的力量。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 因满足的效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效果而 减弱。
(二)、巴普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一、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类型,在此过程
(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 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 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 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 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 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 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 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是什么。——华生
(1878—— 1958)
(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3、实验研究能否代替实际生活中儿童 的行为?
第四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 教育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与电脑辅助教学
• (一)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
•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 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 法。 • 斯金纳,1954《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 2、影响人行为的两种因素:强化 和期待
• 结果期待: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 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 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 Eg:听课,学跳舞
• 3、影响自我效能知觉的因素 • 过去的成败经验;通过观察示范行
为获得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
绪与身体状态;归因;
四、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
• 小步子,直线式呈现
• N.A.Growder:分支式程序
反应正确
1
反应错误
2
3
主程序
11
分支式程 序
12
程序教学示意图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
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 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 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 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
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
域。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 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行一致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
是实验室研究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一)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
• 班杜拉:“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 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 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而 不是两因素的结合或两因素之间的单 向作用。”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个层次为最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知
识经验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以及心理能力 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二、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研究的意义
(一)学习的意义
A.学习的生物学意义:
学习是生命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条件和手
段。
B.学习的社会意义:1、学习是人类由生
物实体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 2、学习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形式 和手段之一,它对人类提高生存、生活和 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目标的要求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心 理(行为潜能)和行为的变化。
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由此才 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2、学习以心理(行为潜能)或行为的变 化为标志。 3、由学习而发生的变化具有相对持久性。
4、学习主体的变化是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
对行为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
为了增强社会认可的行为。 总之,实施强化的目的在于促使人“做什 么”。
强化理论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有启发
的。 教师要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应 力求了解并尽可能控制对学生的行为起动 力作用的强化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讲清道理,而且要检 查学生执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做到赏 罚分明,使良好的行为不断受到强化,并 逐渐蔚然成风,形成习惯。
家。 在他的经典实验中,他将狗置于经过严格 控制的隔音实验室里。 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 盘中。 狗的唾液分泌量通过仪器可以随时测量并 记录。
实验开始后,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
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 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 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 液分泌反应。
【教师资格考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简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Theory)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者一般主张,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即S-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这一过程是通过反复尝试实现的。
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而反对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不同行为派学习理论家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很激进,但有的则有一定的折衷倾向。
因此,他们解释学习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二、代表人物以及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桑代克为先导,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这里主要针对巴甫洛夫的主要观点以及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1.人物简介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是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他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
2.经典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变化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
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
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实验发现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实验室到课堂的转变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和主要原则进行介绍,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促进学习的行为主义策略。
最后,本文还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环境塑造、教育实践、学习策略、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强调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直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主要原则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俄国科学家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沃森的行为主义理论。
帕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产生的,并通过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机制来学习。
沃森则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并提出了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基础。
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原则包括:强化、惩罚和模仿。
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来增强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惩罚则是指通过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强化来减少其发生频率。
模仿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来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采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该采用适当的惩罚措施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行为。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则,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 强调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 重视强化和惩罚在教学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调节行为
• 在课堂管理中,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 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的基本原理
•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信息
• 通过自我调节实现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0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
刺激与反应的关联
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 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 通过操作行为与强化和惩罚的关联形成操作条件反射
刺激与反应的关联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理与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Βιβλιοθήκη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
20世纪初,约翰·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反对心理学中的思辨和内省方法
• 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 提出刺激-反应(S-R)学习模型
1913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观点下的心理学》
• 反思其过于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承认内部心理过程的存在
•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谢谢观看
Docs
斯金纳箱实验:老鼠按压杠杆获得食物
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 老鼠按压杠杆(操作行为)后获得食物(强化)
• 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调节行为
• 通过强化和惩罚,老鼠学会按压杠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巴甫洛夫 华生 格思里 赫尔 桑代克 斯金纳
(三)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1.格式塔 1.格式塔 强调人类学习与动物不同、认知结构、创 造性等,这些都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 基础 2. 20世纪60年代的分化 20世纪60年代的分化 认知主义,即信息加工论,将人脑比拟为 认知主义,即信息加工论,将人脑比拟为 电脑,探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 新结构主义,即建构主义 新结构主义,即建构主义
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 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则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 则指受意识支配、
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三、学习理论的发展
(一)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 构造主义学派: 构造主义学派:冯特对研究人类意识经验 有兴趣,他试图把意识分析为许多最小的 构成要素 机能主义 :不是去研究一种孤立的现象, 而是研究意识与环境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 :整体不是其各部分的总和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
Ivan Pavlov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他利用狗与铃声和食物的实验,提出【制约行为】 他利用狗与铃声和食物的实验,提出【制约行为】 (conditioned reflex)的理论。Pavlov原来是一位医学 reflex)的理论。Pavlov原来是一位医学 家专门研究消化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当他 研究口水的分泌与胃部蠕动的关系时,在观察狗 的实验过程发现了所谓的【制约反应】 的实验过程发现了所谓的【制约反应】 conditioning的行为,于是开始了他对制约行为反 conditioning的行为,于是开始了他对制约行为反 应的研究而成为了心理学家。Pavlov于1904年因为 应的研究而成为了心理学家。Pavlov于1904年因为 研究消化系统 研究消化系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俄国享有非 消化系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医学奖,在俄国享有非 常高的荣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心理学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重复的习惯和反射学习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强调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学习过程。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关键概念、应用以及批评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原则1.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外界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个体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即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特定的行为反应。
2.强化和惩罚: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强化和惩罚在塑造个体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可以增强某种行为;而通过惩罚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频率。
3.刺激与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行为是在特定刺激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关键概念1.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指的是在个体进行某种操作时,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反馈来强化或削弱该操作的学习过程。
2.连续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出现期望行为时都强化个体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3.部分强化:部分强化是指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出现期望行为时才强化,这种强化方式虽然时间间隔较长,但有助于维持某种行为。
应用1.教育领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重要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强化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
2.临床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临床心理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强化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习惯和心理障碍。
批评1.忽视认知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忽视了个体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个体内部的感知和思维过程。
2.机械化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容易将学习过程机械化,忽视了个体个体心理和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容易使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内在动力。
总的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理解行为形成和行为调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四)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在巴甫洛夫经 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1937 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把在动物 学习实验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些规律,用之于教学, 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这些曾得到广泛的支持。
(1874-1949)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 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 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设有开门栓 迷笼之内,门外放一盘食物,在猫第一 次偶然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 入笼内,如此循环试验。
桑代克的实 验迷笼装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桑代克
巴普洛夫
斯金纳
华生
主要内容
一、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 二、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 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案例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 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 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 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 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 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 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 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是什么。——华生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潜 伏 期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3)分化律 •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
第四讲 学习心理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第四讲(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 夫(I.P.Pavlov,18491936)
• 最早提出了条件反射 学说。他的理论常被 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 论。
• 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 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 接下来,华生探讨了用来消除小艾伯特恐惧情绪的种 种可行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在接受可能的 治疗之前,离开了日托中心,举家迁徒到别的地方去 了。
• 华生认为,这项实验表明,小艾伯特的条件情绪反应 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尽管其强度会有所减 弱,但这种条件反应会在一生中始终存在,并改变他 的个性。
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 围内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 上一个条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 狗的注意,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 这种卡片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 • 这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其中最 著名的是关于猫的研究),提出了对学 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论,著有《教 育心理学》、《人类的学习》和《成 人的学习》等书。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旳过程。学生不是简朴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 地建构知识旳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旳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 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旳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旳意义或者说是自己旳了解。个人头 脑中已经有旳知识经验不同,调动旳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旳信息旳解释就不同。
1、加涅对学习成果旳分类:加涅要求了五种主要旳学习成果,即以为人类习得旳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旳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旳、非常主要旳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旳,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旳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旳关键成份。学生旳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就越强。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旳同步,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加好地指导自 己旳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处理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旳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 部思维过程旳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别。即便全部学生都掌握了一样程 度旳智慧技能,但因为有些学生采用旳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体现出来旳问题处理能力就更强些。 这里需要注意旳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旳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旳同 步,也形成了调整学习、记忆和思维旳方式,所以,脱离了详细内容旳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 能利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以为,人类记忆旳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 在贮存信息旳同步,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旳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旳关键在于怎样组 织信息,懂得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干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加发觉事物旳活动,必然 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佳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动物学习特殊任务导致与任务相应的皮层的特殊区域发 生变化
实验:教白鼠走迷宫,在它们的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发生结 构变化。当它们在学习时一只眼睁开,而另一只眼被遮挡, 结果只有与睁开的眼相联系的皮层区发生变化。当它们学 习一套复杂的动作技能时,结构的变化出现在大脑皮层的 运动区和小脑。表明学习使脑产生了新的组织模式。
第二部分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要点:
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与脑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行为主义新进展
一、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引起行为、知识和思维能力的 相对持久改变过程。 特点:
① 学习必须导致个体某种变化; ②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 ③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④ 人与动物都存在学习。
三、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生物意义:有机体适应环境一种方式。 社会意义: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第2节 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1.学习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2.这些结构变化又改变大脑的功能组织; 3.大脑的不同部位可能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具有不
三、语言与脑发育
1、语音刺激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神经细胞之间突触 数量增加;
2、人脑对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似乎有专门分工 ; 3、通过语言教学和训练,脑机能的组织也可以改变。
四、 记忆与大脑加工
大脑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加工信息。 实验1:
随机呈现一列事件,被试在回忆时将事件重新排列并赋 予某种意义。
2、学习使大脑神经之间的联结线路增多
实验:一组白鼠生活在复杂环境中,它们有探索和游戏的 机会,因为它们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每天变换,而且被重 新安排;对照组从断奶到成熟一直被置于典型的实验笼 中。两组动物分别在非常丰富的环境和被剥夺的环境中 生活。
结果:当它们面对学习任务时,前者一开始犯的错误就少, 而且以后的学习速度也快。
敏感期:人类容易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但环境 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得到弥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期的提出:视觉机能关键期(Hubel等,1963)
研究发现,将出生后的小猫或小猴子用外科 手术缝上眼皮,数月后打开,这些动物无法获得 视觉信息,尽管它们的眼生理机制是正常的。这 些被剥夺了早期视觉经验的动物在大脑视觉皮层 上的结构有异于正常动物。Hubel等人由此提出视 觉机能发展的关键期概念。
关键期的又一证据:印刻反应 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后,让它们接触
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 西当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但对自己同类的母亲却无任何依恋。这种现 象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样,固称“印刻”。这种印刻现象只发生 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
人的某些智能,以代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功能。
➢2.动物学习:靠直接方式获得个体经验,消极地适应
环境,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3.人类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间接性 计划性 被动性
2、根据学习内容分类(我国心理学家 冯忠良 )
② 有证据显示学习可能主 要发生在突触的形成稳 定之后,即10岁以后( Goldman-Rakic, 1996).
二、 经验与环境对脑发育的作用
1、学习使神经细胞的活动更有效、更有力。 实验:有人曾以两组动物做实验,一组在复杂环境中喂 养,另一组在笼子内喂养。 结果:前者每一个神经细胞中有更多毛细血管,因而 能给大脑提供更多血液;后者不论是单独喂养还是成 对喂养,它们每个神经细胞中的毛细血管都较少,这 就意味着它们将得到较少的氧和其他营养物。星形细 胞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并排除废物的细胞。用它们作 指标,复杂环境中生长的动物比笼子内喂养的动物有 更多的星形细胞。
钟,再跑30分钟; C组“自愿操练者”,它们的笼中带有活动轮盘,可以自由使用该轮盘
进行活动; D组“笼中土豆” ,无操作活动。 结果:B组“强制操练者”和C组“自愿操练者” ,血管密度提高。 A组学习复杂的动作技能,活动量并不大,血管密度未增加,而突触
数量增加显著。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经验以不同方式制约大脑。突触形成和血管形
研究表明:学习改变了白鼠的大脑,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 白鼠比生活在笼中的白鼠的每个视觉皮层神经细胞多20 %—25%的突触。
3、学习能使突触数量增加,但单纯的练习并不能 使突触数量增加
实验: A组“杂技演员”,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练习,它们要学会穿越设有障碍物
的路程; B组“强制操练者”,每天被置于踏车上一次,每跑30分钟后休息10分
小鸡的母亲印刻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约在生后3-7周。
人的心理发展敏感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
10岁以 前
外语学习的敏感期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敏感期
10岁以 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敏感期
对学习关键期假说的批 评:
① 人的学习的关键期尚无 神经科学的证据;
同的准备。
一、 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
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neuron) 细胞体、树突、轴突
大脑细胞的发育
3-15岁大脑构造发生 巨大变化 总体积变化不大 神经元之间节点急剧 增加
胞体
树突
神经突起 触突
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个体的某些行为在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 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 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 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实验2:
当问儿童某类错误的事件是否出现时,他们将回答说, 未曾见过;但是如果围绕这类事件重复长时间讨论, 儿童就开始把这类事件当作真的出现过。这样的讨论 延续12周后,儿童将这些虚构的事件作出完全精心的 描述,其中涉及父母、兄弟和一整套支持性证据。
三、学习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学习主体分类
➢ 1.机器学习:把人的某些智能赋予机器,让机器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