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之道
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之道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制度创新的重要推动。
制度创新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探讨了制度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几个制度创新的成功之道。
一、注重实践创新,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路线。
在制度创新中,中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路径。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下,中国始终保持警醒,积极调整制度安排,使制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制定改革方案制度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在于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准把握。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紧贴实际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还得益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市场化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市场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
通过市场的力量,中国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强化政府的法制建设和监督职能制度创新的成功之道还在于政府的法制建设和监督职能的强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在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方面更加注重法律规范,健全了法制框架,完善了监督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制度的顺利运行。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还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通过开放合作,中国拓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为制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求是》2012/20裘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汲取其他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书写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快速发展牵动全球、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变局中形成的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社会信息化逐步扩大,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突破,国际体系变革取得新进展。
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硝烟弥漫,金融危机阴霾翻涌,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悬而未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激烈,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
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世界愈益变成一个“地球村”。
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是死路一条,同舟共济、互利合作才是唯一通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
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体系重要贡献者和建设者,成为牵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重要因素。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和各种反应。
有关中国的“机遇论”、“威胁论”、“责任论”等论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向何处去、将如何运用不断增长的国力、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自身也处在将强还弱、发展转型重要阶段,需要清醒认识基本国情和国际处境,正确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内外形势,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条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并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和国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探索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这个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特殊国情和发展环境;二是探索者们面临的理论空白和实践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
二是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三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指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
四是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
五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主要实践成果与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一是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二是在政治领域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三是在文化领域实现了繁荣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是在外交领域实现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总结了重要的经验。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
(4)地位确立: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问题: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历史地位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
3、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时间: 香港:1984年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
澳门:1987年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回归的意义:
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 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 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
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政府停止炮轰金门实现了 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两岸“三通”的逐步实现。两岸交流特别是民间交 流日益频繁。
1992年,大陆“海峡会”和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 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法制化: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一国两制”成为基本国策。
2、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港、
澳实行资本主义。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关系: 联系: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
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及经验
2019年第6期(总第211期)理论探讨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No.6,2019General.No.2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及经验杨德山,刘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按主要特征分期,这一探索过程可分为五个颇具特色的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短暂尝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迅速转变”“吸取苏联教训,独立自主探索新道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基本成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70年艰辛探索的根本经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9)06-0005-06通过何种路径,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自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直面的时代主题。
在一代代前辈探索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对这一过程进行简略的历史梳理,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增进人们对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成就的感性认识,又可以丰富人们对现代化理论、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理性思考。
本文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加以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做理论的概括和分析。
一、从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短暂尝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迅速转变恩格斯在论及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时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1]o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民族独立化、政治民主化等先决条件。
在此前夕,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经验,认为中国现代化首先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即革命胜利后,国家将长期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劳动者集体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构成推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新经济形态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结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和全球影响力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开放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国际企业。
同时,中国在产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布局,逐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体系。
中国还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解决大量农村人口稳定就业提供了保障。
这些经济发展的成就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相对贫困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二、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注重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扩展。
中国还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效缓解了贫富差距。
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改善了人民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促进了性别平等和民族团结,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政治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政治稳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教育,保持了党的团结和纯洁性。
中国注重发展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建立了健全的法律体系,有效维护了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机构的廉洁治理提供了保障。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现实启示心得
一、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我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到现代改革开放,我国人民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二、现实启示心得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从我国道路的探索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加强创新,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关键。
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我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困苦,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毅力进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都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四、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石。
在旧我国时期,我国人民在列强的压迫和欺凌下,艰难度日,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不断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而建国后,我国人民更是从无到有,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些都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五、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和平的要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和谐发展为民族特色,广纳天下英才,吸收各种文化成果,形成了灿烂绚丽的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这也正是我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更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必须从中国革命时期的背景说起。
中国在20世纪初受到列强侵略,封建主义社会的腐朽和落后极大地压迫了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在建国初期面临着国家贫困落后的局面,经济需要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伟大斗争,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崛起,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尊重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和民族特点,既注重经济建设的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坚持改革创新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改革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方式,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中国的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的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身,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探析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探析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是总结近代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和平发展道路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六大以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有了新变化,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十八大重申“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p22全面认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我们更好地坚持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以下方面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作分析。
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背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在一定时期的发展道路。
如今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与过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时的情况大不相同。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2]p16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家间相互依存,推动和扩大了国际安全合作,夯实了国际和平共处的基础,使得以侵略和扩张的方式实现发展成为不可能,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各极的力量相对均衡,具有一种相互制衡的作用,有利于各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平等地位,抑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基于对当今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与把握,顺应国际局势的新变化,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依据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乃至抗日战争,中国惨遭西方列强的屠戮和掠夺,主权沦丧、国力衰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特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而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为什么它能够被成功应用于中国的原因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包括很多方面,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国的经济实践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此的熟知度相对较高。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从落后到赶上、从赶上到领先的历程。
国民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这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建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经济体共同发展,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同步,从而使得中国的有些科技突破已经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许多独特之处,如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大规模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战略,目的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乡村发展规模和水平。
而一带一路战略则着眼于推动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和完善,深入推进国际合作和全球规则制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社会治理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社会治理实践包括政治文化、法制建设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它可以提升人们对社会的信任感,并加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实践建立于一项重要思想基础之上,即“人民当家作主”。
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让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体现,让人民参与并监督政府工作。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创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深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和平发展的态势。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大力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加快自身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努力。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工作,提出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国际体系向更加平衡、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还通过举办多边治理机制,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广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广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更加全面。
在政治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展现出一种高效的治理能力和民主决策的优势。
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确保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对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1894年,甲午年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了一场臭名昭著的战争,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讲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国土和财产,更使得中国民族独立和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然而,这场战争也是一次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因为它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了自我救赎和独立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经济落后、民族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我救赎意识,于是,中国开始探索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独特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国人民学习并吸收了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同时还在实践中慢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围绕着改革开放、发展产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展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带来了外来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尤其是加大对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此外,中国还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围绕着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展开。
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神权意识。
同时,中国也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出了大量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此外,中国还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在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围绕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传播展开。
中国通过电影、电视、新闻报刊等媒介不断弘扬中华文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国家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结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改革开放。
1978年以来,中国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现代化道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外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机制。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体现在政治领域。
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这些措施使中国政治更加稳定,社会更加有序,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包括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重视。
中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和道德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体现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坚定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坚决改革,不断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更加完善和成熟。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00字论文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00字论文篇一:论文和平发展道路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摘要:“和平发展道路”是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地庄严承诺。
本文就“和平发展道路”的由来、内涵、特征、中心任务和总体目标、面临的机遇挑战、发展的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由来、和平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由来(一)发展背景:1、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出现“中国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9.35%;上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10.45%;1991--2022,年均增长10.2%;1978—2022,年均增长9.8%,长达30年的持续高速,不能不说是“奇迹”。
2、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反响强烈,评价不一。
正面的:“中国贡献论”、“中国机遇论”、“中国经验论”等; 负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
(二)过程: 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1、“和平崛起”的提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初称为“和平崛起战略”。
最早提出观点的是前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2022年10月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亚洲和平崛起的一部分”。
2022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22年12月,温家宝访美讲演:“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公开这一理念。
2022年初,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系统阐释了“和平崛起”的要义。
2、国内外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争议:(1)国际反响:2022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华盛顿主办“中国和平崛起?”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近300人。
主要观点:反映了中国的新形象,中国是一个具有影响的、合作性的、而且自信的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精辟地总结说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 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 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 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
义,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毛泽东开始探 索,由邓小平开辟,党 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并推进的道路,十 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 步发展和完善了这条道 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从
不屈从和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始终把做 好自己的事情作为根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对外开放的过程。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 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 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它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 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 本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 指出,虽然学习苏联经验是“完 全必要的”,但不能作为“长久 之计”。 1956年4月4日,第一次明确 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 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1979年,邓小平提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 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 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 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 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全面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实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独立、自由、富强的追求。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秩序混乱等。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
然而,由于一些政策和运动的错误导致了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的黑暗年代。
改革开放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启。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严重困境,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唯一出路。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稳定、鼓励各方面有关人士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了从“红色政权”的建立到“和平统一”的历史性转变。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其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3.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的历史使命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的历史使命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总结和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为世界贡献一种新型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使命教育源远流长,首先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和建设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发展道路,包括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
虽然这些尝试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但是这些探索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更加明确和具体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也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使命教育还表现在中国对外交工作的现实需求上。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实现人类崇高理想和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着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的重要努力。
这一道路的探索既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的历史使命。
通过这一道路的探索,中国正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目标,也为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下面将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实践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革开放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刻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并意识到中国面临的世界格局的全新挑战。
因此,中国决定启动改革开放的进程,迈向一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指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路线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一目标突出了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时坚持经济建设优先的特点。
2.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追求社会公平和全面发展。
3.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改革创新。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国情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
4.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方针,强调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实践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主要包括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 经济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经济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分配制度,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为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改革开放还吸引外资,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 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中国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相对稳定和高效的政治体制,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形成
作者: 张宏志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页码: 1-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确立了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的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战略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回顾这条道路的形成历程,深刻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正确把握这条道路的发展方向,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求是》2012/20裘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汲取其他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书写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快速发展牵动全球、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变局中形成的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社会信息化逐步扩大,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突破,国际体系变革取得新进展。
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硝烟弥漫,金融危机阴霾翻涌,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悬而未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激烈,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
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世界愈益变成一个“地球村”。
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是死路一条,同舟共济、互利合作才是唯一通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
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体系重要贡献者和建设者,成为牵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重要因素。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和各种反应。
有关中国的“机遇论”、“威胁论”、“责任论”等论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向何处去、将如何运用不断增长的国力、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自身也处在将强还弱、发展转型重要阶段,需要清醒认识基本国情和国际处境,正确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内外形势,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党和国家对外战略立足点,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载入报告。
2006年和2011年,中国政府两次发表白皮书,阐释和平发展道路。
党和国家重要文件进一步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战略规划和大政方针。
二、围绕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外交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的里程碑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系统回答了21世纪的中国在世界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奉行什么战略、追求什么目标、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希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么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问题,勾勒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既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坚持对外开放和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建设者,与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总体指导思想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目标是,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中国应有贡献,体现出国家对内对外战略的高度一致。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一是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和谐发展,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三是和平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新型大国发展道路;四是合作发展,在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五是共同发展,正确处理维护本国利益与兼顾别国利益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是,继承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系统主张,丰富国际体系变革和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施行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观,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把握全面兼顾的国家利益观,推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注重谦虚谨慎的处世原则,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金融、环境等各领域国际治理主张。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全球化时代人类进步潮流。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既重新认识和诠释了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条件下,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面临新任务、新思路,又着眼于人类正走向全球化时代和多极化世界的大趋势,突破既有国际关系理论视野和传统大国崛起思维模式,为丰富21世纪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沿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特殊贡献,对外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践行和平发展思想,按照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政府、政党、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和企业等各方面作用,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争取到总体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
同各国深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启与各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程,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同新兴国家开展机制化战略协调合作,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合作。
对外关系总体稳定并深入发展,对华友好合作成为各国政策主流,使我国得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
创造出互利合作的外部发展环境。
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利益交融、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网络,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
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坚持对话协商化解经贸摩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向困难国家伸出援手,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各国共同发展。
维护了和平稳定的内外安全环境。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维护国家综合安全能力。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妥善处理同邻国领土海洋权益争端。
扎实开展反分裂、反遏制、反颠覆斗争,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超越零和博弈和冷战热战思维,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和战略对话,扩大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并引导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建设。
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积极扩大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公共外交,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提高文化亲和力、对外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国际公信力。
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文化年”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客观认知,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
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环境。
妥善运用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维护联合国权威地位,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国际公理正义。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改革和新机制建设,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为我国和平发展争取到更多国际制度性权利。
四、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决不会是一条坦途,需要我们在艰难险阻中铺就,以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走下去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各国力量消长变化,大国战略调整深化,国际安全形势稳中有乱,亚太地缘战略博弈突出,安全挑战日趋复杂多样,加强全球和地区治理更为紧迫。
中国处于由大国向强国发展关键阶段,实现和平发展的干扰和阻力增强。
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面临继续发展的各种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更加需要认清内外环境和自身处境,更加需要把握战略方向并保持定力,更加需要统筹加强内外工作,更加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确保和平发展道路走稳走好。
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寻求与各国实现共赢。
始终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不懈努力。
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促进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理解支持。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将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开辟出全新的大国振兴道路,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崭新阶段。
国际社会应当正确看待中国和平发展的努力,相信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支持而不是阻碍、促进而不是干扰中国实现和平发展。
我们无惧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将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