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神经系统
第8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是局 部电位。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在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去极 化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 变化 称为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兴奋性递质作用 于突触后膜上受 体 ,增大后膜对 Na+和K+的通透 性,特别是N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环路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一、神经元
1. CNS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 信息。
2. 病理状态如慢性铝中毒脑病、老年性痴呆时,受累神 经元微管可出现异常磷酸化。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星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3.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原则: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可以通 过分支与其他许多 神经元建立突触联 系
聚合原则: 同一 个神经元的胞体和 树突可以接受来自 许多神经元的突触 联系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1.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突触进行。 2.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3.分类:电突触、化学性突触、混合性突触
由神经末梢释放,不具有递质活性,多数 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缓慢的突触前电 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 应。
特点:作用慢而持久,范围广。(一氧化氮,花 生四烯酸)
3.神经激素
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肽类。
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远隔的靶器官发 挥作用。(下丘脑释放的调节激素)
习题
CNS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是: A.组胺 B.GABA C.DA D.神经肽 E.Glu
习题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DACBA ABABC BA第八章神经系统一、选择题1.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所致 B.横断脊髓时大量失血C.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了高级中枢的调节2.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导致突触前膜释放()A.乙酰胆硷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环磷酸腺苷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反映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E.调节的敏感性差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氨基丁酸 D.5—羟色胺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6.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除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7.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8.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状式联系9.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不衰减C、时间延搁D、电化学反应10. 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单向传递B 中枢延搁C 兴奋节律不变D 易疲劳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1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
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二、填空1、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量。
3、突触后抑制包括和。
4、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5、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率,心肌收缩力。
6、外周神经元之间的作用方式有、和。
小儿神经系统ppt课件
CT示脓腔→低密度,脓肿壁→等\稍高 密度
MRI示脓腔→长T1、T2信号,脓肿壁→ T1等、 T2(高信号区外围)低信号环
CT/MRI增强:脓肿壁可明显强化, 不 规则、厚薄不均的环状或多环状强化
40
小脑结核球
(不同病人)
CECT
↗
NECT
CECT
41
T1WI
小脑结核球
32
)
CECT 33
慢性结核性脑膜炎
脑底池钙化合并交通性脑积水
NECT
34
二、结核球、结核性脑脓肿
病理
两者是局限性结核性脑炎引起的慢 性肉芽肿性病变
发展中国家,两者占颅内肿块性病变 的30%左右
结核灶周围常环绕血管源性水肿,其 程度较化脓性脑脓肿周围水肿轻
典型者单发、多房,通常直径>1cm 脓腔内壁不光整、形态不规则,脓肿
壁缺乏巨细胞上皮样反应 中心干酪样坏死,半液态脓汁中含有
大量结核分枝杆菌
37
影像学表现
结核球/CT
单发、多发低密度或等密度结节,可见 钙化,呈斑片或环状;伴轻度脑水肿
广泛血行播散在脑内产生多发结核结节, NECT因等密度而不显示,CECT示多个 小类圆形强化结节,偶尔结节中心见低 密度区,结节周围水肿较少见
CT/MRI增强扫描,显示边界清楚、厚度 均匀的细强化带,位于硬膜下脓肿和脑表 面之间,此系软脑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 强化,以及脑皮质感染所致
MRI增强扫描,可显示皮层静脉和(或) 静脉窦血栓,急性、亚急性出血性梗死
伴发静脉栓塞和脑炎时,脓肿处脑表面脑 回状强化,脓肿内缘强化带不规则
25
12
第一节 脑炎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第8章 神经系统8-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胞体包括胞核和核周围的胞质。
神经元的突起又分树突(dedrite)和轴突(axon)。
树突发自胞体,分支多而短,呈树枝状,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
在胞体及树突膜上一般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轴突是从胞体发出的细长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直径均匀,但长短不一;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根轴突,若有分支,则可垂直于轴突发出;轴突末端可分成许多分支,为神经末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包被,但在与胞体连接部(轴丘)及其末梢则失去髓鞘。
神经末梢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小泡,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如脊神经节细胞,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形成“T”字形分支,一支进入周围组织形成感觉末梢,另一支进入脊髓;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如视网膜双极细胞,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与感觉细胞相连接,另一支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差异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或传入)神经元,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兴奋传到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或传出)神经元,能把兴奋从中枢传至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如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它们主要在中枢内起中间连接作用,如脊髓中的闰绍细胞。
根据轴突上是否含有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两种。
实际上,即使是无髓纤维的轴突也包绕有一薄层神经膜。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8第八章 神经系统
(三)间脑
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 分。下丘脑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给节、漏斗、垂体柄和乳头 体等。下丘脑体积虽小,但结构比较复杂,含有许多孩团,神 经元与端脑、间脑、脑干和脊髓有广泛的联系。
下丘脑主要的核团有位于视交叉上方的视上核和位于第三 脑室侧壁的室旁核。此核能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经神经元的 轴突运输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到血液。
小脑上面
小脑水平切面
(二)小脑
2、小脑的内部结构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集中于小脑的表层,
形成小脑皮质。小脑的深层为白质,白质内 还含有灰质团块,称小脑核。主要的核有: 项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小脑核是 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 3、小脑的功能
主要是运动调节中枢,与平衡、调节肌张 力和运动协调有关。
(一)脑干
(2)脑干的背侧面: 延髓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两个纵行隆起,内侧的称薄束结节
,外侧的称楔束结节,其深层分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束和楔 束的终止核。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小脑下脚,是由进人小脑的纤维组成 ,且形成第4脑室侧壁的一部分。延髓上部构成菱形窝,即第4脑室的 底的下半部分。
脑桥的背侧面形成第4脑室的上半部分,菱形窝的上侧壁为小脑上 脚。
脊髓
位置:
6条沟
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形态 终丝
31对脊神经 脊神经前根和后根 31个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在胚胎早期,脊髓与脊柱等长,所有 脊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并通向相应的 椎间孔。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脊髓的生长 速度慢于椎管的生长速度,由于脊髓上端 与脑相连,是固定的,下端缩短至第1腰椎 下缘(女子为第2腰椎水平),因此,腰、骶 、尾各脊髓节的脊神经根都不能保持水平 地走向相应椎间孔,而要在椎管内向下行 走一段距离再通向椎间孔。这些在椎管内 垂直下行的腰、骶、尾脊神经根,围绕终 丝一起形成马尾。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癫痫
0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
02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且常常反复发作。
03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 为主,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
04
预防癫痫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和早期 治疗等。
脊髓承担着从身体各部位向大脑传递 感觉信号的任务,将疼痛、温度、触 觉等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解释。
脊髓包含许多反射回路,可以在不涉 及大脑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某些刺激, 如突然的疼痛。
运动传导
脊髓还承担着将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 到肌肉和器官的任务,控制身体的运 动。
脊髓与脑部的联系
脑干连接
脊髓通过脑干与大脑相连,脑干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如
丘脑
感觉丘脑
感觉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来自全身的 感觉信息。
联络丘脑
联络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联络和整合各种感觉信 息。
下丘脑
• 下丘脑核团:下丘脑核团是下丘脑的一部分,主要参与自 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控制以及感觉和运动的整合。
03 脊髓解剖
脊髓的形态与结构
脊髓的长度与形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 瘤、严重颈椎病等,手术治疗是 有效的方法,能够解除压迫、恢 复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 碍,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手段,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神经系统疾病与病变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 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的 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初中生物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C.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D.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一种神经结构,B正确;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复杂反射受大脑的控制,而不是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D正确。
2.【答题】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B.一个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条件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不符合题意;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B不符合题意;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符合题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3.【答题】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
【解答】当气温高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发生出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当气温低时,皮肤的冷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属于反射活动,B正确;当强光刺激眼睛时,通过神经调节,使瞳孔缩小,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只是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临床综合第八章神经、精神系统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临床综合第八章神经、精神系统第八章神经、精神系统第一节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常伴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此外,还包括动脉炎、药源性所致,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起,但较少见;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夹层动脉瘤等。
有些病例很难找到确切的病因。
二、临床类型(一)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型见表2-9-5-1。
表2-9-5-1各类脑血栓的症状与体征类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完全性卒中较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6h)达高峰进展性卒中呈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发展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可分为:完全型、进展型、缓慢进展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二)依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型:1.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椎基底动脉主干、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卒中,局灶症状体征重,进行性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显著,甚至可发生脑疝。
2.分水岭梗死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
常呈卒中样发作,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根据CT可分为以下类型:①皮质前型;②皮质后型;③皮质下型。
3.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4.多发性梗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闭塞引起。
三、临床表现(一)大脑中动脉闭塞见表2-9-5-2。
表2-9-5-2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部位临床表现主干闭塞对侧面舌瘫与偏瘫(基本均等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出现体像障碍皮质支闭塞分为上部分支卒中和下部分支卒中。
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和上肢为重,下肢和足部受累较轻,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可伴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例题:运动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A.左侧大脑半球B.右侧大脑半球C.主侧(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D.角回E.第一、二颞回后部【答疑编号501113080101】『正确答案』C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A.高血压病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答疑编号501113080102】『正确答案』B(二)椎基底动脉闭塞引起脑干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等。
第八章 神经系统及头颈部
神经系统及头颈部影像学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颅脑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颅骨平片1、颅内高压征是颅内病变常见的表现。
儿童主要表现为头颅增大,囟门增宽、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颅骨变薄等;成人主要表现为鞍底、鞍背骨质模糊或消失,颅骨变薄等。
2、颅内肿瘤定位征①局限性颅骨改变:脑表面或靠近颅骨肿瘤常表现为颅骨局限性增生、吸收变薄或局限性骨质破坏。
脑膜瘤常表现为靠近肿瘤的颅骨局限性增生、少部分表现为邻近肿瘤的颅骨吸收变薄,三叉神经瘤常表现为岩骨尖破坏、听神经瘤常表现为内听道扩大。
②蝶鞍改变:鞍内肿瘤(如垂体瘤)常表现蝶鞍扩大、鞍旁肿瘤表现为鞍底受压下陷,可见双鞍底,鞍上肿瘤常表现为蝶鞍变平、鞍背缩短。
③钙化:根据肿瘤的钙化可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质,根据颅内正常生理钙化的移位情况可判断肿瘤的大致位置和大小。
(二)DSA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如脑动静脉畸形(A VM),DSA能直接显示畸形血管、脑梗死DSA能直接显示闭塞或狭窄的血管,颅内占位性病变DSA能显示正常的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扭曲或牵直等,但随着CT、MR 的不断更新,DSA面临着CTA和MRA的严峻考验。
(三)颅脑CT1、CT平扫密度的改变①高密度病变:常见于新鲜的出血、钙化等;②等密度病变:某些肿瘤、恢复期的血肿、早期的脑梗死等;③低密度病变:见于炎症、脑水肿、脑梗死、脑软化、囊肿、脓肿及囊性肿瘤等;④混合密度灶:常见于出血性梗死或上述各种密度病灶混合存在。
2、CT增强扫描特征①均匀性强化:常见于脑膜瘤、动脉瘤、神经鞘瘤等;②非均匀性强化:常见于脑胶质细咆瘤、转移瘤或血管畸形等:③环状强化:常见于脑脓肿、部分转移瘤和胶质细胞瘤等、脑血肿吸收期可呈环状强化;④脑回样强化:是脑梗死的一种特征性强化:⑤无强化:脑囊肿、脑水肿等。
【脑回样强化】一般与梗死后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同时伴侧支循环形成、局部大量血流过度灌注有关。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2015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考纲要求】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172内科护理习题_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试题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A. 痛觉B. 温觉C. 触觉D. 位置觉2.某下肢瘫痪者,经查肢体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断为A. 0级B. 1级C. 2级D. 3级3.下列瘫痪病人的呼吸道护理,那项是错误的A. 室内空气流通、保暖B. 鼓励病人尽量咳嗽、排痰C. 喂食要慢以免呛入气管,注意口腔护理D. 对分泌物较多而咳嗽无力者应先翻身后吸痰4.一般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宜在发病后几天进行A. 3天B. 1 周C.2周D.3周5.瘫痪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肺部感染B. 尿路感染C. 便秘D. 褥疮6.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 膝关节伸直B. 腕关节稍背曲C. 肘关节屈曲D. 踝关节垂直,膝关节外置一枕以防外旋7.下列那项是脑膜刺激征A. 巴彬斯基征B. 戈登征C. 克匿格征D. 奥本海姆征8.深昏迷是最重要的体征是A. 瞳孔反射消失B. 压眶反射迟钝C. 病理反射阴性D. 角膜反射减弱9.我国当前最常见的脑血管是A. 脑出血B. 蛛网膜下腔出血C. 脑血栓形成D. 脑栓塞10.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 高血压B. 脑动脉硬化C. 颈动脉硬化D. 脑动脉瘤11.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A. 大脑中动脉B. 颈内动脉C. 颈外动脉D. 豆纹动脉12.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在A. 内囊B. 中脑C. 桥脑D. 小脑13.男性,25岁,突发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继之神志不清。
检查:体温36.8℃,颈抗,肺无异常,肢体无偏瘫,您考虑为A. 脑出血B. 脑血栓形成C. 脑肿瘤D. 蛛网膜下腔出血14.对头痛病人,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妥A.鼓励病人应用止痛药 B.鼓励病人进行理疗来缓解疼痛C.鼓励病人进行放松训练 D、鼓励病人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保持环境的安静15.对感觉障碍的病人,护理措施中哪项不妥A.向病人解释感觉障碍的原因 B.缓解病人紧张和不安的情绪C.避免患处重压,防止压疮 D.对感觉障碍患肢使用热水袋保暖16.瘫痪病人护理中,下列措施哪项不妥A.保持肢体功能位,翻身、拍背 B.调整饮食以防便秘发生C.鼓励病人多饮水 D.由于瘫痪肢体不易移动可将静脉输液放在瘫痪肢体侧17.病人对压眶刺激出现痛苦表情,没有言语应答,且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目前病人处于的状态是A.昏迷 B.嗜睡 C.浅昏迷 D.深昏迷18.腰椎穿刺术一般选择的部位是A.腰1-2椎间隙 B.腰3-4椎间隙 C.胸6-7椎间隙 D.胸8-9椎间隙19.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处理的最重要环节是A.用镇静剂,防止癫痫发作 B.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C.立即使血压下降至正常以下,防止再出血 D.立即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20.癫痫大发作时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扶患者侧卧,解开患者的衣领、衣扣和腰带 B.在患者上、下臼齿之间放压舌板 C.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D.按压抽搐肢体21.诊断癫痫最有帮助的检查是A.血、尿、便常规 B.头颅CT、或MRI C.脑电图检查 D.脑脊液检查2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首发症状多数为A.一侧肢体抽搐 B.一侧肢体感觉障碍 C.双侧下肢无力 D.大小便失禁二.填空题1.脑膜刺激征包括、、等。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OK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观察肋间肌有无萎缩B.观察双侧咀嚼肌力强弱C.观察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有无萎缩D.观察伸舌有无偏斜E.舌缘两侧厚薄是否相等及有无颤动2、关于舌咽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B.舌缘两侧厚薄不相等及颤动C.嘱患者张口,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腭垂是否居中D.检查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嘱患者鼓腮或吹口哨,观察左右两侧差异3、关于舌下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张口发“a”音,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B.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C.观察患者腭垂是否居中D.观察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检查患者是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4、下列哪项提示滑车神经受损?A.眼上睑下垂B.眼球向内活动受限C.眼球向下及外展运动减弱D.眼球向上活动受限E.视野变小5、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观察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有无萎缩B.有无斜颈及垂肩C.嘱患者转颈测试胸锁乳突肌的肌力D.嘱患者耸肩比较两侧肌力E.观察双上肢肌肉有无萎缩6、位听神经检查不包括:A.听力检查B.询问患者有无眩晕C.询问有否夜行困难D.观察患者有否眼球震颤E.耳廓检查7、关于展神经检查不正确的是:A.展神经支配眼球外直肌B.检查时目标物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C.观察眼球向外转动情况D.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外展障碍E.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向下活动障碍8、关于嗅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嗅觉的灵敏度可通过问诊了解B.检查时双侧鼻孔同时进行C.用醋、酒、香皂等分别放于鼻孔前,要求辨认气味D.嗅觉正常时可明确分瓣测试物品气味E.如一侧嗅觉减退或丧失提示同侧嗅神经损害9、关于皮肤划纹试验正确的是:A.用针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B.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白色划痕C.白色划痕持续时间较久,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D.红色划痕迅速出现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E.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0、下列哪项是检查神经根受刺激的?A.kernig征B.brudzinski征C.Lasegue征D.Oppenheim征E.Babinski征11、下列哪项是检查脑膜刺激征的?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Hoffmann征D.踝阵挛E.颈项强直12、下列哪项是上肢锥体束征: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Hoffmann征E.Chaddock征13、病理反射中价值最大的是: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Gonda征E.Chaddock征14、关于病理反射,正确的是:A.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B.1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出现病理反射C.成人在正常时亦可出现病理反射D.跟腱反射和膝反射属于病理反射E.肱二头肌反射是病理反射15、下列哪项是深感觉检查?A.痛觉B.触觉C.温度觉D.运动觉E.皮肤定位觉16、完成动作的协调一致主要靠:A.小脑的功能B.大脑的功能C.锥体束D.迷走神经E.垂体功能17、手足搐搦见于:A.震颤麻痹B.小脑疾病C.肝性脑病D.低钙血症E.脑性瘫痪18、下列哪项是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A.触诊时肌肉松软B.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C.指鼻试验不能完成D.轮替动作不协调E.有舞蹈样动作19、关于肌张力减弱下列哪项正确?A.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B.可出现齿轮样强直C.触诊时肌肉松软D.可出现手足徐动E.指鼻试验不准确20、关于肌张力下列哪项正确?A.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B.肌张力减弱时肢体强直C.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D.肌张力增加时表现为关节过伸E.肌张力增加主要由周围神经损害引起21、关于截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痪B.单一肢体瘫痪C.多见于脊髓灰质炎D.为双下肢瘫痪E.多见于脑卒中22、关于单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B.单一肢体瘫,多见于脊髓灰质炎C.双下肢随意运动丧失D.由脊髓横贯性损伤引起E.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23、下列哪项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A.眼心反射B.卧立试验C.竖毛反射D.皮肤划纹试验E.角膜反射24、浅反射不包括:A.跟腱反射B.角膜反射C.提睾反射D.腹壁反射E.肛门反射25、深反射不包括:A.肱二头肌反射B.肱三头肌反射C.桡骨骨膜反射D.跖反射E.膝反射26、共济运动检查正确的是:A.两点瓣别觉B.指鼻试验C.体表图形觉D.卧立位试验E.折刀现象B型题A.偏瘫B.单瘫C.截瘫D.交叉瘫E.轻瘫27、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28、双侧下肢瘫29、单一肢体瘫30、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A.浅反射B.深反射C.病理反射D.脑膜刺激征E.神经根刺激的表现31、Lasegue征:32、角膜反射:33、膝反射:34、Babinski征:35、Brndzinski征:36、腹壁反射:37、踝反射:38、Chaddock征:39、颈强直:40、提睾反射:A.手足搐搦B.舞蹈样运动C.指鼻试验阳性D.手指细颤E.摸空症41、儿童脑风湿42、小脑病变A.肌张力增强B.不随意运动C.共济运动D.浅感觉E.深感觉43、静止性震颤44、位置觉45、闭目难立征46、温度觉47、折刀现象48、手足徐动49、运动觉50、指鼻试验X型题51、神经系统检查包括:A.脑神经B.运动神经C.感觉神经D.自主神经E.神经反射52、动作的协调和平衡靠:A.小脑功能B.前庭神经C.深感觉D.视神经E.锥体外系53、浅感觉检查包括:A.运动觉B.痛觉C.震动觉D.温度觉E.触觉54、共济运动检查包括:A.卧立试验B.指鼻试验C.发汗试验D.闭目难立征E.竖毛反射55、不随意运动有:A.静止性震颤B.舞蹈样运动C.折刀现象D.手足徐动E.铅管样强直56、视神经检查包括:A.眼球运动B.瞳孔C.视力D.视野E.眼睑下垂二、填空题1、运动功能检查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育生物学8—17章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8—17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1、神经胚形成?答:神经胚形成: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
神经胚: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
2、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
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
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4、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
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
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
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5、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答: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动物胚胎的后端神经管及鱼类的全部神经管形成均采用次级神经胚形成的方式,所以斑马鱼的神经管形成也如此。
6、三个原始脑泡的发育命运?答:前脑发育成为前端的端脑和后面的间脑,端脑最终形成大脑两半球,间脑形成丘脑和下丘脑区域及视觉感受区。
中脑腔最终形成大脑导水管。
菱脑再发育成前面的后脑和后面的髓脑,后脑形成小脑,髓脑形成延髓。
7、菱脑节?答:菱脑节:在神经管闭合后,后脑前后轴逐渐被划分为8节,成为菱脑节,每个菱脑节是一个发育单位,节内细胞可交换而节间不能交换(其是临时性结构,到发育后期逐渐消失,但部分由后脑产生的结构如颜面神经节仍保持分节性结构)。
8、脊髓背腹区域细胞的发育命运?各与哪些因子有关?答:脊髓背部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经元(dI1-dI6),腹部则形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0-V3)。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OK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观察肋间肌有无萎缩B.观察双侧咀嚼肌力强弱C.观察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有无萎缩D.观察伸舌有无偏斜E.舌缘两侧厚薄是否相等及有无颤动2、关于舌咽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B.舌缘两侧厚薄不相等及颤动C.嘱患者张口,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腭垂是否居中D.检查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嘱患者鼓腮或吹口哨,观察左右两侧差异3、关于舌下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张口发“a”音,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B.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C.观察患者腭垂是否居中D.观察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检查患者是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4、下列哪项提示滑车神经受损?A.眼上睑下垂B.眼球向内活动受限C.眼球向下及外展运动减弱D.眼球向上活动受限E.视野变小5、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观察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有无萎缩B.有无斜颈及垂肩C.嘱患者转颈测试胸锁乳突肌的肌力D.嘱患者耸肩比较两侧肌力E.观察双上肢肌肉有无萎缩6、位听神经检查不包括:A.听力检查B.询问患者有无眩晕C.询问有否夜行困难D.观察患者有否眼球震颤E.耳廓检查7、关于展神经检查不正确的是:A.展神经支配眼球外直肌B.检查时目标物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C.观察眼球向外转动情况D.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外展障碍E.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向下活动障碍8、关于嗅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嗅觉的灵敏度可通过问诊了解B.检查时双侧鼻孔同时进行C.用醋、酒、香皂等分别放于鼻孔前,要求辨认气味D.嗅觉正常时可明确分瓣测试物品气味E.如一侧嗅觉减退或丧失提示同侧嗅神经损害9、关于皮肤划纹试验正确的是:A.用针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B.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白色划痕C.白色划痕持续时间较久,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D.红色划痕迅速出现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E.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0、下列哪项是检查神经根受刺激的?A.kernig征B.brudzinski征C.Lasegue征D.Oppenheim征E.Babinski征11、下列哪项是检查脑膜刺激征的?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Hoffmann征D.踝阵挛E.颈项强直12、下列哪项是上肢锥体束征: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Hoffmann征E.Chaddock征13、病理反射中价值最大的是: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Gonda征E.Chaddock征14、关于病理反射,正确的是:A.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B.1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出现病理反射C.成人在正常时亦可出现病理反射D.跟腱反射和膝反射属于病理反射E.肱二头肌反射是病理反射15、下列哪项是深感觉检查?A.痛觉B.触觉C.温度觉D.运动觉E.皮肤定位觉16、完成动作的协调一致主要靠:A.小脑的功能B.大脑的功能C.锥体束D.迷走神经E.垂体功能17、手足搐搦见于:A.震颤麻痹B.小脑疾病C.肝性脑病D.低钙血症E.脑性瘫痪18、下列哪项是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A.触诊时肌肉松软B.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C.指鼻试验不能完成D.轮替动作不协调E.有舞蹈样动作19、关于肌张力减弱下列哪项正确?A.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B.可出现齿轮样强直C.触诊时肌肉松软D.可出现手足徐动E.指鼻试验不准确20、关于肌张力下列哪项正确?A.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B.肌张力减弱时肢体强直C.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D.肌张力增加时表现为关节过伸E.肌张力增加主要由周围神经损害引起21、关于截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痪B.单一肢体瘫痪C.多见于脊髓灰质炎D.为双下肢瘫痪E.多见于脑卒中22、关于单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B.单一肢体瘫,多见于脊髓灰质炎C.双下肢随意运动丧失D.由脊髓横贯性损伤引起E.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23、下列哪项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A.眼心反射B.卧立试验C.竖毛反射D.皮肤划纹试验E.角膜反射24、浅反射不包括:A.跟腱反射B.角膜反射C.提睾反射D.腹壁反射E.肛门反射25、深反射不包括:A.肱二头肌反射B.肱三头肌反射C.桡骨骨膜反射D.跖反射E.膝反射26、共济运动检查正确的是:A.两点瓣别觉B.指鼻试验C.体表图形觉D.卧立位试验E.折刀现象B型题A.偏瘫B.单瘫C.截瘫D.交叉瘫E.轻瘫27、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28、双侧下肢瘫29、单一肢体瘫30、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A.浅反射B.深反射C.病理反射D.脑膜刺激征E.神经根刺激的表现31、Lasegue征:32、角膜反射:33、膝反射:34、Babinski征:35、Brndzinski征:36、腹壁反射:37、踝反射:38、Chaddock征:39、颈强直:40、提睾反射:A.手足搐搦B.舞蹈样运动C.指鼻试验阳性D.手指细颤E.摸空症41、儿童脑风湿42、小脑病变A.肌张力增强B.不随意运动C.共济运动D.浅感觉E.深感觉43、静止性震颤44、位置觉45、闭目难立征46、温度觉47、折刀现象48、手足徐动49、运动觉50、指鼻试验X型题51、神经系统检查包括:A.脑神经B.运动神经C.感觉神经D.自主神经E.神经反射52、动作的协调和平衡靠:A.小脑功能B.前庭神经C.深感觉D.视神经E.锥体外系53、浅感觉检查包括:A.运动觉B.痛觉C.震动觉D.温度觉E.触觉54、共济运动检查包括:A.卧立试验B.指鼻试验C.发汗试验D.闭目难立征E.竖毛反射55、不随意运动有:A.静止性震颤B.舞蹈样运动C.折刀现象D.手足徐动E.铅管样强直56、视神经检查包括:A.眼球运动B.瞳孔C.视力D.视野E.眼睑下垂二、填空题1、运动功能检查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第八章神经系统一、选择题[A/型/题]1.大脑皮质的内锥体细胞层内主要神经元为()A.锥体细胞B.水平细胞C.梭形细胞D.星形细胞E.篮状细胞2.大脑皮质的Betz细胞位于()A.外颗粒层B.内颗粒层C.多形细胞层D.外锥体细胞层E.内锥体细胞层3.投射纤维和联合传出纤维主要起自大脑皮质的()A.第5、6层B.第3、5、6层C.第1~4层D.第4~6层E.第2、3层4.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和脊髓灰质均具有的细胞是()A.少突胶质细胞B.浦肯野细胞C.室管膜细胞D.闰绍细胞E.锥体细胞5.小脑皮质的传出神经元是()A.篮状细胞B.颗粒细胞C.浦肯野细胞D.高尔基细胞E.卫星细胞6.下列关于小脑浦肯野细胞层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一层浦肯野细胞组成B.浦肯野细胞胞体大,呈梨形是C.细胞顶端有2~3条主树突伸向髓质D.主树突四周分支繁多E.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7.小脑皮质的平行纤维是()A.从延髓来的攀缘纤维B.浦肯野细胞的轴突侧支C.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D.从脊髓来的苔藓纤维E.颗粒细胞轴突末端分支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终末的突触小泡内含有()A.P物质B.去甲肾上腺素C.脑啡肽D.多巴胺E.乙酰胆碱9.小脑皮质颗粒层内的神经元有()A.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B.颗粒细胞和星形细胞C.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D.高尔基细胞和星形细胞E.高尔基细胞和篮状细胞10.血-脑屏障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层是()A.有孔毛细血管内皮B.基膜C.周细胞D.星性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E.具有紧密连接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1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分布在()A.大脑皮质B.交感神经节C.脊髓灰质D.小脑皮质E.脊神经节12.大脑皮质运动区较发达的一层是()A.外锥体细胞层B. 内颗粒层C.外颗粒层D.内锥体细胞层E.多形细胞层13.脊髓前角的闰绍细胞是()A.投射神经元B.躯体运动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内脏运动神经元E.感觉神经元[B/型/题](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浦肯野细胞B.锥体细胞C.篮状细胞D.小脑颗粒细胞E. 星形细胞14.大脑皮层内锥体细胞层的主要神经元是()15.小脑皮质最大的神经元是()16.细胞的轴突未端分支形成平行纤维的是()[X/型/题]17.下列关于大翼维体细胞的描述。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复习题09.06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复习题09.06第8章感觉与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3、感觉5、特异性投射系统6、感受器7、视力8、视野14、姿势反射16.翻正反射二、判断题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是同义词()。
2、视觉是由眼所完成的感觉功能()。
3、晶状体曲率增加,折光力就增大()。
4、体操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前庭机能稳定性()。
5、人体缺乏VitA时,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
6、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激醒状态()三、选择题1、体表感觉的皮质投身部位是A、对侧皮质中央后回B、同侧皮质中央前回C、对侧皮质额中回D、角回2、旋转加速正负运动的感受器是A、椭圆囊、球囊B、三个半规管C、肌梭D、肌腱3、人体的感音部位是A、耳B、中耳C、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器D、内耳4、人在强光刺激下,引起瞳孔本身下列何种变化A、缩小B、放大C、不变D、因人而异四、填空题1、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前者感受的刺激,后者则感受的刺激2、正常人视野范围以为最大,其次为,色视野最小。
第9章运动技能形成一、名词解释1、条件反射4、消退抑制7、第一信号系统8、第二信号系统9、运动技能判断题1、条件反射的消退,意味着已建立的条件反射的丧失()。
2、传入侧枝性抑制与返回性抑制都是突触前抑制()。
3、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愈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愈快()。
4、上体育课时,教师也可以做错误的示范动作()。
5、运动技能越定型,该动作就愈难改进()。
二、填空题1、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是建立、、条件反射。
2、对着镜子练动作,可增加信息的传入,陆地上进行游泳动作练习,可以增加信息的传入,这些都有助于加快形成准确的运动技能。
三、问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级?各阶级有何特点?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第10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名词解释5、V2omax7、个体乳酸阈二、判断题1、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吸氧量与耗氧量是不相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3. 梭形细胞 (fusiform cell)数量较少,大小不一。 LM:胞体为梭形,上下两端发出树突。 上端树突多行至皮质表面; 下端树突走行至皮质的深层。 轴突起自下端树突的主干,终末分支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二)大脑皮质的分层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布呈层状, 但各层之间分界不明显。尼氏染色大脑 皮质由浅层至深层依次分为6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大脑不同区域,六层结构有差异, 各层厚度及细胞组成均有局域性特征。
小脑皮质内神经元 类型和分布 ML 分子层 PL 浦肯野细胞层 GL 颗粒细胞层 WM 白质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1.分子层(molecular layer)较厚,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而神经元的数量较少,呈分散排列。分子层中的神经元主要 包括两种: 星形细胞,其胞体小,分布于皮质浅层,突起多而短, 轴突沿小脑叶片横面走行,并与蒲肯野细胞的树突系形成突 触联系。 篮状细胞,胞体较大,分布于深层,轴突较长,其走向
髓质,组成联合纤维。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4. 内颗粒层(internal granular layer)
由密集排列的棘星形细胞组成,含有少量小锥 体细胞。许多颗粒细胞的短轴突在此层内分支,与
来自其它皮质区和皮质下区或邻近层的神经纤维形
成突触。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5. 内锥体细胞层(internal pyramidal layer)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传入纤维的关系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攀缘纤维主要起源于 延髓的下橄榄核,纤维较 细,它进入小脑皮质后与 蒲肯野细胞的树突及树突 棘形成突触。一条攀缘纤 维与一个蒲肯野细胞的树 突可形成300多个突触, 故一条攀缘纤维的神经冲 动可引起一个蒲肯野细胞 强烈兴奋。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传入纤维的关系
细胞顶树突等交织形成神经毡,来自深层细胞的轴突 在此形成广泛的突触连接和复杂的皮质内回路。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3. 外锥体细胞层 (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主要由许多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并含有少量颗粒 细胞。此层可分为深浅两个亚层,锥体细胞从浅层到
深层逐渐增大。细胞的顶树突进入分子层,轴突进入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单胺能纤维分别起源于蓝斑核和中缝核,自
髓质进入皮质,分布于皮质各层,与蒲肯野细胞
胞体及其树突形成突触,分别通过去甲肾上腺素
和5-羟色胺抑制蒲肯野细胞的活动。
三、脊髓
由中型和大型锥体细胞组成,还有篮状细胞和上 行轴突细胞等颗粒细胞。在中央前回运动区,此层有 巨大锥体细胞,称Betz细胞,其顶树突伸到分子层, 轴突进入髓质,形成投射纤维,下行到达脑干和脊髓, 组成投射纤维。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6. 多形细胞层(polymorphic layer)
有多种类型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梭形细胞的 长轴与皮质表面垂直,胞体较大的树突可延伸到分子 层,胞体较小的树突则分布在本层或仅上行到内颗粒 层,其轴突形成投射纤维和联合纤维。
(三)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结构、分布及其形成的突触联系的数量 和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或在功 能训练的基础上,皮质神经元原有的结构及其形成的突触联系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皮质可塑性(cortical
plasticity)。 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变化实际上是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发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1.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 是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神经元,
分为大、中、小三型。
LM: 呈锥体形, 尖端发出粗主树突,
底部发出基树突,树突棘丰富。
轴突细而均匀,长短不一。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 (Golgi染色)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2. 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 数量最多,
(三)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分为投射纤维和联合纤维2种。
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5层的锥体细胞和第6层的大梭形
细胞,下行至脑干及脊髓。 联合纤维起自第3、5、6层的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
分布于皮质的同侧及对侧脑区。
皮质的第2、3、4层细胞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联系, 构成复杂的局部神经微环路。
约可兴奋800多个颗粒细胞,每个颗粒细胞的平行纤
维又与400多个蒲肯野细胞间建立有突触联系,因此, 一条苔藓纤维可引起几十万个蒲肯野细胞兴奋从而 产生具有放大效应的蒲肯野细胞兴奋作用。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攀缘纤维和苔藓纤维均可以把来自小脑外的神经
冲动传到小脑皮质,并最终对蒲肯野细胞产生兴奋作
出很多分支。蒲肯野细胞接受传入小脑的全部信息。
轴突从胞体底部发出,离开胞体不远便形成由髓神经纤维, 穿过深层皮质进入髓质,组成小脑皮质惟一的传出纤维,终止于 小脑内部的神经核团。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3. 颗粒层(granular layer) 由密集的颗粒细胞和一些高尔基细胞(Golgi cell)组成。 颗粒细胞胞体很小,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从胞体上 发出4~5个短树突,树突末端分支成爪状末梢。轴突上行进入分 子层呈“T”形分支,与小脑叶片长轴平行,称平行纤维(parallel fiber)。一个蒲肯野细胞可同时接受20万~30万个颗粒细胞的支 配和影响。 高尔基细胞主要位于颗粒层浅层,数量较少,其胞体较大, 树突分支较多,树突棘较少,大部分分支伸入分子层向各方向伸 展,与平行纤维接触。轴突仅分布在颗粒层内,分支丛密,与颗 粒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小脑皮质由星形细胞、篮状细胞、蒲肯野细胞、颗粒细 胞和高尔基细胞5种细胞组成,由表及里可明显地分为分子层、 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
A
B 小脑皮质 小脑皮质分层 结构 小脑皮质内 蒲肯野细胞 (Golgi染色) 分子层 浦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M P G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育时期的大脑皮质可塑性较大,成年大脑已发育成熟,其可塑
性则较小。
二、小脑皮质
小脑位于颅后窝,由中间缩窄的小脑蚓和两侧膨 隆的小脑半球构成。小脑表面可见许多大致平行的浅 沟,将小脑分成许多横行的叶片,每个小叶片均由表 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白质)构成。髓质内有灰质块 构成的神经核。小脑皮质的结构较大脑皮质简单,每 个叶片的结构基本相同。
星形细胞构成,并有来自深层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的 顶树突、上行轴突细胞的垂直轴突以及来自同侧和对 侧大脑半球及皮质区外(丘脑等脑区)的传入纤维。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2. 外颗粒层 (external granular layer)
有许多棘星细胞、篮状细胞等颗粒细胞和少量小
型锥体细胞的胞体,其中树突、轴突和邻近层的锥体
一、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种类和分布 ML分子层 EGL外颗粒层 EPL外锥 体细胞层 IGL内颗粒层 IPL内锥体细胞层 PML多形细胞层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多,均为多极神经元,按
其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大类:
锥体细胞 颗粒细胞 梭形细胞 神经元以分层方式排列,各层细胞间通过突触 而形成复杂的联系。
大脑皮质分层结构 ML分子层 EGL外颗粒层 EPL外锥体 细胞元形态 B 尼氏染色示6层结构 C 髓鞘 染色示神经纤维的分布
(二) 大脑皮质的分层
1. 分子层(molecular layer)
位于最浅层,神经元小而少,主要由水平细胞和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苔藓纤维起源于脊髓和脑干的核群,纤维较粗,
进入小脑皮质后纤维末端分支膨大呈苔藓状。每一膨 大的末端可与多个颗粒细胞的树突、高尔基细胞的轴 突或近端树突形成复杂的突触群,形似小球,故称小 脑小球(cerebellar glomerulus)。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一条苔藓纤维的分支可分布于多个小脑叶片内,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小脑的5种神经元中, 只有蒲肯野细胞属于传出 神经元。颗粒细胞是谷氨 酸能的兴奋性神经元,其 他神经元都是γ -氨基丁 酸(GABA)能的抑制性 神经元。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传入纤维的关系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小脑的传入纤维有三种: •攀缘纤维(climbing fiber) •苔藓纤维(mossy fiber) •单胺能纤维 攀缘纤维和苔藓纤维以谷氨 酸为递质,是兴奋性神经纤 维,而单胺能纤维以去甲肾 上腺素和5-羟色胺为递质, 属于抑制性神经纤维。
第9章 神经系统
概述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 经 系 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 脊髓 神经节
灰质 白质 白质 灰质
脑脊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 脑脊神经
自主神经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可分为:
•灰质(gray matter) -神经元的胞体、胶质细胞的胞体和树突 •白质(white matter) -有髓神经纤维和少突胶质细胞,无神经元胞体
与小脑叶片长轴垂直,沿途发出许多侧支,其末端包绕蒲肯
野细胞的胞体并与之形成多个突触。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
2. 蒲肯野细胞层 (Purkinje cell layer) 由排列规则、形态相似的单行蒲肯野细胞胞体组成。
蒲肯野细胞(也称梨状细胞),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一种神
经元,胞体呈梨形。 从顶端发出2~3条粗大的主树突伸向分子层,主树突沿途发
用,所不同的是,攀缘纤维直接强烈地兴奋单个蒲肯
野细胞,而苔藓纤维则通过颗粒细胞的平行纤维间接
兴奋数十万个蒲肯野细胞。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攀缘纤维的侧支及颗粒细胞的平行纤维还可以与 小脑内颗粒细胞、篮细胞和高尔基细胞等抑制性中间 神经元接触形成突触,并通过这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的介导对蒲肯野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小脑的精 细调节功能产生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