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意外地带上了一个陌生女孩的眼睛,从而看到了女孩眼中充满孤独和渴望的世界,引发了他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幻文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作品,对科幻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这篇课文中的陌生概念和深层次的哲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其中的哲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幻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幻概念,感悟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突破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分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理解课文内容;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表演法:分组表演,增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科幻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带上她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听说过眼睛能带你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篇课文带来的震撼。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狼》的基本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和寓意。

2.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文学欣赏素养。

2.2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狼》的背景和作者蒲松龄。

2. 提问学生对狼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狼的形象的分析。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讲解狼的形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3.5 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进行课文内容练习。

2. 教师点评练习结果,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阅读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狼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东郭先生和狼》等。

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文学欣赏素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公开课课件

整体感知
母亲太苦了,因为______________。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再次了解作者
史 铁 生 , 从 小 成 绩 优 异 , 13岁考上了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 他是个体育健将,擅长80米跨栏,还获 得过市里的跳远冠军。 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双腿瘫 痪,开始轮椅生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2、揣摩文本细节,感悟母爱。 3、感悟“好好儿活”的内涵,体会亲情与生命。
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因“ 脉管炎”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 世了。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授奖词: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 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 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我们如何好好儿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课堂练笔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细化瞬间的感动过程。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母爱。
每次回家,都会有一锅奶白醇香的鲫鱼豆腐汤。我轻轻捧起碗, 香味儿缠绕鼻尖,喝一口,浓鲜绕于唇齿。我抬头望着母亲饱经风霜 的脸和有些浮肿的眼睛。“好喝吗?”母亲笑着问。“好喝,只是不 用这么麻烦,我吃什么都行!”“多喝点,长点肉!”“不要!”母 亲慈爱地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你呀,倔丫头!”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速读能力和从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

2.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能欣赏到红花绿草,能够聆听鸟兽虫鸣。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去见证这个奇迹,去认识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海伦·凯勒,学习她写的文章《再塑生命的人》。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3-4段,读后思考:在见到莎莉文老师以前的六年时间里,我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以前的生命状态:黑暗、迷茫、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渴望光明2、思考:写这些文字有何作用?层层铺垫,烘托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与后文我现在的生命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影响。

3、学生朗读11-13段,读后思考: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我现在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现在的生命:拥有光明、希望、快乐、自由和幸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基本信息年级:七年级授课篇目:《春》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课型:新授课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学习主题:“四季美景"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能力培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汉语之美。

“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要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了如下细化:(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3)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部分由三篇现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构成。

《春》描绘了春季新、美、力的独特魅力;《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小山和小雪;《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雨的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态度。

四首古诗表达情感各不相同,但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自有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

学习这个单元,要“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顿,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一课的课前预习要求有两个:一是回忆以往读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文;二是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景。

《春》是朱自清于1933年应中华书局之邀为中学语文教材所作的一篇文章。

1933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春》可以分为“盼春”(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等。

(2)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复述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练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描绘的春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2. 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狼》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3. 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朗读训练:(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节奏和情感。

(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6.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敢、坚毅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文章结构,领悟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从文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对文中主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典型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突破重点难点。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组内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024年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潼关》公开课教案

2024年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潼关》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体现的家国情 怀与民族精神
12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2/3
13
启发式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提问学生关于诗歌内容、情感、 意境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
考。
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2/3
14
小组合作探究法实施策略
6
重点难点梳理
教学重点
《潼关》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谭嗣同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对谭嗣同思想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将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突破,如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通过背景介 绍、文本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谭嗣同的思想。
03
尝试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融入诗歌教学,提
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3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自我 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 结合。
评价内容
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精神 、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方面进 行评价;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和 进步,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22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2024/2/3
23
背诵默写任务安排
背诵《潼关》全文,确保能够准确、 流畅地背诵。
02 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对经典诗文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需要了解社会人生百 态,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03 学习难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懂得分享,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海伦·凯勒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世界、感悟生命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海伦·凯勒的相识、相互了解、共同成长的过程,展现了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海伦·凯勒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残疾人士的生活了解不多,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学会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敬残疾人、关爱他人的意识;激发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与海伦·凯勒的友谊。

3.感悟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尊敬与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与海伦·凯勒的友谊,感悟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她的了解。

3.PPT:展示课文重点内容、生字词、课堂讨论话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 往事依依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一、新课导入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段段温馨而难忘的往事,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脚步,走进她笔下那《往事依依》的世界。

在那里,有书卷里隽永的墨香,有课堂上老师深情的教诲,更有青春年少时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这些往事,不仅仅是于漪老师个人的记忆珍宝,更是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梦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与好奇的心,共同开启这段温馨而又启迪心灵的旅程吧!二、预习检测见教学PPT课件。

三、整体感知事件典型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

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标注出关键词语,说说它们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完成学习表单。

明确:关键词语: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千家诗》、讲课、教导。

阶段主要事件感受影响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乐在其中,身临其境(津津有味)启发“我"的形象思维童年《读千家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初中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深深感动、深受感染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四、课文品读1.结合全文来思考,为什么作者对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明确: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作者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缕缕情思。

试着体会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明确:看山水画写专注凝视、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及教学反思篇一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吹泡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及桃子图片一张,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一、课题引入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进活动室,体验快乐情绪。

(吹泡泡的歌曲)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2、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圆的。

大的,小的,五颜六色)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3、今天,泡泡王国呀,也来了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泡泡好不好?二、多媒体课件,学习诗歌(一)出示图像引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1、鸡蛋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鸡蛋泡泡)鸡蛋泡泡到我们班做客,我们拍手欢迎它。

这么漂亮的鸡蛋泡泡会是谁吹的呢?为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2、苹果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3、星星。

老师提问:a.这是什么泡泡?(星星泡泡)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谁吹的呀?(我们一起猜猜看)b.出示月亮,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月亮吹的。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1.2 教学内容熟读《狼》的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分析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作品的社会背景。

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提前给学生发放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让学生预习。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4.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狼》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狼的形象和特点,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互动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问题引导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公开课教案第【1】篇〗《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2.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条理,懂得写事情要抓住重点。

3.记事要写自己经历的事,要有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教会学生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哲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1.重温《散步》一文,理清写作脉络。

2.复习《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体会细节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些事情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写法指导记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么,如何记事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方法一写清楚(写明记叙要素,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叙事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点评: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公开课课件

心 惧怕 大窘


拆 投骨 弛担持刀 招
暴起,刀劈, 断其股,毙之
从狼的步步紧逼,最后 灭亡或者屠户从妥协退让 到奋起反抗的过程,你得 到了哪些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
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 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因 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打草惊蛇:有怀疑就要侦探确实,待情况完 全掌握再行动。 特点:反复侦察 你能找出狼运用此计的语句?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狼的什么性格特点?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后尽狼矣止,而而前两狼狼又之至并。驱如故。
“聊斋”是书房名,“志”是 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
书中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 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 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 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文章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
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 较高的艺术成就。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 眈相向。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哉?止增笑耳。止增笑耳。
这仅仅是一场人狼之战吗?
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梦狼》
如果狼和屠户的斗争,狼战胜了人,社会 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公开课课件

再见
3.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 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 拿他。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表现了二郎 神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
4.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 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 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 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准确朗读下列词语
掣棒(ch)è 大鹚老( cí)
翎(lín)g 提防(dī ) 幌(huǎn)g
嗛(xián) 淬(cuì) 青鹞(yào) 鹭鸶(lù s)ī
鹳(guà)n
鳜鱼(gu)ì 鲂鱼( fá)ng
撺(cuān )
花鸨( b)ǎo木木樗樗(chū)
蓼汀l(iǎotīn)g 躘踵(lǒng ) 窗棂(líng)
“捏”、“藏”、“变”、“飞”、 “钉”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 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 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 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 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 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 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大 圣善于动脑但沉不住气,性格急躁 的特点。
5.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 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 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句话属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表 现了二郎神行动迅速、机智善战的特点。
6.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 “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 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 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 去?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挺好公开课教案【细品9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挺好公开课教案【细品9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9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学习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4、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

二、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1920xx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代表作《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检查预习:蓑suō 黄晕yn 应和h 抖dǒu擞sǒu 呼朋引伴笠l 嘹亮lio 胳ɡē膊bo 酝yn酿ninɡ 花枝招展撑盼望润湿清脆欣欣然卖弄朗润软绵绵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语言美。

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五、分析文章结构:(一)第一部分(第1段):1、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明确:急切盼望着,盼望着2、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明确:没有近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我爱我家》语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我爱我家》语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我爱我家》语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的热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讨论、分享等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1.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课题:“我爱我家”,引导学生思考:家是什么?1.2学生分享对家的认识和感受。

2.自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分享自读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3.课堂讲解3.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4.合作学习(1)课文中的家具有哪些特点?(2)课文中的家人有哪些品质?(3)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5.课堂练习(1)填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3)简要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

5.2教师批改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表达对家的热爱之情。

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堂练习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成果。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优质教案优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优质教案优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优质教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结构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预习检测(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逐个解释,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3)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读写结合(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预习检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4.课堂讨论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时1.读写结合教师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写作话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观摩课
课题;端午日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8日第二节
授课地点:七(2)班
授课人:季仲金
教学目标:
1:掌握“蘸酒”“伶俐”“泅水”等词语。
2: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简洁明快的语言进行精彩的场面描写。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4:感受“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分几个学生朗读,请学生说说湘西一带的人们是怎么过端午这一天的?
(2)这几件习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
(3)这几件习俗中哪一件是详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赛龙舟的场面描写。
(1)赛龙舟一段文字作者描写了哪几种场景?
(2)你觉得当时的气氛怎样?
(3)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让当时的场面如此壮观热闹?
2:学习竞追鸭子的场景。
(1)竞追鸭子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表现喜庆气氛的?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想一想:普普通通的民俗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却显得那样浓厚、热烈、朴素呢?
2:运用多种方法写一喜庆场面。
五:作业布置:
探究练习四
六: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赛后领赏
同庆端午
竞追鸭子
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难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写精彩场面。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2:有关端午的诗歌。
3:本地的端午节有怎样的习俗?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沈从文。师生共同了解沈从文。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出示小黑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