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在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中,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赋予了世界以色彩、情感和生命。

然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理解艺术的道路。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示其与社会历史、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欣赏,更是社会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的预见。

这些观点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音乐和绘画,以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

此外,他还提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这些观点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艺术的探索欲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被其中的复杂理论所困扰,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理论激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书中提到的“艺术即自由”的观点,使我开始思考艺术如何实现自由,以及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艺术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的工具。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2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它涵盖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深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其他人类活动的交叉领域。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美学》复习笔记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

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不等于美学1、《大英百科全书》:“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

(注: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

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注:以上文字可以理解为解答了为什么会产生美学;而且美学为什么偏偏在西方产生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美学导论—美的宇宙学根据读书笔记1谈美美学三书美学散步谈美书简2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美的历程3美学概论美学导论4判断力批判美学抒情文章的读书笔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书笔记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文,体裁为散文.主要写作者在院子中乘凉并且欣赏荷塘及事物的景色.详细写了荷花与荷叶,其次描写了小径,水面,月光,山林等.又描写了动物来以动衬静.在文章后段记叙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许多美好的回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想逃避现实,把自己寄身与美好的景色中去.这篇文章通过字里行间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寂寞与苦闷.对这个黑暗的世界(表现在\"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一句,说明了现在生活与以前截然相反),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彷徨之中.通过月光与荷花荷叶的关系的细腻描写,朦胧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采莲的那一自然段有所描写)以及对和平,自由的追求.作者生平: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写作的背景: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在 1927 年 7 月写下《荷塘月色》.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美学史读后感[美学史读后感]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美学史读后感。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

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美学有着一种朦胧的好奇和向往。

总觉得美是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存在,却又难以捉摸。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开篇就提到,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比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那温暖的感觉,那柔和的光线,就是一种美。

这种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书中还讲到,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

就拿绘画来说吧,一幅好的画作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是画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我想起有一次去美术馆参观,看到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

站在那幅画前,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朦胧的清晨。

水面上波光粼粼,天空中的色彩如梦如幻。

我凑近去看,能看到画家笔触的痕迹,那些看似随意的涂抹,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光影的变化。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那种美让我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再说建筑之美。

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建筑。

有些建筑只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有些则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成为了美的象征。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它那独特的造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我曾经在一个傍晚时分,远远地看到了埃菲尔铁塔。

夕阳的余晖洒在它身上,铁塔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周围的人群都在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那一刻,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和钢材的堆砌,它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美的传递。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审美体验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就像有人喜欢古典音乐的优雅,而有人则钟情于摇滚乐的激情。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我陶醉在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而朋友却觉得有些枯燥。

后来又去听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朋友兴奋得手舞足蹈,而我却觉得过于喧闹。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美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书中关于自然美的描述也让我感触颇深。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籍,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

这是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核心的问题。

长久以来,不同的哲学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有的认为美在于形式的和谐与比例,有的强调美是主观感受,还有的主张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美并非是一个简单、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存在。

它既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相关,又与人的主观情感、认知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我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这种体验往往是瞬间的、直觉的,但却能给人带来深刻的触动和愉悦。

例如,当我们站在一幅精美的画作前,或者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时,那种沉浸其中、忘却一切的感觉就是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它可以让我们超越日常的琐碎和功利,进入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

在谈到艺术与美的关系时,书中指出艺术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内心对美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和读者。

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文学还是电影,都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让我们对生活、人性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审美对象,书中提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不同类型。

自然美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蕴含着无尽的美。

社会美则体现在人类的行为、道德和人际关系中,善良、勇敢、友爱等品质都是社会美的体现。

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美。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审美判断和审美标准的问题。

审美判断是我们对美的事物做出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然而,审美标准并不是绝对和固定的,它会受到时代、文化、个人经历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会大相径庭。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基本观点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

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

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

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

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

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第五,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黑格尔把人看作艺术的中心对象,所以人物性格的描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部分。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美是什么?美是事物中客观存在的物理事实吗?面对审美对象,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美感?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绝大多数人感受到了美,为什么仍有人看不到美?大家都夸赞拙政园美,我没有去过也没见过相关图片等为什么也认为它美?审美活动只存在于艺术中吗?为什么丑、荒诞、恐怖等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又是怎么成为审美对象的?我们学习美学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要提倡美育?美学概论和美学史有什么关系……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的。

1750年,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的确立。

在此之前,西方美学思想早已有之。

第一节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1.主张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因而将“美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2.主张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认为现实中虽然也有美的现象,但艺术是美的最具代表性、最高级的存在方式,通过对艺术的把握,就足以探究所有的审美现象。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3.主张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2)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英国经验派美学休谟同情感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审美活动。

理解:1.美的现象不是物理的事实,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

例: 这朵花是红的。

这朵花是美的。

2.人与对象之间形成审美关系才会出现美。

人与世界建立的多种关系中,审美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

3.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没有“审美活动”就没有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本身是美得以生成的唯一方式。

所以,审美现象是属人的现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因而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读书笔记美学读书笔记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美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1《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芦原义信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因为作者具有东西方的教育背景,所以作者在书中既引用来自西方的格式塔理论,又引用中国的“阴阳”学说,对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重要价值在于,芦原义信归纳出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在提出这些差异的时候,作者却往往能从一些敏感的生活细节出发,从中挖掘出背后的深刻根源,中西结合,小中见大,令人敬佩。

同时,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一扫现代西方建筑理论虽言之凿凿却无法直接指导设计实践的弊端,而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

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此为此书最大的特点。

同时,作为建筑师的他十分懂得利用图示语言,使得本书更加易读。

美学读书笔记2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美学散步》读后感。

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而有宗教境界。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原创系列美学概论】关于“美”——《美学概论》有感班级:艺术 074班学号:2052707327 姓名:许磊什么是美?羊大为美。

什么是学?一个人蹲在房间里认真钻研的过程就是学。

“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大”好吃之故,而“美”的本意则是“羊大”。

什么是美学?我认为,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营盘里吃饱了羊肉然后评论哪块羊肉更味美的学问。

一、关于“美学”一直以来,“美学”这个名词,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书写出来的诠释。

上完《美学概论》这门课,我才稍稍敢于加以言辞。

从老师第一堂课开始记起,从荆州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遇难一事开始说起,我才发现,原来,美学是可以建立在一种语境、一种价值之上的。

美学,任何学科的建立都应有它的起点,那就是事实,即现象。

而对于审美事实的客观存在,则决定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其审美关系则构成了客体、主题以及动态特征。

听了荡气回肠的西北歌谣,苍凉万分的秦腔,以及缠绵幽怨的江南小调,才晓得,“美”,没有任何限定和分区。

看到大海,则被它的辽阔征服,顿时,我们会因为它的辽阔美而心胸开阔;看到日出,我们怎不会因为它东升跃起的那一瞬灿烂而折服;看到高山,我们会因为它的雄壮美而叹然自身的无力还有渺小,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攀登其高从而使其至脚下,无论怎样,这都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美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此,我才可以坦然的告诉自己,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一般规律的学科。

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审美之度——“和”中国文化中,“和”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

从宇宙观看,世界万物的依存关系内涵着一种“和”,即差异面的统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内涵着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合理内核。

总之,“和”是事物稳定的常态、有序的象征。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著作,作者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的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黑格尔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更是一种理性的体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美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在中世纪时期,美则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

到了现代时期,人们开始将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之上的。

第二章美的形态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形态及其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它具有一种客观的存在性;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所制造出来的美,它具有一种主观的创造性。

此外,黑格尔还介绍了美的三种表现形式:优美、崇高和喜剧。

优美是指一种轻盈、柔和、和谐的美;崇高则是指一种庄严、威武、雄浑的美;喜剧则是指一种滑稽、幽默、讽刺的美。

第三章艺术创作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特点。

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

此外,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即艺术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艺术作品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整体。

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重要性,即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才能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艺术史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美学读书笔记2篇

美学读书笔记2篇

其他范文/读书笔记美学读书笔记2篇*目录.美学读书笔记.《美学引论》读书笔记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的这种看法,我以为太狭窄了。

这涉及对美学对象的看法。

美学不限于研究“美”。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学的范围日益扩大,美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

现代美学的体系,不仅包括哲学美学(基础科学),而且包括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审美文艺学以及审美应用科学。

美学的这些分支学科,有的在古代就已得到相当的发展,有的在古代仅仅有某种萌芽。

我们研究美学史,应该站在现代的高度,把自己的视野放宽一些。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

它也包含有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文艺学、审美教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以审美文艺学(文艺美学)的内容占的比重最大。

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并不是中心的范畴,也不是最高层次的范畴。

“美”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地位远不如在西方美学中那样重要。

如果仅仅抓住“美”来研究中国美学史,或者以“美”这个范畴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美学史,那么一部中国美学史就将变得十分单调、贫乏,索然无味。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的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因此,中国美学史不仅要研究历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

后记在结束本书的时候,我想对本书的体例以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说明。

中国美学史上下两千多年,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为丰富。

但是一本书的篇幅终究是有限的。

这就产生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对每个时代的每一个美学思想家(或每一本有关美学的著作),不分大小主次地排列起来,一一加以简略的介绍。

这种方法容易把历史变成流水账。

我觉得不很可取。

另一种方法是突出重点,。

抓住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家和美学著作,尽量把它们讲充分一点。

《美学》读书笔记(5篇)

《美学》读书笔记(5篇)

《美学》读书笔记(5篇)关于对《美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篇1《美学》读书笔记在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这本书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德格尔所著,主要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历史以及现代性。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他提出,美学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存在的理解方式。

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此在”,即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对人的存在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把世界作为存在者的世界,这种理解方式让我们忽略了世界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代性,并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本质联系,同时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美学,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性,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美学》这本书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学》读书笔记篇2《美学》读书笔记在深入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其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引领我们进入美学的堂奥。

首先,我深感黑格尔对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的研究跨越了艺术、自然、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将美学置于一个系统的、辩证的理论框架中。

这使我认识到美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美的本质在于其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理念需要通过艺术、宗教、哲学等不同的阶段来实现自身。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这门看似抽象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籍,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美的本质问题。

关于美是什么,从古至今,无数的哲学家、艺术家和学者都试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有人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人的感受和评价。

而作者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既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形式和属性,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同样的山川河流,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美感。

有的人会被壮丽的景色所震撼,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而有的人可能只是匆匆一瞥,毫无感触。

这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体验不同,从而对美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在探讨美的形式时,书中提到了比例、对称、和谐等元素。

比例和对称在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常常被运用,它们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比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建筑结构的比例和对称堪称完美,展现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美。

而和谐则是指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和谐,还包括色彩、声音等方面的和谐。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往往在色彩的搭配上十分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音乐也是如此,优美的旋律、和谐的和声能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书中还强调了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个体的感受,它不仅仅是对美的外在形式的感知,更是一种内心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的升华。

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看它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更是在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体验能够让我们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烦恼,进入一个纯粹的美的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在谈到审美对象时,作者指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山川湖泊、花鸟鱼虫都蕴含着无尽的美。

美学概论读书报告

美学概论读书报告

电影之美”问题2、选取十部优秀电影进行简介。

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从小寄养在姨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父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原来,哈利的父母是两位巫师,在同黑巫师的较量中被杀害了。

为了继承父母的遗志,哈利来到了英国一所专门教授魔法与巫术的霍格沃茨学校。

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后,哈利成了格兰芬多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与罗恩、赫敏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许多成为魔法师的课程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术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巫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在一次与同学的争执中,哈利表现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飞行技能,连他自己都很意外。

传授变形术的麦格教授看到这一切后,推荐他加入格兰芬多魁地奇球赛的队员,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教授斯内普,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除了在课堂上刁难他外,还处处找哈利的麻烦,但是,哈利发现斯内普严词威胁着懦弱的奇洛教授,甚至斯内普腿上三头犬的咬痕,更可以证明哈利的推断是正确的:有股邪恶的阴谋在平静的霍格沃茨里悄悄地滋长着,斯内普似乎就是这一切的关键人物??于是哈利、罗恩与赫敏这三个好朋友决定一同去探个究竟,阻止邪恶阴谋的发生。

这三个格兰芬多一年级的新生,历经重重难关(当然也违反了不少校规),终于发现: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看似无辜的奇洛教授!原来被人们称为“神秘人”(you-know-who)的黑巫师伏地魔失去法力多年,希望得到能使人长生不老的魔法石来恢复元气。

而奇洛被伏地魔附身,变成一个双面人,事事对伏地魔言听计从。

哈利、罗恩、赫敏这个“格兰芬多三人组”各尽所能,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保住了魔法石。

哈利自出生以来第二次战胜了伏地魔。

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勇气”。

从头到尾都是过人的胆识支持着主角们的行动。

也正是验证着格兰芬多,勇气,胆识,与气魄的精神灵魂。

2黑客帝国1剧情简介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

关于美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美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美学的读书笔记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首先看第一章,解释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重点解释了康德的哲学体系,提出了美学在当代的任务和意义在于“技术的高度发达导致了工具理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霸权,美学则担当了反思现代性和恢复感性的作用”。

往小说,当代艺术的任务便在于此,使人回复为具有人性的人。

第二章重点在于中国美学的历史与特点,也指出了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中国美学,不能不了解中国的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尤其是魏晋哲学),有这些的根基,很容易解释中国美学。

但是这些观念中国艺术比西方当代艺术早意识到。

所以,中国艺术不是落后,而是过早先进,结果没什么地方可以发挥,中国艺术家追崇西方艺术,却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实质上源头要追溯到自身。

另外我也注意到美学的阶级分野最后超越了地域分野—官方艺术、士人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分野最后取代了南北艺术的分野。

不是说南北艺术的分野最后被取代了,而是其分野模糊化了。

第三章则解释西方美学讨论的的两大问题—美的模仿原则和形式原则。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相辅而成,构成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格局。

以及广为人所知的优美与崇高的说法—涉及到日神—酒神精神。

这一点,西方美学具有比中国美学更为完整、严密的格局。

第四章笔锋一转,写到了美学最重大的突破—杜尚的质疑,真正将艺术引入到美学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催生了迥异于古典艺术的现代艺术。

美学思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到,美学上出现的种种不同的关于艺术的理论,实际上各有偏重和强调。

模仿论关心作品反映世界的关系,修辞论关心作品如何打动读者,表现论集中在作品如何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而客观论则只关注艺术品本身的形式等等。

不同理论所构成的起承转合过程,就是美学思想的历史。

并简单解释了艺术的概念。

第五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模仿和再现的关系,指出了现代、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最大区别之处。

第六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详细解释了艺术的情感与表现。

美学概论学习心得

美学概论学习心得

美学概论学习心得这个暑假中,我学习了美学概论一书。

我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目的是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掌握审美技巧,并让他来影响自己的教学,同时为更好的塑造学生品质服务。

学习中我知道了,前人的对美的一些认识,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观点将美界定为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事物内部结构的搭配组合,呈现出来的和谐。

有的观点认为,人对美的认识即感官经验是认识美的最高裁判,就是说美来源于人对事物的认识。

从第一种观点中我知道了,各种事物本身都有美的成分蕴含其中,有句话说存在的也即合理的,既然某种事物或者某种现象能够在现实中间出现,那它必有其产生的原因,有其自身的价值所在。

就像一只蚊子,我们把它列入四害之一,但是自身也有很多可供人们研究的地方,它也孕育有“他山只石”,只要运用得当“可以攻玉”。

从第二种观点让我们明白这样的启示: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认识。

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对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学生,应该认识到学生这个客体是一个美的集合体,首先摆正学生的地位,从美的基点去看待学生,从美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用美的知识去分析学生。

作为教师教育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也有义务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美的创造力,使学生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的按照美的规律来面对生活,和屑共处。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说实话,读黑格尔的美学著作,就像走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

一开始,我满心期待能在其中轻松找到宝藏,可没想到,这一路上那叫一个磕磕绊绊。

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初看时真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他对于艺术、美以及它们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的探讨,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思维盛宴。

他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听起来好像很深奥,但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比如说,一幅画,它不仅仅是颜料在画布上的涂抹,而是画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把自己内心的某种理念、情感或者想法呈现出来。

这就好像画家在跟我们悄悄地说着心里话,只不过是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的语言。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参观美术馆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我心情也不错,想着去美术馆熏陶一下自己的艺术细胞。

走进那个宽敞明亮的大厅,一幅幅画作挂在墙上,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

我在一幅山水画前停住了脚步。

那画面上,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间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幅画挺好看的,颜色搭配得很舒服。

但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感受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鸟鸣,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

我突然意识到,画家不仅仅是在画山画水,他是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那种想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渴望。

这可不就是黑格尔说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嘛!画家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通过画笔和颜料,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幅人物肖像画。

画中的女子眼神深邃,嘴角微微上扬,似乎藏着无尽的故事。

我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好久,仿佛能看到她的喜怒哀乐,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希望。

这一刻,我明白了,画家通过对人物神态、表情的细腻刻画,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传递给了我们。

还有一幅抽象画,满是奇怪的形状和色彩的碰撞。

一开始,我真的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画家想要表达什么。

但是,当我试着抛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让自己的想象力自由飞翔的时候,我好像在那些混乱的线条和色彩中找到了某种秩序,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和激情。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思想家的探索。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无疑是其中一座巍峨的高峰。

在阅读黑格尔美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而广阔的精神世界,不断受到启迪和震撼。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一观点看似抽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他所说的“理念”并非是某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内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精神实质。

而“感性显现”则意味着这种理念不是以纯粹的抽象形式存在,而是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展现出来。

例如,一座精美的雕塑,它所呈现出的优美姿态和生动形象,并非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而是背后蕴含着艺术家对于人性、生命等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当我们欣赏这座雕塑时,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其外在的形态,更能够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内在精神。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

他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种类型。

象征型艺术是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此时理念还未能找到与其完美契合的感性形象,形象往往只是对理念的一种模糊暗示。

古典型艺术则达到了理念与形象的完美统一,如古希腊的雕塑,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而浪漫型艺术则侧重于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形象相对于理念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种对艺术类型的划分,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性。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服务于表达作品的主题和理念。

比如一幅绘画作品,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艺术效果。

如果其中某个元素过于突出或者不协调,就会破坏整个作品的美感。

此外,黑格尔对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并非是纯粹的主观想象,而是受到时代、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内在的理念与外在的现实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作品。

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读书笔记导言:美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和视觉表达的学科。

通过学习艺术史、美术理论、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通过阅读相关的美术书籍,总结一些重要的点,用于日后的学习和参考。

一、《艺术的故事》《艺术的故事》是一本详细介绍艺术史的书籍。

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在书中,作者将艺术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从古代到现代,将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

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各种艺术流派的传统与变革。

二、《美学概论》《美学概论》是一本介绍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自然美以及审美经验的学科。

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美,以及美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该书也提供了对艺术创作的指导,教会我们如何鉴赏和评价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

了解美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三、《写实绘画的构图与构造》《写实绘画的构图与构造》是一本介绍绘画技巧的实用手册。

在绘画创作中,构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构图能够让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视觉吸引力。

这本书通过展示许多优秀作品的构图示例,教会我们如何在作品中合理地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四、《色彩的艺术》《色彩的艺术》是一本关于色彩运用的最佳参考书籍之一。

色彩是绘画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作品的情绪和观者的感受。

这本书以科学的角度解析了色彩的原理和运用,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

书中还介绍了不同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创作出更加有吸引力的作品。

结论:通过阅读以上几本与美术相关的书籍,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深入了解艺术的历史、理论和技巧。

通过学习艺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原创系列美学概论】关于“美”——《美学概论》有感班级:艺术 074班学号:2052707327 姓名:许磊什么是美?羊大为美。

什么是学?一个人蹲在房间里认真钻研的过程就是学。

“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大”好吃之故,而“美”的本意则是“羊大”。

什么是美学?我认为,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营盘里吃饱了羊肉然后评论哪块羊肉更味美的学问。

一、关于“美学”一直以来,“美学”这个名词,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书写出来的诠释。

上完《美学概论》这门课,我才稍稍敢于加以言辞。

从老师第一堂课开始记起,从荆州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遇难一事开始说起,我才发现,原来,美学是可以建立在一种语境、一种价值之上的。

美学,任何学科的建立都应有它的起点,那就是事实,即现象。

而对于审美事实的客观存在,则决定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其审美关系则构成了客体、主题以及动态特征。

听了荡气回肠的西北歌谣,苍凉万分的秦腔,以及缠绵幽怨的江南小调,才晓得,“美”,没有任何限定和分区。

看到大海,则被它的辽阔征服,顿时,我们会因为它的辽阔美而心胸开阔;看到日出,我们怎不会因为它东升跃起的那一瞬灿烂而折服;看到高山,我们会因为它的雄壮美而叹然自身的无力还有渺小,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攀登其高从而使其至脚下,无论怎样,这都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美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此,我才可以坦然的告诉自己,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一般规律的学科。

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审美之度——“和”中国文化中,“和”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

从宇宙观看,世界万物的依存关系内涵着一种“和”,即差异面的统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内涵着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合理内核。

总之,“和”是事物稳定的常态、有序的象征。

作为哲学范畴的“和”,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儒家思想中,表现为“中庸”。

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世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既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也是儒家的审美尺度。

在中国最早的人论是孔子的仁学。

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

孔子的仁学,既是对神学的反思,也是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也是人的自我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就像《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

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

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和”呢!在孔子美学中,始终是以人为出发点,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人生联系在一起的。

美,体现在人的道德实践中,是人的美德的外在显现。

孔子弘扬人格美,对人的理想和自我价值的自我实现表现出特殊的关注,形成了儒家以道德为准绳,以善为美的审美追求。

儒家把政治、审美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

儒学以善为美,其美学思想表现出鲜明的为人生的色彩。

那么,我们再回归到荆州大学生救人遇难一事所引发的论坛中,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开始怀疑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应试能力,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则是没有普遍提高的。

我甚至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换作是自己,在当时的情形下会是怎样的反应,结果不得而知。

“救人一命,等于拯救了一个世界。

”这样一句伟大的话语,在渔民小船的渔夫身上,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关于“仁”、关于“和”的语境,更不用谈“美”了。

也虽说死者已矣,生者唯有强忍悲痛,壮烈的活下去,但是,逝去的“生命美”、“人格美”,又有谁人知?显而易见,我们也可以看到“挟尸要价”的行为触犯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底限,同时也丢失了作为人真正所要追求的东西。

我们在唏嘘之余,是不是也应当反思一下,让同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呢?“仁”不仅是一种善,更是一种美。

以“仁”为美,不仅仅是人格美。

三、美的本质要说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审美对象包括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而现实生活又包含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同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千奇百态,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说到崇高,它的美学特征除了艺术的崇高外,还有自然的崇高、社会的崇高。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认为自然即为美,美的本质是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指符合事物的规律,也就是中国哲学中所说的“道”。

中国古代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更多的是通过对“道”、“气”、“妙”的探讨而反映出来,与西方强烈的思辩特性相比,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更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

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在形式说;美在完满说;美在愉悦说;美在关系说以及美在生活说。

美在形式说中,如古罗马建筑、故宫的对称美等等;而美的完满则不等同于完美。

我们在生活中,要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人的特性也要客观化、自然化。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所有效果,但是一种普遍而清楚的意见:它在本质上还属于未被发现的真理。

”合乎自然的即为美,反之则为丑。

这个审美标准,它不仅仅适用于天地万事万物,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人和社会的和谐自然为美,人自身的和谐自然同样表现为美。

大道至简,大道至美。

【篇二:美学概论笔记】美学概论笔记导论美学: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美学的对象和方法三,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武举论美,《乐论》,诗论,画论,书论(二)西方: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18世纪:1750年鲍姆加通美学》,标志着美学诞生3,德国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美学史第一次高峰(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革命性意义:奠定理论基础;完成审美本体论转向;提出方法论原则.(四)美学研究细化;流派多元;部门美学;中国美学二,美学的对象和方法(一)美学的研究对象:1,学术观点:否定说;美与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关系2,审美关系中的美的本质,美感,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审美教育(二)美学的研究方法:1,原则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方法:哲学思辩,艺术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发生学方法,科学实证,语言学现象学解释学等三,本课程的基本框架1,《美学概论》:属美学[美学理论,美学史,门类美学]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即美学的核心内容.2,基本框架:a,美论,美感论,形态论是构成理论的核心骨干b,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是构成理论的丰满的血肉c, 余论部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并通过呈现研究中曾经和正在面临的难题,展望美学发展的未来第一章美论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的事物美之为美的根据及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一,美的探索(一)(二)二,美的本质(一)(二)三,审美关系(一)(二)美的探索(一)美是难的,但并意味着美的本质的不存在,以及美的本质的无法发现. 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a,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c,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 d,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 e,普洛丁: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a,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艺术是镜子);b,狄德罗:美是关系---真实的美,相对的美;c,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性质,美即美感;d,博克: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美的探索(二)3,古典美学:a,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美涉及的是知性和理性对象的形式,超越了具体的认识和道德内容;c,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实现自然主义,人类学基础上的美学;d,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是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母体;重大突破与发展;阶级观点的初步尝试4,三个论美模式:a,美在自然属性:美在客观形式(技术美学,迪扎因,设计美学); 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弗洛伊德,阿恩海姆,苏珊朗格)b,美在现象之后的本质:柏拉图理式,普洛丁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 c,美在关系,美是生活: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美的本质(一)对美的本质必须尽可能地按照马克思本人对美的理解进行界说.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改造着外在自然界,而且历史地改造着自身.a使主体于客体开始分化;b使身体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c创造了人格化的世界(第二自然):在产品中再现了人的意志和力量. 2,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及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a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必然结果(劳动实践把人自身从一切存在物中区分出来,提升为主体,同时把外部世界和自然对象变成人的无机身体,为我而存在的客体,造成了主体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b人化自然在实践中不断扩大:主体的素质和本质力量得到巩固,充实,丰富和完善,在人的创造本性驱使下,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实现,为了自己的本质和需要,人不断的从事实践活动; c美的规律: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实际内涵的概念,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二)3,劳动创造美: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自然按照人际所到的自然,认识的自然,有所改造的自然,人造自然,人体自身的自然等次序,按照其人化的不同水平进入人的观照范围,成为人的精神把握的对象,进而成为美的事物.b,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发展了感官的特长:概括性(理论家),联系性(通感),情感性(情感舒展与投射),创造性(远距离欣赏)c,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主体通过劳动把本质力量投射,确证在对象中,客体在劳动中不断唤醒着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在劳动中直观自身.4,美的本质的尝试性回答:a,美从哪里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b,美怎样产生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c,美是什么劳动世界成果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便体现了美的本质.美是人性的证明.审美关系(一)在美的领域中,种种范畴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层次上是审美对象,而在深层的层面上却是通过对象间接的审美自己(我们的本质).(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a,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b,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c,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d,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审美关系(二)2,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a,个体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莱特.b,民族性:同一个对象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c,阶级性:在审美关系中,美还有阶级属性.复习思考1,谈谈你对理解美的几种模式的看法.2,*你怎样理解美的本质3,*谈谈劳动和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4,简述美的规律的两个层次.5,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6,*谈谈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7,*审美关系中美的属性有那些举例说明.注:带*号的要重点掌握.第二章美感论美感论:是美学理论的关键.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审美意识系统是具有历时性的观念结构,审美感受具有共时性,是美感形成的基础,也是审美意识系统的核心.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二)二,美感的心理结构三,美感的特征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一)(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从广义的美感入手,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系统的宏观历程.1,美感论的历史回顾:a,柏拉图:美感是人的灵魂在迷狂状态下对美的理念的观照.b,夏夫滋博里:把先验的审美感官(内在感官,第六感官)当作美感的基础.c,精神分析学派:把美感归结为被压抑的本能的一种特殊的宣泄方式.d,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博克社会生活的情欲, 自我保全需要.e,费尔巴哈:美感来源于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了人的本质.f,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感是从审美对象上观照到生活所引起的愉快.g,达尔文:高等动物的生物进化就形成了美感.h,弗雷泽:巫术说.2,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a,制造劳动工具最早也是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自由活动的特性,不仅得到了物质的满足,也在心理和精神上体会了创造的快乐,即美感的胚胎.b,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尤其是巫术活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对象的意义要靠人的感觉来发现,包括美感在内的人类感觉的产生,是人类长期劳动,使自然界得以人化的结果――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是全部世界史的过程,因此,美感也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二)3,美感的丰富与发展a,美感的领域的扩大和审美观念的丰富:原来对人来说一些疏远的,可怕的自然现象,如荒芜人烟的大漠,波涛汹涌的海洋,冰封雪盖的极地,惊心动魄的火山爆发,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b,审美感受的细化和深入:从比德到畅神显示了美感的深入好纯粹;20世纪的反传统倾向,既刷新了人类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c,美感的差异性和共性:美感的时代性,不同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取向,不同的审美感受;美感的民族性,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尤其是艺术的民族性,使得这个世界的审美活动丰富多彩;美感的个体性,先天的生理素质,神经类型,气质禀赋各不相同,后天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职业习惯,审美活动的形形色色,造成个人的审美感受,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的差异.美感的共性 ,a人同此心,心同此理;b,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某种普遍性,共同性,延续性;c,形式美具有共同性.美感的心理结构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知情意之间的关系]a,智力机制,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审美判断,只有形成了具有深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智力结构,才能使人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对社会美和艺术品的审美感受更加深入,更加强烈.b,意志机制,行为活动与美感活动:a,意志使人专注于审美活动,驱使人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精神上的愉悦;b,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完善自己,达到美感活动的最后目的.c,情感机制,情感活动与美感活动:美感就是人的情感机制行使感受功能,进行审美判断的心理过程――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的提升,使人们在美感活动中的情感愉悦更加强烈,甚至上升到意志自由的境界;美感活动借助于想象力把审美客体和情感结合,形成审美意象,继而通过对审美意象的凝神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d,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2,美感的心理结构:a,双重的动态结构:表层上,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深层上,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b,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就共时性而言,美感活动是一个具体的审美感受过程; 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审美意识系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美感的特征康德审美四契机: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无概念而有有必然性.1,美感的直觉性:a,美感直观性的两层涵义:形象直观性,身心直接面对审美对象;瞬间生成性,审美不必借助抽象的思考,逻辑的推演,无须深思熟虑,就能获得审美享受.b,美感直观性的双重原因:审美客体具有形象的特征,使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审美主体的生理心理结构,可以导致一种对美的条件反射. c,一旦接触到审美对象,主体可以立即调动经验内存,产生审美判断,美感自然表现为直觉了. 2,美感的愉悦性:a,美感中必然带有生理官能上的快感,美感是以感官愉悦为基础的.b,美感愉悦是清理交融的,情中寓理的愉悦,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状态. c,美感不是单一的快感,人禀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凡此种种都是美感的具体体现. 3,美感的超越性: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 b,超现有性:席勒认为,审美活动可以复归人类所失去的人性,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这是美感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审美活动的最高要求.美感与快感4,美感与快感:(有助于对爱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爱情审美观)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美感的生理要素1,美感的生理表现:人类表情有其生物学的根源,所以诸如喜怒哀乐等许多最基本的情绪,人在外貌表现上是相同的,具有人类的共同性.2,美感发生的生理机体:a,感觉系统:视听两种感受器被称为审美感官,其审美功能表现在: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意义的形式因素,视听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们作为审美感官的基础功能;视听及其结合,具备对客体世界较高的整合能力,使主体可以把握到完整的世界总体,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保障.b,人脑结构:大脑皮层最为重要.美感心理因素(一)【篇三:美学概论学习心得】美学概论学习心得学号:0902********姓名:易万良上第一节美学概论时,就听美学老师说他自己不想上这门课了,当时我就凌乱了,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心里不知道是欣慰还是诧异,我们是最后一批美学老师教的学生?受宠若惊!说实话,我感觉美学老师挺有特点的,因为我第一次见老师是用word代替ppt来讲课的,可见美学老师的打字速度相当地娴熟,不禁肃然起敬,但不知道老师是没有备课还是这就是老师一贯的教学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