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体系,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其他宗教。

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不去强制或者干预他们的信仰。

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应该提倡多元宗教文化的共存。

在疏导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时,我们应该关注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虽然宗教信仰是个人内心的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给予大学生一些合理的引导和思考。

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等。

这样有助于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迷信和从众。

我们也需要关注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所带来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可能会对基督教的某些观点和教义产生疑问。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讨论和对话,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答案或者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质疑。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可能面临来自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意见和质疑。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将不同的宗教观点纳入对话和讨论的范围,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信仰的精神内涵。

合理疏导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的信仰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需要获得宗教团体、家庭以及同学之间的支持和关爱。

大学校园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大学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信仰。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应该包括尊重个体的信仰自由、关注合理性和科学性、关注困惑和问题以及提供支持和帮助等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疏导和思考,才能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理性的信仰观念,在大学校园里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宗教管理;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干预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标签: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近年来,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侵扰,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近年来,高校信教人数有所增加。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假宗教之名实施思想侵略。

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然而高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无论信教与否,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2]当前高校的宗教传播处于低水平阶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尊重客观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宗教学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进而促使科学、合理的宗教观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宗教管理1991年江泽民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他们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实质上是政治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外敌对势力选择利用宗教,从事不法活动,迷惑群众,企图达到分化中国的最终目的。

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在西方宗教文化的旗帜下,在高校从事不法活动。

更有甚者,通过利用某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1 高校 大学生 宗教信仰 的 基本状 况
随着 我 国改 革开放 进程 的不断 深入 , 宗 教 信 仰 已越 来
是信 教 不信神 的思想 。[ 1 1

2 . 3 在 大 学生 群体 中 存在 一 批 “ 望 教者 ”所 谓 望 教 者 , 就 是对宗 教持观 望态 度 的人 。 事 实也 能够表 明 , 很 多大 越 成 为人 们 多元 化 的信仰 选择 之一 , “ 宗 教升 温 ” 的现 象 日 益 凸显 。 而 求知欲 强 、 思维 活跃、 感 受敏锐 的青 年大 学生 由 学生 之 所 以信 奉 宗教 主要 是 为 了 能把 世 俗解 决 不 了 的 问 求 助于 心 中 的那 个信 仰 , 这 也 是 我 们 所 认 为 的 思 想 政 于 对精 神生 活特 别看 重 , 更容 易成 为受 宗教影 响 的群体 。 题 , 我 国高校 中存在 着较 大 的青 年宗 教信仰 群体 , 且 呈 现 治工作 需 要解决 的阶段 。 他 们 当思 想政 治工作 没有 显著效 不断 扩大 的趋 势。 青年 人是 国家 的未来 , 是社 会主 义建 设 果 时 , 才 转 向于 宗教。我们通 过调查 发 现 , “ 现 在没 有、 将 来 的生 力 军 , 而 有 如 此 多的 大学 生信 仰 宗 教 , 必 然造 成 较 大 也 许会 参加 宗教 活动 ” 的大 学生 占被 调查 者 的 1 5 %: 在 调 的 潜 在 问题 和 危 机 。 近 年 来 , 境 内 外 各 类 宗 教 尤 其 是 基 督 查 大 学 生 对 宗 教 的 态 度 时 , “ 不信仰但 有兴趣” 的人 占
到大 学生 的成长 思想 , 还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 到高校 思想 政治 信 仰 。这是 我 国高校 大 学生在 宗教信 仰 方面 的独 有特 征。 2 - 2 信 教不信 神 现 象较 为普遍 上个 世纪 中叶 西 方宗 国 未来 的发 展。因此引导 大学生 正确认 识和 对待 宗教信仰 教社 会呈现 出一 个现 象就是信 教 不信神 。 而 我国 的大学 生 已成为不 可 忽视 的 问题 , 其核 心 就是在 日常思 想政治 工作 信教 人 群 中很 大 一部 分 学生 都 存在 与上 述 情 况相 似 的状 中, 要 对 大学 生进 行 正确 的宗 教教 育 和 引导 , 要 使 其 真 正 态。因为他 们在 社会 主义条 件下接 受着 唯物 主义 无神论 教 要 了解 宗教知 识 , 这 对大 学 生 的世界 观 、 人 生 观和 价 值 观 的 育 长大 的 ,又 在 高等 学校 接受现 代化 的科 学 思想 教育 , 让他 们相 信神 的存在 不是 一件简 单 的事 情 , 因此很 多人 都 塑造 , 都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和 现 实意义。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信仰体系。

在中国,虽然宗教信仰历经政治风云,但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宗教信仰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引导教育机制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

1.宗教信仰情况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逐渐得到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

调查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比例并不高,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庞大,仍然有较大数量的信徒。

其中,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信仰成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

2.宗教信仰变化趋势宗教信仰在不断变化中,除了基本信仰之外,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也在逐渐趋向个性化和青年化。

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大学生会加入不同的宗教组织参与活动和学习,以满足个人精神需求。

此外,一些大学生日益关注和探索精神意义和人生目的,使得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不断增加。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合理的引导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面的建议:1. 提供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不同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精神内涵,以帮助大学生做出理性判断。

可以开设宗教文化课程、组织宗教探讨会、引导大学生阅读有关宗教的重要著作等。

2. 引导思考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教育机制应引导大学生正视宗教信仰带来的思考和精神归属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信仰立场和规划人生。

3. 建立正式机构有些大学生已经加入或有意向加入某些宗教组织,教育机制应建立相应机构,让大学生在组织内获得正规和全面的宗教学习和实践经验。

4. 建立沟通机制针对大学生群体宗教请求和疑问,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让大学生获得及时和专业的解答和心理指导。

在总结以上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和引导教育机制是一个多维度、复杂问题。

作为大学生,应在思想认识上达到较高程度,全面认识和尊重宗教信仰,不局限于某个宗教信仰,通过建立合理的引导教育机制,使其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宗教和信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思考的群体,他们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与尊重、思辨与思考以及团结与和谐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一、认知与尊重大学生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首先要保持正确的认知和尊重的态度。

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代表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与认同。

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宗教和信仰选择,不以自己的观点来评判他人。

无论别人的信仰背景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干涉他人的信仰自由。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学会和谐相处。

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仪式。

大学生应该尊重和欣赏这些差异,避免对他人的宗教观点进行嘲笑或歧视,保持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二、思辨与思考大学生应该具备思辨和思考的能力,来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面对不同的宗教观点和信仰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思考和质疑。

通过了解不同的宗教和信仰,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见识。

在思辨和思考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理性思维。

宗教和信仰问题虽然涉及到个人情感和信仰,但我们不能只凭情感和信仰来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

通过合理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和信仰的本质,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团结与和谐大学生应该以团结和和谐的态度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宗教和信仰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团结为宗旨,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在校园中,大学生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宗教和信仰交流活动,为校园提供一个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氛围。

通过交流和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宗教和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增加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推动宗教和信仰的和平互动,防止极端主义和宗教矛盾的发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宗教和信仰和平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第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

大学生是时代的寒暑表,“宗教升温”自然在他们中间得到了反映,并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不仅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还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

改革开放后,过去长期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出现了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新氛围,各种思想文化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互相交织、互相激荡。

大学生作为最有条件和机会接触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当代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知识群体,对于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文化财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宗教书籍、宗教器物就已成为大学生中十分畅销的抢手货。

据了解,20多年来基督宗教为教徒读经文,印刷了上千万本《圣经》在教堂内销售,结果大量地被教外人士购买,其中不少就是为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吸引的大学生。

至于根据各种宗教经文编写的故事书籍更是受到青睐,仅某学者编译的一本《圣经故事》就曾印发到100万册,其读者群主要是有一定文化基础,且对西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

所以,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宗教已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远不至于信仰某种具体的宗教,但宗教中的思想精华对他们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他们不仅有兴趣研读宗教故事、宗教典籍,而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践履着一些以宗教文化为底蕴的流行时尚。

比如,佩带个十字架项链,怀揣个观音护身符,发送个圣诞贺卡,馈赠个开光圣物,进寺庙拜个佛、求个签,去教堂听会儿赞美诗、感受一下宗教氛围。

尤其是每年的圣诞节,不少城市的教堂都拥挤不堪,人满为患,造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就是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

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和祖国统一。

”[1]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

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微探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了有关中国宗教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宗教文化、宗教治理、宗教工作方略、宗教工作新理念方面,创新了人们对宗教功能和宗教发展的认识视角,发展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对人们进行合理引导的立场、观点,丰富了新时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对信仰宗教的群众进行引导的方法论。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的立场与态度,帮助大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问题;学生工作我国正处于由同质文化社会向多元文化社会转变的转型期。

人们崇尚民主自由与信仰的多元化。

这为宗教的发展与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大学生还成为宗教文化的追随者。

也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客观地认识宗教问题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困惑。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顺利完成,事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事关平安文明校园的建设。

学校的专职教师与学业导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指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并对待宗教问题,是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人在学校担任了“宗教学”的授课工作,同时还担任着两个班学生的学业导师。

本文主要是以自己在西安培华学院的具体工作内容为例,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经常面对的宗教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阐述在学生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大学生经常提出的有关宗教与信仰方面的问题(一)部分学生提出在读书或是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自己关于人生意义与终极归宿的思考。

面对宇宙与生命中一些尚未做出科学解释的现象,不同宗教对于这类问题的阐述便成为学生们了解的对象。

从而引发了对于宗教深邃哲理与博大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二)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困难与现实打击,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失恋困惑和亲人亡故等。

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又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往往会感到无奈与无助,进而有可能渴望在宗教的教义与活动中得到一些力量与慰藉。

最新整理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与管理.docx

最新整理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与管理.docx

最新整理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与管理.docx最新整理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与管理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与管理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宗教信仰在高校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明显增加,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文通过对高校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在进行了相关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本上,对高校宗教信仰的传播提出了以下观点,宗教在高校中的传播与学生对宗教的需要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基础有关。

1 宗教在高校传播中的特点1.1 传播方式多样化现在的宗教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摆脱了过去的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也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因素,互联网电子信息通讯的普及,电脑、xxxx等一系列可以与外界保持互动的通讯设备的运用,使宗教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信仰更为快速、高质量、高水平进入人们的视线,宗教宣传更加迅速、高效。

1.2 网络使宗教传播真伪难辨网络的虚拟性也让学生辨别不出网络信息的真伪善恶,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三大宗教曾经就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高科技途径方式进行宗教传播。

从这点看出,高等学校大学生是宗教新的传播方式的主要受益对象。

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有利的学校文化资源,通过各种网络传输工具,例如在优酷视频,xxx客户端建立有关宗教传播的网络xx,进而将以上宗教内容下载到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网站上,据不完全统计,各大高校大学生近几年进行宗教浏览已达到14%。

1.3 宗教传播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变得更为人性化现如今,社会给高校学生造成的压力不少,不管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就业方面都面临很多挑战,学生在心理上压力太大时就更需要在精神和心灵上有所慰藉。

正面的宗教传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能够勇于面对生活。

有很多高校学生加入信仰宗教的队伍中,其原因之一是宗教信仰能够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宽慰,使学生能够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宗教所蕴含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学生在压力中得到一定的解脱,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扰。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一、引言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宗教信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宗教信仰也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宗教信仰也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中以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佛教的信徒最多,其次是基督教和道教。

这说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革与传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革和传统同样是一种现象。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变革中得到传承。

基督教传统在大学生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接触新兴的宗教,如佛教和道教。

这表明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是开放的,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会传承和坚守传统。

3.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代化趋势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也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

他们更加注重宗教的社交功能和心灵寄托,更倾向于在宗教里寻找精神慰藉和社交团体。

与此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释和认识,试图将宗教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这种现代化的宗教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成为其选择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引导教育机制研究1. 加强宗教教育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现代化趋势明显,加强宗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增设宗教课程,开设宗教讲座,组织宗教文化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学生传递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信仰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对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 宗教团体引导宗教团体作为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应当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信仰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一些信仰问题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如何进行合理疏导以及如何进行思考呢?下面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在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特别是在进行合理疏导和思考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跟风、迷信宗教的情况。

由于其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和系统,可能会对一些宗教极端思想产生误解,导致盲从和偏激。

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会对其他宗教进行排斥和歧视,产生宗教偏见和狭隘观念。

这些问题都表明了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合理的疏导和深入的思考。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和自主。

不应该被外部因素所左右,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个人体验来选择信仰。

信仰是一种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考,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程度来进行选择。

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宗教信仰不是一种简单的认同,而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内心追求。

大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宗教经典和参与宗教交流,来丰富和加深自己的信仰体验,提升自己的宗教境界。

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宽容和包容。

宗教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来进行信仰,并尊重他人的信仰选择和内心感受。

只有保持宽容和包容,才能更好地建立宗教社会和宗教和谐。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和思考,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实际需求,进行一些合理的引导和思考。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合理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培养自己的宗教情感和内心体验,也能更好地建立宗教社会和宗教和谐。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现在各高校大学生们的宗教信仰问题日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做好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宗教信仰是一种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现象。

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先进、思维活跃、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强。

据调查,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有兴趣,希望接近宗教,有的甚至已经皈依宗教。

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的角度,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认识宗教现象和本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1、复杂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具有社会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和前期改革成果的消化期,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客观现实对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体制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一些社会失范行为,不平等的现象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现象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大学生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真切感受到时代大潮的变化,这些社会现实,阴暗与光明、挫折与执着,失望与希望、理想与现实、课堂宣讲的美好与社会的真实,种种现象交织,错综复杂。

面对这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力不强的学生内心感到迷茫、困惑、纠结、无助。

此时,宣扬“博爱”、“宽容”、“真”、“善”、“美”的宗教,对部分处于迷茫状态的大学生来讲,仿佛就是一盏指路明灯,成了这些大学生心中的向往地,宗教的心理调适和道德塑造功能就显现出来,让这些大学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精神寄托,求得了安身立命之处,获得灵魂的救赎和解脱,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比较容易接近和接受宗教。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摘要: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落实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信仰观。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精神价值选择,将引导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并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教育和引导,要使其真正了解宗教知识,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日益凸显。

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感受敏锐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对精神生活特别看重,更容易成为受宗教影响的群体。

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较大的青年宗教信仰群体,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有如此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必然造成较大的潜在问题和危机。

近年来,境内外各类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渗透,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宗教文化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

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应当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审慎确立高校应对策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宗教信仰形成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本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防范、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应对策略。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

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全国各地对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的地区在%左右,最低也有%。

来自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对宗教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的学生偶尔“进入宗教活动场所”,.%的学生“阅读宗教书籍”,.%的学生主动“与宗教界人士交流”,且相比上年,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日前引起社会广泛热议的北京大学武汉籍数学才子柳智宇出家事件,即是一个注脚。

青年大学生信仰,关系到其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了解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当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1. 宗教信仰状况普遍存在多样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中都有一定的存在和传播。

2.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深远。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观念,它还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一些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宗教信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接触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信仰、迷信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宗教教育,提高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文化素养。

宗教教育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宗教文化的传播,培养大学生的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宗教信仰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2. 加强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引导。

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作为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实践者,应该积极参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使宗教信仰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 建立健全的宗教信仰监管机制。

对于一些过度传播宗教信仰,或者存在迷信等现象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保障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大学生宗教观的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标签:大学生;树立;宗教观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

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

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

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的背景十分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惑,而宗教信仰往往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和支撑。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包容的趋势,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的大学生对传统宗教抱有坚定的信仰,有的则更倾向于个人信仰或新兴宗教。

这种多元化的宗教信仰需求,也给高校的宗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对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宗教多元化教育、构建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心灵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探讨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有效对策,以及提出加强宗教多元化教育和打造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的建议。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旨在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健康发展,推动宗教多元化和社会和谐共存的目标。

通过此研究,我们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重视,加深对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的认识,以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建设者,其宗教信仰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宗教信仰状况。

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宗教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从而为宗教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能够揭示当代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和困惑,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制度,表彰在信仰教育领域做出突 出贡献的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完善信仰教育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调整和完善信仰 教育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 统性和针对性。
丰富课程内容
引入跨学科知识,将信仰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等 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汇报人:文源自库 2023-12-28目录
• 引言 •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 •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与
挑战 •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改进建
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社会转型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 诸多挑战和机遇。
多元化价值观
影响,缺乏信仰教育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价值观混乱等问题。
03
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师资力量
不足等问题,同时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冲击的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 面对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
04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改进建 议
创新信仰教育方式
引入新媒体手段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开 展线上教学、互动讨论和虚拟实 践活动,增强信仰教育的时代感 和吸引力。
开展体验式学习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 践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深 化对信仰的理解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

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引导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也使当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可以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广阔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既是高校关注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信仰的科学化、理性化。

因此,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正确导向,使其成为建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只有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与成因(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高校近几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

应该说,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如“理想缺失”“价值错位”“信仰冷漠”等已经在大学生中出现,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这样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

例如,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

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信仰各种宗教的合计为11.8%。

陈安金在对温州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0名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有400人,约占总数的20%。

对中国的中部大学——山西大学所进行的调查中,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占到所调查人数的11%。

在邓文科等人对西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中,认为自己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6%,而在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省份——新疆,那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更是高达79.4%。

(二)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

“两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远比对前辈人的影响要小得多。

虽然它还是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它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

这种削弱一方面来自整个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阶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理解所导致的不切实际的“理想”构想在现实中的落空所带来的信仰危机。

这是一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

2.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化并存于同一社会时空。

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上的消极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经济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的焦点上出现混乱的选择。

新的价值观念的出现带给人们心灵的震动,多元价值观念给人以自由的选择但也使人迷惘,到底选择哪种呢?尤其是出现了与原来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时候,人们更加困惑了。

因而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就有可能陷入错误,致使一部分大学生走向了宗教。

3.心理压力的增加,使青年学生到宗教中去寻求精神抚慰。

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的“爆炸”,生存竞争的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已经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精神负担格外沉重,有的人因为不堪重负而导致精神崩溃。

近年来,心理卫生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精神锻炼的方法也应运而生,人们企望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调节自己的精神状况,放松自己的心情,以促进身心健康。

宗教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需要,为人们感情上的宣泄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高校扩招以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相对于扩招前的大学生,当前的大学生要面对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竞争等巨大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大学生感到自身力量的有限和薄弱,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面对物质的贫乏、精神的空虚、家庭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社会的诱惑等状况,部分大学生为逃避现实而走近宗教信仰。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导致部分大学生转而信仰宗教。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仰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高校传统的办学方式、方法和部分教师观念尚未与时俱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没有清晰的思路;扩招以后如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还没有成熟的应对措施。

所以,高校的马克思理想信仰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正面单向灌输为主的方式上,说教意味重,形式古板单调,内容脱离实际,忽视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过程缺乏关注,使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信心。

在调查中,有学生留言说“政治教育会因为部分内容的不切实际而失去公信力”,他们转而追求强调“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宗教,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纯粹、真实。

二、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针对目前大学生宗教知识缺乏,宗教信仰模糊,宗教本质认识不清,信教人数不少的现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一)正确理想信仰的确立在社会转型期,确立科学的先进的信仰,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社会主流信仰的导化作用。

社会主流信仰的确立,能有效地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信仰选择。

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信仰危机的困惑。

目前我国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个人人生信仰危机和社会理想信仰危机。

因此,树立并加强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流信仰,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化作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真理基础上的信仰,信奉的是能被实证的科学命题,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把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信仰抛弃了宗教信仰抑郁、依赖、悲观认命的精神状态,超越了道德信仰克己求善的当下标准。

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不只是为了解除个人苦痛和自我完善,而是为了阶级的解放、人类的解放。

因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生理想的时代选择。

(二)合理价值观的选择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价值准则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元化提供了价值取向的多向度性。

在确定价值准则多元性、开放性的同时,合理的价值取向是调节社会文化心理与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必要手段。

当然,绝对性的价值选择只能加重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在现实面前的困惑,而纷乱不堪的价值准则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

只有于多元中求同一,于多变中求稳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铸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1.整合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构建能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的社会价值体系。

这是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根本。

扬弃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绝不意味着简单地将它们孤立地作为新价值体系的某一部分,而是要对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导向明确、结构严整的社会价值体系。

这种新的价值体系形成和完善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社会成员提供明确的价值标准参照系,将改变因价值失范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和无序的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从宗教信仰中走出来,并使一些青年学生不再投入到宗教中去。

2.坚持价值观一元对多元的规范与引导。

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只能是一元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必须坚持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客观价值标准,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坚持社会利益的权威性。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在内容和结构上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丰富的、多元的。

我们应承认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建构社会整体价值体系时对之进行整合,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注意它们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取向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才能把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社会价值观的主导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三)文化心理的调适1.以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

人生总要面对不断的文化变迁,经历文化震荡,因而心理适应是恒久相伴的人生状态。

面对文化的变迁,只有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才能摆脱心理困惑,才能调解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消除和排解由文化震荡带来的紧张、焦虑、困惑、迷惘等消极的文化心理问题。

2.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

进行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认清自我,包括自我能力审视、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价值评定等。

要引导人们在社会需要与自我能力之间进行正确的定位,真实地、公正地看待自我人格特质,做出恰当的评价,走出心理误区,以自信的心态定向自我、定位职业、创造人生。

3.自觉地调解情绪。

在当代社会转型中,一些人产生了失落、失望、无助、焦虑、孤独、恐惧和忧伤等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他们对社会压力、文化变迁不适应造成的。

如果这种负面情绪以弥散的形式长期存在,只能进一步加剧人的心理困惑,甚至滋生心理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