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教学配套课件周炯槃讲义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教学配套课件周炯槃讲义

)不可靠度
F5
不可靠度
(1 F5)[1 (1 F1F2 )(1 F3F4)]
F5[1 (1 F1)(1 F3 )][1 (1 F2 )(1 F4 )]
忽略高次项 F F1F2 F4 F3
40
桥割集法
1
4
3
2
5
图14
割集有:12 135 234 45 似乎有:
F F1F2 F1F3F5 F2F3F4 F4F5
1 平均修复时间
α
R
F
β 图3
8
设α,β为常量,与时间无关 t+Δt处于R态:
t运行,t t+Δt 内无故障, 概率为R(t)·(1--αt)
t失效,t t+Δt内修复, 概率为[1-R(t)]·βΔt
9
状态方程:
R(t+Δt)= R(t)·(1-αΔt )+ [1R(t)]·βΔt
导数定义: R' (t )
3 1- R3
0.9 R3
0
52
解得
R1
R2
R3
0.9 0.9
0.9 0.9
0.9 0.9
1 2 3
用R R1R2R3 0.9
求 得 -56
R1 0.983 得 R2 0.965
R3 0.949 代价 x 25.7
53
§2 通信网的可靠性
一、对网可靠集的认识 1、全网(观点): 网分二个部分以上则失效。 可靠集={任二未失效端均有径} 失效集={某二端无径}
第五章 通信网的可靠性
不可靠 —无应用价值 绝对可靠—不现实 故障原因—多样 本章研究—基本理论
网可靠性的计算 可靠网的设计

通信网理论基础

通信网理论基础

通信网理论基础
1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基础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结构、网络协议、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处理、信息安全、信道分析、信息管理等理论。

通信网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体。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定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拓扑结构等,以及数据传输模型、网络分层结构、网络通信的中间节点协议、网络设施的组织结构等。

网络结构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基础支撑,并为计算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活动规格,协议的存在是为了让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沟通双方统一采用一种协议约定进行配合。

有效的网络协议不仅能指导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还能够管理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传送数据、发送控制信息
而达成沟通的一种协议。

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双方通信的格式,统一通
信双方的语言,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多台计算机可以组成网络工作。

它可以定义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式,也可以对网络资源分配、网络访问、网络状态监视等等进行管理。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网络结构、网络协议和通信协议都必须有效实现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具有安全、可靠、有效的通信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动电话的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用户数 (单位:百万)
Source:ITU ICT key indication
00
00 03年,在国内和国际上移动
00 00
00
电话的用户都超过固定电话的 用户
世界移动电话用户
00
00 Penetration:
世界固定电话用户
00 Fixed 24.9%; Mobile 25.9%
H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两对电话线 提供E1速率接入 误码<10-7(传输距离3km)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克服近端串话 •每对线上E1速率
ADSL-NT
µçО Ö Ô¶¶ËÄ£ T
1.5-6Mb/s
R
VOD
¿é R 16-640Kb/s
T
POTS
Set-
POTS 16-640Kb/s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第一章 概述
一、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点点——通信系统 (含发端机 、 信道、 收端机)
二个用户:双工系统(正向传,反向传) n 用户 n(n-1)
半双工系统(时分使用正反向) n 用户 n(n-1)/2
半工系统
提高效率——转接、交换——联网
通信网——通信系统的系统: 含所有通信设备,协议、标准
四、通信网的发展
世界三大网
电信部门:话音、数据 广电部门:同轴入户(700M),但单向 互联网: •发展活跃
•文字、数据、图像、话音 •问题:速度瓶颈,实时性差
三网竞争 域名,IP地址
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X.25 链路层逐段ARQ,可靠,无差错时延大,节点 理复杂,不能传图、话
帧中继 简化差错控制,取消逐段ARQ,把复杂处理 向网络末端和用户

通信网络理论总结

通信网络理论总结
编译码与滤波电路是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完成信号 的数模转换及滤波任务。
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的过程称为译码。编译码合称为 CODEC(Coder-DECoder)。
完成话音信号编译码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群路编译码; 另一种是单路编 译码。
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d. 调制发射系统(变换器):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调制成适合在给定信道中
传输的信号,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可以实现多路复用。 e. 解调接收系统(反变换器):将信道传输中带有噪声和干扰的信号解调成基
带信号交给信宿。 通信网定义: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连接这 些节点的传输系统组成,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 系。实际通信网由软件+硬件构成。硬件速度快: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灵活: 信令,协议,控制、计费和管理。
22. 7 号信令方式的优点(PPT) 答: 1.信令传递速度快:通常速率为 64kbit/s。 2.信令容量大:一条信令数据链路可以传送几百甚至上千条话路的信令, 以完成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3.灵活性大:能改变和增加信令内容,有利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4.可靠性高:一方面对信令内容有检错和纠错功能,一旦发现差错,可要 求重发;另一方面一旦信令链路发生故障,可倒换至备用链路。
17.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用户电路部分
CL
DE
控制
自 动拆 线
状 态寄 存 器
CL DE
铃流
环路
控制
监 视器

线 架 过压 测
铃流 直流馈
差分


放 大器


保护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研究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运营维护技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研究孙睿(中通服网盈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江苏基于电力通信网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文章深入分析了其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及在不同攻击和故障模式下的脆弱性。

研究先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电力通信网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进而探讨了网络的度分布、节点脆弱性及故障模式。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如对高度数节点的保护、低度数节点的加边旨在增强网络的抗攻击能力和提升其稳定性。

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措施能显著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健壮性和效率。

本研究不仅为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网络的优化和保护提供了实践指导,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复杂网络理论;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网络拓扑Research on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Network TheorySUN Rui(Zhongtong Service Wangying Technology Co., Ltd., Huai’an Branch, Huai 2024年3月10日第41卷第5期229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r. 10, 2024, Vol.41 No.5孙 睿: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研究节点数、攻击后的有效节点数。

在忽略电力通信网故障的前提下,需要评估与分析通信关系,并综合分析通信传输过程,从而保证业务处理水平。

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评估与分析中,为制订有效的评估机制,需要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电力通信网中的节点数量和通信介质等进行评估与检验,具体的计算公式为ii 1D-B 22ii11Ni NNi i k k B B k k B B ρ=== −−=−−∑∑∑ (3)式中:k i 为节点i 的度数;B i 为节点i 的介数;〈k 〉为电力网络的平均度数;〈B 〉为网络的平均介数。

通信网理论分析基础_第四 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理论分析基础_第四 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4.1 解:),(R R R a s B a a a ρ+=现 10,10,5.0===s a ρ令),10(5.010)(),()(R R R R R R a B a a F a s B a a a F +=∴+=ρ迭代起点67.11287.0*65.11*5.010)65.11(65.11285.0*61.11*5.010)61.11(61.11281.0*51.11*5.010)51.11(51.11270.0*25.11*5.010)25.11(25.112373.0*5.10*5.010)5.10(5.10=+≈=+≈=+≈=+≈=+≈=F F F F F a R 总呼叫量 erl a R 65.11≈总呼损 287.0)65.11,10(),(≈=B a s B R4.4 解:617.220.1120.0*10)10,12(*10872.195.0132.0*2.7)2.7,9(*2.7========AC AC AB AB B B γαγα 在AD 上,溢出呼叫流的特征489.415.2=+==+=AC AB AC AB γγγααα 利用Rapp 方法:088.2==αγz []811.10)1)(1]([,1164.1111)(304.11)1(3=+++++===---++==-+=zz s a s z z a s z z a ααααααγ则向下取整 故等效系统为:a =10.811erl,而s =11查表得,在AD 中继线为8时,B (11+8,10.811)< 0.014.5解:a =10,s =14(1) 通过呼叫量 erl B a a 44.9)056.01(*10))10,14(1(*'=-=-= 根据例4.3方查[]{}{}80.6)056.0084.0(101*44.9),(),1(1''=--=---=a s B a s B a a v 峰值因子72.0''==av z (2)根据Wilkinson 定理到达得呼叫量erl 56.0056.0*10==α237.2254.1)11(===-+++-=ααααv z a s a v 峰值因子 4.7解:首先,在直达路由时B (2,1)=0.2 B(2,2)=0.4 B(2,3)=0.53所以,在 a =1,2,3erl 时,网络平均呼损分别为0.2,0.4,0.53 在由迂回路由时,由于对称关系,假定边阻塞率为b ,边上到达的呼叫量为A ,则A=a+2b(1-b).a考虑方程:b=B(s,A)=B(2.A)在a=1时,迭代求解为b=0.28网络平均呼损13.0])1(1[2≈--=b b56.064.0341.053.02≈≈=≈≈=网络平均呼损时在网络平均呼损时在b a b a。

通信网理论基础总结

通信网理论基础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用户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2,通信网实现的4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 信息传送:(2) 信息处理:(3) 信令机制(4) 网络管理3,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可以将通信网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Internet、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按空间距离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Network)。

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第二章1,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2,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

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3,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是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技术的系统,FDM是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高于单路信号的带宽这一特点,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为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要求每路信号要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而且各频段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这样各路信号通过占用同一介质不同的频带实现了复用4,OTN的分层结构:OTN是在传统SDH网络中引入光层发展而来的,光层负责传送电层适配到物理媒介层的信息,在ITU-T G.872建议中,它被细分成三个子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光信道层(OCh:Optical Channel Layer)、光复用段层(OMS: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 Layer)、光传输段层(OTS: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Layer)。

通信网理论基础3通信网络设计基础[3]

通信网理论基础3通信网络设计基础[3]

S为任一割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08-15
第15/149页
3.4.1 一概念.15
通信网理论基础
或表示为: f (S,V ) f (V , S) f (x, y)
由于: V S S ,
SS
有: f (S,V ) f (V , S) f (S, S S ) f (S S , S)
x V1
y
10,4
集合V1
v2
9,5
割K中的边
v4
集合V1
割K的容量 f1,3 f2,4 9 9 18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08-15
第12/149页
3.4.1 一概念.12
通信网理论基础
割与割集的区别
都是边的集合, 但 割:有向图 割集:无向图
v1
9,3
8,4
割中的流的净值,即割的自V1 , 到V1的边中的 流减去自V1到V1的边的流的总体
V1
x
f (V1,V 1)
V1
f (x, y)
y f (V1,V1) f (V1,V1)
f (V 1,V1, )
f (x, y)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08-15
第17/149页
3.4.1 一概念.17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08-15
第7/149页
3.4.1 一概念.7
通信网理论基础
流的和:
设V1和V2是顶点集合 V的子集, 用(V1,V2 )表示起点在 V1
而终点在 V2的边的集合 .用f (V1,V2 )表示(V1,V2 )中边的流之和 :

通信网理论基础

通信网理论基础

上述通信系统只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模型,要实现多用户间
的通信,则需要一个合理的拓扑结构将多个用户有机地连接在一
起,并定义标准的通信协议,以使它们能协同工作,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通信网。
第六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通信网要解决的是任意两个用户间的通信问题,由于用户数目众 多、地理位置分散,并且需要将采用不同技术体制的各类网络互连 在一起,因此通信网必然涉及到寻址、选路、控制、管理、接口 标准、网络成本、可扩充性、服务质量保证等一系列在点到点模
换技术,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求,在资源利用率和控制复杂度之 间做了某种程度的折衷。
第十六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用户终端至交换节点接入方式: 用户终端至交换节点可以使用有线接入方式,也可以采用无线接
入方式;可以采用点到点的接入方式,也可以采用共享介质的接入方 式。 多址接入的问题:
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 (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在一起,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目前
Internet已成为电子商务和娱乐的一个基础支撑平台。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上述网络主要的网络功能:
(1) 信息传送。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主要分为三 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 和传输系统完成。
在网络中,交换节点负责用户的接入、业务量的集中、用户通信连接的
创建、信道资源的分配、用户信息的转发,以及必要的网络管理与控制
功能的实现。
第十一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图1.2 点到点的网络与交换式网络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远程教育
应用层 会议电视
文件传送
业务网
电话网
移动网
数据网
支 撑

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
提供手段与装备传送 ,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 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链 物报路 理层 层、传真、数
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
图1.3 垂直观点的网络结构
第25页/共103页
1.1.3 通信网的分层结构
❖ 图像业务
传真、CAD/CAM图像传送等。该类业务所需带宽差别较大,G4
类传真需要2.4-64kb/s带宽,而CAD/CAM则需要64kb/s-
34Mb/s的带宽。
第33页/共103页
❖承 载 业 务 按: 网照络网在 U络N提I 处供提 供业的务单 纯的的方信式息 传业送务业 务分。为网 络 用 电 路 或 分 组 交 换 方 式 将 信
第31页/共103页
1.1.4 通信网的业务及网络分类
1. 通信网的业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通信网建设与运行的真正目的是要为用户提 供他们所需的各类通信业务,满足他们对不同 业务服务质量的需求。因此通信业务是最直接 面向用户的。
➢业务的分类并无统一的方式 ➢好的业务分类有助于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
和运营管理
第32页/共103页
1.1.3 通信网的分层结构
把OSI七层模型进行简化,从垂直结构上,从功能上将通信网 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如图1.3所示
应用层
远程教育
会议电视
文件传送
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
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
效正常业 运务行网 的各种控制和管
电话网
移动网
数据网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在国家推行电力体制改革之际,电力行业也迎来了重大变革,电网复杂性使得改革进程一度缓慢向前推进,电网在不断走向智能化,而电力通信网络作是电网实施智能控制的基本要求,通信系统的健康良好运作是保障电网可靠性的最根本条件,因此,全面深入分析电力通信网的的脆弱性,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便提升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

文章从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辨识方面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保护措施,在对电力通信网的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后,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引言国家十三五规划着力打造的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工业4.0建设等发展目标,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活力,电网与互联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电力通信网对电网安全可靠性的贡献。

今年来发生的多次电网大停电事故,尤其是2019年美国攻击委内瑞纳电网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事故,一度引起国际社会对电网安全的极大重视,而通信系统故障更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因此,电力通信网中的脆弱性研究工作一度成了人们关注电网安全的焦点,而且行业中经常使用网络脆弱性来评测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它能够表征不同的网络单元或区域出现故障或失效后网络的综合性能降低的不同程度,对电力通信网脆弱性的研究能够查清通信网中的薄弱环节或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电力通信网的规划和风险防控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针对电力通信网脆弱性保护策略则就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1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原因分析电力通信网脆弱性主要是指电网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造成电力通信系统失灵或失效,电网正常功能无法使用或受到不良影响的程度,内部因素主要有电网自身的结构不合理、不兼容或电网设计存在的隐患,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界自然环境或管理上的漏洞等。

外部自然环境因素往往存在不可预知性或不可控性,而管理上的漏洞很多时候也存在事故发生后才能显现的特点,所以,为了弥补这些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就是不断完善电力通信网自身的结构,分散风险,并对设计进行不断优化,进而降低或抵消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具体电力通信网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电网及电源结构规划不合理此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出现,首先是重要的电网联络线相对薄弱,对电力通信网造成天然的脆弱性,或是电网主通道负载能力设计偏小,这就造成部分线路负荷过重引起重要负载被迫转移到其他线路,进而可能引起线路连锁保护动作的故障;其次,因输电距离太大而使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也容易造成电力通信网脆弱性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用电端对电力输送通道的依赖性太高,当负荷中心的设计原则非分层分区设计时,电力输送通道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其稳定性会变得很差,通常会对用电端造成严重的用电影响。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拓扑脆弱性分析及对策摘要在当前电力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对通信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通信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针对脆弱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网络理论;电力通信;脆弱性前言在当前电力网络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各种通信网络,因此需要对其脆弱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措施加以解决。

1 电力通信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电力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电力通信网络的风险也是电力系统丢失的原因之一。

外部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电力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电力通信网络本身的脆弱性也是风险之一。

脆弱性主要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极大地影响了电力通信网络的风险程度。

如果电力通信网络非常脆弱,则难以保护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管理电力通信网络的过程中,有必要把通信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通信安全问题需要更多的保护。

因此,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访问控制的安全性成为人们更加重视的问题。

在评估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隐患时,重点在于测试网络的漏洞,确保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操作进行更精确的映射[1]。

2 脆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上,漏洞是指系统的缺陷和弱点,系统对特殊攻击,威胁或危险事件的敏感性,以及攻击程度的有效威胁的影响。

脆弱性的标准与其他标准基本不同。

一般来说,当计算系统的安全性时,存在生存性计算,有效性计算和可靠性计算。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的一定功能;有效性是指在适当的操作系统中都能正常工作;生存能力是准确评估可靠性的网络拓扑通信网络的破坏程度是指链路的最小数量和必须销毁的节点数,以阻止某些节点之间的通信[2]。

3 复杂电网的改进拓扑模型早期建立实际电网的复杂网络模型为无向无权拓扑模型,考虑到实际电网与电气特性同样密切相关,简化的电网拓扑模型仅仅从拓扑结构的角度分析网络元件不够合理,不能较为准确识别电网的脆弱元件。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复习资料,考试题库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复习资料,考试题库
23. 树:任何两节点间有且只有一条径的图称为树; 24. 最小生成树:如果连通图G本身不是一棵树,则它的生成树就不止一 棵。如果为图G加上权值,则各个生成树的树枝权值之和一般不相同, 其中权值之和最小的那棵生成树为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见92页例子。 25. 路径选择算法(D算法,见95页例子) 26. 网络流量最大算法—(标号法,见105页例子)
8. 信道:信息的传输通道,包含具体的传输媒质、发送设备和接收 设备;
9. 传输信道的分类: 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信号形式) 专用线路和交换网线路(有无交换) 频分、时分或码分信道(复用技术) 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媒质)
10. 传输媒质的分类:有线(架空明线 电缆 光缆)、无线(中波 短波 微波 卫星);
11. 信道复用主要有三种方法,简要说明其内容: 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 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 )
12. 根据网络中是否有交换节点,可把通信网络分为两类: 交换网:网中有交换节点 广播网:网中无交换节点
式,即在广域网环境中通过路由器进行IP包的拆装和转发,使得中 间转接次数多、时延大,并且带宽不够大。 19. 光交换是以光的形式直接实现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通过光 交换单元时,不需要经过光电、电光转换。实现光交换的主要设备 是光交换机,应用光波技术进行交换,光交 泊松分布的概念 30. 对简单流
其物理意义: 是在时间t内有k个顾客到达的概率; 或是一个排队系统中在时间t内有k个顾客在等待或正在处理的 概率; 或是总的C条信道中有k条信道被占用概率。
31. 通信业务的基本概念: 呼叫:进入通信网送到通信设备和线路上进行传输的语音、数据等输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后题【精选文档】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后题【精选文档】

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澡声源、反变换器、信宿六个部分。

信源是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如计算机;变换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如电话系统;信道是按传输媒质的种类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架空明线、电缆、光缆等)上传输;在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大气层、对流层、电离层等)传输.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反变换器将在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例如打电话时,信息由线路传到我们的听觉就是数字信号变成模拟号;信宿即是信息的接收者,例如A给B发信息,B就是信宿;噪声源是指系统内各种干扰影响的等效结果,例如:其它电子器件,外部电磁场.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是由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完成特定的功能: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硬件主要包括: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主要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1.4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答:在垂直结构上,根据功能将通信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

应用层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与服务种类;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手段与装备,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 此外还有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能力,传统的通信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光学通信网络中的多径干扰理论研究

光学通信网络中的多径干扰理论研究

光学通信网络中的多径干扰理论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通信逐渐成为主导的通信方式。

然而,在光学通信网络中,信号传输中的多径干扰问题对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光学通信网络中的多径干扰理论成为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光学通信网络中的多径干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多径干扰问题,需要了解在光学通信网络中信号传输的机制。

光信号在光纤中存在多个传输路径,即多径传输。

这些传输路径具有不同的路径长度和接收时间,当信号传输过程中,多个光信号到达接收端时,由于信号间的时间差和幅度差,就会产生多径干扰现象。

多径干扰会引起信号的抖动、拓宽、失真和信号强度的衰减等问题,严重影响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在多径干扰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多径传输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光纤传输线路模型来研究光信号在多径传输中的传输特性。

一种常用的光纤传输模型是多模光纤模型和单模光纤模型。

多模光纤模型适用于短距离传输,而单模光纤模型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通过建立准确的光纤传输模型,可以分析多径干扰对不同光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为解决多径干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为了减小多径干扰问题对于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使用合适的调制格式和解调技术。

调制格式的选择可以改变信号的频谱特性,减少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同时,采用先进的解调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并减小多径干扰的影响。

此外,使用前向误差纠正技术也是降低多径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对信号的误差进行纠正,可使接收端能够更好地接收和还原原始信号。

此外,多径干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对光信号的传输路径进行优化。

其中一个方法是采用光纤分集传输技术。

该技术利用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空间,将光信号分成几个子信号分别传输,从而减小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此外,光纤分割技术也可以有效降低多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当系统中有n个顾客时,称此系统处于状态n,与此对 应出现该状态的概率为Pn。由此,我们可以用图2.5表示M/M/1 排队系统的状态转移关系。例如,图中“1”表示系统中有一个 顾客,相应的出现概率为P1,依此类推。
图2.5 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图
在系统状态图中,有顾客到达时,状态以 速率向右转移一
的是边界条件n = N。N对应的状态概率的归一性条件为
N
P
n 0
n
1
(2.11)
我们可以求得
(1 ) P0 1 N 1
(1 ) n 1
N 1
(2.12)
所以有限队列M/M/1排队的状态概率为
Pn
(2.13)
排队系统全满的概率为
(1 ) N PN 1 N 1
达,与以前或以后的时隙中的到达无关。
图2.2 用于定义泊松过程的时隙
利用上述3点,我们可以求得在T间隔内有k个顾客到达的概率 p(k),由下式给出:
p(k)=( T)ke− T/k!(k = 0,1,2,…)

(2.1)
这就是熟知的泊松分布。其平均值E(k)和方差 k2由下式给出:
E (k ) kp(k ) T
2 2 E ( n) 1 (1 m ) 1 2
(2.15)
E (T )
E ( n)

1/ m 2 2 1 (1 m ) (1 ) 2
(2.16)
这些公式是以两个俄国数学家命名的,称为PollaczekKhinchine公式(帕拉恰克-辛钦公式)。 参数 仍由
E ( n) 1 (1 ) 2
E (T ) 1/ m 1 (1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2 0
(2.17) (2.18)
顾客服务时间固定不变的排队称作M/D/1排队,字母D表示确 定的(det er min Istic)服务时间。这是M/G/1排队的一个特例, 它的排队长度和时延最小。如果 不太大,可利用M/M/1的结果 得到 E (n) 和 E (T 1 M/D/1的结果与M/M/1的结果相差50%。 ) , 。当
3
M/M/m排队
到达率与离开率依赖于系统状态的排队系统如图11.19所示,
其相应的稳态状态转移关系如图2.8所示。参数n−1表示系统
由状态(n−1)进入状态n的顾客到达率,Pn表示系统处于状 态n的平衡概率,mn是在系统处于状态n条件下的顾客离去率。 根据离开状态n的离去率等于进入状态n的到达率,可以得到 系统的平衡方程:
根据所得到的状态概率Pn,可以求得不同的排队统计特性。根 据随机变量平均值的定义,排队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包括正在
被服务的一个)可以表示为
E (n) nPn
0


1
(2.6)
由平均队长可以求得排队平均时延,这可以利用Little公式进 行。Little公式是排队论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说明了平均到达 率 、平均时延E(T)和平均队长E(n)三者之间的关系。
上面已经分析了E(n)和E(T)。在M/M/1排队中还有另外两个统
计量,即平均等待时间E(w)和平均等待顾客数量E(q),它们之间 的关系为:
E (T ) E ( w) 1 / m
(2.9)
E (q) E (w) / m E (n)
(2.10)
这4个统计量可以归纳为与 、m 的关系:
E (n) E (T )
(2.7)
应用Little公式,M/M/1排队的平均时延E(T)可以表示为
E (T )
E ( n)


1/ m 1 1 m
(2.8)
式(2.7)的图形表示如图2.7所示,这一关系式对所有排队
系统,包括具有优先级排队规则的系统都是适用的。
图2.7 M/M/1排队的平均队长
P P0 P0 1 m
2 P2 (1 ) P P P0 1 0
Pn 2 P0
在M/M/1排队系统的存储容量为无穷大时,可以利用概率归
一性条件:
P
0

n
1
求得:
P0 1
于是,可以得到无限存储容量M/M/1排队的平衡状态概率:
Pn (1 ) n ( 1)
E ( ) f ( )d 1/
0

它的方差
2 为: 2 =1/2
例如,某电话局忙时平均呼叫率为每小时1 000次,则平均 来话间隔E(t ) = 3.6s,平均来话间隔为10s的概率为0.94。
2. M/M/1,M/G/1,M/D/1排队模型 1).M/M/1排队模型
达的分组被阻塞。 对于一般的排队系统,有一套A/B/C表示符号,A表示顾客 到达的分布特性,B表示服务员的服务分布特性,C表示服务员 的个数。有时采用A/B/C/K/M这样的符号,A、B、C的含义不变, K表示排队系统的容量,省略这一项表示K→∞;M表示潜在的顾 客数,对于潜在顾客数M→∞时,也可省去此项。常见的几种排 队系统模型符号表示如下。
0 P0 m1 P 1 ( m ) P 1 0 P 0 m2 P 2
(n mn ) Pn n 1 Pn 1 mn 1 Pn 1
图2.8 与状态相关的排队系统
与状态相关的排队状态图
解平衡方程,可以求得系统的平衡概率Pn:
Pn P0
m
i 1 i 0 n
上述公式可用于计算分组的丢失率。
(2.14)
2).M/G/1和M/D/1排队
对于排队模型的到达过程和服务时间分布来说,它们是以马尔可
夫无记忆特性为基础的这里将分析推广到另一种情况,即一般服务
时间分布,因此,分组或呼叫可以有任意(但已知)长度或服务分 布。然而,到达过程仍为泊松的,假定是单服务机且队列缓存器 (等候室)是无限大的。根据Kendall标记法,这种排队称作M/G/1 排队,其中G显然指一般(general)服务分布。 可以证明平均队列长度E(n)和经过队列的平均时延E(T)分别由下 列表达式确定。
第2章 通信网理论分析
2.1 排队论基础
1. 排队模型基本概念
只有一个服务员的单服务员排队模型是最简单的排队模型。
它由一个服务员和一个代表队列的方框组成,如图2.1所示。图
中的λ是顾客到达率或称系统负荷,例如,在电话网中它表示单 位时间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呼叫/秒);在分组交换网中表示单 位时间发生的分组信息数(分组/秒)。µ是顾客离去率或称系统 服务率,它的单位与λ 相同。例如,在分组网中, µ 是由分组长
式中:
n m) (n (m)
(2.20)
(n m)
(n≥m)
1 k 1 1 m P0= ( / m ) m!1 k 0 k !
k 0
(2.2) (2.3)
k2 E(k 2 ) E 2 (k ) E(k ) T
式中, 为速率参数,它代表泊松到达的平均速率。
图2.3 泊松到达的时间间隔
图2.3所示为随机到达的示意图,相继到达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显然, 是一个连续分布的正随机变量。对于泊松到达,
可以证明 服从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f( )可由下式给出: f()=e−( ≥0) 这一指数分布的平均值E( )为
可由具有相同平均服务时间的指数服务分布排队的结果乘以
一个校正因子得到。式(2.15)和式(2.16)括号中的校正因 子与服务分布的方差2和服务率平均值的平方1/m2之比有关。
回忆指数分布的方差为2 = 1/m2,即平均值的平方。在式(2.15) 和式(2.16)中,设2 = 1/m2,则可得到以前推导的M/M/1排队的结 果。当2增大,2 > 1/m2时,相应的平均队长和时延也随之增大。另 一方面,当2 < 1/m2时,平均队长和时延比M/M/1的结果小。作为一 个特例,令所有顾客(分组或呼叫)都具有相同的服务长度1/m。这 样,2 = 0,则有:
E(n)
E (T )

m E ( w) m
E (q )
1 m
m
(系统中平均队列长度) (顾客平均时间延迟) (平均等待顾客数) (顾客平均等待时间)
可以将上述分析推广到存储容量为N的有限队列排队系统。这
时与无限队列排队系统相比,平衡方程还是维持原状,所不同
n 1
i
(2.19)
i
式中,P0为概率常数,可以利用概率归一性条件来求解。
M/M/m排队是与状态相关的排队的一个例子。在一个分组 交换网中,如果统计集中器或分组交换机有m条出局中继线, 且输出队列的到达和离去均为指数统计特性,则该系统就是
M/M/m排队系统,其排队模型如图2.9所示。在此系统中,
步;有顾客完成服务时状态以速率m 向左移动一步。在系统处
于统计平衡状态下,可列出系统统计平衡方程:
(2.4)
平衡方程是通过稳态平衡原理来建立的,等式两边分别表 示脱离状态n的速率与由状态n−1或n+1进入状态n的速率。在 系统稳态平衡条件下,脱离n状态与进入n状态保持平衡,所
有等式两边相等。根据此平衡方程,我们可以得到:
如果只有一个分组要传输,它立即以服务率m受到任一中继 线服务。如果有m个或更多的分组,则m条中继线都被占用。 因此在系统中,可以得到:
图2.9 M/M/m排队模型
i m i i m (i m ) mi m m (i≥m)
利用上述条件和式(11.27),可以得到平衡概率:
n P0 n! Pn n P 0 m!m n m
M/M/1排队模型是一个符合泊松到达、指数服务时间、按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