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实验设计专题训练
(2021年整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
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4.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酒精擦拭双手B.用氯气消毒水源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5.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6.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8.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10.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没必要放人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1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12.作为自养生物唯一碳源的是( ) A糖类 B 石油 C 二氧化碳 D 花生粉饼13.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A 自养需氧 B异氧严格厌氧 C异养需氧 D 异养兼性厌氧14.菌种保藏应控制的条件是( )(1)湿度 (2) 低温(3) 干燥 (4) 有光(5)隔绝空气 (6)适当有氧A(1)(4)(6) B(2)(3)(6) C(1)(5)(6) D(2)(3)(5)1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 ) A含碳有机物 B蛋白胨 C 含碳无机物 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 16.平板冷却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 B防止杂菌污染C利于培养的冷却 D 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17.含C、H、O、N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A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 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C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D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二、非选择题18.鉴定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放在中保温1-2天看有无 ,如果没有说明制作合格,反之则不合格.19.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1) 、(2) 、 (3)20.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和习题范文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B.氮源和维生素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4.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酒精擦拭双手B.用氯气消毒水源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5.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6.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8.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10.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没必要放人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1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12.作为自养生物唯一碳源的是()A糖类 B 石油 C 二氧化碳 D 花生粉饼13.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A 自养需氧B异氧严格厌氧C异养需氧 D 异养兼性厌氧14.菌种保藏应控制的条件是()(1)湿度(2)低温(3)干燥(4)有光(5)隔绝空气(6)适当有氧A(1)(4)(6)B(2)(3)(6)C(1)(5)(6)D(2)(3)(5)1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A含碳有机物B蛋白胨C含碳无机物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16.平板冷却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B防止杂菌污染C利于培养的冷却 D 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17。
微生物实验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 酵母菌B. 霉菌C. 细菌D. 病毒答案:C2. 微生物培养基中通常不包含以下哪种成分?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空气答案:D3.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中,哪种是异养微生物的特征?A. 光能自养B. 化学自养C. 异养D. 混合营养答案:C4. 微生物学中,革兰氏染色法主要用于区分哪两类细菌?A. 好氧菌和厌氧菌B.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C.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D. 螺旋菌和杆状菌答案:C5. 在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干热灭菌B. 湿热灭菌C. 紫外线灭菌D. 酒精消毒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形态特征、_______、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答案:生态习性2.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划线法、_______和稀释涂布法。
答案:倾注法3.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通常采用_______培养基。
答案:选择性4. 微生物计数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计数法。
答案:稀释平板5.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法、_______和液氮保存法。
答案:甘油管藏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
答案: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无菌操作台的使用、无菌接种环和接种针的火焰灭菌、无菌操作时的快速操作以及操作前后的酒精擦拭等。
2. 描述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措施。
答案: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无菌操作台、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使用无菌培养基和无菌水、操作人员穿戴无菌实验服和手套、使用无菌接种工具以及定期更换无菌操作台的高效过滤器等。
四、实验设计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鉴定某未知细菌是否为大肠杆菌。
答案:实验方案可包括:(1)细菌的形态观察;(2)革兰氏染色;(3)生化试验,如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等;(4)分子生物学鉴定,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 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分组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实验任务:(1)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根据给定的配方,自行设计并制备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 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并进行培养观察。
2. 实验材料和工具:提供实验室常用工具和材料,包括培养皿、琼脂、牛肉膏、葡萄糖、自来水、灭菌锅等;3. 实验步骤:学生需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包括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等步骤;4. 实验报告:每组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实验前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2. 实验操作规范: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3. 团队协作: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完成实验任务;4. 实验报告质量:实验报告需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
四、作业评价1. 实验结果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能力;2.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团队协作、问题发现和解决等;3. 个人收获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总结本次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安排。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观察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微生物的实验实验设计专题训练

《微生物的实验》实验设计专题训练1.在微生物试验中,一般用琼脂培养基来培养细菌等微生物。
它在加热后呈液化的溶胶状态,在室温下又呈半透明的凝胶状态。
在凝胶状态下其表面及内部的不同部位可生长大量的不同代谢类型的肉眼可见的细菌菌落。
请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试验来判定某种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
(一)材料用具:某细菌种琼脂试管培养基2支无菌接种设备恒温箱水浴锅(二)操作步骤:(三)试验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并对每一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答案:(1)将2支琼脂培养基试管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溶化(2)待培养基冷却至凝固前,用无菌接种设备将某一细菌接种于一试管培养基中,搓动试管,使细菌均匀混于培养基内,另一支试管不接种作对照。
(3)将恒温箱内调至适宜的温度,等琼脂凝固后,将两支试管置于恒温箱内培养,每天观察培养基的菌落并记录。
连续观察几天,直至结果清晰为止。
结果预期:(1)若某细菌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表面,则其为好氧菌。
(2)若某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底部,则其为厌氧菌。
(3)若表面及内部培养基都有菌落生长,则其为兼性厌氧性细菌。
(4)对照管若无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合乎要求;若对照管有菌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不合要求,整个实验应该重做。
2.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讨过程。
(8分)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假设: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弗莱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请回答:(1)为了证明青霉素的确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其实验方法是:(2)若对照组实验结果,则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答案:青霉菌可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青霉菌产生了某种物质,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1)对照组的培养液和培养基中均不加入青霉菌,观察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正常生长繁殖3.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一课时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规范以及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重点学习实验室安全规范,包括实验室基本操作规则、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注意事项等。
2. 实验操作准备: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熟悉并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包括显微镜、接种环、培养基等。
同时,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包括样品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等。
3.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需亲自进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操作。
首先进行手部消毒,然后进行接种操作,记录观察结果。
实践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准确阐述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实验室安全规范。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进行。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需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
3. 团队合作要求:本实验为团队合作项目,学生需与小组成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需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主要评价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态度、互相帮助的程度以及各自在实验中的表现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微生物学实验综合实验设计题目

微生物学实验综合实验设计题目
1.从自然界筛选能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嗜盐菌株,你讲如何完成,请写出实验方案。
1)什么是嗜盐菌。
2)样品来源:取自盐场或盐制品。
3)培养:培养基的选用
酸水解酪素5 g, 酵母膏12 g, 细菌蛋白胨6 g, 柠檬酸三钠3 g, KCl 3 g, MgSO4 。
7H2O 18 g, CaCl2 0.2 g, FeSO4 0.001 g, NaCl 70g, 海水1 000 mL, pH 值调至7.5, 121℃灭菌20m in.
4)分离方法:
菌株分离纯化培养:
株
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筛选:
刚果红染色法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法筛选
复筛,纯培养。
2.怎样确定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是否符合城市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写出详细试验方案。
1)城市饮用水国家标准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微生物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100。
从土壤中筛选可分解农药的微生物实验设计题

从土壤中筛选可分解农药的微生物实验设计题摘要:一、引言:介绍农药污染问题及微生物降解方法二、实验目的:筛选出能分解农药的微生物三、实验材料:土壤样本、农药、培养基、菌落计数器等四、实验步骤:1.采集土壤样本2.配置培养基3.筛选农药降解菌4.菌落计数和纯化5.降解效率测定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及意义七、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正文:一、引言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土壤、水体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残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降解农药残留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污染的治理。
本实验旨在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农药的微生物,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微生物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筛选出能够分解农药的微生物,研究其降解特性和条件,为实际生产中降解农药污染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
三、实验材料1.土壤样本:采集自农田、果园等农药使用区域的表层土壤2.农药:选用常见农药,如草甘膦、敌草快等3.培养基:配置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农药作为唯一碳源4.菌落计数器:用于微生物菌落的计数和纯化5.其他实验器材:如培养皿、移液器、培养箱等四、实验步骤1.采集土壤样本:在农药使用区域采集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后作为实验土壤样本。
2.配置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置适合的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农药作为唯一碳源。
3.筛选农药降解菌:将实验土壤样本与培养基混合,涂布在培养皿上,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菌落计数和纯化:培养一段时间后,选取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进行菌落计数。
对于具有降解农药能力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获得单一菌株。
5.降解效率测定:对筛选出的降解菌进行降解效率测定,包括降解速率、降解程度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多株具有农药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练学生版 精品

选修1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练)1. 下图是从葡萄果实上获取酵母菌菌种的简要操作步骤。
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中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 图中①、②、③步骤都必须确保是无菌操作C. 图中选择培养基为固体,而扩大培养的培养基为液体D. 扩大培养酵母菌过程中为加快酵母菌繁殖需要通入空气2.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划线的顺序为12345。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划线操作应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4.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5.“做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是()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6.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A.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B.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C.接种环用烧灼的方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7.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 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D. 结果都是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8.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操作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和倒平板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倒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C.灭菌后向牛肉膏蛋白胨溶液中加2%琼脂,并使其溶解D.将培养基冷却到约50 ℃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9.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菌落D.接种用具需进行严格灭菌10.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且甲乙的对应位置不变。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掌握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3. 理解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作业内容:1. 设计并实施一份针对细菌的实验室培养实验,要求使用透明度较高的培养基(如琼脂平板),记录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如酵母菌、霉菌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3. 设计一份针对某种特定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4. 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设计合理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三、作业要求:1. 每班同学需完成至少3份实验报告,分别涵盖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2. 实验报告需详实记录实验过程,并附有照片或视频作为辅助说明;3. 实验报告需注明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4.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需详细记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实验报告的完整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合理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合理性;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同时也可结合课堂讨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教师将及时进行批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2. 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教师将进行单独指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反馈和帮助;3.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共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2. 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3. 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精度和准确度;4.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微生物实验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植物生长B. 动物行为C.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D. 人类遗传2. 下列哪个不是微生物的特点?A. 体积小B. 繁殖快C. 分布广D. 个体大3. 微生物的分类主要包括哪几类?A. 细菌、病毒、真菌B. 植物、动物、微生物C. 病毒、真菌、原生生物D. 细菌、真菌、原生生物4. 培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是?A. 土壤B. 蒸馏水C. 琼脂D. 空气5. 微生物的纯化培养通常使用什么方法?A. 混合培养B. 稀释涂布法C. 连续培养D. 静态培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微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7.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8.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9.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 简述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描述如何使用稀释涂布法进行微生物的纯化培养。
14. 描述如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实验。
五、论述题(共20分)15. 论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A4. C5. B二、填空题6. 球形、杆形、螺旋形7. 厌氧代谢、好氧代谢、发酵代谢8. 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法、平板计数法9. 稀释涂布法、平板分离法、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10. 冷冻干燥、低温保存、真空干燥三、简答题11.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发酵乳制品、酿造酒类、生产酶制剂等。
12.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生产抗生素、疫苗开发、疾病诊断等。
四、实验操作题13. 使用稀释涂布法进行微生物的纯化培养,首先将待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滴加到已凝固的琼脂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均匀涂布,最后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以防止水分凝结滴落影响菌落生长。
微生物实验设计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实验设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微生物学中常用的革兰氏染色法主要用于区分以下哪一类细菌?A. 真菌B. 革兰氏阳性菌C. 革兰氏阴性菌D. 病毒答案:B2. 以下哪种培养基是选择性培养基?A. 肉汤培养基B. 琼脂培养基C. 麦康凯培养基D. 血琼脂培养基答案:C3. 微生物计数中,常用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显微镜直接计数B. 稀释涂布法C. 血球计数板法D. 电子计数法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
答案: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无菌操作台的使用、无菌操作环境的维护、无菌工具的使用(如无菌镊子、无菌针筒等)、无菌操作人员的着装和操作规范等。
2. 描述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措施。
答案:污染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无菌培养基、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工作台和设备、使用过滤空气、操作人员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等。
三、实验设计题1. 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两种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比较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两种抗生素、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培养皿、移液枪等。
- 实验步骤:a. 制备大肠杆菌菌悬液,调整至一定浓度。
b. 将肉汤培养基分别加入两种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备抗生素培养基。
c. 将大肠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到两种抗生素培养基中,以及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培养基中。
d. 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e. 观察并记录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 结果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分析两种抗生素的抑制效果。
四、论述题1. 论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发酵乳制品、酿造酒精饮料、生产面包和馒头等。
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酒精、有机酸等,这些代谢产物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和质地。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等基本操作,并能够初步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记录。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培养基制备: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并制备一种适合特定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这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营养成分,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在制备过程中,学生需注意无菌操作,确保培养基不受杂菌污染。
2. 接种与分离技术:学生需在实验室中学习并实践接种环、涂布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操作。
通过接种与分离,学生可以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为后续的形态观察与鉴定打下基础。
3. 微生物形态观察:学生需利用显微镜观察接种后的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并记录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这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以及单个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等。
4.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部分。
三、作业要求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防止化学烧伤、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2. 操作规范: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实验要求。
在制备培养基、接种与分离等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 仔细观察:在形态观察环节,学生需认真使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并准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4.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报告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室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观察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微生物实验技能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实验技能试题及答案微生物实验技能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干热灭菌B. 紫外线照射C. 化学消毒剂D. 冷冻保存2. 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以下哪项不是调节pH值的方法?A. 加入酸或碱B. 使用缓冲溶液C. 改变培养基成分D. 增加培养温度3.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严格厌氧的?A. 大肠杆菌B. 乳酸菌C. 酵母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4.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稀释涂布法B.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 血球计数板法D. 重量法5. 以下哪种培养基是选择性培养基?A. 肉汤培养基B. 琼脂培养基C. 麦康凯培养基D. 营养琼脂培养基6.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A. 干热灭菌B. 湿热灭菌C. 紫外线照射D. 所有选项都是7. 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种条件不是必需的?A. 适宜的温度B. 充足的氧气C. 适宜的pH值D. 营养物质8. 以下哪种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酵母菌D. 肺炎链球菌9. 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A. 火焰灭菌B. 无菌操作台C. 无菌操作技术D. 化学消毒10. 以下哪种微生物属于病毒?A. 酵母菌B. 噬菌体C. 乳酸菌D. 曲霉答案:1-5 D B C D C 6-10 B D B B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化学消毒2. 微生物培养时需要的四大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水、无机盐、碳源、氮源3. 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无菌操作台、火焰灭菌、无菌操作技术4. 微生物计数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微生物学实验习题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5、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6、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7、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思考题1、试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
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4、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思考题1、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2、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3、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4、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5、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6、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7、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实验四、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思考题根据你实验的体会,说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实验五微生物接种技术思考题1、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为什么高氏I号培养基和马丁氏培养基中要分别加入酚和链霉素?如果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一种对青霉素具有抗性的细菌,你认为应如何做?2、试述如何在接种中,贯彻无菌操作的原则?3、以斜面上的菌种接种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为例说明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 酵母菌B. 放线菌C. 霉菌D. 病毒答案:B2. 微生物学中,下列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微生物的形态?A. 菌落B. 菌丝C. 菌体D. 菌落形态答案:D3. 在微生物培养中,下列哪种培养基是选择性培养基?A. 普通肉汤培养基B. 营养琼脂培养基C. 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D. 含有染料的培养基答案:C4.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中,下列哪个是异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A. 光合作用B. 化学合成作用C. 异化作用D. 同化作用答案:C5. 微生物的分类中,下列哪个是按其细胞壁的组成来分类的?A. 革兰氏阳性菌B. 球菌C. 杆菌D. 螺旋菌答案:A6. 微生物学实验中,下列哪种染色方法可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A. 酸性染色B. 碱性染色C. 革兰氏染色D. 瑞氏染色答案:C7. 在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下列哪种物质是病毒特有的?A. DNAB. RNAC. 蛋白质D. 脂质答案:B8.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严格厌氧菌?A. 大肠杆菌B. 酵母菌C. 乳酸菌D. 假单胞菌答案:C9. 微生物的培养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分离纯种?A. 划线法B. 涂布法C. 混合培养D. 液体培养答案:A10.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供活菌计数?A. 涂布法B. 稀释涂布法C.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 活菌计数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种2. 微生物的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_培养基和_______培养基。
答案:固体、液体3. 微生物的_______是指微生物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答案:菌落4. 微生物的_______是指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其数量的增加。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从土壤中筛选可分解农药的微生物实验设计题

从土壤中筛选可分解农药的微生物实验设计题
【原创版】
目录
1.实验背景和目的
2.实验设计和方法
3.实验结果和分析
4.实验结论和展望
正文
【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农药的微生物,以期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降低农药残留。
本次实验旨在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农药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效果。
【实验设计和方法】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筛选阶段和验证阶段。
筛选阶段:
1.土壤取样:从农田土壤中取样,作为筛选微生物的来源。
2.菌株分离:将土壤样本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出能够生长在含农药的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株。
3.农药降解筛选:将筛选出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不同农药的培养基中,观察其降解效果。
验证阶段:
1.菌株鉴定:对筛选出的能够分解农药的菌株进行鉴定,包括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等。
2.降解效果验证:将筛选出的菌株在含农药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检测培养前后农药残留量的变化,以验证其降解效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
在筛选阶段,共筛选出 5 株能够生长在含农药的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株,其中 3 株表现出较好的农药降解效果。
在验证阶段,对这 3 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属于细菌和放线菌。
此外,通过降解效果验证实验,发现这 3 株菌株均能显著降低农药残留。
【实验结论和展望】
本次实验成功筛选出了 3 株能够分解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并验证了其降解效果。
这为进一步研究农药降解微生物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农业生产中降低农药残留提供了新的思路。
初中生物微生物实验题专项训练

初中生物微生物实验题专项训练1、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③作为分解者,它们在自然界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B.①③的共同点是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C.④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营寄生生活D.把①放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甚至死亡2、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现察到如下现象。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装置序号)。
(2)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3)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
(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
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
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3、下列动植物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①艾滋病②烟草花叶病③禽流感④肺结核⑤鼠疫⑥乙型肝炎⑦非典型肺炎⑧足癣A.①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⑦⑧4、小芳跟妈妈学做馒头:将适量酵母菌与面粉混均后,加入适量清水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放入温水锅中.小芳为了使面团发酵得更快,她将温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和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是(2) 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泡是气体.(5)请你指出小芳设计的实验不科学的地方5、下列关于下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由[1]蛋白质外壳和[2]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必须生活在活的动、植物细胞内C、无叶绿体,营寄生生活D、对所寄生的生物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实验》实验设计专题训练1.在微生物试验中,一般用琼脂培养基来培养细菌等微生物。
它在加热后呈液化的溶胶状态,在室温下又呈半透明的凝胶状态。
在凝胶状态下其表面及内部的不同部位可生长大量的不同代谢类型的肉眼可见的细菌菌落。
请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试验来判定某种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
(一)材料用具:某细菌种琼脂试管培养基2支无菌接种设备恒温箱水浴锅(二)操作步骤:(三)试验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并对每一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答案:(1)将2支琼脂培养基试管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溶化(2)待培养基冷却至凝固前,用无菌接种设备将某一细菌接种于一试管培养基中,搓动试管,使细菌均匀混于培养基内,另一支试管不接种作对照。
(3)将恒温箱内调至适宜的温度,等琼脂凝固后,将两支试管置于恒温箱内培养,每天观察培养基的菌落并记录。
连续观察几天,直至结果清晰为止。
结果预期:(1)若某细菌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表面,则其为好氧菌。
(2)若某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底部,则其为厌氧菌。
(3)若表面及内部培养基都有菌落生长,则其为兼性厌氧性细菌。
(4)对照管若无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合乎要求;若对照管有菌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不合要求,整个实验应该重做。
2.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讨过程。
(8分)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假设: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弗莱明先生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请回答:(1)为了证明青霉素的确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其实验方法是:(2)若对照组实验结果,则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答案:青霉菌可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青霉菌产生了某种物质,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1)对照组的培养液和培养基中均不加入青霉菌,观察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正常生长繁殖3.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
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3)主要步骤: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是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回答:①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②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
⑤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
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①选择②pH要适宜③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④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⑤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主要为糖类和蛋白质,而酵母菌则不同4.(共20分)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上图)。
①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第四步:。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答案:(1)①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②1、2、3组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①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5.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类别。
①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
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
②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
③方法步骤:⑤⑥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为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
第三步:。
④预期结果:A、。
B、。
C、。
答案:实验步骤: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并在酒精灯火旁取菌种,对三个培养皿分别接种(或答在三个培养皿中无菌接种,酌情给分)。
第三步: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培养24h(酌情给分)。
预期结果:①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②2、3号培养皿中,仅2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没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③2、3号培养皿中,仅3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而没有青霉素抗性基因。
④2、3号培养皿中都有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有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⑤2、3号培养皿中都不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没有这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6、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
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1)实验的方法步骤如图14所示:①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伊红—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
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②异养型注:此空如果答“异养需氧型”不能得分乳糖、蛋白胨蛋白胨③寄生④支持假设一A、B两组所有的培养皿中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⑤抗噬菌体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注: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按相应标准给分。
7、.(10分)利用灭菌技术,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皿内,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培养皿并加盖(1)图表中1和2结果的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表中4和5结果的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3的结果判断,抗生素P和Q同时用于治疗由这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如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危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抗生素Q的杀菌能力比P强,故2内白色清晰区面积较大由于4的温度适宜,细菌能生长,而5处于低温,细菌不能生长,而呈白色清晰区(2)同时使用P和Q,疗效会显著降低,因为在3的P、Q重叠区为阴影部分,有细菌存活,说明P和Q的相互作用使两者都失去杀菌能力(3)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强的菌株(种)出现,而使原来抗生素失去杀菌效果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