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人教版教案: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讲述比例的应用。
具体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比例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1)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3支铅笔和2支橡皮。
我问道:“如果要使铅笔和橡皮的数量相等,我们需要拿出几支铅笔呢?”2. 知识讲解(1)我拿出教材,引导学生翻到第101页,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我给出一个比例问题,如“已知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例为2:3,甲车行驶了4小时,乙车行驶了多少小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我出一道例题:“一家商店出售电脑和打印机的价格比为2:1,商店进货了一批电脑和打印机,其中电脑有20台,打印机有多少台?”(2)我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然后给出解答过程:“设打印机有x台,根据价格比可得2:1=20:x,解得x=10。
所以打印机有10台。
”4. 随堂练习(1)我给出练习题:“一部手机的内存和存储卡的容量比为4:3,手机内存为8GB,存储卡容量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我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练习题13。
2. 运用比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的电视和冰箱的功率比为4:3,电视的功率为120W,冰箱的功率是多少?”答案:冰箱的功率为90W。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比例的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基本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比例的概念和应用;2. 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比例;2. 比例的应用场景;3. 比例的计算方法;4. 比例问题的解决步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概念和应用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激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 介绍比例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包括比例、比值、比例关系等。
3. 分组讨论:安排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 小组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比例的计算方法1. 复上节课的内容,并强调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单位和比例尺的使用。
3. 练: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给出答案。
4. 检查与讲解:教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第三课时:解决比例问题的步骤1. 复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入解决比例问题的步骤。
2. 详细介绍比例问题的解决步骤,包括设定比例关系、列出等式、求解未知量等。
3. 练: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步骤解决比例问题。
4. 检查与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解答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数学》;2. 比例练题;3. 教学投影仪。
以上为《比例的应用》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比例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比例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3.比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3.比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2个相同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中有3个小正方形,另一个长方形中有5个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如果知道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出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3:4=5:6,表示第一个数的四倍等于第二个数的六倍。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一家电器店同时卖出两台同样的电视机,第一台电视机卖了3000元,第二台电视机卖了4000元,问这两台电视机的价格比例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比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问这两辆汽车的速度比例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运用:实际问题 + 比例知识 = 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如果每毫升饮料的质量是1克,那么这瓶饮料的质量是多少克?(2)一辆自行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自行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问这两辆自行车的速度比例是多少?答案:(1)1:1(500克)(2)3:4小明的身高是1.2米,小华的身高是1.5米,问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例是多少?答案:1.2:1.5=4: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3.比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3.比例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会使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长度、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比例的概念1. 引入比例:通过生活实例,如图片的放大缩小,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2. 比例的定义:在数学中,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有相同比较基础的比的关系。
3. 比例的表示:比例可以用分数、小数或冒号表示。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 比例的倒数:如果a:b = c:d,那么b:a = d:c。
2. 比例的乘除:如果a:b = c:d,那么ka:kb = kc:kd(k为非零常数)。
3. 比例的传递性:如果a:b = c:d且c:d = e:f,那么a:b = e:f。
三、比例的应用1. 计算物品的价格:如果一件物品的价格是100元,那么买两件物品的价格是多少?2. 计算长度和面积:如果一条路的长度是10公里,那么50公里的路有多长?3. 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一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0名女生,那么女生占全班的比例是多少?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使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应用”,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3《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例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比例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比例与比值混淆。
2.批改学生的应用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批改学生的探索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探究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探索题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比例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比例应用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比例计算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
(挂图)(1)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 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2.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2.数值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 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 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并做相应板书。
③ 因为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1000000001。
3.线段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 ”。
(3)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4)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例1)① 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② 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1:50000004.放大比例尺。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
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 学生将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将能够理解比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
教学准备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教师准备好的教案和教具
- 学生的练册和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例子或提问,激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
行解释。
3. 练演示: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展示如何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比例
问题,并相互交流讨论。
5. 错题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练情况,对一些常见错误
进行讲解和纠正。
6. 拓展应用:通过引入更复杂的比例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
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的重要性
和应用。
课后练
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及课后练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应用题和例题,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新)六下_比例的应用【优质教案】.docx
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导航:【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材第61页的例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认识正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先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先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
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
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教学例5。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问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1)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28÷8×10=3.5×10=35(元)(3)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教师: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
说一说解答方法。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比例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如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等。
2.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如如何求比例、如何判断比例关系等。
三、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烹饪时如何按比例配比食材等。
四、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深入讲解1. 讲解比例的灵活运用,如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比例关系、如何解决复杂的问题等。
2. 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科学实验、工程设计等。
三、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构建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比例的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基本用法;–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独立完成练习。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比例。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比例与比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和比例的含义;–解释比例中“:”和“/”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概念解决问题。
2.知识点2:比例的应用–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商品打折、边长比例问题等;–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学生预习阶段,教师布置相关练习;–学生通过书籍和网络等渠道了解比例相关概念。
2.活动1: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和比例的概念;–解释比例中“:”和“/”符号的含义和用法;–通过教师提供的实例让学生举一反三。
3.活动2:比例的应用–情景导入:通过课堂电子商务购物活动,让学生们购买商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商品的折扣比例,计算原价、折扣后价、节省金额等;–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商品的真实价值和打折策略;–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比例应用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知识考核:–以习题、作业形式考核学生对比例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情况;–通过暗示练习、自编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考核:–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提供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课外拓展:–学生通过网上购物、比价网站等方式了解商业促销活动的各种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反诈骗规则,增强对商业促销的警惕性。
2.知识延伸:–强化低段次的比例掌握,为中高段次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比例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数学思维水平,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度数准确绘制方位制图的方法。
教具准备:尺子,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等。
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思考并回答: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注意,求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致,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化成是1的整数之比,有时需要化成后项是1的整数之比……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师:我们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平面图,都要用到比例尺,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还要会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比例尺的应用[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时要注意的事项。
]二、解决问题问题1.多媒体展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照片后,出示问题:① 3月28日,在郑州举行了一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你们知道什么比赛吗?(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你们知道马拉松半程赛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1.0975千米)②把21.0975千米近似成21.1千米,把它绘制到图纸上用10厘米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读一遍)师:根据以上信息,谁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③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能够解释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例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一本书的宽和高的比例。
- 一辆汽车的轮胎和车身的比例。
- 一次混合果汁的水和果汁的比例。
步骤二:讲解比例的意义1.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或者其他特点关系。
3. 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优惠折扣、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步骤三:比例的表示方法1. 比例用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冒号“:”表示,例如1:2、2:3。
2. 比例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2/3。
步骤四:比例的计算1.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一项和比例的另一项,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未知项目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2的值是4,可以通过分析得到3的值是6。
2.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和比例的一个项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比例的其他项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一个项的值是4,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另一个项的值是6。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有清晰的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和发现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能够用不等式比较法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3. 通过练习,提高对负数大小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数轴、练习题等);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负数的概念(5分钟)1. 要求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表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能够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数,会正确解比例。
三、培养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时把比例改成方程的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六清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深度学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单、练习本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认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确定两个比是否成比例?(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课题),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淘气已知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明有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说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争取用数学的语言去准确表达。
)3.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1).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练习本上。
(独立探索时“想清”“做清”“说清”)(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
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小组合作中“看清”“听清”“问清”)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如缩放比例、相似图形的比例计算等)。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相似图形的比例计算,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例的应用实例,促进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资源-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教具:比例尺、计算器-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比例应用实例视频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维持课堂纪律,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应用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8.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3.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比例模型制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请简要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2.你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请谈谈你对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何认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例子,描述比例的应用,并解释其意义。
2.实践应用题:
-利用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和宽度,与地图上的尺寸进行比较。
-如果一个物品原价为100元,现在进行打折,折扣分别为8折、9折和7折,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并讨论哪种折扣更划算。
3.探究性题目:
-探究相似图形的边长比例关系,选取两个相似图形,测量并记录它们的边长,计算它们的比例,并讨论这个比例在图形相似性中的作用。
-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比例在历史、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4.创新思维题:
-设计一个与比例相关的数学游戏或谜题,要求能够体现比例的性质,并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然而,学生在比例的实际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可能对比例尺、相似图形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巩固。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
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复习导入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
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
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度数准确绘制方位制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尺子,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等。
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思考并回答: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注意,求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致,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化成是1的整数之比,有时
需要化成后项是1的整数之比……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师:我们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平面图,都要用到比例尺,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还要会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时要注意的事项。
]
二、解决问题
问题1.多媒体展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照片后,出示问题:① 3月28日,在郑州举行了一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你们知道什么比赛吗?(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你们知道马拉松半程赛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1.0975千米)
②把21.0975千米近似成21.1千米,把它绘制到图纸上用10厘米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读一遍)
师:根据以上信息,谁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③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关注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对解决思路的表达。
]
问题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
①师:同学们,马拉松半程的距离是21.1千米,郑州到你老家的路程有多少千米?你想知道吗?(老家不是郑州的学生请举手)
②师:我们的同学来自祖国各地,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老家的位置?并说一说在郑州的什么方向上?(学生说,师生评)
③师:指名读出比例尺,并说说它的意思。
(展示这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
④师:根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估算出郑州到你老家实际距离有多少千米吗?说说你的估算方法。
(师生评价)
⑤师:量一量,算一算,和估算的实际距离比一比。
(指名量,其余学生记数据,计算,交流,师生评价)、
⑥师:我们计算的路程和实际乘车回家走的路程会一样吗?为什么?(学生说,师生评)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学情,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郑州以外,选择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郑州到某位同学老家实际有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3:
师:①同学们刚才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很积极、很主动。
现在我国的上海正在举行全世界瞩目的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盛会吗?(上海世博会)每天到上海世博会参观的观众有几十万人,你们想去吗?在去上海之前,我们先估算出郑州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有多少千米?你会吗?(先说估算方法,再估算,师生评价)
②在这幅地图上,量出郑州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学生用尺子量)郑州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有多少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开往上海,几小时到达?(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地图来呈现信息和呈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的估算,测量,笔算的能力。
]问题4:多媒体展示凤凰台小学的校园及教学楼图片。
1. 提出问题:,我们的教学楼是一个长方形,长是75米,宽是7米,你能用1:500的比例尺把它绘制到图纸上吗?
2. 解决问题:
①想办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想一想,小组同学说一说。
②全班交流(先根据比例尺和实际的长和宽,求出图上的长和宽,再根据图上的数据画图)
③动手解决,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提供我们美丽的校园平面图和实景,让学生计算出图上的长和宽,并根据图上的数据画图,这是一个让学生巩固应用比例尺的有效途径。
]
问题5:多媒体出示问题,进一步提高应用比例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根据下面信息,按1:100000的比例尺绘制方位图。
⒈公共汽车从始发点0向东行驶3千米到A处。
⒉再从A处向北偏东30°方向行驶2.5千米到B处。
⒊由B处向北偏西45°方向行驶1.5千米到C处。
解决问题:
⑴寻找办法
师:仔细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你用什么办法,可以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方法。
⑵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
(先求图上距离,确定方向,找到始发点,按数据绘图,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⑶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⑷全班展示方位图并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边与学生交流边绘图,帮助困难学生理解和掌握绘制方法。
[设计意图:问题4的解决这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这个问题5的解决,同学们学会了遇到难题小组合作完成更有效,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
老师处于引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
三、本课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讲出来?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式总结本节课,真实的反馈了学生掌握比例尺这部分知识的情况,学生如果有想问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提出来,体现了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四、布置作业:课下找一副中国地图,每位同学都要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估一估、算一算、郑州到你老家的距离有多少千米?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