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以下是一些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例子:
1. 概述法:教师在开始讲授某一主题时,先介绍一个概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主题产生兴趣和认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先介绍“环境保护”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从而学习更深入的内容。

2. 问题导向法:教师在授课前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难点,然后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平面几何”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构造一个正方形,然后引导他们理解其几何特征,并协助他们进行构造。

3. 案例研究法:教师通过实例介绍某一主题,并利用学生参与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该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商业流程管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商业流程案例,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流程管理方法。

4. 探究式学习法: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源,让他们团队合作,通过独立探
究来发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某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自行查找信息和参考资料,并组成报告和展示,以展示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5. 问题解决式学习法: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和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安全出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中去,让他们亲自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信息的接受和加工状况,是教学准备的又一重要环节。

按照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头脑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新知识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既有基础,以及如何让“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实质性的和非字面的联系”,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学习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是指新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有两项:一是学习者头脑中具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具有对新材料的学习心向。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准备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第一,就是如何使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第二,就是如何在认知维度上进行加工以满足内部条件之一;第三,是从情感维度上来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内部条件之二的达成。

先行组织者不等同于授课开始时的引入部分,它是与新学习知识间有实质性联系的引导材料,其在内容水平上通常有比新内容包摄性较广的概念。

②因此,先行组织者可以看作是为学习者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或者是在学生学习新概念前先建立的一个可以理解的“前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把“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它与新学习的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新、旧概念的整和或辨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分为三个阶段:①呈现先行组织者。

教师在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向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

教师要向学生解释组织者,因为先行组织者本身也是一种观念或是概念。

必要时,教师要向学生例举组织者的基本特征,解释特征并给以例证,帮助学生理解组织者。

②呈现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

教师遵循逐步分化的原则将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分化”是将较大范围的概念或概括分化为较小范围的概念或概括。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Anticipatory Organizers)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框架,以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这种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和准备学习内容,为学习过程打下基础。

以下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一些应用举例:1. 概念导入:-在介绍新主题或概念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日食、月食等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问题引导:-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问题意识和思维框架。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实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或情境分析来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抽象概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策略时,教师可以分享成功的营销活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策略和原因,为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做准备。

4. 概念图谱:-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展示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连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例如,在学习复杂的物理定律时,教师可以绘制概念图谱,将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框架。

通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这种策略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层次理解。

结合先行组织者的情境式导入及其案例分析

结合先行组织者的情境式导入及其案例分析

料 9它 可 以 比 新 知 识 更 抽 象 \更 概 括 9也 可 以 比 新 知 识 的抽象概括水平低 0 其作 用 是 通 过 激 活 学 习 者 原 有 的 经验或知识 9 在新旧知识的迁 移 之 间 架 设 沟 通 的 桥 梁 9 从而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 学 习 并 获 得 新 知 识 0 先 行 组 织者主要是通过渗透在情 境 中 来 发 挥 情 境 式 导 入 的 潜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sungongw@
!"
教学版
2006/10B
结合先行组织者的情境式导入及其案例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琼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教育 JIANGXI EDUCATION 2006(20) 2次
引证文献(2条) 1.唐瑛 设计先行组织者,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0(26) 2.李阳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总结[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9(11)
学生 ( 好奇 ): 老师 , 什么历险活动 O
G 老师 : 我们的历险活动是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从 指定的 A 点到达 C 点 O ( 学生静了下来 , 开始关注 G 老师 讲述的这个新鲜事 ) 首先 , 从 A 点到达 B 点有两种方式可 供选择 : 游泳大约要 2/5 小时 , 徒手划船需要 3/8 小时 ; 接 着 , 从 B 到达 C 点又有两种方式 : 骑自行车绕山而行约要 5/8 小时 , 翻越山岭直接到达目的地约要 7/12小时 , 你们 说我从 A 点到 C 点有几种选择方式 , 哪种方式最快呢 ?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iangxjy200620021.aspx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例子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例子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例子
1. 免费试用:让潜在客户先试用产品或服务,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其价值和可行性,从而增加他们购买的可能性。

2. 奖励方案:通过提供特定的奖励,可以吸引潜在客户参加先行组织。

3. 独家访问:在推出产品或服务之前向特定的人群提供独家访问权,以提高其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4. 社交媒体推广: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先行组织,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它并参与其中。

5. 形象设计: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视觉营销,在推出之前让用户加入先行组织来了解其特殊形象。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69教学研究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朱 琛(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广东 广州 511442)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本案例主要分析各类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案例;应用一、背景信息(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反对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思想相反,奥苏贝尔认为讲解式教学学生可以较快的获得很多的间接知识,有利于知识被大范围地吸收和接受,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内涵对于如何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提供一些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能建立起联系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利于对新知识进行引导和巩固,帮助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就不会使学习者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所以将这些材料称作“先行组织者”。

(三)先行组织者的分类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任务之间包容性和类属性关系可以把组织者分为:①上位组织者——所呈现的材料的抽象概括程度比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高,新知识类属于所呈现的组织者;②下位组织者——所呈现的材料的抽象概括程度比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低,呈现的组织者类属于新知识;③并列组织者——组织者的抽象概括程度与新知识属于同一层次。

笔者以三个优秀教学片断为例,具体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教学,并分析其优势所在。

二、案例正文【案例1】下位组织者案例课题:《力》; 教学设计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月硕士论文【案例片断】【案例描述】本课题《力》的教学目表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力,本教学设计首先举出四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人推车、手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再进行分析:人对车有推的作用,我们说人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等,通过对四个例子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力是一个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课 程 篇
“先行组 织者 "在 高 中 数 学教 学中应 用的案例分析
王 馨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 中学 ,甘肃 兰州)
摘 要:“先行 组织者”指先于新的学 习任 务本 身而呈现 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主要对“先行组 织者”的概念及其分 类作 了阐述,并结 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在 数学教 学中的应用进行 了探讨。
上位观念 ,以获得 一个可 以同化新 知识 的认知框 架 ,为学生提 供
三 、“先 行 组 织 者 ”的应 用
认知 的“路线图”,从而 帮助学生调整原有认 知结构 ,使新知 识顺
“先 行组织 者 ”教 学模 式一般 包括 三个 阶段 :第 一 ,呈 现 “先
利地 纳入 到 学生 的认 知结 构 。陈述 性组 织者 与 新 的学 习 内容 行组 织者 ”;第二 ,呈 现学 习任务 或学 习材料 ;第 三 ,加强认 知结
联不大 ,不具备 必要的背景知识 ,原有 认知结构 中缺乏可 以用 来 作学 习 ,激 发学生 的求 知欲望 ,并且可 以根据 学生 的探究 结果更
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 观念 ,这时适宜设计一个 陈述性 的组织 容易 确立和调整 重难点 ,这样 的课 堂教学过程更有针 对性 、更有
者 ,让学生先学 习这一组织者 ,在学生认 知结构 中预先 嵌入一个 意义 。
范 围
一n≤ ≤ n,-b≤ y≤ b
对 称性 关 于 轴 、Y轴 、 原 点 对 称
顶 点 坐标 (一a,0)(口,0)(0,一b)(0,b)
离 心 率
e=—C —

二 、“先 行 组 织 者 ”的分 类
渐 近 线

根据 “先行组 织者”的作用 以及学 生对 新学习 的知识 的熟 悉 要求 同学们小 组讨 论 ,完成上表 ,根据 同学们 的讨 论结果完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以下是一些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例子:
1. 简单与具体性: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

比如,教授学生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先给出公司的实际报表以及相关的数字数据,让学生通过对真实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2. 视觉化:使用图片、图表或演示文稿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轴,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通过动画、视频等手段来辅助学生记忆时间和事件的关系。

3. 贴近生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比如,教授学生素描时,可以让他们在周末去公园画自然景色,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素描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 分步骤教学:将复杂的概念或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让学生按照顺序逐步完成。

例如,在教授学生编程时,教师可以将编程分成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步完成,并用实例来解释每个步骤的作用和原理。

5. 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或项目中,通过合作来实现互相学习和补充。

例如,在教授学生决策分析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让小组决定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将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和互动来理解和应用分析技术。

先行组织者在小学数学中的案例体现

先行组织者在小学数学中的案例体现

先行组织者在小学数学中的案例体现
课前谈话: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冬天来了,春天已经不远了。


师:对,冬天之后就是春天,所以春天不远了。

春天之后呢?夏天之后呢?秋天
之后呢?这样季节会不断地循环下去。

想一想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吗?学生举例。

评析:通过四季的轮回,渗透数学中的循环现象,实际上是为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循环进行铺垫,也是将概念分层出现的体现。

一铺垫导入:
1、揭示引入:(△)(○)(○)(△)(○)(○)……(出示课件)
教师追问:如果让你继续画下去,你会怎样画?继续呢,继续呢?教师总结:对,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我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评析:
以上的练习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循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并知道省略号可以表示依次
不断地重复下去的内容,为学生理解“循环”搭建平台。

(1)(3)(5)(7)(1)(3)(5)(7)()()()()……
提问:(1)你会怎样填空?生答。

教师追问:继续,继续。

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

反思::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填写得这么快?
生:发现排列的规律。

追问:是怎样的规律呢?如果我不按照这样的规律填写,
变换一下顺序,行吗?
2、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用一个词来说明?(板书:循环)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深入研究数学中有趣的循环现象,好吗?评析:这个练习的设计,
是在通过数字的循环,让学生体会循环的意思,将循环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就是“循环”。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最新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最新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例析“燃烧与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下“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二级主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一个具体实例。

同时“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较丰富。

笔者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教学设计试作探究和分析。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通过启发、引导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

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做科学”的乐趣。

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1960年)提出的。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或“抓手”,将它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要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能够促进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吸收新知识,从而可以为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研究其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联系。

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顺序,通过整合教材文本,设计出与学生已有知识链接的“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在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同他们“已经知道”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缩短学习者“已知”与“新知”之间的差距。

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向更深处延伸,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及习得意义的保持,以帮助学习者使新知识同化到元认知中,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先行展示某种学科、主题或技能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该策略的教学应用举例:
1. 数学教学:在教学区间和函数的概念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几何意义,然后再引入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科学教学: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和各种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

3. 艺术教育:在教学绘画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不同画种的基础概念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素描和色彩运用等具体技巧。

4. 语文教学:在教学写作时,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先介绍写作的基础框架和思路,如设定主题、构思结构、罗列论据、运用列联句等,为学生后续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通过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先行组织者案例分析

先行组织者案例分析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二)提出学习的课题———化学平衡
• 讨论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V2O5并加热。 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子?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SO3?为什么? ——设疑提问策略 • 讲解: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不仅涉及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 还涉及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化学反应速 率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是化学平衡问题。 ——讲解叙述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后记
• 由于讲授教学法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它仍是 现代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讲 授得法,组织得当,也能使学生的意义学习形成。 •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并不是两节 课的简单的加和,原有知识由于新知识的介入,两者之间会相 互干扰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 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 •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如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在 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复习相关原有知识或根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现有知识,提供先行组织者(但这个先行组织者本身应该 是学生能够掌握的),然后运用同化机制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 用。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三)利用溶解平衡同化化学平衡投影对于可逆反应
已知
1)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形(c-t图),如图1所示; 2)画出正、逆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形(v-t图),如图2的示。
讨论
——图形图解策略
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H2O(g)的浓度和 生成物CO2、H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 的反应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怎样变化?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 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是让教师先行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列举一些例子并进行详细讲解。

1.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将中文和英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英语知识,达到了既能听懂中文,又能听懂英语的效果。

2.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如何操作来让学生模仿学习。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先行组织者通过演示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科学原理。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先行组织者在游戏中进行示范,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例如英语单词竞赛,在比赛前,先行组织者会示范如何正确快速地识别英语单词。

4.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医学实践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模拟真实病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知识和技能。

5.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先行组织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例如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运用物理公式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总结以上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在进行教学时,都需要注意语言表达、节奏控制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6.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将实际案例带入课堂,通过学生模仿和探究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来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在管理课程中,先行组织者会提出一个管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该案例,了解不同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7.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角色扮演中学习,先行组织者通过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一、“先行组织者”的内涵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的教学策略。

所谓“组织者”是一种引导性材料,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可以难于学习材料,也可以易于学习材料。

它比新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更易懂,而且与新材料有关,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段陈述性文字,比较性图表,直观性实物或教具,或者形象化的活动情景等等,通过呈现组织者,学习者可以将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东西和他即将学习的新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了一座沟通它们的桥梁,促进学习者能够有意义、有效地进行学习。

由于组织者环节,最初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有利于确立有意义学习的指向,所以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而为了保证设计的组织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着眼于所要呈现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思维特点,例如:学习者已具有的认知能力:已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对已有知识一定的概括能力;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等等……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组织者,让学习者在自己的发展区内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新东西。

二、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思维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知识缺乏理解、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亲身活动来实现,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在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组织形式上都要非常仔细地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说明儿童形成数概念必须通过他们本身的大量感知、从经验中逐步形成。

实践也证明,幼儿必须通过对自己所熟悉事物的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知识。

那么,幼儿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场景。

因此,材料的提供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yyf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yyf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例在本课开始时,我在大屏幕上演示自制PPT动画:在生活当中,一些人被虚假信息欺骗,害得家破人亡;而在网络当中,这些例子更是层出不穷。

并在PPT 当中配以逼真的声音。

接着提出问题:(1)什么是信息?(2)信息有些什么特征?(3)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促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那么,人们理应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实行鉴别和评价呢?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怎样去鉴别与评价信息。

现将本课题划分为三个环节:从信息的来源实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实行判断→从信息的时效性实行判断(幻灯片展示)。

这样设计先行组织者,不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知识学习的意义与学习者关联起来,而且能协助学生理解到自己将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与自己前面所学的原有知识有什么关系,能把学习者已有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从而为后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2、列出知识网络,表现学习材料在本课学习设计中,教师先用PPT提供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各方面的知识与一些学习材料。

教学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如下问题:①从信息来源实行判断,可考虑的有哪几种方法?②从信息的时效性实行判断时能够参照几方面来实行呢?③怎样理解信息的价值取向呢?3、分组合作探究,扩充并完善认知结构在本课的拓展性学习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怎样对虚假信息实行打击”等视频资料,作为引导性材料,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商家、个人通过群发电子邮件来达到宣传的目的,这给网民带来了很多垃圾邮件。

结合你自己接收、发送电子邮件的真实情况,同学之间交流分析对所接收到的垃圾邮件的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四个小组的学生利用网络等网站的搜索引擎功能,输入相对应的内容实行关键词检索,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由组长实行整理,得出完整答案并实行阐述。

先行组织者教学教学设计

先行组织者教学教学设计

“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个学习主题《我们的合作》为例“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故称其为先行组织者。

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例如,在讲有关钢的性质的内容时,首先学习金属和合金的异同、各自的利弊等,给学生提供理解钢的性质的观念框架。

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作为影响认知结构的变量,这不仅是研究学习与迁移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组织者的功能之一在于为在它后面呈现的学习材料提供观念构架,使那些更加明细的和分化的材料得以稳固的结合和保持。

另一种功能就是增加学习的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的类似的或者表面上矛盾的那些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由于它有效地掌握和控制了认知结构的变量,改进了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所以对促进有意义学习有重要作用。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如下图所示: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它们是:1. 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2.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3.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4.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5. 个人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和保持的最重要因素;6. 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7. 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

设计理念:《我们的合作》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 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我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指,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不断地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手段,引领儿童开展喜欢的活动,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以及语言运用手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先行组织者在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教学背景:北方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进行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一篇小故事,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小故事《小美的草裙舞》(简化版)教学过程:1. 先行组织者:在学生阅读小故事前,先行组织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手法,如“草裙舞”、“脚尖一点点……”等词汇及描述人物动作的句子结构等。

2. 精读部分:学生们开始阅读小故事,先行组织者在旁边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并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内容。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先行组织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解释生词。

3. 语言教学:学生们完成阅读后,先行组织者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难点句子的结构和用法,如“脚尖一点点……”中的“一点点”表示动作的逐渐进行,以及“脚尖”表示动作的轻盈优美等。

4. 写作训练:学生们分组讨论小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语言表达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老师也会在班上挑选一些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发表小结和个人感想。

教学效果:学生们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小故事的内容、情节以及语言运用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注意事项:在进行先行组织者研究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和个性化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受益。

先行组织者例子

先行组织者例子

某教师在讲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时,试图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设计两个导语。

其中的一个符合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标准;另一个则不符合。

试分析鉴别这两个导语设计实例:
导语设计实例(一)
从前在西湖边上有一座砖塔,取名叫雷锋塔。

传说塔的下边镇压着关于《白蛇传》传说中的白娘子。

据说这座塔的每一块砖都可以降妖。

后来这座塔倒掉了,在人们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人认为雷锋塔是西湖边上十景之一,少了岂不可惜;有人认为雷锋塔是国宝……这时鲁迅写了《论雷锋塔的倒掉》这篇杂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鲁迅先生对雷锋塔的倒掉有什么看法呢?请看课文……
导语设计实例(二)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封建社会是怎样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的吗?谁能举些具体实例来说明?
(学生纷纷举例:如给妇女缠足;父母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禁止自由恋爱;禁止寡妇再嫁等现象,还举出祥林嫂和《红楼梦》故事等具体事例。

)
教师归纳: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封建社会是黑暗而残酷的。

由于劳动人民痛恨封建社会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的本质,所以创造了白娘子和雷锋塔的故事。

1924年9月25日这一天,西湖上的雷锋塔倒掉了,社会上对此事议论纷纷。

鲁迅借题发挥,夹叙夹议地阐明了封建势力必然灭亡和人民必胜的道理。

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是杂文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都看过哪些杂文?这些杂文都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学生举出鲁迅作品和从报纸上看到的杂文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了这些杂文。

)最后指出今天学习的《论雷锋塔的倒掉》是一篇杂文,让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夹叙夹议,借题发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化学实验策略
2)讲解叙述策略
6)图形图解策略
3)设疑提问策略
7)媒体播放策略
4)生活体验策略先行组来自者的分类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 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
上位关系;
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类推的 材料,它用于新旧知识的整
合和辨析;
(1)化学模型策略:即使用化学模型作为先行组织 者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讲解叙述策略:指教师把选定的组织者以讲解 叙述的方式来呈现的一种教学策略。 (3)设疑提问策略:指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以设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一 种教学策略。 (4)生活体验策略:是教师把“生活化学化,化学社 会化”的理念用于化学教学,把学生生活体验作为 组织者的一种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四)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与溶解平衡比较
• 思考结合上述分析,请你给化学平衡状态下一个定义 ,并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哪些特征?
——设疑提问策略 • 讨论 (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
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为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比较性组织者
• 讲述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学过溶解问题,我们知道在一定温度 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蔗糖,当蔗糖溶解到一定量时,蔗糖 将不再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讲解叙述策略
•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还会溶解吗?是不是溶解停止了
2)画出正、逆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形(v-t图),如图2的示。
讨论
——图形图解策略
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H2O(g)的浓度和 生成物CO2、H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 的反应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怎样变化?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 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 2.这个溶解平衡状态是如何逐渐建立的? 3.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加入水或加
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疑提问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二)提出学习的课题———化学平衡
• 讨论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V2O5并加热 。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 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SO3?为什么? ——设疑提问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后记
• 由于讲授教学法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它仍是 现代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讲 授得法,组织得当,也能使学生的意义学习形成。
•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并不是两节 课的简单的加和,原有知识由于新知识的介入,两者之间会相 互干扰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 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
•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如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在 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复习相关原有知识或根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现有知识,提供先行组织者(但这个先行组织者本身应该 是学生能够掌握的),然后运用同化机制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 用。
• 讲解: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不仅涉及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 还涉及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化学反应速 率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是化学平衡问题。 ——讲解叙述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三)利用溶解平衡同化化学平衡投影对于可逆反应
已知
1)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形(c-t图),如图1所示;
“化学平衡”课题分析
• 在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中 已初步学习过有关溶解平衡的知识,而化学平衡与溶 解平衡属于并列关系,即同位关系。因此,可采用“ 先行组织者模式”进行本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意义 地学习化学平衡。
• 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蔗糖的溶 解过程,当蔗糖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时,就处 于溶解平衡状态。当学生理解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后 ,将溶解平衡作为比较性组织者,以促进化学平衡知 识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模式”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课题分析
•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以及选 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 一,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 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
• 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但是,化学平衡概 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能否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 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5)化学实验策略:指教师以化学实验作为组织者引 导学生建构新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 (6)图形图解策略:指教师把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 材料以图形或图解的方式来呈现的一种教学策略。 (7)媒体播放策略:指教师利用电脑、录像机等多媒 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将一些枯燥、抽象的化 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 其声的一种较为直观化的教学策略。
——设疑提问策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比较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建立有何异同? ——(增强学生的认知结构)
• 动画模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度与出水的速 度相等时,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强化溶解 平衡是动态平衡) ——生活体验策略
• 投影讨论:若开始将0.01molCO2和0.01molH2通入容积为1L的密 闭容器里,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800℃,达到平衡时, 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并作出c-t和v-t图。 ——媒体播放策略
先行组织者
主讲人:张国静
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 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具有包摄性较广 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 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这就是先 行组织者教学模式。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 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运用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1)化学模型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