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历年自考真题整理-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试题课程代码:0099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法院特征的是()A.秘密审讯B.审判独立C.有罪推定D.法定证据制度2.我国审判委员会和合议庭的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C.监督与被监督关系D.平等关系3.下列属于法院辅助人员的是()A.法院副院长B.法院副庭长C.法院陪审员D.法院的法医4.在我国,死刑复核案件合议庭的组成情况是()A.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3人组成B.由审判员7人组成C.由审判员5人组成D.由审判员3人组成5.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审查后,如果认为实质条件不符合要求,则()A.决定不予受理B.决定退回补充侦查C.裁定不予受理D.要求补送材料6.适用法律平等原则的核心是()A.强调平等,反对特权B.强调公正C.强调程序正当性D.强调实体真实性7.下列人员应当回避的是()A.证人B.法定代理人C.人民陪审员D.被害人8.下列属于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的是()A.执行逮捕B.执行传唤C.协助出庭支持公诉D.执行拘留9.我国对检察官考核结果的表达方式是()A.评语式B.记分式C.等次式D.评语与等次结合式10.我国《法官法》规定,担任法官的最低年龄是()A.年满18周岁B.年满20周岁C.年满22周岁D.年满23周岁11.在日本,简易法院是法院系统中()A.级别最高的法院B.级别较高的法院C.级别较低的法院D.级别最低的法院12.检察机关最基本的权力是()A.公诉权B.监察权C.指导权D.指挥权13.立案监督的对象是()A.纪委的立案工作B.法院的立案工作C.公安机关的立案工作D.检察机关的立案工作14.我国各级军事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由()A.上一级政治部批准组成B.同级政治部批准组成C.总政治部批准组成D.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组成15.下列各项不属于检察员职责的是()A.对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B.出庭支持公诉C.协助执行死刑D.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16.按照英国1985年《犯罪起诉法》的规定,英国检察机构中的中央法律事务部首长叫做()A.部长B.首席检察官C.检察长D.总检察长17.检察权的基本性质是()A.行政权B.司法权C.执法权D.法律监督权18.检察院对法院未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属于()A.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B.对审判活动的监督C.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D.对裁判执行情况的监督19.党领导检察工作的基本方式是()A.方针、政策的领导B.各级政法委协调检察工作C.通过任用党员检察官实现的D.纪委办理纪检案件20.下列在国际公约《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中确定为检察工作原则的是()A.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B.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C.公开透明原则D.依靠群众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全国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全国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定条件下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被称为()A.犯罪原因B.犯罪特点C.犯罪规律D.犯罪属性2.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对犯罪原因的探讨实现了从犯罪行为向()A.被害人的转变B.犯罪思想的转变C.犯罪情境的转变D.犯罪人的转变3.当代犯罪学研究特点之一是()A.社会学派的复兴B.新古典学派的出现C.犯罪原因“单元论”范围扩大D.狭义犯罪学成为主流4.菲利认为预防犯罪的根本在于改变()A.精神状态B.社会结构C.社会环境和条件D.生活习惯5.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A.犯罪地理学 B.犯罪生态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遗传学6.狭义犯罪学将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其核心在于揭示()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对象D.犯罪预防7.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A.行政组织B.自治组织C.政府部门D.党的组织8.预防重新犯罪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A.第一个层面B.第二个层面C.第三个层面D.第四个层面9.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力防控系统的是()A.邻里守望B.公寓式管理C.街区的防护性巡逻D.单位内部的防护性设施10.犯罪预防中的物防与技防的区别是()A.物质设施的形态不同B.运用和操作的人员不同C.预防指向的对象不同D.预防技术含量多少的不同11.加罗法洛的犯罪原因观是把犯罪的原因归结为()A.文化因素B.自然因素1C.人的心理因素或遗传因素D.经济因素12.龙勃罗梭认为刑罚的目的应是()A.惩罚B.教育C.社会防卫D.报应13.在犯罪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中,统计分析法是对犯罪材料的()A.定量分析B.定性分析C.既定量又定性的分析D.非定量也非定性分析14.那些在自身带有被害性因素,并且在某些外界因素和条件影响下,已经进入或有可能进入被害情境的人被称为()A.有责任被害人B.无责任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D.潜在被害人15.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被称为()A.性格B.气质C.能力D.情绪16.改革开放后,对刑事犯罪的第一次严打始于()A.1980年B.1983年C.1987年D.1992年17.同某些类型犯罪的升降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因素是()A.犯罪原因B.犯罪条件C.犯罪根源D.犯罪的相关因素18.那些实施了越轨、违法、犯罪或主观上有一定过错而导致被害的人被称为()A.机会性被害人B.状态性被害人C.有责任被害人D.无责任被害人19.犯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缺乏真诚、健康的人际关系,具有()A.遗传倾向 B.社会认同倾向C.反社会倾向D.异常倾向20.腐败现象对犯罪具有()A.缓和作用B.抑制作用C.疏导作用D.刺激作用21.反文化对主文化的冲击,可以使个体的内控机制()A.强化B.弱化C.形成D.消失22.犯罪原因系统又称()A.犯罪行为体系B.犯罪类型结构C.犯罪动态体系D.犯罪原因结构23.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A.女性成年人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D.男性未成年人24.在隐案研究中采用的让被调查人回答是否看到他人犯罪或受害的方法是()A.受害调查B.自述调查C.知情调查D.重点调查225.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案件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发案率B.破案率C.人犯率D.定罪率26.临床犯罪学的研究中心是()A.被害人B.社会环境C.犯罪人D.犯罪技术27.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近年低年龄层犯罪()A.趋于稳定B.逐渐增加C.逐渐减少D.变化不定28.在犯罪学中,最早的犯罪人分类旨在()A.探讨犯罪原因B.犯罪预防C.犯罪人刑事责任个别化D.研究犯罪现象29.研究犯罪原因是()A.认识犯罪手段的基础B.认识犯罪状况的基础C.认识犯罪形式的基础D.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30.犯罪条件对犯罪的产生是()A.必要的B.必然的C.不必要的D.可有可无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A. 倡导主文化B. 克服社会弊端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A. 搭建自行车棚B. 开展就业指导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D. 被害预防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A. 转处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C. 刑罚预防D. 邻里照看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A. 最终目标B. 战略目标C. 阶段性目标D. 长期目标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A. 罪前预防B. 罪中预防C. 罪后预防D. 重点预防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A. 犯罪预防B. 犯罪控制C. 打击犯罪D. 改造罪犯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A. 先行关系B. 后行关系C. 逆相关关系D. 顺相关关系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A. 被害人的亲属B. 犯罪人的邻居C. 公安人员D. 具有犯罪倾向者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1页(共5页)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A. 孤独型被害人B. 挫折型被害人C. 职业型被害人D. 流动型被害人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A. 初犯年龄B. 累犯年龄C. 差别年龄D. 高峰年龄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A. 犯罪心理B. 犯罪现象C. 犯罪行为D. 犯罪动机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A. 生理病变B. 生理异常C. 犯罪动机D. 潜意识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C. 犯罪心理学观点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A. 1983年B. 1985年C. 1992年D. 2000年16.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这是犯罪的()A. 消长律B. 起伏律C. 辐射律D. 自组织律17.犯罪人犯罪的年龄主要集中在()A. 儿童时期B. 青少年时期C. 中年时期D. 老年时期18.犯罪研究表明,影响犯罪人年龄之区域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人口结构C. 地域文化D. 政治环境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2页(共5页)19.导致腐败现象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A. 适用B. 限制C. 泛化D. 遵循20.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上()A. 限制了犯罪现象的产生B. 保障了犯罪现象的产生C. 诱发了犯罪现象的产生D. 刺激了犯罪现象的产生21.犯罪研究应坚持的基本观念是唯物观、辩证观和()A. 和谐观B. 阶级观C. 系统观D. 人生观22.在选定的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由实验者引发和控制某种社会事件,吸引被试者的注意力,并观察其反应的研究方法是()A. 模拟实验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现场实验法D. 心理实验法23.犯罪动力的本质是犯罪的推力和引力与犯罪的控制力、阻力的()A. 合力B. 助力C. 差力D. 压力24.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是()A. 直接犯罪原因B. 间接犯罪原因C. 犯罪的社会根源D. 犯罪的文化根源25.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的()A. 一元论B. 二元论C. 三元论D. 多元论26.下列人物中提出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A. 柏拉图B. 托马斯·莫尔C. 奥古斯丁D. 孟德斯鸠27.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 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 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 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 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28.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A. 发现犯罪与其他现象的联系B. 发现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C. 发现犯罪类型与规律D. 发现犯罪行为的轨迹与危害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3页(共5页)29.犯罪调查中的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和()A. 整群抽样B. 等距抽样C. 滚雪球抽样D. 分类抽样30.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理论是()A. 刑罚预防论B. 法律预防论C. 环境预防论D. 社会防卫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需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岀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狭义犯罪学分支学科的是扎犯罪生物学B.犯罪经济学C.犯罪控制学D.批判犯罪学2.在犯罪学研究成果影响下,我国积极推进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表明犯罪学能够扎认识犯罪成因系统B.指导刑事司法政策C.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和发展D.推动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3.关于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描述不恰当的是扎从犯罪学起源上看,两门学科从未截然分开B.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来研究犯罪成为犯罪问题研究的主流C.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不及犯罪学4.关于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主张产生于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犯罪研究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犯罪研究5.边沁学说的核心是扎立法原则B.功利主义C.监狱设计D.完善司法6.以下不属于加罗法洛提岀的自然犯罪的选项是扎杀人B.放火C.重婚D.强奸7.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恰当描述是扎受前苏联社会科学研究中“左”的思想影响B.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C.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丰硕D.以研究经济领域犯罪为要务8.犯罪规律的认识来源于扎思辨研究B.实证研究C.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D.批判研究9.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扎老年犯罪B.青少年犯罪C.女性犯罪D.白领犯罪10.美国康萨斯州对警察巡逻的社会效益进行分区分组研究是一种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1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内涵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内涵的关系是A.大于B.等于C.小于D.有交集12.主观上更容易具有习癖性心理的犯罪人类型是扎初犯B.偶犯C.惯犯D.职业犯13.犯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犯罪和犯罪人的特殊性或共性是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C.犯罪规律D.犯罪分布14.犯罪表现形式在纵向上具有历史继承性,在横向上具有一沱的国际共同性,表明犯罪具有A.社会性B.时间性C.法律性D.空间性15.犯罪学表述的犯罪数疑大多采用的是扎发案数B.判决数C.监禁数D.娇正数16.对于“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的正确理解是扎从承受者的性质而言,承受者不能是国家B.社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承受者C.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人D.被害人不能是犯罪行为的间接承受者17•“理想的被害人”是指A.完全无辜的被害人B.罪责轻于加害者的被害人C.罪责大于加害者的被害人D.负完全责任的被害人18.被强奸的女性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髙度恐惧、经常在梦中惊醒、经常会再重新经历被害的恐惧”等症状,属于被害后果中的扎物质损失B.身体损害C.精神损害D.被害反应19.司法机关对被害人的置之不理、怠慢、指责、侮辱、权利的忽视可使被害人及苴亲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属于扎第一次被害人化B.第二次被害人化C.第三次被害人化D.第四次被害人化20.新古典犯罪学派对早期古典犯罪学派给予修正的主要表现是提出了A.绝对自由意志论B.相对自由意志论D.理性选择理论21.以下选项中,符合现代犯罪生物学研究基本理念的是扎认为单一的生物或心理特征可以合适地解释所有的犯罪行为B.不重视犯罪的法律定义C.认为生物或心理特征本身会使一个人犯罪D.研究的范国主要是犯罪人体质因素和犯罪遗传因素22.进行现代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扎失范理论B.紧张理论C.犯罪生态学理论D.控制理论23.标左理论强调的研究重点是A.犯罪人B.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如何被认泄D.行为规范如何被确定24.保安处分中的监禁性处分不包括扎收容娇正B.强制劳作D.限制居住25.行刑社会化解决的弊端来自扎死刑执行政策B.监禁刑执行政策C.非监禁刑执行政策D.宽严相济政策26.罪犯娇正作为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起源于A.欧美B.西亚C.东亚D.非洲27.罪犯侨正过程中关注罪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以罪犯复归社会为最终目标体现了罪犯矫正的A.人道化原则B.个别化原则C.教弃化原则D.社会化原则28.关于劳动娇正的阐述,恰当的说法是扎澳大利亚的累进制将罪犯的劳动情况作为考虑娇正表现的内容B.徐国都把劳动娇正放在娇正罪犯的首要位置C.罪犯的劳动主要是为了获取收入D.罪犯从事的主要劳动就是经济上具有广阔前景的工作29.对公众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在“三级犯罪预防理论”中属于扎第一层次预防B.第二层次预防C.第三层次预防D.特殊层次预防30.2018年张学友全国巡演过程中,警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抓获了多斜意欲观看演出的在逃人员,此技术属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种类是A.教弃B.防范C.打击D.管理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1)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1)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37.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法人道化原则,他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38.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39.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
40.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41.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XX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44.(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
(2)对本地区、本部门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监督实施。
(3)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5)办理党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45.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其在情感和意志活动上严重偏离正常,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常人差,违法和危害行为常常有以下特点:(1)其违法行为一般带有偶然性的特点,事前较少预谋,手法也不甚隐蔽。
(2)其违法行为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一般不为常人所理解。
(3)在危害社会的同时,常常既造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同时也对自身造成不利和危害。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杰立米·边沁B.切萨雷·贝卡利亚C.亨利·麦凯D.保罗·托皮纳尔2.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A.狭义犯罪学B.广义犯罪学C.犯罪原因学D.犯罪预防学3.犯罪学是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A.自然科学B.哲学C.社会科学D.环境科学4.重点调查又称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典型调查5. 18世纪以前的西方犯罪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封建神学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和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C.资本主义垄断时期D.帝国主义时期6.下列人物中属于刑事古典学派的是A.孔子B.胡顿C.费尔巴哈D.萨瑟兰7.在龙勃罗梭的犯罪人分类中,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被称为A.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B.激情犯罪人C.机会犯罪人D.精神病犯罪人8.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是A.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分段抽样9.1982年,张某因自广东贩卖牛仔裤至北京被定投机倒把罪;今天,此类行为则被视为正当的市场行为。
这一变化反映了犯罪的A.社会性B.文化性C.地域性D.历史性10.新中国成立初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是暴力性犯罪多、经济领域犯罪突出以及A.反革命破坏案件多B.女性犯罪多C.职务犯罪多D.性犯罪突出11.改革开放至今,在我国大中城市的犯罪类型结构中,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A.老年人犯罪B.女性犯罪C.在校生犯罪D.流动人口犯罪12.犯罪数量的大幅度升降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相依存是A.犯罪起伏律的表现B.犯罪辐射律的表现C.犯罪消长律的表现D.犯罪恒比律的表现13.犯罪生物学的两大分支是A.体质生物学和遗传生物学B.细胞生物学和体质生物学C.遗传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D.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14.以下诸项中,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A.私有制B.人生观C.遗传基因D.行为动机15.以下诸项中,属于微观社会环境的是A.社会制度B.社会意识C.社区D.阶层16.父母认为自己有权干预子女的婚姻,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手段而致罪,此类现象反映了A.社会管理对犯罪的影响B.贫富分化对犯罪的影响C.经济制度对犯罪的影响D.文化冲突对犯罪的影响17.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个体原因的是A.消极的人生观B.家庭成员间有严重的情感冲突C.单亲家庭D.消费品匮乏18.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下述犯罪人中,动机冲突最激烈的是A.初犯B.职业犯罪人C.累犯D.惯犯19.向被试调查其在特定时间内是否实施过违法犯罪行为的调查是A.被害人调查B.知情调查C.自述调查D.被害调查20.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是犯罪人的A.意识B.心理状态C.动机D.意念21.下列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女性犯罪的正确表述是A.女性犯罪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女性犯罪率明显高于男性C.女性暴力犯罪数量超过了男性D.女性犯罪以暴力犯罪为主22.根据生活方式暴露理论,下列人群中易遭受犯罪侵害的是A.家庭妇女B.小学生C.出租汽车司机D.离退休人员23.“近朱者赤。
2004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
2004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篇:2004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2004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B6、B7、B8、C9、D10、D11、C12、C13、A14、D15、A16、B17、D18、C19、C20、D21、B22、D23、B24、C25、A26、C27、B28、C29、D30、A二、多项选择题31、ABDE32、ACE33、ABCD34、ABD35、BCD三、名词解释题36、在广义上是指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
37、又称重点调查,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
38、是为了阻断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对正在发生的犯罪采取强有力的制止措施,迫使犯罪分子停止或中止其犯罪行为。
39、认为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40、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41、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学习、模仿,并迅速蔓延扩大的规律。
四、简答题42、(1)犯罪活动方式由静态发展为动态。
(2)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海上犯罪突出。
(3)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性差异缩小。
(4)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现代化。
(5)犯罪手段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或危害性。
43、(1)有助于客观地揭示犯罪现象。
(2)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原因。
(3)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44、(1)邻里居民文化素养水准低、道德观念差,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甚至促成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邻里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可能成为激发犯罪的刺激因素。
(3)邻里中有违法犯罪劣迹的人,可能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传授犯罪方法和技能,将一些青少年引入违法犯罪歧途。
(4)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精神联系的纽带,从而形成不良亚文化群体。
历年自考犯罪学真题及答案
论理”算计福幸“.A
论组解会社.C
论素因合混.C
洛法罗加.D 尔纳皮托.B
�是点观流主的论因原罪犯�中学罪犯代现在.7
论素因单.A
亚利卡贝.A
梭罗勃龙.C
防预律法的罪犯.D 防预理心的罪犯.B �A
�
D �是者作的著专究研的名命学罪犯以部一第上界世.6
德美励奖.D 律法定制.B
�是容内心核的策对罪犯于关学罪犯代现.5
。化变展发的式浪波、伏
性续连.B �
性则规不.C
人病神精的为行会社害危的定规法刑合符了施实但�力能任责事刑无括包人罪犯.E
EDB �有具式方作动的制机作运为行罪犯.53
性断间.A
人罪犯年成未的罚刑施实为范规法刑被不括包人罪犯.D
者施实的为行罪犯是人罪犯.C
心核的成构象现罪犯是人罪犯.A
体载的为行罪犯是人罪犯.B
防预会社的罪犯.A
防预体个的罪犯.C
济经展发.A
育教善改.C
�
C �是段手的难困最是也但靠可最罪犯防预�为认亚利卡贝.4 数明罪犯.D 象现罪犯.B
为行罪犯.C 率罪犯.A
� B �为称被�和总的为行罪犯部全的生发所下件条空时定一在.3 为行轨越.D 象现罪犯.B
�B
�究研重侧学罪犯于在别区的学会社与学罪犯�看上题问的究研从.2 同不场立究研.D 同不法方究研.B
件条和会机罪犯制限.B
段手和具工罪犯制限.C 机动罪犯制抑.A
� A �在旨施措控防的面层个一第�中统系控防罪犯在.03 造改.D 范防.B
育教.A
击打.C
�
A �是施措性略战的安治会社护维于属�中作工项各的理治合综安治会社在.92 防预性塞堵.D 防预性制控.B �
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和狭义犯罪学之争实质上是犯罪学()A.研究方法之争B.研究目的之争C.研究对象范围之争D.研究手段和形式之争2.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成体系的学科,犯罪学的历史有()A.200余年B.100余年C.50余年D.20余年3.借助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诊断、检测手段,获取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指标,揭示其与犯罪之关系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法B.观察法C.访谈法D.文献法4.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A.洛克B.菲利C.贝卡利亚D.萨瑟兰5.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A.犯罪现象的属性B.犯罪规律C.犯罪的基本状况D.犯罪特点6.加罗法洛在犯罪的分类中提出的概念是()A.自然犯罪B.未成年人犯罪C.女性犯罪D.暴力犯罪7.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A.改造自然的主张B.改变人的观念的主张C.改良社会的主张D.改变时空条件的主张8.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A.儿童期B.青少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9.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A.没有影响B.起抑制作用1C.起决定作用D.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作用10.要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抑制犯罪动机中的作用,就必须()A.引导亚文化B.遏制亚文化C.消灭亚文化D.发展亚文化11.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的新态势是()A.向北部倾斜B.向西部倾斜C.向东南部倾斜D.向中部倾斜12.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犯罪统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A.立案不实B.统计制度不完善C.指标体系不完整D.计算方法有误13.决定犯罪存在状况的因素是()A.地理因素B.个体因素C.社会因素D.气候因素14.在“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A.性犯罪突出B.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突出C.经济犯罪突出D.腐败现象突出15.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A.暴力犯罪B.卖淫嫖娼现象C.青少年犯罪D.女性犯罪16.我国改革开放后,严峻的犯罪形势体现在()A.旧势力的疯狂反扑B.老年人犯罪突出C.女性犯罪突出D.暴力犯罪向严重化发展17.公安部门对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的第一次修改是()A.1980年B.1984年C.1991年D.1994年18.早期的遗传生物学理论观点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染色体异常说C.隔世遗传说D.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19.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根源观认为,犯罪是()A.人体结构异常的产物B.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物C.生物遗传的产物D.违犯神意的产物20.城乡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使有组织的()A.社会控制效能被削弱B.自然监督效能弱化C.生理控制机制被破坏D.心理防范意识增强221.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被称为()A.性格B.气质C.能力D.情绪22.在一定条件下,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A.成正比B.成反比C.成定比D.不成比例23.据统计,精神障碍者实施最多的犯罪种类是()A.偷盗行为B.抢劫行为C.暴力行为D.诈骗行为24.下列诸项中属于被害的诱发性因素是()A.言语过失B.易被害的职业C.缺乏安全意识D.居住犯罪高发区25.犯罪学把那些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的人称为()A.有责任的被害人B.无责任的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D.状态性的被害人26.采用物质装置所进行的犯罪预防是()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27.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A.居委会、村委会的治保人员B.管段民警C.原改造单位民警D.帮教对象的朋友28.犯罪防控系统中,最为积极的防控措施是()A.第一个层面的措施B.第二个层面的措施C.第三个层面的措施D.第四个层面的措施29.下列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它是一个人民群众的自治组织B.《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其工作进行了规定C.其调解活动受国家指导管理D.其委员任期五年,不得连选连任30.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自然环境的变迁紧密联系B.自然气候的变化紧密联系C.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3D.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第⼀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改⾰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 2.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峰发⽣在()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期间D.改⾰开放后 3.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A.犯罪数量剧增B.发案率⾼C.*犯罪减少D.中⽼年犯罪逐渐增多 4.从世界范围看,造成犯罪暗数的原因主要是()A.⽓候B.地理环境C.时间D.⼈为因素 5.犯罪学最早对犯罪⼈分类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学理论B.⼼理学理论C.⼈类学理论D.刑法学理论 6.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个的犯罪预防理论是()A.社区参与论B.环境预防论C.⼼理强制论D.被害预防论 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为是否为犯罪⾏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A.社会性的属性B.阶级性的属性C.相对性的属性D.随意性的属性 8.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A.犯罪经济学理论B.犯罪⼼理学理论C.犯罪⽣物学理论D.犯罪社会学理论 9.提出标签论的西⽅犯罪学家是()A.塞林B.萨瑟兰C.坦嫩鲍姆D.塔尔德 10.为了促进犯罪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全⾯准确地研究()A.犯罪⼯具B.犯罪地点C.犯罪原因D.犯罪载体 11.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种()A.正常性反应B.侵犯性反映C.异常性反应D.变态性反应 12.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般是()A.直接的B.事先的C.被动的D.间接的 13.邻⾥亚⽂化可能成为⼀些青少年()A.追求上进的动⼒B.精神联系的纽带C.成材的⽣活路标D.提⾼⾃律意识的促进因素 14.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A.缓解B.分化C.扩张D.收缩 15.诸多研究表明,初犯年龄与再犯的可能性的关系是() A.初犯年龄越⼩,再犯的可能性越⼤ B.初犯年龄越⼤,再犯的可能性越⼤ C.初犯年龄越⼩,再犯的可能性越⼩ D.初犯年龄越⼤,再犯的可能性越⼩ 16.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A.⾼技术犯罪B.暴⼒犯罪C.经济犯罪D.有组织犯罪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为发⽣的犯罪⼈()A.⽣理⽅⾯的因素B.⼼理⽅⾯的因素C.周围环境⽅⾯的因素D.个⼈⽅⾯的因素 18.相对稳定、甚⾄持续终⽣的⼈格偏差往往开始于()A.⼉童或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年时期 19.据⼀项全国性调查统计,杀⼈、伤害、抢劫、强*、盗窃犯罪案件的⾼发时间为()A.0时—6时B.10时—16时C.16时—20时D.18时—24时 20.⼈们常把主体所具有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个性特征称为()A.⽓质B.情感C.⼈格D.情绪 21.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A.⽓压B.空间C.⼯具D.引起犯罪的现象 22.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被称为()A.犯罪根源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 23.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般是指()A.1—2年B.3—4年C.4—5年D.5年以上 24.犯罪预防中的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预防措施切⼊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 B.犯罪预防作⽤对象的不同 C.犯罪原因的不同 D.犯罪类型的不同 25.九⼗年代初代表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和实践成果的⽂件是() A.《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 B.《关于进⼀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D.《全国⼈⼤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26.在犯罪预防规划的⼆元模式中,防⽌个体实施或重新犯罪的次级阶段的措施主要针对()A.普通少年B.普通公民C.有不良⾏为的青少年D.有不良⾏为的公民 27.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各项内容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临时性措施B.战术性措施C.战略性措施D.被动性措施 28.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们的犯罪动机,就应该限制犯罪条件与()A.犯罪意念B.犯罪⼈C.犯罪⽬标D.犯罪需要 29.⼈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A.⼆年B.三年C.四年D.五年 30.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预防主张是()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罪中和罪后预防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五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1)
2010年10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全国(湖北省)2010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A.犯罪统计学B.犯罪社会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C.矫正罪犯D.分析罪因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C.经验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C.康德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A.原罪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C.无知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模拟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A.强调配额B.强调推论C.强调分类D.强调观察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A.性犯罪B.经济犯罪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A.阶级性B.社会性C.历史性D.政治性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C.犯罪控制的弱化D.敌对势力的破坏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A.为朋友两肋插刀B.不自由勿宁死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唯利是图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A.社会学标准B.心理学标准C.人类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A.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A.第一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C.第三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A.有杀伤力的工具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C.犯罪人的贪欲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学校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C.司法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A.公寓的卧室B.集贸市场C.办公室D.学校教室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A.生理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C.精神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A.扒窃B.抢劫C.投毒D.伪证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A.初次被害B.再次被害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A.逻辑性B.前瞻性C.结构性D.结果可变性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预测的空间范围B.预测的时间范围C.预测的手段D.预测的内容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全面预防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A.加罗法洛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C.萨瑟兰D.史蒂文?拉布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A.政治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6年10月份)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023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犯罪学的研究基础是A.犯罪现象B.犯罪行为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2.最先提出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区分的学者是A.菲利B.加罗法洛C.李斯特D.塔尔德3. 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之后现代西方犯罪学的研究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学派单一,理论一元的景象B.犯罪社会学理论成为研究的主流C.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研究D.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4.18世纪之前中国的犯罪问题研究历程可划分为A.先秦时期和封建制时期B.商周时期和先秦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封建制时期D.先秦时期和宋元时期5.从事科学研究或课题研究的计划、手段和过程的总称,被称为A.行为方式B.思维模式C.研究方法D.技术手段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量研究方法优点的是A.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加准确的认识B.能够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促进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D.能够对大量的对象进行研究7.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李斯特在犯罪三原因论的基础上,提出犯罪原因二元论,将犯罪原因归结为A.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B.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C.心理原因和自然原因D.文化原因和自然原因8.通过调查研究来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是A.当面访谈法和电话访谈法B.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C.个别发送法和集体填答法D.个案研究和非结构访谈法9.对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矫正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有效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自考试卷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7年10月份)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023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其核心在于揭示A.犯罪规律 B.犯罪原因C.犯罪对象 D.犯罪预防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从实质意义上界定犯罪B.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C.从预防犯罪对策角度看,犯罪学的研究内容比刑事政策学广泛D.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没有独立性3.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4.龙勃罗梭在分析犯罪原因时认为,气候A.会影响犯罪 B.决定犯罪的产生C.仅对犯罪原因有影响 D.仅对犯罪的类型有影响5.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是A.犯罪人类学流派 B.犯罪生物学流派C.犯罪社会学流派 D.犯罪心理学流派6.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描述性研究法 D.探索性研究法7.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8.当代犯罪学研究在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研究对象的A.比较问题 B.抽样问题C.统计问题 D.访谈问题9.为把握犯罪现状、结构和变化趋势而采取的借助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现象量化谚查和分析的方法称为A.犯罪测量 B.犯罪统计C.研究设计 D.官方统计10.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1.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12.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动机冲突最激烈的犯罪人是A.初犯 B.职业犯C.累犯 D.惯犯13.将犯罪人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其分类标准是A.精神状态 B.情绪状态C.需要或动机状态 D.反社会程度状态14.关于犯罪预防特征的错误表述是A.以犯罪原因的研究为逻辑前提B.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C.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件D.社会性措施与专门性措施15.提出“恒比定律”的学者是A.阿克斯 B.安倍淳C.塔尔德 D.阿道夫·雅克·凯特莱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李斯特 B.菲利C.本杰明·门德尔松 D.汉斯·冯·亨蒂17.最有效的解决犯罪黑数的方法是A.犯罪被害人调查 B.犯罪嫌疑人调查C.监管实地调查 D.社会大众调查18.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被害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特定性的特点,该类被害为A.再次被害 B.重复被害C.共同被害 D.多次被害19.对于入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等内容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属于A.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B.体质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C.神经系统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D.生化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20.属于犯罪心理学理论的观点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文化冲突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道德发展论21.根据挫折一攻击理论,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行为是对挫折的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C.非合理化反应 D.合理化反应2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C.文化冲突论 D.文化解组论23.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权利,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A.人道化原则 B.矫治化原则C.社会化原则 D.教育化原则24.关于联合国推广的犯罪预防体系表述错误的是A.刑罚和行政手段预防是控制犯罪的主要手段B.社会预防是先前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C.只有犯罪正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犯罪治理效果D.犯罪正规控制系统存在效果不明显和费用上涨的缺点25.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A.情境防 B.人防C.物防 D.技防26.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惩戒预防 B.保护预防C.控制预防 D.重点预防27.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等特点而采取的管束性措施被称为A.保护性预防 B.改造性预防C.疏导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2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基本手段是A.防范 B.教育C.打击 D.管理29.属于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二个层次的犯罪预防是A.提高建筑物的可见度 B.邻里照看C.不良青少年的转处问题 D.村民巡逻30.1956~1965年我国的犯罪总体状况是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C.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增加 D.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A.综合性学科B.边缘性学科C.单一性学科D.独立性学科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A.边沁B.费尔巴哈C.贝卡利亚D.迪尔凯姆4、犯罪学的鼻祖是A.达尔文B.龙勃罗梭C.加罗法洛D.李斯特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A.社会防卫措施B.刑罚制裁C.报应刑论D.制定国际法典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心理预防B.治安预防C.社会预防D.刑罚预防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韩非D.商鞅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定量的文献研究D.定性的文献研究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A.《统一犯罪报告》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C.《犯罪白皮书》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A.犯罪人的人生观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D.犯罪人的需要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A.犯罪规律B.犯罪状况C.犯罪特点D.犯罪属性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A.侵财型B.侵犯人身权利C.暴力型D.聚众型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A.犯罪数B.发案率C.犯罪明数D.犯罪暗数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B. “十年动乱”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改革开放攻坚期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A.警方B.公诉机关C.审判机关D.监狱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相对自由意志论D.理性选择理论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A.犯罪家族研究B.染色体异常研究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D.体型与犯罪研究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A.内罚性反应B.外罚性反应C.无罚反应D.过罚反应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A.犯罪生态学理论B.紧张理论C.控制理论D.失范理论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B.个人均有犯罪的动机,因而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C.犯罪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D.没有天生的犯罪者,犯罪和各种违法行为都是社会创造的25、塞林文化冲突论中的文化是指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行为规范D.刑法规范26、20世纪后,犯罪社会学派的学者雷克利斯提出的理论是A.紧张理论B.遏制理论C.模仿理论D.差别交往理论27、刑事惩罚对策与犯罪社会预防对策的共同点在于其A.最终目的B.核心内容C.内容范围D.手段措施28、根据年龄、性别、犯罪性质、人身危险性等对罪犯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处遇体现了罪犯矫正的A.人道化原则B.个别化原则C.教育化原则D.社会化原则29、在贵重物品上标刻不易察觉的永久性标记,可以A.增大犯罪的代价B.增加犯罪的风险C.减少犯罪的收益D.减少犯罪的借口3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性措施是A.打击B.教育C.建设D.管理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犯罪学05--10年试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犯罪调查研究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被称作( )调查。
A.全面B.抽样C.典型D.个案2.1764年( )发表了《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提出刑罚的目的在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A.康德B.保罗·费尔巴哈C.边沁D.贝卡利亚3.犯罪数量统计一般以( )统计为主。
A.司法B.警方C.法院D.检察院4.在1956—1965年期间,我国平均年发案率为( )起/万人,是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
A.3B.7C.10D.155.法国社会学家( )提出模仿论作为解释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A.孔德B.萨瑟兰C.塔尔德D.迪尔凯姆6.犯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 ),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缺乏真诚健康的人际关系。
A.超前性B.滞后性C.反社会倾向D.不稳定性7.根据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可将犯罪被害人划分为个体被害人、团体被害人和( )。
A.职务被害人B.单一被害人C.社会被害人D.集合被害人8.犯罪预防的可行性是建立在犯罪预防的( )基础上。
A.重要性B.必要性C.全面性D.可能性9.1981年在中央批转的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中首次使用了( )一词。
A.严打B.综合治理C.人性化管理D.依法行政10.犯罪预防规划的( )是由荷兰学者提出的。
A.一元模式B.二元模式C.三元模式D.多元模式11.1879年,法国美学家( )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
A.托皮纳尔B.迪尔凯姆C.保罗扬D.贝卡利亚12.18世纪之前西方思想家柏拉图的犯罪预防观是( )。
A.法律预防说B.分类施策预防说C.内心克制与法律惩罚并重说D.改变社会形态预防说13.( )是进行个案调查、典型调查的重要方法。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14.菲利在其犯罪原因三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犯罪( )法则。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的区别主要在()A.研究手段上B.研究对象上C.研究方法上D.研究难度上2.标准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和时空涵盖面广是()A.现场调查法的特点B.社会调查法的特点C.统计研究法的特点D.文献研究法的特点3.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若要对其加以控制,必须依靠()A.法律B.武力C.权威D.道德4.在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论著中,最著名的是()A.《犯罪人论》B.《犯罪社会学》C.《论犯罪与刑罚》D.《犯罪学》5.犯罪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A.定性的观点B.定量的观点C.系统的观点D.局部的观点6.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距抽样和()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整群抽样D.配额抽样7.影响犯罪动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A.生理因素B.法律因素C.自然环境因素D.主观因素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9.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犯罪数量急剧增加B.腐败现象严重C.犯罪数量减少D.黑社会性质犯罪突出10.1978年以来的30年间腐败现象呈现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大案飚升和()A.腐败仅涉及个别行业B.腐败仅局限在个别区域C.女性腐败严重D.出现了群体性腐败11.犯罪人的道德观是与其人生观()A.相互对立的B.互不相关的C.相互等同的D.紧密联系的12.犯罪行为抑制机制是犯罪行为的()A.调节器B.发动器C.助推器D.传送器13.研究犯罪原因是()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B.惩罚犯罪的基础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D.犯罪预防的基础14.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现实原因D.终极原因15.文化冲突是()A.文化规范的冲突B.文化规律的冲突C.文化分解的冲突D.文化融合的冲突16.家庭功能是()A.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B.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C.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D.不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18.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和狭义犯罪学之争实质上是犯罪学()
A.研究方法之争
B.研究目的之争
C.研究对象范围之争
D.研究手段和形式之争
2.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成体系的学科,犯罪学的历史有()
A.200余年
B.100余年
C.50余年
D.20余年
3.借助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诊断、检测手段,获取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指标,揭示其与犯罪之关系的方法是()
A.临床诊断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文献法
4.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
A.洛克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萨瑟兰
5.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
A.犯罪现象的属性
B.犯罪规律
C.犯罪的基本状况
D.犯罪特点
6.加罗法洛在犯罪的分类中提出的概念是()
A.自然犯罪
B.未成年人犯罪
C.女性犯罪
D.暴力犯罪
7.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
A.改造自然的主张
B.改变人的观念的主张
C.改良社会的主张
D.改变时空条件的主张
8.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9.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
A.没有影响
B.起抑制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作用
10.要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抑制犯罪动机中的作用,就必须()
A.引导亚文化
B.遏制亚文化
C.消灭亚文化
D.发展亚文化
11.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的新态势是()
A.向北部倾斜
B.向西部倾斜
第 1 页
C.向东南部倾斜
D.向中部倾斜
12.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犯罪统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A.立案不实
B.统计制度不完善
C.指标体系不完整
D.计算方法有误
13.决定犯罪存在状况的因素是()
A.地理因素
B.个体因素
C.社会因素
D.气候因素
14.在“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A.性犯罪突出
B.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突出
C.经济犯罪突出
D.腐败现象突出
15.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暴力犯罪
B.卖淫嫖娼现象
C.青少年犯罪
D.女性犯罪
16.我国改革开放后,严峻的犯罪形势体现在()
A.旧势力的疯狂反扑
B.老年人犯罪突出
C.女性犯罪突出
D.暴力犯罪向严重化发展
17.公安部门对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的第一次修改是()
A.1980年
B.1984年
C.1991年
D.1994年
18.早期的遗传生物学理论观点是()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染色体异常说
C.隔世遗传说
D.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
19.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根源观认为,犯罪是()
A.人体结构异常的产物
B.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物
C.生物遗传的产物
D.违犯神意的产物
20.城乡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使有组织的()
A.社会控制效能被削弱
B.自然监督效能弱化
C.生理控制机制被破坏
D.心理防范意识增强
21.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22.在一定条件下,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成定比
D.不成比例
23.据统计,精神障碍者实施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A.偷盗行为
B.抢劫行为
第 2 页
C.暴力行为
D.诈骗行为
24.下列诸项中属于被害的诱发性因素是()
A.言语过失
B.易被害的职业
C.缺乏安全意识
D.居住犯罪高发区
25.犯罪学把那些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的人称为()
A.有责任的被害人
B.无责任的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
D.状态性的被害人
26.采用物质装置所进行的犯罪预防是()
A.条件预防
B.人防
C.物防
D.技防
27.下列人员中不属于
...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
A.居委会、村委会的治保人员
B.管段民警
C.原改造单位民警
D.帮教对象的朋友
28.犯罪防控系统中,最为积极的防控措施是()
A.第一个层面的措施
B.第二个层面的措施
C.第三个层面的措施
D.第四个层面的措施
29.下列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个人民群众的自治组织
B.《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其工作进行了规定
C.其调解活动受国家指导管理
D.其委员任期五年,不得连选连任
30.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自然环境的变迁紧密联系
B.自然气候的变化紧密联系
C.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D.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德国犯罪学家阿沙芬堡将犯罪人分为七类,其中包括()
A.天生犯罪人
B.过失犯罪人
C.累犯
D.预谋犯罪人
E.职业犯罪人
3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犯罪有影响的因素有()
A.学校风气
B.学生在校学习时的学习成绩
C.学生在校时的学习态度
D.学校是否重视全面教育
第 3 页
E.学校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33.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
A.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冲突
B.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C.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
D.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
E.正教和邪教的冲突
34.提高刑罚确定性的途径有()
A.减少发案率
B.提高破案率
C.公正执法
D.科学立法
E.科技强警
35.社区的功能有()
A.经济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E.社会文化活动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消长律
37.犯罪暗数
38.模仿论
39.犯罪的时空条件
40.犯罪后预防
41.比较分析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的相对性。
43.为什么说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个体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44.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
45.简述现代犯罪预防理论的三大支柱。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影响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其预防。
47.试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