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选讲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DBP ≌△AQC .有DP =AC ,∠BDP =∠QAC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BCE =∠BPE ,∠APE =∠ADE .由∠BAF =∠BCE ,可知∠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于是,∠EBA =∠APE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 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A D BP QC图1PE D G A B FC图2A N E BQ K G CD M FP 图3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 显然,PD EP =FD EF =GDCG,可知PG ∥EC .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PM +PN =PK +KQ =PQ .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 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AB+AQ AC =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 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 . 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M 2E , 易知 AP AB =DE BE ,AQ AC =DE CE ,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 E M 2.则AP AB +AQ AC =DECEBE +=DE E M E M 21+=11AN AM +22AN AM .所以,APAB+AQ AC =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 BE 、CF 于Q 、P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 .有BD ·AM =DC ·AN . (1)由BD AP =FB AF =BC AM ,有AP =BC AM BD ·. (2) 由DCAQ =EC AE =BC AN ,有AQ =BC AN DC ·. (3)对比(1)、(2)、(3)有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4、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AP EDM 2M 1BQN 1N 2图4图5MP A Q NFB DC EK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 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由BD =DC ,可知ED =DN .有△BED ≌△CND . 于是,BE =NC .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ABC +∠ACB =∠ABC +∠EBC =90°.于是,∠BAC =90°.所以,AD 2=221⎪⎭⎫ ⎝⎛BC =41(AB 2+AC 2).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 例7、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 易知DB 2=FB 2=AB ·HB ,AD 2=AE 2=AG ·AB . 二式相减,得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于是,DB -AD =HB -AG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显然,EG ∥CD ∥FH .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 AM =NC ME ,即 BN DM=NCME 或ME DM =NC BN .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 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 .由BD ∥EF , 可知MN ∥BD .易知 S △BEF =S △DEF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 可得MC =CN .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与BC 、CA 、AB图6AN CDEB MAGD O HBFC E图7图8A DBN C EM图9ABM EF ND CG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 .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FOQ =∠FKQ .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FOQ =∠EOP .由OF =OE,可知Rt △OFQ ≌Rt △OEP . 则OQ =OP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 3. 六边形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 ) 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1+b 1=c1.(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O图107.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8.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 1、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但因BE ≠ED ,故不能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ABC =∠AFC,即∠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 因∠GEF =21∠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 于是,BF =2CF .故BD =2CD . 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BCD =90°,AB =2,CD =1,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则sin ∠AOB =____. 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A BGCD FE图1ABCDPO 图2设AD =x ,有AP =3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3x )3x =2x (1+2x ).解得AD =x =23-2,BC =21BP =4-3.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 =(4-3)(23-2)+2×1=103-12.又S ABCD =S △ABD +S △BCD =233. 故sin ∠AOB =263615+.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BC 的面积S =43AP ·BD .分析:因S △ABC =43BC 2=43AC ·BC ,只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又AB =AD ,故∠ADQ =∠ABQ .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于是,S =43AC ·BC =43AP ·BD .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 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 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AB ∥CD ,∴BC =AE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 AC =22AE CE -=224q p -. 2.2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A图3BPQDHC A EDCB图4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 于两点B (-2,0)、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2,1)、Q (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 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 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证明:如图6, ∵∠2+∠3=∠4+∠5=90°, 又∠3=∠4,∠1=∠5,∴∠1=∠2.从而,AM =AN .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 则AE =AF =AN . 由割线定理有BM ·BN =BF ·BE =(AB +AE )(AB -AF )=(AB +AN )(AB -AN )=AB 2-AN 2,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 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结CG .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 由切割线定理,有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 =EC ·ED +FC ·FB =EP 2+FQ 2, 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 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A +∠A '=180°=∠A +∠D , ∠BCD =∠B =∠B ',E A NCD B FM 12345图6(1)(2)图8ABCA'B'C'c a b a'c'b'ABCa bb c∴∠A '=∠D ,∠B '=∠BCD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 即 DC c '=aa '=DB b '. 故DC =''a ac ,DB =''a ab .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 ·BC =AB ·DC +AC ·BD ,即 a 2=c ·''a ac +b ·''a ab . 故aa '=bb '+cc '.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 (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AB=DE BD =DCBD.) 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 =∠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21∠BKM =10°,得∠AMC =30°.) 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 ⊥AF ,CE ⊥AE .求证:AB ·AE +AD ·AF =AC 2.(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得△ACE ≌△ADF ,从而AE =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 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F DAEC图10图11(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 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a b -ba=1. (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

例题: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 △ABD,△BCD,△ABC 的 面 积 比 是 3:4:1, 点 M , N 分 别 在 AC , CD 上 , 满 足 AM : AC CN : CD , 并且 B, M , N 共线 ,求证 : M 与 N 分 别是 AC 和 CD 的中点.
AM CN r0 提示:设 AC CD 利用面积得图中的一些线段比 . 对△DEC 运用梅涅劳斯定理可得 关于 r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外心: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ABC 的外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它具有如下性质: (1)外心到三顶点等距,即 OA=OB=OC. 1 1 1 (2)∠A= BOC , B AOC , C AOB . 2 2 2 如果已知外心或通过分析“挖掘”出外心,与外心 有关的几何定理,尤其是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定理,就 可以大显神通了 .
M
Q
B
P
C
平面几何的几个重要的定理
西姆松定理及其逆定理: 若从 △ ABC 外接圆上一点作 BC、AB、AC 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 D、E、F ,则 D、E、F 三点共线. 反过来也成立.
这条直线叫西姆松线.
(二)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内心及旁心,统称为三角形的五心.
关于三角形的五心,主要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五心是怎么来的
例题:如图所示,已知△ ABC 的高 AD、BE 交于 H,△ABC、△ABH 的外接圆分别为⊙O 和⊙O1, 求证:⊙O 与⊙O1 的半径相等. 分析:过 A 作⊙O 和⊙O1 的直径 AP、AQ, 连接 PB、QB ,则∠ABP=∠ABQ=90 º. 故 P、B、Q 三点共线. 因 H 是△ABC 的垂心, 故 D、C、E、 H 四点共圆, ∠AHE=∠C.而∠AHE=∠Q,∠C=∠P , 故∠P=∠Q, AP=AQ. 因此⊙O 与⊙ O1 的半径相等。 说明:由本题结论,可得垂心的另一个性质: 若 H 是△ABC 的垂心,则⊿ABH、⊿BCH、⊿ CAH 的外接圆的半径都 等于⊿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数学名师叶中豪整理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完整版)

数学名师叶中豪整理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完整版)

完全四边形与Miquel点
垂足三角形与等角共轭
反演与配极,调和四边形
射影几何
复数法及重心坐标方法
例题和习题
1.四边形ABCD中,AB=BC,DE⊥AB,CD⊥BC,EF⊥BC,且。求证: 2EF=DE+DC。(10081902.gsp)
2.已知相交两圆O和O'交于A、B两点,且O'恰在圆O上,P为圆O的AO'B弧 段上任意一点。∠APB的平分线交圆O'于Q点。求证:PQ2=PA×PB。 (10092401-1. gsp)
(09022301.gsp)
31.已知半圆圆心为O,直径为AB,一直线交半圆于C、D,交AB延长线于 P,设M是△AOC与△BOD外接圆除O点外的另一交点。求证: OM⊥MP。(10091001.gsp)
32.凸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两组对边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E、F,对角 线AC、BD交于G,作GH⊥EF于H,圆O的弦MN经过G点。求证:GH 与圆O交点恰是△HMN的内心。(10092103-2.gsp)
实用标准文档高中平面几何学习要点几何问题的转化ptolemy定理及应用几何变换及相似理论位似及其应用完全四边形与miquel垂足三角形与等角共轭反演与配极调和四边形射影几何复数法及重心坐标方法例题和习题1
高中平面几何
学习要点
几何问题的转化
叶中豪圆幂与根轴Biblioteka P’tolemy定理及应用
几何变换及相似理论
位似及其应用
53.已知:AD是高,O、H是外心和垂心,过D作OD垂线,交AC 于E。求证:∠DHE=∠C。(09022202.gsp)
54.△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E、F、G分别为AB、AC、AD上

平面几何竞赛讲座

平面几何竞赛讲座

平面几何中的著名定理1.梅涅劳斯定理:若一条直线和△ABC 的三边BC 、CA 、AB 分别交于D 、E 、F ,则AF FB ·BD DC ·CEEA =1。

其逆定理也成立。

2.塞瓦定理:对于△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O ,AO 、BO 、CO (或其延长线)交三角形另一边于点D 、E 、F ,则AF FB ·BD DC ·CEEA=1。

其逆定理也成立。

3.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边乘积的和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其逆定理也成立。

4.西姆松定理:以△ABC 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 向BC 、CA 、AB 或它们的延长线引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其逆定理也成立。

5.斯特瓦德定理:设P 为△ABC 的BC 边上任一点,则有AB 2·PC +AC 2·BP=AP 2·BC+BP·PC·BC 。

例1 如图,⊙O 1和⊙O 2与△ABC 的三边所在的三条直线都相切,E 、F 、G 、H 为切点,并且EG 、FH 的延长线交于P 点。

求证:直线P A 与BC 垂直。

例2 四边形ABCD 的内切圆分别切AB 、BC 、CD 、DA 于点E 、F 、G 、H 。

求证:HE 、DB 、GF 三线共点。

例3 如图,锐角△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H 是线段AD 内任一点,BH 和CH 的延长线分别交AC 、AB 于E 、F 。

求证:∠EDH=∠FDH 。

例4 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

在CD 上取一点E ,BE 与AC 相交于F ,延长DF 交BC 于G 。

求证:∠GAC=∠EAC 。

例5 如图,设C 1、C 2是同心圆,C 2的半径是C 1的半径的2倍。

四边形A 1A 2A 3A 4内接于C 1,将A 4A 1延长交圆C 2于B 1,A 1A 2延长交圆C 2于B 2,A 2A 3延长交圆C 2于B 3,A 3A 4延长交圆C 2于B 4。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之欧阳育创编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之欧阳育创编

第一讲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1、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例1、设P、Q为线段BC上两点,且BP=CQ,A为BC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运动到使∠BAP=∠CAQ时,△ABC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答:当点A运动到使∠BAP=∠CAQ时,△ABC为等腰三角形.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B作AC、AQ的平行线得交点D.连结DA.在△DBP=∠AQC中,显然∠DBP=∠AQC,∠DPB=∠C.由BP=CQ,可知△DBP≌△AQC.有DP=AC,∠BDP =∠QAC.ADB P Q C图1于是,DA∥BP,∠BAP=∠BDP.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所以AB =AC.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BCE.求证:∠EBA=∠ADE.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连PE. 由ABCD,易知△PBA≌△ECD.有PA =ED,PB =EC.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BCE=∠BPE,∠APE=∠ADE.由∠BAF=∠BCE,可知∠BAF=∠BPE.有P 、B 、A 、E 四点共圆.于是,∠EBA =∠APE.所以,∠EBA=∠ADE.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2、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连PG. ∥=P E D G A B F C 图2A N E B Q K G CD M F P 图3由BD 平行∠ABC,可知点F 到AB 、BC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显然,PD EP =FD EF =GD CG ,可知PG∥EC.由CE 平分∠BCA,知GP 平分∠FGA.有PK =PM.于是,PM +PN =PK +KQ =PQ.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就有PM +PN =PQ.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例4设M1、M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1=CM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1、AM2于P 、Q 、N1、N2.试证:AP AB +AQ AC =11AN AM +22AN AM . 证明:如图4,若PQ∥BC,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 于D.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由BM1=CM2,可知BE +CE =M1E +M2E,易知 AP AB =DE BE ,AQ AC =DE CE ,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E M 2. 则APAB +AQ AC =DE CE BE +=DE E M E M 21+=11AN AM +22AN AM . 所以,AP AB +AQ AC =11AN AM +22AN AM .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于是问题迎刃而解.A P E M 2M 1B Q N 1N 2图4例5、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CK 交AB 于F.求证:∠FDA=∠EDA.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BE 、CF 于Q 、P 、N 、M.显然,AN BD =KA KD =AMDC .有BD·AM=DC·AN. (1) 由BD AP =FB AF =BCAM ,有AP =BC AM BD ·. (2) 由DC AQ =EC AE =BC AN ,有AQ =BC AN DC ·. (3)对比(1)、(2)、(3)有AP =AQ.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所以,∠FDA=∠EDA.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4、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90°.如果BM2+CN2=DM2+DN2,求证:AD2=41(AB2+AC2). 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连ME.由BD =DC,可知ED =DN.有△BED≌△CND. 于是,BE =NC.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图5M P A Q N F B D C E K 图6A N CD E B M由BM2+BE2=BM2+NC2=MD2+DN2=MN2=EM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90°.有∠ABC+∠ACB=∠ABC+∠EBC=90°.于是,∠BAC =90°.所以,AD2=221⎪⎭⎫ ⎝⎛BC =41(AB2+AC2). 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使解题找到出路.例7、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使EA =DA,FB =DB.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求证:CD 平分EF.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易知DB2=FB2=AB·HB,AD2=AE2=AG·AB.二式相减,得DB2-AD2=AB·(HB-AG),或 (DB -AD)·AB=AB·(HB-AG).于是,DB -AD =HB -AG,或DB -HB =AD -AG. 就是DH =GD.显然,EG∥CD∥FH.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 AM =NC ME ,即BN DM =NC ME 或ME DM =NCBN .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BN =NC.A G D O HB FC E 图7图8AD B NC E M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例8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对角线BD∥EF,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求证:EG =GF.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由BD∥EF, 可知MN∥BD.易知 S△BEF=S△DEF.有S△BEC=S△ⅡKG- *5ⅡDFC.可得MC =CN.所以,EG =GF.例9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求证:AK 平分BC.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由OD⊥BC,可知OK⊥PQ. 由OF⊥AB,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FOQ=∠FKQ.由OE⊥AC,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EOP=∠EKP.显然,∠FKQ=∠EKP,可知∠FOQ=∠EOP.由OF =OE,可知Rt△OFQ≌Rt△OEP.则OQ =OP.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所以,AK 平分BC.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图9A B M E F N D C GO 图10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求证:∠BEN=∠CFN.(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已知∠ABC=45°,∠APC=60°.求∠ACB.(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易证△ACD∽△PBA.答:75°)3. 六边形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EBD =60°,S△EBD=60cm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 (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2)4. AD 为Rt△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已知AC:AB =k.求AE: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设BC =1,有AD =k,DC =k2.答:211k) 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AB 于D,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求证:DE AD =FB CF .(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B:∠C=4:2:1,∠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求证:a 1+b 1=c1.(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使AD =AB.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7.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BC、CA、AB于点D、E、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DE于点H、G.求证:FH=HG.(提示:过点A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DF 于点M、N.)8. AD为⊙O的直径,PD为⊙O的切线,PCB为⊙O 的割线,PO分别交AB、AC于点M、N.求证:OM=ON.(提示:过点C作PM的平行线分别交AB、AD于点E、F.过O作BP的垂线,G为垂足.AB∥GF.)第二讲巧添辅助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1、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例1 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ED=2∠CED=∠A.求证:BD=2CD.分析:关键是寻求∠BED=2∠CED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的平分线,但因BE≠ED,故不能直接证出BD=2CD.若延长AD交△ABC的外接圆于F,则可得EB=EF,从而获取.ABGCDFE图1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连结CF 与BF,则∠BFA=∠BCA=∠ABC=∠AFC,即∠BFD=∠CFD.故BF:CF =BD:DC.又∠BE F =∠BAC,∠BFE=∠BCA,从而∠FBE=∠ABC=∠ACB=∠BFE.故EB =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则BG =GF.因∠GEF=21∠BEF=∠CEF,∠GFE=∠CFE,故△FEG≌△FEC.从而GF =FC.于是,BF =2CF.故BD =2CD.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60°,∠BAD=∠BCD=90°,AB =2,CD =1,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如图2.则sin∠AOB=____.分析:由∠BAD=∠BCD=90°可知A 、B 、C 、D 四点共圆,欲求sin∠AOB,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BCD=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则∠ADP=∠ABC=60°. 设AD =x,有AP =3x,DP =2x.由割线定理得(2+3x)3x =2x(1+2x).解得AD =x =23-2,BC =21BP =4-3.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CA=(4-3)(23-2)+2×1=103-12.A B C D P O 图2又SABCD =S△ABD+S△BCD=233. 故sin∠AOB=263615 .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AH⊥CD 于H,CP⊥BC,CP 交AH于P.求证:△ABC 的面积S =43AP·BD. 分析:因S△ABC=43BC2=43AC·BC,只须证AC·BC=AP·BD,转化为证△APC∽△BCD.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则由AC =AD,AH⊥CD 得∠ACQ=∠ADQ.又AB =AD,故∠ADQ=∠ABQ.从而,∠ABQ=∠ACQ.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APC=90°+∠PCH=∠BCD,∠CBQ=∠CAQ, ∴△APC∽△BCD.∴AC·BC=AP·BD.于是,S =43AC·BC=43AP·BD.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A 图3B P Q DH C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CD,AD=DC =DB =p,BC =q.求对角线AC 的长.分析:由“AD=DC =DB =p”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 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显然A 、B 、C 在⊙D 上.∵AB∥CD,∴BC=AE. 从而,BC =AE =q.在△ACE 中,∠CAE=90°,CE=2p,AE =q,故AC =22AE CE -=224q p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 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0(1,9),对称轴为=1,与x 轴交于两点B(-2,0)、C(4,0). 分别以BC 、DA 均交于两点P(1-22,1)、Q(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0Q 内时,∠BAC<90°.且有3=DP =DQ <AD≤DA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9. A E D C B图4图5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AD 是Rt△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交AC 于N.求证:AB2-AN2=BM·BN. 分析:因AB2-AN2=(AB +AN)(AB -AN)=BM·BN,而由题设易知AM =AN,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证明:如图6,∵∠2+∠3=∠4+∠5=90°, 又∠3=∠4,∠1=∠5,∴∠1=∠2.从而,AM =AN. 以AM 长为半径作⊙A,交AB 于F,交BA 的延长线于E.则AE =AF =AN.由割线定理有BM·BN=BF·BE=(AB +AE)(AB -AF)=(AB +AN)(AB -AN)=AB2-AN2,即 AB2-AN2=BM·BN.例7 如图7,ABCD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求证:EP2+FQ2=EF2.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连结CG. 因∠FDC=∠ABC=∠CGE,故F 、D 、C 、G 四点共圆.由切割线定理,有EF2=(EG +GF)·EF =EG·EF+GF·EF=EC·ED+FC·FB=EC·ED+FC·FB=EP2+FQ2,即 EP2+FQ2=EF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 E A NC D BF M 12345图6例8 如图8,△ABC 与△A'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B',∠A+∠A'=180°.试证:aa '=bb '+cc '.分析:因∠B=∠B',∠A+∠A'=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AB 交圆于D,连结AD 和BD,如图9所示.∵∠A+∠A'=180°=∠A+∠D,∠BCD=∠B=∠B',∴∠A'=∠D,∠B'=∠BCD.∴△A'B 'C '∽△DCB. 有DC B A ''=CB C B ''=DBC A '', 即 DC c '=a a '=DB b '. 故DC =''a ac ,DB =''a ab . 又AB∥DC,可知BD =AC =b,BC =AD =a.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AD·BC=AB·DC+AC·BD,即 a2=c·''a ac +b·''a ab . 故aa '=bb '+cc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则AC AB =DC BD . (提示:不妨设AB≥AC,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证△ABC∽△DBE,从而AC AB =DE BD =DCBD .) 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3a,BC =CD =DE,∠BCD =∠CDE=180°-2a.求证:∠BAC=∠CAD=∠DAE.(1)(2)图8A B C A'B'C'c a b a'c'b'A B CD a b b c 图9(提示:由已知证明∠BCE=∠BDE=180°-3a,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CAD=∠DAE.)3. 在△ABC 中AB =BC,∠ABC=20°,在AB 边上取一点M,使BM =AC.求∠AMC 的度数.(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连结KM,证B 、M 、C 共圆,从而∠BCM=21∠BKM=10°,得∠AMC=30°.)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AF,CE⊥AE.求证:AB·AE+AD·AF=AC2.(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G 、H.则CG =AH,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5. 如图11.已知⊙O1和⊙O2相交于A 、B,直线 CD 过A 交⊙O1和⊙O2于C 、D,且AC =AD,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求证:AC2=AB·AE.(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3,延长BA 交⊙O3于F,证E 在⊙O3上,得△ACE≌△ADF,从而AE =AF,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AC=AE2-BE2.(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由△ANC∽△ABM 证AB·AC=AN·AM.)7. 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试证:a b -b a=1.(提示:证b2=a2+ab,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FD AE C图10图11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

高中平面几何(叶中豪话题几何问题的联系和转化解题和编题的一些规律调和点列,反演与配极,调和四边形完全四边形及其 Miquel 点例题和习题1. △ ABC 中, AB =AC , BD ⊥ AC 于 D , E 在 AC 延长线上,且 CE =CD , F 在CA 延长线上,且 AF = 12CD 。

求证:BE ⊥ BF 。

2. AB 为半圆直径, C 为半圆上一点,由 C 引 AB 的垂线, D 为垂足。

分别在半圆上截取 AE =AD , BF =BD 。

求证:CD 平分 EF 。

3. 已知半圆的直径 AB 的长为 2r ,半圆外的直线 l 与 BA 的延长线垂直,垂足为T ,AT =2a (2a <2r , 半圆上有相异两点 M 、 N , 它们与直线 l 的距离 MP 、 NQ 满足 MP AM=NQAN=1。

求证:AM +AN =AB 。

l PQ T4. 在△ ABC 的边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 ,使 CD =AC ,△ ACD 的外接圆与以BC边为直径的圆交于 C 、 G 两点,直线 BG 、 AC 交于 E ,直线 CG 、 AB 交于F 。

求证:D 、 E 、 F 三点共线。

B5. △ ABC 内心为 I ,内切圆切 AB 、 AC 边于 E 、 F ,延长 BI 、 CI 分别交直线EF 于 M 、N 。

求证:S 四边形 AMIN =S △ IBC 。

B6. AC 是与 BD 垂直于 E 的直径, G 是 BA 延长线上一点,过 B 作 BF ∥ DG 交DA 延长线于 F ,作 CH ⊥ GF 于 H 。

求证:B 、 E 、 F 、 H 四点共圆。

7. 如图,圆 O 1和圆 O 2相交于 E 、 F ,过 E 作割线 AB ,使 AE =EB ,过 F 作割线CD , 联 AD 、 BC ,并过 A 作 AD 的垂线、过 B 作 BC 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相交于 P 点。

高中数学竞赛 平面几何讲座第3讲 点共线、线共点

高中数学竞赛 平面几何讲座第3讲  点共线、线共点

第三讲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1.点共线的证明点共线的通常证明方法是:通过邻补角关系证明三点共线;证明两点的连线必过第三点;证明三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零等。

n(n≥4点共线可转化为三点共线。

例1如图,设线段AB的中点为C,以AC和CB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ECD,BFCG。

又作平行四边形CFHD,CGKE。

求证:H,C,K三点共线。

证连AK,DG,HB。

由题意,AD EC KG,知四边形AKGD是平行四边形,于是AK DG。

同样可证AK HB。

四边形AHBK是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AB,KH互相平分。

而C是AB 中点,线段KH过C点,故K,C,H三点共线。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120为△ABC外接圆,M为其上一点,连接MC交AB于E,AM交CB延长线于F。

求证:D,E,F三点共线。

证如图,连AC,DF,DE。

因为M在上,则∠AMC=60°=∠ABC=∠ACB有△AMC∽△ACF,得CDCFCA CF MA MC==。

又因为∠AMC=BAC,所以△AMC∽△EAC,得AEADAE AC MA MC==。

所以AEADCD CF=,又∠BAD=∠BCD=120°,知△CFD∽△ADE。

所以∠ADE=∠DFB。

因为AD∥BC,所以∠ADF=∠DFB=∠ADE,于是F,E,D三点共线。

ACD E FH K G例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Q。

由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QE和QF,切点分别为E,F。

求证:P,E,F三点共线。

证如图。

连接PQ,并在PQ上取一点M,使得B,C,M,P四点共圆,连CM,PF。

设PF与圆的另一交点为E’,并作QG丄PF,垂足为G。

易如QE 2=QM·QP=QC·QB①∠PMC=∠ABC=∠PDQ。

从而C,D,Q,M四点共圆,于是PM·PQ=PC·PD②由①,②得PM·PQ+QM·PQ=PC·PD+QC·QB,即PQ 2=QC·QB+PC·PD。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竞赛讲座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竞赛讲座
于是,∠PNC= ∠PBC= ∠PDA, ∴Q,N,D,C四点共圆, PQ×PN=PC×PD
两式相减有 PQ2=PC×PDBQ×QC=P的幂+Q的 幂。
例二:设P是圆O外一点,PAB,PCD是两条切线, AD,BC交于点Q,延长BD,AC交于点R.求证: PQ2=P的幂+Q的幂 PR2=P的幂+R的幂
这将导致K为BC中点,矛盾。从而必有 A,B,C,D四点共圆。
下面来看几道关于根轴根心的题目。
例五.设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分别有N,K两点, 且N,K,C,B四点共圆。若三角形ABC,三角形ANK外 接圆还交于异于A的点M。求证:AM⊥OM
解析:易知NK,BC 不平行。设三圆 根轴(BC,NK,AM) 交于点P,连结 PO,AO,KM。设 圆O半径R。则由 ∠KMP= ∠ANK= ∠ACB得M,P,C,K 四点共圆。
例八.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 CD延长线交于点P。AD,BC延长线交于点Q。 由点Q作圆的两切线QE,QF。证明:P,E,F共 线。
证明:连QP并在QP上取点M使 得B,C,M,P四点共圆 则 QE2=QC×QB=QM×QP①
∵∠PMC=∠ABC=∠QDC
∴Q,M,C,D四点共圆
∴PC×PD=PM×PQ②
最后,再来看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
例八.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 CD延长线交于点P。AD,BC延长线交于点Q。 由点Q作圆的两切线QE,QF。证明:P,E,F共 线。
连PF交圆ABCD于E’ 做 QG⊥PF于G 则有PC×PD=PE’ ×PF③
QC×QB=QF2④
①+②并注意③ ④有
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一条垂直于该两点连线的直 线。该直线称为等差幂线。反之,等差幂线上任 一点到所对应两点距离的平方差为定值。

高中数学竞赛 平面几何问题选讲

高中数学竞赛 平面几何问题选讲

平面几何问题选讲贾广素编著初等平面几何学初等几何学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这三部分的题目类型对于竞赛选手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后二者常出现在一试题目中,特别是解析几何学在最近几年的竞赛试题一试中每年都会出一道题目;而平面几何对于想在全国竞赛中想拿成绩的同学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年的二试(加试)试题中都会出现一道平面几何题(50分),并且是二试中最简单的一题,这当然中不能放弃的。

由于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不仅是竞赛的重点,也是我们高中学习阶段高考所重点考查的内容,练习的比较多了,平面几何我们却丢掉了,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讲这平面几何。

首先我们先介绍平面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定理:第一节1.梅涅劳斯(Menelauss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ABC ∆的边AB CA BC ,,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点R Q P,,,且有奇数个点在边的延长线上(如图1(1)(2)) 则1=⋅⋅RBARQA CQ PC BP 。

证明方法,请注意这四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所示,过点A 作直线AD//PR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则PB DP RB AR PD CP QA CQ ==,,故⋅⋅=⋅⋅PBDPPD CP PC BP RB AR QA CQ PC BP 若对于此定理应用正弦定理以及面积法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证法二(正弦定理证法):设βα=∠=∠=∠QPB CQP BRP ,,则在BPR ∆中,有γαsin sin =RB BP , 同理可得:αββγsin sin ,sin sin ==AQ AR CP CQ ,此三式相乘即证。

证法三(面积法):由PRC PRB S S PC BP ∆∆=,PAQ CPQQAR CQR S S S S QA CQ ∆∆∆∆==ARPRCP PAQ QAR CPQ CQR S S S S S S ∆∆∆∆∆∆=++= RBPARPS S RB AR ∆∆=,现将上述三式相乘,即可得所证结论。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很详细)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义(很详细)

HBC
(5)H 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在△ABC 的外接圆上,关于三边中
点的对称点在△ABC 的外接圆上
(6)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
A
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 2 倍。 (7)设△ABC 的垂心为 H,外接圆
F
B'
半径为 R,
OH E
则 HA HB HC 2R B | cos A | | cos B | | cosC |
A
M
N
B
EF
C
D
证明:设∠BAE=∠CAF= ,∠EAF=

S AMDN

1 2
AM

AD sin

1 2
AD
AN sin(

)
= 1 AD[AF cos( )sin AF cos sin( )
2
= 1 AD AF sin(2 ) AF AD BC
从而 AB A' F = AC A' E ,又∠AFE=∠AEF

S△ABA’=
1 2
sin
AFE

AB

A'
F
=
1 2
s
in
A
EF

A
C

A'
E
=S△ACA’
由此式可知直线 AA’必平分 BC 边,即 AA’必过△
ABC 的重心
同理 BB’,CC‘必过△ABC 的重心,故结论成立。
例 3.设△ABC 的三条高线为 AD,BE,CF,自 A, B,C 分别作 AK EF 于 K,BL DF 于 L, CN ED 于 N,证明:直线 AK,BL,CN 相 交于一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平面几何四个重要定理.docx

人教版高中数学竞赛讲座:平面几何四个重要定理.docx

竞赛专题讲座06-平面几何四个重要定理四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 (Menelaus) 定理(梅氏线)△ABC的三边 BC、CA、AB或其延长线上有点P、Q、R,则 P、Q、R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塞瓦 (Ceva) 定理(塞瓦点)△ABC的三边 BC、CA、AB上有点 P、Q、R,则 AP、BQ、CR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托勒密 (Ptolemy) 定理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西姆松 (Simson) 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例题:1.设AD是△ ABC的边BC上的中线,直线CF交 AD于 F。

求证:。

【分析】 CEF截△ ABD→(梅氏定理)【评注】也可以添加辅助线证明:过A、 B、D之一作 CF的平行线。

2.过△ ABC的重心G的直线分别交A B、AC于 E、F,交CB于 D。

求证:。

【分析】连结并延长 AG交 BC于 M,则 M为 BC的中点。

DEG截△ ABM→(梅氏定理)DGF截△ ACM→(梅氏定理)∴===1【评注】梅氏定理3. D 、 E、 F 分别在△ ABC的 BC、CA、 AB边上,,AD、BE、CF交成△ LMN。

求S△LMN。

【分析】【评注】梅氏定理4.以△ ABC各边为底边向外作相似的等腰△ BCE、△CAF、△ABG。

求证:AE、BF、CG相交于一点。

【分析】【评注】塞瓦定理225.已知△ ABC中,∠ B=2∠C。

求证: AC=AB+AB·BC。

【分析】过 A 作 BC的平行线交△ ABC的外接圆于 D,连结 BD。

则CD=DA=AB,AC=BD。

由托勒密定理,AC·BD=AD·BC+CD·AB。

【评注】托勒密定理6.已知正七边形A1A2A3A4A5A6A7。

求证:。

(第 21 届全苏数学竞赛)【分析】【评注】托勒密定理7.△ABC的 BC边上的高 AD的延长线交外接圆于 P,作 PE⊥AB于 E,延长 ED交AC延长线于 F。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DBP ≌△AQC .有DP =AC ,∠BDP =∠QAC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BCE =∠BPE ,∠APE =∠ADE .由∠BAF =∠BCE ,可知∠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于是,∠EBA =∠APE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2、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 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A D BP QC图1PE D G A B FC图2A N E BQ K G CD M FP 图3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 显然,PD EP =FD EF =GDCG,可知PG ∥EC .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PM +PN =PK +KQ =PQ .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 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 AB+AQAC =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 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 . 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M 2E , 易知AP AB =DE BE ,AQ AC =DE CE ,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 E M 2.则AP AB +AQ AC =DECEBE +=DE E M E M 21+=11AN AM +22AN AM .所以,APAB+AQ AC =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 BE 、CF 于Q 、P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 .有BD ·AM =DC ·AN . (1)由BD AP =FB AF =BC AM ,有AP =BC AM BD ·. (2) 由DC AQ =EC AE =BC AN ,有AQ =BCAN DC ·. (3) 对比(1)、(2)、(3)有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 4、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AP EDM 2M 1BQN 1N 2图4图5MP A Q NFB DC EK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 =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 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由BD =DC ,可知ED =DN .有△BED ≌△CND . 于是,BE =NC .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ABC +∠ACB =∠ABC +∠EBC =90°.于是,∠BAC =90°.所以,AD 2=221⎪⎭⎫ ⎝⎛BC =41(AB 2+AC 2).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 例7、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 易知DB 2=FB 2=AB ·HB ,AD 2=AE 2=AG ·AB . 二式相减,得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 于是,DB -AD =HB -AG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显然,EG ∥CD ∥FH .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 AM =NC ME ,即 BN DM=NC ME 或ME DM =NC BN .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 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 .由BD ∥EF , 可知MN ∥BD .易知 S △BEF =S △DEF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 可得MC =CN .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图6AN CDEB M AGD O HBFC E图7图8A DBN C EM图9ABM EF ND CG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 .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FOQ =∠FKQ .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FOQ =∠EOP .由OF =OE,可知Rt △OFQ ≌Rt △OEP . 则OQ =OP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3. 六边形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 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1+b 1=c1.(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 .)7.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O图10(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8.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 1、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但因BE ≠ED ,故不能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ABC =∠AFC,即∠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 因∠GEF =21∠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 于是,BF =2CF .故BD =2CD . 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BCD =90°,AB =2,CD =1,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则sin ∠AOB =____. 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设AD =x ,有AP =3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3x )3x =2x (1+2x ).解得AD =x =23-2,BC =21BP =4-3.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 =(4-3)(23-2)+2×1=103-12.A BGCD FE图1ABCDPO 图2又S ABCD =S △ABD +S △BCD =233. 故sin ∠AOB =263615+.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BC 的面积S =43AP ·BD .分析:因S △ABC =43BC 2=43AC ·BC ,只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又AB =AD ,故∠ADQ =∠ABQ .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于是,S =43AC ·BC =43AP ·BD .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 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 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AB ∥CD ,∴BC =AE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 AC =22AE CE -=224q p -. 2.2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于两点B (-2,0)、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2,1)、Q (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A图3BPQDHC A EDCB图4图5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 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证明:如图6, ∵∠2+∠3=∠4+∠5=90°, 又∠3=∠4,∠1=∠5,∴∠1=∠2.从而,AM =AN .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 则AE =AF =AN . 由割线定理有BM ·BN =BF ·BE =(AB +AE )(AB -AF )=(AB +AN )(AB -AN )=AB 2-AN 2,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 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结CG .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 由切割线定理,有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 =EC ·ED +FC ·FB =EP 2+FQ 2, 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 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A +∠A '=180°=∠A +∠D , ∠BCD =∠B =∠B ', ∴∠A '=∠D ,∠B '=∠BCD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 即 DC c '=a a '=DB b '. 故DC =''a ac ,DB =''a ab .E A NCD B FM 12345图6(1)(2)图8ABCA'C'cb a'c'b'A BCDabb c图9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 ·BC =AB ·DC +AC ·BD ,即 a 2=c ·''a ac +b ·''a ab . 故aa '=bb '+cc '.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 (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AB=DE BD =DCBD.) 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 =∠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21∠BKM =10°,得∠AMC =30°.) 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 ⊥AF ,CE ⊥AE .求证:AB ·AE +AD ·AF =AC 2.(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得△ACE ≌△ADF ,从而AE =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 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a b -ba=1. (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F DAEC图10图11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选讲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平面几何选讲

平面几何选讲 反演变换基础知识 一. 定义1. 设O 是平面π上的一个定点,k 是一个非零常数.如果平面π的一个变换,使得对于平面π上任意异于O 的点A 与其对应点'A 之间,恒有(1)',,A O A 三点共线;(2)'OA OA k ⋅=,则这个变换称为平面π的一个反演变换,记做(,)I O k .其中,定点O 称为反演中心,常数k 称为反演幂,点'A 称为点A 的反点.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如果平面π的图形F 变为图形'F ,则称图形'F 是图形F 关于反演变换(,)I O k 的反形.反演变换的不动点称为自反点,而反演变换的不变图形则称为自反图形.3. 设两条曲线u v 、相交于点A ,l 、m 分别是曲线u v 、在点A 处的切线(如果存在),则l 与m 的交角称为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如果两切线重合,则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为0.特别地,如果两圆交于点,那么过点作两圆的切线,则切线的交角称为两圆的交角.当两圆的交角为90时,称为两圆正交;如果直线与圆相交,那么过交点作圆的切线,则切线与直线的交角就是直线与圆的交角.当这个交角为90时,称为直线与圆正交. 二. 定理定理1. 在反演变换下,不共线的两对互反点是共圆的四点.定理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设A B 、两点(均不同于反演中心O )的反点分别为''A B 、,则有''B A =''kA B AB OA OB=⋅.定理3. 在反演变换下,过反演中心的直线不变.定理 4.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的反形是过反演中心的圆;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是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定理5.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仍是不过反演中心的圆.定理6. 在反演变换下,两条曲线在交点处的交角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相反.定理7. 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反演中心,则其反形是两条平行直线;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非反演中心,则其反形(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定理8.典型例题一. 证明点共线例1. ABC 的内切圆与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设L 、M 、N 分别是EF 、FD 、DE 的中点.求证:ABC 的外心、B内心与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证明:如图,设ABC 的内心为I ,内切圆半径为r .以内心I 为反演中心,内切圆为反演圆作反演变换2(,)I I r ,则A 、B 、C 的反点分别为L 、M 、N ,因而ABC 的反形是LMN的外接圆.故ABC 的外心、内心和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二. 证明线共点 例2.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P ,设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OP 、13O O 、24O O 证明:作反演变换(,)I P PC PA ⋅,则A 、C 互为反点,B 、D 互为反点,O 不变,直线1PO 不变,ABP 的外接圆的反形是直线CD .由于直线1PO 与ABP 的外接圆正交,因而1PO 与CD正交,即有1PO CD ⊥.又3OO CD ⊥,所以13//PO O O ;同理31//PO O O ,所以四边形13PO OO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13O O 过PO 的中点;同理24O O 也过PO 的中点.故OP 、13O O 、24O O 三线共点. 三. 证明点共圆例3. 设半圆的直径为AB ,圆心为O ,一直线与半圆交于C 、D 两点,且与直线AB 交于M .再设AOC 与DOB 的外接圆的第二个交点为N .求证:ON MN ⊥.证明:以O 为反演中心作反演变换2(,)I O r ,其中,r 为半圆的半径,则半圆上的每一点都不变,()AOC 与()DOB 的反形分别为直线AC 、BD .且设M 、N 的反点分别为'M 、'N ,则'N 为直线AC 与BD 的交点,'M 在直径AB 上,直线MN 的反形为''OM N 的外接圆,直线CD 的反形为CDO的外接圆.而'ON NM ON ⊥⇔是''OM N 外接圆的直径'''M N OM ⇔⊥.于是问题转化为证明'''M N OM ⊥.因为'AD BN ⊥,'BC AN ⊥,O 是AB 的中点,所以过O 、C 、D 三点的圆是'N AB的九点圆,而'M 在九点圆上,又在边AB 上(不同于O 点),故''M N AB ⊥,因此ON MN ⊥.四. 证明一些几何(不)等式O4例 4. 设六个圆都在一定圆内,每一个圆都与定圆外切,并且与相邻的两个小圆外切,若六个小圆与大圆的切点依次为1A 、2A 、3A 、4A 、5A 、6A .证明:12345623456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证明:如图以6A 为反演中心作反演变换6(,1)I A ,则O 与6O 的反形为两条平行线,其余5个圆的反形皆是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相切的圆;且反形中第一个圆与第五个圆均与两平行线相切,而其余三圆均与相邻的两圆相切.设1A 、2A 、3A 、4A 、5A 的反点分别为'1A 、'2A 、'3A 、'4A 、'5A,则其反形中的五个圆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即O 的反形)依次切于'1A 、'2A 、'3A 、'4A 、'5A ;再设这五个圆的半径依次为1r 、2r 、3r 、4r、5r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12A A==同理''23A A =,''34A A =''45A A =15r r =,于是''''''''12342345A A A A A A A A ⋅=⋅.但''12126162A A A A A A A A =⋅,''34346364A A A A A A A A =⋅,''23236263A A A A A A A A =⋅,''45456465A A A A A A A A =⋅.所以1234234561626364626364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342345636462636465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故12345623456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练习:1. (2002土耳其数学奥林匹克)两圆外切于点A ,且内切于另一Γ于点B 、C ,另D 是小圆内公切线割Γ的弦的中点,证明:当B 、C 、D 不共线时,A 是BCD 的内切圆圆心.2. (第30届IMO 预选题)双心四边形是指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的四边形.证明双心四边形的两个圆心与对角线的交点共线.3. (1997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已知两个半径不等的圆1O 与圆2O 相交于M 、N 两点,圆1O 与圆2O 分别于圆O 内切于S 、T .求证:OM MN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 、N 、T 三点共线.'5A 4A 3A '2A '1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平面几何选讲 反演变换
基础知识 一. 定义
1. 设O 是平面π上的一个定点,k 是一个非零常数.如果平面π的一个变换,使得对于平面π上任意异
于O 的点A 与其对应点'A 之间,恒有(1)'
,,A O A 三点共线;(2)'OA OA k ⋅=,则这个变换称为平面π
的一个反演变换,记做(,)I O k .其中,定点O 称为反演中心,常数k 称为反演幂,点'A 称为点A 的反点. 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如果平面π的图形F 变为图形'F ,则称图形'F 是图形F 关于反演变换(,)I O k 的反形.反演变换的不动点称为自反点,而反演变换的不变图形则称为自反图形.
3. 设两条曲线u v 、相交于点A ,l 、m 分别是曲线u v 、在点A 处的切线(如果存在),则l 与m 的交角称为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如果两切线重合,则曲线u v 、在点A 处的交角为0.特别地,如果两圆交于点,那么过点作两圆的切线,则切线的交角称为两圆的交角.当两圆的交角为90时,称为两圆正交;如果直线与圆相交,那么过交点作圆的切线,则切线与直线的交角就是直线与圆的交角.当这个交角为90时,称为直线与圆正交. 二. 定理
定理1. 在反演变换下,不共线的两对互反点是共圆的四点.
定理2. 在反演变换(,)I O k 下,设A B 、两点(均不同于反演中心O )的反点分别为'
'
A B 、,则有''B A =
''k
A B AB OA OB
=
⋅.
定理3. 在反演变换下,过反演中心的直线不变.
定理 4.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的反形是过反演中心的圆;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是不过反演中心的直线.
定理5. 在反演变换下,不过反演中心的圆的反形仍是不过反演中心的圆.
定理6. 在反演变换下,两条曲线在交点处的交角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相反.
定理7. 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反演中心,则其反形是两条平行直线;如果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非反演中心,则其反形(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
定理8. 如果两直线平行,则其反形(两圆或一圆一直线)相切于反演中心. 典型例题
一. 证明点共线
例1. ABC 的内切圆与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
设L 、M 、N 分别是EF 、FD 、DE 的中点.求证:ABC 的外心、
内心与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设ABC 的内心为I ,内切圆半径为r .以内心I 为反演中心,内切圆为反演圆作反演变换2
(,)I I r ,则A 、B 、C 的
反点分别为L 、M 、N ,因而ABC 的反形是LMN 的外接圆.故ABC 的外心、内心和LMN 的外心三点共线. 二. 证明线共点
例2.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P ,设ABP 、BCP 、CDP 、DAP 的
I
N M L F E D
C B
A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M
N
O
D
C
B
A
N '
M 'O
D
C
B A 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OP 、13O O 、24O O 三直线共点.
证明:作反演变换(,)I P PC PA ⋅,则A 、C 互为反点,B 、
D 互为反点,O 不变,直线1PO 不变,ABP 的外接圆的反形
是直线CD .由于直线1PO 与ABP 的外接圆正交,因而1PO 与CD
正交,即有1PO CD ⊥.又3OO CD ⊥,所以13//PO O O ;同理31//PO O O ,所以四边形13PO OO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13O O 过PO 的中点;同理24O O 也过PO 的中点.故OP 、13O O 、24O O 三线共点. 三. 证明点共圆
例3. 设半圆的直径为AB ,圆心为O ,一直线与半圆交于C 、D 两点,且与直线AB 交于M .再设AOC 与DOB 的外接圆的第二个交点为N .求证:ON MN ⊥.
证明:以O 为反演中心作反演变换2
(,)I O r ,其中,r 为半圆的半径,则半圆上的每一点都不变,
()AOC 与()DOB 的反形分别为直线AC 、BD .且设M 、N 的反点分别为'M 、'N ,则'N 为直线
AC 与BD 的交点,'M 在直径AB 上,直线MN 的反形为''OM N 的外接圆,直线CD 的反形为CDO
的外接圆.而'
ON NM ON ⊥⇔是'
'
OM N 外接圆的直径'
'
'
M N OM ⇔⊥.于是问题转化为证明
'''M N OM ⊥.因为'AD BN ⊥,'BC AN ⊥,O 是AB 的中点,所以过O 、C 、D 三点的圆是'N AB
的九点圆,而'
M 在九点圆上,又在边AB 上(不同于O 点),故'
'
M N AB ⊥,因此ON MN ⊥.
四. 证明一些几何(不)等式
例 4. 设六个圆都在一定圆内,每一个圆都与定圆外切,并且与相邻的两个小圆外切,若六个小圆与大圆的切点依次为1A 、2A 、3A 、4A 、5A 、6A .证明:12345623456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证明:如图以6A 为反演中心作反演变换6(,1)I A ,则
O 与6O 的反形为两条平行线,其余5个圆
的反形皆是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相切的圆;且反形中第一个圆与第五个圆均与两平行线相切,而其余三圆均与相邻的两圆相切.设1A 、2A 、3A 、4A 、5A 的反点分别为'
1A 、'
2A 、'
3A 、'
4A 、'
5A ,则其反形中的
O 4O 3
O 2
O 1
P
O
D
C
B
A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A 6A 5A 4A 3
A 2A 1
O 6O 5O 4
O 3O 2O 1O 五个圆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即
O 的反形)依次切于'1A 、'2A 、'3A 、'4A 、'5A ;再设这五个圆的半径依
次为1r 、2r 、3r 、4r 、5r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
2
2
12121212()()2A A r r r r r r =+--=,同理''
23232A A r r =,
''34342A A r r =,''
45452A A r r =.显然15r r =,于是''''''''12
342345A A A A A A A A ⋅=⋅.但''12
126162
A A A A A A A A =⋅,
''34346364A A A A A A A A =
⋅,''23236263A A A A A A A A =⋅,''
45456465A A A A A A A A =⋅.所以1234234561626364626364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42345
63646263646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故12345623456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练习:
1. (2002土耳其数学奥林匹克)两圆外切于点A ,且内切于另一Γ于点B 、C ,另D 是小圆内公切线
割Γ的弦的中点,证明:当B 、C 、D 不共线时,A 是BCD 的内切圆圆心.
2. (第30届IMO 预选题)双心四边形是指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的四边形.证明双心四边形的两个圆心与对角线的交点共线.
3. (1997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已知两个半径不等的圆1O 与圆2O 相交于M 、N 两点,圆1O 与圆2O 分别于圆O 内切于S 、T .求证:OM MN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 、N 、T 三点共线.
r 5r 4r 3r 2r 1'5A '4A '3A '2A '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