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详解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北海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钦州
防城 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运输量大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
A 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 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 香港 、广州、
深圳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 规划 与管理。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
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
进工业化。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城市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 模式 城市化的 具体过程 在外资的推动下工业化与 城市化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 苏南模式 工业化 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 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② 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
4.2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4.2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化一般是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比重逐步提高,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2.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3.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寻找出路。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在吸引外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条件:①劳动力丰富②改革开放政策③侨乡④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原因: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1990年后,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问题: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外商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2.珠三角的城市化表现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①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②受南岭山地的阻隔,国内经济腹地范围较小。
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通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包括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以及生产方 式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的转变。工业化还带来了城市化的发展,因为制造业往往集中在城
市地区。
区域工业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例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 现工业化的国家,这一过程大约始于18世纪中叶,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其他 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紧随其后,也实现了工业化。
影响因素
影响区域城市化的因素包括经济、社 会、自然环境、政策和制度等。这些 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或制约城市 化的发展。
04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 系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工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01
工业化进程中,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为城市化提供动力。
工业化带动人口流动
02
工业化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速城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演变。如今,许多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而发达国家则努力保持其工业竞争力。
区域工业化的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驱动力
区域工业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内部需求 、外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内部需求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 量,而外部市场需求则为企业提供了销 售机会。技术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 的技术支持,而制度创新则有助于降低 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劳动密集型区域工业化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对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具有优势,能够提供大量 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 染等问题。
资本密集型区域工业化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对资金充足、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优势,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 经济增长。但同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也面临着投资风险、产能过剩等问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共39张PPT)
内因
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有着共同文化背景和亲密血缘 关系,利于招商引资(广交会)
20世纪80年代前 与全国其他地区 后都有的条件 共同拥有的条件
A、C
A、区位 C、侨乡
D
B、对外开放政策 D、国际经济环境
“活动”2 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
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 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 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 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的关键性因素。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珠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 三 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角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外商投资区位改变
追求降低成本 →扩大市场规
模
外资企业
由珠三角
迁往长三
角及国内
其他地南区 岭
支撑珠三 角地区产 业升级动 力减弱
变化趋势是珠三角所占的比重在下降,长三角的 比重在上升。这种变化说明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 长三角的严峻挑战,由于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 等处于劣势,后劲明显不足。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思考 ?
1. 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 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工业化
带来了
城市化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优惠 条件
少数有条件区域
带动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二珠、三案角例的:范以围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优势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阶段 时间 不利因素
优势 主导产业 经济发展特点 原因 影响
时间 不利 因素 优势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 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 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 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面积约4.1 7万平方千米,GDP约占全国的10%.
大珠三角: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面积18.1万平方千米,GDP约占全国的20%.
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
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个省份和香港、澳门两个 特别行政区。面积199.55万平方千米,GDP 约占全国的33.3%(未含港澳)
对策——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 泛 珠 三 角” 经 济 圈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福建 云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广西 广东 澳门 海南 香港
返回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 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 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 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 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 展的原因是什么?
美 国 产 业 结 构 变 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教案:发展趋势与特点解析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现象,进一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趋势,分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在内容上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什么是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是指工业部门协同发展、以一定规模和密度集聚发展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定工业环境、支持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和文化氛围的经济增长模式。
区域工业化是行业与区域互动、影响、促进作用的结果,是产业集群化、社会组织化、文化环境化的体现。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文化密集培育的结果,城市化是城市及其周边信息和资源的集聚。
迄今为止,城市化被认为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的方式之一,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文化和技术资源,促进人口流动、资源配置和信息传递等。
二、区域工业化的发展趋势1.产业集群化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区域内相关产业部门的垂直、水平和跨越性的产业分工逐渐形成,产业间通过资源、技术和营销方式的合作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产业创新。
2.信息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速了区域工业化的进程。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应用取代传统的手工、物理、化学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推动着产品、流程和组织的优化,不断升级着生产力水平。
3.多维度交流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多元度交流。
政府、企业和民间的间接和直接交流推动区域内经济、科技、文化和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促进着市场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区域工业化的特点1.集群化程度高区域工业化是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而形成的,产业部门之间会形成产业链关系,产业链围绕着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所有方面,包括提供原材料、加工、制造、维护和销售等环节,外围还会扩展到科技、教育、研发和供应商等方面。
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会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也就是所谓的集群化程度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海
基础知识回顾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温州模式
•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 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 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 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 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 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 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 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 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 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 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 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 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 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 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 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实施原因: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 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 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中西部
劳动密集型
珠三角
高新技术产 世界经济全球化 业 信息化
“腾笼换鸟”
三、问题和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全球化、信息化 , 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 经济结构调整 。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时间 问题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 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 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 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 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 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 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 合作,共谋发展。
四川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
泛珠三角区域横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 西部三大地带,加强这一区域的合作,可以 使劳动力和资源由中西部向沿海地区流动, 产业则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促进 大珠三角产业升级,带动华南、中南、西南 的经济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 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顺利实施,带动 内地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经 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
工业化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城市的产 业结构和经济实力,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 力。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
城市化提供人力资源和市场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集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源库, 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城市化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化通过人口和资源的集聚,降低了交易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 有利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城
市管理和治理水平。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社区自 治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能源紧 张和环境污染。
土地资源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土地资源紧 张和生态破坏。
水资源
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巨大,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
人口流动问题
城市人口膨胀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基础设施和 服务带来压力。
农村人口流失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留守儿童 问题。
产业协同
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作,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产业升级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新兴产业培育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产业 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城市治理
城市规划
区域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推动区域城市化的 根本动力,包括产业结构的调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快速推进工业化;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原因) ①吸引大量农民工,满足工业化发展对各层次劳动力 需求; ②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 要生产厂家。
外向型经济 外商提供 资金 生产设备 技术指导 加工 组装 工厂 当地提供
优惠政策 土地 劳动力
服务设施
原料 配件 图样
民工潮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读课本73页4-6段:
四、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经济 腹地 长江三 角洲 珠江三 角洲
产业 基础
科技 实力
人才 队伍
大 受南岭阻 隔,腹地 范围小
雄厚
强
大
薄弱
较弱
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深圳楼房密度大
握手楼
城 中 村 成 为 城 市 发 展 隐 患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构建大 州、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泛 珠 三 角 ” 经 济 圈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加强规 划与管 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 规划,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和环境 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 的管理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 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 理跟不上,引发了 居住、交通、教育 和治安等一系列问 题,“城中村”现 象较普遍
第一阶段
时间 存在的问题 优势 1979-1990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和侨乡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 成本低优势丧 失 工业实力较强 高新技术产业 较快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完美、值得收藏)
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
左图:1984年,梧桐山上眺望深圳市区。 右图:2020年,梧桐山上眺望深圳市区。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当时全深圳镇有2.6万人,汽车7辆。两条 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10
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
1 澄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玩具制造主要依赖于 A.东邻港澳 B.产业基础好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廉价
2 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主要利于澄海玩具制造业
A.提高国内外知名度
B.降低原材料成本
C.扩大当地市场规模
D.提升劳动力素质
3 澄海玩具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降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 B.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C.快速更新产品,延长产业链 D.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
变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产业
地域
人口
4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 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5
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发展的条件
6
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
说出珠三角洲的位置
说出珠三角洲的范围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时1)
2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一般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张PPT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 产业 特点
第二阶段
时间 原因
影响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 产业 特点
P84“活动”2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五个
级别均有),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 级体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 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单核 模型。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 调,缺少规模巨大的“龙头”城市。以广州、 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型。
P84“活动”3 距离上海较远的城市,因缺少腹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
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 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 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 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 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 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 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P82“思考”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 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 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 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 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春天的故事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3、良好的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 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港澳产 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4、全国最大的侨乡 本区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 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便于投资。
中国第一侨乡 江 门
广东为全国华侨最多省份,旅外华侨约1400多万人, 遍布世界五大洲,侨居174个国家和地区,以印尼、泰 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美国、加拿大 居多。在港澳同胞达500多万人。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 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 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 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 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 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持续上升的过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 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 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 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 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 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 一。
第36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共36张PPT)
四 组 题讲 透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 分)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 分 ) 第二 产 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2分)第三产 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2分)
23
2)2 0 11 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该工业结构会导 致资源、能源消耗大, 可能造成资源短缺问题 出现;开采资源导致生 态破坏;工业生产排放 酸性气体、粉尘、废水 等污染环境;重工业所 占比重大,缺乏高新技 术产业、新兴服务业, 因此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30
方法便笺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措施
此外资源型城市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延长产 业链 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 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链
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
2.集约 生产
31
(4)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完成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 庆县召开的第11届2014世界 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 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 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 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 协同发展。
17
(2)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 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8
1)1996 — 2008 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 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耕地:比重下降。 (2 分)原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 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4分)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 重上升。 (2 分 ) 原因:城市 ( 镇 ) 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 分)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
• 区域工业化概述 • 区域城市化进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01
区域工业化概述
工业化的定义与特征
工业化的定义
区域工业化是指一个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主要 表现为工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及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手段的 现代化。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 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频发。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产业 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加快发展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生产要素 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
0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 战与对策
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短缺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部分地区 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等。
环境污染
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 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态平衡。
进口替代阶段
随着工业基础的逐步建立,区 域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以替代 进口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出口导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区域工业产品开 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导向型 经济逐渐形成。
成熟阶段
区域工业发展成熟,形成了完 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成为
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技术进步
资源禀赋
S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策三:加强规划与管理
• 各城市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 理;
• 对外来人口加强管理;依法办 事;合理招工;保障外来员工 的合法权利;
练习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A 广州 深圳 珠海 B 广州 珠海 澳门 C 广州 中山 深圳 D 广州 香港 深圳
练习
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 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
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 发展过程;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
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 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 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长三角的崛起; ⑵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 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 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 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 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
不断下降
练习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 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 侨乡的背景 B 良好的区位条件 C 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练习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 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 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毗邻港澳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有资 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 周边省(区)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 随着区域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 益突出,广东与周边八省(区)在交通、能源、 旅游和劳务等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1)沿河分布:广_州__、__惠__州__、__东__莞__、__中_ 山、江门 (2)沿海分布:香_港__、__澳__门__、__深__圳__、__珠__海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 80年代之前: 基础薄弱 • 现在: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北重 中间综 南轻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三、问题和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1)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 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 范围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 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 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怎样 推进的?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
3、应该怎样解决?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 副省级城市)面积4.2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 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 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 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
澳门 香港
海南
“泛珠三角”地区基本情
况
(2002)
陆地面积 199.45万平 占全国面积的
方公里
20.78 %
人 口 4.46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
的34.76 %
国内生产 34474.2亿元 占全国的
总值
33.67 %
“9+2”合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缘和文化上的相对接 近,内地华南、西南九省区的历史往来早已呈 “白热”之势;
泛珠三角区的旅游外汇收入
约占 20 % 约占 34 % 约占 33 % 约占 38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特点
区域内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这就要求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具备兼容性和灵 活性;
区域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有 着巨大的经济落差,这就要求最大程度地体 现互惠互利,在合作过程中探索利益分配的 最佳方式;
洲城市群
构加强规划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 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与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泛珠四三川角”又叫“9+2”,“泛珠三 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 江西、广西、海贵南州 、湖湖南南、四川江、西云南、 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福两建 个 谋特发云别展南行。政区在内的广西11个地广区东合作,共
优势: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
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 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
工业化 进程加快
城镇数量猛增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 比重提高
城市化 进程加快
根据下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投资、引商、引资
出口贸易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990年前:增长缓慢 1990年后:增长迅速 思考:为什么1990年前后工业 总产值的增长差异如此大呢?
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
• 时间:1979--1990
北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源自沪宁杭工业基地南 珠三角工业基地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特定的背景和 有利条件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怎样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重不断上升。
• 读图指出珠三角地区的范围?
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 江门、惠洲、肇庆
• 珠三角地区为什么能成为对外开放的 前沿?
[分析]珠三角离东南亚地区比较近,历史上才会 有大量的移民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能成 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侨乡又能获得资金、 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有何影响?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
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美国产业变动
产业转移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影响东南亚地区
刺激珠三角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侨乡优势③政策 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时期
•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 费品加工工厂等
第二阶段
时间: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
问题: 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 工资提高)
严重的灰霾使市区能见度差 汽车白天也要开灯行驶
三、问题和对策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
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 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
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珠三角国道省道“市街化” “一字长蛇阵”现象
城中有村,村里有城, 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
城中村
去年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等 有毒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 酸雨频率达45.4%;汽车尾 气排放造成的污染越来越突 出;开山采石造成的山体裸 露不时可见,一遇晴天,则 灰尘漫天等等。
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的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