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_化学动力学习题课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一) 表面现象
• 吸附热为负值。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8.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 ③ 吸附等温线
• 图8.8 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2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式
• 1916年,朗格缪尔(Langmuir)提出个气固吸 附理论。其基本假定是: • l.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 2.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严格讲表面应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
的界面,但习惯上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界面称为
液体或固体的表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2/26
3 BET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
• 在朗格缪尔吸附理论的基础上,1938年勃劳纳 尔(Brunauer)、爱密特(Emmett)和泰勒 (Te11er)三人提出了多分子层的气固吸附理 论,导出了BET公式: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电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电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离子的迁移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2.法拉第定律
3.离子的迁移数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化学能

Zn
原电池G <0 电解池G >0
电 极 2 1mol 电解质 1m
电 极 1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2. 电导的测定
测定电阻R电导G 电导率
电桥平衡时,示波器中 无电流通过,即C、D处 电压相等。所以 I1R = I2R1 I1R3 = I2R2 两式相除 R/ R3= R1 / R2 R = R1R3 / R2 电导G =1/R= R 2/R1R3
z
z-
Λ
m
m,

m,
第七章 电化学
(2)电极命名法:
原电池 电解池 正极(电势高) 阴极(还原极) 阳极(氧化极) 负极(电势低) 阳极(氧化极) 阴极(还原极)
第七章 电化学
返回目录
退出
2. 法拉第定律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通过电极的电量Q与 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n成正比。即Q=nF
其中: n:电极反应时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F:为法拉第常数 F =L e =6.02210231.6022 10-19 =96485 C mol-1 通常取值为1F=96.5kC· mol-1
返回目录
退出
注意:
(1) u+, u-与外加电压E有关,当E改变时, u+, u-会按相同

印永嘉物理化学

印永嘉物理化学

印永嘉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主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主是要了解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是要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相反应的历程(即机理)。

人们利用化学热力学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则需耍依靠化学动力学的研究。

化学动力学也称为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学科,它有四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和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力、介质、催化剂以及各种场如电场、磁场、光辐射等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到合适的化学反应条件:一是揭示化学反应的历程(也叫反应机理),即一个化学反应是经过怎样的中间步骤和中间物而生成产物的;三是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是研究反应体系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自从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发现,它的丰富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包括行为的种类、稳定性、演变、调控),也就成了化学动力学学科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它的最终目的是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使人们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需要。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上判断是可能发生的,则如何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并使这个反应能以一定的速率进行,就成为主要矛盾了。

如在298K时,H2(g)十O2(g)=H2O(1)G=一23719kJ·mol-1与化学热力学相比,化学动力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即19世纪后半叶的宏观动力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及20世纪前叶由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反应动力学的过渡阶段。

在宏观动力学阶段中,研究对象是总包反应,主要的成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的确立,并由此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

在两者的过渡阶段中,研究对象是基元反应、主要成就是对反应速率从理论上作了讨沦,提出了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并借助量子力学计算了反应体系的势能面,指出所谓过渡态(或活化络合物)乃是势能面上的鞍点;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链反应,链反应的发现使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从总包反应深入到基元反应,即实现了由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反应功力学的过渡在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研究对象是态—态反应,由于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深入到研究态—态反应层次的分子反应动态学(或称微观反应动力学),即研究由不同量子态的反应物转化为不同量子态的产物的速率及反应的细节,这也是当今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巨大表面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
例 20℃,p下,将1kg水分散成10-9m半径的小水滴 需做功多少?已知 =0.0728 Nm-1, =1000 kgm-3 解: Wr’ = A = (A2 – A1) A2 = n 4 r 2 而 1kg = n × ( 4/3 r3 ) n = 2.4 1023个 Wr’ =310-3 /r =218 kJ
24
第八章 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返回目录
退出
1.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固体 (1) 吸附类型
物理吸附
吸附力 吸附 分子层 吸附 选择性 吸附热 吸附 速度
25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范德华力
被吸附分子可以形成单分子 被吸附分子只能形成单分 层也可形成多分子层 子层 无选择性,任何固体皆能吸 有选择性,指定吸附剂只 附任何气体,易液化者易被 对某些气体有吸附作用 吸附 较小,与气体凝聚热相近, 较大,近于化学反应热, 约为2×104至4×104 J· l 约为4×104至4×105 J· l mol mol 较快,速率少受温度影响。 较慢,升温速率加快,不 易达平衡,较易脱附 易达平衡,较难脱附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 统
1
§8.1 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巨大表面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
2
第八章 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返回目录
退出
单组分密闭系统的基本公式为:
19
第八章 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多相平衡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多相平衡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8
例 NaCl-H2O系统 NaCl,H2O: S=2, R=0, R’=0, K=2 NaCl不饱和水溶液 S=3: Na+, Cl-, H2O, R=0, R’=1: [Na+]=[Cl-], 所以 K= 3– 1=2 NaCl饱和水溶液,有NaCl(s)存在 S=4:NaCl(s), Na+, Cl-, H2O, R=1: NaCl(s) = Na++ Cl-, R’=1: [Na+]=[Cl-], 所以 K= 4 – 1– 1=2
1.10105 226018 (T2 373) ln 5 8.314 373 T2 1.0010
解之得
T2=375K,即102℃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26
2. 固-气平衡
dp sub H m dT T subVm
14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例题1 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化合物 Na2CO3H2O, Na2CO37H2O, Na2CO310H2O
(1)p下,与Na2CO3(aq)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2)30℃时,可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解 此系统由Na2CO3及H2O构成,K=2。虽然可有多种
p2 vap H m (T2 T1 ) 2260 18 (368 373) ln p1 RT1T2 8.314 373 368
=-0.1782
p2=(1.00×105× 0.8367) Pa =8.37×104Pa
第五章 多相平衡
返回目录
退出
25
(2)水在1.10×105Pa时的沸点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
21
热和功
• 热(heat):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差的存在而传递的能量称为热. 热的符号为Q。
• Q的取号: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
•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 • 当系统与环境温度相等时,达热平衡,没有热量的传递。
• 功(work)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都
称为功,用符号W表示。
-
2
系统与环境几个基本Fra bibliotek念• 系统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
其余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亦称为物系或体系。
• 环境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
环境或外界。
•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第一定律是实践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它不是定义,也不能加 以证明,只能靠它推出的结论与实践相符来检验。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应用于热力学系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确立,绝不意味着该原理已告完成。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的一块基石,重要性 不言而喻,但决不是自然界唯一的法则。
-
29
小结:Δ与δ的差异
Δ,d 均表示变化
Δ表示大的、宏观的变化,例如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状态函 数的变化。 d表示微小的变化,全微分符号。 Δ、d后面为可以进行全微分的函数,包括所有状态函数。
δ表示微小量,后面为不可以直接进行全微(积)分的函数,包 括过程量,例如Q、W。
-
30
作业
Page 12:习题3;习题6
• 系统经历一过程的状态函数差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两态。 用数学 语言表达: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用符 号d表示,如dV、dp。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热力学第一定律169911394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热力学第一定律169911394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21
1.热力学能(内能)的概念
(1)热力学能:除整体动能、整体势能以外的系统中一切形式的 能量(如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运动能及原 子核内的能等等)。
(2)热力学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证明见下页)
(3)热力学能是容量性质。 (4)热力学能的绝对值现在无法测量,但对热力学来说,重要的
W3 = – ∫nRT dV/V
= nRT ln(V1/V2)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0
比较三者大小(绝对值): 膨胀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大; 压缩过程:以可逆膨胀做功最小;
但是,可逆过程的膨胀功和压缩功相等。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1
2. 可逆过程
系统恢复原状的同时,环境也恢复原状,没有 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这样的过程叫做可逆过 程。
Zn
定温定压下在烧 杯中进行
Zn
ZnSO4
Cu
CuSO4
定温定压下在原电 池中进行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6
4. 热力学平衡系统
系统与环境间 无物质、能量的交换,系统各状态性质均不 随时间而变化时,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系统必须同时处于下列四个平衡: 热平衡;机械平衡; 化学平衡;相平衡
则环境也恢复原状,所以为可逆过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33
可逆过程的特点:
1.系统始终无限接近于平衡——准静态过程; 2.可逆过程无限缓慢; 3. p外=p±dp 推动力和阻力只差一个无限小; 4.可逆过程系统所做的功最大,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最小。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理:(1824年)
1.在两个确定热源之间工作的所有热机中,卡诺 热机效率最大,即 < R。否则违反热力学第 二定律 T T
R
2
1
T2
2.卡诺热机的效率只与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工作 介质无关。否则亦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反证法证明卡诺定理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9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2
T1
返回目录 退出
14
(热机效率)= – W/Q2
高温热源T2 吸热Q2
热机
做出功W
放热Q1 低温热源T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5
卡诺热机:理想热机
卡诺热机工作介质为理想气体,在T1, T2两热源之间 工作,经过一个由四个可逆过程组成的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p A(p1,V1) T2 AB:定温可逆膨胀(做最大功),吸热Q2; BC:绝热可逆膨胀; B(p2,V2) CD:定温可逆压缩(环境做最小功), 放热Q1; DA:绝热可逆压缩;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是起源于热功转化的研究, 寻找相应的热力学函数需从进一步分析热功转化入手 (热机效率)。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返回目录
退出
13
§2.3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数学证明)
热机:在T1, T2两热源之间工作,将热转化为功的机器 。如蒸汽机、内燃机。
①水在锅炉中从高温热 源取得热量,气化产生 高温高压蒸气。 ②蒸气在气缸中绝热膨 胀推动活塞作功,温度 和压力同时下降。 ③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 热量给低温热源,并冷 凝为水。 ④水经泵加压,重新打 入锅炉。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返回目录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化学动力学习题课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化学动力学习题课ppt课件
.
5.简单反应:仅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复合反应:由2种或2种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6.反应级数:若反应的速率公式为 r = k[A][B] 其中:、 …分别为组分A、B …的级数。 A、B …都是反应的参加物(反应物、产物 、中间产物、催化剂等)。 n = + + …总反应级数
7. 简单级数反应:r=k[A][B] 1 A、B 只是反应物 2 无论是、或n都是0或正整数。
时间分别为t1/2, 2t1/2 , 3t1/2 ,则该反应对此物质
的级数为_1___
4. 已知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A][B], 则该反应的级 数为__2__, 反应分子数_不__能__确__定_
3.解:一级反应kt=ln(c0 /c), t1/2=ln2/k, t1/4=ln4/k=2ln2/k, t1/8=ln8/k=3ln2/k ,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习题课
.
(一) 概念和公式 一、基本概念
1.基元反应: 反应物分子经直接作用生成新产物的过程
2.反应分子数: 基元反应中,直接作用所必需的反应物微观粒子数。 3.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aA + bB P的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而且各浓度项的指数与计量系数一致,其速率公式 均符合如下形式: r = k[A]a[B]b 4.反应机理:组成宏观总反应的基元反应的总合。
n 级反应 mol1-n· dm3(n-1)·s-1
dx/dt=k(a-x)n
其中x为消耗掉的浓度
x = kt
ln
a a-x
=kt
1 (a-x)

1 a
=kt
1 (a-b)
ln
b(a-x) a(b-x)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_化学势582111435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_化学势582111435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4
以1mol该气体为系统,在一定温度下,
T, p*
T, p
(Gm )T ( p) ( p ) RT ln f / f
( p)
(T ) RT
ln
f p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5
从定义式出发
Vm=RT/p +α
dGm = Vmdp=(RT/p +α)dp
T , p,nCB
V
浓度 V水/cm3 V乙醇/cm3 V总/cm3
20.8% 150 50 195
44.1% 100 100 192
70.3% 50 150 193
单组份系统是 过原点的直线
nB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7
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积分式)
若是二组分系统,则 dX=XAdnA+XBdnB 如:A和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VA ,VB, 则 ( )T,p dV=VAdnA+VBdnB 但VA,VB均为变量,不能直接积分。
第三章 化学势
返回目录 退出
29
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
(1)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在 任意浓度范围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称为理想 液态混合物。
(2)微观解释:同纯物质处境
理想液态混合物就是混合物中各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完全相同。以物质B和物质C形成理想混合物为例,混合 物中任何一种物质的分子B不论它全部为B分子所包围,或 全部为C分子所包围,或一部分为B分子另一部分为C分子 所包围,其处境与它在纯物质时的情况完全相同。
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总体积时的行为相同。所以理想气体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附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2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 w=16.042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101.32516.042/8.3145273.15(kg/m3)=0.716 kg/m31.3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充以25℃,13.33 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1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298.15/(13330×100×10-6)M w =30.31(g/mol)1.4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因此,1.5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试作p p -ρ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1.6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200 cm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 kPa,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将乙烷(M w=30g/mol,y1),丁烷(M w=58g/mol,y2)看成是理想气体:PV=nRT n=PV/RT=8.3147⨯10-3mol(y1⨯30+(1-y1) ⨯58)⨯8.3147⨯10-3=0.3897y1=0.401P1=40.63kPay2=0.599P2=60.69kPa1.7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网《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网《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表面现象练习题一、判断题: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

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9.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ppt课件
• 系统经历一过程的状态函数差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两态。 用数学 语言表达: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用符 号d表示,如dV、dp。
• 系统经过一系列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即循环过程,状态函 数数值的变化为零。
• 以上三个特征只要具备其中一条,其他两个特征就可以推导出 来。
• 以上关于状态函数的特征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系统的有一 个量符合上述三个特征之一,可以判定有某一状态函数的存在。
• 这就是著名的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原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证 明。
• 能量守恒定律 到1850年,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 的普遍规律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可表述为:
•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 值不变。
.
火是人类文明之源
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宏观系统的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及其转 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热力学共有三个基本定律: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是人类 经验的总结。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
化学热力学是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现象和与化学现象相 关的物理现象 根据第一定律计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第二定律判断 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状态2
(6) 对抗恒定外压过程: p环=常数
状态1 循环过程
气体向真空膨胀
p1, T1
P环
(自由膨胀)
气体 真空
(7) 自由膨胀过程: (向真空膨胀过程)。 P环=0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功当量 焦耳(Joule)和迈耶(Mayer)自1840年起,历经20多 年,用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换关系,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即: 1 cal = 4.1840 J。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课后答案【篇一: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xt>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2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w=16.042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w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w/rt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wmw =30.31(g/mol)1.4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042/8.3145kg/m3)=0.716 kg/m3因此,?p?p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1.6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200cm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 kpa,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将乙烷(mw=30g/mol,y1),丁烷(mw=58g/mol,y2)看成是理想气体:pv=nrt n=pv/rt=8.3147?10-3mol (y1?30+(1-y1) ?58)?8.3147?10-3=0.3897 y1=0.401 p1=40.63kpa y2=0.599 p2=60.69kpa1.7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电化学习题课ppt课件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电化学习题课ppt课件
18. 当发生极化时,阳极上发生 氧__化__反应,电极电 势将__升__高__;阴极的电极电势将__降__低___。
例4、已知NaCl, KNO3, NaNO3在稀溶液中的m依次为 1.2610-2,1.4510-2,1.2110-2 Sm2mol-1。已知KCl溶
液中t+=t-,设在此浓度范围内, m不随浓度变化。 (1)试计算以上各离子的m (2)假定0.1mol dm-3HCl溶液电阻是0.01mol dm-3 NaCl
3.下列电解质溶液中(0.01mol·kg-1), 最大的是(A)
(A)NaCl (B)CaCl2 (C) LaCl3 (D) CuSO4
4.对于同一电解质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 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A)稀溶液范围内的 (B) m (C) (D) Kcell
5.某一电解质M+A-,则其a与a之间关系是( D) (A) a=a (B) a=a2 (C) a=a (D) a= a1/
(Fe2 / Fe) O (Fe2 / Fe) RT ln[Fe2 ] 0.470V
2F
(Cd 2 / Cd ) O (Cd 2 / Cd ) RT ln[Cd 2 ] 0.491V
2F 电极电势越低, 越易被氧化!
17. 电解水溶液时,在铜阳极上会发生( D ) (A)析出O2 (B)析出Cl2 (C)析出铜 (D)Cu极溶解.
8. 将Ag(s)Ag-Au(合金aAg=0.120)设计成电池: ____A_g_(s_)_|_A_g_+_|_A__g_-A_u_(_s_)______则该电池在25 ℃时的 电动势E=____-_0_.0_5_9_1__lg_a__=_0_._054V
6.解:I=(4×12+1×42)/2=10 mol ·kg-1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绪论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 绪论
绪论
4
物理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物理化学与化学中的其它学科(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 机化学等各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但物理化学则着重研究 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本质的化学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物理化 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亦正是其它化学学科最关心的问题。现 代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很大 程度上常常需要应用物理化学的规律和方法,因此,物理化 学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并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了诸如无机物理化学、有机物 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等 新兴交叉学科。
M再对x偏微商, N再对y偏微商
2Z M x y yx
M N 所以 x y y x
绪论
N 2Z y xy x
第二章中Maxwell关系式的 推导就用到此性质。
4 全微分的性质: dZ=Mdy +Ndx 式中Z和M,N都是x,y的函数, 若Z是x,y的全微分
Z Z dZ d y dx y x y x
比较上两式,得
Z M ( x, y ) y x
Z N ( x, y ) x y
最小
最大
绪论
18
4. 物质的pVT关系和相变
(1) 理想气体的pV 图
定温线 p
V
绪论
19
有关数学知识的复习
1 函数:Z = f (x,y) 如理想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三个物理量中: p=f1(T,V), 压力是温度和体积的函数; V=f2(T,p), 体积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2 偏微分: 设Z = f (x,y) , x,y为独立变量, Z是x,y的连续函数,若 自变量x改变了dx, y改变了dy,则Z相应改变了d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
dt
dt
(D) d[NO2 ] d[NO] d[O2 ] d
2dt
2dt
dt Vdt
解:根据速率表达式首先排除(A), (C )。d /dt= dni /i dt, 所以(B)也不对,正确答案应是(D)。
2 .反应A + B C的速率方程为 dcA k cAcB
1 (a-x)2

1 a2
=2kt
1 (a-x)n-1

1 an-1
=(n-1)kt
t1/2 a/2k ln2/k 1/ka
3/2ka2
常数 kan-1
四、反应级数的测定
1 积分法:尝试法 作图法:c~t, lnc~t, 1/c~t, 1/c2~t 半衰期法 t1/2=K’c01-n n 1 ln(t1/ 2 / t1/ 2 ' ) ln(c0 / c0' )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习题课
(一) 概念和公式 一、基本概念
1.基元反应: 反应物分子经直接作用生成新产物的过程
2.反应分子数: 基元反应中,直接作用所必需的反应物微观粒子数。 3.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aA + bB P的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而且各浓度项的指数与计量系数一致,其速率公式 均符合如下形式: r = k[A]a[B]b 4.反应机理:组成宏观总反应的基元反应的总合。
(二)例题
例1、选择、填空
1.对于反应2NO2=2NO+O2,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D)
( A) 2d[NO2 ] 2d[NO] d[O2 ]
dt
dt
dt
(B) d[NO2 ] d[NO] d[O2 ] d
2dt
2dt
dt dt
(C ) d[NO2 ] d[NO] d[O2 ]
7. 简单级数反应:r=k[A][B] 1 A、B 只是反应物 2 无论是、或n都是0或正整数。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k的单位
速率微分式 速率积分式
零级反应 mol·dm-3·s-1 dx /dt=k
一级反应 s-1
dx /dt=k(a-x)
二级反应 mol-1·dm3·s-1 dx/dt=k (a-x)2
例2、反应mA nB,的速率表达式为:
d[ A] k[ A]m dt
解:根据速率表达式
则 d[B] ? dt
d[B] d[A] ndt mdt
d[B] n d[ A] nk [ A]m dt m dt m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5.简单反应:仅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复合反应:由2种或2种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6.反应级数:若反应的速率公式为 r = k[A][B] 其中:、 …分别为组分A、B …的级数。 A、B …都是反应的参加物(反应物、产物 、中间产物、催化剂等)。 n = + + …总反应级数
三级反应
mol-2·dm6·s-1
dx/dt= k (a-x)(b-x)
dx/dt=k(a-x)3
n 级反应 mol1-n·
dx/dt=k(a-x)n
dm3(n-1)·s-1源自其中x为消耗掉的浓度x = kt
ln
a a-x
=kt
1 (a-x)

1 a
=kt
1 (a-b)
ln
b(a-x) a(b-x)
=kt
3.解:一级反应kt=ln(c0 /c), t1/2=ln2/k, t1/4=ln4/k=2ln2/k, t1/8=ln8/k=3ln2/k ,
5.某二级反应2AP ,k=0.1 mol-1·dm3·s-1,c0=0.1 mol·dm-3,当反应速率降低9倍时,所须时间_2_0_0_s 当r=r0 /9 时,[A]= a/3
dt
cC
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_1__级,k的单位__S_-1___
3. 某反应的转化率分别为50%,75%,87.5%, 所须
时间分别为t1/2, 2t1/2 , 3t1/2 ,则该反应对此物质
的级数为_1___
4. 已知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A][B], 则该反应的级 数为__2__, 反应分子数_不__能__确__定_
t 1 1 1 2 200s k a / 3 a 0.1 0.1
6. 在温度T,实验测得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的数据
c0/ mol·dm-3 0.50 1.10 2.48
t1/2 /s
4280 885 174
则该化合物分解反应级数为__3_______
6.解:半衰期t1/2随c0的增加而下降,可排除零级和一 级反应,4280/885=4.8, 而1.10/.5=2.2, 故不是二级反 应,但(1.10/.5)2=4.8, 因此是三级反应。
2 微分法: n ln(r1 / r2 )
ln(c1 / c2 )
3 孤立法(过量浓度法、降级法)
五、阿累尼乌斯公式
d ln k dT

Ea RT 2
ln k Ea 常数 RT
ln k(T2 ) k(T1 )

Ea R

1 T1
1
T2

k Ae Ea / 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