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专题复习汇总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汇总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汇总

力和运动

复习方法指导

1、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如果两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越大。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S=vt说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它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至于物体到底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

因为地球上不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它是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力不是产生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正确认识惯性: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同,前者是概念,后者是规律。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没受其它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应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惯性:

(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指固体、液体、气体。“保持”指始终具有的意思。

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如何改变都无关。

(2)惯性和力是两个实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一种固有性质,它与外界因素无关。

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3)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大。

4、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这种看法认为:“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它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相符合,使不少人认为它是对的。只有弄清这种说法的错误,才能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以推车为例: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是推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停止用力,车在地面阻

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小,是阻力使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要使车始终保持原来的速度,必须继续用力推车,这时,车同时受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若推力大于阻力,车速将越来越大。

若推力小于阻力,车速将越来越小。

只有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时,推力跟阻力是二力平衡,车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可见,力不是产生和维持车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车子运动状态的原因。

5、正确理解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叫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究竟是静止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的起始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例如: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根据拉力的大小,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典型例题解析:

例1、竖直向上抛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分析:球和手脱离接触后,不会再有手对球向上的托力,A是错的。

惯性不是力,说排球受惯力或球受惯性作用都是错的,所以B、D都不对。

球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球有惯性。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C。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

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D。

说明:A、B、C、三个选项都能至少找到一个反例,所以它们都不正确。对它们补充或变换条件,也可使之成为正确结论。

例如:把选项A纠正为:物体静止时,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把选项C纠正为:“物体受到平衡力,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把选项B纠正为:“物体不受力可能处于静止。”

例3、重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则摩擦力的大小是()

A、10N

B、60N

C、50N

D、40N

分析与解:物体保持静止,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必须满足大小相等的条件,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水平推力。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A。

说明: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首先要明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同一直线上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必然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

例4、电灯吊在天花板下,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灯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B、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的重力。

C、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

D、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分析与解:

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静止不动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电线对灯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灯上,满足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即B是正确的。

选项A中,灯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分别作用在灯和电线两个不同物体上。

选项C中,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也都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选项D中,灯对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也都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所以A、C、D三个选项中所叙述的两个力都不是平衡力。

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是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例5、一个小球重2N,以0.5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1N的拉力。

B、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2N的推力。

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D、无法判断。

分析: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因为光滑水平面上阻力为零,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任何力与推力平衡,由此可以判定:在水平方向上小球不受任何力,即C是正确选项。小球之所以沿水平面运动,是由于球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推力。

因此,A、B、D三个选项均不正确。

说明:当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这一结论与牛顿第一定律完全相符。

例6、用6N的水平拉力,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拉力撤掉,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此时小车受的摩擦力是()A、6N B、0N C、大于6N D、小于6N但大于0N 分析: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车处于平衡状态,车所受的力是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车受的水平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水平拉力的大小。

撤掉拉力后,摩擦力的大小不变(等于6N),原因是车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说明:决定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巩固练习:

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是因为()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2、从井中匀速向上提水,已知桶重50N,水桶受到的拉力是250N,则桶里的水重()

A、300N

B、50N

C、250N

D、200N

3、用力F=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A、30N

B、40N

C、50N

D、10N

4、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当木块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A、大于4N;

B、等于4N;

C、小于4N;

D、无法判断。

5、甲、乙两人各用50N的水平力沿同一方向同时推车,使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车受的合力是_________N。

6、重550N的人,乘热气球匀速直线上升,已知热气球重400N,求热气球受到的升力大小是

_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B

5、100,0

6、950,竖直向上。

1、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D、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2、向东行驶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

A、向东倾倒;

B、向西倾倒;

C、向南倾倒;

D、向北倾倒

3、在沿平直铁路匀速行驶的车厢内,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的小球会()

A、落回到抛出点;

B、落到抛出点的前面;

C、落到抛出点的后面;

D、无法判断

4、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A、静止;

B、加速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5、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以0.1m/s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以0.2m/s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小

C、重物以0.2m/s速度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小

D、以上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6、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的飞行速度可达48m/s,燕子比火车运动要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7、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

B、5:3

C、8:5

D、9:10

8、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的平均速度是3m/s。物体在这6s的平均速度是m/s。

9、放在水平面上重30N的木箱受到地面支持力的大小是______N,此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_____N。

10、用细线系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_________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_____________零。(填“等于”或“不等于”)

答案:

1、CD

2、A

3、A

4、ABCD

5、D

6、快

7、D8、49、30、010、不等于、等于

1、

答案:C,D

分析与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大小可以用它通过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计算,但是速度的大小不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

2、

答案:A

分析与解:在未刹车时,乘客跟车具有相同的运动速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变慢),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在汽车刹车时,乘客将向车前进的方向倾倒。在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时,要说明物体“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所以在解答问题时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3、

答案:A。

分析与解:小球具有惯性,它原来跟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竖直方向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跟车的速度相等)。虽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但重力只是改变了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状态。

4、

答案:A、B、C、D。

分析与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加速运动、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都是变化的,它们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D正确);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A,C正确)

5、

答案:D

分析与解: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都是属于平衡态,重物所受到的拉力跟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F=G,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以上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同学们往往凭借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做出错误答案,认为重物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重物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还有的同学认为速度大时拉力应当大于重力,速度的大小由公式v=s/t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确定,与拉力大小无关。

6、

答案:快

分析与解:72km/h=20m/s<48m/s

或:48m/s=48×3.6km/h=172.8km/h>72km/h。

7、

答案:D

分析与解:

8、

答案:4

分析与解: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先计算出物体6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再计算它的平均速度。

解:根据v=

v= = = = =4m/s

答:物体在这6s的平均速度是4m/s。

9、

答案:30、0

分析与解:放在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木箱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木箱受到的支持力跟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运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可知木箱受到的重力跟支持力的合力为零,先分析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根据物体的实际状态及物体处于该状态应满足的条件找出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10、

答案:不等于;等于

分析与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是变化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不向上运动也不向下运动),因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专题运动和力专项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共40分) 1. 如图1—1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 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不可能为0 D.大小可能为F 2.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汁的定滑轮,绳一端系一质量 为M=10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5 kg 的猴子, 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1-2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 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l0 m/s 。) A .25 m/s B .5 m/s C .10 m /s D .0.5m/s 3. 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1—2l 所 示,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时 A . 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 A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 、B 表面的性质 4. 如图1—22所示,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的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然后从B 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 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 等,第一次皮带不动,第二次皮带逆时针转动,则两次通过皮带所用 的时间t 1、t 2的关系是 A .t l > t 2 B. t l < t 2 C .t 1 = t 2 D .无法确定 5. 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 动,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6.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 速度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 .若R v 1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7. 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刀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 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力与运动练习题

2019力与运动练习题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力与运动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1.(2019佛山高一检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以下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 A.是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B.是牛顿在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C.是牛顿在胡克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D.是牛顿在爱因斯坦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条动力学基本规律,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2.火车在平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偏后一

些,只是由于时间短,偏后的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解析】人随火车共同运动,具有向前的速度,当人跳起后,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水平方向的速度,所以仍落回到车上原处.B项正确. 【答案】B 3.(2019舟山高一检测)下面关于物体惯性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惯性越大 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由惯性引起的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的惯性较大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它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故A、B错误;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是人的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的结果,C正确;因两物体的材料不同,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推动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D错误. 【答案】C 4.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

浙教版科学复习 运动和力专题

中考系列之运动和力复习 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①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a 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a 1.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 2.A.飞奔的猎豹 B.放在桌面上的书 C.慢慢爬行的蜗牛 D.站在上升扶梯的人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4.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5.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6.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7.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二速度和平均速度 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a ②知道速度的概念 a ③知道速度的单位 a ④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c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 ② ③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2)速度 ①计算公式:v=s/t ,变形s= ,t= 。 ②单位:m/s或者km/h,1m/s= km/h 4.下列运动物体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A.正在匀速通过拱桥的汽车 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6.C.地球绕太阳匀速转动 D.在空中匀速盘旋的飞机 5.对于公式v=s/t,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 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 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力和运动专题复习

力和运动 复习方法指导 1、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如果两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越大。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S=vt说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它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至于物体到底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 因为地球上不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它是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力不是产生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正确认识惯性: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同,前者是概念,后者是规律。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没受其它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应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惯性: (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指固体、液体、气体。“保持”指始终具有的意思。 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如何改变都无关。 (2)惯性和力是两个实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一种固有性质,它与外界因素无关。 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3)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大。 4、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这种看法认为:“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它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相符合,使不少人认为它是对的。只有弄清这种说法的错误,才能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以推车为例: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是推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停止用力,车在地面阻

盐城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x 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 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 B .当?x =0.3m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D .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则有 k x mg ?= 解得 0.210 N/m 20.0N/m 0.1 mg k x ?= ==? 选项AC 错误; B .当△x =0.3m 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向上,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 D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图可知,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o,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o=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

力与运动测试题

1、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使它分别在水平桌面上和同一桌面上的几根圆木棍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可以比较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B、实验研究中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 C、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D、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大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如图年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5、如图,用100 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 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当压力减为50 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是() A . 5 牛 B . 10 牛 C . 40 牛 D . 50 牛 6、手握住一个酱油瓶,瓶的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四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酱油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随着手所施加的压力增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 C、手握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静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瓶子原来是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过程中,瓶仍静止,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摩擦力也将增大。 7、下列描述的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加速向上飞的运载火箭 B.正在减速的汽车 C.正在沿弧形轨道快跑的四驱车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8、如图2,小明用水平推力推车而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的推力小于车子所受摩擦力 B. 车保持静止状态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C.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推车的同时车子也推他,所以车没动 D.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与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一个重为2N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6N,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8N时,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合力的大小分别为() A.0.8N,0.6N B.1.0N,1.2N C.2.0N,0.2N D.0.6N,0.2N

力和运动复习(含详细知识点、历年经典考题)

第六章力和运动 课标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例: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 本章知识点: 1、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相互性、相互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三种常见力: 弹力:弹性形变、弹簧测力计及原理和使用 重力:重力大小、方向 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判断(二力平衡) 本章实验: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一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知识的梳理、疑点的辨析、巩固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第六章力与运动 1、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 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 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1、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和球同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 B.球离开脚以后,就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了,继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是继续受力的原因,故B错; C.足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运动状态是一定会改变的,故C正确;D.正在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力全部消失,则它将会沿力消失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 2.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C.重力和阻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地面的支持力向上,汽车的牵引力方向向前,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B. 汽车的牵引力向前,阻力向后,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于车,是一对平衡

力; C. 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水平向后,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D. 汽车的牵引力水平向前,重力竖直向下,二力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点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 3.下列情况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重力不是斜面对木块施加的。故这两个力不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给苹果的,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苹果给地球的,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对方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5N,向左B.7N,向左C.7N,向右D.17N,向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5N,方向向右。 以A为研究对象,A在水平方向受B物块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三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2N﹣5N=7N,方向向左。故ACD错误、B正确。

运动与力 专题练习

第一章运动与力专题练习(一) 专题一:参照物及其选择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月亮在白云中穿梭”和“月亮走我也走”这两觉歌词中额参照物分别是 和。 3、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礼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西子号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4、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 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如图所示。此 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气流 C、地面 C、风洞 5、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 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专题二、速度图像问题 1、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 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右图,根据图像可知() A、0-2s内的速度为1m/s B、0-5s内的物体移动了10m C、第1秒末和第3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秒末和第5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3、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 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 作出下列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第6s时,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D、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 4、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 参考点O点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 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A速度大于B速度,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 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20m路程 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 专题三、速度计算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2、晓燕在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

力 运动和力专题训练

[课时训练(六) 力运动和力] 一、填空题 1.【2017·内江】如图K6-1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图K6-1 2.【2017·贵港】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K6-2所示,所测物体M 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图K6-2 3.如图K6-3所示,用手指支住刻度尺,当刻度尺静止时,手指支撑的位置正上方就是刻度尺的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图K6-3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花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该力的方向是________。 5.【2017·成都】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冰壶是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比赛冰壶的最上面覆盖着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如图K6-4所示,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目的是为了________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________冰壶滑行的距离。(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K6-4 6.如图K6-5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物体未掉下桌子),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桌面受到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________。 图K6-5 二、选择题 7.如图K6-6所示,林红和小勇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林红用力推一下小勇,其结果是( )

力与运动练习题5份(有答案)

力与运动练习题5份(有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1.(2012?佛山高一检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以下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 ) A.是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B.是牛顿在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C.是牛顿在胡克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D.是牛顿在爱因斯坦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条动力学基本规律,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 A 2.火车在平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短,偏后的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解析】人随火车共同运动,具有向前的速度,当人跳起后,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水平方向的速度,所以仍落回到车上原处.B项正确.【答案】 B 3.(2012?舟山高一检测)下面关于物体惯性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惯性越大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由惯性引起的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的惯性较大【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它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故A、B错误;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是人的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的结果,C正确;因两物体的材料不同,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推动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D错误.【答案】 C 4.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车速太快 B.紧急刹车 C.车速太慢 D.突然启动【解析】汽车高速匀速行

(整理)中考物理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四 物体的运动 力 力和运动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知道参照物的意义,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知道速度的意义及常见单位的换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会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知道如何探究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属性,能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中考命题热点: 参照物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简单的速度、路程、时间的运算;探究运动的特点;对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作力的图示、示意图;联系实际考查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释与惯性有关的常见现象;利用二力平衡求(或判断)未知力的大小.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4-1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2.图4-2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3s 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什么? . 3.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 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N .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女孩,他马上用10N 的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过程中,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 N . 4.如图4-3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改变. 5.如图4-4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 (s) 图4-2 图4-1 图4-3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试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20分钟收取答题卡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2. ( 2分)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 ( 2分) (2015?济宁)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 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 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 D. 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 4. ( 2分) 以下物体中,物重约为20牛的是() A. 一头牛 B. 一个鸡蛋 C. 一只鸭 D. 一本物理课本 5. (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棉花和1t铁块相比,铁块受到的重力较大 B. 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物体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重力是一回事 D. 通常情况下,1kg=9.8N 6. ( 2分) (2011?成都)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 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八下期末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

八下期末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 一、完成以下受力分析作图(使用刻度尺和2B铅笔作图)。 1、图1是踢出去的足球的运动轨迹,请作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如图2所示,画出小球摆到最高点时所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3、如图3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4、如图4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加速斜向上运动,请画出货物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5、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6、如图6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7、请在图7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悬浮在浓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力。 8、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正在水中下沉的物块(物块未接触容器底)所受力的示意图. 9、如图9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物体以初速度V沿表面粗糙的水平面向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0、如图10所示,物体A在传送带上水平向右做减速运动,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11、图11中,木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块B的受力示意图。 12、如图,12所示,木块在压力F和测力计作用下沿墙面向上匀速运动,请画出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 13、如图13所示,作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14、如图14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沿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A所受力的示意图。 15、如图15所示,一小孩拉着木箱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请做出木箱受力的示意图。 16、如图16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画出动滑轮受力的示意图。 二、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一:力 人推箱子,人对箱子有。绳子拉着台灯,绳子对台 灯有。力是。 如下左图,说明力可以。 如右下图,说明力可以。 如右图中门,从三个不同点推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它和、一起称为力的三要素。 如右图,小姑娘向前推墙,自己会向滑行, 松手后,两个磁铁小车会运动,上面两个 现象都是因为:。 1、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 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力与运动》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力与运动》 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 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

一、运动的描述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 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2t .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 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3∶5∶…∶(2n -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t n =. 4.竖直上抛运动 (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比例法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3)逆向过程处理法 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速度图象法 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渡河 设水流的速度为v 1,船的航行速度为v 2,河的宽度为d .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一:力与运动基础练习题

专题训练一、力和运动一.选择题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 的个数和性质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静止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14.如图所示,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直角三角形,BC水平,AC边竖直,∠ABC=α,AB及AC两边上分别套有细线连着的铜环,当它们静止时,细线跟A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细线长度小于BC) A.θ=α B.θ> 2 π C.θ<α D.α<θ< 2 π 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1-1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25m/s2 B.5m/s2 C.10m/s2 D.15m/s2() 3.小木块m从光滑曲面上P点滑下,通过粗糙静止的水平传送带落于地面上的Q点,如图1-2所示。现让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逆时针转 动,让m从P处重新滑下,则此次木块的落地点将 A.仍在Q点 B.在Q点右边() C.在Q点左边 D.木块可能落不到地面 4.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则捅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是图1-3中的哪一个(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 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面上,则从t=0开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图1-1 P m Q 图1-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图1-3

初三物理力、力和运动专题

初三年级(物理) 第4讲力力和运动(拔高班) 【考纲要求】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的辨析;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力的测量。 2、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区别;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惯性现象;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的辩析。 4、力和运动:合力;等效替代法的运用,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受力情况的分析 5、力的作图:力的三要素在图中的表示。 【教学重难点】 1、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区别 2、牛顿第一定律 3、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命题方向】 选择、填空、实验探究、作图 【基础限时训练】 1.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2.在下列物体中,重力约是1 N的物体是 ( ) A.一只小狗 B.一个小学生 C.一袋方便面 D.一枝铅笔 3.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气中受到 ( ) A.空气和手的推力 B.手的推力 C.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 D.重力 4.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对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5.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力与运动基础练习题

力与运动基础练习 牛顿第一定律: 一、填空题: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表明:原来的物体在不受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原来的物体在不受作用时将保持。 2.在“斜面小车”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下滑,滑到铺有毛巾、棉布或木板的平面上,这样做可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的起始相同。接着在三种不同材料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如图所示,最后分别停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实验可得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表面越光滑,车受到的阻力越,运动的距离越,速度改变的越。若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状态运动下去。 3.如图所示,用力击打鸡蛋下面的硬纸片,可以发现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在杯中,鸡蛋没有飞出是因为鸡蛋具有;硬纸片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4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当停止用力蹬脚踏板时,自行车仍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的缘故;但自行车运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自行车受到了的作用。 5.当汽车急刹车时,人的下身突然减速,而上身由于则会向前冲去;若汽车向左拐弯,则人会向倒去。

6.汽车关闭发动机以后,仍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说明汽车具有,汽车最终还 是要停下来,是由于受到的作用。 7.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 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 8.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车速会逐渐变小,是由于受到地 面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如在雨天,车会滑行更远,这是因为。 9.当衣服上粘了灰尘后,用手拍打一下,灰尘就会飞离衣服,这是因为具有惯性的缘故。 10.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 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 11.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投弹。(填“目标正上方” 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12.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若 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 二、选择题: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的观点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正确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一定正确 C.虽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 出牛顿第一定律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力同时都消失,这个物体将(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越来越快 3.以下事例中不是惯性现象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