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读后感
识在社会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识在社会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高度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往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社会分工与资源协调成为可能。
用一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来弄清楚价格体系的作用。
假设市场上石油近期出现了紧缺。
原材料价格上涨,上下游立即会有连锁反应,供应商们开始寻求新的原油进口途径,只要部分人了解到由此产生的新缺口,转而寻求其他来源来填补这个缺口,则其影响就会迅速扩及整个经济体系。
而且,这不仅仅影响到所有石油的使用,它还影响到石油的替代品的使用,以及替代品的替代品的使用,还会影响所有上下游制品的供应,其替代品,替代品的替代品的供应等等;而那些提供关联替代品的绝大部分人,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变化的最初原因。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市场,并非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对市场整体全部了解,而是因为每个人有限的视野合在一起足以叠盖整个市场。
所以,通过许多中介传导,有关的信息就能传递到全体成员。
价格机制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这套体系依然是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最优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想了解价格的真正作用,就必须把价格体系看作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价格体系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运转所需的知识很经济,就是说,参与这个体系的个人只需要掌握很少信息便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将最关键的信息以最简短的形式,通过某种符号来传递,而且只传递给有关的人。
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哈耶克社会中知识利用
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他需要多少知识呢?在超出 他的直接知识范围的那些事件中,何者与其决策直接有 关呢?关于这些事件,他又需要知道多少呢?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都会影响到 他本应做出的决策。不过,关于这些事件,他不必知道 则多,更不需要知道其所有后果。为什么在某一特殊时 刻对某种尺寸的螺丝钉的需求相对增加了?为什么纸袋 比帆布袋更容易获得?为什么一时较难以获得某类技术 工人或特殊机械工具?对于他来说,这些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这些东西较其他东西的获得变得更为困难或容易 的程度,或对他生产或使用的各种东西的需要在多达程 度上变得更为急切或不则急切了。重要的是他所关心的 那些东西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这些东西的相对重要性的 原因并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也与他本人所处情况中的那 些具体事情无关。
合理经济秩序问题的特殊性恰恰取决于如下事实:我们 必须利用有关我们的处境的知识,但这样的知识从来也 不会以集中或整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人们分散地特有的 支离破碎且常常相互矛盾的知识碎片。因此,社会经济 问题并不仅仅是如何配置“给定的”资源—如果这里的 “给定”指将其给予单个头脑来精心解决这些“数据” 所界定的问题的话。社会经济问题更多地是如何确保社 会的每个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得到最优使用,将其用于相 对重要性仅仅为个人所知的目的。简单说,社会经济问 题是任何单个人都不可能从整体上占有的知识的利用问 题。
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忘记组成整幅经济图画的不断 发生的小的变化。原因之一是他们越来越热衷于统计总 量,而统计总量要比细节变量更具稳定性。然而,总量 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像统计学家们偶尔所做的那样,用 “大数定律”或随机变动的相互抵消来解释。要对付的 因素的个数还没有大到偶然因素产生稳定性的程度。商 品和服务流动的背后是蓄意的调整,是为了适应昨天不 曾预计到的新情况而做出的重新部署,是A的失败导致B 的乘机而入。甚至大规模和高度机械化工厂的持续运转 也主要因为存在一种环境,使其能够获得各种意外必需 品,其房顶上的瓦片、办公用的文具、成千上万种它自 己不能生产的设备部件以与该工厂的运营所需要的方案, 这些都要在市场上随手可得。
解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解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哈耶克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他倡导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强调一种“自然秩序”,让市场机制发挥调配资源的作用,当然,哈耶克绝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而哈耶克的这些观点并不是空中楼阁,他是通过严格的逻辑论证来阐述的,《知识面社会中的利用》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观点和主张。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以自由主义和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文章告诉我们社会的经济问题不只是在于如何分配所“资源”,而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这也是文章标题所预示的问题,接一来作者层层论证,突现大家思想的严谨。
文章分为七部分,从信息的掌握和经济秩序的制定谈起,因此,本文也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源头。
哈耶克认为,如果我们能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那么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就显得简单了,然而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即前面所说的信息)从未这样“赋予”一个能由此得出结的单一头脑,于是问题转变为如何利用分散在社会个体中的知识,其实这也是为后面引出价格机制伏笔。
接下来作者就制定经济秩序和利用社会中分散的知识提出了三种制度的制定,即中央计划、自由竞争(即由分散的个人制订的分散计划,这了是基于分散信息的利用)和垄断。
这三种制度哪一种更好呢,“depens mainly on the question under which of them we can expect that fuller use will be made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观点。
第三部分作者主要从分散知识的重要性出发,制度的制定无疑是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若从中央计划出发,那么势必需要一个由挑选的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这个机构或者掌握有最好的知识,但必然无法覆盖社会信息的全部,这在前面已论述过。
这里哈耶克肯定了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它或者称不上科学,但却在经济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一、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认为,知识是人们在劳动和交往中不断积累和创造的产物。在现代社会 中,知识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科学研究、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例如,科学家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探索自然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更 加精确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教育者则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了更多具有创新能力 的人才;文化知识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相关研究表明,知识的运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罗默尔 和诺斯的研究发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物质资 本和劳动力。另外,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研究也表明,隐性知识的转移和 分享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知识在社会中的误用
然而,知识在社会中也存在误用的情况。哈耶克指出,知识的误用往往源于人 们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过分追求功利以及缺乏道德约束。例如,迷信和伪科学 现象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人们对某些领域的认知不足,过于相信奇迹和神秘力 量;另外,一些人也可能出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知识的价值和道德 准则。
在总结中,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紧密。这种理 论提醒我们不应忽视知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社 会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知识的社会背景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公正、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谢谢观看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一。它以批判的理性主义 为基础,强调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的文化工业、科学技术等领域,并认为这些领域在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同时,也 对人的自由和尊严产生了威胁。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试图通过批判现代社会的 弊端来唤醒人们的反思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奥地利] F.A.海耶克当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时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据某些常见的假设,答案十分简单。
即,假如我们具有一切有关的信息;假如我们能从一个已知的偏好体系出发;假如我们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所剩下的就纯粹是一个逻辑问题了。
换言之,什么是现有方式的最好利用这一向题的答案,已隐含在上述假设中了。
解决这个最优化问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已全部列出,它们能用数学形式得到最好的说明。
最简单他说,这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换率在所有不同的用途中必须相同。
然而,这根本不是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而且我们为解决这个逻辑问题所发展起来的经济运算,也并末为它提供答案,尽管这种经济运算是朝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方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原因是,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从未为了整个社会而“赋予”一个能由其得出结论的单一头脑,而且也绝不可能象这样来赋予。
合理的经济秩序问题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性质,是因为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末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
这样,如果“赋予”在此指赋予一个能有意识地解决这些“数据”所构成的问题的单一头脑,社会的经济问题就不只是如何分配所“赋予”的资源,而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因为其相对重要性只有这些个人才知道。
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如何利用并非整体地赋予任何人的知识的问题。
上述基本问题的这一特点,恐怕非但没有为经济理论中的许多新方法——尤其是许多利用数学的新方法——所澄清,它反而被搞混了。
虽然我在本文中主要想阐述合理的经济体制问题,但在阐述时我将多次涉及它与某些方法论问题的密切联系。
我想说明的许多论点,其余是各不相同的推理途径不期而遇地汇集所得出的结论,但就我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这决不是偶然的。
我认为,目前许多关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争论,都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本质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又源于我们把处理自然现象时养成的思维习惯,错误地转用于社会现象。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哈耶克(1899-1992)是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早期以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成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
他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经济学范围。
在政府干预、社会主义的经济后果及社会结构的发展三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继承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
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
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
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这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也满含着自由主义的味道。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从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的依据——知识说起,通过对具体情况的知识、数据以及科学知识的辨析引出价格机制,而后对价格机制的具体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说明每个人通过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所形成的价格体系是科学的。
文章最后一部分对熊彼特的观点进行了抨击,也再次强调了:就算所有的知识为一个人所了解,由他决定出来的解决办法也是无效的。
相反,我们必须通过只掌握部分知识的个人的相互作用去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具体的不断改变的知识。
文章开头提出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给出了答案:1、我们了解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存在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的已知的偏好体系,而我们对它有充分的了解;3、我们掌握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部知识。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能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那么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就会很容易,然而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从未这样“赋予”一个能由此得出结的单一头脑,于是问题转变为如何利用分散在社会个体中的知识,其实这也是为后面引出价格机制伏笔。
作者还批评了目前研究中频繁使用数学的方法,因为经济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不能用处理自然现象的习惯去处理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方法论哈耶克读后感
社会科学方法论哈耶克读后感一、初读哈耶克。
1.1 接触哈耶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思想世界的大门。
他的观点乍一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品味却别有洞天。
他那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一颗大石头,激起层层涟漪。
1.2 他强调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这和我们日常所习惯的一些集体性思维有所不同。
这让我想到生活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可哈耶克却认为这种个体的自主性有着巨大的价值。
二、深入探究。
2.1 哈耶克对于知识的理解很独特。
他认为知识是分散的,就像散落在各处的宝藏。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掌握着一点知识,而这些点滴的知识汇聚起来才是完整的社会知识体系。
这就好比一个大拼图,每个人手里的小碎片看起来不起眼,可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这让我联想到在一个社区里,卖菜的大妈知道哪种菜最新鲜,修理工知道怎么修好各种小电器,这些分散的知识共同构成了社区生活的丰富性。
2.2 他对理性的有限性的阐述也很深刻。
我们常常觉得人类的理性无所不能,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神通广大。
但哈耶克指出,理性是有边界的,过度相信理性会导致很多问题。
就像有些城市规划者,以为按照自己的完美蓝图就能打造出理想城市,结果却忽视了很多实际情况,最后弄出的规划反而不适合人们居住。
2.3 哈耶克对自发秩序的推崇也很有趣。
他觉得社会秩序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发展、自发形成的。
这就像森林里的生态系统,没有谁专门去设计每一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可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人类社会里,市场就是一种自发秩序,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政府如果过度干预,就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三、读完后的思考。
3.1 从哈耶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我得到了很多启示。
在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不能总是从单一的、宏观的角度去看,也要关注个体的力量和作用。
不能把所有人都当成一样的螺丝钉,而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3.2 同时,也要对理性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读哈耶克的一篇文章
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有感“经济学家的任务,是要对世人说明,对于那些我们自以为可以设计好的机制,我们的知识其实远远不够(The curious task of economics is to demonstrate to men how little they really know about what they imagine they can design.)”,这是哈耶克(F. A. Hayek)在其著作《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中的经典语录之一。
他是奥地利裔英国籍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他对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大力推崇。
本文发表于1945年9月,而在那之前的一年即1944年,哈耶克最知名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出版,书中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同时指出,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是“通往奴役之路”。
本文也从一开始就被注入了自由主义的气息,对计划主义的反对渗透在字里行间。
在这些著作出版和发表的年代,人们对理想世界充满了幻想,一些人认为全体公有、统一调配的计划分配手段似乎可以有效地消除贫困,但哈耶克利用社会中的知识这一有利工具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彻底地批判。
哈耶克指出,解决经济秩序最优化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达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换率在所有不同的用途中必须相同。
然而合理的经济秩序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就是,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并没有为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答案。
事实上,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或者说信息,通常情况下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被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因而,如何分配和利用每个社会成员被赋予的知识资源,才是社会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在这之中,每个社会成员对知识信息的充分利用显得更加重要。
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的读后感悟
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的读后感悟Knowledge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shape the way we understand and navigate the world around us. It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society.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knowledge plays a vital role in shaping our perceptions, beliefs, and values. Without knowledge, we would be lost in a sea of ignorance, unable to make sense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 we inhabit.知识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塑造我们理解和驾驭周围世界的方式。
它作为社会增长、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从科学技术到艺术和人文学科,知识在塑造我们的认知、信仰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知识,我们将在无知的海洋中迷失,无法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复杂性。
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 before. With the ri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for individuals who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ir knowledge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has never been higher. From healthcare to business,education to politics, knowledge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innovation, progress, and change in every sector of society.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知识的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与《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本质
企业为什么存在
企业的成本与规模
5
企业的本质
• 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 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 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的,科斯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 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假定,并且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在经 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的两头分别是“资源的 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以及“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这 两个假设。
握和经济秩序的制定谈起,因此,本文也被认为是信息
经济学的源头。
3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 第二部分:“关于分配现有资源的相互关联的决策的综合称作“计划”” ,中央计划、竞争、垄断。 • • 第三部分:分散知识的重要性(容易掌握但同样重要)(水泥匠) 第四部分:经济问题由变化产生,计划难以跟随变化的发展,让“在现场 者”来作这种基于具体情况的决策,即由掌握信息的人来制定计划。 • 第五部分:中央计划不可行,因为它是一种信息的上传,而没有一种好的 机制让全部的信息传达到制度制定者那里;而由个体制定计划必然也要有 一定的依据,引出价格机制。(锡的举例) • 第六部分:每个人只需掌握他所需的信息,便能通过价格机制导向全社会 。“它既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受其引导的人们通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 如此行事”(自由主义)。 • 第七部分:观点评判
7
交易成本 • 第一,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所有对价格影响的信息的费
用总和。虽然随着信息出卖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
能减少,但还是不能消除这种成本。 • 第二,市场上发生的每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会产生交 易费用,带来成本的上升 • 第三,某些市场中,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需要签定一 系列的的契约,进一步导致了成本的上升。在企业内部 ,原先在价格机制下的的一系列契约可由一个契约所代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完整版)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完整版)本文系哈耶克名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选自《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5-100页。
该文系统论述了“知识的分散性”,在哈耶克的知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推送全文,供朋友们参考。
转自中华好学者ID: zhonghuahaoxuezhe一当我们努力建构一种合理的经济秩序(a rational economic order)的时候,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据人们熟知的某些假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十分简单的。
假设我们拥有所有相关的信息,假设我们能够从一个给定的偏好系统(a given system of preferences)出发,又假设我们掌握了有关可资使用的手段或资源的全部知识,那么剩下的问题也就只是一个纯粹的逻辑问题了。
这就是说,对什么是可资使用的手段或资源的最佳用途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隐含在我们的上述假设之中了。
解决这个最优问题(this optimum problem)所必须满足的那些条件已经完全设定了,因此我们可以经由数学的形式而得到最佳的陈述;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这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任何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换率(the marginal rates of substitution)在它们所有不同的用途中都必定是相同的。
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根本就不是社会所面对的那种经济问题。
再者,我们为解决这个逻辑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经济运算方法也没有为我们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某种答案,尽管这种经济运算方法仍不失为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上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种经济运算方法的发现之所以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其原因在于:作为这种经济运算方法之出发点的“数据”或“基据”(datum),就整个社会而言,对于一个能够计算其结果的单一心智来说,从来就不是“给定的”,而且也绝不可能是如此给定的。
合理经济秩序的问题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性质,完全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决定的,即我们必须运用的有关各种情势的知识(the knowledge of the circumstances),从来就不是以一种集中的且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仅仅是作为所有彼此独立的个人所掌握的不完全的而且还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分散知识而存在的。
读书笔记: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读书笔记: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一何谓合理的经济秩序?根据经济学主流的方法,即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的基础上的。
假设具有一切有关的信息;假设能从已知的偏好体系出发;假设人们掌握着现有方法的全部知识,这样,现实的选择就蜕变为了利用现有资源的最优化问题,这个求解,可以使用数学形式。
不过,数学运算所解决的根本不是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顶多是朝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迈出重要的一步。
因为我们所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不是以集中、完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不完全、时常矛盾的形式为独立的个人所掌握。
所以,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解决不能依靠如何配臵既定资源,而是要确保能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
二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到计划。
存在争议的并不是要不要计划,而是计划该由一个权威机构集中制定还是由各类组织、抑或个人分散制定?哪种制度效率更高,是根据其能否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判断的。
三在不同社会里,不同种类的知识,其地位也是不同的。
人们之所以认为权威和专家掌握的知识重要,是因为一种被称为科学的知识在公众的头脑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致于大家忘却了这种知识之外还有其他知识。
比如,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由于难以系统化,就不可能称之为科学,可那些知识无疑是重要的,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掌握着独一无二的信息。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完成理论学习后还必须学很多的东西,尤其是要在实践中不断了解本行业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其变化,才有利于作出恰当的决策。
社会氛围对这种知识的蔑视,纯粹是偏见的产物。
四贬低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知识,必然会贬低变化的重要性。
经济问题总是由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借助价格信号反映出来,对个体而言,变化里充满了投机套利的机会。
专家们掌握的技术知识固然重要,却并不意味着利用价格或市场环境变化的特定知识不重要。
一个企业的运行,并非全然受制于其机械装臵的先进与否,成本还受技术以外的因素的影响。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读后感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有感我在刚读这篇文章时基本处于混乱的状态,在反复阅读之后并查阅了哈耶克的相关主张后才渐渐对这篇文章有了些许理解。
在阅读文章之前,作为读者,有必要了解到哈耶克是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坚定的崇尚者,反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
他关于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影响深远,而这篇文章也能看出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指出,经济运算并没有为建立合理经济秩序提供答案,因为经济运算所解决的问题只是单一头脑有意识地解决,而不是利用整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相对重要性来解决问题。
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哈耶克更偏向于利用起先分散在全体人民中的知识,而不是经适当挑选的专家所组成的权威机构。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独一无二的信息,以不被他人所知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
而经济问题总是由变化引起的,并且只有变化才能引起对新的经济问题的思考。
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更需要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而中央权威机构是看不到这种变化的。
哈耶克还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指出价格体系的作用:由于锡的供应紧缺,参与这市场的成员虽然并不了解产生这种供应变化的原因,但价格体系会使这种影响扩展到世界各个地方,成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减少锡的使用。
同时指出价格体系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且其运转是经济的。
最重要的是,价格体系并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过程,因为受其引导的人们通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行事。
读完文章后我可以感受到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高度认可:价格机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协调个人的知识,使社会的成员能够达成多样化,借由自发性的自我组织原则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如此高效率地利用社会中分散的知识的一种机制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它是一种人类偶然的发现。
而在中央计划经济中,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决定资源的分配,但这些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资讯以正确分配资源。
尽管哈耶克并没有运用数学模型来阐述关于自由主义的观点,但他对自由主义的阐述值得我从各方面深思,因为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确表明分散的知识的运用对于资源的利用是高效的,熟练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可以让资源使用更高效,比如一个水泥工知道如何让水泥更容易凝固。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的一点思考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的一点思考本学期我阅读了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一书,重点研读了第四章《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在这一章中,哈耶克集中论述了由于知识的分散性、个人只掌握有限的知识和利用知识的效率的不同,使得通过市场机制制定计划比中央计划者更有效率。
价格体系“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使得市场参与者只需掌握很少的信息便能采取正确的行动”①,迅速对经济中的变化做出反应,不必像中央计划者一样掌握全部信息,因此提高了利用知识的效率。
哈耶克“将其知识论应用到市场经济理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过程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他强调了价格体系、竞争机制和市场对信息的发现、传播和交换的作用。
”②我将先对第四章的内容做一梳理,理清作者的逻辑思路和论证过程,进而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文本梳理在本章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了文章的主题或是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即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者认为即使当我们“掌握全部信息,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能从一个已知的偏好体系出发”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起来的“经济运算”也无法提供答案。
原因就在于合理的经济秩序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即“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未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④,即知识在社会中是分散存在的。
第二部分解释了什么是计划,计划是“关于分配现有资源的相互关联的决策的综合”⑤。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谁制定计划。
作者指出了制定计划的三种方式:1、中央计划:根据一个统一的计划管理整个经济体系。
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计划经济中。
2、竞争:由许多单独的个人制定分散的计划。
这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中。
现实经济中还存在第三种方式垄断:代表有组织的工业的计划。
判断这三种制定计划的方式的效率的高低主要是考察哪一种制度能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知识。
因此作者在第三部分对知识进行了分类。
第一种知识是“分立的个人知识”,即为特定个人支配的知识;第二种是“理论知识”,即“是被经适当挑选的专家所组成的权威机构所掌握的知识”⑥。
哈耶克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是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观点和贡献。
以下是哈耶克关于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的主要观点:
知识的分散性:哈耶克认为,知识是分散在社会的各个个体中,没有任何一个集中的机构或个人能够完全掌握全部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知识分散的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个体应该自由地运用和传递自己的知识,而不依赖于中央计划或权威。
自由市场与竞争:哈耶克主张自由市场和竞争机制是有效利用分散知识的方式。
他认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将分散的个体知识整合起来,通过竞争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的产生。
他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和价格体系的信息传递功能。
受限知识与计划经济:哈耶克批评了集中计划经济的模式,认为中央计划者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经济的失调。
他强调了受限知识的概念,即个体只能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一小部分,无法全面把握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
法治和个人自由:哈耶克主张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秩序,保障个体的自由和财产权利。
他认为自由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为社会创造繁荣和进步。
综上所述,哈耶克的思想强调了知识的分散性和个体自由,主张自由市场和竞争机制作为有效运用和整合分散知识的方式。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哈耶克读书笔记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文章开篇提出一个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或者说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作者列出了以下几个必备条件:1、我们了解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存在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的已知的偏好体系,而我们对它有充分的了解;3、我们掌握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部知识。
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通过逻辑运算建立最优的经济秩序。
然而,毫无疑问,在现实中,这些条件都是无法充分实现的。
首先,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
这些有限的知识和信息又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
“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未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
”没有单一一个人的头脑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掌握可以利用的独一无二的信息,而基于这种信息的决策只有由每个个人作出,或由他积极参与作出,这种信息才能被利用。
例如,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进行买卖交易的黄金交易商人,或从不同地方商品价格的差价获利的套利人,“他们都是以不为他人所知的对一瞬即逝的情况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
”而这些情况又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哈耶克在文中没有明确提出但隐含在其中的理由是:社会中也不存在一个稳定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欲望体系的偏好系统,使经济计划的制定可以此为出发点。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绝对不是通过单纯的基于数据的经济计划能够解决的。
在文中,哈耶克提出在经济生活存在三种形式的经济计划,即由单一的中央权威机构来为整个经济体系集中地制定计划;由单独的个人来制订的分散的计划;以及由垄断性工业企业联盟制定的计划。
他提出,在这三种制度中哪一种效率更高,主要取决于我们可望在哪一种制度下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知识,而知识的充分利用又取决于我们怎样做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是将所有应被利用的但原来分散在许多不同的个人间的知识交由一个单一的中央权威机构来处理呢,还是把每个人所需要的附加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以使他们的计划能与别人的计划相吻合?哈耶克在文中给出了具有倾向性的答案。
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读后感
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读后感《读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有感》哇,最近我读了哈耶克的《社会科学的事实》呢。
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想,这会是一本多难懂的书呀。
可是呀,当我真的读进去之后,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一样。
哈耶克在书里讲了好多关于社会科学的事儿。
我就想啊,社会科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拼图,里面每一块小拼图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
比如说,我们在学校里,有老师、同学,大家每天一起上课、做游戏,这就是社会这个大拼图的一部分。
哈耶克说社会科学的事实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就好比啊,我们看到一朵花,我们能说它是红色的、有几片花瓣,这是自然科学里很直白的事实。
可是在社会里呢,一个人的想法、一群人的习惯,这些东西可不像花的颜色和花瓣数量那么容易确定。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讨论过这个事儿。
我的好朋友小明就说:“哎呀,那这社会科学的事实是不是就像雾一样,模模糊糊的呢?”我想了想,回答他:“有点像呢,但是又不完全是。
雾是我们看不清楚东西,可是社会科学的事实是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很复杂。
”就像我们班级里,为什么有的同学喜欢数学,有的同学喜欢语文呢?这背后有好多原因,可能是家庭的影响,可能是之前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
这就是社会科学事实的复杂性。
书里还提到了关于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这可太有趣了。
我觉得个体就像一颗颗小星星,集体呢就像一片星空。
一颗小星星单独看也很闪亮,可是好多小星星凑在一起就成了美丽的星空。
在我们的社区里,每个家庭就是一个个体,好多家庭组合起来就成了社区这个集体。
但是这个集体可不是简单的把个体加起来就行的。
比如说,社区组织一个大扫除活动,有的家庭可能特别积极,有的家庭可能因为有事不能参加。
这时候社区就得想办法协调,让这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这就说明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又和妈妈说起这个事儿,妈妈笑着说:“宝贝,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厉害了。
就像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要互相考虑,这样家庭才能和睦。
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读后感
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读后感《读〈社会科学的事实〉有感》哎呀,最近我读了哈耶克写的《社会科学的事实》这本书呢,真的是让我有好多好多想法呀!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特别神秘的大森林。
书里的那些字呀,就像森林里的一棵棵大树,一开始我都有点晕头转向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去探索才好。
哈耶克说的那些关于社会科学的事实,我一开始就想,这到底是啥呀?感觉离我好遥远呢。
我就和我的小伙伴说起这本书。
我对小伙伴说:“你知道吗?我在看一本超级难懂的书,叫《社会科学的事实》。
”小伙伴瞪大了眼睛问我:“那里面都写啥了呀?是不是全是那些干巴巴的大道理?”我回答说:“嗯,看起来好像是呢。
不过我觉得它应该像宝藏一样,只要我努力找,就能找到好东西。
”小伙伴撇撇嘴说:“我才不信呢,那些大人写的社会科学的书,肯定无聊死了。
”我就有点不服气了,就像一只小斗鸡一样,我对他说:“你可别这么早下结论呀,说不定里面有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我继续读呀读,慢慢地好像有点懂了。
哈耶克讲的社会科学的事实,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幅大拼图。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人的行为,就像是小拼图块。
比如说,我们在学校里,同学们互相借文具,这看起来是一件特别小的事儿,但是在哈耶克的社会科学里呀,这就是一块小拼图。
好多好多这样的小事儿凑在一起,就拼成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画面。
这就像我们画画一样,一笔一笔的,最后画出一幅超级美的画。
我就想,哇,原来我们平时做的那些不起眼的事儿,都这么重要呢!我又想到了我们家小区里的情况。
小区里有老人在树下乘凉聊天,有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还有快递员叔叔在送快递。
这些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儿,就像书中说的,都是社会科学这个大框架里的一部分。
我要是把这些事儿都写下来,把这些人都研究研究,是不是就像哈耶克一样在探索社会科学的事实了呢?我就跑去跟爸爸说我的想法。
爸爸听了之后,笑着说:“你这个小脑袋瓜还挺能想的呢。
不过呀,哈耶克说的可不止这些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有感
我在刚读这篇文章时基本处于混乱的状态,在反复阅读之后并查阅了哈耶克的相关主张后才渐渐对这篇文章有了些许理解。
在阅读文章之前,作为读者,有必要了解到哈耶克是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坚定的崇尚者,反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
他关于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影响深远,而这篇文章也能看出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指出,经济运算并没有为建立合理经济秩序提供答案,因为经济运算所解决的问题只是单一头脑有意识地解决,而不是利用整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相对重要性来解决问题。
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哈耶克更偏向于利用起先分散在全体人民中的知识,而不是经适当挑选的专家所组成的权威机构。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独一无二的信息,以不被他人所知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
而经济问题总是由变化引起的,并且只有变化才能引起对新的经济问题的思考。
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更需要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而中央权威机构是看不到这种变化的。
哈耶克还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指出价格体系的作用:由于锡的供应紧缺,参与这市场的成员虽然并不了解产生这种供应变化的原因,但价格体系会使这种影响扩展到世界各个地方,成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减少锡的使用。
同时指出价格体系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且其运转是经济的。
最重要的是,价格体系并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过程,因为受其引导的人们通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行事。
读完文章后我可以感受到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高度认可:价格机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协调个人的知识,使社会的成员能够达成多样化,借由自发性的自我组织原则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如此高效率地利用社会中分散的知识的一种机制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它是一种人类偶然的发现。
而在中央计划经济中,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决定资源的分配,但这些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资讯以正确分配资源。
尽管哈耶克并没有运用数学模型来阐述关于自由主义的观点,但他对自由主
义的阐述值得我从各方面深思,因为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确表明分散的知识的运用对于资源的利用是高效的,熟练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可以让资源使用更高效,比如一个水泥工知道如何让水泥更容易凝固。
如果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仅仅由一个中央统一的集团进行并不能让资源的交换和使用更有效。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在开始建立时是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构想,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某个思想家所知信息局限,不可能是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的。
我个人不是完全自由主义的崇尚者,但哈耶克的文章以及它在经济主张中对数学模型的极少运用给了我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