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一)

合集下载

钱锺书的早期创作

钱锺书的早期创作

编者的话:今年11月21日,是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海内外学界将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纪念这位20世纪中国伟大的智者。

钱锺书以其沟通中西的卓越成果,构成了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重要而独特的一环,既将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又开启了21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极大可能性。

钱锺书是20世纪中国贡献于世界文化的杰出智者,《管锥编》等著作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巨制。

我们认为,纪念钱锺书的最好方式,就是重返经典,深入研读钱锺书的著作。

为此,我们组织了文章以飨读者。

评论[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钱锺书的早期创作[加拿大]雷勤风(Christopher G.Rea)引论钱锺书(1910—1998)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他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求学于国内外的一流学府。

他从抗日战争(1937—1945)初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写出了他大部分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可以算是乱世中的作家。

(1)他虽然后来偶尔还会作诗、写论文,但是他的文学生涯——就如不少同辈们一样——被中国内战的结果所割断。

不过,在那十年之间,钱锺书为文学现代性做出了很多种惊人的贡献,有的至今还未被全面了解。

一大部分钱锺书的早期创作收入《写在人生边上》(1941)和《人・兽・鬼》(1946)两本集子。

在其中我们看到他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正在形成中。

(2)这些作品多半是在钱锺书从欧洲进修回国之后的战乱时代写的,而且它们对现代中国最乱轰轰的时期提出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观点。

当中国作家争先恐后地呼应“救亡文学”号召的时代中,钱锺书却出了一本薄薄的散文集,其内的文章似乎多谈笔战,少谈抗战。

到了抗战末期,他写了四篇短篇小说,其形式不使用流行的史诗体,反而更像家庭心理剧和奇幻讽刺小说。

不过读者体会到,在他的散文中各篇的基本批评对象并不能只从它们的杂题本身(譬如:窗和门的不同喻意,或者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盲点等)看得出来。

他的小说也不限于时事性。

谈钱钟书文学创作的特色

谈钱钟书文学创作的特色
性 一 直 占绝 对 优 势 。正 如 有 学者 指 出 , 国现 代 文 学 一 直存 中
位 评论 家所 言 。 围 城 》 人 的 理 智 得 到 满 足 . 却 不 能 使 《 使 但
人 的 情 感 受 到震 动 , 能 使 人 “ 之 ” 而 不 能 “ 之 ” 只 好 , 乐 。杨 绛
在《 钱 钟 书 与 ( 记 围城 )中说 :我 觉 得 围 城 里 的 人 物 和 情 节 , 》 “ 都 凭 他 那 股 子 ‘ 气 ’呵成 了真 人 实 事 。 可是 他 毕 竟 不 是 一 痴 , 个 不 知 世 事 的 痴人 , 毕 竟 不 是 对 社 会 现 象 漠 不 关 心 , 以 也 所 小说 里 各 个 情 节虽 然 令 人 捧 腹 大 笑 , 书 的 气 氛 . 如 小 说 全 正 结 笔 所 说 :包 涵对 人 生 的讽 刺 和 伤 感 . 于 一 切 语 言 、 切 ‘ 深 一
是 情 性 的 高涨 。从 梁 启 超热 情 的呼 唤 “ 年 中 国” 赞 美 情 感 少 ,
的 神 圣 , 青 年 鲁 迅 讴 歌 。 罗 诗 力 ” 接 引 尼 采 式 非 理 性 主 到 摩 , 义 的 狂飙 , 为 2 已 O世 纪 中 国文 学 奠 定 了精 神 基 调 。鲁 迅 “ 救 救 孩 子” 悲 愤 呼 号 , 沫 若 《 神 》 浪 漫 情 怀 , 的 郭 女 的 巴金 “ 流 激 三 部 曲 激 情 燃烧 ,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中 。 性 一 直 以 惊 涛 的 在 情 骇 浪 之 势裹 挟 着 理 性 奔 腾 流 泻 。在 现 代 作 家 心 理 阵 营 里 , 情
理 品 格 作 为 最 高 的 追 求 。 象 的 描 写 逐 渐 向 哲 理 的 陶 铸 推 形

试论钱钟书《围城》中女性 (1)

试论钱钟书《围城》中女性 (1)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围城》中女性形象论文作者:黄梦婷准考证号:012111100049****:***报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时间:2014年5月1日目录中文摘要 (1)中文关键词 (1)正文 (2)一《围城》中女性的共同特点 (2)(一)魅力 (2)(二)有学问 (2)(三)思想先进,敢于主动追求爱情 (2)(四)有强烈的女权思想 (3)(五)对男人的依附 (4)二、作品中女性的个性特征 (4)(一)苏文纨 (4)(二)唐晓芙 (5)(三)孙小姐 (6)(四)鲍小姐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摘要】:钱钟书是以为多能行文者,他博学多才,兼痛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文化昆仑。

而他的作品《围城》则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

小说中描写的是主人公方鸿渐与他身边的一些文人小姐们的情感纠葛,借此代表当时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中国青年,展示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异化、高等学府的虚假、国人们崇洋媚外的心态。

暴露并鞭挞了知识分子中庸俗、虚假、虚荣、斗争、无聊等劣根性。

【关键词】:女性思想形象婚姻在《围城》中,作者把婚姻比作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通过描写以鲍小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各种女性人物形象来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身为女性的你不论如何有能力、如何争取女性解放都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

这些社会现象,作者并没有明确表露出来,贰拾一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来说明这个社会现象,现在本人来分析一下《围城》中女性人物形象。

一、《围城》中女性的共同特征(一)美丽《围城》中与方鸿渐有直接情感纠葛的四位女性:鲍小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都拥有漂亮的面容。

鲍小姐性感妖艳;苏小姐斯文讲究,眉清目秀;唐小姐“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孙小姐有着被睡眠洗濯得明净滋润的面容。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目录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一、《围城》中的意象解读 (3)(一)典型意象“围城” (3)(二)“围城”的广义解读 (4)二、“围城”的悲剧性 (5)(一)“进”与“出”的困境 (5)(二)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7)三、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 (8)(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 (8)(二)钱钟书独特的哲学观 (8)结语 (9)参考文献 (9)摘要: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在这本书里,有人读到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有人认识到了中国某一部分社会的弊端,有人看到了中西文化中的丑陋,有人悟到了人类心理的某种共通性。

研究《围城》的悲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历变故、体验挫折的体验,看到社会发展曾历经的曲折,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给生命注入积极乐观的血液,培养坚韧的意志;促使读者去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理性精神,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从“围城”这一意象入手,深入探究了生命“围城”的悲剧性以及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以期为《围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围城;意象;悲剧性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余英时在钱钟书逝世后评价说:“墨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结晶之一。

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吊唁钱先生的信中说,他的“美好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全球意识和诚实、严肃的精神将成为沟通全人类文化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魂源泉”。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但是,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作为非主流文学的《围城》在成书后很长时间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于钱钟书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后,《围城》才因此不仅被广大读者深深喜爱,更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大加推崇。

钱钟书的小说创作特色

钱钟书的小说创作特色

钱钟书的小说创作特色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钱钟书的小说创作特色。

一、深入细致的人物描写钱钟书的小说以其深入细致的人物描写而著称。

他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描绘,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形象。

例如,在《围城》中,他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在传统道德和现实压力之间挣扎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钱钟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方鸿渐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二、独特的叙事方式钱钟书的小说叙事方式独特而富有张力。

他常常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和时间交错的手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在《围城》中,他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交替进行,通过不同角度的描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和闪回的手法,使得故事的时间线更加错综复杂,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钱钟书的小说作品往往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例如,在《围城》中,他通过对方鸿渐的成长经历和婚姻观念的探讨,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

他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和思考的描写,让读者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四、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钱钟书的小说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围城》中,他通过对方鸿渐和白衣女子之间的对话,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令人忍俊不禁。

他的语言表达不仅使读者笑中带泪,更能让人对生活中的琐事和矛盾有所启发。

五、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钱钟书的小说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熟悉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对古诗词和典故的引用,使得故事更具文化底蕴。

同时,他也敢于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法,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钱钟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钱钟书

• 4、人的生存之城 •
钱钟书对人性弱点的高度兴趣促使他严肃的思 考现代文明与人类颓败的关系;促使他深入体察辗 转于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困境。这也透露出其创 作的心理意向:摒弃那种温和的取笑,代之以对人性 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探察,对文化人格作出极其深刻的 心理审形象分析
钱钟书是一位独特的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 者型作家,是一位风华绝 代的幽默才子。六十多年 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 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 称之为“文化昆仑”, “当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 “二十世纪人类最智 慧的头颅”,“一部活的 百科全书”。
主要著作:
学述著作 选本《宋诗选注》
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
• 3、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
• 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但这却 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上失业造成的对前 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尤其是定 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使矛盾 更复杂。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后者辞去报馆 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 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 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 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但这也是一条前 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 钟的“当、当……”声中结束。
(四)回国任教 1939—1941年在湘西工作。 1941年回上海。 1944-1946年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 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 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
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 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
(二)、内容简介
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 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 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 的一路遭遇,运用喜剧性的讽刺笔调,表现 了这群由那个腐败的社会造就的知识分子腐 朽、空虚、虚伪的灵魂,描写了他们因为缺 乏进步的社会理想而导致的精神上的彷徨、 苦闷和困窘。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造成这 类人物悲惨命运的污秽社会环境,从而宣告 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

论钱钟书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的渊源

论钱钟书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的渊源

论钱钟书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的渊源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创
作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同时也兼具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

钱钟书熟练掌握中西文化的特点,并能将其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文
学作品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外国文学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早年的
学习中,钱钟书就接触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杜伽尔的小说、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等,这些文学作品深深地影响了
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就受到了欧洲
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呈现出对传统思想的犀利批判,同时也表现
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另外,钱钟书也在文学创作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
思想相结合。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优秀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例如,在小说《庐山谣》中,他通过艺术手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符
号“庐山”与西方文学形式相结合,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他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借鉴,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行了
探索和创新,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钱钟书的《围城》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围城》创作于1944年,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学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当今文坛上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触针砭时弊,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同时,作家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触描画人情冷暖,调侃芸芸众生,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心理情绪,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风格。

标签:钱钟书;《围城》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小说《围城》中,那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而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逸闻纷至踏来,令人目不暇接。

同时,作家还采用独特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并以漫画式的笔触针砭时弊,描画人情冷暖,调侃芸芸众生,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让读者在大呼过瘾之中,充分领略了钱钟书的《围城》的艺术风格。

一、人物个性讽刺幽默形象钱钟书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象一张张白描一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在描写苏小姐所请的客人沈太太时,“她眼睛两个黑袋,象圆壳行军热水壶,想是储蓄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象侦探小说里谋杀的线索”。

这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令人浮想联翩,把沈太太的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围城》中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描写手法含蓄,形神毕露,比如出场一次的“哲学家”禇慎明,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地吹嘘他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这也是每位读者都可以轻易看出来的。

象这样的人物和事例,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并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对人性的鞭挞。

论钱钟书的

论钱钟书的

论钱钟书的《围城》—论《围城》的艺术讽刺曹助凤上饶师院江西九江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边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他依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

《围城》的讽刺艺术一直是学者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讽刺艺术手法,本文将从讽刺对象和语言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语言表达技巧著名学者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以留法回国的青年学生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上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萎缩灵魂和灰色人生,反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小说1947年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1948年再版,1949年三版。

此后,作品被翻译为俄、日、英、法、德、捷克、荷兰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同垂不朽。

”【1】《围城》出版后,在半个多世纪里形成了三次读者接受高潮。

第一次是出版时期(1947-1949);第二次是人名文学出版社1980年重版到1987年第五版,共印273,200册;第三次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钱学”正式成立,出版《钱钟书研究》丛刊。

【2】《围城》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除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以外,主要是因为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既隽永含蓄的象征手法,淋漓尽致的讽刺艺术,贴切新颖的比喻技巧和犀利细腻的心理描写等,其中讽刺艺术一直是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对讽刺手法的研究。

本文将从讽刺对象和语言表达技巧加以阐述。

(完整版)钱钟书作品的类型及风格

(完整版)钱钟书作品的类型及风格

钱钟书作品的类型及风格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钱钟书的风格分为两种,在小说上表现为幽默精辟,犀利隽永;在散文及学术文章上表现为文化底蕴深厚,旁征博引极为丰富。

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讽刺为基调的小说家,深刻揭示社会,人类阴暗面的小说家。

他那枝魔杖般的笔,犀利,机智、俏皮,将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鞭挞得无所遁形。

钱钟书作为一个对西方文学传统和现代思潮,有深层把握的现代作家他对中国小说的评论很值得我们注意.他说"中国讽刺作家只俳徊在表层,从未深入探察人性的根本颓败.......正如中国戏剧家缺乏"悲剧的正义"的意识,中国讽刺作家也缺乏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1945年正是钱钟书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他对中国小说作出这样锐利的批判,鲜明地透露出他自己的创作心理意向:摒弃那种温和的取笑,代之以对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探察,对文化人格作出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这等雄心我们可在他的小说散文中得到印证.很少有别的中国现代作家能象钱钟书那样对自己所属的知识阶层作出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其程度之激烈,的确做到如他自己所说的"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在他最亲密的交友圈子里都引起不满。

钱钟书是非常富有个性的作家,其文学风格与现代文学主流作家存在巨大的差异。

凭借着纯粹的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文学理念进行创作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性文学风格。

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更深的亲缘,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原因在于他完成了从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传统忧患意识到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的心理转型。

钱钟书喜以智者的眼光去洞察人类的种种劣根性,善用象征等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常用精辟字句带出尖刻文意,寓意深刻,文笔简洁且一针见血,这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著作《人兽鬼》及《围城》尤为明显。

钱钟书《谈艺录——二、创作论》

钱钟书《谈艺录——二、创作论》

钱钟书《谈艺录——二、创作论》(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长吉《高轩过》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①,此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

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

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

《书。

皋陶谟》曰:“天工,人其代之②。

”《法言。

问道》篇曰:“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

曰:以其不雕刻也。

”③百凡道艺之发生,皆天与人之凑合耳。

顾天一而已,纯乎自然,艺由人为,乃生分别。

综而论之,得两大宗。

一则师法造化,以模写自然为主。

其说在西方,创于柏拉图④,发扬于亚理士多德⑤,重申于西塞罗⑥,而大行于十六、十七、十八世纪。

其焰至今不衰。

莎士比亚所谓持镜照自然者是⑦。

昌黎《赠东野》诗“文字觑天巧”一语⑧,可以括之。

“觑”字下得最好;盖此派之说,以为造化虽备众美,而不能全善全美,作者必加一番简择取舍之工。

即“觑巧”之意也。

二则主润饰自然,功夺造化。

此说在西方,萌芽于克利索斯当⑨,申明于普罗提诺⑩。

近世则培根⑾、牟拉托利⑿、儒贝尔⒀、龚古尔兄弟⒁、波德莱尔⒂、惠司勒⒃皆有悟厥旨。

唯美派作者尤信奉之。

但丁所谓⒄:“造化若大匠制器,手战不能如意所出,须人代之斲范”。

长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可以提要钩玄。

此派论者不特以为艺术中造境之美,非天然境界所及;至谓自然界无现成之美,只有资料,经艺术驱遣陶熔,方得佳观。

此所以“天无功”而有待于“补”也。

窃以为二说若反而实相成,貌异而心则同。

夫模写自然,而曰“选择”,则有陶甄矫改之意。

自出心裁,而曰“修补”,顺其性而扩充之曰“补”,删削之而不伤其性曰“修”,亦何尝能尽离自然哉。

师造化之法,亦正如师古人,不外“拟议变化”耳。

故亚理士多德自言:师自然须得其当然,写事要能穷理。

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

莎士比亚尝曰:“人艺足补天工,然而人艺即天工也。

”圆通妙澈,圣哉言乎。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苏晓芹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苏晓芹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摘要】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这种肯定代表了这些年来学术界对以《围城》为代表的钱钟书文学创作的总体评价。

《围城》的创作使我们看到了钱钟书文学创作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其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讽刺中充满丰富、形象、生动叫绝的精辟比喻;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古合中外的典故,逸事纷至沓来,琳琅满目;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还常以幽默的笔触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总之全文在幽默外表下露出其辛辣犀利的笔锋。

【关键词】人类文化、理智感、艺术情感哲理化、讽刺幽默、比喻、象征、高侃、漫画、心理描写《围城》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

学术界因《围城》而评价钱钟书的作品是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说他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

与大多数中现代全家相比,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更深的亲缘,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亲缘和现代审视使钱钟书在创作心态上,完成了从传统忧患意识到现代忧患意识的转型。

这种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在钱钟书身上表现为;第一,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境遇有着深刻和真挚的关注。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整个人类内部(人已之间)的精神沟通的高度关注。

从《围城》来说,钱钟书明确地说他最终的举不在他自己归属的知识阶层这一小类,也不在于中国的族类,而是整个人类。

第二,对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揭示。

柏格森曾说:“再没有比虚荣心更浮父更深植的缺点了。

”钱钟书的创作是扎在人性那颗鼓胀起勃的虚荣心上的一根刺,在《围城》里。

虚荣满街在跑,如苍蝇灰尘,飞粘在每一个人身上,买假文凭的方鸿渐,伪造剧作家签名赠书的范小姐等等,又如三闾大学教授们谈起往日的荣光无不得意地长叹,汪处厚挂念在南京的房产,陆子潇说在抗战前有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闸北“补筑”了一所洋房,方鸿渐也把沧陷区的故宅大了几倍,所以日本人能烧杀抢掠虚荣心里的空中楼阁的房子,乌托邦的产业和单相思的姻缘,无独有偶,当方鸿渐夫妇搬入新居时,妯娌俩联袂名为道喜,实好“侦查”时,都向孙柔嘉报当年的嫁妆,一个说家俱堆满了新房,一个说衣服多得穿不完,这里形成很有意味的对称结构,一是喝过洋墨水的大学教授,一是不通文墨的粗俗妇人,高雅与粗俗相距甚远,但在虚荣心上是一致的,我认为钱钟书并不是刻意设置这种对称结构,但是他要通过虚荣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来描写来揭示人性的颓败时,却又自然而然由男及女,由上层到下层,由有知到无知,所有研究者说,钱钟书是对人类虚荣心有高度兴趣的作家,他对人性弱质的高度兴趣促使他严肃地思考现代文明与人类颓败的关系,促使他深入体察辗转于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困境,当我们对钱钟书的忧患意识大致作了勾勒之后,就会发现他对文化、人生、人性的文学思考是那么真挚和警拔,宅再也不是那种有感伤色彩的哀怨掩抑,悲慨兴怀,而是一种以人类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对于钱钟书来说,不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有深挚的亲缘性,而且还要有异质文学传统参照下深刻的批判性。

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熔铸

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熔铸

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熔铸钱锺书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掘,对现代文学的探索与创新,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一、传统文化的呈现钱锺书的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是十分显著的。

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古诗词、典籍、传说等的阅读和体验,将其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便是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的杰出代表。

小说以城市为背景,通过对城市人物的刻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背景下的生存状态。

同时,他还在小说中广泛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比如,在小说中出现的“花好月圆”,“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语言符号。

二、西方现代文学的融入钱锺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不忘为现代文学作出贡献。

他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比如,在小说《围城》中,他运用异步叙述的手法,即通过先预示后讲述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乌云密布的氛围。

这种表现手法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流派相似,却又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使小说更具特色和魅力。

此外,钱锺书的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因素。

比如,在小说《围城》中,他将男主角林世荣送到美国留学,描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震撼,使小说更显现出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三、文化熔铸的意义钱锺书的文学创作中,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相融、交织,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他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融合,展示了中西文化的相通和相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同时,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总之,钱锺书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中借鉴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学,在文化熔铸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探索和尝试,使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作者:常秀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6期[摘要]《围城》通过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者对犹如“围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行文中充满一种排山倒海,痛快淋漓的韵味,讽刺对象广泛;具有概括性、集中性、典型性,讽刺效果强;具有机智风格,善用比喻和典故特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79-01《围城》是钱钟书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风格。

作者十分谙熟地掺入讽喻的喜趣,在热辣的喜剧高潮之中仍能酿成足够的悲凉气氛。

他集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使一种睿智的幽默得以确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优秀的讽刺作家。

《围城》的含义就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愿望大都如此。

讽刺是《围城》重要的审美特征,具有以下特点:一,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主要是知识阶层;二,概括性、集中性、典型性,讽刺效果强;三,新意迭出,善用比喻和典故。

《围城》的讽刺艺术特点之一:讽刺的对象广,主要是知识阶层。

小说着力描述方鸿渐命运历程,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分子世界。

有李梅亭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外形木讷,内心龌龊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平道貌岸然,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依附官僚,终于自蹈复辙的恶劣分子,还有陆子潇、顾尔谦一心攀龙附凤,浅薄猥琐的势力小人等。

《围城》小说的主题从社会意义上可以转化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围城”。

《围城》的讽刺艺术特点之二:具有概括性、集中性、典型性,讽刺效果强。

《围城》通过幽默、辛辣的讽刺,表现作者对犹如“围城”社会的失望和不满,行文中充满一种排山倒海、痛快淋漓的韵味,下面略举两例:1.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爱,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

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1997年第6期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舒建华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上完成了两次心理转型——从传统忧患意识到现代忧患意识,从非理性主义到现代理性主义,由此入手,文章论述了钱钟书的创作成就,及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地位。

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这种肯定代表了这些年来学术界对以《围城》为代表的钱钟书文学创作的总体评价。

本文试图以创作心理研究为主线,把钱钟书这样一个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放到波澜壮阔、传统与现代双重变奏的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对他的文学创作——以现代的白话文体写的全部作品、适当考虑旧体诗和外文作品——作深层把握,并观照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和以后更长时间内的文学走向。

亦即,我们要阐释钱钟书文学创作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

一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更深的亲缘,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

原因在于他完成了从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传统忧患意识到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的心理转型。

在完成其主要的现代作品之前,钱钟书已是一个出色的旧体诗人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家(1)。

因而,无论在知识系统还是在情怀感通上,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亲缘性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非常突出的。

然而,钱钟书作为一个对西方文学传统和现代文化思潮有深层把握的现代作家,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深切亲缘并没有产生归附意识,而是予以冷峻的观照。

在此应该提及他早年的两篇英文论文,一是《中国古剧中的悲剧》(T ragedy in O ld Ch i2 nese D ram a)(2),文章在与西方戏剧比较中,认为中国悲剧缺乏西方那种由崇高引起的激情意识,使观众只简单地停留在对悲剧人物的个人同情中。

一是他为《中国年鉴》(Ch inese Year Book1944-45)写的《中国文学》一文,他对中国小说的评论很值得我们注意。

论钱钟书的

论钱钟书的

论钱钟书的《围城》一、钱钟书与《围城》钱钟书(1910-1999),字默存,号槐聚,出生于无锡,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留学于英美,回国后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

是一位专注于研究、成就卓著的学者,他的作品始终如一地具备鲜明的时代气息,并且都是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

以其学贯中西的博学、风趣、睿智的作品和语言、淡泊宁静的人格,久享盛誉于中外文学界。

《围城》被喻为现代文学经典。

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来自于两句欧洲成语。

大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

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未知觉,因此,“围城”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使读者对人生如有所悟。

作品富有时代意义,揭示当时的时代危机,以及在那个特定年代里,人生必然遭遇的种种困境。

小说揭示了方鸿渐一类知识分子深陷“围城”的困境,一次次爱恨纠葛有如“围城”,一处处谋生之地也是“围城”,整个社会就是一座“围城”。

到头来,谁也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纵观《围城》,主要有以下几点:1、唯美主义思想无处不在钱钟书的唯美思想在《围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具备喜剧式的漫画讽刺,出于唯美思想,作者特别善于发现人的种种弱点,他不会放过人物的任何一点点弱点。

例如人物的外貌,细细品来,苏小姐、汪太太也算是美人,然而钱钟书显然皆不甚满意,这些挑剔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无遗。

例如对苏小姐的描写、对汪太太的外貌描写、还有通过孙柔嘉对汪太太的“提纲“的描绘,都明显透出来自轻松幽默中的冷嘲热讽。

整体看来,似乎二位美人反倒不是美中不足了,而是丑多于美了,然而稍作品味、略为思索,则又是会心一笑,作者这样写的用心所在令人莞尔。

以此看来,无时无刻、字里行间、作者都会于辛辣的挑剔和嘲讽中孜孜以求地追寻着他的理想境界: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并且乐此不疲,是一个十足的唯美主义者。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1]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1]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内容提要]钱钟书的《围城》可说是现代文学中的一大著作,现已享誉中外。

但在它初次与世见面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而被认为是没有中国现代性的作品。

但其实不然。

我认为《围城》是一部以时代为背景,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杰作。

它与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以及作者的往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中描写的那群知识分子形象,正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汇背影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方鸿渐、赵辛楣两人,可说是作者的两个化身,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可看见作者的影子。

这部著作也可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从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所谓〝文人〞〝学者〞的人生经历。

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

所以说,这是一部时代的著作。

正如迈蒙尼得在《迷途指津》中所说的那样, 〝《围城》的金苹果-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如金苹果装在银器里。

〞时代就是《围城》的银器,而《围城》中的人生则是银器中的金苹果。

[关键词]׃时代性人生价值取向银器里的金苹果《钱钟书围城》读后感简介:钱钟书是中国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大家。

人们把他称为“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正文开始>> 钱钟书是中国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大家。

人们把他称为“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

钱钟书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留学英国,获副博士学位,后又留学法国,1938年归国任大学教授,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前几天我拜读了他的著作《围城》。

《围城》出版于己于1947年,随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并曾一度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围城》是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抗战背景下,来对庞大的知识分子群进行描绘的。

小说采用西方流浪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以留学归来的方鸿渐的经历为主线,描写抗战爆发以后从上海到湖南后方的一些知识分子,并从中央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价值,人的出路等问题。

钱钟书谈文学创作

钱钟书谈文学创作

钱钟书谈文学创作掌握写作技巧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错!钱钟书指出:从构思到动笔写作是一个由心到物的过程,两者互相依赖,彼此融合。

头脑中的构思已经包含了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时也已经是“意在笔先”。

写作如何能得心应手?文学创作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首先是要观察外物,其次由作者构思出主题、结构和意境,最后下笔表达,写成文章。

心、手、物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影响一篇好作品的诞生。

古人早就体会到创作的艰辛,陆机在他的文学理论名著《文赋》里就道出了这种缠绕世世代代文人墨客的苦恼。

他说创作时常常担心“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就是担心构思不能抓住事物的微妙传神之处,文字又不能淋漓尽致地传达作者的心意。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从古至今为了得到绝妙好词而殚竭心力的大有人在。

但是,掌握了创作方法后的苦心经营和钻牛角尖儿的“苦吟”是两回事,前者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后者却只是玩弄文字游戏。

有的人把文学创作当做一种神秘的活动,以为非得有特异功能的人才能写作。

有的人却以为写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掌握了创作技巧,就仿佛有了绣鸳鸯的金针,有了72变的口诀咒语,人人都能成作家。

钱钟书认为后一种人最多只能成为“诗窖子”和“画匠”,就是写诗多而不精,会画画却永远成不了名家的人。

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把握好心和物,构思和传达的关系,它们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包容。

除了情感之外,构思一首诗的意境时心里会徘徊着一些诗句,正像音乐家创作乐曲时头脑里出现的是音乐,而画家构思一幅画时,心里浮现的是颜色的搭配。

可以说,写作技巧从构思时就已经开始了。

而落笔成文也不是掌握了一点平仄压韵、起承转合的方法就能实现的,这些规律必须结合精心营构的意境加以运用,情感的贴切表达和字句的锤炼同时进行,经过这种琢磨的过程,才能得到清晰的情感表现和优美传神的文字形式。

因此,钱钟书认为那些自认为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就直抒胸臆,好比把感情一股脑儿塞进一个框子里的人是成不了大家的,只能永远停留在匠人的地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一)钱终书的文学创作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这种肯定代表了这些年来学术界对以围城>>为代表的钱钟书文学创作的总体评价.本文试图以创作心理研究为主线,把钱钟书这样一个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放到波澜壮阔,传统与现代双重变奏的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对他的文学创作--以现代白话文体写的全部作品,适当考虑旧体诗和外文作品--作深层把握,并观照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和以后更长时间内的文学走向.亦即,我们要阐释钱钟书文学创作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一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更深的亲缘,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原因在于他完成了从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传统忧患意识到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的心理转型.在完成其主要的现代作品以前,钱钟书已是一个出色的旧体诗人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家.因而,无论在知识体系还是在情怀感通上,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亲缘性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是非常突出的.然而,钱钟书作为一个对西方文学传统和现代思潮有深层把握的现代作家,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深切亲缘并没有产生归附意识,而是予以冷峻的现代观照.在此应该提及他早年的两篇英文论文,一是中国古剧中的悲剧>>,文章在与西方戏剧对比中,认为中国悲剧缺乏西方那种由崇高引起的激情意识,使观众只简单地停留在对悲剧人物的个人同情中.一是他为中国年鉴>>(1944-1945)写的中国文学>>一文,他对中国小说的评论很值得我们注意.他说"中国讽刺作家只俳徊在表层,从未深入探察人性的根本颓败.......正如中国戏剧家缺乏"悲剧的正义"的意识,中国讽刺作家也缺乏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1945年正是钱钟书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他对中国小说作出这样锐利的批判,鲜明地透露出他自己的创作心理意向:摒弃那种温和的取笑,代之以对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探察,对文化人格作出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这等雄心我们可在他的小说散文中得到印证.很少有别的中国现代作家能象钱钟书那样对自己所属的知识阶层作出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其程度之激烈,的确做到如他自己所说的"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在他最亲密的交游圈子里都引起不满.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亲缘和现代审视使钱钟书在创作心态上,完成了从传统忧患意识到现代忧患意识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学的精神是被社会伦理高度规范化的,所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说充分体现了以社会伦理为主导的价值坐标系统.在此价值系统中,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忧患意识是中国文艺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突出表现.这种忧患意识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可谓渊源流长,绵延不绝,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亡国之音,隔代相闻,故国之思,不绝如缕.钱钟书身处国弱民穷,"忧患遍均安得外"的现代中国,当把心智投向文学传统时,对作为中国文学主导精神之一的忧患意识有更深刻的体验.然而,在钱钟书身上这种忧患意识毕竟得到比较彻底的现代转型:从"身-家-国"外向型的慨兴转向"人类-人生-人性"内向型的警悟,从对人生境遇,家国命运的寄兴转向整个人类文化价值和人性心理困境的体察,也即从传统的社会伦理本体转向人类学哲学本体.在这种转型中,忧患意识的本质属性---对人类命运和苦难的审美体验---未有根本的动摇,但其中的精神导向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与传统忧患意识常有的那种沉郁缠绵格调迥然不同的气质:觉醒和警悟.这种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在钱种书身上表现为:第一,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境遇有着深刻和真挚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整个人类内部(人己之间)的精神沟通的高度关注.钱钟书身上有一种极其强烈的类意识,这种"类"不是阶层的职业的乃至民族的"类",而是取整个人类意义上的极大"类".就以围城>>来说,钱钟书明确地说他最终的兴趣不在他自己归属的知识阶层这一小类,也不在于中国的族类,而是整个两足无毛,圆颅方趾的人类.钱钟书执着地追求一种类性相通的精神境界.在人与人创造的文化层面上,人类创造物的精神属性有着比较彻底的同一性,在1945年12月发表的谈中国诗>>一文中,钱钟书称: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这也印证了他在别处对所谓中西文化比较的激烈否定.钱钟书在围城>>里过深的譬况:"......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有来得及叫唤,彼此早已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睽隔的渺茫".我看这不仅仅指男女违乖之象.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隔阂的象征,是钱钟书对人类文化精神孤寂深刻敏感的表征.钱钟书对人类文化精神境遇关注的另一表现是追求整个人类与外部世界(人物之间)高度合一的宇宙意识.钱钟书评曹葆华的诗歌创作时说:作者的诗还有一个特点,他有一点神秘的成分.我在别处说过,中国旧诗里有神说鬼说(Mythology),有装神捣鬼(Mystificaztion),没有神秘主义(My-sticism),神秘主义当然与伟大的自我主义十分相近;但是伟大的自我主义想吞并宇宙,而神秘主义想吸收宇宙---或者说,让宇宙吸收了去,因为结果是一般的;自我主义以消灭宇宙以圆成自我,反客为主,而神秘主义消灭自我以圆成宇宙,反主为客.对曹葆华日落颂>>的评论是钱钟书对中国现代作家唯一的一次发言,钱钟书所悬的标准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宇宙意识,是人类对自我存在最高形式的观照和感悟,这种宇宙意识本质特征是钱钟书强调的"消灭自我以圆成宇宙",而不是相反的"消灭宇宙以圆成自我".钱钟书对宇宙意识的理论自觉后来也在自己创作中流露出来.第二,对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揭示.柏格森曾说"再没有比虚荣心更浮又更深植的缺点了."钱钟书的创作是扎在人性那颗鼓胀起勃的虚荣心上的一根刺,在围城>>里,虚荣满街在跑,如苍蝇灰尘,飞粘在每一个人身上,买假文凭的方鸿渐,伪造剧作家签名赠书的范小姐等等,又如三闾大学教授们谈起往日的荣光无不得意地长叹,汪处厚挂念在南京的房产,陆子潇说在抗战前有三个女人枪这嫁他,李梅亭在上海闸北‘补筑"了一所洋房,方鸿渐也把沦陷区的故宅大了几倍,所以日本人能烧杀抢掠虚荣心里的空中楼阁的房子,乌托邦的产业和单相思的姻缘.无独有偶,当方鸿渐夫妇搬入新居时,妯娌俩联袂名为道喜,实为"侦查"时,都向孙柔嘉虚报当年的嫁妆,一个说家具堆满了新房,一个说衣服多得穿不完.这里形成很有意味的对称结构,一是喝过洋墨水的大学教授,一是不通文墨的粗俗妇人,高雅与粗俗相距以道里计,但在虚荣心上是一致的.我认为钱钟书并不是刻意设置这种对称结构,但是他要通过虚荣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来描写来揭示人性的颓败时,却又自然而然由男及女,由上层到下层,由有知到无知.所以有研究者说,钱钟书是对人类虚荣心有高度兴趣的作家.他对人性弱质的高度兴趣促使他严肃地思考现代文明与人类颓败的关系;促使他深入体察辗转于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困境.当我们对钱钟书的忧患意识大致作了勾勒之后,就会发现他对文化,人生,人性的文学思考是那么真挚和警拔,它再也不是那种有感伤色彩的哀怨掩抑,悲慨兴怀,而是一种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对于钱钟书来说,从旧体诗到现代小说,散文,不但是一种审美范式的突破,更是种精神境界的高扬.现代中国是传统忧患意识突变,更新的时代,但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心理转型还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因为这是一种"二度选择",不仅要对中国文学传统有深挚的亲缘性,而且还要有异质文学传统参照下深刻的批判性,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大多数中国作家来说,他们从旧垒中来,又向新潮中去,做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事实上问题不少,例如林语堂经历长期的传统"断乳"之后对明清小品文极度偏嗜,把张潮和沈复捧上了天,就是过度的亲缘.他在创作现代作品的同时并不完全放弃旧体.他以旧诗来遣怀,并把身上积淀的传统忧患意识释放到传统范式中;以"文"来警世---以现代的"文"来载现代意义的"道".这一点,鲁迅与钱钟书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旧体诗中所流露出的传统忧患意识要比小说散文中浓烈得多.钱钟书的小说散文的色调以幽冷著称.情感浓度有些不定,但他的旧体诗中也有"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的婉致缠绵,有"人犹喜乱疑天醉,予欲偕亡到日残"的悲呼号.在遣怀,警世的不同文体选择中,鲁迅和钱钟书为了让自己身上传承的忧患意识得到更恰当的形式规范,都倾向于旧体.而在他的小说散文中倒是少有传统忧患意识,更多的是深广的现代忧患意识.我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钱钟书在起点和终点上都鲜明地代表了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心理转型.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掀起思考文学价值,省察人生苦闷的一此创作高潮,使中国文学忧患意识开始自觉地挣脱厚重的社会伦理本体,走向人类学哲学本体,鲁迅的创作就是这一转型的最高写照.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变革日趋激促和民族危难的日益深重,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雄沉浑浩的忧患意识又以千汇万状之势扑卷而来,这是历史的必然,在民生如芥,民族忍辱的时代,"大雅"初寂未定,哀怨又起骚人.在此再也没有可能对人生人类做哲学思考了,正如有学者所云:"充满苦难的中国社会,难以找出一间浮士德式的书斋,供知识者作哲学沉思了".但是,钱钟书是个罕见的例外,他拥有相对宁静的书斋生涯,本人又是学贯中西有着很好哲学思维的学者型作家.这样,开始呈不断弱化之势的现代忧患意识在钱钟书创作中出现一次复归和反弹.在对生命存在的文化哲学反思上,鲁迅和钱钟书都以坚劲的否定性力量透视以恶为形式的人性弱质,但侧重有所不同,鲁迅究心于它的阶级性和族类性,而钱钟书究心于它的人类性.如果说鲁迅是一个坚强的斗士,荷戟于人生深处呐喊以醒世,那么钱钟书是一睿智之学者,执卷于人生边上欣然独笑以醒世.我认为正是钱钟书和鲁迅都自觉地完成了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心理转型,所以尽管他们个人的经历思想和性格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具有中国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幽默感.也缘于此,对30年代以林语堂为主帅的红火一时的小品文幽默运动,没有别人比鲁迅和钱钟书更有透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评,一个说是"把屠夫的凶残化为一笑",一个说是媚俗卖笑.这是真正觉醒者的冷笑,冷峻和尖刻,挚热而深沉.二与大多数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相比,钱钟书受过西方非理性主义深刻的洗礼,而他的作品又反而透示出极其强烈的理性精神.原因在于他完成了从非理性主义到现代理性主义的心理转型.这种心理转型同时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创作心理障碍.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浸润与钱钟书创作的现代性有这直接的关联,这是不争之事实.对于钱钟书这样一个吞吐百家的学者型作家来说,我认为要打破常规"影响模式"的研究,重要的不是去考察他所受影响的方式和程度,而是要探讨他对非理性主义的消纳.这种消纳集中体现在下面两个事实反差中:1.他的创作有现代性,但他的创作手法又背离现代性,我们几乎看不出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叙事技巧和其他手法.2.在创作心理态势上,现代主义通常所具有的神秘感恐惧感和骚动感被高度消解了,反而呈现一种强烈的理智感,以至开始出现一种对情感的抑制.我认为这种创作手法和创作心理上的反现代性与作品本身的现代品格形成的鲜明对照,对于80年代中国文坛勃兴的"先锋文学"有很强的警策意义.后者不乏现代派技巧,也不乏现代主题,但大多数作品传达的从生存体验反思而来的现代意味上看,似乎还没有手法和主题都相当陈旧的围城>>来得强劲.钱钟书能臻"无痕有味"之境,标明他完成了另一次心理转型:从非理性主义到现代理性主义.这表现有二:一.艺术意向的意蕴化.钱钟书作品总体的阅读体验不是情兴的感兴.而是智性的警醒.我认为钱钟书的创作意向很值的注意,它的主导不是取象传情,而是理蕴涵示,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强烈的情绪情感因素,而是说与理性色彩极浓的冷峻观照相比,情绪不再张扬,反而显得节制,情感也不那么抒张,反而显得敛聚.在钱钟书的艺术传达中,自觉地把哲理品格作为最高的追求,形象的描写逐渐向哲理品格的陶铸推移,从而呈现由形而下的形体性向形而上的精神性递进的趋势.不妨以围城>>的揭题的情形为例: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跟他谈过.他引用一句英国古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