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传说50字
除夕夜的传统民间神话传说
![除夕夜的传统民间神话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a1240f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7.png)
除夕夜的传统民间神话传说在中国,除夕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神话传说与之相关。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关于除夕夜的传统民间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一:年兽的故事根据传说,在古老的时代里,有一种凶猛而恐怖的生物,被称为年兽。
每到除夕夜,年兽就会离开深山,来到人们的村庄抓捕和吞食人类。
人们为了自保,便开始在除夕夜放鞭炮和挂红灯,希望这些噪音和红色能够吓跑年兽。
据说,年兽害怕红色和噪音,所以这些举动可以保护村庄的居民,使他们免受年兽的伤害。
神话传说二:投桃报李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有一个有趣的习俗,称为“投桃报李”。
根据传说,在除夕夜的子夜,桃树会开花,桃树的花瓣会飘落到地面上。
那些幸运的人们,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在地上找到这些桃花瓣。
而这些桃花瓣被他们捡到后,可以用来祈求来年的好运。
幸运的人会将桃花瓣带回家中,插在家里的花瓶里,以示好运之意。
神话传说三:年之初神话中国的传统神话中,有一位神态威严的神祇,被称为“年”。
根据传说,年是一年之初的使者,他担负着传递新年的消息的重要任务。
每到除夕夜,年都会骑着一匹龙,降临人间,以祝福人们度过新的一年。
人们为了迎接年的到来,会在家门口贴上红纸,写上吉祥的祝福语。
这样,年就会带着美好的祝福继续他的旅程,带给每户人家幸福和吉祥。
神话传说四:除夕夜的月亮除夕夜的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传说,除夕夜的月亮非常圆满,象征着团圆和祥和。
人们在这个夜晚会一起赏月,并向月亮祈愿。
根据传统的神话,如果你在除夕夜仰望月亮并许下心愿,你的愿望会得到月亮仙子的祝福,实现在新的一年。
除夕夜的传统民间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传说不仅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祈愿,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信仰。
在今天的除夕夜,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对于这些传统的神话传说,人们仍然心存敬畏和热爱。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传承这些神话故事,与家人朋友共度团圆之夜,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除夕夜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传统
![除夕夜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796427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除夕夜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传统除夕夜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里,人们会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除夕夜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1. 年兽传说根据传说,除夕夜会出现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兽”。
年兽形状庞大,虎头蛇身,吃人不吐骨头。
它喜欢吃儿童,所以每年除夕夜,家长们都会和孩子们待在家里,以免年兽来袭。
据说年兽怕红色和响声,所以人们会在门口贴春联,点燃鞭炮来驱赶年兽。
2. 守岁习俗在中国,守岁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整夜不睡,一直待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出现。
守岁的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吉祥的活动,例如拜年、吃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等。
守岁的习俗代表着对来年的期盼和祝福,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3. 祭祖传统除夕夜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日,家人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上香祭拜祖先。
祭祖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亲人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祭祖方式叫做“祭灶”。
传说灶王爷是负责管理人间众生善恶的神灵,人们会在除夕夜为灶王爷准备供品,以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和感谢。
4. 敬神祭祀在除夕夜,人们还会进行敬神祭祀的活动。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在家门口或神龛上烧香、炷香,祈求来年有好的收成和平安。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特殊的祭祀仪式,例如烧纸、贴福字等。
敬神祭祀的习俗凝聚了中国人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祈求。
5. 传统故事演绎除夕夜也是传统故事和戏曲演出的好时机。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组织“说书人”或戏班来进行传统故事的演绎。
这些故事通常涉及历史、神话和神秘的元素,通过演绎以娱乐观众,也传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总之,除夕夜是中国人重视的节日,除了庆祝新年,人们还会通过民间故事和传说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些故事和传说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并传承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新年的喜庆和祝福。
除夕传说故事(通用5篇)
![除夕传说故事(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adaf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b.png)
除夕传说故事(通用5篇)除夕传说故事篇1传说,从前,有个蛮乖的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
有天晚上,她在一个栈房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
第二天早晨,店老板来到公主的房里,见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铺上。
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进京赶考的公于和一个书童到客栈里住宿。
这家栈房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哪个敢进去住。
挨到的人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主人看到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
一来欺他们不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
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
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的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
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
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
这时小姐伤心地说:“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困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
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借用书童的心子复还正身。
哪晓得书童的阴魂不放我,还要我还他心子.望公子帮忙,把我引见给父王。
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心子。
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子归还于他。
”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正逢夏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带着小姐走路,书童的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
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
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从那以后,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避克驱邪。
这样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除夕传说故事篇2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除夕有哪些传说故事
![除夕有哪些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b0086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f.png)
除夕有哪些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除夕有哪些传说故事除夕是正值每一年阴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夜里,别名除夕夜、除夜、岁除等,便是送旧迎新、一元复始、春回大地的节日,与清明节、鬼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祭祀大节,也是盛行于汉字文化圈列国的传统式文化展日,下边是我们为大家用心强烈推荐除夕的传说小故事,期待能对您有些协助。
除夕的传说简短50字
![除夕的传说简短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bbbd4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除夕的传说简短50字
简短版除夕传说50字如下:
1、古时有凶兽“夕”或“年”,每逢岁末便出没害人。
人们发现其惧红火光与巨响,于是年三十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此驱逐年兽,保新年平安,此夜遂
2、除夕源自古时人们驱逐年兽的习俗。
传说年兽每逢岁末出没,危害人间,后发现其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遂有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之举,以避邪祟、祈求安宁,此夜即为除夕。
3、古时有怪兽“夕”每逢岁末祸害人间,后发现其惧怕火光、红色与巨响。
除夕夜,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此驱逐年兽,祈求安宁,此习俗流传至今,成为除夕的由来。
除夕的传说5篇
![除夕的传说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03fe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44.png)
除夕的传说5篇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
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
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
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
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除夕的传说(合集15篇)
![除夕的传说(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9a7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d.png)
除夕的传说(合集15篇)除夕的传说1相信20xx春节联欢晚会上韩庚的舞曲《除夕的传说》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在包饺子的时候,我嘱咐奶奶特意包一个糖馅的饺子,如果谁能吃到的话,那么就代表着来年有好运气。
吃完饺子,爸爸妈妈嗑着瓜子,看着春节晚会,吃到糖馅饺子的我和爷爷奶奶去阳台看烟花。
烟花升上天空,一爆炸,哇美极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个圆球,有的像扇子又像贝壳……这个夜晚真美啊!这时,爷爷回忆起小时候的过年情景,我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的传说2这天是大年三十,刚过晌午,山友老汉就呆不住了。
山友老汉属羊,过了年就是本命年,整六十的人了,身子骨还挺硬朗。
他一辈子无儿无女,靠给人放羊当倌为生。
赶上现在年景好了,自己也吆上了一群羊。
年前羊价硬,城里客商来了车,把一群羊买去了大半。
送走了客,他到羊圈前给剩下的羊加料,一搭眼,坏了。
半空的圈里,两只大羊不见了,其中就有领魂羊大老黑。
领魂羊就是俗话里的领头羊,是一群羊的主心骨。
这种羊聪明,能自个儿带羊群出栏寻水找食,是羊倌的好帮手。
而且,羊倌之间有种说法,就是领魂羊能看破生死。
老话说,脊背向天人所食,羊是人间一道菜。
一群羊养到节令上,就得宰卖。
一般羊傻乎乎的,见同伴被拖到一边在屠刀下哀鸣丧命,不一会就成了一团白花花的肉,还愣往前边凑,围成圈嚼着草瞧热闹。
但领魂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每到年节宰羊时,稍有风吹草动,领魂羊就表现得非常不安。
不过,羊倌感念领魂羊一年到头为羊群出了力,一般会饶它不死。
时间长了,领魂羊也知道哪些羊该杀、哪些羊不该杀。
如果杀了不该杀的羊,领魂羊就会疑神疑鬼,怕羊倌对自己也下刀子。
难道是刚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惊了大老黑?山友老汉不放心,再仔细数了数,发现羊群中还少了两只秋末才出生的小黑羊,心里明白了。
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_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
![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_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dda67554b35eefdc8d33379.png)
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50字_中国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故事1:“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这风俗越传越广。
春节的传说故事2: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2022除夕民间传说作文5篇
![2022除夕民间传说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e72c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5.png)
2022除夕民间传说作文5篇除夕民间传说作文1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859df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3.png)
除夕的传说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除夕夜有一只一角四足,形貌狰狞,生性凶残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非常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除夕的传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夕的传说篇1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
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
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
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
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除夕的传说篇2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1ed1c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4f.png)
除夕的传说故事除夕的传说故事(15篇)除夕的传说故事1关于守岁的传说传说一:为了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
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
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
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
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
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
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传说二:守岁熬年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
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三: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以上是店铺我大家整理的内容“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除夕的传说故事2近十几年,每到除夕,人们守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依然形成风俗。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afbdc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除夕的传说故事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下面是小编精选的除夕的传说故事,欢迎参考!【1】除夕的传说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老百姓都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老百姓正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头,只见他手拄拐杖,身上搭着一个布袋,银须飘逸。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
在这个时候,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头呢?老头走到村东头,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向他诉说了“年”兽的可怕及其危害,并劝他随自己一起上山躲避“年”兽的侵袭。
那老头捋着胡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讶地看着老头,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但也很难相信他能赶走“年”兽,于是继续劝说。
老头只是笑着不说话,老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头的事。
乡亲们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2】除夕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
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10篇
![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519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a.png)
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10篇1.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相传有一个鬼界,里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一鸣,夜游的鬼魂就会赶回鬼域。
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一些不自然的事情,申屠和雷宇会立即发现它,抓住它,并把它送给老虎。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鬼魂都害怕申屠和雷宇。
所以人们在象征幸福和好运的红纸上画出申屠和雷宇,并在春节期间贴在门窗两侧,以表达人们对来年好运的美好祝愿。
据说大门上贴了两个门神,所有的妖怪都会害怕。
2.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
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3.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sha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4.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bed20a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0.png)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下面是小编精选的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欢迎参考!【1】除夕的由来和传说传说一:为了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
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
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
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
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
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
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传说二:守岁熬年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
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三: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2】除夕的由来和传说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
除夕的故事传说
![除夕的故事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f5552d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b.png)
除夕的故事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夕被视为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农历新年的前夜。
这一天,人们会整装待发,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做好准备。
除夕的夜晚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讲述各种神奇故事和传说的好时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几个关于除夕的故事传说。
故事一:年夜饭的由来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就会出现,吞食村庄里的人们和家畜。
这使得人们深感恐惧和绝望。
但是有一年,一位老人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村民们,年只怕红色、光亮和响声。
于是,大家纷纷张贴红色的春联,点燃火把和爆竹,使得整个村庄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年被吓跑了,村庄恢复了宁静。
为了庆祝胜利,人们决定在除夕之夜举行年夜饭,表达对这个老人的感激之情。
从此,年夜饭成为了每个家庭都必须进行的传统习俗。
故事二:年画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除夕夜,人们在家中贴上红纸,画上各种吉祥图案,以辟邪驱病,保佑平安。
一位名叫阎罗王的神灵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他惊讶地发现,这些画上的图案使得恶鬼都不敢靠近人间。
于是,阎罗王便向上天禀告了此事,上天非常赞赏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为了适应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上天决定在人间引入年画的传统,使得人们在除夕之夜能够欢欣鼓舞、迎接新年的到来。
故事三:放烟花的由来古代的时候,有一种神奇的病毒在农村蔓延开来。
这种病毒非常凶猛,人们束手无策,生活陷入了困境。
于是,村庄里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老人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村民们,这种病毒害怕响声和光亮。
于是,大家在除夕之夜纷纷点燃了爆竹和放烟花,制造了响声和光亮,吓跑了病毒。
从那以后,人们在除夕晚上都会放烟花,以辟邪驱病,希望迎接新年的到来时能够平安健康。
故事四:年轻人抢红包的传说相传,在很多年以前,村庄里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它会在除夕之夜出现,并吃掉在外游玩的年轻人。
为了保护年轻人的生命安全,村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将金钱和糖果装在红纸包里,并在除夕之夜发给年轻人,希望这些红包能够转移怪兽的注意力,让年轻人能够平安无事地度过这个夜晚。
除夕的节日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除夕的节日的传说故事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c58ff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b.png)
除夕的节日的传说故事有什么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除夕的节日的传说故事有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的节日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传说(一)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
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传说(二)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ce86a3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6.png)
除夕的传说除夕的传说(15篇)除夕的传说1上古时期,有一个怪物叫:“夕”,每到腊月三十都要出来祸害百姓,他让灶王爷送来吃的,否则就要吃人。
灶王爷又要保护百姓,又斗不过夕,于是就请来了神农的孙子“年”。
年是个咱们这么大的小孩,他有两样武器,一条红绸,意志爆竹。
他可不怕夕,他的本领可大了!刚一见到夕,年就跳到夕的头上,夕左顾右盼,就是找不到年,年又攀上树枝,夕往上一扑,年跳到地上,树被夕扑到了,砸在他的头上,夕疼的哇哇直叫。
年掏出红绸,在空中一抖,红光迸现,夕立即倒在地上,而后跳起来跑了。
年以为胜利了,就跑到灶王爷跟前报喜。
这时,夕又回来了,他推到百姓的房子,百姓四散奔逃,忽然,几个爆竹打在夕的身上,夕疼的蹦起来,他顾不上伤人,调头就跑。
原来呀,年听见房子倒的声音和百姓的求救声,就赶过来,这次,年没有用红绸而改用爆竹,夕的背上起火了,他趴在地上动不了了,终于被大火烧死了。
百姓得救了!人们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为了纪念年代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就年。
人们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烧爆竹变成了放鞭炮,红绸也变成了对联了。
有一天,夕又来到村子里捣乱,它张牙舞爪地吃掉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殖的家畜,又把乡亲们种在地里的庄稼糟蹋了,还用它那巨大的爪子,毁坏了乡亲们居住的房子。
它口里还喷出了巨大的火焰,把村子烧的面目全非……乡亲们吓的四处逃窜。
虽然乡亲们憎恨夕,但却没有办法除掉它。
一次在农历的腊月,一位老人走进村子,告诉了人们除掉夕的方法:一是要有红色,因为夕害怕红色;二是要有响声,因为夕害怕很大的响声;三是要有火,因为夕虽然能喷火,可是火焰会灼伤夕细嫩的皮肤,使夕化为灰烬。
说完,老人便不见了。
乡亲们认为这是神灵的指点,便按照神灵指点的方法,在农历的腊月三十这天,用红红的纸、衣服和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吓跑了夕,又用一把大火把夕给彻底的赶跑了。
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便用鞭炮代替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来赶跑夕。
所以,等到每年腊月三十夕到人间来作乱的时候,人们便穿上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来赶跑夕。
精选范文之除夕的传说
![精选范文之除夕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d230830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c.png)
除夕的传说关于除夕的4大传说除夕的传说1: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传说2:春联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03b095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3.png)
除夕的传说除夕的传说15篇除夕的传说1过年那天的晚上,外婆家里热热闹闹的,因为阿姨、姐姐、阿姨夫也从临安来外婆家过年。
我们大家吃完团圆饭,就围着火炉烤火。
阿姨说:“我们来拍录像吧!”大家都同意了。
阿姨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照相机,我就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舞,大家都鼓起掌来,我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时,姐姐又提出说要去溪东路散步。
到了溪东路,我一边欣赏对岸的风景,一边哼着小曲。
姐姐就走到我身边,为我打拍子。
爸爸、妈妈就和阿姨、阿姨夫聊天。
回来的路上,我无意中发现:街上张灯结彩,挂起了一只只小灯笼。
爸爸和阿姨夫去抬烟花,我和姐姐就等着,想看看烟花到底是什么样的。
阿姨夫把烟花点着后,烟花就一个个“蹦出来了”,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颜色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漂亮极了!我们又回到了外婆家。
我对大家说:“我们来表演节目吧!”第一个节目是我用葫芦丝吹《金孔雀轻轻跳》,可是吹到一半,突然吹错了一个音,我哈哈一笑,又吹了第二遍。
第二个节目是阿姨夫吹《月光下的凤尾竹》。
阿姨夫吹得优美动人,抑扬顿挫,大家纷纷鼓起掌来。
我吹的和阿姨夫吹的相比,简直相差太远了。
我听着阿姨夫吹的曲子,羞愧得脸都红了……最后一个节目是爸爸讲笑话,笑话的题目是《偷了两个人的东西》。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表演中,大家一直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真开心!这就是快乐的除夕夜。
除夕的传说2么除夕的传说故事--七郎射“夕”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
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
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
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
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
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
“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过年的传说故事简短50字
![过年的传说故事简短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7edd0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d.png)
过年的传说故事简短5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过年的传说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的小孩叫小明。
每年过年时,他都会听奶奶说起一个传说:传说中,每逢除夕夜,妖怪会出现在村庄里,想要捣乱。
小明心想:难道今年也会有妖怪出现吗?于是他决定守护村庄,保护家人。
除夕夜,漆黑的村庄里传来阵阵妖怪的嘶嚎声。
小明拿起手中的灯笼,勇敢地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在一片芦苇丛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妖怪。
妖怪正准备袭击村庄,小明决定用灯笼来驱赶妖怪。
经过一番搏斗,小明终于成功地将妖怪赶跑了。
村庄里的人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感谢小明的勇敢和智慧。
从此以后,小明成为了村庄里的英雄,传说也流传了下来。
过年时,村庄的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听奶奶们讲述小明的故事,感叹他的勇气和智慧,也希望自己能像小明一样,保护家人和村庄。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战胜困难和妖怪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过年的意义不仅仅是团聚,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幸福!第二篇示例:古时候,有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故事,传说在每年除夕夜,牛郎和织女会相会一晚。
他们相爱,但被浑天敌意。
为了让他们相见,以渡过寂寞一年,所有动物都会帮忙。
于是,过年成为了农历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相聚渡过一年的艰辛生活。
传说因此流传至今。
第三篇示例:在古老的传说中,过年是一个神奇的节日。
有一次,一位仁慈的仙女飞到人间,为了感谢村民们对她的善待,她变出了一只魔法船,载着大家一起去看世界的奇迹。
船艇飞快地在空中翱翔,带着大家穿过山河,飞过海洋,看到了仙境般的美景和奇异的生物。
人们纷纷感叹着这美丽的大千世界,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希望。
仙女看到村民们如此开心,便决定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带着大家去看那些美妙的景色,感受那份无限的快乐。
于是,每当过年来临的时候,人们都会迎来仙女的魔法船,一起飞越幸福的天空,度过一个充满奇迹和欢乐的节日。
这个传说就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夕传说50字【篇一:除夕的来历和习俗】除夕的来历和习俗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
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
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
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
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
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
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
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
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
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
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
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
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除夕之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终于来了,我的心中充满着说不出的兴奋。
我哼着愉快的小曲,打开了qq。
在我们的“快乐六一”群中,一个个欢快的字符跳入我的眼帘:“新年好呀!”、“过年快乐!”,我不禁嘻嘻的笑了起来,也用同样的话回复了他们。
我想大家一定都在会心的笑着,默默感谢这美好的除夕之夜。
“嗡”,妈妈的手机响了,我一把夺过来,叫着:“妈妈,让我先看看”,“哇!是拜年的短信,还是彩信呢!”。
妈妈得意洋洋地问爸爸:“你收到彩信了吗?”爸爸顿了一下:“收到了”。
妈妈大笑起来:“你的旧手机根本不能收彩信!“。
这时我们三人一块大笑了起来。
和全家人一起看了一会儿春晚,我到阳台上看烟花,不禁叫了起来:“嗬!太美了!”。
只见一朵朵烟花如鱼跃龙门,争先恐后的蹦出夜空,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
我把脸紧贴在玻璃上,用心数着一朵朵五彩斑澜的烟花,红的似霞,绿的似叶,黄的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真是美不胜收。
烟花仍旧升到空中,消失了,可过年的快乐气氛却越来越浓厚。
伴着千家万户的快乐,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走亲戚人们过年,过的是农历年。
农民一年到头辛苦繁忙,只有在过年时有空闲时间,加上过去交通和信息很为不便,亲戚朋友也无暇往来,因此春节时间成了老百姓调剂休息和走门串户的最佳时间,借此“走亲戚”的机会,一方面促进亲戚朋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间来往成礼的传统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
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
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
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2010-03-17 19:19种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
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
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
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115|评论求助知友 |四级采纳率20%擅长领域:穿越火线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8条2010-03-17 21:50|二级高山族的民间文学包括歌谣、神话、传说以及故事等,丰富多彩,古拙质朴。
歌谣既有反映农耕、渔猎、采集等各种生产活动,又有记载部落征战、抗击外侮、捍卫疆土的打仗歌。
还有习俗歌,累如贯珠;时政歌,抨击时弊、铿锵有力。
歌谣格调清新,音乐优美。
高山族的神话内涵丰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以人祖溯源、洪水与同胞婚配、征服太阳等为核心的神话体系。
反映了高山族同胞的信仰、愿望、价值观念和艺术修养。
此外,还有许多以习俗、杰出人物、“小黑人”、动植物等为题材的传说、故事。
高山族是富有艺术天才的民族。
歌舞、音乐、雕刻等民族艺术驰名于世。
史载高山族无论是劳动、恋爱、婚宴、祭祀等,均有歌舞表演,挽手合围,顿足踏歌,摇头闭目,极备媚态。
雅美人的甩发舞、赛夏人的矮灵祭舞、阿美人的丰收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高山族历史上有构屋笄居、琴箫挑逗的婚俗,因而常用口琴、鼻箫等吹奏悦耳的旋律。
此外还有鼻笛、鼻哨等管乐器;木鼓、木琴、杵臼等打击乐器和弓琴等弦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悦耳动听。
木雕艺术具有太平洋地区原始艺术的独特风格,其中排湾人的木雕最为突出。
无论住宅、武器与生活器皿均雕饰,刀法粗犷,造型古朴。
图饰以蹲踞状人像为主题,还有图腾特征的人头、蛇、鹿及几何形纹的组合,追求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夸张的写实手法,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于朴绌。
排湾人的木雕饰品为海内外乐于收藏。
此外,达悟人的渔船也有别具一格的雕饰,其艺术境界为世人称赞叫绝。
[编辑本段]生活习俗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
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
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
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
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
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
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篇二:春节的传说】春节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