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练习整理(课本)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实验专项练习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实验专项练习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实验专项练习
这份文档旨在为五年级下册数学实验专项练提供指导和说明。

以下是对每个练的简要介绍和解答示例。

练一:绘制线段长度
练目标:通过使用尺子绘制线段,掌握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

解答示例:将尺子的起点对齐线段的起点,然后将尺子沿着线段平放,直到尺子的另一侧与线段的终点对齐。

读取尺子上标注的长度数值即可得到线段的长度。

练二:分析统计数据
练目标: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解答示例:根据给定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


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值。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练三:解决实际问题
练目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解答示例:通过读题和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使用已学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练四:运算规则练
练目标: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解答示例:根据题目给定的运算规则,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的优先级和括号的使用。

练五:判断语句真假
练目标:通过分析判断语句的条件和逻辑,判断语句的真假。

解答示例: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逻辑关系,判断语句的真假。

可以使用数学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进行判断。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实验专项练习的简要介绍和解答
示例。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数学练习。

数学实验(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数学实验(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贵州师范学院2012级数本一班李刚数学实验课后练习答案习题2.11. syms x y;>> x=-5:0.01:5;>> y=x.^1/2;>> plot(x,y)2. f plot('exp(-x.^2)',[-5,5])3. ezplot('x.^3+y.^3-3*x*y',[-5,5])4 . ezplot('y.^2-x.^3/(1-x)',[-5,5])5.t=0:0.1:2*pi;x=t-sin(t);y=2*(1-cos(t));plot(x,y)6. t=0:0.1:2*pi; x=cos(t).^3; >> y=sin(t).^3;>> plot(t,y)>>7: t=0:0.1:2*pi; x=cos(t); y=2*sin(t); z=3*t; plot3(x,y,z)8: x =0:0.1:2*pi; r=x; polar(x,r)9: x =0:0.1:2*pi; r=exp(x); polar(x,r)10: x=0:0.1:2*pi; r=sqrt(cos(2*x)); polar(x,r)11: x=0:0.1:2*pi; r=sqrt(sin(2*x)); polar(x,r)12: x =0:0.1:2*pi; r=1+cos(x); polar(x,r)练习2.2 1:(1)(2):syms n; limit('sqrt(n+2)-2*(sqrt(n+1))+sqrt(n)',n,inf)Ans= 0 (3):: (4):(5):(6):2:3:fplot('x.^2*sin(x.^2-x-2)',[-2,2])练习2.3 1:(2):2:练习2.4 1:(1)(2):(3)(4):2:(1):syms x;int(x^(-x),x,0,1)ans =int(x^(-x),x = 0 .. 1)vpa(ans,10)ans =1.291285997(2):syms x;int(exp(2*x)*cos(x)^3,x,0,2*pi)ans =-22/65+22/65*exp(4*pi)(3):syms x; int(exp(x^2/2)/sqrt(2*pi),x,0,1)ans =-1125899906842624/5644425081792261*i*erf(1/2*i*2^(1/2))*pi^(1/2)*2^(1/2) >> vpa(ans,10)ans =.4767191345(4):syms x;int(x*log(x^4)*asin(1/x^2),x,1,3)ans =int(x*log(x^4)*asin(1/x^2),x = 1 .. 3)>> vpa(ans,10)ans =2.459772128(5):syms x ;int(exp(x^2/2)/sqrt(2*pi),x,-inf,inf)ans =Inf(6):syms x ;int(sin(x)/x,x,0,inf)ans =1/2*pi(7):syms x ;int(tan(x)/sqrt(x),x,0,1)Warning: Explicit integral could not be found. > In sym.int at 58ans =int(tan(x)/x^(1/2),x = 0 .. 1)>> vpa(ans,10)ans =.7968288892(8):syms x ;int(exp(-x^2/2)/(1+x^4),x,-inf,inf)ans =1/4*pi^(3/2)*2^(1/2)*(AngerJ(1/2,1/2)-2/pi^(1/2)*sin(1/2)+2/pi^(1/2)*cos(1/2)-WeberE(1/2,1/2 ))>> vpa(ans,10)ans =1.696392536(9):syms x ;int(sin(x)/sqrt(1-x^2),x,0,1)ans =1/2*pi*StruveH(0,1)>> vpa(ans,10)ans =.8932437410练习2.5(1):syms n;symsum(1/n^2^n,n,1,inf)ans =sum(1/((n^2)^n),n = 1 .. Inf)(2):s yms n ;symsum(sin(1/n),n,1,inf)ans =sum(sin(1/n),n = 1 .. Inf)(3):syms n ;symsum(log(n)/n^3,n,1,inf) ans =-zeta(1,3)(4):syms n ;symsum(1/(log(n))^n,n,3,inf) ans =sum(1/(log(n)^n),n = 3 .. Inf)(5):syms n;symsum(1/(n*log(n)),n,2,inf) ans =sum(1/n/log(n),n = 2 .. Inf)(6):yms n;symsum((-1)^n*n/(n^2+1),n,1,inf)ans =-1/4*Psi(1-1/2*i)+1/4*Psi(1/2-1/2*i)-1/4*Psi(1+1/2*i)+1/4*Psi(1/2+1/2*i)第三章练习3.11:(1):a=-30:1:30;b=-30:1:30;[x,y]=meshgrid(a,b);z=10*sin(sqrt(x.^2+y.^2))./(sqrt(1+x.^2+y.^2)); meshc(x,y,z)(2):a=-30:1:30;b=-30:1:30;[x,y]=meshgrid(a,b);z=4*x.^2/9+y.^2;meshc(x,y,z)(3):(4):a=-30:1:30;b=-30:1:30;[x,y]=meshgrid(a,b); z=x.^2/3-y.^2/3; meshc(x,y,z)(5):a=-30:1:30;>> b=-30:1:30;>> [x,y]=meshgrid(a,b); >> z=x*y;>> meshc(x,y,z)(6):(7):a=-30:1:30;>> b=-30:1:30;>> [x,y]=meshgrid(a,b); >> z=sqrt(x.^2+y.^2); >> meshc(x,y,z)(8):(9):a=-30:1:30;>> b=-30:1:30;>> [x,y]=meshgrid(a,b);>> z=atan(x./y);>> meshc(x,y,z)练习3.21;a=-1:0.1:1;>> b=0:0.1:2;>> [x,y]=meshgrid(a,b);>> z=x.*exp(-x.^2-y.^2);>> [px,py]=gradient(z,0.1,0.1);>> contour(a,b,z)>> hold on>> quiver(a,b,px,py)2:a=-2:0.1:1;>> b=-7:0.1:1;>> [x,y]=meshgrid(a,b);>> z=y.^3/9+3*x.^2.*y+9*x.^2+y.^2+x.*y+9; >> plot3(x,y,z)>> grid on3:[x,y]=meshgrid(-2*pi:0.2:2*pi); z=x.^2+2*y.^2;plot3(x,y,z)hold onezplot('x^2+y^2-1',[-2*pi,2*pi]) ; grid on4:t=0:0.03:2*pi;>> s=[0:0.03:2*pi]';>> x=(0*s+1)*cos(t);y=(0*s+1)*sin(t);z=s*(0*t+1); >> mesh(x,y,z)>> hold on>> [x,y]=meshgrid(-1:0.1:1);>> z=1-x+y;>> mesh(x,y,z)5:syms x y z dx dyz=75-x^2-y^2+x*y;zx=diff(z,x),zy=diff(z,y)zx =-2*x+yzy =-2*y+x练习3.31:ezplot('x^2+y^2-2*x',[-2,2]);>> grid onsyms x y ;s=int(int(x+y+1,y,-sqrt(1-(x-1)^2),sqrt(1-(x-1)^2)),x,0,2)s =2*pi2:syms r t ;>> s=int(int(sqrt(1+r^2*sin(t)),r,0,1),t,0,2*pi)s =int(1/2*((1+sin(t))^(1/2)*sin(t)^(1/2)+log(sin(t)^(1/2)+(1+sin(t))^(1/2)))/sin(t)^(1/2),t = 0 .. 2*pi) 3:syms x y z ;>> s=int(int(int(1/(1+x+y+z)^3,z,0,1-x-y),y,0,1-x),x,0,1)s =-5/16+1/2*log(2)4:s=vpa(int(int(x*exp(-x^2-y^2),y,0,2),x,-1,10))s =0.16224980455070416645061789474030练习3.41:(1):y=dsolve('Dy=x+y','y(0)=1','x')得:y =-1-x+2*exp(x)(2):y=dsolve('Dy=2*x+y^2','y(0)=0')y =tan(t*x^(1/2)*2^(1/2))*x^(1/2)*2^(1/2)练习4.11:(1):p=[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8 0 0 0 -5 0 0]; >> x=roots(p)x =0.97680.9388 + 0.2682i0.9388 - 0.2682i0.8554 + 0.5363i0.8554 - 0.5363i0.6615 + 0.8064i0.6615 - 0.8064i0.3516 + 0.9878i0.3516 - 0.9878i-0.0345 + 1.0150i-0.0345 - 1.0150i-0.4609 + 0.9458i-0.4609 - 0.9458i-0.1150 + 0.8340i-0.1150 - 0.8340i-0.7821 + 0.7376i-0.7821 - 0.7376i-0.9859 + 0.4106i-0.9859 - 0.4106i-1.0416-0.7927(2): p=[8 36 54 23];x=roots(p)x =-1.8969 + 0.6874i-1.8969 - 0.6874i-0.70632:p1=[1 0 -3 -2 -1];p2=[1 -2 5];[q2,r2]=deconv(p1,p2)q2 =1 2 -4r2 =0 0 0 -20 19 3:syms x;f=x^4+3*x^3-x^2-4*x-3;g=3*x^3+10*x^2+2*x-3;p1=factor(f),p2=factor(g)p1 =(x+3)*(x^3-x-1)p2 =(x+3)*(3*x^2+x-1)4:syms x ;f=x^12-1;p=factor(f)p =(-1+x)*(1+x^2+x)*(1+x)*(1-x+x^2)*(1+x^2)*(x^4-x^2+1)5: (1):p=[1 0 1];q=[1 0 0 0 1];[a,b,r]=residue(p,q)a =-0.0000 - 0.3536i-0.0000 + 0.3536i0.0000 - 0.3536i0.0000 + 0.3536ib =0.7071 + 0.7071i0.7071 - 0.7071i-0.7071 + 0.7071i-0.7071 - 0.7071ir =[](2):p=[1];q=[1 0 0 0 1];[a,b,r]=residue(p,q)a =-0.1768 - 0.1768i -0.1768 + 0.1768i0.1768 - 0.1768i0.1768 + 0.1768ib =0.7071 + 0.7071i0.7071 - 0.7071i -0.7071 + 0.7071i -0.7071 - 0.7071ir =[](3):p=[1 0 1];q=[1 1 -1 -1];[a,b,r]=residue(p,q)a =0.5000-1.00000.5000b =-1.0000-1.00001.0000r =[] (4): p=[1 1 0 0 0 -8];[a,b,r]=residue(p,q)a =-4-38b =-11r =1 1 1练习 4.21:(1):D=[2 1 3 1;3 -1 2 1;1 2 3 2;5 0 6 2];det(D)ans =6(2):syms a b c dD=[a 1 0 0 ;-1 b 1 0;0 -1 c 1;0 0 -1 d];det(D)ans =a*b*c*d+a*b+a*d+c*d+12:(1):D=[1 1 1 1; a b c d;a^2 b^2 c^2 d^2;a^3 b^3 c^3 d^3];det(D)ans =b*c^2*d^3-b*d^2*c^3-b^2*c*d^3+b^2*d*c^3+b^3*c*d^2-b^3*d*c^2-a*c^2*d^3+a*d^2*c^3+a *b^2*d^3-a*b^2*c^3-a*b^3*d^2+a*b^3*c^2+a^2*c*d^3-a^2*d*c^3-a^2*b*d^3+a^2*b*c^3+a^ 2*b^3*d-a^2*b^3*c-a^3*c*d^2+a^3*d*c^2+a^3*b*d^2-a^3*b*c^2-a^3*b^2*d+a^3*b^2*c(2): s yms a b x y zD=[a*x+b*y a*y+b*z a*z+b*x; a*y+b*z a*z+b*x a*x+b*y;a*z+b*x a*x+b*y a*y+b*z];det(D)ans =3*a^3*x*z*y+3*b^3*y*x*z-a^3*x^3-a^3*y^3-b^3*z^3-a^3*z^3-b^3*x^3-b^3*y^33: (1): D=[1 1 1 1;1 2 -1 4;2 -3 -1 -5;3 1 2 11];D1=[5 1 1 1;-2 2 -1 4;-2 -3 -1 -5;0 1 2 11];D2=[1 5 1 1;1 -2 -1 4;2 -2 -1 -5;3 0 2 11];D3=[1 1 5 1;1 2 -2 4;2 -3 -2 -5;3 1 0 11];D4=[1 1 1 5;1 2 -1 -2;2 -3 -1 -2;3 1 2 0];x1=det(D1)/det(D);x2=det(D2)/det(D);x3=det(D3)/det(D);x4=det(D4)/det(D);x1,x2,x3,x4x1 =1x2 =2x3 =3x4 =-1(2):D=[5 6 0 0 0;1 5 6 0 0;0 1 5 6 0;0 0 1 5 6;0 0 0 1 5]; D1=[1 6 0 0 0;0 5 6 0 0;0 1 5 6 0;0 0 1 5 6;1 0 0 1 5]; D2=[5 1 0 0 0;1 0 6 0 0;0 0 5 6 0;0 0 1 5 6;0 1 0 1 5]; D3=[5 6 1 0 0;1 5 0 0 0;0 1 0 6 0;0 0 0 5 6;0 0 1 1 5]; D4=[5 6 0 1 0;1 5 6 0 0;0 1 5 0 0;0 0 1 0 6;0 0 0 1 5]; D5=[5 6 0 0 1;1 5 6 0 0;0 1 5 6 0;0 0 1 5 0;0 0 0 1 1]; x1=det(D1)/det(D);x2=det(D2)/det(D);x3=det(D3)/det(D);x4=det(D4)/det(D);x5=det(D5)/det(D);x1,x2,x3,x4,x5x1 =2.2662x2 =-1.7218x3 =1.0571x4 =-0.5940x5 =0.3188练习 4.3 1:A=[1 2 0;3 4 -1; 1 1 -1];B=[1 2 3;-1 0 1;-2 4 -3];A',2+A,2*A-B,A*B,A^2,A^(-1)ans =1 3 12 4 10 -1 -1ans =3 4 25 6 13 3 1ans =1 2 -37 8 -34 -2 1ans =-1 2 51 2 162 -2 7ans =7 10 -214 21 -33 5 0ans =-3.0000 2.0000 -2.00002.0000 -1.0000 1.0000-1.0000 1.0000 -2.0000 2:(1):B=[2 4 3];B'ans =243(2):A=[1 2 3];B=[2 4 3];A.*B,B.*Aans =2 8 9ans =2 8 93:(1):A=[0 1 0;1 0 0;0 0 1];B=[1 0 0;0 0 1;0 1 0];C=[1 -4 3;2 0 -1;1 -2 0];A^(-1),B^(-1),X=A^(-1)*C*B^(-1) ans =0 1 01 0 00 0 1ans =1 0 00 0 10 1 0X =2 -1 01 3 -41 0 -2(2):>> A=[1 2 3;2 2 3;3 5 1];B=[1 0 0;2 0 0;3 0 0];A^(-1),x=A^(-1)*Bans =-1.0000 1.0000 0.00000.5385 -0.6154 0.23080.3077 0.0769 -0.1538x =1 0 00 0 00 0 0练习 4.41:(1):A=[4 2 -1;3 -1 2;11 3 0];b=[2;10;8];B=[A,b];rank(A),rank(B)ans =2ans =3(2):A=[2 1 -1 1;3 -2 1 -3;1 4 -3 5];b=[1;4;-2];B=[A,b];rank(A),rank(B)ans =2ans =2(3):A=[ 1 1 1 1; 1 2 -1 4;2 -3 -1 -5;3 1 2 11];b=[5;-2;-2;0];B=[A,b];rank(A),rank(B)ans =4ans =4(4):A=[ 1 1 2 -1; 2 1 1 -1;2 2 1 2];b=[0;0;0];B=[A,b];rank(A),rank(B)ans =3ans =32:syms a;A=[-2 1 1;1 -2 1;1 1 -2];b=[-2;a;a^2];B=[A,b];rank(A),rank(B)ans =2ans =3练习4.51:(1):A=[0 1;-1 0];[a,b]=eig(A)a =0.7071 0.70710 + 0.7071i 0 - 0.7071ib =0 + 1.0000i 000 - 1.0000i(2):A=[0 0 1;0 1 0;1 0 0];[a,b]=eig(A)a =0.7071 0.7071 00 0 -1.0000-0.7071 0.7071 0b =-1 0 00 1 00 0 1(3):A=[4 1 -1;3 2 -6;1 -5 3];[a,b]=eig(A)a =0.0185 -0.9009 -0.3066-0.7693 -0.1240 -0.7248-0.6386 -0.4158 0.6170b =-3.0527 0 00 3.6760 00 0 8.3766(4):A=[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a,b]=eig(A)a =0.5615 0.3366 0.2673 -0.7683-0.5615 -0.3366 0.0000 -0.0000-0.5615 -0.3366 -0.5345 -0.6236-0.2326 0.8125 0.8018 -0.1447b =-1.4142 0 0 00 1.4142 0 00 0 2.0000 00 0 0 2.0000(5):A=[5 7 6 5;7 10 8 7;6 8 10 9;5 7 9 10];[a,b]=eig(A)a =0.8304 0.0933 0.3963 0.3803-0.5016 -0.3017 0.6149 0.5286-0.2086 0.7603 -0.2716 0.55200.1237 -0.5676 -0.6254 0.5209b =0.0102 0 0 00 0.8431 0 00 0 3.8581 00 0 0 30.2887(6):A=[5 6 0 0 0;1 5 6 0 0 ;0 1 5 6 0 ;0 0 1 5 6; 0 0 0 1 5 ]; [a,b]=eig(A)a =0.7843 -0.7843 -0.9860 -0.9237 -0.92370.5546 0.5546 0.0000 0.3771 -0.37710.2614 -0.2614 0.1643 -0.0000 0.00000.0924 0.0924 0.0000 -0.0628 0.06280.0218 -0.0218 -0.0274 0.0257 0.02579.2426 0 0 0 00 0.7574 0 0 00 0 5.0000 0 00 0 0 2.5505 00 0 0 0 7.4495 2:(1):A=[0 1;-1 0];[a,b]=eig(A)a =0.7071 0.70710 + 0.7071i 0 - 0.7071ib =0 + 1.0000i 00 0 - 1.0000i>> P=orth(a),B=P'*A*P,P*P'P =-0.7071 -0.70710 - 0.7071i 0 + 0.7071iB =0 + 1.0000i 0 - 0.0000i0 - 0.0000i 0 - 1.0000ians =1.0000 0 + 0.0000i0 - 0.0000i 1.0000>> inv(a)*A*a0 + 1.0000i 000 - 1.0000i3:(1):A=[2 0 0;0 3 2;0 2 3]; [a,b]=eig(A)a =0 1.0000 0-0.7071 0 0.70710.7071 0 0.7071b =1.0000 0 00 2.0000 00 0 5.0000>> P=orth(a),B=P'*A*P,P*P'P =-1.0000 0 -0.00000.0000 0.7071 0.7071-0.0000 -0.7071 0.7071B =2.0000 0.0000 0.00000.0000 1.0000 00.0000 0 5.0000ans =1.0000 -0.0000 0.0000-0.0000 1.0000 -0.00000.0000 -0.0000 1.0000(2):A=[1 1 0 -1;1 1 -1 0;0 -1 1 1;-1 0 1 1];[a,b]=eig(A)a =-0.5000 0.7071 0.0000 0.50000.5000 -0.0000 0.7071 0.50000.5000 0.7071 0.0000 -0.5000-0.5000 0 0.7071 -0.5000 b =-1.0000 0 0 00 1.0000 0 00 0 1.0000 00 0 0 3.0000 >> P=orth(a),B=P'*A*P,P*P'P =-0.5000 -0.4998 -0.4783 -0.52100.5000 -0.4822 0.5212 -0.49580.5000 0.4998 -0.4964 -0.5037-0.5000 0.5175 0.5031 -0.4786 B =-1.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2.9988 -0.0362 0.03440.0000 -0.0362 1.0007 -0.00060.0000 0.0344 -0.0006 1.0006 ans =1.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1.0000 -0.0000 00.0000 -0.0000 1.0000 0.0000-0.0000 0 0.0000 1.0000练习5.3 1: [m,v]=unifstat(1,11)m =6v =8.33332:[m,v]=normstat(0,16)m =v =256>> s=sqrt(v)s =163:x=randn(200,6);s=std(x)s =0.9094 0.9757 0.9702 0.9393 0.9272 1.09824: x=normrnd(0,16,300,1);hist(x,10)练习 5.61:x=[352 373 411 441 462 490 529 577 641 692 743];y=[166 153 177 201 216 208 227 238 268 268 274];plot(x,y,'*')4:(1):x=[10 10 10 15 15 15 20 20 20 25 25 25 30 30 30];y=[25.2 27.3 28.7 29.8 31.1 27.8 31.2 32.6 29.7 31.7 30.1 32.3 29.4 30.8 32.8]; plot(x,y,'*')。

数学实验习题

数学实验习题

数学实验习题实验1 MATLAB 基本特性与基本运算1. 求解方程02=++c bx ax的根。

其中(1)3,2,1===c b a (2)3,2,1-=-==c b a (提示:运用求根公式。

结果为(1)ix 212,1±-=,(2)3,12,1-=x )2. 已知圆的半径为15,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3. 输入例1-6中语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修改边长值重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 查询表1-4中部分常用函数的功能与用法。

5. 设⎥⎦⎤⎢⎣⎡--=⎥⎦⎤⎢⎣⎡--=0220,2112B A ,求矩阵方程X B A AX -=-2的解。

6. 画出231xxy +=和22)1ln(xx z +=在区间[-5,5]上的图形(提示:用 .^ 和 ./ 运算)。

7. 画出x ex e x f xxsin cos )(cos 2sin 2-=在区间[-5,5]上的图形。

8. 设x ex ex f xxsin cos )(cos 2sin 2-=,试在[-5,5]上求出函数的零点及极大、极小值。

9. 求方程0d )cos 32( 03=--+⎰s t t e txt当=s 1、11、21时的根。

10. 已知⎰+=1214dxxπ(试证明),试用不同的积分命令求其近似值(pi=3.14159265358…)。

11.设||sin 12)(/1x ax ex f x-+=-,试求当)(lim 1x f x →存在时a 的大小以及极限值。

12.设)cos sin()(x x x x f ++=,求)(x f 在]4,0[π上的极值、拐点。

13.计算积分(1)⎰dxx x sin ;(2)dxxx ⎰++12)1ln(。

实验2 MATLAB 绘制二维、三维图形1. 在圆域122≤+yx上画出上半球面221yxz --=的图形。

2. 画出椭球面11241222=++zyx的图形。

3. 在矩形域[-2,2]×[-2,2]区域上画出函数)(22y x xez +-=的图形。

数学实验手册六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实验手册六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实验手册六年级下册答案1、下列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1)空间三点确定一个平面(2)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3)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4)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单选题] *A、1B、2(正确答案)C、3D、4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单选题] *A、与1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B、与2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正确答案)C、高一年级视力比较好的同学D、与无理数相差很小的全体实数3、已知10?=5,则100?的值为( ) [单选题] *A. 25(正确答案)B. 50C. 250D. 5004、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在轴上有点Q,它到点P的距离等于3,那么点Q 的坐标是()[单选题] *(0,3)(0,5)(0,-1)(0,5)或(0,-1) (正确答案)5、28、若的三边之长都是整数,周长小于10,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单选题] *A. 6个,B. 7个,C. 8个,D. 9个(正确答案)6、1.在0,,3,2π,﹣23%,2021这六个数中,非正数有()个.[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3C.4D.07、20.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或下降的问题.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如果水位每天上升3cm,今天的水位为0cm,那么2天前的水位用算式表示正确的是()[单选题] *A.(+3)×(+2)B.(+3)×(﹣2)(正确答案)C.(﹣3)×(+2)D.(﹣3)×(﹣2)8、第三象限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单选题] *A. {α|180°<α<270°}B. {α|180°+k·360°<α<270°+k·360°}(正确答案)C. {α|90°<α<180°}D. {α|90°+k·360°<α<180°+k·360°}9、一个直二面角内的一点到两个面的距离分别是3cm和4 cm ,求这个点到棱的距离为()[单选题] *A、25cmB、26cmC、5cm(正确答案)D、12cm10、由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允许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单选题]*A、125B、126C、60(正确答案)D、12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确答案)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若a是正数,则-a不一定是负数12、47.已知(x﹣2021)2+(x﹣2023)2=50,则(x﹣2022)2的值为()[单选题]* A.24(正确答案)B.23C.22D.无法确定13、300°是第()象限角?[单选题]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正确答案)14、5. 下列对一元二次方程x2+x﹣3=0根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单选题] *A.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正确答案)B.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15、18.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3∈NB.-√3∈3C.-√3∈QD.-√3∈R(正确答案)16、30、等腰三角形ABC中,AB=2BC,且BC=12,则△ABC的周长为( ). [单选题]A. 48B. 60(正确答案)C. 48或60D. 3617、7人小组选出2名同学作正副组长,共有选法()种。

数学实验之学生实验题目

数学实验之学生实验题目

数学实验之学生实验题目 MATLAB 简介实验一:数组操作及运算练习1.设有分块矩阵⎥⎦⎤⎢⎣⎡=⨯⨯⨯⨯22322333S O R E A ,其中E,R,O,S 分别为单位阵、随机阵、零阵和对角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22S 0RS R EA 。

2.求如下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12,2224,12w z y x w z y x w z y x3.某零售店有9种商品的单件进价(元)、售价(元)及一周的销量下表,问哪种商品的利润最大,哪种商品的利润最小;按收入由小到大,列出所有商品及其收入;求这一周该10种商品的总收入和总利润。

实验二:作图练习1. 用两种方法在同一个坐标下作出y 1= x 2,y 2= x 3,y 3= x 4 y 4= x 5这四条曲线的图形,并要求用两种方法在图上加各种标注。

2.用subplot 分别在不同的坐标系下作出下列四条曲线,为每幅图形加上标题, 1)概率曲线 2exy -=;2)四叶玫瑰线 r =sin2q ;3)叶形线 ⎪⎪⎩⎪⎪⎨⎧+=+=;13,13323t ty t t x 4)曳物线 22111lnyyy x --±= 。

3.作出下列曲面的3维图形,1))sin(22y x z +=π;2)环面:⎪⎩⎪⎨⎧=+=+=,sin ,sin )cos 1(,cos )cos 1(u z v u y v u x )2,0()2,0(ππ∈∈v u 。

实验三:编写M-文件1.建立一个命令M-文件:求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2.编写函数M-文件SQRT.m :用迭代法求a x =的值。

求平方根的迭代公式为迭代的终止条件为前后两次求出的x 的差的绝对值小于10-5。

〈返回〉方程求解实验一:油价与船速的优化问题油价的上涨,将影响大型海船确定合理的航行速度,以优化航行收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实验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实验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实验题
本文档主要介绍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实验题,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
通过开展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内容
本册的数学实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性实验
2. 三角形的分类实验
3.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性质实验
4. 角的度量实验
5.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实验
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实验意义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在探究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要求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学生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方法,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2. 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存放,保持实验桌面整洁。

3.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桌面上的实验记录表上,并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总结
通过进行数学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科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数学实验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实验同步练习及答案5

七年级数学实验同步练习及答案5

七年级数学实验同步练习及答案5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引荐的七年级数学实验同步练习及答案5,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协助。

七年级数学实验同步练习及答案5【基础才干训练】1.观察以下图形,你以为它们平行吗?实践测一下,•并和你观察得出的结论停止比拟.2.观察以下图,你以为哪个梯形的上底更长一些?用直尺量量看,并与你观察得出的结论停止比拟.3.观察图,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4.下面给出了两个图形,你能区分用一笔画出来吗?(每局部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试试看.【综合创新训练】5.小明从正面观察以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6.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那么以下图中的三角形(阴影局部)与△ABC相似的是( )[来源:【生活中的数学】7.以下四幅图形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辰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能够是( )[来8.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失掉的图形是( )9.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5•位号码是,•该车的后5•位号码实践是________.【奇思妙想】10.数学兴味小组的同窗不但会测七巧板,•还会制六巧板四巧板呢.以下图是用小华制造的四巧板拼成的船,假设画在一张纸上,你能用剪刀一次延续剪下船中的每个图形吗?再恢复拼成四巧板.11.以下图为蓬莱仙境区某处的地貌图,小河上有15座桥,问能不能设计一条路途,一次不重复地走遍一切的桥?[来源:中.考.资.源.网]【探求学习】1840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维烈同时用数学方法发现了海王星,亚当斯等天文学家观察到天王星的运转有正常现象.于是猜想天王星之外有一颗行星x.他先假定x的运转轨道为圆,结果与观测结果出入很大.于是,他又想象x•的轨道为椭圆,再停止计算、误差增加,再作一次次的假想实验,重复修正,逐渐迫近观测结果.勒维烈也做了异样的任务,他把结果寄给柏林天文台,信中写道:请把望远镜对准黄道上经度为326度的中央,你会看到一颗九等小星.•最后的实际检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就是观察和思想实验方法.答案:【基础才干训练】1.它们是平行的,由于视觉遭到搅扰显得不平行.2.实践上它们是一样长的.3.9个4.能.由于(1)全是偶点,(2)的奇点为2.【】【综合创新训练】5.C6.B7.D8.D9.BA62910.能.DACDEFGJIHGCBA11.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第二课时》

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殷丽萍主备学校:梅岭小学西区校总第课时课题整理与练习(2)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导入1.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2)棱长5厘米。

2.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体积呢?二、练习运用1.完成第24页“整理与练习”第8题。

(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求什么?(2)交流:(结合示意图)需要铝合金条的长度就是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需要灯箱布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 完成第24页“整理与练习”第9题。

(1)提问:怎样求正方体蜡烛的体积?让学生说一说。

(2)交流:求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多多少玻璃,就是求蜡烛盒的什么?(表面积)怎样求?求几个面呢?(3)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核对。

3.完成第24页“整理与练习”第7题。

(1)指名读题,提问: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体积和容积)(2)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核对。

4.完成第24页“整理与练习”第10题。

(1)指名读题,提问:①求这件雕塑占地多少平方米是算的什么?②求浇筑这件雕塑的底座需要混凝土多少立方米是算什么?③求贴花岗岩的面积又是算的什么?要贴几个面?(2)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三、探索实践1.完成第25页“探索与实践”第11题。

(1)出示一个橡皮泥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观察框架。

(2)谈话:做长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分别用来做什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用几团橡皮泥、几根小棒?做一个正方体呢?(3)4人小组合作,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合理选材,先在25页书上填好选料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实验题实验题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题目描述
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步骤
1.准备一根尺子和不同长度的物体。

2.选择一个物体,将物体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3.使用尺子从物体的一端开始,将尺子的刻度与物体的另一端对齐。

4.读取尺子上与物体末端对齐的刻度,这个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会使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题二:比较物体的质量
题目描述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天平和几个重量不同的物体。

2.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3.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天平的一边,待天平平衡。

4.选择另一个物体,将其放置在天平的另一边。

5.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如果保持平衡,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如果不平衡,则较重的一边的物体质量大。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判断哪个物体较重或较轻。

实验题三:绘制简单图形
题目描述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如何用尺子和直尺来绘制简单的图形。

实验步骤
1.准备一张白纸、一根铅笔、一根尺子和一把直尺。

2.选择一个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

3.使用尺子和直尺,根据图形的要求,量取相应的边长和角度。

4.使用铅笔在白纸上绘制出所选择的图形。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使用尺子和直尺绘制出所选择的简单图形。

以上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实验题的内容描述和实验步骤,
希望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实验与读数练习

实验与读数练习

实验与读数练习毫米。

3.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炮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②⑤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的直径是2.如图物体的长度为厘米,合米。

确度高。

用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

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最小刻度是O4.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J尺测量时准5.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C,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 C 和38.4 C,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9. ( 1)图B 是他白天的时间读数,是10. 使用天平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如果物体放在右盘, 砝码放在左盘,A 37.3 C 和 38.4 CB 37.1C 和 38.4C C 37.1 C 和 37.4 CD 37.3 C 和 37.4C10- ■■toHIfl10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是(B — 28CD — 12C7.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 38C 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结果第一次为38.5 C,第二次为395C ,第三次为39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第一次正确 B .只有第三次不正确C .只有第三次正确D .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也可能正确8.下图是常用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图中温度计的读数Co(2 )温度计读数为:A 、;C 、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盘里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

天平游码在读数时,要看游码边所对的刻度值。

11.在用天平测盐水质量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①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②计算盐水质量为m=m1—m2③称出空烧杯质量m2④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1(). 学阳前奸的幫物悴的履■腐体戴nc在*,砂码住右氐平平技的戢码刘;900 T* .20 二十盹雜《乂1"»酚码的A)f ........................................ t )「「T "V " U ~IL ■工M15.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如图是一架托盘天平。

四年级数学滴水实验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滴水实验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滴水实验练习题滴水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增加和减少。

下面是一些关于滴水实验的练习题,帮助四年级学生巩固对数的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1. 小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5滴水,接着又滴入3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2. 小红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7滴水,接着又滴入2滴水,然后又滴入5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3. 小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4滴水,接着又滴入6滴水,然后再滴入3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4. 小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10滴水,接着每次都滴入2滴水,滴了5次。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5. 小红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8滴水,接着每次都滴入3滴水,滴了4次。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解答:1. 小明一共滴入5滴水,再滴入3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5 + 3 = 8滴水。

2. 小红一共滴入7滴水,再滴入2滴水,最后滴入5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7 + 2 + 5 = 14滴水。

3. 小华一共滴入4滴水,再滴入6滴水,最后滴入3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4 + 6 + 3 = 13滴水。

4. 小明先滴入10滴水,然后每次都滴入2滴水,滴了5次,所以容器中共有10 + 2×5 = 10 + 10 = 20滴水。

5. 小红先滴入8滴水,然后每次都滴入3滴水,滴了4次,所以容器中共有8 + 3×4 = 8 + 12 = 20滴水。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滴水实验中,数的增加可以通过加法来表示,而数的减少可以通过减法来表示。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增加和减少的概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数学实验课后习题解答

数学实验课后习题解答

数学实验课后习题解答配套教材:王向东戎海武文翰编著数学实验王汝军编写实验一 曲线绘图【练习与思考】画出下列常见曲线的图形。

以直角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1. 立方曲线3x y =clear;x=-2:0.1:2; y=x.^3;plot(x,y)2. 立方抛物线3x y = clear;y=-2:0.1:2; x=y.^3; plot(x,y) grid on3. 高斯曲线2xe y -=clear;x=-3:0.1:3; y=exp(-x.^2); plot(x,y); grid on%axis equal以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4. 奈尔抛物线)(,3223x y t y t x === clear;t=-3:0.05:3; x=t.^3;y=t.^2; plot(x,y) axis equal grid on5. 半立方抛物线2323,()x t y t y x === clear;t=-3:0.05:3; x=t.^2;y=t.^3; plot(x,y) %axis equal grid on6. 迪卡尔曲线2332233,(30)11at at x y x y axy t t==+-=++ clear;a=3;t=-6:0.1:6;x=3*a*t./(1+t.^2); y=3*a*t.^2./(1+t.^2); plot(x,y)7. 蔓叶线233222,()11at at x x y y t t a x===++- clear;a=3;t=-6:0.1:6;x=3*a*t.^2./(1+t.^2); y=3*a*t.^3./(1+t.^2); plot(x,y)8. 摆线)cos 1(),sin (t b y t t a x -=-= clear;clc; a=1;b=1;t=0:pi/50:6*pi; x=a*(t-sin(t)); y=b*(1-cos(t)); plot(x,y);axis equal grid on9. 内摆线(星形线))(sin ,cos 32323233a y x t a y t a x =+== clear; a=1;t=0:pi/50:2*pi; x=a*cos(t).^3; y=a*sin(t).^3; plot(x,y)10. 圆的渐伸线(渐开线))cos (sin ),sin (cos t t t a y t t t a x -=+= clear; a=1;t=0:pi/50:6*pi;x=a*(cos(t)+t.*sin(t)); y=a*(sin(t)+t.*cos(t)); plot(x,y) grid on11.空间螺线ct==,,cosx=sinazttbycleara=3;b=2;c=1;t=0:pi/50:6*pi;x=a*cos(t);y=b*sin(t);z=c*t;plot3(x,y,z)grid on以极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12.阿基米德线0rϕa,≥=rclear;a=1;phy=0:pi/50:6*pi;rho=a*phy;polar(phy,rho,'r-*')13. 对数螺线ϕa e r = clear; a=0.1;phy=0:pi/50:6*pi; rho=exp(a*phy); polar(phy,rho) 14. 双纽线))()((2cos 22222222y x a y x a r -=+=ϕ clear; a=1;phy=-pi/4:pi/50:pi/4; rho=a*sqrt(cos(2*phy)); polar(phy,rho) hold onpolar(phy,-rho)15. 双纽线)2)((2sin 222222xy a y x a r =+=ϕ clear; a=1;phy=0:pi/50:pi/2;rho=a*sqrt(sin(2*phy)); polar(phy,rho) hold onpolar(phy,-rho)16. 四叶玫瑰线0,2sin ≥=r a r ϕ clear;close a=1;phy=0:pi/50:2*pi; rho=a*sin(2*phy); polar(phy,rho)17.三叶玫瑰线0arϕ=r,3sin≥clear;closea=1;phy=0:pi/50:2*pi;rho=a*sin(3*phy);polar(phy,rho)18.三叶玫瑰线0=rrϕa,3cos≥clear;closea=1;phy=0:pi/50:2*pi;rho=a*cos(3*phy);polar(phy,rho)实验二 极限与导数【练习与思考】1. 求下列各极限 (1)n n n)11(lim -∞→ (2)n n n n 3lim 3+∞→ (3))122(lim n n n n ++-+∞→ clear;syms ny1=limit((1-1/n)^n,n,inf)y2=limit((n^3+3^n)^(1/n),n,inf)y3=limit(sqrt(n+2)-2*sqrt(n+1)+sqrt(n),n,inf)y1 =1/exp(1)y2 =3y3 =0(4))1112(lim 21---→x x x (5)x x x 2cot lim 0→ (6))3(lim 2x x x x -+∞→ clear;syms x ;y4=limit(2/(x^2-1)-1/(x-1),x,1)y5=limit(x*cot(2*x),x,0)y6=limit(sqrt(x^2+3*x)-x,x,inf)y4 =-1/2y5 =1/2y6 =3/2(7)x x x m )(cos lim ∞→ (8))111(lim 1--→x x e x (9)x x x 11lim 30-+→ clear;syms x my7=limit(cos(m/x),x,inf)y8=limit(1/x-1/(exp(x)-1),x,1)y9=limit(((1+x)^(1/3)-1)/x,x,0)y7 =1y8 =(exp(1) - 2)/(exp(1) - 1)y9 =1/32. 考虑函数22),sin(3)(32<<-=x x x x f作出图形,并说出大致单调区间;使用diff 求)('x f ,并求)(x f 确切的单调区间。

小学数学实验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实验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实验法练习题实验题1:测量水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水的体积,了解测量容器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水的体积的公式。

实验材料:水取样瓶、容器、量筒、直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并用直尺测量容器的长、宽、高,记录数据。

2. 将容器放在水取样瓶下方,打开取样瓶的阀门,让水缓慢流入容器中。

同时开始计时器计时。

3. 当容器装满水后,关闭取样瓶的阀门,停止计时器。

4. 将容器移开,并使用直尺测量容器内水的高度,记录数据。

5. 利用容器的长、宽、高以及水的高度,计算水的体积。

实验求解:设容器的长、宽、高分别为L、W、H,水的高度为h,则水的体积V可以用公式计算:V = L × W × h实验题2:观察几何形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几何形状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实验材料:平面几何图形卡片,如三角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卡片,并放在实验桌上。

2. 让学生观察每个几何形状的特点,如边数、角度、边长等,并用手指指出每个几何形状的特征。

3. 随机选择一个几何形状,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该形状的每个顶点,并描述该几何形状的特征。

4. 让学生将几何形状按照相似性质进行分类,例如把所有三角形放在一起,将所有圆形放在一起,以此类推。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将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几何形状的特征,并能够将它们按照相似性质进行分类。

实验题3:探索数列规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实验材料:彩色珠子或益智积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彩色珠子或益智积木,并用它们构建一个数列。

2. 让学生观察数列中相邻项的关系,并尝试找出数列的规律。

3. 让学生使用已知规律来预测数列中的下一个或未知项。

4. 让学生验证自己的预测,并尝试构建其他数列并找出规律。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研究数列规律,学生将能够找到数列中相邻项的关系,并能够预测和构建其他数列。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

小学生数学实验100例实验一:糖果计数Obj:培养小学生的计数能力Materials:糖果Procedure:1. 给每个小学生发放相同数量的糖果。

2. 让小学生一边将手中的糖果一个一个取出,一边用口数数。

3. 让他们将自己数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确认无误后,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一轮的计数。

4.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小学生们计数无误。

实验二:数字拼图Obj:提高小学生的数字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Materials:数字卡片、拼图板Procedure:1. 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放在桌上。

2. 让小学生们按照数字的顺序将卡片拼在拼图板上。

3. 鼓励小学生们在完成之后互相检查答案,找出错误并及时修改。

实验三:趣味运算Obj:强化小学生的运算能力Materials:纸、铅笔Procedure:1. 给每个小学生发放纸和铅笔。

2. 出题者可以随机给出一道加法、减法或乘法的算式。

3. 小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答案,并在完成后把纸张交给出题者。

4. 出题者检查答案,将答对的小学生召集起来并鼓励他们。

实验四:图形分类Obj:提高小学生的图形识别和分类能力Materials:各种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Procedure:1. 将各种图形卡片打乱顺序放在桌上。

2. 让小学生们按照图形的特征将卡片分类。

3. 鼓励小学生们在完成之后互相检查分类结果,并讨论不同分类方式的合理性和差异。

实验五:分数比较Obj:加深小学生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Materials:纸、铅笔Procedure:1. 准备一些简单的分数题目,例如1/2、1/4、1/8等。

2. 让小学生们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引导小学生们用纸和铅笔练习绘制简单的分数图形,加深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

实验六:时钟读表Obj:提高小学生的时间概念和读表能力Materials:模拟时钟、题目卡片Procedure:1. 准备一些时钟读表题目卡片,包括小时和分钟的各种组合。

苏教版-实验数学教材高三数学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实验数学教材高三数学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知识整理单(8分钟)(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时间到了,同学们一个一个进入会议,他们看到了我,和我打招呼。

老师好,老师看上去容光焕发呀;老师,你咋变得这么美呀;老师,我们想你了……我矜持地笑着,还是第一次出镜呢,好歹别太丑。

开始上课了,我关了镜头,开始共享桌面,可是,只要一把课件打开,学生就看不到了。

我看到上面有提示:镜头被遮挡。

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生们纷纷给我支招,尝试了很多种,都没有解决,又连线稍微懂一点的老师,结果他也没遇见过这种情况,没办法,只好一张一张点着幻灯片讲课了。

尽管心情有些沮丧,但是我还是很快调整过来,投入到讲课中。

课讲到一半,忽然发现嗓子不行了。

学生说,老师,你不必要这么大声啊,我们能听见。

原来,没有互动,我又总觉得学生听不见,不自觉就用上最大的力气了。

我苦笑了一下,清了清嗓子,这时,旁边递过来一瓶水,原来是老公听到我清嗓子,给我泡了蜂蜜枸杞。

实验数学教材高三数学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1)

实验数学教材高三数学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用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各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预设3分钟)(一)根据知识整理单快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整理单:广州注册公司详细问题了解下!1.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整理知识点:如有遗忘,可以快速翻阅书本30-45页。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还有疑问的,简单列举出来。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角或做上记号。

二、交流与梳理(预设5分钟)1.集体交流知识整理单第一个问题,并互相补充。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组成(小数数位顺序表)……学生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适时板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特殊的分数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末尾的“0”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提问:如何快速记住数位顺序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较多的题目概况解题注意点。

2.讨论疑难点。

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基本练习:(预设10分钟)1.书本第46页第1题第一题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是2.06,而不是2.6?2.书本第47页第5、4题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

对有疑问的题目重点评析。

第五题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重点交流小数部分的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第四题总结指出:相同的数字出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是不同的,决定数的大小的一是数字的大小,二是数字所在的数位。

创编题:你能用数字2、3、0、6和小数点,按下面的要求设计小数吗?(1)数字2表示2个0.01:(2)数字6表示6个10的两位小数:(3)数字()表示()个()的()小数:同桌一人出题,另一人按要求设计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实验手册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实验手册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实验手册答案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边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个根,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是()[单选题] *A、6B、10(正确答案)C、8D、2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单选题] *A. 2a2+3a2=5a?B. (-2ab)3=-6ab3C. (3a+b)(3a-b)=9a2-b2(正确答案)D. a3·(-2a)=-2a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两个数的和必定大于每一个加数B.两个数的和必定不大于每一个加数C.两个有理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有理数绝对值的和D.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正确答案)4、7.已知集合A={-13,12},B={x|ax+1=0},且B?A,则实数a的值不可能为( ) [单选题] * A.-3(正确答案)B.-1/12C.0D.1/135、39.若(x﹣3)(2x+1)=2x2+ax﹣3,则a的值为()[单选题] *A.﹣7B.﹣5(正确答案)C.5D.76、x3可以表示为()[单选题] *A. 3xB. x+x+xC. x·x·x(正确答案)D. x+37、y=k/x(k是不为0的常数)是()。

[单选题]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确答案)二次函数8、21.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单选题] *A.AC=BD(正确答案)B.AC<BDC.AC>BDD.不能确定9、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m,m+9)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若点B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单选题] *A.﹣11<m<﹣4B.﹣7<m<﹣4(正确答案)C.m<﹣7D.m>﹣410、的值为()[单选题] *A.-2B. 0C. 1(正确答案)D. 211、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单选题] *A、f(x)=3x(正确答案)B、f(x)=4xC、f(x)= +2x-1D、f(x)=12、12.如图,将一块三角形纸片剪去一部分后,发现剩余阴影部分的纸片周长要比原三角形纸片的周长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单选题] *A.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答案)C.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3、1.在0,,3,2π,﹣23%,2021这六个数中,非正数有()个.[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3C.4D.014、多项式x2+ax+b=(x+1)(x-3),则a、b的值分别是()[单选题] *A. a=2,b=3B. a=-2,b=-3(正确答案)C. a=-2,b=3D. a=2,b=-315、8.修建高速公路时,经常把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从而缩短路程,其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线段可以比较大小B.线段有两个端点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答案)D.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6、16.如图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2C.±2D.以上均不对17、若tan(π-α)>0且cosα>0,则角α的终边在()[单选题]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正确答案)18、4.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单选题]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同旁内角互补(正确答案)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D、垂线段最短19、已知二次函数f(x)=2x2-x+2,那么f(1)的值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统计推断(实验12)—区间估计、假设检验[mu,sigma,muci,sigmaci]=normfit(x,alpha); %%正态分布检验 [ht,sigt,cit]=ttest(x,mu); %%t 检验[hz,sigz,ciz,zval]=ztest(x,mu,sigma,alpha,tail); %%z 检验 tail 默认为0① P297第2题:(1)分别用两个月的数据验证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编程:x1=[]; x2=[]; alpha=0.05;[mu1,sigma1,muci1,sigmaci1]=normfit(x1,alpha) %%一月份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其置信区间 [mu2,sigma2,muci2,sigmaci2]=normfit(x2,alpha) %%二月份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其置信区间 运行结果:(1月)mu1 =115.1500; sigma1 =3.8699;muci1 =113.3388 116.9612; sigmaci1 = 2.9430 5.6523 (2月)mu2 =120.7500; sigma2 =3.7116muci2 =119.0129 122.4871; sigmaci2 =2.8227 5.4211(2)分别给出1月和2月汽油价格的置信区间(05.0=α); 编程:x1=[]; x2=[]; mu=115; alpha=0.05;[h1,sigma1,ci1]=ttest(x1,mu,alpha,0) %%一月份汽油价格的置信区间 [h2,sigma2,ci2]=ttest(x2,mu,alpha,0) %%二月份汽油价格的置信区间 运行结果:(1月)h1 =0; sigma1 =0.8642; ci1 =113.3388 116.9612(2月)h2 =1; sigma2 =1.3241e-006; ci2 =119.0129 122.4871(3)如何给出1月和2月汽油价格差的置信区间(05.0=α) 编程:x1=[]; x2=[]; alpha=0.05;[h1,sigma1,ci1]=normfit(x2-x1,alpha) %数据看成同一个加油的数据,其价格差和置信区间 [h2,sigma2,ci2]=ttest(x2,x1,alpha,0) %数据完全随机时,用总体的t 分布检验 运行结果:h1 = 5.6000; sigma1 =5.4715; ci1 =3.0393 8.1607 h2 =1; sigma2 =2.0582e-004; ci2 =3.0393 8.1607结果分析:根据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数据完全随机时,用t 分布检验获得的结果更为合理准确。

②第5题P297:分析:这里一件产品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用X=0表示合格品,X=1表示废品,可以说总体服从0-1分布,由题意得,合格率为90%,则废品率为10%,)1(2p p p X -==σμ,方差的期望双方的置信概率为95%,alpha=1-95%=0.05.虽然X 不服从正态分布,但根据概率论中心极限定理,党样本容量充分大时,对样本均值 x 有,,,近似的服从)1,0(N ,由此可对总体废品率p 作如下的假设检验:.,:0100p p H p p H ≠>≤这时应作单侧检验,取)1,0(N 的1-alpha 分位数alpha u -1,设样本的废品率为x ,np p x z /)01(0--=μ,满足alpha u z -≤1时接受H ;否则拒绝)(10H H 接受编程:n=50; %样本容量 x=7/n; %样本废品率 p0=1-0.9; %样本废品率期望alpha=1-0.95; %置信概率 sig=(1-p0)*p0; %样本废品率方差 z=(1-p0)/sqrt(sig^2/n); %计算zq=norminv(1-alpha); %计算正态分布上侧分位数 if z<qdisp('接受该批货物') elsedisp('不接受该批货物') end运行结果:不接受该批货物 第一问:不应该接受该批货物。

第二问:不妨对这批产品再抽取更多的样品进行检验,该检验的前提是样本容量n 足够大,让其满足正程序正态分布所需的条件。

③第3题P298:假设两份试卷的显著性水平为0.05,则认为两个份试卷难度相似,可以先对两个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2/122221221α-≤+-=u n s n s x x z ,但是由于样本容量比较小,对两个样本进行t 检验。

利用样本数据分别求出两个样本的总体标准差,(包括双侧和单侧检验) 编程:function [h,sig]=ztest2(x1,x2,sig1,sig2,alpha,tail) n1=length(x1); n2=length(x2); x1bar=mean(x1); x2bar=mean(x2);z=(x1bar-x2bar)/sqrt(sig1^2/n1+sig2^2/n2); if tail==0u=norminv(1-alpha/2); sig=2*(1-normcdf(abs(z))); if abs(z)<=u h=0; else h=1; end end if tail==1u=norminv(1-alpha); sig=1-normcdf(z); if abs(z)<=u h=0; elseh=1; end endif tail==-1u=norminv(alpha); sig=1-normcdf(z); if abs(z)>=u h=0; else h=1; end endx1=[]; x2=[];x1bar=mean(x1); %求第一份试卷成绩均值 x2bar=mean(x2); %求第二份试卷成绩均值 y1=(x1-x1bar)*(x1-x1bar)'; %求2)11(∑-bar x x y2=(x2-x2bar)*(x2-x2bar)'; %求2)22(∑-bar x xn1=length(x1); %两个样本的个数sig1=sqrt(y1/n1); %第一份试卷的成绩的标准差 sig2=sqrt(y2/n1); %第一份试卷的成绩的标准差 [p,sig]=ztest2(x1,x2,sig1,sig2,0.05,0)%进行z2检验 [pt.sigt]=ttest2(x1,x2) %进行t2检验 运算结果:p =0 sig =0.0922 pt =sigt: 0答:认为两份试卷难度相同2.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实验11) ① 第1题P272(1)设n=36,求x 在38与43之间的概率;E x =Ex=40, D x =Dx/n=52/36=(5/6)2;编程:n=36;sigema=sqrt(5^2/n);mu=40; normcdf(43,40,5/6)-normcdf(38,40,5/6) 运行结果:0.9916(2)设n=64,求x 与总体均值之间不超过1的概率; (0,1)x Nx-888(1)(,0,1)(,0,1)55585P x P norm cdf norm cdf μμ⎛⎫-≤=≤=-- ⎪⎝⎭编程:n=64;sigema=sqrt(5^2/n);mu=40;normcdf(41,40,5/8)-normcdf(39,40,5/8) %不超过1即在39与41之间 运行结果:0.8904(3)Y=norminv(0.025,0,1); %求N~(0,1)概率为(1-0.95)/2=0.025的分位数 X=39;SIGEMA=5;mu=40 ; %总体均值不超过1的一个下限 n=(SIGEMA*Y)^2/(X-40)^2 %求对应该分位数Y ,X=39时,n 的值 运行结果:n =96.0365 ② 第8题P273分析:设灯泡更换的价格为a=70(包括灯泡成本和安装费用) 不亮灯泡单位时间罚款为b=0.02 灯泡更换周期为T 灯泡总数为K未坏灯泡的回收价为c=5根据题意可知,设x 为某品牌灯泡的平均寿命,则x 服从正态分布)2^100,4000(N,记概率密度函数为)(x p ,则更换灯泡的费用为Ka,承受的惩罚费用为⎰∞--Tdxx p x T Kb)()(,灯泡的回收价值为⎰∞--Tcdx x p K ))(1(得目标函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费用)为:Tcdx x P K dx x p x T KbKa TF TT⎰⎰∞-∞----+=))(1()()()( ①为得到最佳更换周期,即)(T F 取得最小值,令0=dTdF 可得⎰∞--=TT p T F dx x xp )()()(2σμ ②联立①②化简得c a T F c b T p b cT -=-+-)()()()(2μσ ③编程:a=70; b=0.02; c=5; mu=4000; sigma=100; t=mu; %设定T 的初值step=0.1; %t 增加或减少的步长 var=0.01; %比较vp 左右端的误差限vp=(mu*b-c)*normcdf(t,mu,sigma)+(c*t-sigma^2*b)*normpdf(t,mu,sigma); %计算vp 左端 if vp>(a-c) %vp 左端大于右端,T 减少 while (vp-(a-c))>varvp=(mu*b-c)*normcdf(t,mu,sigma)+(c*t-sigma^2*b)*normpdf(t,mu,sigma); t=t-step; endendif vp<(a-c) %vp 左端小于右端,T 减少 while ((a-c)-vp)>varvp=(mu*b-c)*normcdf(t,mu,sigma)+(c*t-sigma^2*b)*normpdf(t,mu,sigma); t=t+step; end end t运行结果如下:vp=64.9540 t =3.9094e+003③ 第7题{}0000()()()()()()()(1)()2()()()2()()()(2)()()()0()()2(()n n n nn nn n n V n b a x a c n x p x dx b a np x dx a A KAn An V n p x A c p x dx p x b A p x dx K K An A p x dx cp x dx bp x dx KAn cp x dx bp x dx A p x dx K∞∞∞∞∞=----+-=-⎧⎫⎧⎫'=--++-⎨⎬⎨⎬⎩⎭⎩⎭=-++=∴+=-⎰⎰⎰⎰⎰⎰⎰⎰⎰0()1)()()()2np x dx An cp x dx b c p x dx A K∞∞-∞∞∞≈=∴+-=-⎰⎰⎰⎰()()2()(2)()2()1()()n n n An b c p x dx A cKAn p x dx A c b c KA p x dx A n c b c k∞∞-∞∴-=--∴=---∴=----⎰⎰⎰用迭代法求上述方程的根,或令右边n=20003. 插值与数值积分(实验3) ① P65第3题:编程:x0=[];y0=[];s1=trapz(x0,y0)s2=y0(1)+y0(7)+4*sum(y0(2:2:6))+2*sum(y0(3:2:5)); %%用梯形公式计算积分为s2=s2*0.2/3 %%用辛普森公式计算积分为s3=(1.5*1.5-0.3*0.3)*0.5-(cos(1.5)-cos(0.3))/3 %%精确值运行结果:s1 =1.3739; s2 =1.3749; s3 =1.3749②第11题P66编程:s0=41288;x0=[]; y1=[]; y2=[]; x=7.0:4.0:158.0;y11=interp1(x0,y1,x); %y1的分段线性插值y12=interp1(x0,y2,x); %y2的分段线性插值y21=interp1(x0,y1,x,'spline'); %y1的三次样条差值y22=interp1(x0,y2,x,'spline'); %y2的三次样条插值s1=(40/18)^2*(trapz(x0,y2)-trapz(x0,y1)) %%梯形数值积分w1=s1-s0 %误差计算s2=(40/18)^2*(trapz(x,y12)-trapz(x,y11)) %%段线性插值w2=s2-s0 %误差计算s3=(40/18)^2*(trapz(x,y22)-trapz(x,y21)) %%三次样条插值w3=s3-s0 %误差计算运行结果:s1 =4.2414e+004 ; w1 = 1.1256e+003s2 =4.2156e+004 ; w2 = 868.2195s3 =4.2108e+004 ; w3 = 820.2353③P66第12题:由题意知多个点的数据,假设相邻两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利用辛普森公式或梯形公式计算该桥梁一天的车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