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忻州最新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酒精挥发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空气液化、气球爆炸D.高粱酿酒、牛奶变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空气液化、气球爆炸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D、高粱酿酒、牛奶变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06•眉山)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内,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表所示:
药品柜甲乙丙丁
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硫酸铜铁、铝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纯碱,你认为它应存放在药品柜()
A.甲B.乙C.丙D.丁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钠和硫酸铜属于盐,所以纯碱应该放在丙药品柜中.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阴阳离子组成,然后再根据酸碱盐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镁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2主族
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数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原子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正确;
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不是g,错误;
C、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2,故镁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
2主族,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0.1克;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
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
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所以它不能称量出质量为10.05g的固体,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
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5mL
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鲤鱼焙面”是开封美食,其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C20H30O2)具有降低胆固醇等作用,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饱和脂肪酸属于有机物
B.不饱和脂肪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
D.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52个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
解:A.由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式C20H30O2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由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式C20H30O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由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式C20H30O2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30+16×2=302,故正确;
D.不饱和脂肪酸C20H30O2是由C20H30O2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和分子的结构,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分析反应的图示可以发现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存在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情况: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
即一种物质,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由图示信息也可知道);
C、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
共有3种分子.
故选C.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7.(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2014年第45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只要是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合理做法,都是符合主题要求的.
解答:解:A、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保护耕地、节约粮食,符合主题;
B、目前的情况下,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源,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不切合实际的,
故错误;
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可以保护环境,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可
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符合主题;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符合主题.
故选B.
点评: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成的能源、开发新的能源及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8.(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解答;
B、根据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解答;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
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依据单质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正确;
B、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带电,故错误;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
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
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故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常见的碱的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丝分别浸入FeSO4溶液、AgNO3溶液中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验证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
NaOH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B、根据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将铜丝分别浸入FeSO4溶液、AgNO3溶液中,铜丝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
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铜>银;则Fe、Cu、A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均显红色,不能确定
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OH,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
的稀盐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
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2分)(2012•兰州)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
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稀释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判断;
B、根据等质量的金属(均过量)与一定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判断;
C、根据硫酸钡不溶于酸判断;
D、根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与生成的产物多少无关判断;
解答:解: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不能等于或小于7,故A不正确;
B、等质量的铁与镁分别与少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故B正确;
C、Na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反应生成的
沉淀从零开始,直至反应结束,故C不正确;
D、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与生成的产物多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及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图象的正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7分.)
11.(6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分子2N2,铝离子Al3+
(2)现有少量硫酸铜溶液,标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SO4,溶质和溶剂都含有的元素是O ,向溶液中投入一根铁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3+.
(2)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其中的铜元素显+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硫酸铜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SO4;
溶质为CuSO4,溶剂为H2O,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其符号为:O;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答案为:(1)2N2Al3+(2)SO4O 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6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46 溶解度/g
KNO3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
8 (1)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一条信息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2)20℃时,将20g NaCl投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稀释36%的NaCl溶液的方法来配制10%的NaCl溶液.
(3)当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时,提纯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4)8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序号).
A、20℃时,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KNO3溶液的浓度小于NaCl溶液浓度
C、剩余溶液中溶剂质量:KNO3>NaCl.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观察图表,纵向对比对氯化钠和硝酸钾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再横向对比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得出结论.
(2)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来分析;
(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中混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观察图表可知,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7,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9.8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6g,据此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合理即可)(2)由表格信息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就达到饱和状态,若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18.0g氯化钠就达到饱和状态;该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得不到36%的氯化钠溶液;故填:饱和;不能;
(3)KNO3的溶解度受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
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填:降温结晶法;
(4)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8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仍为饱和状态,故正确;
B.由表格信息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故该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正确;
C.此过程中,溶剂的量不变,因为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远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的溶剂多,故错误.故填:A、B.
点评:本题考查了据溶解度的意义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问题,难度不大.
13.(5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周末,小明在家学习,闻到了一股饭香味,小明能闻到饭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小明忍不住去厨房看,原来是妈妈在做清蒸鱼,鱼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小明家做饭使用的是天然气,请你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吃完饭,小明帮妈妈洗碗,他使用了洗洁精来清洗油污,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剩余的饭菜妈妈用保鲜膜封好,放在冰箱里,保鲜膜是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有机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解答:解:小明在家学习,闻到了一股饭香味,是因为饭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蛋白质一般存在于动物肌肉、皮肤、和大豆、花生等植物种子中,鱼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洗洁精
具有乳化作用;保鲜膜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蛋白质;CH4+2O2CO2+2H2O;乳化;有机合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6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二氧化碳的部分知识网络图,请你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却能燃烧,从微观上分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4)该同学在实验室制得二氧化碳后,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竟发现石灰水没变浑浊,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制二氧化碳时可能用了浓盐酸;可能石灰水变质.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3)从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分析判断;
(4)根据二氧化碳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的缘故,也可能石灰水变质解答.
解答:解: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则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者的性质不同.
(4)二氧化碳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的缘故,也可能石灰水变质.
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4)制二氧化碳时可能用了浓盐酸;可能石灰水变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的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6分)(2015•忻州校级模拟)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反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若甲为氧化物,则甲的化学式为CO2
(2)若甲为最常见的金属单质,写出丙→甲的化学方程式Zn+FeCl2═Fe+ZnCl2,(3)写出甲与乙反应的微观本质是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4)若甲、乙、丙是常见的酸、碱、盐,那么丙是盐,(填甲、乙或丙),并说明理由酸与碱只是反应关系,而酸与盐、碱与盐之间均可以是转换关系.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若甲为氧化物,依据转化关系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氧化钙,丙是碳酸钙,甲为最常见的金属单质,所以甲是铁,丙是氯化亚铁,乙是盐酸,依据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反应实质,依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物质,(1)若甲为氧化物,依据转化关系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氧化钙,丙是碳酸钙,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甲是CO2;
(2)若甲为最常见的金属单质,所以甲是铁,丙是氯化亚铁,乙是盐酸,铁和氯化亚铁可以相互转化,盐酸会与铁反应,盐酸会转化成氯化亚铁,所以丙→甲的反应是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化学方程式为:Zn+FeCl2═Fe+ZnCl2;
(3)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得失电子引起的化合价升降,所以铁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是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4)若甲、乙、丙是常见的酸、碱、盐,那么丙是盐,理由是:酸与碱只是反应关系,而酸与盐、碱与盐之间均可以是转换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