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bd6828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空想的学者,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敏锐的观察。
在对运动的观察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某些运动无需帮助即可维持,而另外一些运动只有借助外界作用才能维持.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无需帮助的运动例子是:当你把一块石头丢下石桥,它在无明显帮助的情况下向地面落下。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自己维持的运动称为自然运动.除固体下落外,亚里士多德还察觉到另外三种自然运动:泻下或沿坡流下的液体,上升的气体和向上跳动的火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四种运动代表了地球上能发生的四种自然运动。
他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不同物质或元素——土、水、气和火构成,而每一种元素都力图到达不同的自然位置,所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
虽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元素不同于化学元素,但元素这个词仍沿用至今,意指那些构成万物的物质。
每个亚里士多德元素都有各自固有的自然运动和力图到达的固有自然位置:土元素向下运动,因为地球中心是它的自然静止位置(有学识的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一个球);水向下流动,因为它的自然位置刚好在土的上方;气上升,因为大气层是其自然位置;而火焰向上跳,这是因为其自然位置在气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一个物体的自然运动由该物体所含的每种元素的多少而定.岩石在水中下沉,因为岩石主要由土构成;木头浮在水面,因为它除含土外还含有气;而热气上升,因为它含有火。
所有这些自然运动要么竖直向下,要么竖直向上。
水平运动有所不同。
当你沿着道路拉一辆小车,或水平抛出一块石头,或在地板上推一个箱子时,是你的活动维持着物体运动:你使小车运动;石头因你抛出而运动;你必须推这个箱子。
推和拉是让小车、石头和箱子运动所必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之所以需要推与拉,是因为物体必须受到强制才会背离其自身的本性行事,换句话说,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强制的运动归类为强迫运动,意思是需要外界的推或拉来维持它。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https://img.taocdn.com/s3/m/063507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8.png)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引言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伽利略(Galileo)是西方科学史上两位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知识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背景、学术思想和科学成就三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点。
一、生平背景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的古希腊斯托亚(Stagira),是当时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
他在柏拉图的影响下,对哲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亚里士多德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并在此期间对自然界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研究。
2. 伽利略伽利略生于1564年的意大利比萨市,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他一直从事力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理论和观点。
然而,由于他的科学观点与当时的教会权威相矛盾,他遭到了宗教迫害。
二、学术思想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广泛涉及哲学、逻辑、物理、生物学等领域。
他的理论基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推理,并强调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取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的目的,例如,植物的目的是生长、动物的目的是生存。
他还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理,被称为“第一原因”。
2. 伽利略伽利略是现代实证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而不仅仅凭借推理和逻辑。
他的学术思想深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泰科布拉克的地心说的影响。
伽利略提出了许多力学和运动学方面的理论,例如,宇宙的物理规律是普遍适用的,所有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速度相同等等。
他的实验发现和理论贡献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科学成就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于分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了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形成了后来生物学的基础。
他还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物体的天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不对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不对](https://img.taocdn.com/s3/m/507bbd145f0e7cd18425366b.png)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不对!”——发自探究课堂的惊叹号公元前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才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所推翻。
在今天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这一知识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然后假想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
于是,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努力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最后呈示结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
整堂课都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
可是,坐在下面的学生真的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吗?说不定有的学生已经预习过,早就知道了最后的结论;有的学生虽然嘴巴上接受教师教的、书上讲的观点,心里却另有想法。
对此,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又了解多少呢?最近,笔者在本所举办的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的活动中,看到罗星凯教授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给一群刚刚正式开始学习物理课程的学生讲同样内容的知识.所不同的是,罗老师转换了一个角度,扮演的不是真理传播者的角色,而是刻意站在错误观点的立场上以辩论的形式与学生一同探讨这个问题。
课堂上,罗老师在介绍了那段有趣的历史后,话锋一转说:“但是,我通过对大量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确实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你赞成或者反对我的观点都可以,但要找证据讲道理才能让我信服。
”罗老师的话和他固执己见的态度,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应。
学生们或低头思考或相互讨论,稍过片刻就有学生举手:“老师,我可以做一个实验驳你!”只见她两手拿着两张不同样式、大小也不同的纸片,解释说:“我右手的纸片比左手的轻,你看我放开它们(说着顺势放手),右边的纸片先落地,所以,老师你的看法不对!”罗老师摇摇头:“你这样不科学,凭什么说右手的纸片比左手的轻呢?我就说它比左手的纸片重!不行,我不服!”话刚说完,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同一张纸片平分成两半,它们一样重吧?”罗老师点头:“这个我承认,不承认就是胡搅蛮缠啦!”(学生笑)“那么,我将其中一半揉成纸团。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模式与伽利略科学认识思想的比较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模式与伽利略科学认识思想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c7d8115fad6195f312ba690.png)
理解 力 。 他不 同意这 种观 点 , 锋相 对地 指 出: 自然 界先按 照它 同环节 , 利略 会有针 对性 地采 用不 同的方 法 , 些方法 在那 儿 针 “ 伽 这 自己的方式制 造万物 , 然后 建立人类 理性使 其他 能理解万物 。伽 实 际构成 了近代 科学 方法 体系 的雏型 。 如 , ” 例 他在研 究 自由落 体 利 略承 认真 理 的客观 性 。“ 自然 科学 的结论 必须 是正确 的、 必然 运动 时 , 先用 逻辑分 析的方 法 , 出业里士 多德 落体观 念的错误 , 指 的, 以人 们意 志为 转移 的 , 不 我们 讨论 时就得 小心 不要使 自己为 然后 进行科 学观 察活动 和抽 象方法 , 后用 数学 的方法给 出 了 自 最 错误 辩护 : 因为在 这里 , 何一 个平凡 的人 , 要他碰 巧找到 了真 由落 体定理 的关 系式 。 说明 , 学方 法 的多样性 在认 识事 物过 任 只 这 科 理, 那么 一千 个亚里 士 多德都 要陷 于困境 。 ” 程 中是至关 重要 的 。 伽利 略还 正面 阐述 了他 的一些 科学 思想 。 首先 , 他重视 观察 总之 , 亚里 士多德 的认识模 式与伽 利略 的科学认识 思想 既有 的作 用 。 他认 为 日心 说 是从许 多观 察 中引 申出来的 , 因而是 具有 联系又 有 区别 。分析 二者 的联系 和 区别有 助 于我们 正确 地认 识 说 服力 的 。其 次, 利 略非 常强调 实验 的作用 。再 次 , 伽 伽利 略积 二者在科 学 认识 思想史 中 的地位 和作 用 。挖掘 其 中的积 极 因素 极倡 导数学 方法 。 和合 理成分 , 为现代 的科学 认识服 务 , 抛弃 其 中不合理 的因素 , 使
二、 伽利 略 的科 学认识 思想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8e5e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b.png)
伽利略与亚⾥⼠多德的观点辨析
伽利略
⽇⼼说的早期⽀持者之⼀。
伽利略早先把科学实验和数学⽅法相结合⽤于⼒学研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贡献。
1632年,伽利略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阐述了他对⽇⼼说的⽀持。
次年完成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概述了他早期的实验和对⼒学的研究,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和思想,为以后⽜顿⼒学的诞⽣奠定了基础。
亚⾥⼠多德
亚⾥⼠多德的著作论述过⼒学问题。
他已经具有正交情况下⼒平⾏四边形(见静⼒学公理)的概念。
他解释杠杆理论说:距⽀点较远的⼒更易移动重物,因为它画出⼀个较⼤的圆。
他把杠杆端点重物的运动分解为切向的(他称为“合乎⾃然的”)运动和法向的(“违反⾃然
的”)运动。
亚⾥⼠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观点是:“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得较快”,他甚⾄说,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们的重量成正⽐。
这个错误观点对后世影响颇⼤。
后来法国⼈N.奥尔斯姆等给出正确的见解,但没有加以验证。
16世纪末S.斯蒂⽂和伽利略
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且⽤实验证实了亚⾥⼠多德的错误。
亚⾥⼠多德还认为:“凡运动着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但⼀个推⼀个不能⽆限地追溯上去,因⽽“必然存在第⼀推动者”,即存在超⾃然的神⼒。
这⾥的运动是指⼀般意义下的运动,也包括⼒学运动在内。
亚⾥⼠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论述见于《论天》(DeCaelo),他在另⼀著作《物理学》(有中译本,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曾多次应⽤他的落体定律。
这是⼀本关于⾃然哲学的著作,主要讨论运动。
5...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5...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b1e2e704a1b0717fd5dd72.png)
第一:阐明研究背景和伽利略生平。
第二:采用文献分析法找到伽利略科学方法论的产生背景,这包括自然哲学中的数学以及与数学相分离的实验。
参考书目及资料
伽利略
1585年---《天平》
1587年---《小天平》
1588年---《固体的重心>>
1640年---《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演示课题成果所需的条件
借用校实验室进行实验
结题报告原文:
伽利略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仅具有科学进步的意义,更对方法论领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他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找科学定律,纠正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普遍采用的理性追求原因的方法,使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力学研究;此外,他把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理想实验和真实实验结合起来,表现出科学是对人和自然的认识的思想。
第三:从三个角度分析伽利略科学方法论。首先,由伽利略实现了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成就了精密科学的理想方法;其次,伽利略创造了理想实验,实现了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最后,伽利略通过科学仪器的创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四: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评述了伽利略科学方法论的影响,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自然科学的影响。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对17、18世纪经典力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后来一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对哲学的影响。伽利略建立的科学方法访谈法问卷法其他研究方法
任务分工
姓名任务
程文明查找资料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对力和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对力和运动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0ccc45be1e650e52ea9911.png)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科学条件的限制,提出了许多观点,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后来又被科学实验否定,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敢于挑战所谓权威的众多人之一,从下面仅供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学与谬误针锋相对斗争的一个侧面。
一、关于运动与力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马用力拉车,车前进;马停止用力,车就停止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不受力,物体就静止不动2、伽利略。
理想实验:小球沿一个斜面的某一固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运动到另一个斜面上,其最后高度与小球原来静止时的高度相同。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若没有摩擦力,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正确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现代验证实验:气垫导轨模拟实验,在无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与是否受力无关二、关于自由落体运动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石头与小木片从统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往下落,结果石头先落到地面。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解释:物体的运动速率同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由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含的物质多,所以重的物体要先落地,即速度与重量成正比2、伽利略。
逻辑推论:假如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取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落,大石头下落的快,小石头下落的慢;如果将它们栓在一起,情况如何呢?结论一:快的会被慢的拖着而减速,慢的会被快的拖着而加速,因而它们将以比原来哪个较重的物体小一点、比较轻的快一点的速度下落。
结论二:栓在一起后,它们的总重量大于大石头的重量,它们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石头的速度还快。
焦点:两个结论很明显自相矛盾。
分析:只有假定物体运动速度与重量无关才能消除这一矛盾。
正确结论:无论轻重物体,只要只受重力作用,都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3、后期验证实验:比萨斜塔实验,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开始下落,结果同时落地。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664d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5.png)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定律的哲学原理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其哲学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伽利略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基于理论推理和逻辑推断,而伽利略认为实验是研究自然界的最佳方法。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在倾斜的平面上滚动小球、观察物体下落的速度等,通过观察实际现象来验证或推翻理论。
其次,伽利略提出了观察者的相对性原理。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其他星体绕地球运行。
然而,伽利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行星和卫星,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悖的结论。
他发现,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旋转,而不是地球,这暗示着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一观察结果挑战了传统的天文观点,引发了对亚里士多德天文学观点的怀疑。
伽利略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态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与其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更快。
然而,伽利略进行了自由下落实验,并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悖的结果。
他发现,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并不影响下落速度。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亚里士多德物态观点的质疑,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
此外,伽利略还提出了惯性原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需要外力才能保持运动,否则会停止。
然而,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物体在缺乏外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他得出了结论,即物体具有惯性,仅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运动的本质和物体的行为规律,对后来牛顿的力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伽利略强调科学观察的客观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基于逻辑和理论推理,而伽利略认为科学观察应该基于实证和实证数据。
他将实验和观察作为科学方法的核心,强调了观察者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他认为,科学观察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预设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自然界。
总之,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定律,提出了新的哲学原理。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a91a1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a.png)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
的观点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伽利略(Galileo)是两位重要的古代学者,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有着不同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他认为,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另一个物体的两倍,那么它在相同的时间内会下落两倍的距离。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基于他对宇宙中的四个元素和天体运动的理论,他认为物体自然地朝着地心运动。
他的观点在几乎两千年的时间里被广泛接受。
伽利略的观点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实验证明。
他认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相同的重力作用下会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
这意味着物体的质量不会影响落体时间。
伽利略通过倾斜平面和滑块的实验,观察到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后,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目标点。
这一实验结果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悖,成为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突破点。
结论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上存在明显的分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强调物体的质量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而伽利略的观点则认为质量不会影响物体的下落速度。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局限性,为后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
![伽利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19c0cad5bbfd0a795673ed.png)
一、历史上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1、亚里士多德据观察,直接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伽利略观点如果排靤空气阻力,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完全一样。
3、伽利略佯谬比萨斜塔4、揭开阻力的迷雾如果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完全相同。
思考讨论: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呢?为什么这个错误被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观经验,忽视了阻力的作用,未抓住事务的本质。
符合生活经验,对权威的崇拜。
思考讨论: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采用什么推理方法?又怎样验证自己佯谬——推翻,比萨斜塔实验——验证。
二、伽利略探究之路1、大胆猜想:物体的v随t均匀增加。
阅读思考:伽利略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2、实验验证⑴困难之一:验证,瞬时V 无法准确测量。
解决方法伽利略寻求间接验证的途径,数学推理间接验证:测S与t2成正比。
⑵困难之二物体下落很快,计时工具不准确解决方法设计“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用“水钟”测时间实验验证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时间单位 1 2 3 4 5 6 7 8距离单位32 130 298 526 824 1192 1600 2104结果表示为:伽利略发现:随着斜面倾角θ的增大,比例关系仍成立,常数值也会增大。
⑶困难之三怎样说明落体运动也符合斜面实验规律?解决方法合理外推得出结论3、伽利略的研究思路问题(落体运动规律)猜想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落体运动规律)(落体运动规律)(落体运动规律)三、超越伽利略现在我们不必用斜面来“冲淡重力”,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可以对落体运动精确地“计时”、“定位”,直接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算一算:据P48图2-8频闪照片,你能得出的结论吗小结一、历史上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1、亚里士多德观点:2、伽利略观点:二、伽利略的探究之路:1、大胆猜想:v∝t2、实验验证: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三、超越伽利略:验证h∝t2作业与活动1、利用现代的测量仪器设计出一个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写出需要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https://img.taocdn.com/s3/m/f46df2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4.png)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话首先指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中间二句话具体列举了这些因素有哪些,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我们经常会用“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来证明事情的正确性,过于迷信书本、权威,或者过多地听信了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恰恰缺少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很多,行文思路也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名人事例来论证质疑权威的可贵,可以谈质疑权威的意义和盲从权威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如何面对权威等。
也可以写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要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
本作文题聚焦理性表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考生可以开展关于"坚守自我""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话题的讨论。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大多数人认为”:从众,趋俗,随大流,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审题立意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如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等,以上列举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高一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3c7a88daef5ef7ba0d3cef.png)
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的逻辑结果: 2、伽利略的猜想: 3、伽利略的实验验证: 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理外推
研究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
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 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 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 B、实验验证 D、逻辑推理 A、数学推演 C、猜想与假说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 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虽然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是 错误的,但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了不起的 人物,对科学界有了不起的贡献。他对自 由落体的认识代表了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 的初步探索,我们应该这样看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第一,它是人类认识落体运动迈 出的第一步,有很大的进步性;第二,是 错误的;第三,统治了两千年。
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把实验和逻辑 推理(包括数学推演)结合起来
伽利略的重大贡献:
他开创了近代物理学,被称为近代物理学 之父,他的科学方法至今为人们所沿用。 伽利略第一次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 合起来,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而以前的学 者只注重思辨,不注重实验。伽利略把自己的 科学方法付诸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自由落体运 动的运动性质问题,他的研究方法为后人们所 采用,创造了科学的奇迹。
非常学案P31“巧用”
习题讲评:
习题讲评:练案 P25 T2;T3; T5;T6;T11; P24 T12 ;T11;
/ 刷票
超越他人的挑战的事例
![超越他人的挑战的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122ea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f.png)
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
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观点辨析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观点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6c5304b35eefdc8d333f9.png)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观点辨析高一(3)班:张迪,秦毅,穆雨欣,张琪,陈嘉庆,郝言,吕天词人物简介①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
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20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但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试验的说法后来被严谨的考证否定了。
尽管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前往参观,他们把这座古塔看做伽利略的纪念碑。
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公元前322年3月7日亚里士多德因病去世。
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
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评析论文2000字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评析论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b29602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d.png)
伽利略(1564--1642)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对科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两条力学原理的发现应当归功于伽利略。
两条原理不仅对于力学,而且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重力加速度恒定的原理。
根据伽利略匀速直线运动相对性原理,牛顿得出了牛顿定律。
而爱因斯坦把伽利略的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一切物理过程,并由此得出关于空间和时间本性的结果,导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伽利略还在其他方面有非常多的发明、研究。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自已的第一台望远镜,可以说这是望远镜的第二次诞生。
伽利略还发明了测温器(最早的温度计),研制出比重计.。
在直线运动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有独到的研究。
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力大小决定的理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这种看法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占统治地位。
但是这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巧妙地提示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
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
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
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印象不佳,他老是出错,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37ab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d.png)
课题研究
▪ 1.阅读教材P48的阅读材料: 《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
2、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但他 在物理方面的结论,如重快轻慢、物体的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
请带着这个问题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亚里士多德和伽 利略的有关资料,做一点关于这两位学者的科学观 念、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调查。
▪ (并在比萨斜塔用实验 证明了这种观点)
V2=4 V1=8
4<v12<8
V12>8
(问题): 既然物体自由下落跟质量无关,那么它 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后,就开始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
vt
伽利略的探索之路(知识=观察+实验+思考)
▪ 大胆的猜测:下落物体的速度是随时 间均匀增加的,即
▪ 人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测得: ▪ 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
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通常的计 算,g值取9.8m/s2
实际意义 :
当物体所受空气阻力比物体本身重力小得多时, 即f<<G时。从静止开始的竖直下落运动,可 以按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 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 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撤 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B 斜面倾角一定时, 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 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
V t
▪ 则:测瞬时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
知识
观察
实验
思考
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844e7fff172ded630b1cb69b.png)
利-金斯定律无法解释高频率下的测量结果,但这定律却也创造了日后的紫外灾
难,威廉· 维恩给出了维恩位移定律,可以正确反映高频率下的结果,但却又无 法符合低频率下的结果。这些定律之所以能发起有一小部分是普朗克的贡献,但 大多数的教科书却都没有提到他。 普朗克在1899年就率先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 法,叫做“基础无序原理”(principle of elementary disorder),并把瑞利-金 斯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这两条定律使用一种熵列式进行内插,由此发现了普朗克 辐射定律,可以很好地描述测量结果,不久后,人们发现他的这项新理论是没有 实验证据的,这也让普朗克他在当时感到稍稍的无奈。
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分三个步骤:①先提
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 以建立量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实的数量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③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这种数量关系。他对落体匀加速运动规律的研
究便是最好的说明。 从落体的加速运动所能作出的最简单设想,可能是其瞬时速度v与路程s成
教材
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 。伽利略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
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找出 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
基于新的思想,伽利略倡导了新的方法(数学-实验方法)。用数学方法研究 物理问题,原非伽利略首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阿基米德,14世纪的牛 津学派和巴黎学派以及15、16世纪的意大利学术界,在这方面都有一定成就, 但他们并未将实验方法放在首位,因而在思想上未能有所突破。伽利略重视实 验的思想可见于1615年他写给克利斯廷娜公爵夫人的一封信上的话:“我要请 求这些聪明细心的神父们认真考虑一下臆测性的原理和由实验证实了的原理二 者之间的区别。要知道,做实验工作的教授们的主张并不是只凭主观愿望来决 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
日心说的早期支持者之一。
伽利略早先把科学实验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力学研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632年,伽利略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阐述了他对日心说的支持。
次年完成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概述了他早期的实验和对力学的研究,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和思想,为以后牛顿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述过力学问题。
他已经具有正交情况下力平行四边形(见静力学公理)的概念。
他解释杠杆理论说:距支点较远的力更易移动重物,因为它画出一个较大的圆。
他把杠杆端点重物的运动分解为切向的(他称为“合乎自然的”)运动和法向的(“违反自然
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观点是:“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得较快”,他甚至说,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
这个错误观点对后世影响颇大。
后来法国人N.奥尔斯姆等给出正确的见解,但没有加以验证。
16世纪末S.斯蒂文和伽利略
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而且用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凡运动着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但一个推一个不能无限地追溯上去,因而“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即存在超自然的神力。
这里的运动是指一般意义下的运动,也包括力学运动在内。
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论述见于《论天》(DeCaelo),他在另一著作《物理学》(有中译本,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曾多次应用他的落体定律。
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主要讨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