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20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

2020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卷评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卷评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评析一、试卷结构分值北京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各题型试题试题类型试题结构分值阅读材料共5题18分古诗文阅读共6题25分诗歌赏析共5题24分阅读理解共4题18分语言基础运用共1题5分微写作共1题10分作文共1题50分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二、本卷与2019年高考北京卷比较分析从命题意图来说,本卷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延续了去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方向,侧重对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能力。

如第一大题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第二大题《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语段,属于文化经典研读的范畴;第三大题中有关《红楼梦》中第76回的诗句问题,属于必读名著阅读的范畴;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第五大题“春节”的作文,考查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疫情,有很多值得叙写的故事。

从试卷结构与题型来说,稳中有变。

第一大题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但是由6道题变成5道。

围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归纳内容要点出题,有一道主观题。

与去年不同的是,客观题有推断能力的考查,主观简答题体现对三则材料观点的综合把握。

第二大题中文言文阅读增加了对虚词的考查;文化经典研读还是从《论语》中出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第三大题的诗歌鉴赏是考查对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散文阅读。

第五大题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题,微写作延续围绕名著出题,还是有写作现代诗的题目。

大作文依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二选一。

三、备考建议与命题预测对各类文本的考查点要全面复习,注意考题的变化传递的信息。

如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推断能力的考查,文言文对虚词的考查,语言题对语言的连贯、病句的考查,微写作对现代诗的写作的考查,大作文“春节”可以写今年春节期间出现的疫情,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等。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试卷整体评价:我并不认为这套试题有多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简单的题目太简单,缺乏区分度。

②整套题中有几处争议点,考点设置不明确。

③缺乏对语言知识的考查。

④作文题目设置太随意。

因为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参考答案和试题解析,所以本人解析只是个人看法,也许有不妥之处,大家只做参考即可。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之前再次跟同学们强调“关键词句意思”一、本大题共 5 题,共18 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个核心,多个角度”,本题核心是“书法”,三个角度是“书法艺术的整体特征”“书法艺术的动与静”“书法艺术鉴赏的要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语文解析1 2020年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解析1 2020年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阅读材料阅读理解解析:多文本阅读考了5道题,这个数量比海淀等区期末所考的要少得多,而且有4道是选择题,1道是简答题,这个比例是北京近几年高考多本文阅读题比较常见的比例。

尤其是多文本阅读题4道选择题都是3分1道的正规选择题,而不是类似海淀期末试题很多2分的题。

王丹宁说,“用有限的分数尽量考大家更多的题目”的情况没有出现,对于一些担心多文本阅读难度大的考生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他认为,文言文阅读题难度不仅比海淀区期末试卷难度低,甚至比2019年文言文高考真题还要低,基本回归多年来文言文阅读考察的常见形态,即1道实词选择,1道虚词选择,1道翻译的客观选择题和1道文意理解的客观选择题。

但有个变化需要注意,这套试卷将主观翻译题的4分省掉了。

“这到底是不是2020年高考的方向,目前还要打一个问号。

”王丹宁表示,高考语文一路改革过来,在试题中增加主观翻译题,并将原来4道客观选择题减至3道,不考察虚词,而在实词部分把原来的4句话变成8句话,这套试卷明显看到这些部分回归到原来的样子。

另外,简答题难度不高,整个多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难度没有变化,甚至有些下降。

诗歌欣赏原题:“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两句联诗出自《红楼梦》第 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姊妹几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的。

湘云认为“冷月葬诗魂”一句“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

“冷月葬诗魂”一句隐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身世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论语》和《红楼梦》是今年高考必考篇目。

这套高考适应性测试题是如何体现的?以《论语》为例,首先,《论语》考题总分达7分,考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有关断句及断句导致的不同理解,这道题需要较强的关于素材的把握能力。

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对于《论语》当中出现的孔子的弟子要了解。

王丹宁表示,这次测试中,关于《红楼梦》的这道考题较之前做过的难度不高,实际上的考点也都是大家了解的,就是黛玉葬花的关键情节,考的是关于黛玉个人命运,所以这道题难度较低。

北京市2020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2020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北京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

2020北京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语文解析2 2020年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解析2 2020年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一、试卷结构分值北京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各题型试题试题类型试题结构分值阅读材料共5题18分古诗文阅读共6题25分诗歌赏析共5题24分阅读理解共4题18分语言基础运用共1题5分微写作共1题10分作文共1题50分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二、本卷与2019年高考北京卷比较分析从命题意图来说,本卷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延续了去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方向,侧重对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能力。

如第一大题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第二大题《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语段,属于文化经典研读的范畴;第三大题中有关《红楼梦》中第76回的诗句问题,属于必读名著阅读的范畴;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第五大题“春节”的作文,考查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疫情,有很多值得叙写的故事。

从试卷结构与题型来说,稳中有变。

第一大题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但是由6道题变成5道。

围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归纳内容要点出题,有一道主观题。

与去年不同的是,客观题有推断能力的考查,主观简答题体现对三则材料观点的综合把握。

第二大题中文言文阅读增加了对虚词的考查;文化经典研读还是从《论语》中出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第三大题的诗歌鉴赏是考查对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散文阅读。

第五大题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题,微写作延续围绕名著出题,还是有写作现代诗的题目。

大作文依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二选一。

三、备考建议与命题预测对各类文本的考查点要全面复习,注意考题的变化传递的信息。

如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推断能力的考查,文言文对虚词的考查,语言题对语言的连贯、病句的考查,微写作对现代诗的写作的考查,大作文“春节”可以写今年春节期间出现的疫情,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等。

2020年3月3日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分析-语文

2020年3月3日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分析-语文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语文为王的时代
• 一、大语文趋势:占比 • 二、拉开差距:阅读理解+作文 • 三、欺骗性+铺垫性 • 1普遍欺骗性:小学95以上很常见(重点放在了奥数英语、初中后
显露) • 2普遍性:中高考当年课程繁重,提前积累阅读量 • 四、语文教育终极目标 • 提升文学素养
本次主题:汉字书法文字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文言文分析

重视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应用,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思维发展。 文言文阅读,更加重视语文基础,在文言文基本知识、基本能 力的考查方面,顺序不变,依然是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的顺
序,但是重中之重:今年对于《论语》单独出题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2020试卷“微调”
微调:
一、赋分变化 二、新增必考篇目 《论语》
《红楼梦》 三、增加新题型 语言基础运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2020试卷分析
第一题:仍然是非连文本
注意主题:越来越倾向于传统 文化
新题型
新题型: 一、考察语言基础运用 北京卷首次出现 之前全国卷一直有20分的基础 运用,现在北京卷也出现5分 的基础运用! 本题考察:语序、病句 其他基础分散于现代文,未单 独考察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微写作
一、形式不变三选一,除了六本必考的:《红楼 梦》《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 海》《边城》 二、新增:诗歌抒情 新主题
2020北京高考语文 适应性测试分析
J I N B O E D U C AT I O N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英语本试卷共12页,共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第一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未给提示词的空白处仅填写1个适当的单词,在给出提示词的空白处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AMrs.Bailey was important in the educational journey that carried me through school and into my profession.Until I joined her class,I hadn’t believed in my ability as a writer.She1(persuade)me to join the poetry society and lit in me a fire for literature.She recognized2(I)potential and showed me that I could write with creativity and enthusiasm.Because of the confidence she inspired in me,I’ve carved out a3(success)profession as a journalist.B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ried out a campaign4they celebrated their whole day without cell phones.This move was to improv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near and dear ones and to keep them away from the virtual(虚拟的)life.5(study)indicate that a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used their phones during lessons,over family meals or even at the cinema.The problem of phone addiction(成瘾)has been observed since a few years ago,with experts and psychologists6(try)to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this problem.CThe tiger shark7(consider)to b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sharks in the world.Why are tiger sharks so dangerous?First,they like to live8waters where humans usually swim,so the chances of an encounter(遭遇)are much greater.Second,tiger sharks are so strong and aggressive that they can9(easy)hit a person.And third,tiger sharks have teeth perfectly10(design)for cutting their food,so it is certain that the damage will be disastrous.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北京市2020届高考语文下学期3月份适应性测试试题

北京市2020届高考语文下学期3月份适应性测试试题

北京市2020届高考语文下学期3月份适应性测试试题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

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

2020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20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1.B2.D3.A4.C5.答案要点:①从书体风格角度,篆书、正楷等表现静态之美,行书、草书等表现动态之美。

②从字形、章法角度,书法作品字形、结构等,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书法结体“稳中寓险”,书法结构“动静相宜”。

③欣赏者需要修炼心境,提高修养,才能真正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静与动,尤其是静态之美。

二、(本大题共6题,共25分)6.B7.A8.D9.D10.答案要点:①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②骄傲。

轻敌。

③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④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

11.(1)参考答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2)答案要点: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

三、(本大题共5题,共24分)12.B13.B14.答案要点:思想感情:杜诗主要表达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陈词主要表达不得舒展怀抱的愤懑之情。

写作对象:杜诗写的是画中的鹰,陈词咏的是鹰本身。

描写手法:杜诗侧重于描写近景和细节,主要使用白描手法;陈词主要写的是远景和整体,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15.答案: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②则游者众则至者少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示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6.参考答案:身世:“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四、(本大题共4题,共18分)17.C18.B19.参考答案:①“生动”一词形象地状写了司空见惯的乡村景象由于鹭鸶的出现而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深刻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礼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试卷整体评价:我并不认为这套试题有多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简单的题目太简单,缺乏区分度。

②整套题中有几处争议点,考点设置不明确。

③缺乏对语言知识的考查。

④作文题目设置太随意。

因为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参考答案和试题解析,所以本人解析只是个人看法,也许有不妥之处,大家只做参考即可。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之前再次跟同学们强调“关键词句意思”一、本大题共 5 题,共 18 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个核心,多个角度”,本题核心是“书法”,三个角度是“书法艺术的整体特征”“书法艺术的动与静”“书法艺术鉴赏的要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

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

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第一自然段)B.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注意:原文表述是“动态的联想”,不是“动态的事物”)C.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第四自然段)D.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第五自然段)本题答案为B。

启示:选择题中会有明显的违背常识的错误。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是(3 分)A.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 B.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C.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 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答案为D。

故事怎么能对汉字造型产生影响呢?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另外,原文表述中提及到ABC三个选项都是靠前的,D项是为了证明“书法艺术魅力巨大”的观点。

材料二“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

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

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

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

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

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

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

”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

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

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

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

静态、静趣、静远这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如见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见月》)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书法作品中关于“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

B.静的书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朴质的特点。

C.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书法因静而显雅。

D.静的书法作品能让人心绪安和、心境悠远。

本题答案为A。

书法的“静”只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不能由此证明静的书法比动的书法艺术价值高,比如行书。

材料三作为一种汉字造型的艺术,在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书法线条有方笔、圆笔的不同,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锋的差别。

钟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锋圆笔写成。

中锋用笔产生的圆笔线条,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有弹性力量,像锥画沙般干脆劲利。

隶书笔画多采用方笔,一般是横画竖或竖画横起笔,行笔多以侧锋书写。

笔画方劲古拙,如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

积点画以成字,将各种点画组成单个字形,称为“结体”“结字”,亦称“间架结构”。

点画好比砖石椽柱,结构则是架屋建房。

书家在单字构造上无不匠心独运,各有其独特的结字方法。

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

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

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布白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即追求一种章法之美。

书法作品前后相管领、相应接,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总之要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动静相宜、顾盼生姿。

章法的好坏与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结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美的意境。

通过意境的创造,书家引导着他的欣赏者去遐想,去回味,“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书法的意境往往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阔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

唐代的颜真卿、近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

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出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欧阳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 分)A.书法艺术鉴赏范畴包含书法中的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

B.钟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锋用笔,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C.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

D.为实现书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书法家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

本题答案为C。

造险、破险是为了富于变化,不是构建稳固重心。

第三自然段有表述。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如何欣赏书法艺术的静与动。

(6 分)我觉得这道题出得并不严谨,如何欣赏书法艺术的静与动,似乎不是材料的描述重点,但是题目既然出了,还是从材料中去梳理有关“动静”的内容吧。

“如何欣赏”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说明要怎么样。

尝试着写个答案吧。

①首先要明确书法艺术中有动和静两种美的表现形式。

(材料一)②欣赏静,要细细品味,善于挖掘。

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

(材料二)③欣赏静,要挖掘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风范。

(材料二)④欣赏动,要懂得书法结构中造险、破险的手法,感悟变化。

(材料三)综合评价,这道题太简单,前面四道选择题,基本上就是送分题,后面的问答题,大家只要从文中梳理相关内容,应该问题不大。

另外,我在文中用黄色标出的词可以考字词知识的。

二、本大题共 6 题,共 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题。

(共 18 分)秦武安君伐韩,拔野王。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

上党民走赵。

赵廉颇军(晋军函陵)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王龁因伐赵。

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成语“作壁上观”)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将括徒(只是)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

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

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进攻上党郡,成功攻下。

上党的百姓往赵国逃跑。

赵将廉颇驻军在长平,来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

王龁于是进攻赵国。

赵军屡战屡败。

赵将廉颇坚守营垒,拒不出战。

赵孝成王认为廉颇损失伤亡大而又胆怯不敢出战,很生气,屡次责备他。

秦国丞相应侯范睢又派人到赵国用千金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只不过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而已。

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啦!”赵王于是让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大将。

蔺相如说:“大王您根据赵奢的名声任用赵括,这就好像用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能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结合情况来变化。

”赵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曾经)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在句首作“假使”讲,“使六国各爱其地“)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侍奉)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全,都)以与(给。

”与尔三矢“)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同”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连坐)!”赵王许之。

从前,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自以为天下没有对手;曾经跟他父亲谈论用兵的事情,赵奢也不能难倒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