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3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3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简述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了解康熙帝解决地方叛乱与分裂势力的主要措施;
2、过程和方法:
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分析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感受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主要掌握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重大举措。

按照康熙帝活动的地理方位、从空间布局上进行有效记忆。

注意将康熙帝的活动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上进行理解把握。

命题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重点考查康熙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上的贡献,尤其注重考查台湾问题与雅克萨之战的区别。

试题难度设计适中,个别省区如天津将其作为必考内容,有可能出现选择题。

【情境激趣诱思】康熙与大一统下图图一是《康熙——中国大一统的缔造者》音像制品的封面;图二是《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康熙御驾西征的剧照;图三是二十五史之一《清史稿》封面。

【诱思探究】图一作品荣获中国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奖。

图二作品展现了一个叱咤风云、文治武功的康熙,使康熙帝成为家喻户晓的古代明君。

而图三作品在对康熙皇帝的评价中写道:“圣祖……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以上这些评述描绘是否真实展现了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功绩?【教材内容详解】一、少年康熙1.面临的形势(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不利形势①国家统一上: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

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明朝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西南广大地区,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

②外部威胁上: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③社会矛盾上:满洲贵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④朝廷政权上:康熙帝亲政后,辅政大臣鏊拜仍然专权,有时侵犯皇权。

康熙帝的历史使命: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在中央鳌拜专权,在地方割据势力尚未清除,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息,对边疆地区如台湾和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势力东来,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
-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教学拓展: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历史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康熙帝时期的历史文化。
-邀请历史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康熙帝及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简要介绍康熙帝的生平背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康熙帝在我国历史上为什么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故事引导:讲述康熙帝即位初期面临的困境,如权力斗争、内忧外患等,引发学生对康熙帝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国家统一的思考。
3.悬念设置:展示康熙帝的画像,并提出问题:“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有哪些重大成就?他的统治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难点:客观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分析康熙帝治理国家过程中的政治智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康熙帝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康熙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出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分析康熙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这些改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设境亮标】省教学要求:1.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自主研读】一、少年康熙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斗争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尊重各民族传统,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中俄尼布楚条约》;三、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摘疑【精讲释疑】一、巩固统一和维护主权的措施1、平定“三藩”(1673--1681)①“三藩”的概念: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②三藩割据,威胁清朝统治与国家统一③撤藩过程:撤藩—三藩反清—康熙指挥,八年平定④撤藩策略:起用汉将,重用绿营⑤史学界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

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

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

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收复台湾▲关于台湾①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②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2)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2)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关于“少年皇帝”一目,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只要将康熙即位时的形势和智擒鳌拜的经过交代清楚即可。

但要帮助学生分析康熙所作所为的艰巨性,让学生联系实际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

“巩固统一国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议教师在讲述正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穿插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体会“降服郑克塽”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艰难曲折。

同时,对康熙的文治武功要作正面的渲染,使学生明白康熙帝的这些举措都是正义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而也就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设问,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在讲“维护国家主权”一目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该目中“历史纵横”,然后提问: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让学生阅读后回答,然后教师阐明意义,小结本课内容,对康熙帝作一个总体评价,说明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

2.教学案例案例一讲少年皇帝时,向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

引导学生看引言中有关康熙帝的诗句和誓言,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讲巩固统一国家时,板书以下四点内容:(1)平定三藩之乱(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4)加强民族团结案例三讲维护国家主权时,出示“清代中国疆域图”,结合《尼布楚条约》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东段边界在法律上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意义。

同时向学生提问:清代中国疆域和现代中国疆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由此说明康熙帝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解题关键: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

答案提示: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单元一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学习要求]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

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学会历史概括与分析能力.;比较康熙帝与秦始皇、唐太宗突出贡献是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掌握史论结合与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康乾盛世”的历史真相。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康熙帝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智慧与毅力;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自觉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人物简介]清十二帝: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入关之后:(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10)(末代) 宣统 (1908-191康熙个人档案: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

年号: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 年)三月十八日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享年:68 岁他,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2课 圣雄甘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2课 圣雄甘地

圣雄甘地学习要求:了解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一、凤凰新村和坚持真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凤凰新村是甘地在南非建立的训练基地,坚持真理的含义是:材料一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材料一体现了甘地的什么思想?“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的原因(从甘地的人生经历分析):材料二 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的一小块金子,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悔过信给父亲。

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父亲竞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

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打。

甘地在英国留学和南非工作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书籍。

《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

甘地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因(含目的):过程:1、1915年甘地建立基地,用等观念教育青年。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法案,激起甘地发动运动。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制造,甘地首次提出与英国政府的,不合作内容有:。

后来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抗英运动。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高潮是:直接原因:上述两次运动的结果是,原因是: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二战期间甘地明确提出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这时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了新发展,新发展表现在5、甘地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也为消除,消灭而斗争。

三、评价1、他组织领导的运动,打击了,增强了印度人民的,促进了印度人民的,为日后印度的奠定继承。

2、甘地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印度事业,是20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是印度的、。

3、他的一些精神永远感染印度人民,是印度之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总结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3.教师强调康熙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康熙帝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针对康熙帝的生平和事迹,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序:本节课通过分组研究、小组展示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史料,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并能够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历史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凑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康熙帝的生平和主要政绩,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1、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及作用。

材料一:唐太宗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并结合经济和刑罚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就对侍臣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诒。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

请结合唐太宗用人政策,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

材料三:国家大事,唯赏与罚。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故知赏罚不可轻行。

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

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唐律》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

与《秦律》比,《唐律》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材料五: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

论安边》据材料判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该政策有何作用?3、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什么影响?这与唐太宗实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关系?4、晚年的反省材料六: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

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

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

”太宗许将宽宥。

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

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

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

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

若据常律,未至极刑。

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

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自主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结合课本P4第二、三段及历史纵横材料归纳)客观条件:1、使秦国实现了,为统一提供了经济、军事条件。

2、民心:主观条件:秦始皇的。

表现在:秦始皇继承和发展了;广泛吸引;善于采纳;针对六国不同,采取不同统一。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自主思考: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有何作用?三、秦始皇的暴政自主思考:依据课本P6正文及学思之窗材料归纳暴政的表现,思考暴政对百姓和社会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你认为作为后世统治者应怎样借鉴秦始皇?课堂巩固:一、阅读关于秦始皇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名臣桑弘羊材料二“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太宗李世民材料三《古风》中写道: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四“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材料五……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末李贽《藏书》(1)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无道”的表现。

(3)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材料三: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孔子生平:追求一生早年(约15岁开始)刻苦自学;三十岁时,融会贯通,办;五十岁时,第一次施政于鲁国,其政治理想是,结果失败;五、六十岁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结果是;68岁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事业。

从中我们体会出孔子身上含有的精神有:二、开创儒家思想背景(含目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含义:三个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孔子儒家思想里含有的政治(治国)思想有:三、孔子对教育和文化典籍整理的贡献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内容:教育方法:文化典籍整理:四、对后世的影响:对古代中国政治:对古代中国教育:对古代中国文化:对亚洲和欧洲:巩固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苏格拉底与孔子,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

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四: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3)据材料三,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4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什么发出“去吸取孔子智慧”的呼吁?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主张加以说明。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皇帝1.幼年继位:1661年,清朝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2.面临形势(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2)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3)游牧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4)满洲贵族圈占土地、剃发易服造成满汉矛盾尖锐。

(5)鳌拜专权乱政。

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

智擒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

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之乱(1)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拥兵自重,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后“三藩”起兵反清。

(2)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2.统一台湾(1)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2)设置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3.平定西北叛乱(1)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妄图分裂。

(2)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叛取得胜利。

4.加强民族团结(1)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误区警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

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

三、维护国家主权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过程(1)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2)两次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

(3)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评价1.自评:自己身为皇帝,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A.“三藩”逐渐成为抗衡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
B.维护民族团结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 C.康熙帝面对“三藩之乱”决定用武力平叛 D.维护国家主权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夙夜廑念”可知三藩势力已危及到中 央集权的加强。
1234
解析 答案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
1.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
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
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34
解析 答案
2.“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 书之宫中柱上。”康熙帝的这番话表明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时期面临哪几个方 面的矛盾? 答案 矛盾:①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 ②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③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等。
答案
(2)史料三规定的中国领土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 领土: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 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意义:划定两国边界,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 中国的主权。 (3)由以上史料可知康熙帝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案 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 中国的版图。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 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 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 硬道理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少年皇帝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无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无答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部分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学习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基于中共一大的召开,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学习过程:一、五四运动1.背景:导火线: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口号:、、。

(2)第一阶段:运动中心,主力第二阶段:运动中心,主力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绝4.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和的革命运动。

(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的传播。

(4)影响:五四运动是的开端。

思维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条件:(1)阶级基础: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的传播(3)组织基础:、的酝酿(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的帮助2.诞生标志:中共的召开(1)时间:年7月23日(2)地点:,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3) 出席代表: 、等13人(4)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中心工作④党的中央机构3.意义:思维延伸: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第一次合作:(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②1923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实现:1924年1月,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意义: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潮迅速到来。

2.北伐战争:(1)条件:①政治上,1924年形成;1925年,在广州成立②军事上,整编,统一了,后方巩固(2)对象:、、。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江苏高考考试说明: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其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何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单元知识整体建构:1、15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何发展(主要分两类国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二战后~苏联解体:政治上分为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国家是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0世界60、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世界经济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3、经济全球化:进程:后,启动;后,扩大;,加速发展。

加速的原因:评价:对世界: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应对策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影响:三、合作深度思考1、分析二战后美国迅速发展,称霸世界的原因。

(结合必修一第八单元、必修二第六、第八单元内容分析思考)2、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相比有何共同点、不同点。

3、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和蕴含的主流思想(精神),面对这两大趋势,中国是怎样应对的?四、巩固训练1.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

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自主梳理:一、经济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1949-1952)为国家开展创造条件。

2、“一五”计划的实施(年---- 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基础薄弱。

(2)基本任务①一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②三改:有步骤地对___ 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到1957年,超额完成,建立起鞍山____ _、长春厂、沈阳厂和厂等重要工业部门和东北重工业基地。

(3)意义:改变我国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3.三大改造(年----- 年)(1)目的:为适应社会主义的要求,并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①农业改造: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走道路。

②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_____。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掀起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通过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

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主义革命。

(4)意义:标志___ 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所有制:单一的社会主义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体制;社会制度: 制度建立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单一,遗留了许多问题。

[高考连接]1、(2010·江苏单科·T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2、(2011·北京文综·T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思考:康熙初年面临怎样的形势?(康熙初年面临哪些割据势力、矛盾、民族冲突等问题威胁国家统一和主权?)为此,康熙帝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
材料分析:
1、1673年~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
依据材料指出“平叛战争”是什么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材料二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

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

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

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2、(2010年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二、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功绩:
品质:
局限: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

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

”……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

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

……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

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

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

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首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

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
接管台湾全境。

材料六:第二年,康熙帝下诏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

蒋毓英担任第一任知府。

蒋毓英在任内颇有政绩,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政治地位更加重要。

----《大清王朝》
(1) 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康熙帝对台湾是什么观点?
(2) 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

(4) 根据材料六说明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

材料四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

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评价。

(不能照抄原文)(3分)试分析康熙
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

(2分)
(1)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创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2)善于用人;虚怀纳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分)
(3)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

(3分)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使人们对世界缺乏认识。

(任答2点得2分
(1)事件: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

贡献: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