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人体免疫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网络,能够识别并攻击身体内部的异常细胞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然而,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识别和抵御肿瘤细胞的增长。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免疫治疗的原理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特性,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中,免疫治疗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肿瘤相关抗原(TAA)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AA是一种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目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能够阻止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攻击的蛋白质。两者的联合运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2. 集落刺激因子(CSF)和针对性免疫治疗:CSF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生成免疫细胞的因子,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针对性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直接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二、免疫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1. 通过肿瘤相关抗原实现免疫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TAA可以用于制备肿瘤疫苗,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这种免疫疫苗可以

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并预防肿瘤细胞复发。此外,

通过合成TAA对肿瘤细胞施加抗体压力,可以削弱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能够刺激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一些靶向PD-1和CTLA-4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明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

临床效果。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生

存率。

3. 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CSF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中,CSF

可以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联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

CSF的使用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缺陷,增强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 免疫治疗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患者特定的肿瘤细胞进行攻击,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 免疫治疗可以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其他治疗方式带来的副作用。

- 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能够预防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

2. 挑战:

- 免疫治疗对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有一定要求,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免疫治疗。

- 免疫治疗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面临一些副作用和安全问题,如免疫反应过度等。

- 免疫治疗的高成本可能限制其在一些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四、结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利用免疫系统的特性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然而,免疫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其临床应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不断优化,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希望和健康。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人体免疫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网络,能够识别并攻击身体内部的异常细胞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然而,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识别和抵御肿瘤细胞的增长。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免疫治疗的原理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特性,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中,免疫治疗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肿瘤相关抗原(TAA)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AA是一种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目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能够阻止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攻击的蛋白质。两者的联合运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2. 集落刺激因子(CSF)和针对性免疫治疗:CSF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生成免疫细胞的因子,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针对性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直接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二、免疫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1. 通过肿瘤相关抗原实现免疫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TAA可以用于制备肿瘤疫苗,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这种免疫疫苗可以

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并预防肿瘤细胞复发。此外, 通过合成TAA对肿瘤细胞施加抗体压力,可以削弱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能够刺激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一些靶向PD-1和CTLA-4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明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 临床效果。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生 存率。 3. 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CSF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中,CSF 可以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联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 CSF的使用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缺陷,增强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 免疫治疗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患者特定的肿瘤细胞进行攻击,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 免疫治疗可以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其他治疗方式带来的副作用。 - 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能够预防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 2. 挑战:

13.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本节仅就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作简单的介绍。口腔内的囊肿呈非真性肿瘤,为了便于叙述,也包括在本节之内。 一、良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可发生各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者,如涎腺混合瘤、牙龈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等。发生于骨组织者,如巨细胞瘤、骨瘤等。口腔颌面部还有些良性肿瘤与成牙组织有关,属牙源性的肿瘤,如牙瘤、造釉细胞瘤等。现将几种常见的肿瘤分别叙述如下。 (一)混合瘤(多形性腺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图1),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图1 腮腺混合瘤(左腮部) 【临床表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治疗原则】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二)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成釉细胞相似,故称为成釉细胞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课堂上将重点讲解口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然后具体介绍口腔颌面部几种常见的良性及恶性肿瘤如牙龈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舌癌等;最后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及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恶性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的特点及处理。 良、恶性肿瘤的特点与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多种重要器官的集中区,解剖结构复杂,且组织发生来自多层胚叶,因此所发生的肿瘤具有类型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易早期侵犯邻近重要器官,诸如眼、颅底、颈部的特点,牙源性和唾液的腺源性肿瘤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命名也是包括发生部位、组织来源及生物学特性3个方面,例如上唇血管瘤、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舌鳞状细胞癌、上颌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等。 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的资料。 在全身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比例约1:1。但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比恶性多。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近年来女性口腔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尽管口腔颌面部位于浅表部位,张口直视即可见,诊断不应困难,但是有报道临床误诊率高达30%,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口腔癌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非口腔专业医务工作者也应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的知识。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关键。在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易误诊为牙龈炎、损伤性溃疡、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结核等,从而使患者延误或失去治愈的机会。因此,在解决肿瘤的诊断时,首先要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疾病(如炎症、寄生虫、畸形或组织增生所引起的肿块);其次,要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质。 (一)病史采集重点应查询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这在临床上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以及确定晚期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大有帮助。 (二)临床检查望诊和触诊。望诊可以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功能障碍。触诊可以了解肿瘤的边界、质地、活动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在颊部、口底、舌部等的深部肿瘤应进行双手触诊;听诊对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当怀疑是恶性肿瘤时,应常规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触诊检查,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同时应对患者全身重要脏器进行检查,以排除肿瘤的远处转移。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摄片主要用以了解骨组织肿瘤的性质以及软组织肿瘤对骨组织的侵犯程度,例如,原发性颌骨内癌,颌骨x线摄片表现为颌骨中央底大口小、呈虫蚀状的骨质破坏区。如为牙龈癌,则表现为底小口大、以牙槽骨为中心向底部破坏。 对恶性肿瘤还应常规行胸部摄片,检查肺部有无转移。造影检查,例如唾液腺造影、颈动脉造影、瘤(窦)腔造影等均可协助决定肿瘤的性质、范围及为治疗提供参考。 计算机体层扫描片(CT)、磁共振成像(MRl)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DSA)对口腔颌面部深部肿瘤的诊断,特别是MRI对深部软组织肿瘤的分辨率十分精确,同时也提供手术范围的精确性。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口腔医学领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恶性或良性肿瘤,包括口腔黏膜、舌、唇、颌骨等部位的肿瘤。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包括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方面。 一、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口腔医学领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且无创的检测手段,如CT、MRI和超声等,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深度,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早期治疗。此外,口腔医生还可以通过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精细化,切除范围得到控制的同时,对肿瘤组织的损伤更小。并且,微创手术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复原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辅助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辅助治疗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 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放疗通过利用高能射线直接杀死癌细胞来控制 和杀灭肿瘤,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干扰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则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结构来选择性的杀死癌细胞。 四、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新的 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尝试,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药物载体技术等都是当前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 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细胞,基因治疗则 是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载体技术则可以 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性和疗效。这些新的治疗方法有望为口 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 加精准和全面的治疗选择。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方法的 不断改进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不断 涌现的新的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口腔医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口腔颌面 部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讲稿)温医《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一节概论 一、临床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与构成比: 长江以北,口腔Ca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不同的国家发病率相差甚大,象印度,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0%以上(嚼烟)。 (二)性别、年龄: 男:女=2:1。血管瘤、囊肿、牙源性肿瘤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肉瘤亦多见于15~20岁青少年,癌多见50左右老人。 (三)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组织肿瘤为多见。如造釉C瘤,混合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多见,尤其是鳞癌占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 二、临床分类和命名: 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来命名: 命名公式:发病部位+组织来源瘤(良):舌部血管瘤,颊部乳头状瘤。 癌或肉瘤(恶):上唇鳞癌,下颌骨骨肉瘤。 有些良性肿瘤也具有恶性倾向,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肿瘤,临床上称此类肿瘤为“临界瘤”如混合瘤、造釉C瘤。 三、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物理性:长期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刺激软组织可引起颊、舌癌),损伤、紫外线、X线。近年来,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也日益增多。 2、化学性:煤焦油、吸烟。 3、生物性:霉菌、病毒(实验已证明,有些恶性肿瘤可由V引起)。 (二)内在因素: 1、神经精神因素:如高度紧张,可造成人体功能失调; 2、内分泌紊乱; 3、机体免疫状态:免疫缺陷,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反证:口恶肿病人,其免疫功

能都↓,以此可说明二者关系。 (三)临床表现:复习(外科已上)。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大多为膨胀性生长(即体积不断增大,挤开或压迫邻近组织),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境界清楚,一般多能移动,质地中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有溃疡型:外生型及浸润性三种生长方式。 溃疡型: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 外生型: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併感染、坏死。 浸润型:肿瘤向深层在周围组织扩展,侵入粘膜下层和肌肉,表面有微凸起,并可扪到不易移动的硬块。) 原位癌:癌初局限于粘膜内或表皮层内,也就癌位于基底膜以上,这种癌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恶病质”:表现为消瘦、贫血,机体衰竭等症状。往往是恶性肿瘤晚期的症状,这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破坏而产生毒素,引起代谢紊乱加之感染,出血、疼痛、饥饿使机体不断消耗所致。 口腔颌面部癌转移问题:口腔有行使语言、咀嚼,吞咽功能,由于口腔颌面部淋巴回流的特点,常促使癌C早期向颌下,颏下及颈深Ln转移。如发现颈浅Ln有转移,往往提示癌肿已属晚期,为什么?(因为癌C转移至颈深Ln或L管时,可以发生阻塞,使L管内的癌C随L液逆行转移至颈浅Ln。 恶性肿瘤也可沿血道向远处转移,除晚期病人可以发生外,一般向远处转移的机会不多,肉瘤发生血道转移的机会相对较癌多。血道转移组织多转移至肺部。)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见书224页)掌握。 四、诊断 首先应区别肿瘤和非肿瘤的疾病(炎症、寄生虫,畸形和组织增生所引起的肿块);其次应鉴别良、恶性肿瘤。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延误治疗的时机或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如将炎症当作恶性肿瘤治疗)。 (一)采集病史: ○1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及最近有否突然加速生长。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及其治疗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良/恶 1、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2、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可见核分裂象。 3、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4、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侵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5、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6、转移:不转移/常转移。 7、复发:不或很少复发/易复发。 8、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良/恶 1、发病年龄:任何年龄/癌多发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中年。 2、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3、生长方式:膨胀性/侵润性。 4、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移动/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5、继发改变:少见/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等。 6、转移:不转移/常转移。 7、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可危及生命/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8、组织学结构:分化好,异型性小,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分化不好,异型性大,可见异常核分裂象。 现在肿瘤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原则: 1、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如为交界性肿瘤,应切除作为部分正常组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应扩大切除范围。 2、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 方法: 1、手术治疗:目前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良恶性肿瘤和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不能治愈的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放射治疗:早期较小、对放疗敏感以及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有术前(缩小肿瘤,抑制生长,为手术创造条件)和术后(减少不能切除和易复发的癌瘤的复发)之分。 口腔肿瘤放疗前的准备:拔出口内病灶牙和肿瘤邻近牙,拆除金属套冠及冠桥,注意口腔卫生。 3、化学治疗:鳞癌(平阳霉素PYM 甲氨蝶呤MTX )腺癌(羟基喜树碱HPT 氟尿嘧啶5Fu) 4、生物治疗:调动机体本身抗癌功能。包括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 5、综合序列治疗: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于头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于头颈癌治疗 中的效果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头颈癌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就诊头颈癌患者50例,随机分组,A组放疗 联合免疫治疗,B组放疗治疗。结果:A组疾病缓解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低于B组,P<0.05。结论:头颈癌患者采取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干预,可 改善细胞免疫水平,提升头颈癌缓解率,且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风险低,安全 可行。 【关键词】头颈癌;放疗;免疫治疗 头颈癌临床发病风险较高,包括颈部、耳部、鼻部、喉部、口腔部、颌面部 肿瘤,常见疾病类型为口腔癌、喉癌、鼻窦癌等,类型繁杂、诱因众多。此外, 相较于机体其他部位肿瘤,头颈癌发病率最高[1]。目前临床多采取放疗方案治疗 头颈癌,利用放射线消灭肿瘤细胞,诱导肿瘤释放抗原,同时可激活T细胞,刺 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反应,进而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消灭肿瘤细胞、肿瘤组织。 但单纯放疗干预,疾病缓解率较低,因此临床尝试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治疗头颈癌。本文选取50例头颈癌样本探究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头颈癌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计50例,随机分组。A组, 男女比例15:10,年龄30-57岁,均值(51.24±3.25)岁,其中7例口咽癌、 10例喉癌、8例鼻咽癌;B组,男女比例16:9,年龄31-58岁,均值 (51.27±3.28)岁,其中8例口咽癌、9例喉癌、8例鼻咽癌。本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研究。对比50例头颈癌样本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A组化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化疗方案如下:利用钴60γ射线照射,控制能 量1.2mv,调节等中心治疗距离80cm,分割1.8-2Gy/次,每周5次。治疗4-5周,此时靶区照射剂量达40Gy,开展CT扫描,结合肿瘤消退情况,重新划分靶区, 再放疗2-3周,控制总剂量50-64Gy。免疫治疗方案如下:采取注射用胸腺法新(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开展免疫治疗,皮下注射给药,每日剂量1.6mg,持续 给药14d。 B组放疗治疗,与A组放疗方案相同。 1.3观察指标 头颈部可见病灶全部消失,且4周内未见新发病灶,记为完全缓解;病灶最 大直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降低超过50%,且维持4周未变化,记为部分缓解;病 灶最大直径与最大垂径成绩降低幅度处于25-50%间,且维持4周未变化,记为疾 病稳定;上述两径乘积升高25%,或发现新病灶,记为疾病进展。 1.4统计学研究 采用SPSS 21.0对选入头颈癌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计算,%、±s记录头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指标,X2、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头颈癌患者缓解率分析 A组患者缓解率72.00%高于B组36.00%,P<0.05。如表1。 表1头颈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分析表(n,%) 组别完全 缓解 部分 缓解 疾病 稳定 疾病 进展 缓解 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基因疗法研究进展

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基因疗法研究进展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高。因此,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基因疗法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肿瘤免疫疗法是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免疫诊断、免疫防治的新兴学科。免疫学的飞速发展,给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增添了新的内容。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免疫基因疗法的研究现状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报告了目前国内外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所采取的各种较为先进的免疫基因疗法,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标签: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综述 1 口腔鳞状细胞癌简介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舌、牙龈、颊、腭、唇、口底。鳞状细胞癌以角化珠形成及出现细胞间桥为病理学特征。肿瘤来自表面口腔黏膜上皮,肿瘤性上皮团或上皮岛浸润下方结缔组织,细胞特征可表现为丰富的嗜酸性胞质,胞核、核浆比大,程度不同的细胞及胞核的多形性,鳞状上皮形成的角化珠和单细胞的角化均可见。OSCC占口腔颌面部癌瘤80%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对于肿瘤晚期和复发患者,生存率更低[1]。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手术、放疗及化疗并没有显著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化疗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对复发的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关键。 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免疫治疗一直走在前沿,口腔癌患者特别是鳞癌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早期就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再加上常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等)又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因此,口腔癌肿的最佳治疗策略应是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疗法。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口腔鳞癌发病功能基因的不断探明,肿瘤基因治疗这一生物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自从1988年Rosenberg[2]提出要将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原理实际应用于临床起,学者们就对肿瘤的免疫基因疗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2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概念 广义的肿瘤基因治疗概念认为,凡是能够改变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方法均属于肿瘤基因治疗的范畴。为区别传统的化疗及放疗导致的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核酸)变化,将肿瘤基因治疗定义为:以适当的基因转移技术将特定的外源遗传物质导入肿瘤细胞或患者体内,通过外源遗传物质的表达产物或对宿主细胞本身遗传物质表达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3]。从基因操作角度看,基因治疗主要有四种方法,及基因修正、基因置换、基因失活和基因修饰。近年来,免疫基因療法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四)_真题-无答案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四)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除鳞癌外,以下肿瘤哪项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中最高______A.淋巴瘤 B.腺癌 C.肉瘤 D.黑色素瘤 E.腺样囊性癌 2.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______A.脑部 B.肺部 C.肝部 D.消化道 E.骨组织 3. 舌癌的病理类型中不包括______A.鳞癌 B.腺癌 C.肉瘤 D.淋巴上皮癌 E.未分化癌 4. 最多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是______A.舌癌 B.口底癌 C.颊癌 D.腭癌 E.上颌窦癌 5. 口腔癌好发于______A.口腔黏膜 B.颌骨组织 C.腮腺组织 D.颌下腺组织 E.面部皮肤 6. 舌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______A.舌缘、舌尖、舌背、舌根B.舌尖、舌背、舌根、舌缘C.舌背、舌根、舌缘、舌尖 D.舌尖、舌背、舌根、舌缘 E.舌根、舌缘、舌尖、舌背 7. 半侧舌癌未侵犯口底,扪及单侧颌下淋巴结肿大,除原发灶切除外应行下面哪项手术______A.同侧根治性颈清扫 B.同侧舌骨上清扫 C.同侧肩胛舌骨上清扫 D.同侧功能性颈清扫 E.同侧扩大根治性颈清扫 8. 以下肿瘤中,容易发生于皮肤的肿瘤是______A.淋巴瘤 B.腺癌 C.未分化癌 D.基底细胞癌 E.淋巴癌 9. 中央性颌骨癌的好发部位为______A.上颌尖牙区 B.下颌磨牙后 C.上颌磨牙后 D.颏部 E.上颌前牙区 10. 日光放射状阴影是哪种肿瘤的典型表现______A.成骨性骨肉瘤 B.尤文肉瘤 C.骨纤维肉瘤 D.中央性颌骨癌 E.骨化纤维瘤 11. 镜下病理呈现“满天星”现象的是______A.霍奇金淋巴瘤 B.非洲淋巴瘤 C.朗格汉斯细胞病 D.浆细胞肉瘤 E.坏死性肉芽肿

口腔颌面部肿瘤试题

口腔颌面部肿瘤 [多项选择题] 1、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包括() A.分叉肋 B.皮肤基底细胞癌 C.眶距增宽 D.角化囊肿 E.颅骨异常 参考答案:A,B,C,D,E [多项选择题] 2、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的措施包括() A.开展防癌普查 B.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C.及时处理癌前病损 D.进行易感人群的监测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A,B,C,D [多项选择题] 3、关于颌骨骨肉瘤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B.上颌骨较下颌骨多见 C.肿瘤生长迅速,可伴剧烈疼痛 D.X线上可表现溶骨型与成骨型 E.晚期肿瘤可血行转移到肺部 参考答案:A,C,D,E [多项选择题] 4、关于恶性淋巴瘤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起源于淋巴结内者称结内型 B.起源于淋巴结外者称结外型 C.结内型以颏部淋巴结最好发 D.结外型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E.病理上分为HL与NHL两大类 参考答案:A,B,D,E

[多项选择题] 5、舌癌的临床表现有() A.不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B.早期表现为溃疡、外生与浸润型 C.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线或侵犯口底 D.向后可延及舌根 E.淋巴结转移率高 参考答案:B,C,D,E [多项选择题] 6、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 A.界限清楚 B.颌骨局限性膨胀 C.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影 D.病变内有不规则的钙化影 E.牙根有锯齿状吸收 参考答案:A,B,C,D [多项选择题] 7、口腔颌面临界瘤包括() A.粉瘤 B.成釉细胞瘤 C.多形性腺瘤 D.鳃裂囊肿 E.乳头状瘤 参考答案:B,C,D,E [多项选择题] 8、口腔颌面部特有的肿瘤() A.腺癌 B.牙源性肿瘤 C.肉瘤 D.涎腺肿瘤 E.鳞状细胞癌 参考答案:B,D [多项选择题] 9、颌骨囊肿包括()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精)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素欣,王士杰,单保恩,段玉芹,许艳枝【关键词】口腔肿瘤;树突状细胞; 表型;增殖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oral carcinoma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y, phenotype and functions of dendritic cell (DC)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the patients with oral carcinoma.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ith oral carcinoma at stages of II or above were assigned to study group and 15 healthy volunteers to control group. Monocytes were isolated by density centrifugation, and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GMCSF, IL4 and TNFα for 7 d in vitro.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cultured cells was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xpressions of CD83, CD1a, CD86, CD80, HLADR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ability of DC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 in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method of MTT. RESULTS: Morpholog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typical DC was obtained in the 2 groups after culture for 7 d.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CD83, CD1a on DC from the patients were 49.3±9.5 and 48.1±7.3 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rom healthy volunteers (P<0.05). The DC from the patients had the lower expression levels of CD86, CD80 and HLADR (85.5±8.7, 83.2±8.1 and 78.3±5.4) than healthy volunteers did (89.2±6.7, 87.7±7.2 and 82.3±4.1), but not significantly (P>0.05). Moreover, the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D83, CD1a, CD80, CD86 and HLADR expressed in study group were 4.80±2.13, 3.96±1.15, 19.63±8.12, 12.33±6.75 and 39.44±7.9,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but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addition, DC from the study group had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and autogenous lymphocytes in vitro. CONCLUSION: Mon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patients with oral carcinoma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mature DC with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so these DC might be used in immunotherapy for oral carcinoma. 【Keywords】 mouth neoplasms; dendritic cell; phenotyping; proliferation 【摘要】目的: 研究口 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 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

口腔癌试题

口腔癌 [填空题] 1简述口腔癌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舌癌 (1)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有女性增多及发病年龄更年轻化的趋势。多数为鳞癌。 (2)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 (3)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 (4)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 (5)如波及舌肌,致舌运动受限则出现说话、进食及吞咽困难。 (6)晚期可蔓延至口底及下颌骨,使舌固定。 (7)继发感染或侵犯舌根可出现剧烈疼痛。 (8)舌癌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其原因为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加以舌的机械运动频繁。远处转移多转移至肺。 2.牙龈癌 (1)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分化较高的鳞癌。 (2)下牙龈较上牙龈多见。 (3)生长较慢,以溃疡型为最多见。 (4)早期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引起牙松动和疼痛。 (5)下牙龈癌比上牙龈癌淋巴结转移早。远处转移比较少见。 3.颊黏膜癌 (1)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分化中等的鳞癌。 (2)多发生于磨牙后区附近。 (3)呈溃疡型或外生型,常生长较快,向深层浸润。 (4)可蔓延到上、下牙龈及颌骨。 (5)常发生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较少见。 4.口底癌 (1)多数为分化中度的鳞癌。 (2)前部较后部的恶性程度低。 (3)早期常为溃疡型,以后向深层组织浸润。 (4)可发生疼痛,口涎增多,舌运动受限,并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5)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仅次于舌癌。 5.唇癌 (1)多数为鳞癌。 (2)多发生于下唇,尤其是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部黏膜。 (3)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4)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5)晚期可波及到口腔前庭或颌骨。

常见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黏膜病是口腔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口腔黏膜的保健知识仍然很匮乏。最近《广东牙病防治》杂志编辑部组织了广东地区部分资深的口腔黏膜病学的专家就“常见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研讨,这些专家分别从黏膜病、口腔外科、口腔病理等多方面发表了各自精辟的见解,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对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达到了共识。 本次专家论坛由中山大学附属光华口腔医院黏膜病科主任程斌教授主持。 程斌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助理、口腔黏膜病科主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Mol Carcinogen等SCI收录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篇,在国内专业核心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它是一大类疾病,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但目前就广东省甚至全国而言,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极不平衡,其主要原因如下。 1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口腔黏膜病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列举的黏膜病及需与之鉴别的疾病达80余种。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疾病性质不一,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病率达100%,而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等疾病却相对少见。这对疾病的认识及诊断造成困难。 2口腔黏膜病病情复杂多变 口腔黏膜病病情复杂多变,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预后和转归。 3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 例如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等的诊断就离不开病理学。再有就是祖国医学,中医中药对大部分口腔黏膜病都有一定治疗效果。 4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口腔黏膜病的主要手段。但这些药物往往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病人过于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愿用药,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另外,缺乏药物治疗规范,药量多少,用多长时间,均依据个人的临床经验。这些都是口腔黏膜病治疗效果总体不佳的原因。 5口腔黏膜病的诊治没有经济效益 上述因素导致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少、医生不愿接诊病人、病人求医无门的局面,因此《广东

口腔粘膜病学要点小结

要点小结 .各型唇炎的临床特点 .唇炎治疗的共同原则 .萎缩性舌炎的临床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梅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灼口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各期梅毒在口腔的表现 .与艾滋病相关的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及其对艾滋病诊 断和预后的意义 .认识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意义 唇炎 .一组在唇部及唇周皮肤有相对独特临床和病理表现的黏膜疾病(cheilitis) .不包括OLP等疾病的唇部表现 .分类: –按病程: 急性/慢性 –按临床特点: 糜烂性/湿疹性/脱屑性 –按病因病理: 慢性非特异性/腺性/良性淋巴增生性/肉芽肿性/光化性/变态反应性 一、光化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 1. 病因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 2. 临床表现 (1) 多见于下唇 (2) 急性: 暴晒当日急性发作 灼热感明显,伴剧烈瘙痒 唇红部水肿、充血、水疱、糜烂、结痂 (3) 慢性: 反复发作 唇红部黏膜增厚、干燥、皲裂、鳞屑 口周皮肤色素失禁,形成带状皮炎 可并发皮肤日光性湿疹 长期不愈者-局限性唇红黏膜增厚-疣状增生 -鳞癌(癌前状态) 3. 病理学改变 细胞内与细胞间水肿、水疱形成, 基底 细胞空泡变性 上皮下胶原纤维嗜碱性变(日光变性) 二、腺性唇炎(cheilitisglandularis) 1. 病因不明 2.临床特点 (1) 唇部弥漫性肥厚、肿大 (2) 晨起后上下唇粘连,有粥样粘性薄痂分布 (3) 唇黏膜见紫红色颗粒状唇腺导管口突起

(4) 挤压时稀薄或淡黄色粘性分泌物溢出 (5) 可触及多个黏膜下唇腺呈粟粒状小结节 (6) 据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分为: 单纯型/浅表化 脓型/深部化脓型 3.病理学改变 唇腺腺体增生、腺管肥厚扩张 4. 诊断 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 三、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cheilitisof benign lympholas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下唇唇红正中1cm内 (2) 病变循环 局限性淡黄色损害→阵发性剧烈瘙痒感→咬唇 或搔痒→淡黄色稀薄液体流出→瘙痒缓解→重 新结痂、形成损害→剧烈瘙痒→组织增生 3. 病理学改变上皮下特征性淋巴滤泡形成 4. 诊断下唇剧烈瘙痒性损害、病理学改变 四、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cheilitis) 1. 病因不明 2. 临床特点 (1) 症状不明显, 多见于上唇 (2)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消退后不能恢复上次形状 (3) 唇部弥漫性肿胀、外翘, 见瓦楞状纵形沟纹, 触诊富弹性感 3. 病理学改变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 4. 诊断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

(整理)口腔颌面外科重点下.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流行病学——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多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多见,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 ~。如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成釉细胞瘤 活体组织检查(金标准):从病变部位取一小块切成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病变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等。 ★手术的"无瘤"原则 ⑴保证切除手术在正常组织内进行⑵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术区 ⑶避免挤压瘤体,以免播散⑷应行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除 ⑸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⑹表面有溃疡者,可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⑺缝合前应用大量低渗盐水及化学药物作冲洗和湿敷 ⑻缝合创口时必须更新手套及器械⑼为了防止肿瘤扩散,还可采用电刀 ⑽对可疑肿瘤残存组织或未能切除的肿瘤,应辅以电灼、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抗癌药物或放射等治疗 1)细胞毒素类——氮芥HN2、环磷酰胺CTX 2)抗代谢类——甲氨蝶呤MTX、氟尿嘧啶5-FU 3)抗生素类——博莱霉素BLM、阿霉素ADM 4)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 5)植物类——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羟基喜树碱、紫杉醇 6)其他——甲基苄肼、羟基脲、顺铂 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细胞毒素类最多见;当白细胞降到3×10^9/L,血小板降到80×10^9/L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有时可引起血尿。长春新碱和长春地辛都有神经毒性,可引起麻木,疼痛,甚至麻痹性肠梗阻 【软组织囊肿】 (1)皮脂腺囊肿(粉瘤)——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界限清楚,质地软,无压痛,可以活动。可以发生癌变。 (2)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发瘤)有皮肤附件,表皮样囊肿无皮肤附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无粘连,触诊时坚韧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检 (3 聚积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 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扪得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故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甲状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发生癌变;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黏稠性液体;甲状舌管囊肿应与舌异位甲状腺鉴别。舌异位甲状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蓝色,质地柔软,周围界限清楚。患者常有语言不清,呈典型的“含橄榄”语音;手术的关键是,除囊肿或瘘管外一般将舌体中分一并切除 (4)鳃裂囊肿——穿刺时可见黄色或棕色的、清亮的、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可以恶变。第一鳃裂(发生于下颌角以上以及腮腺区)、第二鳃裂(最多见,常位于颈上部,大多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第三、四鳃裂(最为罕见,多位于颈根部,锁骨上区)

卫健委三种口腔肿瘤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舌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98%以上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较少。舌癌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37%〜53%。舌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以手术为主,并且根据病理特征加以术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治疗中起中心作用,但是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医师团队的参与。 二、适用范围 按UICC分类,舌前2/3的癌属于口腔癌范畴;舌后1/3的癌属于口咽癌。本指南适用于舌前2/3的舌体癌。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病变局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可无症状或者表现为轻微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向耳颗部发展,影响进食和言语。 (二)专科检查 多表现为溃疡性肿块,边界不清、基底浸润、触痛明显。舌侧缘

多见,其次为舌腹和舌背。当肿物局限于游离舌时,舌体运动不受限;当癌瘤侵犯舌外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晚期舌癌还会累及口底、下颌骨、舌根、咽侧壁等结构。舌癌早期便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多表现为同侧颌下或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时与周围结构粘连,活动度差。累及中线或对侧的舌癌也可能会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舌癌的远处转移发生率较低,晚期病例中可能会转移至肺部。 (三)辅助检查 L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是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怀疑为舌癌的肿瘤,应于肿瘤边缘行切取活检术,待病理诊断明确再行确定的手术治疗。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以用来明确颈部淋巴结的情况。 (2)X线检查:使用较少,曲面断层片可以用来评估下颌骨受侵犯的情况。胸部平片可以作为肺转移筛查的首选,如果怀疑肺转移需要加拍肺CTo (3)CT:头颈部增强CT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范围,以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是口腔癌临床分期、治疗设计、预后预测和复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 典型增强CT表现:病灶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病灶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转移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变圆,中心液化坏

口腔医学重点笔记

3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1.口腔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2.口腔前庭:为牙列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马蹄形的潜在腔隙。 3.固有口腔的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分为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临床牙冠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露于牙龈的部位;解剖牙冠是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牙根: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部位。 5.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6. 舌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7. 舌乳头可分为以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8. 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软腭主要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咽腭肌,悬雍垂,腭腱膜构成。 9. 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分别用Ⅰ~V表示。萌出时间:6~8个月,2岁半左右出齐,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0. 正常恒牙有28-32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六龄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12~13岁萌齐。萌出顺序: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分别用1~8表示。恒牙的磨牙不替换任何的乳牙!替牙期:6~12岁。 11.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其中一体为上颌骨体,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2. 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3条薄弱线: 1)第一薄弱线——Le Fort 1型骨折,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2)第二薄弱线——Le Fort 2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3)第三薄弱线——Le Fort 3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13.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 14.咀嚼肌群包括: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 15.表情肌起自骨壁或筋膜浅层,止于皮肤。常见的表情肌有: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颧肌,笑肌等。主要由面神经支配。 16 面部的动脉有哪四条: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17 颌面部静脉常分为深、浅2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上颌结节血肿与翼静脉丛有关。 18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19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上颌神经中与口腔关系密切的有:鼻腭神经,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下颌神经包括: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部神经。面神经分为五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20.与口腔关系密切的上述神经所支配的牙齿等为哪些? (一)三叉神经 1)鼻腭神经:分布于两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唇侧黏膜(1~3) 2)腭前神经:分布于尖牙,前磨牙,磨牙的黏膜等处(3~8) 3)上牙槽后神经:分布于第1~第3磨牙(6~8) 4)上牙槽中神经:分布于上颌前磨牙,第1磨牙颊侧等。 5)上颌牙前神经:分布于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侧等。 6)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唇颊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