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0期技术方法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0034作者简介:朱华(1976-),女,汉族,河南濮阳人,主管技师,学士。
研究方向:放射技术。
腺淋巴瘤、腮腺多形性腺瘤均属于腮腺肿瘤常见类型,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腮腺上皮组织,发病率为84%;腺淋巴瘤是第二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5%[1],两类患者虽可通过手术治疗控制病情,但因病变位置、形态、大小等差异,需选择各自合适的手术方案,故术前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虽可分辨良恶性病变,提高准确率,但其属于一项创伤性操作,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再加上费用较高,不可作为首选方式。
在相关研究深入过程中,临床学者发现影像技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早期常运用B 超诊断,虽具有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等优势,但假阳性率较高。
相比之下,CT 更具有推广性,不仅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高、操作简便、诊断正确率高等优势,还能够通过对比剂在组织中真实、直接可靠地反映组织血流情况,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准确区分腮腺内的肿瘤,为良性肿瘤之间鉴别提供科学化重要依据[2]。
本研究深入探讨CT 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像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 特征及鉴别诊断朱华,高建梅(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河南濮阳,457001)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 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65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设为多形性腺瘤组;选取同期65例疑似腺淋巴瘤患者,设为腺淋巴瘤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CT 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CT 影像学特征、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 值。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腮腺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第2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10%。
多发于老年男性(50-70岁),多有吸烟史,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肿块有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常呈多发性,约有12%病人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单侧多发。
注意:腺淋巴瘤与淋巴瘤虽只差一字,但是其良恶性确截然不同,淋巴瘤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
以往认为腺淋巴瘤与男性高龄吸烟者相关,本人认为主要与吸烟有关(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以往认为男性高发这应该是得益于男性吸烟比例比较多,对于“否认吸烟史”的,尤其是女性要注意询问其被动吸烟史。
其发生机制其中之一:腮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殖形成,异位的导管闰管细胞和基底细胞可位于腮腺内或者腮腺周围淋巴结内,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
由于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绝大多数腺淋巴瘤发生于腮腺组织后下限,该病基本不发生在无腺内淋巴结的其它涎腺,这是对该理论的有力支持。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内部回声较混合瘤低,分三型:I型囊实间隔型:内见线状强回声分隔,呈网格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II型均匀实质型:均匀实性回声;III型囊性变为主型:表现为I型或者II型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囊实性成分境界清晰(蜂窝状无回声: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指标)。
CDFI: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比大部分腮腺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呈分支状走行,从瘤体一极向内部树枝样散开,走行规则无扭曲。
男53岁,双侧腮腺内多发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多发小的无回声,CDFI:见较丰富分支状及边缘血流信号。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 4 腮腺表皮样囊肿 . 面团征 ” 示“
3 讨
论
() 1 混合 瘤多为 单发 , 而腺淋 巴瘤 多 发多 见 , 可双侧
3 1 混合瘤是涎腺中最 常见 的肿瘤 , . 占涎腺肿瘤
总数 的 5 % ~ 9 , 8 7 % 发生 于大涎腺 的 8 % 一 0 0 9 %见 于腮腺 ¨ 。腮 腺混合 瘤亦 称 多形 性 腺瘤 , 发 生 于 J 多
料与病 理结果 对照 。
图 2 恶 性肿 瘤 : 出 彩 色 血流 . 1. 1 检 R0 9
2 3 腮腺 其他 肿 瘤 的声像 图 4例 腺 淋 巴瘤 6侧 .
2 结 果
2 1 腮 腺混合 瘤 8例 声像 图 . 二 维 超声 示 : 常单 发, 肿块形 态规则 , 圆形或 椭 圆形 , 界清楚 , 呈 边 包膜
腮腺 混合瘤是 腮腺 最常 见 的 良性肿瘤 之 一 。如
何提高腮腺肿块中混合瘤的诊 断准确率, 及与其他 腮腺肿块鉴别 , 仍是临床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 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 2 例 , 0 分析探讨腮腺
混合 瘤 的诊 断及鉴别 诊 断。现 报告 如下 。
呈不均质性低 回声 , 部分见斑点状钙化灶 , 后方 回声 衰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 : 5例恶性肿块均检 出彩 色血流信号( 见图 2 。 )
侧, 以右侧多见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最小的发病 年龄可 见于新 生儿 , 大者 8 最 O余岁 , 以 4 左右 但 O岁 居多 J 。肿 瘤生 长缓慢 , 多数呈 圆形 或椭 圆形 。
一
胞腺瘤 、 囊腺瘤 , 与腮腺混合瘤在声像 图上较难鉴
别。
32 腮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与 恶 性 肿 瘤 可 从 肿 块 的 边 .
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见表 3 。 表 3 两组各患者 经济负担 , 提 高医疗服务质量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观察组各 病种住 院时 间均较对 照组短 ,用药 费用和 总医疗
费用 均较 对照组低 。 对本研 究结果 进行 深入 分析认 为 ,基 于 “ 大 医保 ”体
诊 断报道 尚少 ,并 且两 者在二 维超声声 像 图上 有些相 似 ,
1 3 8 4 岁; 腮腺腺淋 巴瘤患者 2 3 例, 其 中男 2 2 例, 女1 例, 年龄 4 1 ~ 7 3岁 ;术前均常规行腮腺超声检查 。 1 . 2 仪器和检查方法 使用 P H I L I P S I U 2 2 和G E L o g i q E 9 彩 超 诊 断 仪 ,频 率 5 — 1 5 MHz 。患者取平卧位 , 将探头置于患侧腮腺直接探测 ,
误 的原 因 , 旨在提高腮腺常见 良 性 肿瘤 的超声诊 断符合率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5年 1 2月 经 手术 病 理证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1 - 1 6
状或细 短棒状 血流信 号 ; Ⅱ级 中量 血流信 号 ,可 见 3 - 4 个 点状及 1 条 较长 血管 ,其 长度可 接近 或超 过病灶 的半径 ; Ⅲ级丰富血流 , 可见 5 个 以上点状血流或 2 条以上较长血管 。
系下 ,应用 临床路径 管理模 式对单 病种进 行统 一标准 的管
3 讨论
理 ,能够缩 短患者 病程 ,有 利于 减轻患 者经济 负担 ,值 得 在我 国医疗领域得 到深入推广 和应用 。
[ 参考文献 ] 现 阶段 , 我 国城镇 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得到 了基本落实 , [ 1 ] 席林青,席家宁,李 甲 辰 ,等 . 临床路 径管 理模式在单病种医疗 全 民医保 的 “ 大医保 ”体系 已经基本形 成 ,覆 盖 了我 国社 质 量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 J ] . 中国医药,2 0 1 1 ,6 ( 6 ) : 7 4 7 — 7 4 9 . 会的各个群体 】 。但 与此 同时关于 “ 大 医保”下单病种的管 [ 2 ] 程义玲,陈迎春 .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方式 中的应用研究 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最突 出的问题就是基于 “ 大医保” 医学与社会,2 0 1 2 ,2 5( 3 ) : 5 0 - 5 2 ,6 4 . 体系下 统一标 准的单病 种收 费管理 问题 。为达 到多方共 赢 [ 3 ] 王莉 丽,叶筱 红 ,阮筱珠 ,等 . 单病种 管理在 急性 心肌 梗死 患 的统一标准管理 , 我国医疗 领域仍需不 断探索基 于 “ 大 医保 ” 者 中的护理效果 [ J ] . 心脑血管病防治,2 0 1 3 ,1 3 ( 5 ) : 4 2 3 — 4 2 5 . 体系下统 一标准 的单病种 管理模式 。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左右居多,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具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较完整,可有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黏液样组织,偶可出血、液化、坏死、囊变,有时可见钙化,具有多形性和混合性。
腮腺混合瘤检查: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依据全面的采集病史,以及进行局部体格检查,手术前需要行CT摄片检查,CT: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致,周围及皮下脂肪层清晰,咬肌、翼内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等均清晰可见。
最终病理检查以确诊。
腮腺混合瘤鉴别诊断:1、涎腺部的慢性淋巴结炎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特别颌下去多见,但皆有感染来源的病史,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史,淋巴结炎常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和急性发作史,对抗感染治疗有效。
2、腮腺淋巴结核主要是腮腺区淋巴结的结核性感染,多数由头颈部皮肤、口咽,尤其是扁桃体部的结核菌经淋巴结引流所致。
肿块增长缓慢,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偶有轻度疼痛或压痛,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
结核菌素实验常为阳性。
如为腺实质性结核,腺体弥漫性肿大、挤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
肿块可硬可软,也可扪及波动感。
3、腮腺腺淋巴瘤多发于男性,体积较小,一般位于腮腺下极或其后份,常为多灶性。
B超检查其声像图上的特点是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光带,内部回声较腮腺混合瘤强,后壁回声多整齐,呈圆形、边界光滑、内部呈网格状和均匀的低回声肿块,有助于与腮腺混合瘤鉴别。
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是其重要鉴别诊断特征。
4、第一颈椎横突肥大为一硬性肿块,可在乳突尖至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被扪及,常为误诊为腮腺深叶肿瘤,肥大的横突位置深在,硬而不活动。
通过X线摄片进行两侧对比可明确诊断。
5、涎腺囊肿涎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类。
表现为涎腺区无痛性包块。
潴留性囊肿扪诊时肿物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囊液,其中含淀粉酶。
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周界清晰,周围可见一层明显的强回声包膜光带,内部回声为液性暗区。
腮腺多形与腺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腮腺解剖位于⾯侧部,略似倒⽴锥 体形,底上尖下,上缘为 颧⼸,前缘覆盖咬肌表⾯,下缘为下颌⻆下缘、⼆腹 肌后腹的上缘,后界为外⽿道前上部,并延伸于乳突尖部以下颌⽀后缘/下颌后静脉与胸锁乳头肌内缘的连线或以穿过腮腺的⾯神经丛平⾯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后缘腮腺疾病谱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称腮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最常的类型, 也是腮腺最常的肿瘤,约占60-80%40-50岁⼥性多多为良性,⽣缓慢,单发多临床症状:腮腺区⽆痛性肿块成分复杂,由腺上⽪细胞、肌上⽪细胞、黏液样物质、软⻣组织等组成。
三种分类1.粘液型2.细胞型3.混合型多位于浅叶,单发多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分叶与肿瘤多中⼼⽣有关肿块密度⼀般⾼于腮腺⼩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病灶不均匀,可有坏死,强化较不明显。
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常⼩钙化,囊变较少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有包膜,信号不均,瘤体内可条索状低信号的胶原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粘液成分)且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淋巴瘤F 53Y,发现左⽿垂下肿物1年余。
M,53岁,以“发现双侧⽿垂下肿物2年余”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淋巴瘤CASE 1M 50Y 发现左⽿前⽆痛性肿物1年CASE 2 F36Y 发现右⽿后⽆痛性肿物5年余CASE3M33Y 发现右⽿垂后下⽅⽆痛性肿物半⽉余。
11·29′-- 32′-- 35′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ur病理镜下:由上⽪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构成。
淋巴样成分主要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组成,可伴少量浆细胞浸润,含有许多⽣发中⼼,部分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
病理图⽰肿瘤由嗜酸性腺上⽪(⽩箭)和淋巴间质(⿊箭)构成。
影像特点中⽼年男性,长期吸烟史。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作者:江惠强欧鸿儒莫家彬张冠业【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 ;多发者1 例(3%);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16.42±11.10)HU。
35例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32个(92%);多发者12 例(34%);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31.23±13.10)HU。
结论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manifestations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 Methods CT findings of 30 cases with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35 cases with Adenolymphoma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during 2007~2009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6%(2/30)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were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Multiple synchronous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in one side or bilateral parotids were found in 3%(1/30).30 cases with CT scanning increased (16.42±11.10)HU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92%(32/35)adenolymphomas were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Multiple synchronous adenolymphomas in one side or bilateral parotids were found in 34% (12/35)35 cases with CT scanning increased (31.23±13.10)HU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the Parotid Benign Tumor,adenolymphomas of the parotid should be first considered when the mid-age male has lesions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 especially when the lesion is multiple or bilaterally located.[Key words]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denolymph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腮腺混合瘤来源于腮腺上皮组织,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1]。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腮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形态:腮腺淋巴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2. 内部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可能伴有回声不均。
3. 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可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血流丰富程度可能与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4. 淋巴结情况:检查腮腺周围的淋巴结,观察是否有肿大、异常回声等情况。
5.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肿瘤是否与腮腺内的导管、血管等周围组织有粘连或压迫。
6.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硬度,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仅是腮腺淋巴瘤的初步检查方法,对于疑似病例,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CT、MRI 等,以及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此外,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征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腮腺常见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a 浅叶:多呈三角形向前延伸, 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
b 深叶:下颌后窝及下颌支深面 ,向内深至咽侧壁
正常腮腺
腮腺为脂肪性腺体组织 CT:呈低密度,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 MRI:T1WI上呈高信号,压脂T2WI上呈稍高信号
良性腮腺肿瘤分类(WHO2017)
腺淋巴瘤(Adenolyphoma)
v 腺淋巴瘤,又名Warthin瘤或乳头状淋巴管囊腺瘤 ,是腮腺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6%-10% ,仅次于多形性腺瘤
v来源于腺体内的淋巴结或残存于淋巴结构内的异位 涎腺组织,腺淋巴瘤发生的位置较固定,好发于腮 腺浅叶后下极(淋巴结集中);偶见于颌下腺、鼻 咽及口唇
鉴别诊断
混合瘤
腺淋巴瘤
发病年龄
位置、数 目
常见于30-40岁女性,若突然生长 加速伴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应考虑恶变
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单发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有长期吸烟史
病灶大多位于腮腺后下极,有多灶性 和双侧腮腺同时发病特点
坏死、囊 坏死多位于中心 变
囊腔样、裂隙状囊变
钙化
有
无
强化特点 “慢进慢出”
Ø 具有恶性肿瘤生长的特征(面神经受累,侵及周围组织,可 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Ø 密度不均,信号多呈长T1稍长T2,囊变坏死明显 Ø 增强扫描多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动态呈“速升缓降”型 Ø DWI高,ADC低,但较Warthin稍高;
鉴别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
• CT:密度与肌肉接近,囊变是腺淋巴瘤一个特点, 囊性成分表现为囊腔样、分隔状、裂隙征
• MR:T1WI低信号,T2WI多呈中等或稍高信号, 囊腔蛋白含量高时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因含 大量的淋巴组织和蛋白囊腔,肿瘤 DWI高信号, ADC低信号(鉴别点)
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研究
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研究作者:杜忠实唐丽娜沈友洪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究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查;以粗针穿刺活检(CNB)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的鉴别准确率;比较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及多形性腺瘤患者肿瘤形态、内部结构回声、钙化、主要血管分布、血流情况、液性暗区等超声影像特征差异。
结果:3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CNB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淋巴瘤者68例(20.6%),确诊为多形性腺瘤者262例(79.4%)。
超声鉴别诊断腮腺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79.1%(261/330)。
与多形性腺瘤患者比较,腺淋巴瘤患者多见类椭圆状外形、内部结构回声不均匀、无钙化、主要血管分布于核心、血流信号丰富、存在液性暗区等超声影像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25.732、46.703、9.516、41.645、55.116、42.702,P【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超声;鉴别诊断doi:10.14033/ki.cfmr.2018.16.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6-00-03Study on Ultrasoni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denolymphoma in Parotid Gland and Pleomorphic Adenoma/DU Zhongshi,TANG Lina,SHEN Youho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16(16):-57【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ltrasoni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denolymphoma in parotid gland and pleomorphic adenoma.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330 patients with benign tumor in paroti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ystematic examination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he coarse needle biopsy(CNB) or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taken as the basis for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of ultrasonic images in tumor morphology,internal structure,calcification,vascular distribution,blood flow and liquid dark area between parotid gland adenolymphoma patients and pleomorphic adenoma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CNB or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68 cases(20.6%) were diagnosed as adenolymphoma,and 262 cases(79.4%)were diagnosed as pleomorphic adenoma.The 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arotid gland adenolymphoma and pleomorphic adenoma was 79.1%(261/330).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pleomorphic adenoma,the patients with adenoma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liptical shapes,uneven internal structure,none calcification,vascular distribution in core,abundant bloodflow signals,and fluid dark area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25.732,46.703,9.516,41.645,55.116,42.702,P【Key words】 Parotid gland; Adenolymphoma; Pleomorphic adenoma; Ultrasound;Differential diagnosisFirst-author’s address:Fujian Cancer Hospital,Fuzhou 350014,China作为涎腺常见的两类肿瘤类型,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多发于腮腺与颌下腺。
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
快进快出
混合瘤
女性偏多 30-50青壮年
浅叶
单发
轻-中度 渐进式持续强化
基底细胞腺瘤 女性多见
50-60
浅叶
单发
显著强化
快进慢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2.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的神经鞘瘤多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 感神经,为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一般包膜完 整,边界清楚光滑。肿瘤体积较大时,多伴 囊变坏死。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对 比肌肉为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类似肌 肉信号的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 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无 强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1/4可发生恶变,以下情况应考虑恶变: 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
腮腺腺淋巴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Warthin瘤)
•占腮腺良性肿瘤5-10%
• 临床特点:
病程较长,耳下无痛性肿物 性别 男:女 6.2:1 年龄 老年人(>50Y) 吸烟史 98% 好发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区,生长缓慢,瘤体一般 较小。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腮腺混合瘤MR表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 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 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 强化
影像诊断要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1、CT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实性密度与肌 肉密度相近,囊变较常见
2、血供较丰富,增强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变化不明显,快 进慢出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提高公众对腮腺混合瘤的认识
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腮腺混合瘤 的认知和理解。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其减轻 焦虑和恐惧情绪。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 其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日常护理。
颈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生长缓慢,质地中等,常伴有神经受压症状,与腮腺混合瘤的质地和生 长速度均不同。
与全身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腮腺炎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多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 细胞计数增高,而腮腺混合瘤则无炎症 表现。
VS
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累及腮腺,导致腮腺 肿胀或肿块,但通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和 实验室检查异常。
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如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生长迅速,常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多有骨质破坏等恶性 征象。
与颈部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可有多个淋巴结融合,而腮腺混合 瘤则多表现为单发的、活动度较好的肿块。
颈部神经鞘瘤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01
02
03
手术切除
腮腺混合瘤最常用的治疗 方法是手术切除,通过彻 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以降低复发风险。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进行 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肿 瘤的性质和边界,确保手 术的彻底性。
术后病理检查
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对比分析
腮腺混合瘤又称为多形性腺瘤,起源于腮腺 上皮组织;腮腺腺淋巴瘤又称Warthin瘤,淋巴 囊腺瘤或淋巴乳头状囊腺瘤,目前研究认为其起 源于腮腺内、外淋巴结内异位的唾液腺导管上皮
组织[1-2]。两者分别居腮腺常见肿瘤的前两位, 虽然两者均为良性肿瘤,但腮腺混合瘤若切除 不彻底,则容易复发,5年后复发率为3.4%,10 年后为6.8%,且有发生恶变的可能,而腺淋巴
高信号,21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 不均匀强化,且有进行性强化的特点(图1)。 42例腺淋巴瘤患者中11例为多发病灶(其中9例 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24例病灶伴有囊 变,病灶边界清楚,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 上10例呈均匀稍高信号,32例信号不均匀,其中 24例病灶伴有囊变,囊变部分呈高信号,增强扫 描病灶实性部分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扫描造影 剂迅速廓清,信号明显减低,囊变部分无强化 (图2)。
0.658
0.001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3期
321
2.1 临床特点 本组68例均以触及耳前慢性无痛性包块就 诊,病程长约1个月至3年不等。本组患者中混合 瘤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发病年 龄约为44岁;腺淋巴瘤42例,其中男性41例,女 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2岁。综合分析混合 瘤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而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 男性,与文献报道相符[5]。 2.2 MRI影像学特征 26例混合瘤中病变均为单发,病灶边界清 楚,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5例呈均匀稍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3期
Oncoradiology 2020 Vol.29 No.3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319
·论 著·
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对比 分析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CT表现
需鉴别的疾病为
①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良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吸烟人群。50岁以上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 区。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增强扫描
多均匀强化,早期强化明显,延迟强化迅
速减低。
②腮腺混合瘤恶变:恶变时包膜消
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
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肿瘤可有坏死和囊变 区,一般有完整的包膜。
临床特点
可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1.4;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或不明显; 大小不定(与病程有关);
多为圆形或结节状,质硬,界限清楚。
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
1.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 数分叶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 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 匀,少数不均匀低密度区,为肿瘤囊变或粘 液组织。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性生长,若表现为周边环形强化,
中心低密度区则提示有恶变可能,
可有淋巴结转移。
总结
1、腮腺混合瘤多为腮腺内的类圆形肿块 ,密度高于腮腺。可有囊变坏死区。强 化特点为渐进性的强化。 2、良恶性鉴别主要是肿瘤边缘是否清晰 ,有无周边浸润。 3、与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腮腺腺淋巴 瘤增强扫描特点为“快进快出”。
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腮腺解剖
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致颅 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关节之间,下至下 颌角,是茎突前咽旁间隙重要器官
腮腺是脂肪性腺体,CT呈低密度
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对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进行阐述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腮腺病变患者38例进行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的特点进行评价,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35例确诊为腮腺混合瘤,2例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
结论超声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误诊腮腺混合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采用超声对腮腺进行检查是目前最简便、最实用的检查方法。
随着现代高性能超声仪器及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腮腺混合瘤的诊断符合率也显著提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但还是有一些因素的干扰对其诊断的成功率产生影响,存在误诊的可能[1]。
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进行阐述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笔者对3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腮腺混合瘤患者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3~67岁,平均4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5年。
1.2 方法超声仪器采用PHILIP HD11XE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8~12 MHz。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先对右侧耳后腮腺区进行纵、横、斜扫查,继而左侧,双侧对照,对发现的腮腺肿瘤进行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的描述,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对导致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超声检查确诊为腮腺混合瘤的患者有35例,2例患者被误诊为腮腺淋巴瘤,1例患者被误诊为腮腺囊肿。
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男,岁,发现腮腺区肿块月,位于左耳 垂下,大小约×mm,边界清,形态规 则,内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Worthin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占腺上皮性肿 瘤的12.5%。
病因病理
• 腮腺腺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在吸烟者中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 近年来研究认为,本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减退、EB病毒感染等有关。 • 腮腺腺淋巴瘤病理组织成分为上皮和淋巴样组织:上皮成分形成 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构成肿瘤的腺组织,具有一定的分泌功 能。淋巴样组织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较为丰富,甚至可形 成淋巴滤泡。
临床表现
• 腮腺腺淋巴瘤大部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例可有不 同程度的疼痛。多发生在腮腺浅叶下极,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 男女比例为5:1,生长缓慢。多数为单侧发病,单发或多发,少部 分病例为双侧发病。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软,有薄的包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鉴别诊断
• 腮腺腮腺浅叶下极,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混合瘤多为单发,发 生部位不定,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 腮腺腺淋巴瘤囊性变较常见,以囊性为主(比例大于50%)的腮腺病灶一般多为腮腺腺淋巴瘤,其内部可见 网格状或蜂窝状结构,而混合瘤较少出现囊性变,内部一般不会呈网格状或蜂窝状结构。 • 病灶的长/短径比值越大,混合瘤的可能性越小,而腺淋巴瘤的可能性越大,当比值大于2时,多为腺淋巴 瘤。 • 单侧腮腺多灶性,或双侧腮腺均有病灶,多为腮腺腺淋巴瘤。 • 病灶内出现类似淋巴结的门型血流时,腮腺腺淋巴瘤的可能性越大,混合瘤的血流多呈边缘包绕型。 •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为多发,超声显示淋巴门结构,呈树枝状血流信号。 •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的腺恶性肿瘤,其中90%发生于腮腺,肿瘤以实性为主,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 规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多无包膜,CDFI其内血流信号丰富,多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CT表现的对照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CT表现的对照分析发表时间:2014-04-25T10:48:17.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作者:沈星俞福华黄永志[导读] 另外,老年男性(可能与吸烟有关)、病变位于腮腺下极(尤其是后下极)或多发病灶则更倾向于腺淋巴瘤。
沈星俞福华黄永志(昆山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昆山 2153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CT特点。
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腺瘤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在16-78岁,平均年龄49.39)和腺淋巴瘤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在43-80岁,平均年龄62.1),对有术前CT的19例多形性腺瘤(19个病灶)和15例腺淋巴瘤(19个病灶)的CT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大多(13/19)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持续上升,上升幅度在(13±7)Hu,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14±10)Hu。
结论双期增强CT扫描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曲线以缓慢上升为主,而腺淋巴瘤则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30-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T Manifestations on Ple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 of ParotidSHEN Xing,YU Fu-hua,HUANG Yong-zhi(Department of Radiology,Kun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Kunshan,Jiangsu,215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ple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 in the parotid gland. Methods 31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male 14,female 17,aged 16-78 years old,mean age 49.39 years old) and 20 cases of adenolymphoma(male 19, female 1,aged 43-80 years old, mean age 62.1 years ol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T features of 19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19 lesions) and 15 cases of adenolymphoma(19 lesions),which were performed Enhanced CT scanning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The solid portion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were mostly slightly enhanced in arterial phase. Degree of enhancement in venous phase were continued to rise,rise in (13±7) Hu. The solid portion of adenolymphoma in arterial phase were obvious or moderate enhancement. In venous phase, enhanced degre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dropped in (14±10) Hu. Conclusion Dual-phase enhanced CT sca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the enhanced curv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parotid are mainly rising slowly,and the curves of adenolymphoma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quick rising and falling.【Key words】parotid;plemorphic adenoma;adenolymph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70%-80%,而腮腺肿瘤中80%是良性肿瘤,其中又以腮腺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其次为腺淋巴瘤,约占6%-10%[1]。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黄松祥;阮健秋;林健玲【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22(31)12【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两种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再选取25例腮腺混合瘤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在诊断结束后,分析和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对照组腮腺混合瘤患者通常为单发,分支型分布率为15%,周边或星点状分布率在80%左右,观察组患者腺淋巴瘤,肿块病灶内未存在血流信号的患者肿块通常较小,患者的分支型分布率在40%左右,周边或星点状分布率50%以上,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对照组患者中,血流信号Ⅱ级有3例,所占比12.00%;Ⅰ级患者5例,所占比20.00%;0级17例,所占比68.00%;而观察组中,血流信号显示0级的患者存在10例,所占比40.00%;Ⅰ级10例,所占比40.00%;Ⅱ级5例,所占比20.00%;观察组优于对比组(P<0.05)。
结论:对于上述两种疾病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效果较为显著。
【总页数】3页(P2348-2350)【作者】黄松祥;阮健秋;林健玲【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学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研究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3.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4.基于超声特征的评分法在腮腺Warthin瘤与混合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5.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腮腺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第2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10%。
多发于老年男性(50-70岁),多有吸烟史,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肿块有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常呈多发性,约有12%病人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单侧多发。
注意:腺淋巴瘤与淋巴瘤虽只差一字,但是其良恶性确截然不同,淋巴瘤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
以往认为腺淋巴瘤与男性高龄吸烟者相关,本人认为主要与吸烟有关(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以往认为男性高发这应该是得益于男性吸烟比例比较多,对于“否认吸烟史”的,尤其是女性要注意询问其被动吸烟史。
其发生机制其中之一:腮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殖形成,异位的导管闰管细胞和基底细胞可位于腮腺内或者腮腺周围淋巴结内,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
由于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绝大多数腺淋巴瘤发生于腮腺组织后下限,该病基本不发生在无腺内淋巴结的其它涎腺,这是对该理论的有力支持。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内部回声较混合瘤低,分三型:
I型囊实间隔型:内见线状强回声分隔,呈网格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II型均匀实质型:均匀实性回声;
III型囊性变为主型:表现为I型或者II型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囊实性成分境界清晰(蜂窝状无回声: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指标)。
CDFI: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比大部分腮腺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呈分支状走行,从瘤体一极向内部树枝
样散开,走行规则无扭曲。
男53岁,双侧腮腺内多发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多发小的无回声,CDFI:见较丰富分支状及边缘血流信号。
符合典型腺淋巴瘤(病理证实)。
男53岁,吸烟20年(约15根每天),右侧腮腺探及低回声,呈网格样,边界清,CDFI: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
符合典型腺淋巴瘤(病理证实)。
总结:长期吸烟史对腺淋巴瘤诊断非常重要,否认吸烟史的要注意询问被动吸烟史,多发、位于腮腺下极是其特点;网格样及蜂窝样回声是本病较为特异指标,但是敏感性不高,血流特点是超声上区分腺淋巴瘤和混合瘤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是与淋巴瘤难以区分。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最常见的涎腺上皮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70%左右,任何年龄可以发,以30-50岁多见,女性略多,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形态多样性,并非组织来源多样性(仅来源于上皮组织,黏液及软骨样组织由肿瘤肌上皮形成)。
临床多以突然发现耳旁无痛性包块而就诊,一般肿块无痛性,生长缓慢,病史较长,部分可恶变,肿瘤如若出现生长加速,疼痛或出现面神经麻痹现象,则需警惕恶变可能。
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应将肿瘤连同周边一定范围的组织一并切除。
超声表现:一般单侧、单发,极少数发生于双侧腺体,术后复发可为两个及以上,常见于腺体浅叶,边界清,形态多样,瘤体较小时呈类圆形,较大时可呈分叶状或者不规则形,一般呈低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根据内部成分不同表现不同),可以合并囊性变(黏液成分增多),极少数内部可见强回声钙化。
CDFI:血流相对稀少,周边型为主,瘤体内部可见稀疏散在点状、长条状血流信号,其中周边环形血流信号(“提篮状”血流: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一个指标)。
女 51y,左侧耳前肿块10余年,否认吸烟室,左侧腮腺内见一不
均质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周边少许血流。
临床及超声均符合混合瘤(病理证实)。
女 52y ,否认吸烟史,右侧腮腺内见一个低回声,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 :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临床及超声均符合混合瘤(病理证实)。
女 61,否认吸烟史,左侧腮腺内无回声(与腺淋巴瘤的蜂窝样无回声区不同),边界清,分叶状,CDFI :周边少许血流。
病理证实为混合瘤伴囊性变。
鉴别诊断:
多形性腺瘤 Warthin 瘤
临床特征 病程长,无痛性肿块,质韧 起病缓慢,肿块质地有囊性感,吸
烟史,腮腺下极多见
个数 单发 可多发,可见于双侧
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可分叶
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 清 清
包膜 光整或少数不整 纤薄光滑
内部回声 均匀或不均匀,可伴囊性变 均质性低回声,网格状回声,混合
性回声(蜂窝样)
后方回声 无变化或轻度增强
无变化或增强
CDFI
周边型1-2级 血流丰富2-3级 SMI 无血管分布或周边型
大部分中央型或混合型
血流分级:肿瘤最大切面血流:0级无血流;1级:1-2条血管;2级3-5条血管;3级:大于5条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