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作物常见病虫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
植物病理学的含义: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病害流行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应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影响,使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植物病害的三层含义:(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侵染——原因
(2)生理机能受到破坏
(3)产生经济损失。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降低产量(2)降低品质(3)产生有毒物质,使人畜中毒(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5)影响农作物的运输与贮藏(6)影响经济
植物病害的类型:按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能传染。

又叫传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

因素:真菌、细菌、线虫、病毒。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不适合,或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不能传染。

又叫生理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

因素:温度、水分、光照、药害等。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环境人类
环境病原物
寄主病原物
寄主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针对植物本身而言)。

类型: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蔫、畸形(增生性和抑制性)
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没有死亡。

斑点: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经死亡。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针对病原体而言)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脓状物。

植物病原学
病原: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构成植物病害最活跃的因素。

分为生物类(引起侵染性病害)和非生物类(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寄生: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间只能从寄主的活组织中获得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不能人工培养。

非专性寄生物:(1)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如引起叶斑病的真菌。

(2)一种是侵入寄主前先杀死寄主组织,再侵入其中腐生。

如菌核菌、丝核菌。

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的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锈菌特有,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致病性是指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1)产生毒素(2)产生酶(3)产生生长调节物质(4)从寄主吸取营养物质
真菌:异样真核生物,营养体多为菌丝体,繁殖体为孢子,腐生,少数寄生。

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80%的病害由真菌引起。

子实体:真菌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

繁殖体:各种类型的孢子为繁殖体。

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如锈菌。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营养生长产生菌丝或菌丝体;菌丝后发育为附着孢、吸器、匍匐丝、假根
菌丝体后发育为菌核、菌索、子座
真菌生长
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担孢子)繁殖生长
有性孢子产生有性孢子(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真菌的分类
特殊菌属:
根肿菌门
根肿菌属:形态体眼,孢子囊呈鱼卵状寄生在寄主根部,形成肿瘤,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粉痂菌属:体眼孢子囊呈海绵状,侵染根部或块茎,形成粉痂或肿瘤。

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壶菌门
节壶菌属:体眼孢子囊单生,萌发释放游动孢子。

代表病害:玉米褐斑病。

卵菌门
水霉属:游动孢子囊棒状,游动孢子在囊内排成多排。

代表病害:水稻烂秧病,尤其在低温长期淹水。

绵霉属:游动孢子囊棒状,生于菌丝顶端。

代表病害:稻菌绵腐病和烂秧。

腐霉属:孢子囊多呈生姜状,萌发时形成孢囊,产生游动孢子。

如瓜果腐,引起瓜果腐烂病和多种植物幼菌猝倒病。

疫霉属:孢囊梗无限生长,游动孢子囊柠檬形,产生游动孢子。

代表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

指梗霉属:孢子囊梗短粗,末端不规则的二叉分枝、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单轴霉属:也称直梗霉属,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

代表病害:葡萄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

双霉属:孢囊梗二叉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典型病害:大豆霜霉病,菠菜霜霉病。

假霜霉属:孢子囊梗有多干,单轴分枝,2-3回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主要寄生在葫芦科植物,黄瓜霜霉病、甜瓜霜霉病。

盘梗霉属: 孢囊梗二叉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

典型病害:莴苣霜霉病。

白锈菌属:孢子囊梗棍棒形,游动孢子囊串生,形成白锈状物。

寄生十字花科,苋科,典型病害:白菜白锈病。

接合菌门
根霉属: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与假根对生,典型病害:黑根霉引起的甘薯软腐病。

子囊菌门
子囊果:含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为子囊果。

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外囊菌属:子囊长圆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代表病害:桃树缩叶。

白粉菌属: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烟草、芝麻、向日葵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附属丝不发达,短菌丝状,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禾本科植物白粉病,如小麦白粉病。

单丝壳属: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有一个子囊。

代表病害:瓜类豆类蔷薇科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附属丝刚直,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仅有一个子囊。

代表病害:苹果白粉病、山楂白粉病。

叉丝壳属:附属丝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核桃白粉病、丁香白粉、板栗白粉病。

钩丝壳属: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葡萄白粉病、杨树、柳树白粉病
球针壳属:附属丝呈球针状,基部半球形,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梨树白粉、桑白粉、荔枝白粉。

长缘壳属: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多为钢盔形,有的为扁圆形。

代表病害:甘薯黑疤病、甘薯黑痣病。

黑腐皮壳属:子囊壳埋生子囊座基部,有长颈,子囊孢子腊肠状,单胞无色或暗色。

代表病害:苹果树腐烂病。

绿核菌属:又称核黑粉菌属,在稻粒上产生墨绿色的分生孢子座,子座产生菌核。

代表病害:稻曲病。

核盘菌属: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成纺锤形,单胞无色。

代表病害:向日葵等菌核病。

担子菌门
担子果:含有担子和担孢子的子实体。

担子菌门分为三个纲:冬孢菌纲(没有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层菌纲、腹菌纲。

锈菌目: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担子有4个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一个小梗,小梗上着生单胞无色的孢子。

锈菌具有多型现象,有5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柄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有柄,夏孢子单细胞。

代表病害:小麦秆、条、叶锈病。

胶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有可以胶化的长柄。

代表病害:梨锈病
多胞锈病属:冬孢子3至多个细胞,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的基部膨大。

代表病害:玫瑰锈病
单胞锈病属:冬孢子单细胞,有柄,顶壁较厚,夏孢子单细胞,有刺或瘤状突起。

代表病害:菜豆锈病
栅锈病属: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夏孢子表面有疣或刺。

代表病害: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冬孢子萌发形成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子上无小梗,担孢子直接产生在担子上。

黑粉菌属:冬孢子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横隔的担子,担子侧生担孢子。

代表病害:玉米瘤黑粉病
腥黑粉菌属:冬孢子堆大都产生在植物的子房内,常有腥味。

代表病害:小麦的两种腥黑粉病
轴黑粉菌属:粒状孢子堆中间有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形成的中轴。

代表病害:高粱散黑穗病。

半知菌类
载孢体:由菌丝特化的承载分生孢子的结构
载孢子的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
半知菌类根据真菌类型、形态分为: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
粉孢属: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各类植物的白粉病
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着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状。

代表病害:番茄灰霉病
梨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呈曲膝状。

分生孢子梨形至椭圆形2-3个细胞。

代表病害:水稻稻瘟病
尾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呈曲膝状,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线性、鞭形至蠕虫形,多细胞。

代表病害:甜菜褐斑病
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硅隔状。

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缘状细胞的分生孢子。

代表病害:引起马铃薯、番茄早疫病
平脐蠕孢属: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略突起,基部平截。

代表病害:玉米小斑病、水稻胡麻叶斑病
突脐蠕孢属: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强烈突起。

代表病害:玉米大斑病
弯孢属:分生孢子梗呈曲膝状,分生孢子单生、弯曲、近纺锤形,大多具有3个隔膜,中间1-2细胞特别膨大。

代表病害:玉米弯孢叶斑病
丝核菌属: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菌丝多为直角分枝,褐色,在分枝处有溢缩。

代表病害:水稻纹枯病
镰孢属: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圆形。

代表病害:麦类赤霉病、瓜类枯萎病
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

代表病害:黄瓜、辣椒、茄子等的炭疽病。

茎点霉属:载孢体是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单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代表病害:甜菜蛇眼病
叶点霉属:载孢体是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单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主要引起叶斑病,代表病害:大豆灰星病,高粱斑点病。

拟茎点霉属:分生孢子器内产生两种分生孢子,甲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单细胞、能萌发,乙型分生孢子线性,一端弯曲呈钩状,不能萌发。

代表病害:茄子褐纹病。

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多细胞,细长筒状、针形或线性,直或弯曲,无色。

代表病害:番茄斑枯病、芹菜斑枯病
寄生性植物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的水分及无机盐。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种子繁殖。

大多的传播方式是依靠风力或鸟类介体传播,有的则与寄主种子一起调运而传播
菟丝子
茎寄生、全寄生
防治方法:(1)采用清洁的种子(2)粪肥要经过高温处理(3)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的效果(4)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

如鲁保一号(5)及时拔除
列当
根寄生、全寄生
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区扩大(2)轮作,如甜菜、大豆、葱(3)铲除深埋
植物病原细菌
生产上重要的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坏腐病、茄科作物青枯病、
细菌的特征: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大多数有鞭毛。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数杆状菌,大小为0.5-0.8um-5um,少数为球状
革兰氏染色和血清反应
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
少数是阳性紫色G+
多数是阴性红色G—
血清反应:一种抗原
细菌的生理特征:喜欢有机质,一般要求有氧,温度26—30度,抗低温:PH为中性偏碱,致死温度为48—53度/10分钟
细菌繁殖:裂殖方式繁殖、既一分为二,在适宜的条件下最快20分钟繁殖一次,最慢60分钟繁殖一次,一般24—48小时可以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传播途径:(1)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2)各种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
传播方式:(1)雨水(2)昆虫介质(3)工具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来源
(1)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带菌种苗是重要的初侵入来源,带菌种苗调运可远距离传播(2)病残体(3)土壤(4)杂草和其他作物(5)昆虫介质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1)症状识别:症状有斑点、萎蔫、腐烂、畸形;病症有菌脓、流胶,天气潮湿是有菌脓流出、干燥时有发亮薄膜现象[注意:没有真菌病害症状]
(2)显微镜观察:喷雾现象[细菌雾]
(3)抗菌素防治:农用链霉素等可用于防治的细菌病害
植物病毒
病毒:是一种不具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细胞内寄生物,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毒粒子;病毒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完整的成熟的具有侵染能力的病毒。

病毒粒子的形态:大部分为球状、杆状和线条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双联体状。

植物病毒的结构:病毒中间核酸、外为蛋白质衣壳、核酸(DNA或RNA)约占5%—40%、蛋白质(衣壳蛋白、移动蛋白、功能蛋白)约占60%—95%,水分,胺类,金属离子等
植物病毒的侵染、移动和传播
侵染:核酸是病毒的核心,组成遗传信息,侵染时核酸利用寄主的核酸进行复制、增殖,完成侵染。

体内移动:(1)胞间移动:通过移动蛋白MP胞间连丝(2)长距离转运:CP、MP、核酸片段等
传播方式:介质传播,昆虫、土壤中的真菌和线虫
非介质传播,机械传播(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病毒的检测
1、生物学检测:鉴别寄主
2、理化性质检测
稀释限点: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经若干倍数的稀释后仍能保持病毒侵染力的稀释倍数钝化温度: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处理十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度表示
体外存活期: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置于温室20—22摄氏度下,病毒抽出提取液仍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3、显微镜电镜检测
4、血清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5、分子生物学检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联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防治植物病毒病基本原则
(1)消灭和减少侵染来源[种苗处理,钝化病毒]
(2)治虫防病,消灭传播介质
(3)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
(4)栽培管理,减少人为传播发病
主要植物病原病毒属
植物病原线虫
病原线虫的形态:长约0.3—1mm,也有长达4mm左右的,宽为0.015—0.135mm,线虫细
长,有的线虫的雌虫成熟以后膨大成柠檬形或梨形
病原线虫的结构:虫体有体壁和体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等器官,有口针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完成一个世代一般需要3—4个星期。

卵—幼虫—成虫—卵
植物病原线虫的特性:(1)线虫都需要生活在水中或土壤颗粒表面,有水膜时才能正常活动和存活
(2)线虫的致死温度在45—50摄氏度/10分钟
(3)大都生活在土壤里,15cm左右耕作层中较多
寄生性:线虫可以寄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外寄生和内寄生
致病性:致病机制:刺吸取食,还有食道腺的分泌物的影响。

(1)刺激寄主增大(2)刺激增大形成肿瘤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3)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4)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
区分寄生性线虫和腐生性线虫
腐生性线虫特征:口腔内无口针,尾部细长如丝状,在水中非常活跃
寄生性线虫特征:口腔内有口针,尾部较钝,在水中不活跃
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1、粒线虫属:雌雄同形,蠕虫形,虫体肥大较长。

在禾本科植物的茎、叶、子房中形成虫
瘿。

如小麦粒线虫引起小麦黑麦粒线虫病
2、茎线虫属:雌雄同型,蠕虫形,虫体纤细,口针细小。

代表病害:马铃薯茎线虫病、甘
薯茎线虫病
3、异皮线虫属:又称孢囊线虫属,雌雄异形,成熟的雌虫膨大成柠檬状,雄虫为蠕虫形。

代表病害:大豆、甜菜、燕麦的孢囊线虫病
4、根结线虫属:雌雄异形,卵成熟后全部排出体外的胶质卵囊。

代表病害:花生、大豆、
向日葵、马铃薯的根结线虫病
5、滑刃属:雌雄同型,细长,尾部呈锥形,寄生在草莓、水稻、谷子等引起线虫病
植物非侵染形病害
病原:(1)温度与光照(2)水分与温度(3)营养失调(4)环境污染(5)农药药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1)没有病征(2)成片发生(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病害循环:也称侵染循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分为:初次侵染、再次侵染、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4个过程。

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的生长季节中,对寄主引起的最初侵染。

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产生孢子和其他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

越冬和越夏:主要指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
(1)存在方式:休眠、腐生、寄生
(2)主要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和土壤粪肥、昆虫介质
病原物的传播:
传播因素:自然因素:气流传播,雨水传播、介质传播
人为因素:人力传播
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真菌: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昆虫和汁液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土壤、灌溉水传播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病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散,然后发生治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侵染过程的4个时期
接触期: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开始,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是时间。

受湿度、温度及光照的影响很大。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一段时间
(1)侵入途径: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2)侵入与环境的关系:温度、湿度和光照
潜伏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1)潜育时间:长短不一样,与寄主状况有关
(2)潜预期与环境:受环境影响,以湿度影响最大
发病期:指从显症到病害进一步发展,以最后病害症状停止发生的一段时间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
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原物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和传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侵染并导致植物群体大面积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

参考指数
发病率: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一般以发病单元数占调查总单元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病害严重程度:已发病单元病变的程度。

用发病面积占该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数。

病情指数:将发病率和病害严重程度相乘,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的发病程度。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
病情指数=发病率严重度=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防治前的病情指数—防治后的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100%
防治前的病情指数
植物病害流行类型: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又称积年流行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具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衍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病害的流行因素:(1)感病寄主植物(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4)病原物数量巨大(5)有利的环境条件
病害的预测
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流行状况,称为预测
预报:由权威机构发布的预测结果,称为预报
预测种类:(1)超长期预测,一个生长季节——若干年
(2)长期预测,30天——一个生长季节
(3)中期预测,10天——30天
(4)短期预测,一周之内
寄主和病原的相互作用
变种:同种内的病原物,对于不同属的寄主植物致病力不同,孢子形态有差异
专化形:同种内的病原物,对于不同属的寄主植物致病力不同,孢子形态无差异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或变种内或专化形内形态相似,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生物类群
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病原物破坏寄主,诱发病害能力的总称
毒性:指不同病原物对寄主的相对致死能力、致病力强的称为强毒力,弱的为弱毒力,没有的为无毒力
侵袭力:病原物具有的与致病力有关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化学致病:产生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营养和水分的掠夺
植物的抗病作用
寄主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及减轻所造成病害的能力
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
免疫(不发病)抗病(发病轻)感病(发病重)耐病(发病比感病品种小)避病(早熟没机会和病原物接触、或形态关系等不发病或者发病轻)
小种专化抗性:又称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但不能抵抗其他的多数生理小种。

这种抗病性不稳定,也不能持久
非小种专化抗性:又称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不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种对所有或多数生理小种反应一致。

抗病性稳定且持久
寄主与病原的相互作用
基因对基因学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个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的群体中就会出现相应的控制致病性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是相对应的
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有性杂交、无性重组、突变、适应性变异
寄主抗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1)寄主本身引起的抗病性变异(2)病原物毒性改变引起的抗病性差异(3)环境条件的影响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诊断程序:(1)症状识别(2)调查询问病史(3)采样调查(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发现不熟悉或不认识的病害,用于诊断新病害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
(1)在发病植株上有一种或几种微生物存在(发现病原物)
(2)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化而得到纯培养基(分离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回接)
(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再分离培养)植物病害的防治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检疫依据:(1)国内尚未发现或仅局部范围发生(2)危害性大,危险性大,难以根除(3)人为能够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