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一、前言道路平面选线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以及美观程度。

因此,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基本原则1. 基于实际需求: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优先考虑实际需求。

这包括交通量、车速、车型等因素。

只有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其他因素。

2. 经济合理: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造价,保证经济合理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横断面形式、纵坡标准等。

3. 安全为先: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以安全为第一考虑因素。

这包括保证视距充足、避免急转弯等情况。

4. 环境友好: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保护生态系统。

三、具体原则1. 横断面形式选择(1)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六车道或者双向四车道。

(2)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四车道或者双向两车道。

(3)乡村公路:乡村公路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两车道。

2. 纵坡标准选择(1)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4%以内。

(2)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6%以内。

(3)乡村公路:乡村公路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8%以内。

3. 视距保证在进行平面选线时,要保证视距充足。

这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段和垂直曲线段的视距要求,具体如下:(1)直线段: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为300m以上。

(2)水平曲线段:水平曲线段的视距要求为200m以上。

(3)垂直曲线段:垂直曲线段的视距要求为150m以上。

4. 急转弯避免在进行平面选线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急转弯。

具体要求如下:(1)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应该大于30m。

(2)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应该大于20m。

(3)乡村公路:乡村公路的最小转弯半径应该大于15m。

5. 环境保护在进行平面选线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保护生态系统。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等高线选点选线原则
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
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应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且更加安全
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抵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公路选线

公路选线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mountainous terrain)--包括分水岭、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山坡, 一般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42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4) 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用地ຫໍສະໝຸດ 土方石方工 次高级路面 程 大、中桥 数 小桥 量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材 料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单位 个
Km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土壤
◆ 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形式 和结构的确定。
第一节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植被
◆ 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 水理和热理状况。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质)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技术指标的比

(2) 经济指标的比

哪一个方案好?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1)技术指标: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2) 转角数 3)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 4) 最小曲线半径数 5) 回头曲线数 6) 与既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交和立交) 7) 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陡坡路段等)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引言道路平面选线是指在规划和设计道路时,选择合适的位置和线路走向,以满足交通需求和确保道路平面的安全性、通行性和经济性。

选线原则是制定选线策略和方案的基础,对于道路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道路平面选线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拟定选线原则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交通流量、道路功能、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财务等。

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拟定选线原则:1. 交通需求原则根据道路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路线走向和位置。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交通流量:根据预测交通量和未来的交通需求,选择适当的道路走向和位置,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和通行效率。

- 交通安全:避免选择存在交通事故多发点和高风险区域的线路,确保道路平面的安全性。

- 交通互通性:考虑与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网络的衔接和互通,确保道路能够与其他道路和交通设施良好地连接。

2. 地质地貌和环境原则根据地质地貌和环境特征,选择适当的道路走向和位置。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条件:选择地势较为平缓、土质较好的区域,减少工程难度和成本。

- 水系和湿地:避免经过重要水系和湿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 自然保护区和文化遗产:避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3. 社会经济和财务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和财务状况,选择经济合理的道路走向和位置。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效益:选择能够满足当地和周边居民出行需求的线路,降低交通拥堵和通行成本,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 经济投入:选择投资造价较低、运营成本较低的线路,确保道路建设和运营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 财务可行性:结合财政资源和资金来源,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确保道路选线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道路平面选线的实施步骤道路平面选线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规划范围明确道路选线的范围和限制条件,如涉及的地区、功能需求、环境特征等。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改建
Km
地形:平原、 Km
微丘
山岭、重丘 Km
用地

某路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表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29
29
1360
1347
133
200
1227
1147
567
677
793 2287
670 2869
表 6-1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3136
第四方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图6-8 路线布设示例
(4)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1)二级以下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旧路。如改建最多修建成二级公路。 2)一级、高速公路应新建。
6.4 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地形包括山岭、突起的山脊、凹陷山谷、陡峻的山坡、悬崖、峭壁等,地形复杂多变,一般地 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上。
自然特征及路线特征 (1)自然特征
图6-3 路线方案比选之二
某路南、北线方案主要指标比较表
表 6 -2
指标
单位 第 一 方 案 第 二 方 案
(南线) (北线)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土方 石方 路面 桥梁 涵洞 防护 比较结果
Km
Km
Km 1 0 4m 3 1 0 4m 3 1 0 3m 2 m /座 道 m3
118 112 6 83 15 708 11 0 /8 236 6300
②利用“S”形河段腰部跨河,使桥头线形得到显著改善。
图6-18 在“S”形河的腰部跨河
③桥头线形改善。
图6-19 桥头线形处理
路线跨越支流的桥位选择: ①从支河(沟)口直跨 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图6-20 沿溪线跨支沟方案图

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公路路线选线设计是公路线路设计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公路设计对后期施工建设有着直接影响。

文章通过对公路路线选线原则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公路路线;路线选线;选线原则;设计要点引言目前,随着人们对于公路出行以及运输需求的日益增加,公路安全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但在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环境或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阻碍了公路路线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导致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需要设计人员对环境、地形地质、人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1公路路线设计基本原则第一,深入贯彻四个交通基本要求,打造资源节约、生态绿色、节能环保和优质服务的公路工程,使其得以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对不同方案的比选,通过深入灵活的设计,合理控制工程规模,减少工程造价。

第二,高度重视并执行政策提出的低碳公路理念,尽可能地使公路和周围环境及系统实现统筹协调,并做到资源节省与环保。

第三,认真贯彻典型示范工程基本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严格遵守安全稳定、环保、和谐等指导原则,合理应用各项技术指标。

第四,高度重视总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及地物实际分布,正确处理公路工程建设和周围农业及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加强和其他交叉工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根据周围地区自然条件开展综合分析及比选。

第五,在路线布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未来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对包含通道、立交等在内的构造物进行合理布设,以此为公路沿线范围内的民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以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第六,路线设计中尽可能绕避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管线,以此减少实际拆迁量,为公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第七,综合考虑沿线及其附近的地质、桥涵、立交与地方规划,进行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对比,以选出最佳的布设方案。

2公路路线设计问题的分析2.1线形搭配不合理从公路设计的角度来说,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为把控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做大量、繁重的计 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这样,能使选线方案更为合理、省工省时,是公 路选线最先进的方法。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总体过程: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 到带、到线。
• 1)全面布局:
即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 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点、讫点以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蛉; 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等。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
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 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
例尺(1:10000~1:50000)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 案,收集各可能走向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几条有进一步比 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走向。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节 选线概要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沿线 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 地形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方法
4 、沿线的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等。
四、路线方案比选的方法与步骤 The method and step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 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 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 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 地形、地质、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 比如可能沿哪些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 区时,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 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哪些区段应进行实地踏勘。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 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对进行实地调查的各比 选方案,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 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五、路线方案比选示例 The case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4、第二方案路线虽然最短,但与第一方案比较,用 地较多,造价高于第一方案273万元,实地调查发现 与铁路严重干扰,施工运营均有影响;
路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比较内容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上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涵洞挡墙源自隧道钢材材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3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道路选线及定线1-2

道路选线及定线1-2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①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 民点,但又要考虑到便利联系,路线不宜离 开太远, ②应充分考虑城镇发展规划,利于城镇经济发 展。 ③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 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 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
(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①桥涵线形及其与道路的衔接宜符合路线布设 的规定。 . ②大、中桥桥位,宜服从路线走向。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道路选线及定线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 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 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 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 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 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 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3)具体定线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走 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的工作
(4)路线方案选择主要工作内容 ①收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资料(规划、计划、交通运输的现 状及发展资料、项目建设条件、地形图、航测图、水文、 地质、地震、气象) ②根据确定了的路线起讫点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1: 50 000或1:100 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收集的资料,初步 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 ③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a.调查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建设的必要性。 b.调查相关公路的交通特点,进行交通量预测。 c.调查地形、地质、水文、社会环境等。 d.分段提出采用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意见,初步确定 路线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的具体位置。 e.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意见。 ④分项整理调查成果。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公路选线是指在设计公路时选择道路线路的过程。

公路的选线过程对
于公路的建设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道路选线设计的过
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公路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一般而言,公路的选线原则包括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多个方面。

具体如下:
一、经济性原则。

公路选线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公路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选择更经济的路线来达到降低公路建设成本的目的。

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材料成本、施工费用、运输成本等因素,尽可能地降低
建造和使用公路所需的总成本。

二、可行性原则。

公路选线的可行性原则是指要选择那些建设和维护较为容易的路线。

因此,在进行道路选线方案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水文环境、
土壤质地等因素,确保选定路线的平面布置和纵断面设计符合道路工程施
工的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安全性原则。

四、环保性原则。

五、社会效益原则。

总之,在进行公路选线方案设计时,需要满足上述多个原则的要求,
以确保公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

只要遵循这些原则,
就能够设计出安全、经济、环保、实用的公路工程,为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分析

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分析

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分析前言公路路线从设计到施工内容较为庞大,施工成本较高,对人力、财力、物力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盘山路、隧道等施工的过程中。

公路路线设计作为公路施工的基础环节,其经济性指标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最终工程效益。

一、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安全性为基础,提升线路设计安全效益公路路线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安全状况,当线路设计不合理或线路设计脱节时非常容易导致公路使用效益受到影响,造成公路事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公路线路设计的過程中,设计人员要首先把握好线路设计的安全性,要依照国家制定标准和规范合理设置线路内容,对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进行适当选取,提升公路安全效益。

人员要对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弯度和坡度进行对应控制,依照安全性指标合理调整,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弯坡度值,减少行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线路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公路中弯坡度值越低,弯坡度越少,行车方向越明确,行车安全性越高。

2、以环保性为重点,提升线路设计环保效益我国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在上述环境背景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体系,将环境保护渗透到各方面内容中已刻不容缓。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中明确指出要依照环保设置进行路线选取,要最大限度降低路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升公路环保质量。

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以环保性为核心,要依照路线周围环境状况对公路路线进行科学选取,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中过度开垦、乱砍滥伐造成的公路环境破坏。

尤其是在景区周围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更要严格遵循环保性原则,对景区路线进行环保设计。

3、以高效性为核心,提升线路设计经济效益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明确要求要以最小工程成本为主体,依照经济状况对各阶段路线进行合理设置,形成规范化、高效化施工体系。

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工程经济成本,要依照上述内容对直线和曲线进行合理选取,最大化优化工程成本。

二、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1、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道路选线基本要求

道路选线基本要求

道路选线基本要求在规划道路选线时,应根据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来确定。

道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循合理的规划原则1、道路选线服从区域性的规划纲要,应加强与城乡空间发展的联系,并充分考虑全区域内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

2、将主要的功能划分清楚,分层控制路网,在确定主干网时,一般应满足面积最小原则,以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资源。

3、周边廊状路网与主干网应有适当的联系,保证交通流畅,同时兼顾灵活性和节省施工费用。

二、充分考虑现有路段1、道路选线应把握外来交通潮流,合理利用现有公路网络,避免集中大量交通流量出现在同一线路上。

2、对现有路段要进行评价分析,优先修复和改善,可以减少新建的路段的数量,同时节省工程量、费用和施工时间。

三、充分考虑地形因素根据地形的变化,应实施多种桥梁要求和地形要求,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影响原有的地形,以减少环境影响和施工难度。

四、充分考虑路面、路灯等要求1、道路选线应按位置、类型和使用条件,采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路面,保证行车及其它功能的要求。

2、根据路面的宽度,采用相应的路灯来改善路段的照明状况,以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五、考虑自然环境因素1、在路段规划时,应注意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在保护合理的自然环境前提下,做好合理选线。

2、道路选线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以防止损害自然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并保障整个路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道路选线既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也是道路保护的重要环节,对路网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

因此,应在确定选线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妥善处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路段建设的计划、科学、安全和质量等要求。

old《道路勘测设计》20-6-1_选线

old《道路勘测设计》20-6-1_选线

6.1.2 选线的步骤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逐段安排: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 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 例尺) 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 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的工作。
叉);
▪ (9)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 点、陡坡路段等)。
2. 经济标的比选
▪ (1)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 ▪ (2)桥涵工程数量(大桥、中桥、小桥涵的座数、类型及
其长度); ▪ (3)隧道工程数量; ▪ (4)挡土墙工程数量; ▪ (5)征购土地数量及费用; ▪ (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量; ▪ (7)主要材料数量; ▪ (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 ▪ (9)工程总造价; ▪ (10)投资成本——效益比; ▪ (11)投资内利润率; ▪ (12)投资回收期。
2. 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2)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 控制点。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 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3. 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
6.2.3 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和实例
▪ 1.方案比较的步骤 ▪ (1)收集资料; ▪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布局路线,初拟方案; ▪ (3)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 ▪ (4)实地视察、踏勘测量; ▪ (5)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 2. 方案比较实例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 、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 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 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 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 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 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 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 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 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 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 控制点。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 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 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 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平原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包括山 间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起伏不 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区。
一、平原区特点
1、纵坡平缓 2、江河湖泊多 3、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平原区路线特征
1、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平、纵、 横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标准。
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 3、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第七章 定线
定线: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 础上,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 地质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 横三方面因素,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 置。
定线的具体内容: 确定交点 曲线定线
定线方法: 现场定线 纸上定线
2、沿溪线布线要点: (1)河岸选择 (2)线位高低的确定 (3)桥位选择
(1)河岸选择
(1)河岸选择
如图,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过夏村后,右岸 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
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段石方,但较建两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
(3)陡崖峭壁河段 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2)硬开石壁。
(4)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
5、路线遇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
(1)、岩堆: 什么是岩堆?如何辨别?
处理方法: a、对处在发展阶段或较大范围的松散的稳定性差的岩堆;内移设隧道,外移设桥
b、对稳定的岩堆;低路堤或浅路堑通过
(2)、滑坡 大型滑坡:尽量绕避、换岸 中小型滑坡:整治稳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浅挖方通过。
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 就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 且都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 形也较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 处,因这条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 要,故采用甲线。

浅谈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

浅谈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

围内 , 多联 系一 些 城 镇 是 无 可 非议 的 。 公 路 路 线 的 选 线 是 在 规 划道 路 的 起 终 点 之 间选 定 一 条 技 术 上 3 路 线选 线 的 步 骤 与 方法 可行 , 济 上合 理 , 能 符 合 使 用要 求 的道 路 中 心线 的 工作 。 经 又 它是 道 ① 路 线 方 案选 择 。路 线 方 案 选 择 主 要是 解 决 起 、 点 问路 线 基 终 路 建 设 的基 础 工作 , 面对 的是 一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自然 环 境 和 社 会 经 济 本 走 向 问题 。 此项 工 作 通 常 是 先在 小 比例 尺地 形 图上 从较 大 面 积范 条 件 , 要综 合 考 虑 多 方面 因素 。 了保 证 选 线和 勘 测 设计 质 量 , 需 为 降 围 内找 出 各种 可 能 的 方 案 , 收集 各可 能 方 案 的 有 关 资 料 , 行 初 步 进 低 工程 造 价 , 须 全面 考 虑 , 必 由粗 到 细 , 由轮 廓 到 具 体 , 步 深 入 , 逐 分 评选 , 确定数条有进 一步 比较价值 的方案。 然后进行现场勘察 , 通过 阶 段 分 步 骤地 加 以 分 析 比 较 , 行 多 方案 比选 , 能 定 出最 合 理 的 多 方案 的 比选 得 出一 个最 佳 方案 。 当没 有 地 形 图 时 , 采 用调 查 或 进 才 可 路线 来 。 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 进行方案评选 。当地形复杂或地区范 围很 2 公 路 选 线 的 一般 原 则 大时 , 以通过航空视察 , 可 或用遥感与航摄 资料进行选线。 路线带 ② 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 , 妥善 处理 好各方面的关系 , 其基本 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 , 按地形、 地质 、 水文等自然条 原则如下 : ①在道路设计 的各个 阶段 , 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件选定 出一些细部控制点 , 连接这些控制点 , 即构成路线带, 也称路 方案作 深 入 、 致 的研 究 , 多 方案 论证 、 细 在 比选 的基 础 上 , 定最 优 路 线布 局 。 这 些 细部 控 制 点 的 取舍 , 选 自然 仍 是 通 过 比选 的办 法 来 确 定 线 方 案。路 线 设计 应 在 保证 行 车 安全 、 适 、 速 的前 提一 F 做 到 工 的 , 有在 地 形 简 单 、 舒 迅 , 只 方案 明 确 的 路段 , 可 以 现场 直 接 选 定 。③ 具 才 程 量小 、 价 低 、 运费 用 省 、 益 好 , 有利 于 施工 和 养 护 。路 线 设 体 定 线 。 过 上 述 两步 的工 作 , 线 雏 形 已经 明 显 勾 画 出来 。 线就 造 营 效 并 经 路 定 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 横面的舒顺、 纵、 合理配合。在工程量 是 根 据 技 术标 ; 路 线 方 案 , 合 有 关 条件 在 有 利 的定 线 带 内进 行 隹和 结 增加 不 大 时 , 、 平 纵面 应 尽 量采 用 较 高 的技 术指 标 。不 要 轻 易采 用最 平、 、 纵 横综合设计 , 具体定 出道路中线 的工作。 小指 标 或 极 限指 标 , 不应 不 顾 工 程 量 的 大 幅增 加 而 片 面 追 求 高 指 也 4 路 线 方 案 比选 标。 ②选线应注意 同农 田基本建设相 配合 , 做到少 占田地 , 并应尽量 ① 路 线 方案 的 拟定 。 线 方案 是根 据 指 定 的 路线 总方 向和 设 计 路 不 占高 产 田、 经济 作 物 田或 穿过 经 济 林 N(D t 橡胶 林 、 林 、 园) 。 道 路 的 性 质 任 务 及 其 在 公 路 网 中 的作 用 , 虑 了社 会 、 济 因素 和 Z 茶 果 等 考 经 对 沿 线 必须 占用 的 田地 , 按 国 家有 关 法 规 , 好造 地 还 田等 规 划 复 杂 的 自然 条 件 等 拟定 的路 线 走 向 。 线 方 案 的选 择 是 路 线设 计 中 应 做 路 和必要的设计。③通过名胜、 风景、 古迹地 区的道路 , 应注意保护原 最 根 本 的问 题 , 目的 是合 理 地 解 决 设 计 道 路 的 起 讫 点和 走 向。 一 般 有 自然状 态 , 其人 工 构 造 物应 与周 围 环 境 、 观 相 协 调 , 理 好 重 要 情 况 下 , 建公 路 的 走 向 , 景 处 新 已在 国 家 或 当地 路 网规 划 中 有 了 初步 轮 工 历 史 文 物 遗 址 。 选 线 时 应 对 工 程 地 质 和 水 文 地 质 进 行 深 入 勘 测 调 廓 。 由于 我 国 社 会主 义 建 设 事 业 的 飞 速 发展 , 矿 资 源 的不 断 发 现 查 , 清 它们 对 道 路 工程 的影 响。 对严 重 不 良地 质 路 段 , 滑坡 、 弄 如 崩 和 开发 , 家对 公路 建 设 不 断 提 出 新 的 要 求 , 国 因此 在 勘 测 设 计 过 程 坍 、 石 流 、 溶 、 沼 等地 段 和 沙 漠 、 年 冻 土 等 特 殊地 区 , 慎 重 中 , 泥 岩 泥 多 应 要结 合 路 线 性质 及 其 在 路 网 中 的 作 用 、 治 经济 控 制 点 、 政 近远 期 主 自然 条件 等 因素 , 一步 认 真 研 究 落 实 。一 进 对 待 , 般 情 况 下 路线 应 设 法绕 避 。 当 必须 穿过 时 , 选 择 合 适位 交 通 量 、 要 技 术标 准 、 一 应 置, 缩小 穿越范 围 , 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④选线应重视环境 保 条 路 线 的 起终 点及 中间 必须 经 过 的重 要 城 镇 或 地 点 , 常 是 由公 路 通 护 , 意 由于 修 建 道 路及 汽 车 运 行 所产 生 的影 响 和 污 染 等 问题 。具 网规 划 所 规定 或 领 导 机 关根 据 国 家 或地 方经 济 建 设 需要 指 定 的。 注 这 体 应 注 意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丘 山 岭 区公 路 选 线 应 着 重 论 证 以 下 影 响 些 指 定 的点 称 为 “ 点 ” 把 据 点 连 接 成 线 , 是 路 线 的 总 方 向或 称 重 据 , 就 因 素 : 填 、 挖 对 自然 景 观 、 被 的影 响 ; 路 的分 隔 与 隔 阻 对 珍 大 走 向 。② 路 线 方 案 是 否合 理 , 但 直 接 关 系 到公 路 本 身 的 工程 投 高 深 植 公 不 稀 动 植 物 资 源 的影 响 ; 水 土 流 失 的 影 响 ; 原 微 丘 区 公 路 选 线 应 资和 运输 效 率 , 重 要 的 是 影 响 到路 线 在 公 路 网中 能 否 起 到应 有 作 对 平 更 着 重 论 证 以 下 影 响 因 素 : 方、 土 、 土 对 农 业 资 源 、 壤 耕 作 条 用 , 填 取 弃 土 即是 否 满足 国家 政 治 、 济 、 防 的要 求和 长 远 利 益 。长 的干 线 经 国 件 的影 响 i 农 田水 利 排 灌 系 统 的 影 响 : 对 路面 径流 对养 殖 业 水 体 的 公 路 尤其 如 此 , 以 , 线 方 案 的 选择 , 从 大面 着 手 。 所 路 要 5 影 响路 线 方 案 选 择 的主 要 因素 影 响 。开 挖 、 方堆 砌 、 破 作 业 等 诱发 地 质 灾 害 的 影 响。绕 城 线 或 弃 爆 城 市 出入 口 的公 路选 线 应 着 重 论 证 以 下影 响 因素 :拆 迁 的 影 响 阻 ① 路 线 在 政治 、 济 、 防 上 的 意 义 , 家 或地 方建 设 对 路 线 使 经 国 国 隔 出行 、 交往 的 影 响 : 交通 噪声 的 影 响 ; 境 空 气 污 染 的 影 响 , 环 用任 务 、 质 的要 求 , 环 与 性 改革 开 放 、 合 利 用 等 重 要 方 针 的体 现 。 高 速 综 境 敏 感 点 的距 离 的影 响。 ⑤ 对 于 高速 公路 和 一 级 公 路 , 由于 其 路 幅 公 路和 ~ 级 公 路 的任 务 主 要 是 解 决 起 终 点 问繁 重 的直 达 客 货运 输 。 宽, 可根 据 通 过 地 区 的地 形 、 物 、 地 自然环 境 等 条 件 , 用 其 上 下 行 对有 些 政 治 、 济 控 制 点 , 线经 过 有 困难 时 , 利 经 路 应做 出与 支 线 连 接 的 车道分离的特点 , 本着 因地 制 宜 的原 则 , 理 采 用 上 下 行 车 道 分 离 方案 比较 。 对 于地 方公 路 则 宜靠 近城 镇 和 工 矿 区 , 合 以满 足 当地 客 货 的 形式 设 线 , 于 各 级道 路都 是 适 用 的。 在 掌 握 这 些原 则 上 , 同 运输 的需 要 。② 影 响路 线 方 案选 择 的 因素 是 多 方面 的 , 对 但 不 各种 因素 又 等级的道路 , 会有不同的侧重。如高速 公路和~级公路主要是为起 多是互相联 系和互相影响的。 路线应在满足使用任务和 性质要求的 终 点及 中间 重要 控 制 点 问 快 速直 达 交 通 服 务 的 , 功 能 决 定 了它 的 前 提 下 , 合 考 虑 自然 条 件 、 术 标 准 和 技 术 指 标 、 程投 资 、 工 该 综 技 工 施 基 本 方 向 不应 偏 离 总 方 向 太 远 , 要 与 沿 线 城 镇 连 接 时 , 用 支 线 期 限 和 施 工设 各等 因素 , 过 多 方 案 的 比较 , 心 选择 , 出 合理 的 需 宜 通 精 提 连 接。 对于 等 级 低 的地 方道 路 主 要 是 为地 方 交通 服 务 , 在合 理 的 范 推 荐 方 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开展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