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82de3576eeaeaad0f33060.png)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346c2ead02de80d4d840f9.png)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p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e118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1.png)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陆游,南宋,抗金;背景: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描写: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洲”肖像:“鬓先秋”神态:“泪空流”
(形象的意义)
国无门的感慨
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什么形象)。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特征)。壮志未酬、报
声声慢 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知人论世正面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烘托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少女知人论世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关键词句孤独、寂寞而漂泊无依又愁绪满怀老妇
三、形象的意义
(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身份)
点特征
析例句
明作用
四、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学习目标
一、形象是什么?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形象的由来——如何鉴赏
①学会知人论世②解读正面描写③借助侧面烘托④分析关键词句议论抒情处
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
【参考答案】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老人首句“独立”“啸晚风”“明珠”借此表达傲视
嘲弄。
和
1、理解诗意,扣题分析。2、提炼要点,规范答题。3、文字精炼,表述流畅。
五、课堂小结
谢 谢 指 导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bb9e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e.png)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
其中,人物形象描写是构建古诗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特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首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通常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词的字数有限,作者通常以极简练的语言展现人物形象,但却能令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通过描写猿山的景色来烘托主人公的孤独和哀愁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通常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形容词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古诗词以意象丰富、形容词精确的方式描绘人物,使其栩栩如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描写明月光的明亮和清冷,以及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忧郁而深远的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具独特性和深度。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蕴深远,常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词往往不仅仅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更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例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寄寓了人生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追求进取、不断上升的精神境界。
另外,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往往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感情色彩。
通过对自然景观、季节变化和人物行为的描绘,诗人能够把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意境和感情氛围。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夜晚清冷的描写和牵牛织女的象征,诗句中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情感氛围,使人物描写更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具有印象深刻、意象细腻、意蕴深远和意境感情色彩等特点。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b11f151941ea76e59fa0494.png)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 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 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 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 的聪明(机灵)。
的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2.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 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 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 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 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 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 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 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 形象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类: 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 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 “我”,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设题方式:
1、人物形象的 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
2、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
3、鉴赏塑造人物的 技巧。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17ad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3.png)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人物形象
前不见古人,
01
念天地之悠悠,
03
后不见来者。
02
独怆然而涕下!
04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8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9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 选 择 的 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c78e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b.png)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第一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了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1.2 掌握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1.3 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基本构成2.1 外貌描写:观察诗词中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分析其形象特征2.2 神态描写:关注诗词中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揭示其内心世界2.3 语言描写:品味诗词中人物的语言,体现其性格与身份2.4 行为描写:梳理诗词中人物的行为举止,理解其性格特点第三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3.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了解两种描写手法,分析其对人物形象的影响3.2 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深入理解各自特点3.3 联系背景:结合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全面把握人物形象3.4 感悟情感: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知第四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实例分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理解其胸怀壮志4.2 杜甫《春望》:剖析诗中人物形象,感受其忧国忧民之情4.3 李白《将进酒》:探究诗中人物形象,领略其豪放不羁第五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5.3 进行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交流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第六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与心理分析6.1 认识古诗词人物形象中的情感表达6.2 掌握古诗词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技巧6.3 通过情感与心理分析,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第七章:不期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变迁7.1 先秦时期:了解先秦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7.2 唐代:剖析唐代诗词中人物形象的风格与变化7.3 宋代:探究宋代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新发展7.4 明清时期:分析明清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色第八章:古诗词人物形象与传统文化的关联8.1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儒家文化的关联8.2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道家文化的融合8.3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佛家思想的影响第九章:当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创新与演绎9.1 认识当代古诗词创作中人物形象的新特点9.2 分析当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新手法9.3 探讨当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第十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设计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活动10.2 实施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评价10.3 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古诗词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诗词中的角色,更是一种艺术塑造,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背景。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c753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0.png)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用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解题思路】1.首先区分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人塑造的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
2.其次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的形象。
(2)烘托。
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3)背景氛围的交代。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中,英雄人物出场了。
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4)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摊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学会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处境、风格、写作背景等,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题步骤】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fd2950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7.png)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相互渗透。
在众多的古诗词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其中一大特色,他们或英俊潇洒,或温婉可人,或刚强正直,或阴险狡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让读者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李白——飞天之士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中常常描写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彰显出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诗中所描绘的自己,他是一位不羁的、狂野的、飞天的诗人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诗中描述了李白喝酒的场景,他的形象就类似于飞天之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状态,是李白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
二、杜甫——大气磅礴杜甫是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素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多切实反映社会的丑陋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倾向。
杜甫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豁达、大气、慷慨、爱民的性格上。
比如,《登高》这首诗,整篇诗中有一种崇高的情怀,表现出杜甫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特别是这首诗的题目“登高”,意味着杜甫要超越人生的局限,登高望远,探求人生的真谛,这种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也会激励读者。
这些都显示了他的人物性格在诗中的表现。
三、苏轼——情感细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诗文以文辞华丽、情感细腻、擅长用典为主要特点。
苏轼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诗中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上。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6d92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f.png)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类:英雄、女子、山水、动物等。
2. 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古诗词人物形象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人物形象研究的论文和书籍。
3. 教学视频:播放古诗词朗诵和解读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类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加深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认识。
2. 邀请诗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优化教学方法。
九、教学案例1. 案例一:《登鹳雀楼》中的诗人形象分析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诗中的自我形象。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daadc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png)
[分析特征]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3.明作用: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 “剑客”的形象里,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对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感叹
“身 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①[陆游]——抗金英雄
②[胡未灭,鬓先秋]——心系国家,壮志未酬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不受重用
方法四:理解典故识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物
古
形诗 词 鉴 象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3.掌握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什么人?
人 物之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 蔑视权贵的李白
2、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古诗中人物形象
![古诗中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afd9f1df18583d0496459d3.png)
古诗中人物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dae0b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9.png)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 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 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 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实战演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 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64207a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0.png)
33关注【语文与成才】[2012.5]摘要: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的途径有四条: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释;聚焦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身份的词语;关注环境的烘托作用;注意“物”的象征作用。
关键词: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途径一曲由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我们梦回唐宋,回到那个群星璀璨、佳作辈出的时代,看到了众多个性迥异、形象鲜明的人物。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者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出了一个爱恨情长的形象。
形象中聚集着诗人的情感,形象中包含着作者的意志,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诗人善感的心灵,用情去鉴赏多彩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秦韬玉的《贫女》,主人公是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幽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精于刺绣,但生于蓬门漏户,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
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愤不平的激愤之情。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该通过什么途径来鉴赏呢?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释因为以诗承志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他们或借诗歌抒其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发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叹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而鉴赏人物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重注释。
在欣赏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少年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因为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被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纵情山水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edb0b0314791711cc7917db.png)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请。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
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会须:正应当。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戏。
径须:干脆,只管。
《将进酒》沿用乐府古体,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上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
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态度,也流露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一、人物形象
(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是:形象特征+身份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
他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
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
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研究人物的刻画有助于人物特征的把握。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
我们来看2012年安徽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仍然是:
形象特征+身份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
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他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出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20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塑造形象的方法及意象意境的品味,本词中主要是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由此题我们概括一下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题解题要领:
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一要注意刻画的手段和整体氛围,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就要关注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从中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二要注意通过想象,把诗歌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从而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若要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要融入联想和想象,把诗歌还原为生活镜头与场景,从而全面理解诗人的形象。
二、自然景物形象
诗中的自然景物形象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思,诗人借助这样的景象来表现自我。
我们来看2012年湖南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如下: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忌空洞,要具体。
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由此题我们概括自然景物形象题解题要领:
又如2012年山东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此题先先总括回答景色,然后根据诗意分开描述。
重点要写清楚人物、时间、地点,然后解释诗歌。
框架还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孤舟这一意象,既是写舟,又代指写人;既写了孤寂的意象,又写了孤寂的情感。
照应了诗歌题目、上文,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题先解释、体会孤舟在句中的含义,再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最后说表达效果和作用(点出孤舟的修辞作用,细说结构作用:点出孤舟对题目,开头,上下文的作用。
还要说内容上的作用:点出孤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框架依然是三部分:意境特点+景象描述+感情
还如2012年山东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答案】杨柳指代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三、客观事物形象
客观事物形象指的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它和自然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往往是借物喻人。
我们来看2012年天津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这类题的答题规范如下:
1、概括客观事物形象的特征;
2、分析诗人借客观事物形象表达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
按如上答题规范,参考答案如下: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尾联化用了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索性自然,超然脱俗的志趣。
由此题我们概括客观事物形象解题要领:
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客观事物形象所包蕴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
客观事物形象题的解答,有如下两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要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
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
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
二要知人论世,尤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