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农作物种植的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各国对农作物种子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本文将以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为主题,从种子的外观、发芽率、纯度和杂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观标准

农作物种子的外观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外观优良的种子应具备一定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特征。一般来说,种子应呈现正常的形态,表面应光滑、无破损、无病害和虫蛀迹象。同时,种子的颜色应鲜亮一致,没有肉眼可见的沾污或霉斑。

二、发芽率标准

发芽率是评价农作物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种子发芽率与其萌发潜力直接相关,也是衡量种子存活能力和活力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发芽率标准。通常情况下,优良种子的发芽率应达到一定的百分比,以确保种子的种植效益。

三、纯度标准

种子的纯度是指种子内仅含所需作物种子,无杂种或其它作物种子的含量。纯度标准旨在保证种子的种类纯正,避免杂种的传播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纯度标准通常会规定种子中杂种的最大允许比例,以及对不同杂种的区分和处理要求。

四、杂质标准

农作物种子中的杂质是指种子中除目标作物种子外的其它物质,如

杂草种子、杂质颗粒等。杂质标准旨在控制和监测种子中杂质的含量,以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和种植效果。通常情况下,种子中杂质的含量应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对农作物生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五、品种纯度标准

品种纯度是指种子中所含品种的纯度程度。在农作物种植中,保持

良好的品种纯度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品

种纯度标准通常涉及品种间的杂交情况、品种间的区分指标和品种保

持要求等方面。良好的品种纯度是保证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稳定的基础。

六、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稳定,农业生产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管

理措施。种子的质量管理从种植材料的采集、收获和储存开始,包括

种子的清洁、干燥、包装和贮存等环节。同时,科学的种子检测技术

和质量监管体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好的种子质

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种子的外观、发芽率、纯

度和杂质等方面讨论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标准和管理措施。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也将随之不断提高,

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

农 作 物 种 子 质 量 标 准 (二)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715.2~16715.5——1999 GB 4404.3~4404.5——1999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Quality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seed (Ⅱ)

1996-12-28发布 1997-06-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录 GB 16715.2-1999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2 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4 GB 16715.4-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6

GB 16715.5-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 8 GB 4404.3-1999 粮食作物种子赤豆、绿豆 10 GB 4404.4-1999 粮食作物种子荞麦 12 GB 4404.5-1999 粮食作物种子燕麦 14 GB 16715.2--1999 前言 为促使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上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保护农业生产,保障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并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特制修订白菜类种子的质量标准。 本标准在对我国白菜类种子质量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和 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GB8079—1987《蔬菜种子》中

的大白菜(结球)、白菜(不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制定杂交大白菜(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标准项目仍为品种纯度、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 本标准中,种子质量级别减少,常规种不分级,四项指标各定一个标准:纯度、净度、发芽率定最低指标,水分规定最高限度。杂交种以纯度为准分二级,其余三项同常规种。由于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的改变,发芽率改为幼苗鉴定法,故修订后的数值降低;净度采用快速法,故修订后的数值提高。水分的标准值变化不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津市种子公司、山东省种子站、贵州省种子站、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淑敏、阎富英、张承毅、付宗华、陈雅君。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 GB 16715.2—1999 代替GB8079-198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品种质量 品种纯度鉴定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品种质量品种纯度鉴定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纯度鉴定则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农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种子检验规程,以保障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产量。 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1.1 种子外观检查 在进行种子检验时,首先需要对种子的外观进行检查。外观检查包括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种子的质量,但不能完全代表种子的内在品质。 1.2 种子发芽率检查 种子的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发芽率高的种子意味着其萌发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保证作物的生长。在种子检验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发芽率检查,以确定其生长能力。 1.3 种子纯度检查 种子纯度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种子的种属和品种。通过种子纯度检查可以排除掺杂种子或杂交种子,确保种子的品种纯度。

2. 品种质量 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高质量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有更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提高产量和质量。种子的品质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只有购买到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和丰收。 3. 品种纯度鉴定 品种纯度鉴定是指对种子的种属和品种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种属和品种的纯度。只有保证种子的品种纯度,才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在品种纯度鉴定过程中,需要排除掺杂种子和杂交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 总结回顾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于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评估种子的外观、发芽率和纯度,可以确保购买到高质量和纯度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子基础。品种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也是保障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是保障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最新)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最新) 粮食作物种子第 1 部分 :禾谷类 范围 GB4404 的本部分规定了稻(Orymutiua)、玉米(Zeamays)、小麦 (Ttriticum aetivum)、大麦 (Hordeeum vulgare)、高粱(Sorghum bicolor)、粟(SetartsitGJicG)和黍(Panicumm miliaceum)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上述禾谷类作物种子,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4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板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分. GB/T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4404的本部分.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2 大田用种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 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3 单交种 两个自交系的杂交一代种子. 3.4 双交种 两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3.5 三交种three-way cross 一个自交系和一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4质量要求 4.1 总则 种子质量要求由质量指标和质量标注值组成。质量指标包括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质量标注值应真实,并符合本部分质量要求规定(见4.2)。 4.2 质量标准 4.2.1 稻 稻种子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GB4404.1-2008) 表1 水稻种子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单位:%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是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基本准则,旨在保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以下是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详细阐述: 一、品种的适应性 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对不同种植条件的适应性。 1.生态区域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适合不同生态区域 的种植,包括平原、山区、干旱区等。在各个生态区域中,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应保持稳定。 2.种植条件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能在不同的种植条 件下保持良好的适应性。这包括对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灌溉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的适应性。品种应能够在各种种植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二、产量 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产量是品种审定的核心指标之一。品种的产量应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且产量潜力应具备较高的提升空间。

1.当前产量水平: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当前产量水平应达到 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这是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2.产量潜力:主要农作物品种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能 够在未来通过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的改进实现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适应性。 三、品质 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品质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 1.外观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外观品质应符合市场需求, 如粒型、色泽、粒重等。优良的外观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营养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营养品质应符合人体健康 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优良的营养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食用价值。 3.加工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加工品质应符合工业生产 的要求,如面粉加工品质、榨油加工品质等。优良的加工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工业应用价值。 四、抗性 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抗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等。

种苗质量标准

种苗质量标准 种苗质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因为种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品质 和抗病性。因此,制定种苗质量标准是保障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 1、科学管理农作物生产。制定种苗质量标准可以规范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提 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损失,为农民提供优质优量的农产品。 2、保护农作物生产环境。合理使用优质种苗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 低种植的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全社会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增加种植区域的经济效益。在种植相同农作物的情况下,使用优质种苗可以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种植区域的经济效益。 1、种苗育种和选优原则。育种应该以优异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为基本原则,选种应 该以良种为主,优质、适种、高产、抗病性好、品质优良、易于种植的作物品种为选择的 基础。 2、品种纯度。种子纯度是指一定数量的种子脱离了杂质或物质的程度。高品种纯度 可以保证种子的纯度、卫生情况良好,提供了繁殖料的离群性和连续性,最后可以带来优 良的生长状况和高产量。 3、种子萌发力。种子萌发力是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子的生长发 育能力。种子萌发力与品种纯度和储存条件密切相关,萌发力高的种子具有繁殖力强、生 长快、抗早熟、抗病虫害的特点。 4、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含量。种子储存中含有过多的水 分会导致发芽、生长不良等问题,而过量的干燥则会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含水量要求不超 过12%,以确保种子的质量。 5、种子杂质率。种子杂质率是指一定数量的种子里杂质所占的百分比。对于储存更 长时间的种子,其杂质率必须更低。 6、种苗数量统计。种苗数量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需要设计好统计和监测系统。对种苗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确保种苗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三、标准执行步骤 1、确定标准执行机构。该机构需要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负责监督和评估种苗的质 量。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范文

种子检验程序 种子检验是指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应用科学。检验的对象是农作物种子,主要包括植物学上的种子(如大豆、棉花、洋葱、紫云英等)和果实(如水稻、小麦、玉米颖果、向日葵瘦果)等。 种子检验分为扦样、室内检验和田间检验三部分 一、扦样 扦样是种子取样或抽样的名称,由于抽取种子样品通常采用扦样器取样,因而在种子检验上俗称为扦样。扦样是种子检验的重要环节,扦取的样品有无代表性,决定着种子检验结果是否有效。如果扦取得样品缺乏代表性,那么后来检测多么准确,都不会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检验结果,这将可能导致对整批种子质量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对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认证机构等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扦样原则 1. 被扦种子批均匀一致。这是扦样的前提,只有当种子批中的种子质量足够均匀时,才有可能从中扦到有代表性的的样品。如果种子批存在异质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扦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2.按照预定的扦样方案采取适宜的扦样器和扦样技术具扦取样品。为了扦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检验规程对扦样方案所涉及的关键三要素及扦样频率、扦样点分布以及各个扦样点扦取相等的种子数量作了明确的规定。扦样时必须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并选择适宜的扦样器具和扦样技术进行扦取。 3.按照对分递减或随机抽取原则分取样品。分样时必须符合检验规程中规定的对分递减或随机抽取的原则和程序,并选择适宜的分样器具和分样技术分区样品。 4.保证样品的可溯性和原始性。样品必须封缄与标识,能溯源到种子批,并在包装、运输、贮藏过程中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其原有特性。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2014

一、概述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是保证农作物种子质量和促进农作物种子产业 发展的重要法规。2014年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种子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对于保障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和使 用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 2014年,为了适应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的发展和实施《种业法》,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的发布是我国农作物种子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 于提高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内容 1. 种子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外观质量要求 2014年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对农作物种子的外观质量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种子的色泽、大小、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 (2) 发芽率要求 种子的发芽率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14年标准中对各类农作物的最低发芽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种子的萌发能力。 (3) 杂质含量要求 杂质会影响种子的质量和生长,2014年标准规定了各类农作物

种子中杂质的最高允许含量,有效保障了种子的纯度。 (4) 含湿量要求 种子含湿量是影响种子贮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标准对各类农作物种子的含湿量也作出了规定。 2. 检验方法 2014年标准中详细阐述了种子外观、发芽率、杂质含量、含湿量等指标的检验方法,包括实验设备、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等,为种子质量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操作指导。 四、意义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的种子质量、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农作物种子市场秩序,提高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五、结论 2014年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对于促进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提升、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应该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和安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六、标准实施情况 随着《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的出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农作物种子生产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GB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 1 部分 :禾谷类 范围 GB4404 的本部分规定了稻(Orymutiua)、玉米(Zeamays)、小麦(Ttriticum aetivum)、大麦 (Hordeeum vulgare)、高粱(Sorgh um bicolor)、粟(SetartsitGJicG)和黍(Panicumm miliaceum)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上述禾谷类作物种子,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4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板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分。 GB/T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4404的本部分.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2 大田用种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3 单交种 两个自交系的杂交一代种子. 3.4 双交种 两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3。5 三交种three-way cross 一个自交系和一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4质量要求 4.1 总则 种子质量要求由质量指标和质量标注值组成.质量指标包括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质量标注值应真实,并符合本部分质量要求规定(见4.2)。 4.2 质量标准 4.2.1 稻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 (GB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 1 部分 :禾谷类 范围 GB4404 的本部分规定了稻(Orymutiua)、玉米(Zeamays)、小麦(Ttriticum aetivum)、大麦 (Hordeeum vulgare)、高粱(Sorghum bicolor)、粟(SetartsitGJicG)和黍(Panicumm miliaceum)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上述禾谷类作物种子,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4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板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分. GB/T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4404的本部分.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2 大田用种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 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3 单交种 两个自交系的杂交一代种子. 3.4 双交种 两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3.5 三交种three-way cross 一个自交系和一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4质量要求 4.1 总则 种子质量要求由质量指标和质量标注值组成。质量指标包括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质量标注值应真实,并符合本部分质量要求规定(见4.2)。 4.2 质量标准 4.2.1 稻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 1.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的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水稻种子的质量管理,我国制定了水稻 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该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外观、生理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本文将 就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深度和 广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外观特征 水稻种子的外观特征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家二级标 准表的规定,水稻种子应该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种皮应该完整、无 破损,种粒应该饱满、色泽良好等。国家标准表还对水稻种子的大小、形状等外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要求。通过对外观特征的评估, 可以初步判断水稻种子的质量优劣,为后续的种子处理和播种提供参 考依据。 3. 生理特性 水稻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的萌发力、活力和种子的洁净度等方面。

国家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生理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要求,要求水稻种子 的萌发力和活力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其在播种后能够快速生根、生长。水稻种子的洁净度也是其生理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 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杂质含量、纯度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种子的纯 净度和健康性。 4. 生物学特性 水稻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成苗率等指标。国家二级标准表对这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水稻 种子的发芽率应该高于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种子的生长势和成活率。 国家标准表还对水稻种子的抗逆性、耐贮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规定,以保证种子在储藏和播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化学成分 水稻种子的化学成分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二级标准表 对水稻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规定,如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这些化学成分既影响了水稻种子的营养价值,也影响了 其加工和利用的性能。通过对水稻种子化学成分的评估和监测,可以 了解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特性,为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6. 总结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通过对水稻种子的外观、生理特性、

种子质量控制

种子质量控制 种子质量控制 引言 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稳定,种子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种子质量控制是针对种子的生物学、生化学和物理学性质进行检测 和评估的过程。本文将介绍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种子质量的评 估指标以及种子质量控制的方法。 1. 种子质量的重要性 够一段种子作为农作物的初期生长材料,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 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耐旱耐寒能力等方面。优质种子能 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草害的 发生。而劣质种子则容易导致作物产量低、病虫害易发生、抗逆能 力差等问题。,种子质量控制对于农作物生产和农民的收益至关重要。 2. 种子质量的评估指标 种子质量的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种子质量评估指标:

- 种子纯度:指种子中杂质的含量。高纯度的种子有助于保证 作物的纯度和品质。 -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高发芽率的种子 能够迅速生根发芽,提高出苗率和作物的生长速度。 - 种子纹理:通过种子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来评估种子的品质。典型的种子形状和大小有助于确保播种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 种子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的种子含水量都会影响种子的质量 和储藏性能。 - 种子活力:指种子能够保持原有形态、大小、生理功能和遗 传特性的能力。种子活力高的种子更具抗逆能力和耐贮性。 3. 种子质量控制的方法 种子质量控制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种子的采集、处理、储存、检测和认证等过程。 - 种子采集:在种子成熟、干燥之前进行采集,避免因过度成 熟和过度湿润而影响种子质量。 - 种子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节含水量、药剂处理等,以提 高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 种子储存:采取适当的储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保持种子的营养价值和活力。

玉米高活力种子质量标准

玉米高活力种子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高活力种子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行业生产、销售的玉米种子,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3.1 高活力种子 在正常田间环境或低温冻害、高温、高湿等逆境田间环境条件下,均可达到90%以上出苗率并且正常生长发育的种子。 3.2 单交种 两个自交系的杂交一代种子。 3.3 双交种 两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3.4 三交种 一个自交系和一个单交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3.5 种子活力 是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决定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和长成正常幼苗潜在能力的总称。 3.6 1

人工加速老化测定 通过模拟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或储藏条件,对种子进行加速老化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检测方法。 3.7 冷冻测定 通过模拟种子在田间早期萌发状态,将种子置于黑暗低温环境中进行冷冻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检测方法。 3.8 冷浸测定 通过模拟田间低温冷害、高湿田间环境条件,将种子浸泡在低温水中进行冷浸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检测方法。 4 质量要求 4.1 总则 种子质量要求由质量指标和质量标注值组成。质量指标包括种子均匀度、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活力;质量标注值应真实,并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规定 4.2 质量标准 玉米高活力种子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高活力种子质量表 外)销售,水分不能高于13.0% 5 检验规则 扦样方法、种子批的确定,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品种纯度检测应执行GB/T 3543.1、GB/T 3543.2、GB/T 3543.3、GB/T 3543.4、GB/T 3543.5、GB/T 3543.6的规定。种子活力检测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测定、冷冻测定、冷浸测定3 种检测方法,3 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应符合高活力种子质量活力标准。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