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 南宋B. 北宋C. 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流光归于破灭的恨事,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消极和厌世的情绪。

B.“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则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C.“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是典型的秋色秋景,作者借此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D.下片写酒贱客少,浮云遮月,中秋团聚无人,只好独自把盏北望,把作者中秋之夜独自一人居于异乡的孤寂落寞和伤时感事的愤慨、落寞之情表达了出来。

2.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是写中秋,分别用“人生几度新凉”的“凉”字和“高处不胜寒”的“寒"字表达情绪意境,试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

【答案】1.A2.相同之处:都有中秋时节天凉之意,都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

不同之处:“凉”字表现作者慨叹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之感。

“寒”字表现虽月宫好,但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作者虽然被贬,人生不如意,但还是愿意留在人间,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充满热情。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消极和厌世的情绪”错。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1. B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2.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⑤俯仰结合。

“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题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

词的三、四句写的是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

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写出了词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六句则写出词人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都被乌云遮挡住了。

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

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12最后两句词写词人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

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题库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答案:夏夜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及训练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创作背景】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大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

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

刘石《苏轼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认为此词”约绍圣四年(1097)中秋作于儋州“。

两书作者均认为抒发的是兄弟之情。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洪柏昭《三苏传》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

关立勋《宋词精品》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答案】1.辛弃疾南宋2.(1)横斜突兀的树枝(2)同“现”3.B【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理解诗词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这里的“见”通“现”,显现;“别枝”是横斜突兀的树枝。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从词句“鸣蝉”“稻花”“蛙声一片”可以看出,抒写的是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B项“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黑云翻墨..未遮山。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给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日暮客.愁新()A.宾客B.顾客C.指诗人自己5.野旷.天低树()A.空阔B.心境阔大C.荒废,耽搁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A.书本B.书写C.书信7.明月别枝..惊鹊()A.别的树枝B.离开树枝C.横斜突兀的树枝8.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句是()。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火。

B.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1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诗词曲鉴赏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2)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2)类文阅读(含答案)

3 古诗词三首1.课外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

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_________,后一部分叫_________。

我还积累《_____》《____》等词。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个人。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请用“______”在词中画出相关语句。

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2)互相呼唤。

()(3)庭院中间。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3.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

()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解释词语。

(1)别枝:_______ (2)听取:_______(3)见:_______ (4)社林:______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3. 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外阅读。

六年级2021年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2021年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2021年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夏季。

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

这首词的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描写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解析理解西江月|丹阳湖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这首词作于1162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

此前三,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4分)(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2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作者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来扑来一股和煦的春风(1分);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

(1分)(2)下阕词人由景入情,直抒胸中的深沉感慨。

(2分)仕途升沉的遭遇,使他深谙人情世故,也习惯了世路的艰辛,因此心态也淡泊平和许多,从而面对令人陶醉的美丽如画的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欣喜,进而抒发了作者尽情地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悠然自得的喜悦之情。

(2分)赏析一张孝祥:历阳乌江人。

读书一过目不忘。

绍兴二十四(1154),廷试第一。

历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集贤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潭州,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

筑守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卒,三十八。

(节录《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张孝祥传)这首词是张孝祥题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三塔寺寒光亭柱上的。

上片写重访三塔湖,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怡然自乐。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

”“问讯”,寻访,这里可引申为“欣赏”。

“东风”二句写荡舟湖上的感受,“吹”字和“拂”字极有情致写出词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东风”似解人意,“杨柳”饱含深情,一切尽如人意。

下片由景及情,触景伤情,流露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进一步抒写返归大自然的舒适和愉快。

湖光春色,确实美丽,只是作者少的锐气,在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之后,已经消磨殆尽。

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像,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
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2分)
16.古诗阅读。(4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B.明月别枝惊鹊(惊动喜鹊)C.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2]“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

画“”的句子描绘出了乡村夏日夜景图: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____;夜半时分,____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 课外阅读。

河流妈妈河流为什么在笑因为太阳在逗它呀妈妈河流为什么在唱歌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妈妈河水为什么冰凉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妈妈河流多少岁了总是与年轻的春天同岁妈妈河流为什么不歇息那是因为大海母亲等待着它的归程[1]河流为什么在唱歌?()A.因为太阳在逗它。

B.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C.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D.因为大海母亲等待着它的归程。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西江的月亮很快乐。

辛弃疾喝醉了,贪笑。

我们得担心时间。

最近,我开始觉得古籍上什么都没有。

昨晚,宋边喝醉了,问宋边我喝得多醉。

我只是怀疑,如果你放纵了,你是否应该帮助我。

用你的手把我推开,然后说走。

注:辛弃疾多次被弹劾,并被给予西江一个月的刑期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晚,宋边喝醉了,问宋边我喝得多醉。

我只是怀疑,如果你放纵了,你是否应该帮助我。

用你的手把我推开,然后说走。

注:辛弃疾中屡遭谗劾,赋闲20。

(1)整篇文章围绕哪个词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

(4分)答复:。

(2)“最近,我开始意识到古籍认为没有什么是对的。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钟)答:答复:(1))醉。

(1(分钟)上片写““喝醉了”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

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

““喝得烂醉”、““问歌”、““我很想帮忙”、“放开,说“走”,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

(3(分钟)——回答醉酒、醉酒和醉酒的三种含义。

一点分析就意味着满分。

2从表面上看,这意味着相信古书没有好处。

事实上,这意味着有很多古籍。

”至理名言”但现在它不起作用了。

现实并不令人满意。

(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积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书杨朴事》对比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书杨朴事》对比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书杨朴事》对比阅读答案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诗文,顺利完成13-19题。

(18分后)西江月①【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仲②深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酒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Lizier《唐宋词品酒辞典》)【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弥弥:水盛的样子。

③横:广远。

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

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

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

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

⑥欹(qī:歪,斜。

⑦杜宇:杜鹃鸟书杨朴事【宋】苏轼昔过洛,见到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华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

及方从哲③,自言无法。

上反问:‘辞行有人作诗送来卿否?’朴言:‘惟臣妾存有一首云:更屈潦倒絵杯酒,且莫猖獗快乐咏诗。

今日捉住将官里回去,这回葬送旧头皮。

④’上哈哈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挤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来余回家,皆大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无法例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来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实乃出来。

(选自《东坡志林》)【注解】①东封还:封泰山启程。

②杞:地名。

③召对:召其应付诗歌。

④葬送旧头皮:意指被斩杀。

②挤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苏轼因“乌台诗案”判刑,第二贬谪至黄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及法号已苍()(2)书此语桥柱上()(3)妻子送来余回家()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无法例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来我乎?”译文:15.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后)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下内容互相印证,恳请举例说明。

(2分后)答: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更多的部分义项,为“可是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挑选恰当的表述,并表明理由。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西江秋月之旅?[注]他每天都会在花园里锄地,有时还会抓到一根棍子寻找泉水。

山翁让我坐在桥边。

笑意味着菊花遍地开花。

河岸的另一边有许多竹子,小溪附近几乎没有池塘的烟雾。

小船沿着海滩顺流而下。

转过身,芦苇花就消失了。

【注】工艺:明代西江水墨仙、月、秋程?【注】他每天都在花园里锄地,有时还抓根棍子找泉水。

山翁让我坐在桥边。

笑意味着菊花遍地开花。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鱼船。

转过芦花不见。

【注】工艺:墨仙,出自明代休宁。

8这个词创造了什么样的“翁山”形象?作者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请对这首诗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4(分钟)答:九.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

(四分)答复:参考答案:八.(一)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

(2)“赵”、“萧”表现了作者与“山翁”的密切关系;“笑意味着菊花遍地开花”,这显示了他们共同的优雅情趣。

正是通过对“翁山”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和崇高情怀。

9.(1)它描绘了三幅画面:竹林池塘的烟雾、海滩上的渔船和芦苇花隐藏的船。

(二)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立面:“对岸”与“近溪”由远而近,“重”与“点点”重叠,增添韵味,“竹林”与“池烟”相互关联,书写出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与静的结合:“竹林”、“池烟”属于静态风景,“沙滩上的渔船”属于动态风景。

每一个动作和静止都显示出宁静,让人遐想。

(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