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Y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 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 一般要求3.1 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 射线机:XXG2505 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 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 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3)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 1 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24第 2 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29第 3 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32第 4 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 5 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第 6 章工艺卡附表 (44)第 1 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 2 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第 3 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第 4 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第一章编制说明1.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 年版)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Q/JS.YLRQ--2008 《质量保证手册》1.3 人员资格及职责1.3.1 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2013受控□非受控□分发号:—目录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规范 (1)3术语定义 (2)4检测人员要求 (2)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6检测表面要求 (7)7检测时机 (7)8TOFD检测技术工艺 (8)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8)8.2检测前准备 (8)8.3表面盲区确定 (9)8.4横向缺陷 (9)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10)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11)8.7现场条件要求 (11)8.8检测准备 (12)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6)8.10 检测 (19)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20)8.12焊缝检测记录 (20)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21)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21)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21)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2)9.4缺陷尺寸测定 (24)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4)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9)11检测流程 (21)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32)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5)附件3TOFD检测返修通知单 (40)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43)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
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1.3工件厚度t:12mm ≤t≤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检测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2.4 透照方式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
2.5 表面要求
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
2.11.3.2 外径≤89mm的钢管, 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附录F(补充件)规定的I型专用象质计,一样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
如数根管接头在一张底片上同时显示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假如只用一个时,则必须放在最边缘的那钢管上。
2.12 曝光
依照设备、胶片、增感屏和工件等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确定曝光规范。为达到要求的底片黑度,曝光量不得低于15mA。
2.11.2.3 对外径≤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如能保证其检出范畴许多于周长的90%,可承诺椭圆一次成像。其检出范畴的运算方法应符合JB4730附录E(补充件)的规定。
2.11.3象质计及放置位置
2.11.3.1外径>89mm的钢管,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中规定的R10系列象质计。一样放置于底片有效长度的1/4处。
Q/CDT-HBGC 101 0002—2008《程序文件》
HBGC-YLCX-14-2008《无损检测过程操纵程序》
1.4定义
1.4.1无损检测
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序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专业术语说明由标准JB/T 4730-2005给出。
1.6.4检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
测四种常规的无损
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评定要求。
1.2 本工艺适用于在制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1.3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及钢管杆的对接焊
接接头,也可参照本
工艺中相关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
2.引用标准
GB150 压力管道元件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NDT工艺规程(射线、渗透、磁粉、超声波)
射线探伤操作规程1目的该项操作规程,对压力容器产品的射线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对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3选择的前提对给定工件进行射线探伤时,应根据有关规程和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探伤条件。
应以国标GB3323-87为选择条件的依据,焊缝透照按底片影像质量由低而高的要求分A级、AB级和B级三种检验等级。
压力容器焊缝的射线探伤,至少应满足AB级的要求。
不同的象质等级对底片的黑度、灵敏度与不清晰度有不同的规定。
要满足规定等级的象质要求,从探伤器材、方法、条件及程度等各个方面都要预先进行全面地部署。
4照相规范的确定在照相过程中,除了合理地选择透照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好透照规范,使小缺陷能够在底片上明显地辨别出来,从而达到高灵敏度。
有关规范的选择:1)射线源的选择,应选择小尺寸的射线源;2)透照距离的选择。
在透照中,焦距选择大多在600~700mm间;3)胶片与增感屏的选择。
通常照相时将原度为0.01~0.13mm的铅箔增感屏与非增感形胶片一起使用。
5几何参数的选择几何参数是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与合理选择。
1)焦点或射线源尺寸:焦点大小对缺陷影响在射线底片上的显示对比度和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2)焦点尺寸和几何布置会引起的影像模糊及放大;3)焦点尺寸与射线底片对比度;4)照射场内的X射线强度分布;5)透照距离L1的选择——对Uy值和满足K值的有效长度要综合考虑。
6曝光条件的选择及修正为得到满足射线透照应该具备的条件与象质良好的底片,通常要选择能够得到适当黑度和灵敏度的曝光条件进行透照。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曝光因子;2)曝光条件的选择;3)曝光条件的修正;4)底片黑度达到确定的范围。
6透度计为了评定底片的灵敏度,需要采用透度计,透度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我国GB3323-87《钢熔化焊时对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标准规定使用粗细不同的几根金属丝等距离排列做成的线型象质计,用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钢丝直径与相应的象质指数来表示照相的灵敏度。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12版PT通用工艺规程
质量保证体系作业(工艺)文件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ZY1202-2010 ZY1202-2010 标题: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部分 共 5页 第 1 页 第1版 第0次修改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2.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部分:渗透检测 JB/T6062 《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 3. 一般要求 3.1 检测人员要求3.1.1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不得低于5.05.0(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1.01.01.0),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3.1.2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3.1.3 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渗透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相应的技术责任。
3.1.4 从事渗透检测结果的审核及报告的签发者必须持有渗检测方法的Ⅱ级或Ⅱ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3.2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3.2.1 选用表一所列的渗透检测剂系列。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Q/?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那么?的要求。
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那么上不大于25 mm 。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在到达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扫查覆盖率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
.企业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1、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检测部位表面准备6、检测时机7、检测工艺及技术8、暗室处理9、底片质量10、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1 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等。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2-45㎜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接头和壁厚大于等于2㎜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列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2011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要求编写,其参数有具体规定。
2 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2011 《钢制压力容器》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 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5.0,从事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
3.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4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射线机和能量的选择4.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mm) 透照厚度范围( mm) 备注日本EX-300GH-3C l.0×2.5 2-45 定向比利时SITE-X SCU286 5×0.5 2-40 周向4.1.2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无损检测检验规程
无损检测检验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成品的出厂检验和试验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制造的成品的出厂检验;2.引用文件GB/T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7233-2009铸钢件超声检测JB/T5000.15-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超声检测JB/T5000.1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超声检测3.超声检测方法3.1设备准备a)探伤仪(1)超声检测设备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的证明文件;(2)范围设定对纵波和横波传输时应至少能探10mm到2m范围内(3)增益,应至少有80dB增益器,误差小于1dB,步进最大为2dB;(4)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要低于屏高的5%(5)适用主频为0.5MHZ至5MHZ的采用脉冲技术的单晶和双晶探头;b)探头和检验频率(1)检验铸件时,根据不同缺陷类型,可以使用直探头和双晶探头,若缺陷的几何形状特别,优先使用45°和70°的斜探头;检验频率必须与检验对象匹配,通常为0.5~4MHz范围内;壁厚小于20mm或近表面区,也可采用高频率探头;(2)单斜探头声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c)系统性能要求(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要求:5MHz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2.5MHz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率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不小于6dB;d)耦合剂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3.1.1概述通常用为相同材质的平底孔试块制作AVG曲线图来调节检验仪器;如果不有曲线图,则可用球墨铸铁参考试块来调节;试块厚度可与受检铸件壁厚范围相当;3.1.2水平线性调节在参考试块或校正试块上调节水平线性,并在实际部件上进行校核,或者直接在部件上调节水平线性;3.1.3灵敏度调节通过扫查合适的反射体来调节灵敏度,例如铸件的底面.参考试块的平底孔或横孔,或者K1或K2校正试块的圆弧,并考虑检验对象的声速.表面状态和声衰减的因素;处于待评定深度范围内的回波高度通过AVG法平底孔当量直径mm或其他当量反射体的直径mm来表示;3.1.4超声波检验性测定若能证明,铸件有约定当量直径的缺陷,那铸件就具有可探性;这证明,待评定深度范围探测面上相应当量直径缺陷波高度至少高于噪声电平6dB,按参考线,通常是第一次回波的距离按AVG曲线,也是适用的;在铸件壁厚无缺陷区测定可探性,由于其形状原因,应保证有尽可能高的底波信号高度,如两壁平行的表面;该区域的表面状态须与其余受检区域表面状态相符;若处于待评定深度区探测面上证实最小平底孔回波高度在噪声电平之上不足6dB,即使改变操作方式,可探性也降低;这时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按照参考线或AVG曲线,利用缺陷波幅度与噪声电平间至少有6dB的比例关系,也可证实缺陷的当量直径;在此情况下,供需双方应商定其它方法;应使用斜探头,并采用相应方法;3.1.5检验范围要商定铸件受检区域的检验范围;当采用最佳检验方法时,就应规则是否按点扫查法或按线扫查法检验以及如何检验该区域,还是全体积探测,完全取决于铸件的形状;3.1.6检验方法如何选择入射方向和合适的探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铸件形状和可能存在的铸造缺陷;通常采用的是1~4MHz直射声束;为此可使用单探头或双晶探头;若几何形状特殊或者对局部有质量要求时,可用斜射声束;若有特殊质量要求,应提早商定;最合适的方法是在考虑铸造技术情况下,在检验规程中确定检验方法;3.1.7扫查速度扫查速度选定在使回波信号可以得到确切的评定;3..1.8检验灵敏度如有可能,应在铸件上调节检验系统灵敏度(检验灵敏度);若不可能,则使用参考试块或者K1或K2校正试块,此时应进行传输修正;在确定传输修正时,除了探头与试块的接触面状态之外,还应考虑底面的表面状态,否则,会影响底波高度(用于校正时);a)最小检验灵敏度(探测灵敏度)要这样调节检验系统的灵敏度,对于有足够可探性的铸件,其平底孔当量直径的回波高度,在待评定深度范围离探测面的距离至少有1/5屏高;若不能调节最小检验灵敏度,则必须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最小可证实的平底孔当量直径;在此情况下,供需双方应商定其他方法;b)扫查灵敏度扫查缺陷时,提高增益,使噪声电平在示波屏上可以看见(扫查灵敏度);若表面状态从一处到另外一处发生变化,检验灵敏度就会发生强烈波动;此时应注意,扫查灵敏度不有降到最小检验灵敏度以下;注:在观察底波并探测缺陷的同时,可降低底波,使仪器更完善;3.1.9考虑不同类型的超声回波信号对不受铸件形状或不受探头与试块接触影响的下列超声回波信号应予考虑和评定;a)底波衰减;b)缺陷波;所有类型的回波信号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底波衰减用底波降低量dB表示,缺陷波信号高度与当量反射体直径的形状有关,或与记录限有关的缺陷波高度,其超过值用dB表示;3.1.10平行于入射面的缺陷尺寸的校核建议在确定缺陷尺寸时使用的探头,其声束直径在反射体的位置尽可能小些;通过探头在受检面上的移动,来探测超标缺陷波高度这些部位,且其高度在噪声电平之上下降了6dB;当底波衰减时,在受检面上移动探头,探测底波比原底波高度下降6dB的这些部位;尽可能准确地在这些部位做出标记(例如,直探头的中心.斜探头的声束入射点);从标记点连接线上引出缺陷的可测量面积;采用斜探头时,只要检验对象的几何形状允许,通过投影距离,将缺陷的边界点投影到受检面上;3.1.11垂直于声入射面的缺陷尺寸的校核只要可能,通过两个对面的垂直声入射来测定垂直受检面的缺陷尺寸3.1.12探伤中,应核查探伤灵敏度,发现灵敏度有改变时,应重新调整;当增益电平降低2db以上时,应对上一次校准以来所检查的工件进行复探;当增益电平升高2db以上时,应对所有记录缺陷进行重新定量;3.1.13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3.1.14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3.1.15超声显示的分类和记录只要不有其它商定,必须记录下所有超标缺陷;对铸造技术和几何外形不利于检验的关键区域,所有显示必须予以记录,不适于声发射方向位置上的这些显示可归结为铸造缺陷;发现应记录显示的所有位置上需作出标记,并写入检验报告;如方便,可采用在工件上画格子的方法,以便于记录显示的位置,画草图或照片的方法以文件形式记录显示的位置;并标明工件名称,铸号,检测日期及检测人姓名3.1.16检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件及由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并将检测设备及材料擦拭干净摆放规整;3.1.17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报告等相关记录一起分类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7年;4磁粉检测方法4.1工艺准备了解待检工件的名称材质,工艺状态等参数.查看探伤工艺图纸,了解待检工件的探伤部位,执行标准,以及验收等级;查阅标准了解探伤方法及级别标准;4.2材料准备a)磁粉检测设备应有有效的质量注明文件;对磁粉检测设备的检验以试片实测结果为准;每一次检验都应在《磁粉探伤灵敏度校准记录》中体现;b)标准试片(1)标准试片用于检测设备.磁粉及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向正确与否;(2)标准试片使用A1型;(3)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4)磁粉试片表面有锈蚀和摺折时,不得继续使用;(5)每一次磁悬液浓度改变或更换探头时应用试片对系统灵敏度进行校准,并在《磁粉探伤灵敏度校准记录》记录校准结果.(6)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置于被检面上;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c)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d)载体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作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e)磁悬液(1)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2)对于非荧光磁粉要求配置浓度为10-25g/L,荧光磁粉要求配置浓度为4-6g/L;(3)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4.3检测方法采用磁轭连续湿法;4.3.1湿法a)采用湿法时,应确保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润湿后,在施加磁悬液;b)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法;c)施加磁悬液时,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流动过快;4.3.2连续法a)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操作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b)通电时间为1s-3s;c)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d)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4.3.3磁轭间距a)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磁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b)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度是否满足要求;4.3.4缺陷磁痕的观察应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4.3.5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进行,被检表面应有足够的照度;4.3.6除能确认磁痕时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它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4.3.7当辨认细小磁痕时,应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4.3.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a)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c)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4.3.9检测发现的超标的磁痕显示时缺及时在工件上做出清晰的标记;以便实施打磨.补焊等修补措施;4.3.10检测完毕,将检测结果记录于草图,并标明工件名称,铸号,检测日期及检测人姓名4.3.11检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件及由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并将检测设备及材料擦拭干净摆放规整;4.3.12签发报告及存档: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报告等相关记录一起分类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7年;5渗透探伤方法5.1工艺准备了解待检工件的名称材质,工艺状态等参数.查看探伤工艺图纸,了解待检工件的探伤部位,执行标准,以及验收等级;查阅标准了解探伤方法及级别标准;5.2材料准备a)渗透检测剂指液体渗透检测过程中所用的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等;b)液体渗透检测过程中,对同一检测工件不允许将不同种类或不同厂家生产的渗透检测剂相互混用;c)渗透检测剂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妥当储存,以保证其有效性;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对于镍基合金,奥氏体不锈钢,应使用氟.氯.硫元素含量合格的渗透检测剂进行液体渗透检测,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比试块a)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性能和操作工艺;其类型如下:(1)铝合金试块:用于不同检测剂及不同工艺的对比试验;(2)镀铬试块:用于液体渗透检测灵敏度校验;b)对比试块在使用后须要进行彻底清洗,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比例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使用其它等效方法保存;5.3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因此,在表面清理之后需进行一次预清洗,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以去除检测部位表面的污垢;预清洗后,需进行干燥处理;5.4施加渗透剂1)施加方式根据工件的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渗透剂施加方式,应保证被检部位能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具体施加方式如下:a)喷涂b)刷涂c)浇涂d)浸涂2)渗透时间及温度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的渗透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5.5.除去多余的渗透剂a)在清洗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的清洗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去除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b)水洗型渗透检测时用水去除;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以30°为宜,水温为10℃-40℃,冲洗装置喷嘴处的水压不应超过0.34Mpa;在无冲洗装置时,可采用干净不脱毛的抹布蘸水依次擦洗;c)溶剂去除型渗透洗剂直接冲洗被检面;5.5干燥处理a)施加干式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时,检测面应在施加前进行干燥,施加水湿式显像剂(水溶解.水悬浮显像剂)时,检测面应在施加后进行干燥处理;b)一般可用热风进行干燥或进行自然干燥;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当采用溶剂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c)干燥时间一般为5-10min;5.6施加显像剂a)使用溶剂悬浮式显像剂时,在被检面经干燥处理后,将显像剂喷洒或刷涂到被检面上,然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用暖风(30℃-50℃)吹干;b)悬浮式显像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显像剂的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c)喷涂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mm-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d)禁止在被检面上倾倒湿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渗入缺陷内的渗透剂;5.8.5显像时间取决玉显像剂种类.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面工件温度等;一般不应少于7min;5.7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60min内进行;如显示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对于溶剂悬浮显像剂应遵照说明书的要求或试验结果进行观察;5.8着色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白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面处白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lx;由于条件所限,照度允许适当较低,但不得低于500lx;5.9辨别细小显示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测;5.10渗透检测中有关相关显示的质量等级评定遵照相关的规则执行;5.11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5.1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5.13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当决定进行复验时,应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5.14检测发现的超标的显示缺及时在工件上做出清晰的标记;以便实施打磨.补焊等修补措施;5.15检测完毕,将检测结果记录于草图,并标明工件名称,铸号,检测日期及检测人姓名;5.16检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件及由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并将检测设备及材料擦拭干净摆放规整;5.17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等相关记录一起分类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7年。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XX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08 年 01 月 08 日第一章: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7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③透照方式:为计划采用的透照方式,对 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 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R)、双壁单影和双壁双影等。
❖ ④ F(焦距):为计划采用的数值,填写方法 :数字加括弧表示焦距,不加括弧的数值 为焦点至透照部位表面的距离F1 。
6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4)检测工艺参数 ❖ ①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
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 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在一 栏内。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 ❖ ②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 质计型号为Fe一10/16、Fe一6/12和Fe一 1/7三种。 ❖ 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 用像质计,如Fe一12、Fe一13……
2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⑤钢制球形储罐的检测工艺卡还应满足GB 12337和GB50094的要求。
❖ (2)工艺卡中检测规范按相应的工艺规程编写 。
❖ 如射线的曝光条件应绘制出使用设备的曝光 曲线来确定;渗透检测时,工件温度低于标 准温度范围时,应按对比试验的数据来编写 。
❖ (3)工艺卡按各种检测方法的格式填写,其工 艺卡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的填写说明见下表。
❖ 如果来一个委托单编一个工艺卡,就失去了 工艺卡存在的意义。
9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1.4 工艺卡编制人员
❖ 工艺卡编制人员除具有本方法Ⅱ级以上 资格证外,还应具有较丰富的检测和管理 经验。熟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 是编好工艺卡的关键。检测责任工程师应 认真审核。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 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一般要求3.1 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射线机:XXG2505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3.2.7 像质计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Fe像质计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的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依据JB/要求编写。
适用于公称厚度T为2-40mm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知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GB151等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及本规程编制,其参数规定得更具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组本钱规程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份: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份:射线检测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份: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需通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的一组印刷片字母。
4.辐射防护所有产品原则上一概进入探伤室检测,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要在现场检测的,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记。
5.设备、器材和材料现利用设备见表1-1表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时,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1曲线的范围内。
对截面厚度转变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1-1曲线中规定得X射线管电压,但管电压增量不该超过50KV。
曝光参数应参照本机的曝光曲线选取,不允许用提高管电紧缩短曝光时间的方式照相或凭经验任意选取曝光参数。
透照厚度W,mm图1-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胶片和增感屏5.3.1胶片胶片系统分为四类,即T一、T二、T3、T4类。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在知足灵敏度要求下,X射线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如AGFA-D7、AGFA-C7,天津Ⅲ或上海牌GX-A7D等。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5.3.2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前屏。
增感屏的选用见表2表25.3.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进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像质计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性像质计测定。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JB/T7902中未规定得丝径、线号等内容,应符合HB7684的有关规定5.4.1像质计的选用由Ⅰ、Ⅱ级人员按透照厚度W,透照方式和像质计置于源侧或胶片侧选择表3-表5规定得像质计丝号。
表3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的像质计灵敏度值W=T表4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的像质计灵敏度值W=2T表5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的像质计灵敏度值W=2T⑴单位透照或双壁单影透照选用普通线型像质计,如Fe-6/12,Fe-10/16,Fe-13/19等。
⑵小径管的双壁双影透照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JB/附录F (规范性附录规定的专用像质计)像质计的放置和数量像质计应放置在工件表面对接接头的一端(在胶片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对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⑴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双壁双影透照规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以放置在胶片侧。
⑵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若是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但应进行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的方式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灵敏度不同,以此修正应识别丝号,确保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⑶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此刻底片上,也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F”统一放置在焊工号右边)⑷像质计数量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
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利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环形对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距离地放置3个像质计。
②一次曝光持续排列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放置一个像质计。
⑸底片上像质计丝号的识别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临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清楚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持续金属丝影像时,则以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
“B”标记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式屏蔽。
为验证背部射线的影响,必要时(第一次检测或检测工艺条件,环境发生转变)在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铅字标记(高13mm,厚)。
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好,应增大背部铅板厚度予以重照。
但如果较淡背影上出现B较黑影像,则不作为底片质量的依据。
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位置标记和识别标记组成。
5.7.1位置标记a对接接头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
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b检测范围标记(一)。
当焊缝余高为零或焊缝磨平抛光工件的利用。
5.7.2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标号、部位编号(片号)、焊工号、厚度标记和透照日期组成。
返修部份应有返修标记R一、R2……(其角码表示返修次数)。
扩检部位还应有扩检标记,要在部位编号前加K字母。
焊工号用数字号一、二、3……表示。
厚度用T表示。
5.7.3标记位置⑴像质计和识别系统的位置如图1-2所示。
识别系统铅字标记至少距焊缝边缘5mm。
⑵搭接标记放置除中心曝光双侧都可外,一般应放于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对于双壁单影透照(含源在曲面工件内且焦距大于曲率半径)时,必需放于胶片侧。
⑶受检部位工件不适合打钢印标记的,应采用画图和记号笔写的方式办理。
像质计源铅字识别标记产品编号焊缝编号片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厚度焊工号透照日期图 1-2观片灯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黑度为的底片,且观片灯窗口的漫散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份屏蔽。
评片室评片应在专用的评片室进行。
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黑度计和核准黑度片采用型黑度计自带的黑度片。
黑度计误差小于等于.黑度计每六个月校一次。
黑度片至少每两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显定影剂手工冲洗用显、定影剂两方。
时间和湿度应符合胶片T 利用说明书要求。
6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和射线检测机会同一条对接接头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
距对接接头中心各40mm范围内的焊疤、飞溅、成型粗糙及表面缺点等应修磨,以不掩差或干扰缺点影像显示为度。
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应往检察人员检查合格筒体往整圆后方可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有权拒绝不合标准的对接接头。
除非还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偏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7检测比例及位置检测比例按委托单位要求进行,并知足相应技术要求。
局部检测的焊缝,检测部位由焊接检查员指定。
若无指定则由检测人员按如实际情况选定。
但对所有交叉部位及标度覆盖的焊缝必需百分百检测。
压力容器局部检测的焊缝,发现有超标缺点时,应在该缺点的延伸部位进行扩检。
扩检长度为该焊缝长度的10%,且不小于250mm。
如仍不合格,则对该焊缝100%检测。
8布片规则透照方式按照工件尺寸,射线设备情况,射线检测透照方式可在下列方式当选取a.纵、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单壁透照方式b.纵、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单壁透照方式c.环向焊接接头源在中心周向透照方式d.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e.纵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方式f.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g.小径管环向焊接接头垂直透照方式透照方式的选择应首先考虑缺点的检出率,其次要考虑到工作效率,并结合现有条件的可能而选用行行有效的透照方式。
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周向曝光,其次采用单壁单影法。
对于射线源既可置于容器内,又可置于容器外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内透法,在工件无法知足单壁透照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技术。
全检焊缝的布法a.全检纵缝的第一号片应从焊缝端头开始,从左到右按流水号布片(即中心标记纵向箭头指向右端,横向箭头指向焊缝,下同)b.全检环缝第一号片从交叉部位开始(没有交叉焊缝时应选择焊缝旁有特别附件外,下同)顺时针方向按流水号布片;同一部位各条环缝的第一号片应尽可能靠近同一直线。
局部检测焊缝布片a.局部检测的纵缝从左到右划线布片。
并以左端为第一号片。
但拍片数量及比例必需知足标准及图纸要求。
b.局部检测的环缝应以交叉部位为第一号片。
顺时针方向按流水号划线排号,并对所有交叉焊缝布片。
有人孔等开孔部位在布片范围的焊缝按要求布片,其长度计算在比例范围内。
c.扩检时应在缺点延伸部位(返修位置周围未拍片的部位)布片。
d.当一次透照长度肯定后依次划线,当最后一张底片长度不足时,拍片时应将最后一张底片的贴片位置紧接其前面的一张底片位置移动,重合必然区域,以确保最后一张底片及出现整张底片的焊缝影像。
e.不论检查比例如何,均应按100%检查划线,对直径较大或壁厚较厚的容器环焊缝划线时,应注意限制积累误差和内外中心线位置的重叠的准确性。
9.一次透照长度9.1.一次透照长度用L3表示,除知足几何不清楚度,还应知足透照厚度比值K的要求,对AB级而言,纵缝K≤,环缝K ≤.但对100<D0≤400mm的环向对接接头,允许采用K≤.按照不同透照方式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按照JB/附录D)肯定:a).纵缝一次透照长度的肯定K=一次透照长度L3=2L1tanθ(θ≤°)见图当胶片长度为360mm时,一次透照长度应300~310为宜。
θ'图 1-3b).环缝单壁外透法,一次透照长度及有关参数N=180aa=θ-η Q=cos -1〔1+(K 2-1)T/Do k〕 η=sin -1( Do Do+2L1 sin θ ) L 3= πDo Nc).内透偏心法(F <R )的一次透照长度及有关参数N= 180aa=η-θ η= sin -1(Di Di-2L1 sin θ ) θ= cos -1〔1-(K 2-1)T/Di k〕 L 3= πDo Nd).内透偏心法(F >R )一次透照长度及有关参数N= 180°aa=θ+η θ= cos -1〔1-(K 2-1)T/Di k〕 η= sin -1(Di 2L1-Di sin θ) L 3= πDo Ne).计算法肯定双壁单影法的一次透照长度及有关参数N= 180°aa= θ+η θ= cos -1〔1+(K 2-1)T/Do k〕 η= sin -1(Do 2F-Do sin θ) L= πDo N注:D 0筒体外径Di 筒体内径L 1核心至工件的距离F 核心至胶片的距离K 透照厚度比值F ).内透中心法(F=R )采用此法时,射源置于容器中心,胶片或整条或张覆盖在整圈环缝外壁上,射线对环缝做一次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