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社科类文本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同学们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征;3.结合以前学过的戏剧类课文,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4.通过了解世界现代文学创作的绚烂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和斗争。
课本节选了全剧的最后一场。
先写了朱丽叶殉情,然后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最终使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蕴含着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荒诞派戏剧在巴黎戏剧舞台上的上演,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被打破了,贝克特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我们今天要学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三、学生谈阅读过后的直接印象,尽量让学生寻找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知识点巩固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够有效地系统地总结归纳与整理知识点,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本质掌握和理解。
2、能够提高高考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语境认识和文学修养水平。
3、通过针对性强的语文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策略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1、高考必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整理。
2、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和解读。
3、精选知识点的详细解析和案例讲解。
【教学难点】1、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社会背景的深度挖掘和解读。
2、对于高考必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整理以及相关案例的详细解析。
【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主导讲解,引导学生的参与和讨论。
2、通过针对性强的语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策略和应变能力。
3、通过组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高考语文是一门广博而深厚的学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
学生应该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作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2、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典型文学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知识点。
这一知识点包括文学名言、文学作品的标签、文学术语和典故等。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4、现代写作常识现代写作常识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各类文本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篇章分析和写作策略的制定。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现代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文章写作能力。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掌握高考语文考试的考点和出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对于教师备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备课教学。
一、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背景高考语文考试,是国家统一高考的科目之一,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考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
针对这些考试内容,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因此,备考成了很多人的主要任务。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备课教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应运而生。
这份教案重点解析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点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提高和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主要内容1.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编写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教案是比较必要的。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在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下的内容:1)了解文章的类型和文体,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查找文章的内在联系;2)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3)学会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如比喻、排比、反问等,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对文章意义的影响;4)掌握答题技巧,如精读原则、意义衔接原则、选择观点和态度原则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答题。
2.文言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教师编写文言文阅读部分的教案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下的内容:1)学习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句子结构、词语义项、典故、修辞手法等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2)了解文言文的风格和特点,因为它相较于现代文和古诗词而言更加偏重文学性和表达手法;3)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内涵,了解文言文所阐述的价值观和思想,把握文言文的主旨;4)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如按主题寻找关键词、画出句意图、辨析元素、抓住修辞等。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编现代文阅读教师备课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教学案
年度卷别所涉考点选文2015上海卷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地图与理论模型》福建卷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说不尽的萤火虫》——摘编自《新华文摘》广东卷分析作品语言特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2013广东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2012福建卷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作品语言特色《蟋蟀之话》夏丏尊山东卷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析作品语言特色、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古怪的重水》叶永烈——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最新考向1.从材料的选择上看,科普文章兼顾中外作品,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地理等各方面。
2.从题型上看,试卷有的以“主观题+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有的以纯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从考查内容上看,注重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分析语言特色”等的考查。
4.从考查趋势上看,新课标全国卷多年没有考查科普文章,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考查的可能性在增大。
1.概念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错误!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2.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错误!递进式等。
3.说明顺序科普文的写作顺序有错误!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专题2 科普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1.科普文章已进入新高考信息性阅读的命题范围。
如2020新高考Ⅱ卷选用了有关微生物的科普文章。
2.命题所选用的材料,具有知识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多等特点。
从考查的趋势看,选材既注重文本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又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了时代特色。
3.科普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灵活,一般为选择题与简答题相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相结合,信息归纳与文体特征考查合理搭配,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创新题型屡见高考试卷。
阅读导引一、科普文章的基本概念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而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人们探求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兴趣。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
二、科普文章的一般分类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科学说明文,二是科学小品。
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三、科普文章的基本特征1.内容的科学性。
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
生动性体现在善于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
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知识。
四、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其文本阅读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文本和不同文本材料的纯文字文本的信息组合体两类,这些文本紧密围绕同一主题,材料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考查考生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的能力。
混合类文本阅读与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有类似之处,可采用三个步骤。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社科文)》教学设计精选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社科文)》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社科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社科文)》教学设计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精编版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1.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2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1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2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3)读,把握全文内容1(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2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 2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科普与新闻阅读的文本特点与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实用类阅读中科普与新闻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科普文考点解读】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科普文规律揭示】科普文阅读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现实。
考查面广,涉及到了分析鉴赏语言、把握结构、筛选信息、分析写作手法与体裁特征、概括中心意思等考点。
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有各考点独立命题形式,也有几个考点综合命题的形式。
对结构的考查一般包括:①划分文章的层次。
②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③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④鉴赏谋篇布局的特点。
对语言的考查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重点字词、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分析概括;二是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科普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对手法的考查常与对语言的考查结合起来体现。
这类题目的考查与文学类文本不同的就是体裁特征,考生要注意在复习中掌握科普文的体裁特点。
探究概括科普作品中心意思,则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还可以是对作品反映出来某种思想倾向或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
【科普文技巧指导】1.掌握科普文的特点:(1)短小性。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小说阅读 课时18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学案18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复习任务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活动一 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 和方法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现代文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6——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考点。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必须重点加强的内容。
一、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如何去阅读。
现代文阅读,需要采取正确的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1、快速浏览快速浏览是指在阅读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需注意的是,快速浏览不要深入推敲,只需要了解主题和大意,以便后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2、重点标记重点标记是指将文本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标记出来,这些重点可能是重要的观点、建议或者结论等。
通过标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还可以筛选给出答案的关键细节。
3、深入阅读深入阅读是指在快速浏览和重点标记之后,针对某些难点或不明白的地方再次深入地读一遍。
需要注意,深入阅读时,要避免读到一个细节上“卡壳”,而忽视了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逻辑性。
二、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辅助理解和掌握文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1、建立框架可以将阅读的文本按照主题、目的、结构等内容建立框架,将这个框架记住。
这样,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向着这个框架的方向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2、使用画图工具可以通过画图工具,对文本的结构、主旨等进行整理和记录。
特别是一些图表、例子、数字等,可以通过画图工具更直观地理解。
3、词汇理解阅读时遇到生僻、难懂、特别专业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查阅词典等方式进行词汇理解。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三、阅读实践阅读实践是指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阅读实践的建议:1、多读多练阅读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多读一些现代文,注重练习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理清思路,从而高效学习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理清思路,从而高效学习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是每位考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理清思路,从而高效学习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备考方法。
一、理清语文复习思路1、从总览入手复习从来没有单一的规律,过早地陷入细节,容易让复习茫然无措。
所以,从总体概括语文考试知识点入手,是理清语文复习思路的第一步。
2023届高考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作文四个模块,因此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分别调整复习计划,因地制宜。
2、分解知识点针对上述考试内容,考生需详细分析试卷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建立相应知识框架。
例如,对于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对每篇文章特点、基本结构和含义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完形填空考生则要明确每道题目的主旨、词汇选择和语态转变等知识点,并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短文改错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语法错误例如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句子结构不完整等,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自己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写作考生则要明确在考试中涉及的类型,如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并了解各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清楚写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3、精简技巧在上述复习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找出学习的关键点和技巧,不断精简和更新自己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加强对标题、首段、尾段、主题句、细节句的重点把握;在完形填空环节,可以拓宽自己的词汇量、理解同义词的正确转化;在短文改错活动中,可以围绕自己比较薄弱的语法知识点提高;在写作环节中,可以寻找好的作文模板,锻炼排版和思路的能力。
二、如何执行语文复习计划1、合理利用时间在语文复习中,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考生要针对每项复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复习时不要被别的事情干扰,要学会集中注意力,让每个时间段都能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在中高峰状态下,高效工作。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3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3十、(09年全国卷Ⅰ/陕西)阅读下面的字,完成~7题。
(1)甲骨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
孙诒让《契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
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
罗振玉首先把《说解字》所收的古和全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观之,无不谐也”。
(2)“王”字释出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
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字学家们。
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如此等等,其说不一。
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和器形,并列举甲骨、全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3)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
从甲骨、金(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
“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 ,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4)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
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
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精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社科类文本阅读教案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
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
知识梳理:
一,考纲分析
《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理解”“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等三个能力层级共九个考点,但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能力要求其实只有“理解”“分析综合”,具体四个考点则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考查的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信息的理解。
所谓重要词语,主要是指文章说明的对象、主要概念、反复出现的词语等,如湖北卷的“湿地”、安徽卷的“人择原理”、重庆卷的“人体生物钟”等;所谓重要句子,是蕴含重要信息的句子,包括直接宣布新发现、新推测、新技术、新理论的句子,表现全文主要观点的句子,概括性强、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句子,如上述湖北卷要求分析的句子;所谓重要信息,是指文中说明的新知识、新概念、新发现,以及对此进行的解释、阐述,如湖北卷第8题四个选项都是有关文中最重要的信息“湿地生态”的。
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信息都是阅读时要重点把握的,在阅读与练习中,要增强对这些重要词、句、信息的敏感性。
二、洞悉试题陷阱,有效排除错误信息干扰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多采用客观选择题测试,命题者在编制选项时,一般是通过“变换、删减、拼接”的方式对原文信息进行加工。
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变换、删减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状语),造成范围、程度、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的不同;或删减信息要点,造成信息残缺;或拼凑信息,造成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颠
倒主客体等错误。
具体说说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设置试题陷阱的主要形式。
1. 改变范围、程度。
这类陷阱主要是就数量、范围、程度而言的,命题者往往改变原文中表述的范围、程度,以干扰考生选择。
如湖北卷第7题B项“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选项中增加了“所有”一词,扩大了范围;第8题B 项“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而原文分别是“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与“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
有无“过度”一词,“完全不同”与“不尽相同”的表述,程度显然有别。
2. 信息残缺。
故意缺漏某些信息,改变文中相关概念的外延或内涵。
如湖北卷第6题A项“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而原文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选项删减了“暂时的”这一限制语,信息的残缺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3. 强加因果。
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有因果关系,或是将多因一果、一因多果简单化成一因一果。
如湖北卷第9题A项“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高低并不只是由湿地资源量这一个因素决定的,它还涉及到人口数量等,选项的表述将多因一果简单化为一因一果,显然不正确。
4. 无中生有。
选项中表述的内容或推断的依据在原文中无从寻找。
如天津卷第9题A项“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原文只是提到“主要是笨酚,释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
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小”,文章并未提及能够产卵的雌蛾感染萎蔫病。
至于“更容易感染”,更是无中生有。
5.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故意弄错对象,以迷惑考生。
如湖北卷
第9题C项“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原文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
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
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在信息拼接的过程中,对象发生了变化,此外“充分保持”亦言过其实。
6. 混淆或然必然、未然已然。
将或然变成必然、未然换成已然,或反之。
如湖北卷第8题C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而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水质污染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同因素导致的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只是可能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安徽卷第6条C项“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而原文说“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可见仍只是理论上的推想,是未然,不是已然。
7. 颠倒是非。
顾名思义,就是选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
如天津卷第9题C项“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
”原文说“橡树叶含有大量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一个安全庇护所,不受萎蔫病的影响。
”“摄入苯酚给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代价。
”“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段的吉普赛蛾突发态势很快地被病毒流行病所抑制。
”可见选项C的表述与原文意思正好相反。
三、掌握阅读方法,确保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基于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文体及命题特点,阅读此类文章时,一般可按以下步骤与方法进行:
1.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阅读时应先快速浏览全文及试题,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
2.审清题意,准确定位。
认真审读题干及选项,准确获取题干及选项信息,然后根据题干及选项信息,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语句,
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准确定位信息区间。
3.细加比较,辨明正误。
把选项与原文中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范围大小、数量多少、程度高低、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等等的词语,与原文相比有无变化,变化是否导致信息差异。
在比较中识别陷阱,辨明正误,在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寻求正确答案。
4.由此及彼,推断有据。
推断是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
推断强调的是“由此及彼”,在选项中陈述的“彼”都要在原文中找到“此”,即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依据,如果失之有据,推断则不成立。
这实际上主要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准确获知信息的能力。
明白这一点,便不难对推断题做出正确选择了。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核心是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透彻地掌握有关科技知识。
考生做题时只要能够静心、细心、耐心,运用平时训练的方法,避开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准确获取信息,细加比较,耐心甄别,在这类阅读中获得高分直至满分,应该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