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鞘内注射方式的改良与验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鞘内注射方式的改良与验证【关键词】注射,脊髓;布比卡因;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鞘内给药是在脊髓水平研究药物作用的重要手腕,因直接鞘内注射方式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被愈来愈多的学者所利用。传统的鞘内注射方式为Mestre法,它是以穿刺时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1],但笔者在进行动物实验进程中,发觉该判定标志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对鞘内注射方式进行改良(即New法),以回抽有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标志,并验证其靠得住性。

1 材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SD大鼠60只,雌性,9~11周,体质量(320±)g (290~34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5,随机均分为2组,别离按New法和Mestre法进行穿刺,鞘内注射%布比卡因。盐酸布比卡因(上海复星朝辉药业公司);异氟烷(意大利雅培公司);25 μL微量进样器(上海高欣玻璃仪器厂),针头剪短至 cm,针孔长径磨至<1 mm,蒸馏水洗净后高压灭菌备用。

方式 New法组大鼠在%异氟烷麻醉下[2],取伏坐位,以L5-6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维持穿刺点与大鼠背部最高点的垂直距离>3

cm。实验者左手探及髋结节,其水平位置即为大鼠的L5-6棘突间隙。左手拇指和中指置于大鼠L5-6棘突间隙双侧,并向外绷紧皮肤。以食指定位,右手持微量注射器从间隙垂直缓慢进针,显现甩尾动作时助手按压大鼠一侧颈静脉部位,注射器回抽有脑脊液后注药10 μL,注药时常又显现甩尾动作。Mestre法组具体操作按文献[1]进行。观看2组大鼠在注射布比卡因苏醒后双后肢的瘫痪情形:有无瘫痪、针刺反映及夹尾反射。

统计学处置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进行处置。2组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查验,P<为不同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用New法进行鞘内注射,30只大鼠中有4只未显现穿刺成功的标志,即回抽无脑脊液或注药进程未显现甩尾动作。大鼠苏醒后,Mestre法组大鼠活动自如14只,针刺反映及夹尾反射均显现躲避现象,瘫痪16只,瘫痪率(%)。而New法组大鼠均显现双后肢瘫痪,两后肢不能负重、拖地和针剌小腿无回缩,瘫痪率100%。2组不同有统计学意义(χ2=,P<)。

2 讨论

在动物实验中,鞘内给药是研究药物在脊髓水平作用机制的重要给药途径,而愈来愈多的学者利用微量进样器采纳Mestre来进行实验

研究。Mestre法以大鼠的尾巴显现哆嗦或突然的侧向甩动为鞘内穿刺成功的标志,以为是注射针头触及大鼠的终丝所致,从理论上说明针头正好位于蛛网膜下腔[1]。本研究发觉,Mestre法组中布比卡因注射终止后有14只大鼠活动自如,提示药物并未注入蛛网膜下腔,说明了这种标志方式并非靠得住。笔者以为由于大鼠棘突间隙较小,微量进样器的针头碰着周围神经根时一样可显现甩尾或侧身动作,而且即便微量进样器针头进入蛛网膜下腔,也不能证明针孔是不是全数位于腔内,从而未能使药物全数注入蛛网膜下腔。为此,笔者改良了注射方式,以回抽到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观看注射布比卡因后大鼠的双后肢瘫痪情形。结果说明,采纳新法的大鼠均显现瘫痪,瘫痪率高于Mestre法组(P<),证明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靠得住性,而且操作进程简单迅速。

本次改良的方式不足的地方在于并非是每只大鼠都能回抽到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笔者穿刺了30只大鼠,有4只未显现穿刺成功的标志,穿刺成功率为86%,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强调实验中大鼠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并压迫颈静脉,以利于脑脊液回抽。研究还发觉,周龄越大(>9周),穿刺成功率越高。

国内报导,在大鼠清醒情形下完成鞘内穿刺给药的操作,以为如此可幸免麻醉药对研究可能产生的阻碍[3]。可是笔者发觉,清醒穿刺时大鼠显现明显的挣扎扭动,穿刺极难成功,而且阻碍到对穿刺是不

是成功的判定,与文献报导类似[4]。采纳在%异氟烷浅麻醉下进行鞘内穿刺给药的方法,停药后大鼠可在1 min内苏醒,对随后实验研究阻碍很小,值得推行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estre C,Pelissier T,Fialip J,et al. A method to perform direct transcutane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rats[J]. J Pharmacol Toxicol, 1994,32(4):197200.

[2] Zucker J. Central cholinergic depression reduces MAC for isoflurane in rats[J]. Anesth Analg, 1991,72(6):790795.

[3] 王怀泉,郑方,李文志.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9(4):235236.

[4] 林献忠,李继勇,陈冀衡,等. 大鼠经皮穿刺鞘内给药方式在疼痛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