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鞘内注射方式的改良与验证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922717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b.png)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
王怀泉;郑方;李文志
【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09)004
【摘要】@@ 大鼠是研究镇痛药物脊髓作用的常用动物,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大鼠鞘内埋管法,其次是动物脊髓横切或电毁损消除高位中枢的影响[1].这两类方法均需手术,操作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此外,有作者报道了清醒小鼠鞘内注射模型[2,3].由于疼痛研究中大鼠较小鼠更为常用,我们研究了清醒大鼠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h)模型的可能性,并以福尔马林疼痛模型上测定吗啡镇痛作用的方法进行验证.
【总页数】2页(P235-236)
【作者】王怀泉;郑方;李文志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大鼠鞘内注射方法的改进与验证 [J], 陈烨;陈彦青;李德龙
2.清醒无拘束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 [J], 王洁;吕吉元;张明升;牛拴成;张轩萍;杨彩红
3.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其验证 [J], 双卫兵;王志慧;王东文;吴博威
4.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骨折模型大鼠行为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J], 王敏; 任斐; 高慧
5.右美托咪定及舒芬太尼联合鞘内注射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A激活电流的作用 [J], 舒洛娃;王古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的影响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5a4fce3ee06eff9aff80733.png)
鞘内注射KG—50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的影响目的观察鞘内注射KG-501对腰段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n=10)、CCD+DMSO模型组(T0组,n=10)、KG-501组(T1组,n=10)。
T0、T1组制备CCD模型,S组仅暴露L4-5椎间隙。
术后14dT0组鞘内注射30μL10%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T1组鞘内注射溶于10%DMSO的KG-501 25μmol/30μL。
各组在造模前1d,造模后第4d、7d、10d、14d(t1-t5)均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和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
T0、T1组给药后2h、4h、10h、12h、24h(t6-t10)时进行上述行为学检测。
结果与S 组比较,T0、T1组在t2-t10时PWTL缩短,PWMT降低(P<0.05);与T0组比较,T1组在给药后t7-t9时PWTL(12.9±1.0VS16.8±2.0、13.1±1.3VS20.6±2.1、12.4±1.3VS15.8±1.6)(s)延长,PWMT(9.2±1.7VS12.5±1.2、9.1±1.7VS16.7±3.7、9.2±1.8VS12.7±1.8)(g)升高(P<0.05)。
结论鞘内注射KG-501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反应。
标签:KG-501;CCD模型;CREB;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被认为是由外周或中枢感受系统的病变或者受疾病影响而产生的慢性疼痛[1]。
坐骨神经痛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带来了重要的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2]。
数以千例的病例研究表明,硬膜外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3]。
虽然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但仍有约10~15%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4]。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抗伤害影响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抗伤害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f9f7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b.png)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致痛⼤⿏的抗伤害影响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致痛⼤⿏的抗伤害作⽤摘要中⽂论著摘要⽬的探讨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Dex)能否抑制福尔马林致痛⼤⿏的疼痛效应以及对⼤⿏脊髓背⾓nNOS mRNA表达的影响。
⽅法本实验包括两部分内容:(1)观察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福尔马林疼痛⼤⿏⾏为学的影响。
(2)采⽤Real Time PCR,检测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脊髓背⾓nNOS mRNA表达的影响。
成年雄性SD⼤⿏24只随机分为S组为假⼿术组(⿇醉、消毒,不在脚底注射5%甲醛,⿇醉前10 min鞘内注射⽣理盐⽔20µl );O组为⼿术对照组;D1组为Dex 5µg/kg组;D2组为Dex 10µg/kg组。
在1.5%异氟烷⿇醉下,O组、D1组和D2组在所有⼤⿏右后⾜底⽪下注射5%甲醛40µl,D1组和D2组于术前10min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S组和O组鞘内注射0.9% 氯化钠溶液20微升。
观察⼤⿏在I相(O-5min)和II相(15-50min)疼痛⾏为学变化(包括缩腿、舔⾜、咬⾜动作),并进⾏Dubuisson 评分。
注射福尔马林1⼩时后处死⼤⿏,打开椎板,暴露腰膨⼤部的脊髓,⽤⼿术⼑⽚切下腰膨⼤部脊髓。
将采集到的脊髓组织浸泡于⾮液氮型样品RNA保存液中,⽤Trizol法提取⼤⿏脊髓组织总RNA,并⽤Beckman核酸蛋⽩分析仪测提取的总RNA的浓度,将提取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4℃保存备⽤。
采⽤Real Time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背⾓L4-5nNOS mRNA表达情况。
结果各组⼤⿏,在I相中的疼痛评分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O.05);在II相中与O组相⽐,S、D1、D2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2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于D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组nNOS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于其他3组(P值均<0.05),D1组的nNOS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于D2组和S组(P值均<0.05)。
鞘内注射三氯化铝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
![鞘内注射三氯化铝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daa853410661ed9ad51f382.png)
1 材料和方法
1 . 1 仪器装置和试剂 避暗仪、 跳台仪(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生产) , 手术显微镜( 德国 B r a i n l a b公司, M C 1型) 。 A l C l ( 上海试剂二厂生产) 。单克隆小鼠 t a u抗体, 3 多克隆兔抗 β A P P / A 抗体, S A B C免疫组化试剂 β 1 4 0 A B ( D a k o 公司) 。以上试 盒( 武汉博士德公司) 。D 剂均为分析纯。 1 . 2 A l C l D动物模型 3 鞘内注射法建立 A S D雄性大鼠, 体重 2 8 0~ 3 3 0g ( 新疆医科大学
避暗回避实验: 长6 0c m , 宽2 5c m , 高3 0c m有 机玻璃避暗回避实验箱, 分明暗两室, 两室间有一直 径 8c m的圆孔, 室底均布有可通电的铜栅。利用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 0 0 6年 1 0月; 2 0 ( 5 )
·4 2 7 ·
鼠喜暗的习性, 将大鼠背对暗室的洞口放入明室, 并 开始计时, 大鼠很快进入暗室, 此时接通暗室电源, 给予 4 0 V直流电电击大鼠 1s , 其会逃出暗室。如此 训练 5m i n , 2 4h 后再测。记录大鼠从放入明室到进 入暗室遭电击的时间为潜伏期, 并记录 5m i n内大 鼠受电击的次数为错误次数。 跳台实验: 跳台仪为长宽高均为 3 0c m 的有机 玻璃箱, 底部铺设铜栅作为刺激电极, 内置一高 7 . 0 c m 、 直径 7 . 0c m 的橡皮垫安全台可供大鼠回避电 击用。先将大鼠放置安全台上让其自动下台 3次, 0V电击, 受到电击后, 其 第 4次跳下平台即施予 4 会重新跳到平台上躲避刺激, 多数大鼠会再次跳至 铜栅, 受电击后又跳上平台。如此训练 5m i n , 2 4h 后记录大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及 5m i n内跳下 平台的次数, 分别作为潜伏期和错误次数。 1 . 5 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行为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 断头取左侧大脑皮 质和海马, 1 0 % 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切片厚度 3~ 5μ m 。每 个 标 本 取 切 片 9张 ( 包括皮质和海 马) , 其中 5张常规 H E染色, 观察颗粒空泡变性变 i e l s c h o w s k y 染色, 观察神 化和锥体细胞计数。1张 B 经原纤维缠结( n e u r o f i b r i l l a r yt a n g l e s ) 。3张免疫组 4 2 ℃烤片过夜。用免疫组化 A B C法进行淀 化染色, 粉样 β蛋白( a m y l o i dβ p r o t e i n , A ) 、 淀粉样 β蛋白 β 前体( a m y l o i dβ p r o t e i np r e c u r s o r , A P P ) 和微管相 β
鞘内注射Roscovitine缓解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鞘内注射Roscovitine缓解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https://img.taocdn.com/s3/m/aee22ff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2.png)
鞘内注射Roscovitine缓解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杨磊;马正良;史长喜;钟妤;顾小萍【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09(025)004【摘要】目的在SD大鼠脊髓后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上观察鞘内注射Roscovitine的镇痛效果.方法用不锈钢棒(长4 mm,直径0.7 mm)持续件压迫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建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溶解于DMSO 10 μl中的Roscovitine 50 μg(R组);同时设CCD术后第7天只给予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DMS0)10 μl的CCD组(C组)和非CCD处理、并给予鞘内注射DMSO 10 μl的假手术组(S组).三组均于CCD术前、术后第7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24、72 h榆测机械痛缩足阈值(PWMT)和热痛缩足潜伏期(PWTL).CCD术前及给药后72 h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门氨酸(NMDA)受体2A亚基(NR2A)的表达水平.结果 R组和C组给药前PWM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3.64±0.40)g vs.(14.38±1.53)g,(3.50±0.77)g vs(13.25±2.21)g],也明显低于S 组的(11.31±1.13)g(P<0.05).R组和C组给药前PWTL均较术前显著缩短[(9.28±1.18)s vs(18.34±1.23)s,(8.91±1.08)s vs.(18.59±1.92)s],也短于S组的(18.45±1.44)s(P<0.05).R组PWMT在给药后24 h较给药前和C组显著增加[(7.32±0.69)g vs.(3.64±0.40)g,(3.86±1.14)g](P<0.05),而给药后2 h PWTL,较给药前和C组显著延长[(15.464±1.51)s vs.(9.28±1.18)s,(9.91±1.07)s(P<0.05).给药后72 h,R组脊髓背角NR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0.21±0.02)vs.(0.26±0.01)](P<0.05).结论鞘内注射Roseovitine能有效改善CCD大鼠痛行为学反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NR2A受体表达有关.【总页数】3页(P335-337)【作者】杨磊;马正良;史长喜;钟妤;顾小萍【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麻醉科;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麻醉科;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麻醉科;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麻醉科;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J], 刘瑞杰;邵金平;任秀花;臧卫东;韩雪萍2.鞘内注射可乐定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J], 贺正华;郭曲练;邹望远;黄长盛3.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 [J], 钟妤;陈佳林;谢玉波;陈静4.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王瑗;冯建梅;卫白杨5.鞘内注射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内交感神经芽生的影响 [J], 王海涛;杨美蓉;颜涛;李士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鞘内注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实验研究
![鞘内注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dd3601581b6bd97f19ea45.png)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 表 明哺 乳 动物 雷 帕 霉 素靶 蛋 白 ( m lntgt f aa yi, Ma maa re o pm cn i a r o R是 r O ) 一种 结构 和 功 能保 守 的丝 氨 酸/ T 苏氨 酸 激 酶 , 泛 分 布 于 神 经 广 系统并 与 疼痛 密 切相关 , 异性 抑 制剂 雷 帕霉 素 敏 感 信 号通 路 参 与 突 其特 触 可 塑性 变化 的调 节 【 。本 研 究 观察 鞘 内 注射 mT R特 异 性 抑制 剂 雷 l J O 帕 霉素 ( a a c , P 对 坐骨 神 经 慢 性 紧缩 性模 型 ( h ncemtc R pmyi R ) nA Cm i o r- l tni uy fh c t ev。C ) 鼠疼痛 行 为学 影 响 的观察 , 讨 脊髓 i jr esi cnreC I大 o n ot a i 探 mO T R活 化在 神 经病 理痛 形成 和 维 持 中 的作 用 , 期 为 神 经 病 理痛 治疗 以 新 药 的开发 提 供理 论基 础 。 1 材 料 与方 法 l 1 动物 的选 择 与试 剂 : _ 健康 成 年 雄 性 S D大 鼠 , 重 2 0—30 , 体 8 2g 于2 2—2 ℃环 境 中 , 饲养 。 2 h昼 夜规 律 照 明 , 中南 大 学实 验 动 4 单笼 按 4 由 物部 提 供 。 R P购 白 美 国 S ma公 司 , E一1 A i g P O管 购 自美 国 B 公 司 , D 3 30热 痛 敏测试 仪 ( g al公 司 , 大利 )2 9 77 U oB se i 意 、30电 子 V nFe 机 械 o ry 痛敏 测定 仪 ( T n C公 司 , 国 ) 美 。 I2 鞘 内置管 术 : 照文献 的方 法 。 腔注 射 1% 水 合 氯醛 30 . 参 腹 0 0 30 /g后 , 大 鼠俯 卧位 固定 , 5 mgk 将 经枕 骨 大 孔 上缘 逐层 剪 开 皮 肤 与 筋 膜, 钝性 分 离肌 肉 , 露寰 枕膜 , 1 l 暴 用 注射 器 针 头 轻 轻 挑 开寰 枕 膜 见 脑 m 脊液 涌 出 , 随呼 吸而 波动 , 时将 P 1 并 此 E一 O管经 破 口处 缓慢 置人 至 腰段 , 导管 长度 约 75—80m, 与一 长约 15m 的聚 乙烯 管相 连 固定 。术 后 . .c 并 .c 排 除痛 觉 异常 和运 动 障碍 大 鼠 , 异 常 表 现 的 大 鼠 鞘 内注 射 2 无 %利 多 卡 因 2 u, 注药 3 s内 未 出 现 双 后 肢 麻 痹 , 认 为 鞘 内 置 管 失 败 , 去 0 l如 0 则 弃
鞘内注射MCP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鞘内注射MCP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0eff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9.png)
鞘内注射MCP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CREB表
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目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比较有限且不够有效。
鞘内注射MCPG是一种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的化合物,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作用。
然而,MCPG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鞘内注射MCPG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分为两组,每组20只。
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使用鞘内注射MCPG,对照组使用无生理活性的盐水注射。
在行为学测试前、注射MCPG/盐水后4、8和12小时采集脊髓组织并检测pCREB表达。
结果:
预计实验组大鼠pCREB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具体变化情况需要后续实验数据支持。
结论:
本研究可进一步探究鞘内注射MCPG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的蛋白质组学变化的开题报告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的蛋白质组学变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be79b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7.png)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的蛋白质组学变化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残疾或死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已经针对脊髓损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虽然有许多治疗方法,但并没有一种可以完全恢复受损的脊髓。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糖皮质激素。
已有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改善轻微或严重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甲基强的松龙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利用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将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质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分析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而探究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后蛋白质质量的变化,揭示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
依据。
同时,本项研究结果也有望拓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示范。
最终的目标是寻找一种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的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改善受损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伤害作用研究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伤害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112803de80d4d8d15a4f47.png)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伤害作用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215006侯永恒,杨建平,张慧娟,成浩,邹丽,王丽娜【摘要】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CBX)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伤害作用。
方法对所有大鼠L4-5鞘内置管,5~7后保留无障碍者。
①行为学研究:成年雄性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五组,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以CBX 0(NS对照)、25、50和100μg的剂量在致炎后0.5h、1d、3d、5d、7d、10d、14d鞘内注射,每次给药后2h测定双侧PWTL。
②形态学研究: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
NS对照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NS 50μl,其它组注射CFA50μl,3d后NS对照组和CFA模型组鞘内注射NS 20μl;CBX处理组鞘内注射注射CBX100μg(20μl)。
鞘内给药后2h,取脊髓腰膨大行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FLIN计数。
结果1、单侧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CFA可以在致炎后2h~7d诱导出双侧的热痛觉过敏,呈现明显的域外痛和镜像痛现象。
鞘内注射CBX可以在炎性痛的不同阶段逆转这种痛阈改变(P<0.05或0.01)。
2、单侧踝关节外侧皮下CFA致炎后的第3天腰段脊髓双侧背角c-fo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表现为致炎后FLI神经元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
而这种改变可以被鞘内注射甘珀酸逆转,与CF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结果证实甘珀酸,作为一种缝隙连接阻滞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诱导的病理性疼痛(包括域外痛和镜像痛)具有显著的抗伤害作用,提示缝隙连接可能参与炎性疼痛的中枢敏感化过程。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 炎性痛;缝隙连接; 甘珀酸;脊髓背角;c-fos蛋白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Carbenoxolone on AdjuvantArthritis Rats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carbenoxolone (CBX), a gap junction blocker, o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Methods Chronic lumbar intrathecal catheters were implanted and then confirmed in all rats. 1) Animal behavior research:4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Adjuvant arthritis model was produced by inoculation of complete Freud’s adjuvant (CFA) at outer side of left ankle joint. Four doses of CBX (0, 25, 50, 100μg) were respectively administered in 4 groups at 0.5h, 1d, 3d, 5d, 7d, 10d, 14d post-CFA. Bilateral PWTL was measured at 2h after each drug delivery. 2) Morphological study: 15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n=5). NS control group rats were given hypodermic injection of NS 50μl at outer side of left ankle joint, whereas others were given CFA 50 μl inoculation. 3d later, NS control group and CFA group rats were given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NS 20 μl, and CBX group CBX 100μg (20 μl). 2 h after every drug delivery, spinal intumescentia lumbalis were taken to conduct c-fos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analysis and FLIN counting. Results 1) CBX could reverse periphery CFA-induced thermal hyperpalgesia dose-dependently in all phrases of inflammatory pain (P<0.05 or 0.01). 2) Expression of c-fos protein in lumbar spinal bilateral dorsal hor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3rd day after CFA injection,with an increase in FLI neurons numbers and size. Intrathecal carbenoxolone could reverse such change. Compared with CFA groups, the difference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proved that carbonexolone, as a kind of GJ blocker, has significant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n adjuvant arthritis-induced pain (including extraterritorial and mirror-image pain), which suggests gap junc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ntral sensitization of inflammatory pain .Key words Adjuvant induced arthritis rats, Inflammatory pain, Gap junctions, Carbenoxclone,spinal dorsal horn,c-fos protein病理性疼痛是指由组织损伤和炎症、神经系统损害或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引起的疼痛现象。
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变化的影响
![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变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2c198cb9d528ea81c77975.png)
级, 体重 20~ 5 , 2 20g 雌雄 不 拘 , 由安徽 医科 大 学 实 验 动 物 中心 提 供 。随 机 分成 鞘 内注 射 N F组 ( G n= 2 ) 肌 肉注射 N F组 ( 0 、 G n=1 )和对 照组 ( 内注 射 6 鞘
N , 2 ) S n= 0 。 1 2 实 验方 法 .
早被 发 现 也 是 被 研 究 最 多 的 神 经 营 养 因子 。N F G
有利于神经干细胞 的存活 , 有促进其分化 和营养神
经元 的 能力 , 中枢 及 周 围神 经 元 的 发 育 、 化 、 对 分 生 长 、 生 和功 能表 达有 调控 作 用 。神经 干 细胞 ( e— 再 nu
经元平 均数 目较对 照组 和肌 肉注射 N F组多 , G 星形 胶质 细 胞分布没有对 照组 和肌 肉注射 N F组 广泛 。结 论 G 鞘 内注 射 N F更能 够增加 内源性 神经 干细胞 数 目, G 促进其 向神 经 元方 向分化 , 从而更有效 的促进神经发 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
rl tm cl N C ) a s e s, S s 的概 念 提 出后 , S s 以分 裂 e l NC 就
能力强 、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等特性成为神经科学研
究 的热点 。成 年 哺乳 动物 脊髓 中存 在 N C , S s为脊 髓
21 0 2 0 l一 4— 8接 收
大鼠单笼饲养 , 术后前 4天注射青霉 素钠 (0 2 万 u次, / 2次/ ) 早 晚辅 助 排 尿各 一 次 , 至 自主 d; 直
12 1 模 型 制备 及 微 量给 药装 置 的 置入 ..
将 大 鼠
用 1 %水合氯醛 (. l O ) 0 03m/ 0g 麻醉, T。 l 以 棘突为
经大鼠腰骶部鞘内置管给药技术的研究
![经大鼠腰骶部鞘内置管给药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14d30bab84ae45c3a358c35.png)
经大鼠腰骶部鞘内置管给药技术的研究目的:改进大鼠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技术,探索更加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大鼠鞘内给药的新方法。
方法:健康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寰枕膜鞘内置管组(C组,n=30)和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组(T组,n=30)。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接受经皮切开寰枕膜鞘内置管操作,T 组大鼠接受在L6~S1间隙,用20 G穿刺针行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操作。
两组大鼠在操作成功后,均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10 ?L。
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置管成功只数、瘫痪只数以及死亡只数。
结果:与C组比较,T组大鼠鞘内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术后瘫痪、死亡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技术是一项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鞘内给药方法。
大鼠鞘内置管给药是研究药物在脊髓水平作用机制的常用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疼痛领域的研究[1-4]。
尤其对于需要在大鼠脊髓腰膨大部位进行鞘内给药的实验研究,鞘内置管给药技术更是尤为重要。
传统的鞘内置管是经寰枕膜鞘内置管,由于是经皮切开置管,创伤较大,且PE-10聚乙烯导管要下行经脊髓颈曲、胸曲后才能到达大鼠腰膨大的部位,术中易损伤脊髓而导致大鼠瘫痪或死亡,并且大鼠接受经皮切开寰枕膜鞘内置管操作后,术后需要修养恢复5~7 d后才能观察其痛行为反应。
这种方法周期长,大鼠瘫痪率或死亡率较高[5]。
近几年,随着鞘内给药技术的不断改良,反复腰骶部直接鞘内注射给药技术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注药部位在腰骶部,无法满足在胸段给药的实验要求。
而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给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因此,本研究通过将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技术与传统的经皮切开寰枕膜鞘内置管技术进行对比,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分组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60 g,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穿刺腰骶部鞘内置管组(T组)和经皮切开寰枕膜鞘内置管组(C组),每组30只。
SNL大鼠鞘内注射利多卡因镇痛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SNL大鼠鞘内注射利多卡因镇痛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3734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0.png)
SNL大鼠鞘内注射利多卡因镇痛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SNL大鼠鞘内注射利多卡因镇痛的实验研究摘要:SNL模型是一个常用的神经病理模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SNL大鼠模型中应用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进行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利用SNL大鼠模型建立实验组(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和对照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评估镇痛效果。
通过统计疼痛行为学分数、活检组织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指标等,对比两组差异,并探究鞘内注射利多卡因的镇痛机制,为SNL大鼠模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SNL模型、利多卡因、鞘内注射、镇痛、疼痛行为学、生物化学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神经病理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用于模拟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究治疗新途径和药物评价。
SNL(spinal nerve ligation)模型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神经病理模型之一,模拟末梢神经损伤,能够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作为重要的生理信号,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生理机能,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压抑和影响,造成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本研究将利用SNL大鼠模型,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进行鞘内镇痛,探究利多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NL模型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也为疼痛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在SNL大鼠模型中应用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进行鞘内注射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进而评估利多卡因镇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选取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只。
在全麻下进行SNL手术模型的建立,试验组进行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动物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评估镇痛效果。
2.相关指标的检测使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PCR技术等手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还对动物活检组织的分子水平、组织病理变化和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镇痛效应的可能机制。
浅论大鼠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炎症性疼痛的研究
![浅论大鼠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炎症性疼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f3e83510a6f524ccbf8542.png)
浅论大鼠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炎症性疼痛的研究【摘要】【目的】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
【方法】 96只SD大鼠,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成16组(n = 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 ~ 100 μg)、替扎尼定组( ~ 5 μg)、混合药物组(1/2、1/4、1/8、1/16)、各拮抗组。
鞘内置管后7 d采用20 g/L的多聚甲醛溶液50 μL皮下注射方法制作炎症性疼痛模型。
观察记录2时相大鼠缩足舔足次数。
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ID50)及95%的可信区间。
使用Isobolographic 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
【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 ~ 100 μg)和替扎尼定( ~ 5 μg)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
鞘内阿米洛利和替扎尼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
鞘内育亨宾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及阿米洛利混合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
【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
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
鞘内注射阿米洛利产生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可能与中枢?琢2-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关键词】椎管内镇痛; 炎症性疼痛; 阿米洛利; 替扎尼定; 协同作用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amilorid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izanidine o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pain in a rat model. 【Methods】 Ninety-six male SD rats (250 ~ 30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teen groups (n = 6):control group; amiloride group; tizanidine group; amiloride + tizanidine group; and yohimbine group. Seven days after IT catheter placement,50 μL of 5% formalin was injectedsubcutaneously into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right hindpaw using 27-gauge needle. Pain-related behavior was quantifi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flinches. Inhibitory effect (ID50) value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calculated. Isobol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amiloride and tizanidine interaction was conducted. 【Result】Intrathecal amiloride ( ~ 100 μg) or tizanidine ( ~ 5 μg) alone produced dose-dependent treatment effect of acute and chronical inflammatory pain. Intrathecal mixtures (tizanidine + amiloride) produced dose-dependent treatment effect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Intrathecal pretreatment with yohimbine antagoniz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miloride,tizanidin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miloride and tizanidine. 【Conclusion】Intrathecal amiloride and tizanidinealone produced dose-dependent treatment effect of inflammatory pain. The enhancing effects were found between intrathecal amiloride and tizanidin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inflammatory pain produced by intrathecal amiloride may due to ?琢2-adrenoceptor in the spinal.炎症可分为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无菌性炎症,感染性炎症疼痛经抗感染治疗后基本可消除,而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疼痛,临床上广泛存在,比如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等,在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大鼠鞘内注射多塞平脊髓毒性的研究
![大鼠鞘内注射多塞平脊髓毒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2afa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4.png)
大鼠鞘内注射多塞平脊髓毒性的研究徐知菲;黄科昌;王德伟;马丹丹【期刊名称】《潍坊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33)2【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多塞平后大鼠运动功能变化规律,并通过脊髓形态学观察和脊髓凋亡细胞检测进一步探讨多塞平脊髓毒性机理.方法 24只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N组、D10组、D20组和D40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mmol/L、20mmol/L和40mmol/L多塞平,改良Tarlov法评价大鼠运动功能:6h后取大鼠脊髓行光镜形态学观察;TUNEL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①鞘内注射10~40mmol/L多塞平10min后,均能阻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P<0.01);D10,D20组分别于给药后90min和120min恢复到给药前水平;D40组运动功能于各时间点与N组及给药前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②形态学观察:各多塞平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③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数在各多塞平组均高于N组(P<0.05),但D40组与D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鞘内注射多塞平可产生浓度依赖性神经阻滞作用和脊髓毒性.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多塞平脊髓毒性作用.【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多塞平;鞘内注射;神经毒性;凋亡【作者】徐知菲;黄科昌;王德伟;马丹丹【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山东潍坊26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3【相关文献】1.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 [J], 吴春娴2.利多卡因复合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 [J], 赵广翊;丁旭东;周静3.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多塞平对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超微结构的影响 [J], 徐知菲4.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 [J], 赵广翊;赵柏松;曹岩岩;王皓5.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多塞平对大鼠的神经毒性 [J], 徐知菲;黄科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对大鼠的麻醉作用
![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对大鼠的麻醉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62ef3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c.png)
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对大鼠的麻醉作用吴世民;张咸伟;丁汉琳;张铁军;陈林;田玉科【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6(25)4【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后对大鼠的麻醉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0.02 mg·s-1的速度于腰3~4间隙鞘内注入2%利多卡因磷酸盐溶液和2%利多卡因脂质体溶液各0.8 mg.采用行为学观察及机械测痛法相结合,检测药物对大鼠双后肢作用的起效时间、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以及Bromage分级的各级运动阻滞时间.结果两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显示,对照组Ⅲ级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Ⅰ、Ⅱ级作用时间则明显短于实验组(P<0.01).结论脂质体延缓了利多卡因的释放;利多卡因脂质体延长了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时间,具有长效作用.【总页数】3页(P287-289)【作者】吴世民;张咸伟;丁汉琳;张铁军;陈林;田玉科【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2;R965【相关文献】1.不同比例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鞘内注射后大鼠神经行为及脊髓神经结构变化 [J], 赵广翊;赵柏松;高林林;丁旭东2.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 [J], 吴春娴3.利多卡因复合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 [J], 赵广翊;丁旭东;周静4.p38MAPK 信号通路在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诱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J], 郑小兰;陈陵;徐国海;肖凡;胡衍辉;罗振中5.硬膜外注入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增强利多卡因麻醉作用 [J], 王淑云;郑方;李德辉;唐乃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正常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对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正常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对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7c1eb2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e.png)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正常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对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刘枧辉;谢娟华;陈文娟;吴斌;张亚军【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1【摘要】目的研究髓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于大鼠脊髓背角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五个组,每个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的处理)、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10μl)以及髓鞘内注射给药组0.75μg/kg Dex 10μl组(Dex1组)、1.50μg/kg Dex 10μl(Dex2组)、3.00μg/kg Dex 10μl(Dex3组).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观察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MT)的变化和给药前、给药后1 h观察大鼠甩尾潜伏期(TFL)的变化,计算最大抗伤害效应比率(%MPE).取给药后7 h、24 h、48 h的脊髓腰膨大处,检测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FLI)水平.结果 PWMT的结果:给药30 min与给药前相比,Dex1组、Dex2组和Dex3组各组的机械缩足阈值升高(P<0.05);给药后,Dex1组、Dex2组和Dex3组的PWMT较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Dex3组的PWMT比Dex1组和Dex2组高(P<0.05).TFL的结果:给药30 min与给药前相比,Dex1组、Dex2组和Dex3组的TFL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给药后,Dex1组、Dex2组和Dex3组的TFL较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Dex3组的TFL比Dex1组和Dex2组的高(P<0.05).%MPE的结果:Dex1、Dex2和Dex3组的%MPE比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高(P<0.05);Dex3组的%MPE要远远高于Dex1组和Dex2组(P<0.05).脊髓背角FLI表达水平:给药后7 h时,Dex3组的FLI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表达强(P<0.05);给药后24 h时,Dex3组的比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Dex1组和Dex2组的表达水平高(P<0.05);给后48 h时,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髓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能够对大鼠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并且对于脊髓神经不会产生损伤;髓鞘内部应该小剂量的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大剂量3.00μg/kg时虽然镇痛效果较强,但存在短暂的可逆性的脊髓神经毒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on analgesia and c - fos expression in lum-bar spinal cord dorsal horn in rats. Methods Six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as follows (n = 12 each):control group (normal rats did not received any intervention),other groups were intrathecal injected:saline group (normal saline 10 μl),Dex1 group (0. 75μg/ kg Dex 10 μl),Dex2 group (1. 50 μg/ kg Dex 10 μl)and Dex3 group (3. 00 μg/ kg Dex 10 μl). To assess the level of 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at baseline and 30 min after injection and the level of thermal tail flick latency (TFL)at baseline and 1 h after injec-tion,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the maximum possible effect (% MPE). Expression of c - fos in lumbar spinal cord was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at 7 h,24 h and 48 h after injection. Results The levels of PWMT in Dex3 were higher than Dex1 and Dex2. While Levels of TFL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 05)after injection with Dex1,Dex2 and Dex3. The levels of TFL in Dex1,Dex2 and Dex3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and saline groups after injection (P < 0. 05). The levels of TFL in Dex3 were higher than Dex1 and Dex2. % MPE of Dex1, Dex2 and Dex3 were more than control and saline (P < 0. 05),and Dex3 was still more than Dex1 and Dex2 in % MPE (P < 0. 05). Expres-sion of c - fos was higher in Dex3 than inother groups at 24 h after injection (P < 0. 05),which was also higher in Dex3 group than control and saline group (P < 0. 05)at 7 h after injection. Levels of PWMT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 05)after injection with Dex1,Dex2 and Dex3. The levels of PWMT in Dex1,Dex2 and Dex3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and saline groups after injection (P < 0. 05). Conclusion There ar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nd non - neurotoxicity after low dose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0. 75 μg/ kg and 1.50 μg/kg,while high dose of 3. 00 μg/ kg dexmedetomidine associates with transiently reversible neurotoxicity with satisfactory antinociceptive effect.【总页数】6页(P4-9)【作者】刘枧辉;谢娟华;陈文娟;吴斌;张亚军【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09;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09;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09;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09;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和吗啡对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J], 钟敏;胡兴国;招伟贤;曾因明2.鞘内注射艾司洛尔对福尔马林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J], 陈烨;邹聪华;陈彦青3.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J], 宋雪松;李国华;佟丹梅;曹君利;杜宝东4.电针对慢性内脏痛敏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英文) [J], 祁德波;李为民5.蜈蚣全蝎散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及其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徐龙生;冯勤丽;张小平;姚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鞘内注射方式的改良与验证【关键词】注射,脊髓;布比卡因;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鞘内给药是在脊髓水平研究药物作用的重要手腕,因直接鞘内注射方式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被愈来愈多的学者所利用。
传统的鞘内注射方式为Mestre法,它是以穿刺时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1],但笔者在进行动物实验进程中,发觉该判定标志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对鞘内注射方式进行改良(即New法),以回抽有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标志,并验证其靠得住性。
1 材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SD大鼠60只,雌性,9~11周,体质量(320±)g (290~34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5,随机均分为2组,别离按New法和Mestre法进行穿刺,鞘内注射%布比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上海复星朝辉药业公司);异氟烷(意大利雅培公司);25 μL微量进样器(上海高欣玻璃仪器厂),针头剪短至 cm,针孔长径磨至<1 mm,蒸馏水洗净后高压灭菌备用。
方式 New法组大鼠在%异氟烷麻醉下[2],取伏坐位,以L5-6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维持穿刺点与大鼠背部最高点的垂直距离>3
cm。
实验者左手探及髋结节,其水平位置即为大鼠的L5-6棘突间隙。
左手拇指和中指置于大鼠L5-6棘突间隙双侧,并向外绷紧皮肤。
以食指定位,右手持微量注射器从间隙垂直缓慢进针,显现甩尾动作时助手按压大鼠一侧颈静脉部位,注射器回抽有脑脊液后注药10 μL,注药时常又显现甩尾动作。
Mestre法组具体操作按文献[1]进行。
观看2组大鼠在注射布比卡因苏醒后双后肢的瘫痪情形:有无瘫痪、针刺反映及夹尾反射。
统计学处置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进行处置。
2组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查验,P<为不同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用New法进行鞘内注射,30只大鼠中有4只未显现穿刺成功的标志,即回抽无脑脊液或注药进程未显现甩尾动作。
大鼠苏醒后,Mestre法组大鼠活动自如14只,针刺反映及夹尾反射均显现躲避现象,瘫痪16只,瘫痪率(%)。
而New法组大鼠均显现双后肢瘫痪,两后肢不能负重、拖地和针剌小腿无回缩,瘫痪率100%。
2组不同有统计学意义(χ2=,P<)。
2 讨论
在动物实验中,鞘内给药是研究药物在脊髓水平作用机制的重要给药途径,而愈来愈多的学者利用微量进样器采纳Mestre来进行实验
研究。
Mestre法以大鼠的尾巴显现哆嗦或突然的侧向甩动为鞘内穿刺成功的标志,以为是注射针头触及大鼠的终丝所致,从理论上说明针头正好位于蛛网膜下腔[1]。
本研究发觉,Mestre法组中布比卡因注射终止后有14只大鼠活动自如,提示药物并未注入蛛网膜下腔,说明了这种标志方式并非靠得住。
笔者以为由于大鼠棘突间隙较小,微量进样器的针头碰着周围神经根时一样可显现甩尾或侧身动作,而且即便微量进样器针头进入蛛网膜下腔,也不能证明针孔是不是全数位于腔内,从而未能使药物全数注入蛛网膜下腔。
为此,笔者改良了注射方式,以回抽到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观看注射布比卡因后大鼠的双后肢瘫痪情形。
结果说明,采纳新法的大鼠均显现瘫痪,瘫痪率高于Mestre法组(P<),证明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靠得住性,而且操作进程简单迅速。
本次改良的方式不足的地方在于并非是每只大鼠都能回抽到脑脊液或注射后显现甩尾动作。
笔者穿刺了30只大鼠,有4只未显现穿刺成功的标志,穿刺成功率为86%,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强调实验中大鼠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并压迫颈静脉,以利于脑脊液回抽。
研究还发觉,周龄越大(>9周),穿刺成功率越高。
国内报导,在大鼠清醒情形下完成鞘内穿刺给药的操作,以为如此可幸免麻醉药对研究可能产生的阻碍[3]。
可是笔者发觉,清醒穿刺时大鼠显现明显的挣扎扭动,穿刺极难成功,而且阻碍到对穿刺是不
是成功的判定,与文献报导类似[4]。
采纳在%异氟烷浅麻醉下进行鞘内穿刺给药的方法,停药后大鼠可在1 min内苏醒,对随后实验研究阻碍很小,值得推行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estre C,Pelissier T,Fialip J,et al. A method to perform direct transcutane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rats[J]. J Pharmacol Toxicol, 1994,32(4):197200.
[2] Zucker J. Central cholinergic depression reduces MAC for isoflurane in rats[J]. Anesth Analg, 1991,72(6):790795.
[3] 王怀泉,郑方,李文志. 清醒大鼠鞘内注射模型的制备与验证[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9(4):235236.
[4] 林献忠,李继勇,陈冀衡,等. 大鼠经皮穿刺鞘内给药方式在疼痛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