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设计
随钻测量数据传输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3 ) 负脉冲信号传输方式 。其机械部分 由泄流阀 、 泄 流孑 L 和井 眼环空 构 成 , 采集 编 码后 的数据 , 驱动 泄 流 阀运 动 , 使 得钻 井 液进 入 环空 井 眼 , 引起 钻 柱 内压 力 降 低, 从而产生一 系列负脉 冲压力 波 , 将数据传输 到地 面, 参见图3 。
阀门关 阀 门开
硝
抑 1 - t
时 间
图3 负脉冲信号传输方式原 理示意图
信号。 ( 2 ) 正脉 冲信号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井下信号发生器 的机
2 . 2 . 2 声 波 传输 方式
2 0 1 4 年第4 期
西部 探 矿工 程
6 9
声波传输方式利用声波传输原理 , 利用声 波或地
( 4 ) 湿 接 头 法 。1 二 作 原 理是 直 井段 有 湿 接 头 接 受
厂 ^ 、厂 ^ \厂 、 U U U U
图1连续波信号传 输方式原理示意 图
械 部 分 由一 个 针 阀和 z l ,  ̄ L 构成 , 根 据 采 集 编 码 后 的 数
据, 通过 钻 井液 驱 动针 阀运动 , 从 而 改 变针 阀 和小 孑 L 的 相对 位 置 , 改 变 了钻井 液 流道 在 此处 的截 面积 , 引 起 钻
传 输 技 术 的 不 成熟 , 在 后 续 的几 十 年 内随钻 测 量 技 术
线的方式 , 进行数据 的传输 。由于井下高温 、 高压等特 殊环境 , 在电缆随钻测量 中, 一般采用铠装电缆传输信 号。铠装 电缆是 由不同材料的导体装在有绝缘材料的 金属套管 中, 被加工成可弯曲的坚实组合体 , 因为其具 有抗机械破坏 、 抗腐 蚀性 的特点 , 被石 油工业广泛采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随钻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随钻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摘要】随钻仪器在工作时向地面进行信号传输所采用的方式有许多种,目前大部分已经不能满足井下大量数据传输的要求。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随钻仪器高速数据传输的方法,它利用钻杆接头处线圈间的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实现信号的非接触式传输。
经过大量实验及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以能够实现随钻仪器数据的高速双向传输。
【关键词】随钻仪器;数据传输;电磁感应耦合;非接触随钻测井系统主要包括工程参数测量和地质参数测量两部分。
前者主要是对钻井过程的井眼轨迹参数进行测量,包括井斜、钻井方位角和工具角度等[1]。
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包括地层电阻率、孔隙度和钻具扭矩、钻压等,同时还可以提供方向参数。
随着随钻仪器采集的参数不断增加,数据量也越来越大,那么在井下和地面之间的信息通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就必须要提高。
因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研究了各种数据传输技术,但这些传输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电磁波传输和声波传输方法的数据传输速率仍然不够快而且传输距离也有限;光纤传输和有线对接传输速度很快但无法避免通信线路在钻杆接头处的磨损,使得其可靠性下降;而钻杆存贮式传输技术不能实时传输数据。
怎样解决速率、可靠性和实时性三者的矛盾,成为突破信息传输的瓶颈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外出现一种基于电磁感应耦合原理的随钻数据传输方法,其速率可高达2Mbps[1],此系统也称为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
本文深入研究了这种数据传输方法,建立磁感应传输的信道模型以及实验系统。
1.基本原理在这种方式下,数据通过钻杆传输至地面,在两个钻杆接头处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传输。
具体做法是在钻杆两端放置磁感应线圈,钻杆连接之后,相邻两节钻杆端部线圈之间的间隙很小,允许小信号以电磁感应的方式通过。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线圈放置在用磁性材料制作的环形槽中。
在钻杆内部,信号通过高强度的电缆传输。
另外,数字信号不能直接在电磁感应信道中传输,电磁感应传输的基本原理就是用待传输的数字信号对能够在信道中传输的载波进行调制,让载波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数字信号变化[2]。
随钻声波数据读取装置长距离高速传输电路设计与实现
s o f t wa r e p a r t , we f i r s t d i v i d e t h e f i l e i n t o s o me b l o c k s a n d t h e n t r a n s f e r t h e m. Th i s p a p e r f i r s t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a c o u s t i c L o g g i n g — wh i l e — Dr i l l i n g t e s t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d e s i g n b r i e f l y ,a n d t h e n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s e r i a l t r a n s mi s s i o n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f r o m h a r d wa r e a n d s o f t wa r e .Af t e r r e p e a t e d t e s t , t h i s me t h o d c a n f u l l y me e t t h e d a t a v o l u me , t h e
Abs t r a c t: The t ot a l qu a nt i t y of Logg i n g — whi l e — Dr i l l i n g Ac o us t i c da t a i s ve r y hu ge . T he c a pa c i t y o f s t or a ge c i r c u i t bo a r d a c hi e ve d 1 Gbi t s .Re a di ng da t a f r om i ns t r u me nt i n a h i g h s pe e d wi t h a 20 0m di s t a nc e i s a di f f i c u l t pr ob l e m .I n or d e r t O s ol ve t he a bo ve p r o bl e m ,w e a d d a pr e - e mp ha s i s c i r c ui t t O t h e Lo gg i n g— w hi l e - Dr i l l i n g a c ous t i c Dat a Re a d e r .I n t h e
数字信号处理器在随钻声波测井仪中的应用
Ab s t r a c t : Du e t o t h e l i mi t a t i o n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t r a n s mi s s i o n r a t e ,a c o u s t i c Lo g g i n g W h i l e Dr i l l i n g
d o wn h o l e t o o l c a n n o t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g r o u n d p r o c e s s e s o r a r t i f i c i a l c o m ma n d s .Be c a u s e o f t h e s e
L U J u n q i a n  ̄~,J u Xi a o d o n g ,QI A O We n x i a o ,XI AO Ho n g b i n  ̄,WA NG Ru i j i a ,wU We n h e ,
( 1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j i n g 1 0 2 2 4 9 , C h i n a ;2 .E a r t h E x p l o r e r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L a b o r a t o r y , Be i j i n g 1 0 2 2 4 9 , C h i n a ;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钻测井(Logging-While-Drilling, LWD)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油气藏评价准确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随钻测井过程中,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更是关乎到实时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本文旨在探讨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析可能的技术革新和行业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现状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现状直接反映了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水平。
目前,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主要依赖于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技术方面,主要依赖于电缆或光纤等物理介质,将测井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
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但受限于物理介质的长度和强度,对于超深井或复杂地质环境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有线传输方式还需要考虑钻杆旋转和井眼环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无线传输技术则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声波传输、电磁波传输以及泥浆脉冲传输等。
声波传输利用井筒中的声波作为载体,通过声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传输。
电磁波传输则利用电磁波在井筒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数据传输,但其受限于井筒环境和电磁波衰减的问题。
泥浆脉冲传输则是一种通过改变泥浆流量或压力来产生脉冲信号,进而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传输速度较慢,但适应性强,能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稳定工作。
总体来看,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在有线和无线传输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传输速度、稳定性、适应性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环境的日益复杂,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融合,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勘探需求。
随钻声波测井仪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和应用最广泛的测井方法之一 , 主要通过研究声波在 井下岩层和介质 中的传播 特性 , 来了解地层 的地质和 岩石物理参数 , 获取地层 的油、 气藏的存在与岩性等特 征 。测 井 通常分 为 电缆测 井 和 随钻 测 井 两 种 , 随钻 声 波测井是在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 、 J交叉偶极子声波 测 井 H 等 电缆 声 波测井 技 术 的基础 上发 展起 来 的 。 随钻测井 ( WD 是近 年来迅速 崛起 的先进 测井 L ) 技术 j它集钻井技术 、 , 测井技术 、 油藏描述等多学科 为一体 , 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 , 减少了井场钻机 占用时间 , 从钻井 一 测井一体化服务 中节省 成本 。由
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
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实时数据传输在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实时数据传输的意义、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实时数据传输的意义井下测井是油田勘探与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岩石和油气储藏的物理、化学、电磁等参数。
然而,传统的测井方式存在着测量周期长、数据延迟、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油气勘探与开发的迅猛需求。
井口监测系统是为了实时监测油井井筒状态、油井底孔流场等而设计的系统。
实时监测油井的状态对于油田生产运行和油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井口监测系统存在着数据传输困难、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监测要求。
因此,在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引入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时数据传输可以加快测井数据的获取和传输,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实时数据传输可以为井口监测系统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提高监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1. 有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是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较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
通过将传感器、采集设备等与地面的数据处理设备进行有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有线传输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信号稳定等优点,适用于较近距离的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是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越来越受关注的数据传输方式。
通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下井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数据处理设备。
无线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适应环境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3. 自组网技术自组网技术是在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中实现实时数据传输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自组网技术通过建立自组织网络,让传感器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传输和处理。
自组网技术具有网络稳定性强、灵活性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实时数据传输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井下测井与井口监测系统对实时数据传输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随钻声波测井系统技术参数
INTEQ 先进的SoundTrak TMLWD 声波测井服务可以精确测量所有地层中纵波和横波传输时间,SoundTrak 是唯一能与电缆测井匹敌的随钻测井系统,且考虑到大多数旋转导向钻井应用的特殊环境。
并行多重频率的声波可以在各种传播速度范围的地层和井眼尺寸下获得高质量的测量数据。
专利的Quadrupole(四极子)技术可以在极软地层中精确直接的测得横波速度,无须进行dipole(偶极子)LWD 工具的离散校正。
地层的声学特性可直接测得。
SoundTrak 得益于它的一个高输出全方位多极声波发送器;一个能消除工具偏心影响的六级、24阵列接收器;和一个用来隔开发射极和接收极的声波绝缘体,来削弱直接耦合影响;在井眼扩径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可靠声速数据。
即便在很具挑战性的环境下,先进的井下处理系统和声波层叠技术也能够优化信噪比。
纵波的传输速度参数和质量信息会被实时传输,原始波形数据可存储在高容高速的内存中以备后续操作。
在单趟钻中就可获取所有数据。
服务应用服务应用::纵波和横波传输时间的应用:■ 钻井——预测孔隙压力从而避免钻井中的不利因素 ■ 地球物理——表面地震波校正和深度基准点可确定井位和优化油藏模型 ■岩石物理——孔隙度和油气确认 (AVO) 计算油藏储量 ■ 地质力学——岩石特性,出砂潜在性和井眼稳定性分析钻井完井方案服务优势服务优势::■ 在世界范围200多口井出色的成功表现■ 减少钻机时间,单趟钻即可获取多种模式的信息资料■运用纵波数据预测孔隙压力确保井下安全■ 在超慢地层中(200usec/ft) 用低频单极子可以获得纵波传播速度■ 工具在泥面以下和大井眼尺寸中也能够直接获取纵波传播时间差∆t■ 通过井下WAVEVAN 实时处理计算传播时间差∆t c ■ 地层横波速度直接通过Quadrupole(四极子)模式测得 ■较长的接受发射极间距使得在扩径井眼和超慢地层中也可以获取到可靠的声波数据■ 补偿系统可以消除工具偏心影响■ 自带的大容量内存可以长时间的存储大量信息■现场LQ C显示和实时的工具监测 ■ 先进的多任务处理技技 术 参 数 表SoundTrakSoundTrak工具尺寸(外径OD):9 1/2"(241mm)8 1/4"(210mm) 6 3/4"(171mm)适用井眼范围12 1/4"-26"10 1/2"-17 1/2"8 3/8"-10 5/8"(311mm-660mm)(267mm-445mm)(213mm-270mm)工具长度32.8 ft(10m)32.8 ft(10m)32.8 ft(10m)工具重量6,800 lbs (3,084 kg)5,200 lbs (2,359 kg)3,750 lbs (1,701 kg)常规井眼尺寸17 1/2" (445 mm)12 1/4" (311 mm)8 1/2" (216 mm)肋板/扶正块或TSS 外径11 1/2" (292 mm)10" (254 mm)8 1/4" (210 mm)当量刚性 ODXID 9.7" x 7.6" (246 mm x 193 mm)8.4" x 6.3" (213 mm x 160 mm)7.1" x 5.5" (180 mm x 140 mm)止电短接上部接头7 5/8" API 正规.母扣 6 5/8" API 正规.母扣NC50 or 4 1/2"IF 内平.母扣工具扣型和上扣扭矩工具尺寸(外径OD):9 1/2"(241mm)8 1/4"(210mm) 6 3/4"(171mm)450 - 1,560 gpm 300 - 1,300 gpm 200 - 900 gpm (由MWD 叶轮片配置决定)(1,703 - 5,905 lpm)(1,136 - 4,921 lpm)(757 - 3,407 lpm)最大抗拉力(旋转)1,348 klbs (7,040 kN)1,144 klbs (5,090 kN) 881 klbs (3,920 kN) 最大失效抗拉力(非旋转)1,978 klbs (8,800 kN) 1,430 klbs (6,360 kN) 1,102 klbs (4,900 kN) 最大折弯度 -旋转通过55 kNm (40.6 k ft-lbs) 55 kNm (40.6 k ft-lbs) 26 kNm (19.2 k ft-lbs) -滑动通过150 kNm (110.6 k ft-lbs)150 kNm (110.6 k ft-lbs)70 kNm (51.6 k ft-lbs)最大工作温度最大压力压降最大通过狗腿度 -滑动通过 -旋转通过遥测类型工作时间 -实时/内存内存存储读取速率最大轴向、横向和切向振动工具尺寸(外径OD):9 1/2"(241mm)8 1/4"(210mm) 6 3/4"(171mm)测点到工具底部的距离发送接收极间距发射极数量频率范围纵波速度快慢范围 ∆tc 横波速度快慢范围 ∆ts 探测深度纵向分辨率 -∆t-层界面识别精确度 ∆tc 精确度 ∆ts 测井速度2%5%根据工具循环时间而变化.循环时间100hr 时,最大机械钻速500ft/hr(152m/hr)的情况下1个样点/ft 或更好层界面识别厚度会根据采样率不同而变化深达3 ft∆t 是6个接收极高度的平均值45" or 3.75 ft (1.14 m) 24" or 2 ft (0.61 m)24 (6 X 4)单极:4-18 KHz /多极:2-10 KHz 40 - 220 µsec/ft (131 - 722 µsec/meter) 60 - 550 µsec/ft (197 - 1,804 µsec/meter)脉冲发射接受已经本身内部存储. 在地面做好相应设定. 可以支持500小时1Gb/2.25Gb 每分钟35 Mb10.7 ft (3.3 m)请参考技术文件TDS-20-60-0000-00关于RPM ,含砂量和堵漏材料请参考WMD 技术表(如Ontrak ,NaviTrak)9.3 ft (2.85 m)注意:测量点取决于工具本身而且会根据现场钻具组合的变化而不同最大允许通过狗腿度根据具体应用和其他一些参数如钻具组合、井眼轨迹和钻井方式(造斜、降斜或稳斜)的不同而变化。
国外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概述
国外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概述在传统的钻井作业中,井下测量数据通常需要通过电缆传输到地面,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测量范围受限、数据传输不稳定等。
而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采用了无线技术,解决了传统钻井作业中的这些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井下测量仪器:该系统使用的测量仪器通常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地层参数,如井深、井斜、地层流体性质等。
这些测量仪器通常通过电池供电,并装有无线通信模块,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2.无线数据传输设备:该设备是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井下测量数据传输到地面。
这些设备通常由多个组件组成,如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等。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井下测量设备生成的数据,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压缩,通信模块用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
3.地面接收设备:该设备用于接收井下传输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和记录下来。
接收设备通常具备数据显示功能,能够将井下测量数据以图表或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钻井工程师和地质学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此外,地面接收设备还可以将井下数据存储下来,以备后续研究和审查。
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井下测量仪器通过测量和检测地层参数,生成测量数据。
然后,数据传输设备采集并处理这些测量数据,并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其传输到地面。
最后,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井下传输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和记录下来。
井下随钻测量传输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性: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能够及时反馈地层情况,帮助钻井工程师做出及时的决策和调整。
2.可靠性: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避免了传统电缆传输中存在的数据丢失和传输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灵活性:无线传输设备的小巧灵活,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测量仪器上,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和负重,适应于不同井型和钻井环境。
煤矿井下随钻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井下随钻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勘探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煤炭资源占据主要地位,在煤矿的日常开采过程中钻探技术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不仅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探测,并且在解决煤矿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煤矿生产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日常生产过程中的采煤效率和钻探获得相应资料的准确性,必须要求对钻孔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行更加直观的表达。
关键词:煤矿;钻探技术;测量系统;运动轨迹;电磁波无线;1.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操作和实践,我国也掌握了一定的煤矿井下的钻探技术,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十分复杂,这给随钻测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工作空间十分狭小、电磁干扰情况十分严重以及极易产生爆炸现象等等,这样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必定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另外,现阶段煤矿的生产施工中的钻孔大多数不进行钻孔轨迹测量,这会造成地质资料的误判、安全措施在客观方面得不到保障的情况随时发生。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的设计为例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证明可得,这个系统具有投入成本较低、快捷方便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满足无线随钻测量的要求。
1.煤矿井下随钻轨迹测量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原理煤矿井下的随钻测量实质上是对地下岩层组织结构和组合方式的了解,为了能够让钻孔施工成果符合期初的设计要求,大多数煤矿企业规定针对钻孔施工进行抽样测斜。
目前轨迹测量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适用于非定向孔的测斜设备和定向孔的测斜设备。
非定向孔测斜一般有两种工作模式,非随钻二次复孔测量和存储式随钻测量。
二次复孔模式的轨迹测量设备,不适用于极易塌孔的软弱煤层,而存储式的随钻测量设备则不能实时看到钻孔轨迹,对于已经偏离设计轨迹的钻孔不能马上终止钻进工程。
随钻声波测井井下仪器现场维护与保障系统设计
发 、 据的读取 , 数 通过 U B总线完成命令 的接 收以及 同上位 机 的数 据 双向传 输 , 助 以 太 网完成 远程 数 S 借 据 的准确传输 。为 了能在不拆 卸仪 器的现场应 用环境 下及 时更新 井下仪 器 电路 中的程 序 , 用 串 口模 还 拟 J A 口完成井 下仪 器 电路 中 D P和 C L TG S P D的程序更 新下载 。本 系统有效 地增 强 了随钻 声波 测 井井 下仪 器的便 捷性 和可 维护性 , 时具有 扩展 性 强等优 点。 同
t e s se o ed mantn n e a d p oe to sp o o e Th o e o h y tm e in i a e n ARM9 i y t m ff l i e a c n rt cin i r p s d. e c r ft e s se d sg s b s d o v i
声波测井信号模拟系统的设计
声波测井信号模拟系统的设计
仇傲;刘西恩;王文梁;李源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针对声波测井仪器研发期间很难寻找具有特殊地层信息的标准井做方法对比分析的情况,本文介绍一种基于DSP和FPGA的声波测井信号模拟系统,它将已有的声波测井数据下载入系统并对声波井下仪器命令解码,根据命令要求转换成实际对应的声波波形用于声波测井仪器的首波提取算法验证.并且使用USB接口电路完成数据下载满足数据传输率要求.实验表明该系统恢复的波形和原始波形相比幅度和相位满足要求,可投入实际使用.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仇傲;刘西恩;王文梁;李源
【作者单位】中海油服技术中心机电设备研究所,河北,燕郊,065201;中海油服技术中心机电设备研究所,河北,燕郊,065201;中海油服技术中心机电设备研究所,河北,燕郊,065201;中海油服技术中心机电设备研究所,河北,燕郊,065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631.829;TP631.84
【相关文献】
1.随钻声波测井仪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J], 林聪;师奕兵;张伟
2.交叉偶极阵列声波测井仪信号处理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J], 钱小明;师奕兵;张伟;
刘西恩
3.三维声波测井仪近探头高精度信号采集阵列设计 [J], 刘西恩;张伟;马东;仇敖
4.随钻声波测井仪井下信号采集处理电路设计 [J], 康梓义;张伟
5.基于FPGA的声波测井信号模拟器设计 [J], 颜丽君;吴爱平;付青青;何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综述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综述随钻测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在1978年研究出第一套具有商业价值的随钻测井仪器。
在那以后,随钻测井在国外取得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随钻测井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钻声波测井也是如此。
1发展随钻测井的意义和随钻声波测井发展现状随钻测井(LWD)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先进技术。
它集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和油藏描述等技术于一体,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钻机占用井场的时间,从钻井测井一体化中节省成本[1]。
跟常规电缆测井相比,除了节省成本外,随钻测井有如下优势:(1)从测量信息上讲,随钻测井是在泥浆尚未侵入或者侵入不深时测量地层信息,泥饼和冲洗带尚未形成,所测得到的曲线更加准确,更能反映原始地层的真实信息,如声波时差等。
(2)从对钻井的指导作用来讲,随钻测井可以提前检测到超压地层,以指导钻井泥浆的配制,提高钻井安全系数。
它也可以根据测井信息,分析出有利的含油气方向,确定钻井方向,增强地质导向功能。
(3)从适应环境上讲,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和高压地层),电缆测井困难或者风险大以致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可以取而代之。
目前在海上,几乎所有钻井活动都采用随钻技术[2]。
正因为这些优点,作为随钻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随钻声波测井近年来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外无论在随钻声波测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仪器研发方面都比较成熟,而国内近年来也对随钻声波测井的相关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而言,从上世纪90年代起,贝克休斯、哈里伯顿、斯伦贝谢三大公司就率先开始了随钻声波测井的研究,并逐渐占领随钻测井的国际市场份额。
APX随钻声波测井仪,CLSS随钻声波测井仪,sonicVISION随钻声波测井仪的相继出现,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垄断地位。
在国内,鞠晓东,闫向宏[等人在随钻测井数据降噪[3],存储[4],压缩[5],传输特性[6]和电源设计[7]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现状
t e c h n o l o i g e s o f m o n o p o l e , mu l t i — p o l e a n d a s y m m e t r i c s o u r c e a r e f o r m u l a t e d ,n o t o n l y c o mp r e s s i o n a l w a v e a n d s h e a r w a v e m e a s u r e me n t i n
摘
要: 文章介绍了随钻声波测井理论和仪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已经形成了单极子、 多极子和偏心声源测井技术, 不仅能
够 实现快慢地层 的纵横波速度测量 , 而且能够 实现方位声波的测量。随钻 声波数据处理 的难点在 于解决钻 井噪 声和仪 器偏心对地 层信号的影 响, 旋转叠加技术提供 了 一种 消除噪声影响的途径。随钻 声波测 井仪研 制需要解决的 关键技术 包括 , 声波换能 器、 隔声
体和井下电路 的设计 , 其 中声波换能器和 隔声体的设 计至关重要 。随钻 声波测井技 术代 表 了未来声波测井的发展趋 势 , 具有 广泛
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 随钻声波测井; 声波换能 器; 数据处理 ; 井下电路 中图法分类号: P 6 3 1 . 8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6— 0 0 7 7 ( 2 0 1 5 ) 0 6— 0 0 0 6—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设计
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设计
一、引言
随钻声波测井是一种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测井方法,可以实时获取井下地质信息。
声波测井所获得的数据需要传输到地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接口。
本文将详细介绍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二、系统总体设计
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四个部分。
1. 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主要负责将声波测井仪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可供数字化处理的电信号。
传感器模块主要包括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传感器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据采集模块需要具备高精度采集和快速采样能力,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质量。
3.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滤波、降噪、放大等操作。
数据处理模块需要根据声波测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算法设计,以提取出井下地质信息。
4. 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系统进行进
一步分析和处理。
数据传输模块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三、数据交换接口设计和实现
数据交换接口是系统中不同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其设计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1. 数据传输协议
数据传输协议是系统中数据交换的基础,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命令和协议。
数据传输协议需要满足高效、可靠和安全的要求。
常见的数据传输协议有TCP/IP、UDP和RS232等。
2.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选择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
有线方式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或者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无线方式可以采用蓝牙、ZigBee或者Wi-Fi 进行数据传输,具有无线传输和不受距离限制等优势。
3. 数据压缩与加密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
数据压缩可以采用常见的压缩算法,如LZ77或者LZW算法。
数据加密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或者非对称加密算法,如AES、RSA等。
4. 错误检测与纠错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输错误,因此需要设计一定的错误检测与纠错机制。
常用的错误检测和纠错算法有CRC、哈密顿码和海明码等。
四、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设计的数据交换接口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1. 实验设计
实验中选取了一组标准的声波测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通过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传输速率、传输稳定性、数据完整性等关键指标。
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设计的数据交换接口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
传输速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传输稳定性良好,数据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五、总结和展望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实验,本文成功地完成了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设计的数据交换接口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系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声波测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更好的支撑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
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设计的接口在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传输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了数据传输的要求。
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系统,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声波测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