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
注意:
1、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因此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2、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问题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体液吗?
呼吸道、肺泡腔、口腔、消化道、膀胱腔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汗液、尿液、唾液等不属于体液,属于外界环境。
O2在血浆中浓度最高,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最低
CO2在细胞内液中最高,血浆中最低
问题4: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积累
二、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一)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的过程
直接参与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同时还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2
1、代谢废物包括CO
2、尿素、多余的H2O 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组织液。相关系统及功能: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H2O (以气体形式);泌尿系统排出尿素、H2O 和无机盐;皮肤排出部分H2O 、无机盐和尿素。涉及到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皮肤。
2、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三、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成分: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血液运 细胞 送的物质(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
外液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蛋白质含量很少
本质: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1、内环境的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
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于内环境中。
3、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定;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界环境所发生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化学成分主要差别:组织液、淋巴几乎不含蛋白质,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④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①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②血浆pH调节的过程
注意哮喘、肺气肿、剧烈运动或初上高原时,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应与NaHCO3(不是Na2CO3)反应,生成乳酸钠排出体外。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问题:为什么发烧时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
提示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
五、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实质: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动态平衡。2、稳态维持的主要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1)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力升高;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