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除雾器的选型与设计
湿法脱硫系统中除雾器的选型及安装

湿法脱硫系统中除雾器的选型及安装1、除雾器叶片及其间距的选择目前,我国火电厂湿法系统中采用的吸收塔除雾器叶片有多种,但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正弦波型和折流板型两种叶片。
用于制造除雾器叶片的材料一般都采用PP塑料,该材料的优点是价格较低廉、耐腐性强。
缺点是强度较低,耐温性差,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很快,正常室温下的强度仅为30MPa, 只有玻璃钢的1 /5。
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脱硫系统中仍然普遍采用这种材料。
除雾器叶片的间距设定要综合考虑除雾器阻力以及除雾效率两个因素,一般要求两级的阻力小于 200 Pa, 同时要求通过除雾器的中水的质量浓度低于100mg/m3。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正弦波型的叶片间距一般为30mm左右,而两级平板型叶片间距一般选20~40mm。
安装时,一般将叶片水平布置的平板型除雾器两端支撑在梁上,此时梁的跨度选择多大合适呢? 笔者曾计算了不同跨距下结垢厚度达到1 /3叶片间距时的最大应力,即按叶片高度为200mm,叶片厚度为3mm,间距40mm计,计算结果详见表1。
据有关文献介绍, PP塑料在70 ℃时的强度为8. 85MPa 。
根据除雾器的工作环境,设定安全系数为4. 5, 允许应力为1. 96MPa。
因此,建议平板型除雾器的梁间距尽量不要超过2000mm。
2、除雾器的选型为了提高除雾效果,一般采用两级叶片,第一级为粗除,第二级为精除。
屋脊型除雾器布置在垂直流动的吸收塔上层,多采用单层梁支撑两级叶片的固定方式。
但为了检修方便,也有用户要求用两层梁支撑。
平板型除雾器可以布置在烟气垂直流动的吸收塔内,也可以布置在烟气水平流动的烟道中,一般采用双层梁支撑或固定。
屋脊型除雾器的优点是烟气通过叶片法线的流速要小于塔内水平截面的平均流速,这样,即使塔内烟气流速偏高,在通过除雾器时,由于流通面积增大而使得烟气流速减小。
但是,由于屋脊型除雾器需要在吸收塔的截面上留出矩形通道,而吸收塔是圆形的,所以部分面积需要用盲板封起来,从而部分抵消了一部分优势。
吸收塔除雾器优化设计和运行维护

吸收塔除雾器优化设计和运行维护刘进军等摘要:除雾器是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的重要设备,本文从叶片形式、空塔气速、整体设计以及冲洗过程设定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结合一些工程实例,提供了在设计和运行维护中的一些建议,可通过选择合理的参数,权衡相关制约条件,从而确保除雾效率,避免设备结垢和堵塞,维持设备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烟气脱硫;石灰石/石膏法;除雾器0 引言除雾器是烟气脱硫的重要设备,如果设计不当,除雾效率低下,极易导致烟气带水,严重时会出现“石膏雨”,雾沫夹带较重时还会进一步影响系统的水量平衡。
除雾器如果维护不当,会引发设备堵塞结垢,造成设备损坏,严重时会发生坍塌。
由于建成项目的除雾器改造存在各种限制,经济上又有劣势,使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如何通过选型与优化设计,合理的运行维护,来确保设备的良好投运。
1 设备简介除雾器是化工设备中常见的气液分离装置,根据烟气脱硫系统中雾滴分布情况一般选用的是挡板型除雾器。
这类除雾器的工作原理以惯性碰撞为主,气体在曲折的倾斜通道中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流动,由于流向多次被改变,致使液滴在惯性力作用下,撞击在挡板表面而被捕捉,并受重力作用,逐渐向下聚集到挡板底端并流出。
除雾器的叶片参数包括:流程数、流程长度、片间距、高度和倾角等。
技术性能指标包括:空塔气速、除雾效率、操作压降和防堵性能等。
脱硫系统采用最为普遍的形式是平板式和屋脊式。
安装位置多位于吸收塔上部,也有位于出口水平烟道中。
除雾器普遍采用波纹板组件组装而成。
为防止液滴在除雾器波纹板上结垢,需周期性进行冲洗。
2 叶片的选择脱硫除雾器叶片最为常见的是两种形式:正弦波型(在叶片拐弯处设集液沟),三个流程的折流板型。
这两种形式在脱硫项目中都有广泛运用,除雾效率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正弦波型的叶片设置集液沟的初衷,主要是防止二次夹带。
集液沟能够有效收集板面上的液滴,从而阻止液滴被气流再次吹走。
但集液沟在遇到含固气流时会失效,因为它很快就会被堵塞。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1 吸收塔塔型的选择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塔是一个核心部件,一个湿法脱硫工程能否成功,关键看吸收塔、塔内件及与之相匹配的附属设备的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可靠。
在脱硫工程中运行阻力小、操作方便可靠的吸收塔和塔内件的布置形式,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国内的脱硫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吸收塔塔型有喷淋吸收空塔、托盘塔、液柱塔、喷射式鼓泡塔等。
国内学者曾在实验室里对各种塔型做了实验测试(见图1),从测试情况看,在塔内烟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喷淋吸收空塔的系统阻力最小,液柱塔的阻力次之,托盘塔的阻力相对较大。
由于喷淋吸收空塔塔内件较少,结垢的机率较小,运行维修成本较低,因此喷淋吸收空塔已逐渐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塔型之一。
图2为喷淋吸收空塔(以下简称吸收塔)的结构简图。
2 喷淋吸收空塔主要工艺设计参数(1)烟气流速在保证除雾器对烟气中所携带水滴的去除效率及吸收系统压降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烟气流速,可加剧烟气和浆液液滴之间的湍流强度,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同时,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持托下落的液滴,延长其在吸收区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另外,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适当减少吸收塔和塔内件的几何尺寸,提高吸收塔的性价比。
在吸收塔中,烟气流速通常为3~4.5m/s。
许多工程实践表明,3.6m/s≤烟气流速(110%过负荷)≤4.2m/s是性价比较高的流速区域。
(2)液气比(L/G)L/G决定了SO2的吸收表面积。
在吸收塔中,喷淋雾滴的表面积与浆液的喷淋速率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烟气流速确定以后,L/G成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最关键变量,这是因为浆液循环率不仅会影响吸收表面积,还会影响吸收塔的其他设计,如雾滴的尺寸等。
L/G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吸收区体积、SO2的去除效率、吸收塔空塔速率、原烟气的SO2浓度、吸收塔浆液的氯含量等。
根据吸收塔吸收传质模型及气液平衡数据计算出液气比(L/G),从而确定浆液循环泵的流量。
吸收塔除雾器设计

脱硫除雾器的主要性能、特性及设计参数1主要性能参数(1)除雾性能除雾性能可用除雾效率来表示。
除雾效率指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
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
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
对于脱硫工程,目前用于衡量除雾性能的参数主要是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
一般要求,通过除雾器后雾滴含量一个冲洗周期内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
该处的雾滴是指雾滴粒径大于15μm的雾滴,烟气为标准干烟气。
其取样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的范围内。
目前国内尚无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测试标准,连州电厂根据AE公司提供的资料采用以下方法:I 在除雾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采样仪采集烟气,记录采样时间,同步测量烟气流速、标准干烟气量、烟温、烟气含湿量、烟气含氧量等。
II 在除雾器出口,用带加热采样管和尘分离器的标准除尘设备对气体进行等速采样。
采样体积为5m3,采样后用超纯水对采样管和采样设备进行反复冲洗,洗液倒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
混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含量。
III 用稀释的高氯酸和超纯水对采样后的微纤维过滤器进行反复冲洗,洗液用慢速厚型定性层析滤纸过滤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
混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含量。
另取1个新的微纤维过滤器作空白样。
IV 用烟尘采样仪测定吸收塔进口烟尘浓度,然后计算除雾器出口液滴质量浓度。
(2)压力降压力降指烟气通过除雾器通道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
除雾系统压降的大小主要与烟气流速、叶片结构、叶片间距及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
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严重时系统压力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力降的变化有助把握系统的状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力降一般要求小于200Pa。
2除雾器的特性参数(1)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dcr波形板除雾器利用液滴的惯性力进行分离,在一定的气流流速下,粒径大的液滴惯性力大,易于分离,当液滴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除雾器对液滴失去了分离能力。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主要用于气体或液体物质的吸收和分离。
设计选型和计算是吸收塔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吸收塔的设计选型是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来确定的。
在进行设计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要求:根据需要吸收的物质性质和组成、吸收效率要求等,确定吸收塔的设计参数。
例如,选择适当的填料材料、塔径、塔高等。
2. 流体性质:吸收塔的设计选型还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等。
根据流体性质选择适当的吸收剂和溶质。
3. 塔内流体分布:吸收塔内流体的分布对吸收效果有很大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塔顶和塔底的液相和气相分布,以及填料层的布置方式。
4. 塔型选择:吸收塔的塔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板式塔、填料塔、喷淋塔等。
选择适当的塔型可以提高吸收效率和操作性能。
二、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塔的计算是为了确定塔的尺寸和操作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吸收塔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塔径计算:根据流体的流量和操作要求,计算出吸收塔的塔径。
塔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相和气相的接触效果和传质速率。
2. 塔高计算:根据吸收效率、塔径和填料性能等因素,计算出吸收塔的塔高。
塔高的大小决定了流体在塔内停留的时间,对传质效果有重要影响。
3. 填料计算:选择合适的填料材料,并根据填料的性能参数,计算填料层的高度和填料比表面积。
填料的选择和布置对吸收效果有重要影响。
4. 液相和气相流速计算:根据液相和气相的流量和流速要求,计算出液相和气相的流速。
流速的大小会影响到液相和气相的接触程度和传质速率。
5. 塔内压降计算:根据流体的性质和操作要求,计算出吸收塔的压降。
压降的大小对塔的能耗和操作费用有影响。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合理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可以提高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和操作性能,降低能耗和成本。
吸收塔的相关设计计算

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2) 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二)对于喷淋塔,液气比范围在8L/m 3-25 L/m 3之间[5],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液气比选择12.2 L/m 3是最佳的数值。
逆流式吸收塔的烟气速度一般在-5ms 范围内[5][6],本设计方案选择烟气速度为3.5m/s 。
湿法脱硫反应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中进行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在脱硫效率为90%以上时(本设计反案尾5%),钠硫比(Na/S)一般略微大于1,本次选择的钠硫比(Na/S)为。
(3)喷淋塔吸收区高度的计算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通过喷淋塔将此过程中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平均到吸收区高度内的塔内容积中,即为吸收塔的平均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以ζ表示。
首先给出定义,喷淋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除于吸收容积,得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二氧化硫吸收量ζ=hC K V Q η0= (3) 其中 C 为标准状态下进口烟气的质量浓度,kg/m 3η为给定的二氧化硫吸收率,%;本设计方案为95% h 为吸收塔内吸收区高度,mK 0为常数,其数值取决于烟气流速u(m/s)和操作温度(℃) ;K 0=3600u ×273/(273+t)按照排放标准,要求脱硫效率至少95%。
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应该低于580mg/m 3(标状态)ζ的单位换算成kg/( 2,可以写成ζ=3600×h y u t /*273273*4.22641η+ (7) 在喷淋塔操作温度10050752C ︒+=下、烟气流速为 u=3.5m/s 、脱硫效率η= 前面已经求得原来烟气二氧化硫SO 2质量浓度为a (mg/3m )且 a=×103mg/m 3 而原来烟气的流量(200C ︒时)为标况20×103(m 3/h) (设为V a )换算成工况25360m3/h 时已经求得 V a =2×103 m 3/h=5.6 m 3/s故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立方米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质量为2SO m =×650mg/m 3=3640mg=3.64gV 2SO = 3.6422.4 L/mol 64/g g mol ⨯=1.3L/s=0.0013 m 3/s 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比值相等 故 y 1=0.0013100%0.023%5.6⨯= 又 烟气流速u=3.5m/s, y 1=%,C t ︒==75,95.0η总结已经有的经验,容积吸收率范围在-6.5 Kg (m 3﹒s )之间[7],取ζ=6 kg/(m 3﹒s )代入(7)式可得 6=64273(3600 3.50.000230.95)/22.427375h ⨯⨯⨯⨯⨯+ 故吸收区高度h=6≈1.03m(4)喷淋塔除雾区高度(h 3)设计(含除雾器的计算和选型)吸收塔均应装备除雾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雾滴浓度应该不大于75mg/m 3 [9] 。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烟气量吸收塔直径烟气入口温度粉尘含量杂质成分及含量锅炉常规工作状态烟囱高度脱硫工艺支撑梁数量支撑梁间距人孔大小除雾器优化设计后所得到的相关参数:除雾器组装直径一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一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一级除雾器组件尺寸二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二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二级除雾器组件尺寸除雾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
除雾器的结构我们所说的除雾器主要指火电厂脱硫吸收塔中的除雾器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本体,除雾器冲洗系统两大部分。
除雾器本体一般分为2层(即上下层结构),下层一般表述为一级除雾器,上层一般表述为二级除雾器。
一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要比二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大。
采用这种结构布局主要有2个原因,其一是利用一级除雾器除去粗颗粒,二级除雾器除去细颗粒;其二是因为一级除雾器获得的冲洗水是二级除雾器的4倍,而一级除雾器的除雾量也是二级的2~4倍。
假如一级除雾器的间距与二级除雾器的间距一样或者更小,那么就会出现2个问题:1.一级除雾器及其容易堵塞,经常导致脱硫系统无法运行;2.二级除雾器的存在将没有意义,起不到除雾效果。
除雾器冲洗系统一般选用4层,很多脱硫总包商为了节约成本采用3层,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因为除雾器冲洗水系统单层的成本仅仅占据脱硫系统总价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而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要站到整个脱硫系正常运行的20%~30%,多加一层除雾器是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除雾器常用的板片结构形式可以有如下四种流线型2通道带钩板片流线型2通道不带钩板片折线型2通道板片折线型3通道板片除雾器的作用除雾器,就是除去水雾的设备。
除雾器的作用就是把气体中的水雾,水滴含量降至最低。
除雾器的种类也有很多,综合节能与环保等诸多因素考虑,折流板除雾器是最佳选择。
基于除雾器的功能和作用,它有很多拓展用途,例如除尘,除臭,物理方法去除各种离子等。
除雾器在烟气脱硫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去烟尘;除去水雾;除去浆液雾滴;除去弱酸离子;除雾器的有无,直接决定了脱硫效率,因为无论是水雾还是硫酸根离子,均含有硫元素,没有除雾器的收集,它们将直接排放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就会使脱硫系统大打折扣。
新一代硫酸装置干吸塔除雾器的选择

液 滴受 到机械 剪切 力 的作 用 会 产 生 2—100F 0 m 粒 径范 围的 喷雾 , 管 大液 滴 的分 裂也 可 能 形 成 尽
部分更小的液滴。这类酸雾将存在于任何类型的
装 置 中。就 除雾器 而 言 , 直径 大 去 的雾 沫 。
除雾 器类 型 传统全金属 D MIT R  ̄ 网除雾器 E SE  ̄ 传统全塑料 D M S E  ̄ ̄ 网除雾器 E IT R .
高 效 混 编 D MIT R E S E  ̄丝 网 除雾 器 高 效 F E IIE  ̄T 撞 型 除 雾 器 L X FB R r J  ̄ 高 效 F E IIE  ̄布 朗 扩 散 型 除 雾 器 L X FB R
除雾 效率 。本 文所 提 及 的新 推 出 的 D M S E  ̄ E IT R 型 7 3丝 网 除雾 器 和 F E IIE  ̄ B 1 L X FB R D—l P烛 A
式除 雾器 的设 计 , 是 通 过 在 这套 研 发 装 置 上 的 正 试 验 完成 的 。
表 1 除 雾器类 型和通 常 的结 构材料
集 在 冷却 表面 。如 果 气 速足 够 高 , 冷凝 酸 将 以较
大 的( 直径 大于 1 m) 易 于 去 除 的液 滴 的 形 式 0 、
雾 产生 的原 因和可 能造成 的后 续 问题 。
1 1 硫 酸雾产 生 的原 因 .
被再 次夹带 。然 而 , 当气体 被快 速冷 却时 , 酸冷凝 会 发生 在远 离冷 却 表 面 的气 相 , 而产 生 亚 微米 从
t。 K a S。 U A。 E— i:s er . u k c g i c . o S mal h r d @ o h l s h c m。 y t
维普资讯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精)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3除雾器的主要设计参数 (1)烟气流速 通过除雾器断面的烟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除雾 器的正常运行,烟气流速过高易造成烟气二次带水, 从而降低除。 雾效率,同时流速高系统阻力大,能耗高 。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流速过低,不利于气液分离,同 样不利于提高除雾效率。此外设计的流速低,吸收塔 断面尺寸就会加大,投资也随之增加。设计烟气流速 应接近于临界流速。根据不同除雾器叶片结构及布置 形式,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之间。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3)除雾器的级数 级数的增加,除雾效率增大,而压力损失也随 之增大。除雾器的设计要以提高除雾效率和降 低阻力损。失为宗旨。因此,单纯地追求除雾效 率而增加级数,却忽视了气流阻力损失的增加 ,其结果将使能量的损耗显著增加。现在的 WFG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通常,除雾器多设在吸收塔的顶部。若吸收塔 出口不设置除雾器,这不仅造成SO2的二次污 染,同时对烟囱的腐蚀也相当严重。所以在脱 硫塔顶部净化后烟气的出口应设有除雾器,通 常为二级除雾器,安装在塔的圆筒顶部或塔出 口的弯道后的平直烟道上。后者允许烟气流速 高于前者。对于除雾器应设置冲洗水,间歇冲 洗除雾器。净化除雾后烟气中残余的水分一般 不得超过100mg/m3,更不允许超过200mg/m3 ,否则含沾污和腐蚀GGH、烟道和风机。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湿法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 为10~60um的“雾”。“雾”不仅含有水 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如 不妥善解决,任何进入烟囱的“雾”, 实际就是把SO2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 成风机的严重腐蚀。因此,工艺上对吸 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 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进行除雾。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第一篇: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湿法脱硫设备系统是我公司根据用户实际情况专业设计的标准化脱硫设备工艺,从而对气体进行系统的脱硫设备、再生、熔硫。
脱硫设备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脱硫处理技术塔具有设备可长期运行、连续脱硫设备、无二次污染而且有副产品硫磺、处理气量大、脱硫设备精度高等优点,整个脱硫设备、再生、熔硫、处理工艺还有高效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湿法脱硫设备原理湿法脱硫设备可以归纳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氧化法三种。
物理和化学方法在硫化氢再处理问题,氧化法是以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并加入载氧体为催化剂,吸收H2S,并将其氧化成单质硫,湿法氧化法是把脱硫设备剂溶解在水中,液体进入设备,与气体混合,气体中的硫化氢(H2S),与液体产生氧化反应,生成单质硫吸收硫化氢的液体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目前,成熟的氧化脱硫设备法即采用889脱硫设备剂进行脱硫设备,在正常工艺条件下,脱硫设备效率可达99.6%以上。
分为高塔再生和再生槽再生两种配套设备,两种设备各具特点。
我公司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制造,确保达到用户实际效果需求。
因工艺较复杂,材质要求较高,需要的辅助设备较多,所以设备造价较高,但有副产品,没二次污染等特点。
湿法脱硫设备特点(1)备可长期不停的运行,连续进行脱硫设备酸。
(2)用PH值来保持脱硫设备效率,运行费用低。
(3)工艺复杂需要专人值守。
(4)设备需保养。
(5)适用于气量大、硫含量高、脱硫设备精度高的气体。
第二篇: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来源:电力环境保护更新时间:09-12-30 14:34 作者: 王小平摘要:分析了除雾器叶片的设计要求,比较了平板型和屋脊型除雾器的特点。
从运行、维护的角度出发,建议建立除雾器检测和冲洗制度,以确保除雾器的安全、正常运行。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除雾器性能可用除雾效率来表示,除雾效率指除雾器在 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 的比值。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影 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 除雾器断面。 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及叶片之间 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等。运行中,除雾器叶片出现堵 塞,烟气通流面积减小,流速增加,造成除雾器差压 增大。另外,高流速烟气还会将大量浆液带入GGH, 造成GGH换热元件堵塞,影响烟气换热,造成净烟气 温度下降,使吸收塔尾部烟道及设备腐蚀速度加快。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III用稀释的高氯酸和超纯水对采样后的 微纤维过滤器进行反复冲洗,洗液用慢速 厚型定性层析滤纸过滤到250ml容量瓶中, 定容。混。 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 含量。 另取1个新的微纤维过滤器作空白样。 IV用烟尘采样仪测定吸收塔进口烟尘浓 度,然后计算除雾器出口液滴质量浓度。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I在除雾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采样仪采集烟气, 记录采样时间,同步测量烟气流速、标准干烟气 量、烟温、烟气含湿量、烟气含氧量等。 II在除雾。器出口,用带加热采样管和尘分离器的 标准除尘设备对气体进行等速采样。采样体积 为5m3,采样后用超纯水对采样管和采样设备进 行反复冲洗,洗液倒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混 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 含量。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冲洗覆盖率一般可 以选在100%~300%之间。冲洗周期是指 除雾器每次冲洗的时间间隔。由于除雾 器冲洗期。 间会导致烟气带水量加大,另 外,冲洗过于频繁,吸收塔液位也不好 控制。所以冲洗不宜过于频繁,但也不 能间隔太长,否则易产生结垢现象,除 雾器的冲洗周期主要根据烟气特征及吸 收剂确定,一般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除雾器的冲洗主要考不是压力,而是流量,把积淀在 除雾器上的积灰“带”下来,以达到目的。所说的除 雾器压差大是在冲洗后测得的还是冲洗时测得的,如 果是冲洗时测得的那应该很正常,压损大了自然所测 。 的压差必定大,如果是冲洗后测得的那得分析你们冲 洗管的布置和冲洗的程序,在设计冲洗的程序时是插 入吸收塔内的三层独立冲洗水管轮流冲洗,而不是几 层或一层同时一块冲。冲洗当然是一个喷嘴、一个喷 嘴的开启冲洗!若群冲的话,总流量大了,单个喷嘴 的流量以及总压力不能达到保证!而且同时吸收塔的 水位也比较难控制!若冲洗压力不够或水量小,导致 冲洗不通,反而使得流道更狭小。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4)除雾器冲洗水压 除雾器水压一般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及喷嘴与除雾器 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喷嘴与除雾器之间距离一般 ≤lm),冲洗水压低时,冲洗效果差。冲洗水压过高则 易增加烟气带水,同时降低叶片使用寿命。一般情况 。 下,第二级除雾器之间,每级除雾器正面(正对气流方 向)与背面的冲洗压力都不相同,第1级除雾器的冲洗 水压高于第2级除雾器,除雾器正面的水压应控制在 2.5×l05Pa以内,除雾器背面的冲洗水压应 >1.0×105Pa,具体的数值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5)除雾器冲洗水量 选择除雾器冲水量除了需满足除雾器自身的要 求外,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有些条件 。 下需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采用小水 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需由工况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除雾器断面上瞬时冲洗耗水量约 为1~4m3/h。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的性能特性参数分析
• 对于脱硫来说,目前用于衡量除雾性能的参数 主要是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一般要求, 通过除雾器后雾滴含量一个冲洗周期内的平均 。 值小于75mg/Nm3。该处的雾滴是指雾滴粒径 大于15μm的雾滴,烟气为标准干烟气。其取样 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的范围内。 目前国内尚无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测试标准,连 州电厂根据美国AE公司提供的资料采用以下方 法: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吸收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设备,主要用于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或吸附,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对于确保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在选择吸收塔的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废气组成:首先需要了解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不同成分的废气需要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和吸收塔设计。
2.废气流量:根据废气流量的大小,确定吸收塔的尺寸和塔筒截面。
3.吸收塔的操作压力:废气的操作压力需要与吸收塔的操作压力相匹配,以确保废气能够有效进入吸收塔并被吸收剂吸收。
4.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废气的操作温度需要与吸收塔的操作温度相匹配,以确保废气能够与吸收剂充分接触并被吸收。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选择适合的吸收剂和吸收塔类型,如物理吸收塔、化学吸收塔、反应器或吸附剂床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耐腐蚀性能、操作的方便性以及经济性等。
二、吸收塔的计算在吸收塔的计算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塔筒尺寸的计算:根据废气流量和吸收剂流量,计算出塔筒的尺寸、截面积和高度。
(1)塔筒尺寸的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规范中提供的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2)应根据所选用的吸收剂类型,合理确定吸收塔的截面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
(3)根据吸收剂和废气流量,计算出塔筒内液体或气体相的流速,以确保充分接触和传质。
2.传质的计算:根据质量传递方程,计算吸收塔中吸收剂和废气之间的质量传递速率。
(1)应根据吸收剂和废气之间的浓度差和接触面积,采用质量传递方程进行计算。
(2)根据不同的吸收塔类型,可采用不同的质量传递模型进行计算,如片状模型、湿壁模型、湿塔模型等。
(3)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吸收剂的流动特性和废气相空隙速度等因素。
3.塔顶排放气体的计算:根据塔顶排放气体的浓度和流量,计算出塔顶的压力损失和排放气体的处理方式。
羽叶分离除沫器用于水洗塔吸收塔塔顶气除沫准确选型与设计方案

羽叶分离除沫器用于水洗塔吸收塔塔顶气除沫准确选型与设计方案诺卫能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气体净化处理环节,往往会采用喷淋水洗、碱洗方式来洗脱气流,以回收气流中携带的产成品或物料,或者降低气流携带的可溶性酸性气体或颗粒物等。
由于往气流中喷洒液滴,会导致气流中携带不少水滴水沫及溶解的盐碱,必须在气体流出设备出口前加以分离脱除。
关于洗涤塔除沫器设计选型问题,是选择丝网式、滤网式、滤芯式、滤料式、膜网式、雪弗龙叶片式还是羽叶式?请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于洗涤塔除沫器设计选用,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除沫器,简单结构,没有独立降液二级微流道的除沫器。
这类除沫器包括丝网式、滤芯式、滤网式、膜网式、滤料式,以及没有设置独立降液系统的折流板式。
第二类除沫器,专门设置独立降液二级微流道的除沫器。
这类除沫器以第五代羽叶除雾分离器为代表。
除沫器是否有独立降液二级微流道结构,决定气液分离控制原理不一样,分离效率和精度有本质差别。
结构决定性能!有的除沫器,从本身结构上看,根本无法设置独立降液二级微流道,比如丝网式、滤芯式、滤网式、膜网式、滤料式。
独立降液二级微流道结构,对于除沫分离器之所以重要,可以从如下气液分离过程环节分析中得到。
气液除沫分离过程,包含如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气流携带的液沫液滴在内件中生长环节。
气流携带的液沫液滴,进入除沫内件过流通道,大量液沫液滴之间、液沫液滴与内件材料表面之间相互碰撞聚结生长,形成尺寸更大的液沫液滴。
第二环节,液沫液滴沉降分离环节,核心控制环节。
尺寸长大的液沫液滴,挣脱内件材料湿表面液沫表面张力而落入气流中沉降。
由于气流上行对液沫液滴产生向上粘拽力形成上行速度分量,只有尺寸大于一定临界值的液滴,其重力下行沉降速度分量才大于气流上行对液沫液滴产生向上粘拽力形成上行速度分量,下行沉降的液滴才能在气流到达设备出口前,成功实现完整充分重力沉降分离!反之,尺寸等于或小于一定临界值的液滴,其重力下行沉降速度分量,等于或小于气流上行对液沫液滴产生向上粘拽力形成上行速度分量,下行沉降的液滴无法在气流到达设备出口前成功实现完整充分重力沉降分离。
吸收塔的相关设计计算

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2) 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二)对于喷淋塔,液气比范围在8L/m 3-25 L/m 3之间[5],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液气比选择12.2 L/m 3是最佳的数值。
逆流式吸收塔的烟气速度一般在2.5-5m/s 范围内[5][6],本设计方案选择烟气速度为3.5m/s 。
湿法脱硫反应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中进行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在脱硫效率为90%以上时(本设计反案尾5%),钠硫比(Na/S)一般略微大于1,本次选择的钠硫比(Na/S)为1.02。
(3)喷淋塔吸收区高度的计算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通过喷淋塔将此过程中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平均到吸收区高度内的塔内容积中,即为吸收塔的平均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以ζ表示。
首先给出定义,喷淋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除于吸收容积,得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二氧化硫吸收量ζ=hC K V Q η0= (3) 其中 C 为标准状态下进口烟气的质量浓度,kg/m 3η为给定的二氧化硫吸收率,%;本设计方案为95%h 为吸收塔内吸收区高度,mK 0为常数,其数值取决于烟气流速u(m/s)和操作温度(℃) ;K 0=3600u ×273/(273+t) 按照排放标准,要求脱硫效率至少95%。
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应该低于580mg/m 3(标状态)ζ的单位换算成kg/( m 2.s),可以写成ζ=3600×h y u t /*273273*4.22641η+ (7) 在喷淋塔操作温度10050752C ︒+=下、烟气流速为 u=3.5m/s 、脱硫效率η=0.95 前面已经求得原来烟气二氧化硫SO 2质量浓度为 a (mg/3m )且 a=0.650×103mg/m 3而原来烟气的流量(200C ︒时)为标况20×103(m 3/h) (设为V a )换算成工况25360m3/h 时已经求得 V a =2×103 m 3/h=5.6 m 3/s故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立方米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质量为2SO m =5.6×650mg/m 3=3640mg=3.64gV 2SO = 3.6422.4 L/mol 64/g g mol ⨯=1.3L/s=0.0013 m 3/s 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比值相等 故 y 1=0.0013100%0.023%5.6⨯= 又 烟气流速u=3.5m/s, y 1=0.023%,C t ︒==75,95.0η总结已经有的经验,容积吸收率范围在5.5-6.5 Kg/(m 3﹒s )之间[7],取ζ=6 kg/(m 3﹒s )代入(7)式可得6=64273(3600 3.50.000230.95)/22.427375h ⨯⨯⨯⨯⨯+ 故吸收区高度h=6.17/6≈1.03m(4)喷淋塔除雾区高度(h 3)设计(含除雾器的计算和选型)吸收塔均应装备除雾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雾滴浓度应该不大于75mg/m 3 [9] 。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烟气量吸收塔直径烟气入口温度粉尘含量杂质成分及含量锅炉常规工作状态烟囱高度脱硫工艺支撑梁数量支撑梁间距人孔大小除雾器优化设计后所得到的相关参数:除雾器组装直径一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一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一级除雾器组件尺寸二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二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二级除雾器组件尺寸除雾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
除雾器的结构我们所说的除雾器主要指火电厂脱硫吸收塔中的除雾器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本体,除雾器冲洗系统两大部分。
除雾器本体一般分为2层(即上下层结构),下层一般表述为一级除雾器,上层一般表述为二级除雾器。
一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要比二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大。
采用这种结构布局主要有2个原因,其一是利用一级除雾器除去粗颗粒,二级除雾器除去细颗粒;其二是因为一级除雾器获得的冲洗水是二级除雾器的4倍,而一级除雾器的除雾量也是二级的2~4倍。
假如一级除雾器的间距与二级除雾器的间距一样或者更小,那么就会出现2个问题:1.一级除雾器及其容易堵塞,经常导致脱硫系统无法运行;2.二级除雾器的存在将没有意义,起不到除雾效果。
除雾器冲洗系统一般选用4层,很多脱硫总包商为了节约成本采用3层,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因为除雾器冲洗水系统单层的成本仅仅占据脱硫系统总价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而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要站到整个脱硫系正常运行的20%~30%,多加一层除雾器是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除雾器常用的板片结构形式可以有如下四种流线型2通道带钩板片流线型2通道不带钩板片折线型2通道板片折线型3通道板片除雾器的作用除雾器,就是除去水雾的设备。
除雾器的作用就是把气体中的水雾,水滴含量降至最低。
除雾器的种类也有很多,综合节能与环保等诸多因素考虑,折流板除雾器是最佳选择。
基于除雾器的功能和作用,它有很多拓展用途,例如除尘,除臭,物理方法去除各种离子等。
除雾器在烟气脱硫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去烟尘;除去水雾;除去浆液雾滴;除去弱酸离子;除雾器的有无,直接决定了脱硫效率,因为无论是水雾还是硫酸根离子,均含有硫元素,没有除雾器的收集,它们将直接排放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就会使脱硫系统大打折扣。
吸收塔的设计和选型

吸收塔的设计和选型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4.1吸收塔的设计吸收塔就是烟气装置的核心,就是利用石灰石和亚硫酸钙去脱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主要设备,必须确保较低的烟气效率,必须对吸收塔系统展开详尽的排序,包含吸收塔的尺寸设计,塔内燃烧室的布局,吸收塔底部烘烤装置的形式的挑选、吸收塔材料的挑选以及服务设施结构的挑选(包含法兰、人孔等)。
4.1.1吸收塔的直径和喷淋塔高度设计本脱硫工艺选用的吸收塔为喷淋塔,喷淋塔的尺寸设计包括喷淋塔的高度设计、喷淋塔的直径设计4.1.1.1喷淋塔的高度设计喷淋塔的高度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喷淋塔吸收区高度、喷淋塔浆液池高度和喷淋塔除雾区高度。
但是吸收区高度是最主要的,计算过程也最复杂,次部分高度设计需将许多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而计算喷淋塔吸收区高度主要有两种方法:(1)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一)达至一定的稀释目标须要一定的塔高。
通常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较高。
稀释区高度的理论排序式为h=h0×ntu(1)其中:h0为传质单元高度:h0=gm/(kya)(ka为污染物气相摩尔高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a为塔内单位体积中有效率的传质面积。
)ntu为传质单元数,对数数值为ntu=(y1-y2)/△ym,即为气相总的浓度变化除于平均值推动力△ym=(△y1-△y2)/ln(△y1/△y2)(ntu就是表观稀释困难程度的量,ntu越大,则达至稀释目标所须要的塔高随之减小。
根据(1)所述:h=h0×ntu=gmy1?y2gmy1?y2*?***kya?ymkya(y1?y1)?(y2?y2)*y1?y1ln()*y2?y2kya=kya=9.81×10?4g 0.7w0.25[4]kla??w0.82[4](2)其中:y1,y2为脱硫塔内烟气进塔出塔气体中so2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b)**y1,y2为与喷淋塔进塔和出来塔液体均衡的气相浓度,kmol(a)/kmol(b)kya为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m3.hqkpa)x2,x1为喷淋塔石灰石浆液出入塔时的so2组分摩尔比,kmol(a)/kmol(b)g气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qh)w液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qh)y1×=mx1,y2×=mx2(m为二者平衡常数,或表示分配系数,无量纲)kya为气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qhqkpa)kla为液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qhqkmol/m3)式(2)中?为常数,其数值根据表中2[4]表3温度与?值的关系温度/?100.0093150.0102200.0116250.0128300.0143使用稀释有关科学知识去展开稀释区高度排序就是比较传统的高度计算方法,虽然排序步骤简单明了,但是由于石灰石浆液在存有喷淋塔自上而下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石灰石浓度的增加和亚硫酸钙浓度的不断减少,石灰石浆液的稀释传质系数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要数出来具体内容的瞬间数值就是不可能将的,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排序难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值。
废气喷淋吸收塔的几个设计要点

废气喷淋吸收塔的几个设计要点VOCs废气的预处理装备之一是喷淋/吸收塔,也比较常见。
喷淋装置不仅能降低水溶性的有机废气,也可实现去除小部分颗粒物和降低废气温度等功能。
如果喷淋循环液采用的有机溶剂,还可以对大部分有机废气进行吸收,这就成了吸收装置,比如炼化石化行业采用的低温柴油洗工艺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吸收/喷淋装置在设计时,一些关键参数或考虑的要求/参考,如下:1、选择低挥发性或者不挥发、具有高吸收能力(较大吸收量与较快吸收速度)、低毒性、低生物降解性或者不可生物降解和成本低、设备腐蚀性小的吸收剂,提升净化装置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率2、填料塔空塔气速控制在0.5~1.2m/s,筛板塔为1~3.5m/s,湍球塔为1.5~6m/s,鼓泡塔为0.2~3.5m/s,喷淋塔为0.5~2m/s。
控制废气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不低于0.5s。
3、一般酸性废气加NaOH,溶液浓度保持在2%~6%,pH控制在7~9;碱性废气加硫酸,pH控制在10~11。
4、喷淋/吸收净化装置本体主体的表面温度不高于60℃。
5、定期添加适量药剂和吸收液,控制其吸收液浓度(pH),注意系统的防垢和堵塞、温度、压力、密封、泄漏等。
6、液气比过大,浪费吸收剂;比值过小影响吸收效率,实际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1~1.5倍附:VOCs处理设施喷淋塔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1:水箱的水为什么水泵这边少、那边多?答:因为水箱过滤板堵塞、导致流水不畅通。
不要把过滤板拿出来,用扫把、把水多的这边过滤板上下扫几下就行了,如果经常出现此情况,建议在水箱里面加上(A.B悬浮剂)市场上有卖,视情况添加,加了(A.B悬浮剂)30分钟以后,杂物自然会浮在水面,用细砂网打捞出来就可以了。
以后由此用法。
2:为什么喷嘴会经常堵塞,怎么清理?答:造成喷嘴堵塞原因是:水箱过滤板是否完整无损,在清理水箱杂物时,不要把过滤板取出,用扫把、把过滤板上下扫几下就行了。
清理方法是:首先把视窗螺丝拆卸下来,把透明板取下,人穿上劳保服进入喷淋塔内,拆下喷嘴清理,清理干净的喷嘴再装回去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塔除雾器的选型与设计
作者:李用芝梁霏飞
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4期
李用芝梁霏飞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4)
摘要:SO2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了控制空气中的SO2含量,必须采取有效脱硫工程来除去硫的成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有效脱硫系统工程,吸收塔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程中的主要设备,除雾器是吸收塔内的关键部件,除雾器的设计和选择对脱硫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者介绍了各种型式的除雾器及它们适用的工况,除雾器的主要设计指标参数情况,最后总结出目前常用的除雾器结构形式,在特殊情况下选择的除雾器结构形式,为除雾器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吸收塔除雾器湿法脱硫设计
中图分类号: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5)02(a)-0104-01
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厂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脱硫系统来控制烟气中的SO2含量。
吸收塔是脱硫系统工程中的核心装置,它是利用石灰石—石膏湿法来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重要设备,而除雾器是吸收塔内件的主要部件之一,除雾器的选型和设计对整个脱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除雾器的类型
1.1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水平气流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水平出口烟道内,适用于水平气流的气液分离,有更高的临界携带速度,使在水平烟道截面积较小情况下安装除雾器成为可能,极限雾滴颗粒尺寸小,能达到17μm。
平板式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内的顶部,两层除雾器,每层都带有自己的冲洗系统,需要两层支撑梁,适用于垂直气流的气液分离。
屋脊式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内的顶部,适用于垂直气流的气液分离。
优点如下。
(1)吸收塔内的除雾器支撑梁由两层减少为一层;
(2)除雾器结构紧凑,降低了吸收塔高度(比平板式低约1.5~2.0m);
(3)冲洗效果更好,不易发生叶片堵塞;
(4)更高的临界携带速度(7.2m/s),减小了吸收塔直径;
(5)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的支撑结构)被完美得整合进除雾器;
(6)安装方便,除雾器的安装支撑梁可用于维修行走使用,检修和维护更加安全和容易。
平板式除雾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便宜,屋脊式除雾器除有上述优点外,其价格比较昂贵。
1.2 根据气流方向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折流板除雾器:利用挡板表面和液滴相互撞击之后而将液滴凝聚在一起。
气体通过弯曲的挡板,流动线型也随着多次改变,而液滴则因为惯性原因被撞击在挡板上而聚集下来。
一般情况下,相邻两片折流板的间距为20~30mm。
安装方式不同,气体流速也不尽相同,水平安装时,气体流速为6~10m/s,垂直安装时,气体流速为2~3m/s。
但如果气体流速过高时就会产生二次夹带的现象。
旋流板除雾器:气流在通过除雾器板片间的空隙时就会变为旋转气流,气流中的液滴会因为惯性作用以一定的角度向上作螺旋运动并且被射到外侧,最后在溢流槽内汇集,从而达到除雾效果,除雾效率也会到90%~99%。
2 除雾器的主要设计指标
2.1 冲洗覆盖率
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冲洗覆盖率%=
式中n -喷嘴数量
α-喷射扩散角
A -为除雾器有效通流面积(m2),
h -为冲洗喷嘴距除雾器表面的垂直距离(m),
一般冲洗覆盖率选在100%~300%之间。
2.2 除雾器冲洗周期
冲洗周期是指除雾器每次冲洗的时间间隔。
由于除雾器冲洗期间会导致烟气带水量加大,冲洗周期不能太过频繁。
但如果冲洗周期间隔太长,会造成结垢现象。
具体的除雾器冲洗周期还要根据吸收剂和烟气特征而定。
2.3 除雾效率
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收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
除雾效率主要受以下的因素的影响:叶片结构、叶片间距、除雾器的布置结构、气流分布在除雾器断面的均匀性、烟气流速等。
2.4 系统压力降
除雾器通道内烟气产生的压力损失。
压力降的数值主要与叶片结构、烟气带水量、烟气流速、叶片间距等因素有关。
除雾器的叶片上结垢比较严重时系统压力降就会大大地增加,能耗也会随着系统压力降的增大而增多。
一般了解系统运行状态是通过测量压力降的方法,根据压力降的变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5 烟气流速
烟气通过除雾器截面的流速过高或者过低对除雾效率都有不利的影响。
太高的烟气流速就会容易形成二次带水,除雾效率也会降低,高系统流速阻力变大,能耗增加。
烟气流速过低,同样对提高除雾效率不利,使气液分离更加困难。
根据叶片结构型式和布置方式不同,烟气流速的设计值一般在3.5~5.5m/s之间,接近于烟气的临界流速。
2.6 除雾器叶片间距
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小对除雾效率及系统运行稳定都非常重要。
叶片间距如果太小,能耗就会越大,冲洗效果也会下降,而且叶片容易形成结垢,造成堵塞,系统停运;叶片间距如果太大,烟气带水就会过多,除雾效率也就越低,风机更容易产生故障,系统也会更容易停运。
所以在设计中,叶片间距一般取20~95mm。
目前最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在30~50mm。
2.7 除雾器冲洗水压
除雾器冲水压与除雾器喷嘴的结构特征、喷嘴和除雾器的间距等有关。
冲洗水压太低的话,冲洗的效果就很差,冲洗水压太高时,会使烟气中的带水量增加,而且也使叶片的使用寿命降低。
2.8 除雾器冲洗水量
除雾器冲水量不仅要满足除雾器本身的需求,还要满足平衡系统水的要求,具体冲水量是要根据工况的实际条件而定,有的工况是采用长时间小水量冲洗,有的工况是采用短时间大水量冲洗,通常,除雾器截面上的瞬时冲水量为1~4m3/m2.h。
3 结语
除雾器一般是二级除雾器,通常设置在两个位置:一是在气流垂直布置、低流速工况下,设在吸收塔内的顶部;二是在气流水平布置、高流速工况下,设在吸收塔出口烟道内。
除雾器设置冲洗水管,进行间歇式冲洗除雾器。
湿法烟气脱硫工程吸收塔目前主要采用平板式、折流板除雾器,如果工程对吸收塔高度有限制要求,也会考虑选用屋脊式除雾器。
参考文献
[1] 刘丽,张志峰.湿法脱硫常见问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0(13):265.
[2] 吕留根.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系统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刘卓衢.活性炭烟气脱硫制硫酸(30kt/a)系统研究与设计[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 陈谦,周明.600MW机组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改型浅析[J].科技风,2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