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简介

合集下载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具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的拘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

在中国古代,《庄子》或《楚辞》的个别断片,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小赋,如《小园赋》、《枯树赋》之类,约略近之。

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文体形式毕竟是从异域移植过来的。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产生,从发表的作品看,当始于1918年,基本上与新文学运动同步。

一批诗人如刘半农、沈尹默、郭沫若等人都曾有过尝试性写作,却十分幼稚。

鲁迅的《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鲁迅自称是一个散文式的人,他写过几首新诗,确是不押韵的,可是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当他善感的心灵受到触动,或身在大苦闷中而意欲作诗的突围时,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是适宜的。

在写作资源方面,无庸置疑的是,他接受过尼采和波德莱尔的影响,用他的话说,是摄取了“‘世纪末’的果汁”。

尼采是旧轨道的破坏者,一生与“庸人”作战,著作多用箴言集成;波德莱尔写人间“罪恶的圣书”,没有尼采似的强者的力,而竟陷入颓唐。

两人在鲁迅这里构成一种奇异的结合,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吸纳了代表日神与酒神两种完全相悖的原质,使《野草》充满内在的张力,虽然篇幅有限,却显得更博大,更深遂,更富于瑰奇的色彩。

鲁迅从来视生命为第一义,重视无数个体生命的保存、充实和发展。

他的小说和杂文,就是面对生命遭到压迫和残害所作的抗议性言说。

《野草》同样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度关注,不同的是更多地从客体返回主体,是作者对于生命的一个自我眷顾与反思。

他明白地把世界分为“身外”和“身内”两部分,个体生命于是成了黑暗的承担者,或竟至于是黑暗本身。

《野草》有两组词:人与兽,友与仇,爱与不爱,生与死,形与影,梦与醒,过去与未来,等等。

它们不可分割地共同构成为一种关系,一种境遇,一种选择,概括起来就是:绝望与反抗。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野草》简介

《野草》简介

《野草》简介《野草》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一部由短篇小说和随笔组成的散文集。

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代表了鲁迅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也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野草》的整体结构并不固定,它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篇章组成,每篇都具有独特的主题和立意。

鲁迅通过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表达了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和愤怒。

同时,他对于人性的触动和对于生命的关注也贯穿于全书。

在《野草》中,鲁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他们或是受到压迫的小人物,或是社会底层的贫民,或是有识之士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这些形象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们的苦难和无奈。

同时,鲁迅通过冷嘲热讽的方式,针砭时弊,呐喊良知,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深意和内涵。

他以大自然的景色和动植物的形象来暗示着人类的命运,以草木花卉的生长和衰败来比喻着社会的兴盛与衰落。

这种视角的转换使作品既有现实对照,又有哲理思考,使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

总体来说,鲁迅的《野草》是一部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性命运的思考的作品。

在他的笔下,人物的形象真实可感,社会的荒谬和黑暗被揭示无遗。

同时,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智慧。

通过阅读《野草》,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的问题,也能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启迪。

总结起来,《野草》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它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直观揭示,使得读者在思维和触动上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部作品不仅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对于现代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

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

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

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

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燥,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以绍兴人那一碗黄酒垫底的生命底气,以来自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那一派野力,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

这种绝望的坚持尤其艰忍。

殷海光先生曾说,鲁迅既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又要在为虚无的压迫下致力于求索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新生之路。

这是一个极大的悖论。

更痛苦的是鲁迅在求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这样四处碰壁。

这样的鲁迅我们可以把他描写成一位举着盾牌的战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虚无,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虚无。

战士要博击的是双向的虚无。

这种战斗就尤其惨烈。

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够味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才配称中国在二十世纪的精神高峰。

《野草》在它的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有很多,采用象征主义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象征性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

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如过客、战士、枣树、雪等,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如耶稣受难故事等,都具有象征意义。

由于采取象征主义方法,因而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如冰谷中的死火、存在知觉的死人、会讲人话的狗、全身颤动引起天地颤动的老妇人,等等;创造了神秘幽深、奇幻诡谲、丰富多姿的艺术境界。

野草读后感篇

野草读后感篇

野草读后感篇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是鲁迅。

这部小说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中国农
村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多舛,生活在贫困和
压迫之中。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他们在社会底层挣扎,生活在贫困和艰辛之中,却依然坚强地生活着。

他们的命运让人心痛,让人感到无力。

《野草》还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小说中,农
民受到地主和官员的压迫和剥削,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小说中
的农村社会充满了欺骗和虚伪,人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作者通过
对这些现实的描写,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读完《野草》,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苦难和痛苦。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让我更加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尊重和尊严。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鲁迅的《野草》是一部由多篇短篇小说组成的文集,其中包含了《故乡》、《春》、《白光》、《一件小事》、《风波》等多个篇章。

这些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野草》中,鲁迅通过对故乡、家庭、生活、人性等主题的描写,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们在其中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奈。

在《故乡》中,鲁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和矛盾。

《春》则以农村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无奈。

在《白光》中,鲁迅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无情,以及人们在其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鲁迅在《野草》中还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精神压迫和道德困境,以及对自由、平等、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在《一件小事》中,鲁迅通过一个小人物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自私,以及社会对弱者的冷漠和漠视。

在《风波》中,他则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探讨了个人在社会风波中的选择和抉择,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和追求。

总的来说,《野草》是鲁迅的一部代表作,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是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通过对故乡、家庭、生活、人性等多个主题的描写,鲁迅展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呼唤。

这部文集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鲁迅《野草》赏析

鲁迅《野草》赏析

鲁迅《野草》赏析鲁迅《野草》赏析《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鲁迅《野草》赏析1第二个讲和这种哲学相联系,反抗绝望的哲学,这是大家这几年发掘而谈的比较多的一个东西。

但是我觉得有些是过分地在哲学层面上,而不是生命体验。

这是鲁迅转向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激烈搏斗时产生的一种精神产物。

头一种是鲁迅面对那样一种旧的势力,旧的世界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生命哲学,韧性*,是一种战斗。

那么这个就是他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这种开掘思考的时候,就是反抗绝望。

所谓反抗绝望,并不是一个封闭世界的孤独自我精神煎熬和咀嚼,而是坚决进行叛逆抗争中感受寂寞感受孤独时候,那种灵魂自我抗争,自我反思。

他的所有的内涵联系,通读《野草》都是和现实生存环境有深刻的联系。

《过客》刚刚发表一个多月,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叫赵其文来信问鲁迅这篇散文诗的命意。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鲁迅回答他,鲁迅说“《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的那样,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走,就是反抗绝望。

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

”这就是鲁迅的哲学,绝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你自己前面一路光明,马上就可以得到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

和一种前面不知道是什么,甚至明知道可能是一场悲剧,那么我还要追求它。

他说更勇猛、更悲壮。

在《野草》里边第一篇《秋夜》以后,来了一篇叫做《影的告别》,影子的告别,这是《野草》里最晦涩的一篇作品。

影子对形,对一个人的形诉说自己前来告别的原因。

这本来就带着一种虚无的观念,整个这篇散文是讲自己内心世界的那样一种虚无绝望,而本身自己又有一种抗争这样虚无绝望的思想,这样的矛盾状态。

他用自己的沉默,向虚无黑暗做最后的悲壮的抗争。

还有一个叫《求乞者》。

在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里边,鲁迅所坚持的是一种人的骨气,人的反抗的精神。

他憎恶的是一种求乞的姿态,一种奴隶式的求乞,伸出一个手来跟人家要东西,这种求乞。

《野草》的基本特点

《野草》的基本特点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本散文诗集,其中收录的散文诗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些散文诗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它们不仅表达了鲁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表现了自然景象、人物或故事。

这些散文诗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还以生动的形象和语言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场景。

其次,这些散文诗在语言上具有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的特点。

它们通过运用反义词的对比和相互补充,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复杂感受和思考。

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散文诗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这些散文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

它们通过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

这些散文诗不仅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呈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总之,《野草》是一本具有独特特点的散文诗集,它以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生动有力地表达了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受。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鲁迅的散文诗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具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的拘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

在中国古代,《庄子》或《楚辞》的个别断片,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小赋,如《小园赋》、《枯树赋》之类,约略近之。

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文体形式毕竟是从异域移植过来的。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产生,从发表的作品看,当始于1918年,基本上与新文学运动同步。

一批诗人如刘半农、沈尹默、郭沫若等人都曾有过尝试性写作,却十分幼稚。

鲁迅的《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鲁迅自称是一个散文式的人,他写过几首新诗,确是不押韵的,可是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当他善感的心灵受到触动,或身在大苦闷中而意欲作诗的突围时,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是适宜的。

在写作资源方面,无庸置疑的是,他接受过尼采和波德莱尔的影响,用他的话说,是摄取了‘世纪末’的果汁。

尼采是旧轨道的破坏者,一生与庸人作战,著作多用箴言集成;波德莱尔写人间罪恶的圣书,没有尼采似的强者的力,而竟陷入颓唐。

两人在鲁迅这里构成一种奇异的结合,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吸纳了代表日神与酒神两种完全相悖的原质,使《野草》充满内在的张力,虽然篇幅有限,却显得更博大,更深遂,更富于瑰奇的色彩。

鲁迅从来视生命为第一义,重视无数个体生命的保存、充实和发展。

他的小说和杂文,就是面对生命遭到压迫和残害所作的抗议性言说。

《野草》同样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度关注,不同的是更多地从客体返回主体,是作者对于生命的一个自我眷顾与反思。

他明白地把世界分为身外和身内两部分,个体生命于是成了黑暗的承担者,或竟至于是黑暗本身。

《野草》有两组词:人与兽,友与仇,爱与不爱,生与死,形与影,梦与醒,过去与未来,等等。

它们不可分割地共同构成为一种关系,一种境遇,一种选择,概括起来就是:绝望与反抗。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鲁迅《野草》主要内容

鲁迅《野草》主要内容

鲁迅《野草》主要内容鲁迅《野草》主要内容《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下面是鲁迅《野草》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

主要内容《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文化背景《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让·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

散文诗在新诗革命初期就开始有人创作,1918年到1923年,初期白话诗人刘半农,在创作新诗的同时,写了《晓》《饿》《雨》《静》《墨兰的海洋深处》等散文诗篇;新诗奠基者郭沫若于1920年12月20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用“我的散文诗”为总题,发表了《冬》《她与他》《女尸》《大地的号》四首短小的散文诗作品;在此前后,从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报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学灯》《觉悟》《语丝》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刘半农、沈颖、周作人、两谛(郑振铎)、沈性仁、张定璜、苏兆龙等人翻泽的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有的刊物还专门发表了介绍和讨论散文诗的文章。

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陆续发表了23篇散文诗,编成《野草》。

散文诗23篇《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生命哲学《野草》区别于鲁迅其它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隐藏的深邃的哲理性与传达的象征性。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鲁迅的《野草》是一部以短篇小说形式呈现的作品集,收录了鲁迅先生在1918年至1926年间创作的26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野草》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展开,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剖析,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以及近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在《野草》中,鲁迅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对封建礼教、旧式教育、封建伦理、民族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作品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等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展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

《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自我的挣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孔乙己》则通过对一个酒馆酒客的描写,表现了一个被社会辜负的小人物的悲哀命运,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风波》则以对一个小人物的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对封建伦理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此外,《野草》中的《故乡》、《白光》、《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篇章,也通过对人物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关怀。

《故乡》通过对一个归乡的知识分子的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国情怀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白光》则通过对一个小人物的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对封建伦理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莎菲女士的日记》则通过对一个西方女性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对自我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探讨。

总的来说,《野草》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野草》读后感评语

《野草》读后感评语

《野草》读后感评语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后的心路历程。

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鲁迅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尽管处于极度苦闷中,但仍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以孤独、寂寞的姿态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这部诗集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构思,以及深刻的象征手法,成功地传达了鲁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展现出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在阅读这部诗集的过程中,我深深被鲁迅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所吸引。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而且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让我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和反思。

《野草》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和思想启迪的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鲁迅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

这部诗集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鲁迅创作生涯中的一部
重要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鲁迅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野草》解读

《野草》解读

《野草》解读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部作品是由多篇散文和小说构成,描绘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中存在的贫困、苦难、
愚昧、落后和压迫等问题。

整部作品主要反映了作者对近代中国的忧虑和反思,以及对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思考。

在小说和散文中,鲁迅描写了许多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他们生活艰苦,陷入困境,然而遭遇的不是同情和援助,而是欺压和谩骂。

他通过这些人的命运,揭示了中国社
会的不公和阶级冲突。

同时,《野草》中还存在许多关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如《药》、《孔乙己》等小说,展现了人类面对世俗的扭曲与腐败时所体现出的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而在《故事新编》、《一件小事》等散文中,鲁迅探讨了人们的情感、良知、人性,以及道德、文化、历史等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综上所述,《野草》是鲁迅对中国现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揭示与批判,是中国文学史
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关于鲁迅《野草》

关于鲁迅《野草》

鲁迅曾对人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

《野草》所表现的正是作为孤独个体的鲁迅的种种生命体验和认识。

传统文化被冲击后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构成其独特的思想基础;在极其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找不到希望的绝望;独自面对死亡而体验到的生命的荒诞和虚无……。

把主观心理体验作为思考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探求个体存在的意义。

《野草》是鲁迅最个人化的著作。

《野草》是鲁迅心灵的诗,揭示了鲁迅的个人存在,个人生命的存在,文学个人话浯的存在,相对多的露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

《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

曾在作者心中酝酉良10年之久的《过客》,又可以看作是《野草》的“主将”。

《过客》熔铸了鲁迅个人生活的痛苦经验和独异思考。

鲁迅后来把这种永远向前走的过客精神概括为“反抗绝望”。

我对他的散文曾研究过,是浅的那种,一直处于朦胧感觉,但总感到鲁迅的笔像刀,锋利的刀,那东西不是写出来,是雕出来的,是刻出来的。

无疑,他那激励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热爱和尊重。

《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学是鲁迅的精神内核。

第二部分,鲁迅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存在主义作家。

第三部分,鲁迅理解的进化论是怎样的?鲁迅在理智层面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在意识又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进化论与历史循环论形成了鲁迅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求出路的状态。

鲁迅并没有根本肯定西方主流文化,这样,鲁迅既不可能根本上从中国文化中寻出路,也进入不了西方的信仰之路,这样发展到极端时,就处于一种分裂状态。

那么《野草》中的分裂表现出来的虚无感有从佛教的虚妄向存在主义的虚无过渡的可能性。

佛教的虚妄的灵魂与儒道主体的那种复合体所达到的虚无边界与存在主义的虚无有一定的相通处,这样鲁迅的生存体验就有一种存在主义的特色,但鲁迅没有进入存在主义的语境之中。

这样鲁迅的进化论是一个没有找到真正出路的死结。

鲁迅的精神世界没有跳出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大循环结构,于是产生了鲁迅那种黑暗,孤绝的灵魂。

课文野草赏析

课文野草赏析

课文野草赏析野草赏析。

《野草》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他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集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其中的《故乡》、《白光》、《呐喊》等作品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野草》中的一篇小说——《野草》。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

小说以一棵野草为主角,讲述了它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和遭遇。

通过这个小草的命运,鲁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

小说中的野草是一个具象化的形象,它代表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野草艰难地生长着,它没有根基,没有土壤,没有阳光和雨露,但它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人们感到震撼和敬佩,同时也让人们对社会中的弱者产生了同情之情。

小说通过野草的遭遇,揭露了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在城市中,野草被人们踩踏、被车辆碾压,它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它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们感到震撼和敬佩,同时也让人们对社会中的弱者产生了同情之情。

小说中的野草也代表了鲁迅自己的心境。

鲁迅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而奋斗,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

通过野草这个形象,鲁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无奈和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小说中,野草最终被一位老者所救,这位老者给予了野草温暖和关怀,使它得以在城市中生存下去。

这种关怀和温暖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人们对社会中的善良产生了希望。

通过这个情节,鲁迅表达了对社会的改良和对人性的美好的向往。

总的来说,《野草》是一部富有深刻思想和社会关怀的小说。

通过野草这个形象,鲁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热爱。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对社会和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对《野草》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鲁迅的《野草》是一部由短篇小说组成的作品集,书中包含了鲁迅先生的许多代表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这部作品中,鲁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人们深刻反思人生和社会。

作品中的《药》是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去买劣质药品,最终导致了自己和家人的悲剧。

这个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助和绝望,以及当时药品市场的混乱和不公。

另一篇作品《癞皮狗》则以一只癞皮狗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通过癞皮狗对人类的观察和思考,鲁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让人们深刻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道德风貌。

在《野草》中,鲁迅还以《记忆》、《风波》、《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批判,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总的来说,《野草》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集,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让人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迅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对《野草》的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魅力,更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巨著,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

鲁迅的野草的主要内容鲁迅的《野草》是一部集合了他早期小说和散文的作品集,其中包含了《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等著名作品。

这部作品整体上揭示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展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野草》中,鲁迅通过对一些底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比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饮酒过度的书生,被人看不起,最终死于酒精中毒。

这个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扭曲。

另外,《风波》中的主人公阿Q也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他在社会中处处碰壁,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和对人性的悲悯,展现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怀。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揭露,鲁迅在《野草》中还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的尊重。

在《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痛苦和对自我的追求。

在《阿Q正传》中,作者通过对阿Q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底层人物的自尊和对生活的顽强。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的尊重。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鲁迅在《野草》中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总的来说,鲁迅的《野草》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作品集,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展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更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的尊重。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野草》简介
鲁迅《野草》简介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野草》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选自《辞海》)
同样,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

还叮嘱青年的读者说现在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是苦难的,但是可以学习其中一些写景的文章,比如《秋夜》,《雪》,《腊叶》。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和一出诗剧《过客》,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关于《我的失恋》一文,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

”在《三闲集》中《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谈到本文说“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哟,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

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

”全文的形式则是模仿的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

关于《过客》一文,作者在写了这篇文章不久后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这意思在《过客》中说过。

”(《两地书,二四》)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

《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

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

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从它诞生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几乎一致的认为,这是现代文学史中一部非常难懂的作品。

主要的原因除了它包含的内容很深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鲁迅先生在《野草》里采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表现方法,就是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

鲁迅那种独特
的追求,造成了艺术传达的幽深和神秘。

使《野草》具有一种神秘美。

在《野草》里,鲁迅通过编造一个故事,制造一个气氛,构成象征的世界,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情绪,比如《秋夜》《雪》《腊叶》。

还有一些篇章,是通过幻想中带有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象征的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

比如《求乞者》,街上确实有要饭的,也不想给他,于是“我也想变成一个乞丐”这就是编了。

最后一类作品在《野草》里比较多,就是借物抒怀,这种跟一般的借物抒怀不一样,它把物象象征化了,《秋夜》里写“我家的后园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他是为了强调那个倔强。

所以说鲁迅在《野草》里有自觉的创新意识,他开辟了现代小说,也开辟了现代散文的写作。

《野草》就是中国现代散文诗开山性*的果实,到现在为止,经过这么多年,没有一本可以超过《野草》。

拓展阅读:鲁迅野草读后感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

出版收散文二十三篇。

作于1924至1926年间,有《秋夜》《影的告别》《雪》《风筝》等著名的篇目,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诠释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去他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会遭践踏,将遭到删刈,直至与死亡而腐朽。

我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为我自己,为友报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

要不然,我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和腐朽更不幸。

《秋夜》是我喜欢的篇目之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打他们别人打剩下的枣子,现在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他知道小红粉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落了的当初满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身的很舒服,但是,有几株还低亚着,弧顶他曾打造的竿子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株,却也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空的天空,十天闪闪的鬼魅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圆月,使月亮窘得发白。

作者笔下的秋从枣树写起,写秋后早熟
的形态,又写月亮的窘白,给人一种凄清冷寂之感。

鲁迅先生文笔细腻而又不失大气。

豪迈的情感他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写的《腊叶》就有很好的表现。

但今夜他却黄蜡似的叶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是去年一般灼灼。

假如再过几年,旧时的颜色在我记忆中消去,怕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夹在书里面的原因了。

将坠的落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植物也也已经秃尽了,枫枫树的更何消说得。

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罢。

但今年我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作者在灯下翻看《雁门集》,翻出一片落叶,勾起了作者的回想。

作者由这片小小的残叶联想到了人生,将坠的落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间里相对,人生苦短啊!
《野草》中书写了作者鲁迅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追求,只能细细品味其中韵味,对提高个人修养和对人生意义有极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