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输血服务的过程,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核流程,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制定本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需要进行临床用血的科室和临床用血审核人员。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临床用血申请流程(1) 患者或其家属向医疗机构提出临床用血申请。
(2) 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临床用血。
(3) 医疗机构向血库提出用血申请,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和用血需求。
(4) 血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并告知医疗机构。
(5) 医疗机构收到血库的批准后,安排输血手术或治疗。
2. 临床用血申请的要求(1) 临床用血申请必须由医疗机构的授权人员填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原因、用血量、用血时间等。
(2) 临床用血申请必须提供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诊断证明。
(3) 临床用血申请必须注明是否有特殊要求,如特定血型的血液、洗涤红细胞等。
3. 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批(1) 临床用血申请由医疗机构内设的临床用血审核人员进行审批。
(2) 临床用血审核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血需求,判断申请是否合理和必要。
(3) 临床用血审核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将结果通知医疗机构和血库。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的资质要求(1) 临床用血审核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医学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
(2) 临床用血审核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临床用血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2. 审核流程(1) 收到临床用血申请后,审核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
(2) 审核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血需求,对申请进行评估和判断。
(3) 审核人员可以与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4) 审核人员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并将结果通知医疗机构和血库。
3. 审核标准(1) 临床用血审核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范进行审核,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绪论用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风险增加等问题。
为了合理管理临床用血申请,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讨论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流程(1)医务人员在接到患者需要输血的信息后,应当向血库部门提交用血申请表。
(2)用血申请表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和输血指征、输血量、血液成分等内容。
(3)血库部门根据患者病情、输血指征等要求,审核并确认用血申请。
2. 申请审核(1)血库部门应当对用血申请表进行审核,核实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是否符合规定。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输血前是否需要进行特殊检查、输血量是否合理等问题,应当及时联系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3. 申请记录(1)血库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用血申请记录系统,对每一次用血申请进行详细记录。
(2)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输血量、输血结果等内容。
4. 申请复核(1)血库部门应当对用血申请进行复核,确保申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对于一些重要的用血案例,应当进行专家会诊,提出意见和建议。
5. 申请监管(1)血库部门应当定期对用血申请进行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对于频繁用血、用血量较大、输血效果不佳等情况,应当进行专项调查和处理。
6. 申请反馈(1)血库部门应当向临床医生及时反馈用血申请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输血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等,应当及时向临床医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1)临床用血审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院专家承担。
(2)审核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审核流程(1)审核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
(2)审核流程应包括传统和电子审核两种方式,确保审核工作的高效和便捷。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血液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合理利用血液资源、确保患者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二、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资格临床医生、护士等相关医务人员均具备申请资格,但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正确、规范的用血知识和技能。
2. 申请流程(1) 患者需满足用血的适应症,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 医生填写用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用血量及预计用血时间等。
(3) 申请单需经过医生签字确认后,方可提交至用血管理部门。
3. 申请审批(1) 用血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单后,进行初步审核,包括患者信息的完整性和用血指征的合理性等。
(2) 若初步审核通过,用血管理部门将申请单转交给临床血库。
(3) 临床血库根据患者的血型、血液库存情况等因素进行进一步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
(4) 审核结果需及时通知申请医生,并在申请单上进行相应的记录。
4. 申请结果(1) 若用血申请被批准,临床血库将安排合适的血液产品供应,并通知医生及时领取。
(2) 若用血申请未被批准,临床血库需向申请医生解释理由,并提供相应的替代方案。
三、审核制度1. 审核要求(1) 审核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用血指征、用血量的评估标准。
(2) 审核人员需遵守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审核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审核流程(1) 审核人员收到用血申请单后,首先核对申请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审核人员对用血指征、用血量等进行评估,并与相关医生进行沟通和讨论。
(3) 审核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并在申请单上进行相应的记录。
(4) 审核结果需及时通知申请医生,并向用血管理部门提供审核报告。
3. 审核标准(1) 用血指征:审核人员需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研究结果,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适应症。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血液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广泛应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液置换、输血等临床治疗中,对于救治患者、保障手术安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血液资源有限,合理使用血液成为临床血液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以提升血液管理效率,保障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临床用血申请的流程(1)医生发起用血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求,向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发起用血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类型及数量、用血原因等。
(2)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审批: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对医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包括核实患者信息、血液需求的合理性、血液库存情况等。
(3)临床用血管理部门下达用血通知:一旦用血申请通过审核,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将下达用血通知,通知相关部门按需提供血液及相应的支持。
2. 临床用血申请的条件(1)临床确有需求:医生在发起用血申请时,必须确保患者临床确有需要使用血液。
(2)用血的合理性: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血液类型及数量,以避免血液的浪费和不必要的风险。
(3)血液库存情况:在申请用血时,医生应了解当前血液库存情况,避免因库存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获得血液。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的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核,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血行为,保障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2. 审核的对象临床用血审核主要针对医生发起的用血申请进行,通过评估医生的用血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用血符合治疗规范和临床需求。
3. 审核的程序(1)信息核实:审核人员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实,确保申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用血需求评估:审核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评估患者使用血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血液库存情况审查:审核人员了解当前的血液库存情况,并根据库存情况对血液的使用进行合理性判断。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是不可或者缺的。
为了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浪费和风险,制定和实施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范围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内所有需要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2. 申请流程(1) 医务人员在临床需要使用血液及其制品时,应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型、血液需求量等相关信息。
(2) 申请单需经过科室主任或者主治医师审批后方可提交给血库。
(3) 血库收到申请单后,进行审核并确定是否满足患者的血液需求。
(4) 血库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如审核通过,血库将安排血液的配送;如审核未通过,需注明原因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
3. 申请单管理(1) 申请单应妥善保存,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备查验和追溯。
(2) 申请单应按照患者的姓名、科室、申请时间等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方便后续的统计和分析。
4. 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申请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
(2) 监督与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资质(1) 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背景,熟悉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原则和安全要求。
(2) 审核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2. 审核标准(1) 审核人员应根据医学指南、临床实践和相关政策规定,对申请单中的信息进行审核。
(2) 审核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血液需求是否符合临床实践指南、患者的血型是否匹配、血液需求量是否合理等。
3. 审核结果(1) 审核人员应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包括审核通过或者审核未通过的决定。
(2) 如审核未通过,应注明原因,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和建议。
4. 审核记录管理(1) 审核人员应妥善保存审核记录,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备查验和追溯。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用血是一项关键的医疗行为。
为了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制定和实施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和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临床医生。
2. 申请流程(1)医生在临床需要用血时,应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用血量、用血时间等内容。
(2)申请单需由医生本人签字,并由科室主任或者主治医师审批签字。
(3)申请单需在用血前至少提前24小时提交给血液库,以便进行血液供应的准备工作。
3. 血液库的责任和义务(1)血液库应对申请单进行审核,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血液库应及时向医生提供所需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血液库应建立健全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的充足供应。
4. 申请审核标准(1)血液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审核用血申请单。
(2)审核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3)审核结果需在申请单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5. 申请结果处理(1)审核通过的申请单,血液库应及时提供所需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2)审核未通过的申请单,血液库应向医生解释审核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替代方案。
6. 监督与评估(1)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血液库的审核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用血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1)审核人员应为医院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
(2)审核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用血审核标准和程序。
2. 审核流程(1)审核人员收到申请单后,应及时进行审核。
(2)审核人员应子细核对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和用血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测试。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内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核流程,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全使用。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用血申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合适的血液治疗。
二、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资格(1)医疗机构内具备临床用血资质的医务人员可以提出用血申请。
(2)申请人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用血需求。
2. 申请流程(1)申请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填写用血申请表格。
(2)申请表格中需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用血的目的和数量等相关内容。
(3)申请人将填写完整的用血申请表格提交给血液管理部门。
3. 申请审核(1)血液管理部门收到用血申请后,将对申请表格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用血的目的和数量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审核结果将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如审核通过,则继续下一步处理。
4. 申请结果通知(1)申请结果通知将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申请人。
(2)通知内容包括申请是否通过、用血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信息。
(3)如申请未通过,需注明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1)审核人员由医疗机构内具备临床用血资质的医务人员组成。
(2)审核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用血需求。
2. 审核流程(1)审核人员根据用血申请表格中的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血的必要性和紧急程度等。
(3)审核人员将审核结果填写在用血申请表格上,并签字确认。
3. 审核标准(1)审核人员需按照医疗机构内制定的用血标准进行审核。
(2)审核标准包括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的临床判断。
4. 审核结果通知(1)审核结果通知将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申请人。
(2)通知内容包括审核是否通过、用血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信息。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申请和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发放、使用等相关环节。
三、临床用血申请1. 临床用血申请应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合理制定用血计划。
2. 临床用血申请应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用血需求、拟输血产品等信息。
3. 临床用血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提交至输血科备血。
四、临床用血审核1. 输血科收到临床用血申请单后,应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用血需求、拟输血产品等信息。
2. 输血科应对申请单进行技术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输血指征、输血产品选择、输血风险等。
3. 输血科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向申请人反馈审核结果。
审核通过后,输血科应按照申请单备血。
五、临床用血发放与接收1. 配血完成后,发血和取血过程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和签发手续。
血液交接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用血者基本信息、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完整性等。
2. 临床用血发放过程中,应确保血液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过期浪费。
3. 临床用血接收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核对血液产品,确保与申请单一致。
如发现不符,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输血科处理。
六、临床用血使用1. 临床用血应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订后进行。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治疗的目的、方式、风险及替代治疗等,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2. 临床用血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3. 临床用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输血科和医务部门。
七、临床用血后管理1. 临床用血后,医护人员应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产品信息、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反应等。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引言概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合理用血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能够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适宜性,有效防止血液感染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申请管理制度1.1 申请资格要求:明确规定医生和护士的资格要求,确保惟独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才干申请用血。
1.2 申请流程规范:规定用血申请的流程,包括申请单的填写、申请单的审核和审批流程,确保申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 申请单内容要求:明确规定申请单的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用血量和频次等,以便审核人员能够准确判断用血的合理性。
1.4 申请单审核要求:规定审核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审核标准,确保审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5 申请单审批要求:规定审批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审批标准,确保审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用血指征审核制度2.1 临床指南参考:明确规定用血指征的审核要参考的临床指南,以确保用血的科学性和临床必要性。
2.2 审核标准明确:制定明确的审核标准,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出血量等指标,以便审核人员能够准确判断用血的必要性。
2.3 审核人员培训: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审核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4 审核结果记录:记录审核结果,包括审核通过和不通过的原因,以便后续的追踪和评估。
3. 用血量和频次审核制度3.1 用血量合理性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用血量的合理性,确保用血的适宜性。
3.2 用血频次控制:规定用血的频次,避免不必要的用血,减少用血的风险。
3.3 用血量和频次的审核:制定审核标准,对用血量和频次进行审核,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用血品种审核制度4.1 用血品种选择:明确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的用血品种,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4.2 用血品种的审核:对用血品种进行审核,确保所选用的血液制品符合患者的需要。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本文将就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1 用血适应症的明确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医生需要明确患者的用血适应症,即患者是否真正需要输血。
常见的用血适应症包括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贫血、手术术中失血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1.2 用血量的计算在确定患者需要输血治疗后,医生需要准确计算患者需要输血的量。
通常情况下,输血量的计算是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水平和失血量等因素来确定的。
正确的用血量计算可以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输血治疗。
1.3 输血前的必要检查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必要检查,包括患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病史、过敏史等。
这些检查可以确保患者接受的输血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也可以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用血申请审核制度2.1 用血申请的书面申请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医生需要书面提交用血申请,并注明患者的用血适应症、用血量计算等相关信息。
用血申请的书面提交可以匡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输血需求,确保输血治疗的准确性。
2.2 用血申请的审核流程用血申请需要经过临床血液科医生的审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审核医生会对患者的用血适应症、用血量计算等进行审核,确保患者真正需要输血治疗。
2.3 用血申请的记录保存审核通过的用血申请需要进行记录保存,包括患者的用血适应症、用血量计算、审核医生意见等信息。
用血申请的记录保存可以匡助医院进行用血情况的统计分析,同时也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优势3.1 提高用血治疗的准确性通过严格的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真正需要输血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提高用血治疗的准确性,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管理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合理。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用血申请原则(1)临床用血申请应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2)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掌握用血适应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3)临床用血申请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输血指征进行,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用血申请流程(1)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2)经治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治疗的必要性、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取得书面同意。
(3)经治医师根据患者血型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签字确认。
(4)经治医师将《临床用血申请单》提交至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
(5)输血科(血库)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确保用血安全、合理。
(6)输血科(血库)根据申请单内容,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并送至临床科室。
(7)临床科室按照输血规范进行输血治疗。
3.用血申请审核(1)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负责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血型和输血指征的符合程度,以及用血申请单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3)输血科(血库)应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
对于不符合用血指征或存在风险的申请,应予以驳回,并向经治医师说明原因。
(4)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用血安全性和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临床用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
2.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医疗机构应加强与血站的合作,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血液及其制品是临床医疗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一些病情严重、手术复杂的患者来说,输血是维持其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血液资源有限,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血液资源,制定和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资格临床用血申请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a. 患者确实需要输血,经医生诊断和判断认为输血是必要的;b. 患者或其家属已经充分了解输血的风险和益处,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c. 患者具备合适的输血指征,如血红蛋白水平低于特定标准、失血量过多等。
2. 申请流程a. 医生在临床诊断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b. 申请表中需详细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输血指征、血液类型等相关信息;c. 申请表需经医生签字,并交由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审核;d. 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将被转交给血库管理部门。
3. 申请表审核a. 血库管理部门接收到申请表后,将对申请表进行审核;b. 审核内容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输血指征的合理性、血液类型的匹配等;c. 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将被标记为“通过”,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输血准备;d. 审核未通过的申请表将被标记为“未通过”,并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补充材料或重新申请。
4. 申请表存档a. 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将被存档,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输血指征、血液类型等;b. 存档的申请表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并定期进行整理和更新。
三、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a. 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经验;b. 审核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定。
2. 审核标准a. 审核人员应根据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申请表进行审核;b. 审核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的真实性、病情描述的准确性、输血指征的合理性、血液类型的匹配等;c. 审核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客观、严谨的原则。
3. 审核结果a. 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将被标记为“通过”,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输血准备;b. 审核未通过的申请表将被标记为“未通过”,并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补充材料或重新申请;c. 审核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医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引言: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在医疗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1 申请流程1.2 申请材料要求1.3 申请审批流程1.4 申请记录保存要求1.5 申请结果反馈机制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2.1 审核人员资质要求2.2 审核标准和指南2.3 审核流程和时间要求2.4 审核结果反馈机制2.5 审核记录保存要求三、血液安全性评估3.1 献血者筛选标准3.2 献血者检测项目3.3 血液存储和运输要求3.4 血液成份分离和制备要求3.5 血液质量控制和溯源要求四、血液使用管理4.1 血液使用指征和禁忌症4.2 血液使用数量和频率控制4.3 血液使用记录和报告要求4.4 血液使用效果评估4.5 血液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五、血液库存管理5.1 血液库存监测和预警机制5.2 血液库存管理流程5.3 血液库存调配和分配机制5.4 血液库存质量控制5.5 血液库存管理记录保存要求总结: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确保血液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规范的申请流程和审核制度,可以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库存的充足。
同时,血液安全性评估和血液使用管理也是保证临床用血质量的关键环节。
血液库存管理的有效运作能够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和质量控制。
因此,建立健全的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对于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临床用血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人资格要求临床用血申请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进行申请,申请人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申请流程(1) 患者需经医师诊断后确认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医师将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格。
(2) 申请表格需包含以下信息:患者基本信息、输血指征、输血量、输血成分、输血时间、输血途径等。
(3) 医师填写完毕后,需经过医疗机构的质控部门审核,确保申请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审核通过后,申请表格将交给输血科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申请表格管理(1) 申请表格需进行编号和归档,确保申请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申请表格的保密性要求高,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阅和处理相关信息。
(3) 申请表格需定期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止数据丢失。
4. 申请审核(1) 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将对申请表格进行审核,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输血指征是否明确、输血量是否合理、输血成分是否符合要求等。
(3) 审核结果需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如有需要,需进行补充材料的要求。
5. 申请结果通知(1) 审核通过的申请将通知医师和患者,确认输血治疗的时间和地点。
(2) 审核未通过的申请将通知医师和患者,并说明未通过的原因。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要求临床用血审核必须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师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人员进行。
2. 审核流程(1) 审核人员将收到的申请表格进行仔细审查,确保申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审核人员需参考相关的临床用血指南和标准,确保审核结果符合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审核过程中,如有需要,审核人员可以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在救治疾病和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血液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二、管理制度1. 用血申请流程(1)医生在临床需要用血时,向医院血库提交用血申请。
(2)血库接收到用血申请后,根据临床需求和血液库存情况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血库安排输血,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用血申请单上。
(4)输血完成后,医生需在用血申请单上签字确认。
2. 用血申请单要求(1)用血申请单必须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2)用血申请单必须包含临床用血的具体原因和目的。
(3)用血申请单必须注明需要的血液成份、数量和血型要求。
(4)用血申请单必须包含医生的签名和日期。
3. 用血申请审核(1)血库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用血的合理性。
(2)血库审核时,需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血液成份的适合性等因素。
(3)审核通过后,血库将用血申请单转交给输血科室进行输血操作。
三、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1)审核人员由医院血库和输血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
(2)审核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临床用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审核标准(1)审核人员需根据临床用血的指南和规范进行审核。
(2)审核标准包括患者的临床病情、手术类型、血液成份的适合性等方面。
3. 审核流程(1)审核人员收到用血申请后,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2)审核人员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批准用血申请。
(3)审核结果需及时通知医生和血库,确保用血申请的处理顺利进行。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1. 数据采集(1)血库和输血科室需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用血申请的相关信息。
(2)数据采集包括用血申请的数量、血液成份的使用情况、审核通过率等。
2. 数据分析(1)血库和输血科室定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用血管理的效果。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申请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范围:该制度明确了哪些临床科室可以申请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
同时,也明确了哪些临床情况下可以进行用血。
2.申请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流程:该制度规定了申请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具体流程,包括填写用血申请单、申请人签名、科室主任审批等环节。
申请单中需明确患者姓名、血型、用血数量、用途、紧急程度等信息。
3.紧急用血的处理:该制度明确了紧急用血的处理流程,包括紧急用血申请的优先处理、紧急用血单的特殊标注、快速召集供血人员等。
4.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该制度规定了血库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接收、储存、核对和分发等管理措施,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5.用血后的记录和报告:该制度要求对每次用血后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患者姓名、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用血效果等,为后续的疗效评估和用血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1.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核标准:该制度明确了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核标准,包括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适应症、用血数量是否合理等。
审核标准应参考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范,确保科学合理。
2.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核流程:该制度规定了临床用血申请的审核流程,包括审核人员的选择、申请单的审核要点、审核结果的反馈等。
3.审查不通过的处理:该制度明确了审核不通过的处理措施,包括向申请人解释不通过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申请人可在一定期限内修改后重新提交申请。
4.审查通过的管理:该制度规定了审核通过后的管理措施,包括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按时供应、用血过程的监督和追踪、及时记录和报告用血情况等。
5.审核过程的监督与评估:该制度要求对审核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1200字以上的详细介绍。
这些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和执行,可以确保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参考)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参考)一、引言血液是临床救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对于救治患者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本文将围绕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展开详细讨论,以期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申请原则临床用血申请应遵循以下原则:(1)患者利益优先原则:临床用血申请应以患者生命安全为最高准则,确保患者用血需求得到及时、充分满足。
(2)合理用血原则:临床用血申请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和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安全用血原则:临床用血申请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2.申请流程(1)患者评估:临床医生在申请用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血型、输血史、过敏史等。
(2)申请填写: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签字确认。
(3)科室审核:临床科室负责人对《临床用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提交审批:临床科室将审核后的《临床用血申请单》提交至医院输血科(血库)进行审批。
3.申请材料临床用血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临床用血申请单》。
(2)患者病历资料,包括病情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3)患者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输血史证明、过敏史证明等。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审核原则临床用血审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临床用血审核应确保所有申请者享有平等的机会,审核过程公正透明。
(2)科学、严谨、规范原则:临床用血审核应基于科学依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3)及时、高效原则:临床用血审核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用血审批效率。
2.审核流程(1)初审:医院输血科(血库)对提交的《临床用血申请单》及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引言概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用血安全、合理使用血液资源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申请流程,明确审核标准,提高用血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申请流程的规范性管理1.1 申请人资格要求医疗机构应规定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才干提出用血申请。
这有助于确保申请人对用血的了解和正确判断,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1.2 申请材料的准备申请人应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此外,还应提供相关的用血指征、用血量和用血方式等信息。
这些资料的准备有助于审核人员对用血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1.3 申请流程的规范化医疗机构应规定明确的用血申请流程,包括申请的途径、时间要求和审核程序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申请单和审核记录,确保申请和审核的全程可追溯。
二、审核标准的明确性2.1 用血指征的明确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用血指征,即明确规定何种情况下才干使用血液制品。
这有助于避免滥用血液资源,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审核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血指征,合理判断所需用血量。
这有助于避免过度用血或者不足用血的情况发生,提高用血的效率和安全性。
2.3 用血方式的选择审核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血指征,选择合适的用血方式,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
这有助于确保用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用血质量的监控和评估3.1 用血效果的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用血效果评估机制,对用血后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过程中可能浮现的问题,提高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3.2 用血并发症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发症监测系统,对用血后可能浮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测和统计。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并发症,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3.3 用血质量的反馈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用血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在救治疾病和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以规范用血申请和审核流程,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申请资格a. 临床医生:具备合法执业资格,有临床用血需求的医生。
b. 患者:经过临床评估,确实需要用血的患者。
2. 申请材料a. 临床医生填写的用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用血指征、血液成份及数量等详细信息。
b. 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
3. 申请流程a. 临床医生向血库提交用血申请单和相关材料。
b. 血库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核。
4. 审核标准a. 临床诊断符适合血指征的要求。
b. 用血数量和血液成份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c. 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完整。
5. 审核结果a. 审核通过:血库将根据申请单上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血液成份,并通知临床医生领取。
b. 审核不通过:血库将向临床医生说明审核不通过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a. 血库医生:具备临床用血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
b. 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用血申请材料的合规性。
2. 审核流程a. 血库医生对用血申请单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b. 血库技术人员对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c. 审核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3. 审核标准a. 临床诊断是否符适合血指征的要求。
b. 用血数量和血液成份是否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c. 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是否完整。
4. 审核结果a. 审核通过:血库将根据申请单上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血液成份,并通知临床医生领取。
b. 审核不通过:血库将向临床医生说明审核不通过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四、总结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一、引言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核管理。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 用血申请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申请用血。
用血申请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等。
用血申请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签字确认。
2. 用血审批医疗机构应设立用血审批制度,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批。
用血审批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用血审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 用血告知临床医师应在用血前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用血的必要性、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用血告知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签字确认。
患者或其家属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4. 用血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用血记录制度,对用血申请、审批、告知和用血情况等进行记录。
用血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用血时间、用血效果等。
用血记录应保存至少十年。
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 用血审核医疗机构应设立用血审核制度,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
用血审核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用血审核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 用血合理性评估用血审核应包括用血合理性评估。
用血合理性评估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用血合理性评估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3. 用血安全性评估用血审核应包括用血安全性评估。
用血安全性评估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血品种和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用血安全性评估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4. 用血审核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用血审核记录制度,对用血审核情况进行记录。
用血审核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品种和用量、用血时间、用血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第一篇: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4、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5、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及输血会诊制度。
6、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7、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8、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9、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10、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11、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12、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五、如果因病情需要,输血量一次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超过2000毫升以上)》,并又科主任签名同意后,报医务部批准,申请单必须由输血科留存备案。
六、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备案。
第二篇: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针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治疗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申请单填写规范,字迹清晰,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备血。
禁止电话和口头备血。
4、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详见《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5、需急救用血时,在用血事后按以上要求补办相关手续。
6、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风险,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7、为了更好地开展成分输血,凡输注全血一律要经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根据用血制度履行申报手续,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教科及业务院长批准(急诊用血例外)。
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输血科不得发血。
8、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中心血站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进展通知临床。
9、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及亲友互相献血工作。
10、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中心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三篇: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一.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出血量在600ML以下者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液体或胶体代用品。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同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第三、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三.首次输血应进行输血前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检查。
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
四.对RHD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
在急救情况下可输同型RH阳型血。
五.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
在试管的条码标签上填写患者的姓名,床号、病区。
六.抽取交叉配血血液时,必须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进行查对后方可抽血,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七.采集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护士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八.配血合格后,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的专职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九.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结果及血液质量等,准确无务后,方可共同签名后取血。
十.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按照三查十对标准,核对无务后方可输血。
十一.取回的血液应进快输用,入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血库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十二.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