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教学中关于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几点思考-最新作文
工程热力学学习感想
![工程热力学学习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4698da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3.png)
工程热力学学习感想第一篇:工程热力学学习感想前言:工程热力学是以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规律、工质的热力性质及各种热力装置工作情况的分析的一门学科。
目前,热力学的研究范围已涉及到化工、空调以及近代的低温、超导、电磁及生物等各个领域。
工程热力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一提高热能利用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一提高热能利用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农业工程类、能源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它主要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自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人类走向繁荣的起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源是指为人类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
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已为人们发现的可被利用的能源主要有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核能及燃料的化学能等。
在众多能源中,人们从自然能源中获得能量的主要形式是热能。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然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水平极低,几乎所有人均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能源的使用已经达到瓶颈的状态,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较严重,因此,运用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的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经济性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过程与功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过程与功](https://img.taocdn.com/s3/m/d0384c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7.png)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过程与功热力学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化的物理学分支,而热力学过程与功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热力学过程和功的概念、特性以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过程的概念与特性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中能量发生转化的过程。
它可以是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物质的流动或能量形式的变化。
根据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特点,热力学过程可分为四类:准静态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绝热可逆过程。
1. 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指系统在过程进行时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系统的每个时刻都非常接近于平衡态。
在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宏观和微观性质保持基本不变,过程可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的平衡态。
2.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恒温接触,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在此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功或吸收热量都会有相应的热量传递到系统中。
3.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不存在热量传递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系统内部的能量转化只通过做功实现。
4. 绝热可逆过程绝热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在热力学过程中既不发生热量传递,又不发生熵的增长。
这是热力学过程中最理想的一种情况,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
二、功的概念与计算功是指外力对系统做的力所完成的能量转化。
在热力学中,功可以分为两类:功的计算、功的表达。
1. 功的计算在热力学中,功的计算公式为:功 =力 ×移动距离。
其中,力是指系统施加在外界上的力,移动距离是指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的距离。
2. 功的表达功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体积功:体积功是通过系统体积的改变来进行能量转化的。
它可以用来描述气体压力对体积的改变所做的功。
(2)电功:电功是指电力对系统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表达为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
(3)重力功:重力功是指重力对系统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表达为重力功 = 重力 ×高度。
三、热力学过程和功的应用热力学过程和功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3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3](https://img.taocdn.com/s3/m/496b00ffdd36a32d727581b6.png)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 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以下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工程热力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作用。
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之第一篇:浅析电磁炉中电能与热能的转化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当中涉及到了电能与热能两个方面,电能与热能的原理在实际生活当中非常常见,而且应用非常广泛。
电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更是成为了一种研究的主要对象,比如电磁炉发挥功用就是通过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实现的,本文主要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能;热能;转化; 高中物理中的电能是指电在各种形式下之下做功的时候所产生的能,平常也被称之为电功。
物理中将电能分为了直流以及交流两种,两种电能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热量可以被称之为热量以及能量,是生命的能源。
实际生活当中随处可以见到能量,即热量,热能可以通过电能转化而来。
一、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从电磁炉的作用可以看出,它本身在厨具市场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原因就是电磁炉是一种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灶具。
通常在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烹饪方式是明火。
而电磁炉一改这种形式,利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进行烹饪。
电磁炉当中安装了电子线路板,这些电子线路板会组成交变磁场。
如果在烹饪的时候将铁质的灶具放到了电磁炉上面的时候。
灶具中包含的切割交变磁力线会开始发挥作用,主要的表现就是在锅具的底部金属部分上面产生一种非常明显的交变电流,常常也被叫做涡流。
这里可以详细叙述一下涡流的作用。
涡流能够让灶具中的铁分子发生高速度的,但是没有规则的运动。
这些铁分子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大程度的碰撞和摩擦,进而产生热能。
所以在实际生活当中,电磁炉本身所具备的热量即热源就是来自于灶具底部,而并不是电磁炉本身在发热,进而传导给了锅具的。
而且从实际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电磁炉所具备的热效率要比一般灶具的效率高出很多,甚至高达一倍左右,热能可以让器具本身发热,而且是自行发热,这样的热能用来烹饪食物完全足够了。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期末复习题(答案)_8746142709360037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期末复习题(答案)_87461427093600378](https://img.taocdn.com/s3/m/4a579d1d52d380eb62946d48.pn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复习题答案热力学部分一.判断对错1.闭口系统具有恒定的质量,但具有恒定质量的系统不一定是闭口系统;(√)2.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系统,反之则不然;(√)3.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4.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5.平衡状态的系统不一定是均匀的,均匀系统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6.摄氏温度的零度相当于热力学温度的273.15 K;(√)7.只有绝对压力才能表示工质所处的状态,才是状态参数;(√)8.不可逆过程就是工质不能回复原来状态的过程;(×)9.系统中工质经历一个可逆定温过程,由于没有温度变化,故该系统中工质不能与外界交换热量;(×)10.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11.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12.气体膨胀时一定对外作功;(×)13.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14.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15.工质所作的膨胀功与技术功,在某种条件下,二者的数值会相等;(√)16.由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吸热后其温度必然增加;(×)17.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18.在闭口热力系中,焓h是由热力学能u和推动功p v两部分组成;(×)19.功不是状态参数,热力学能与流动功之和也不是状态参数;(×)20.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 p/c V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21.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22.有人说:“自发过程是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就是可逆过程”,这种说法对吗?(×)23.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过程都必须遵守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24.遵守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一切过程都能自发进行;(×)25.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否表述为:“功可以完全转变为热,而热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6687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4.png)
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这门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接着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案例分析以及学生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在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思考和总结,可以为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课程教学、思考、重要性、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引言1.1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重要性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联系热力学和传热学知识的桥梁,为工程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热力学与传热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过程的两个重要学科,它们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热力学基本理论和传热过程规律,为日后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对工程领域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是值得重视和深入学习的课程之一。
1.2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合理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的目标。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期末试题A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期末试题A](https://img.taocdn.com/s3/m/a32c1a2b6c175f0e7cd137de.png)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试题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30分)1.热力学一般规定,系统从外界吸热为,外界对系统做功为。
()A.正/负B.负/负C.正/正D.负/正2.工质热力学能中的哪个是比体积的函数。
()A.平动动能B.转动动能C.振动动能D.内势能3.热力学平衡态是指系统同时处于平衡和平衡。
()A.质量/压力B.温度/质量C.压力/质量D.温度/压力4.工质经过一个循环,又回到初态,其热力学能。
()A.增加B.减少C.不变D.变化不定5.下列参数哪一个不是状态参数。
()A.绝对压力B.表压力C.比容D.内能6.如闭口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
()A.压力到处均匀一致B.温度到处均匀一致C.压力和温度到处都均匀一致D.比容到处均匀一致7.在刚性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空气被300 0C的热源从100 0C加热到300 0C,此过程是。
()A.可逆的B.不可逆的C.定容可逆的D.等压不可逆的8.功状态参数,温度状态参数。
()A.是/不是B.不是/是C.是/是D.不是/不是9.dq=du+dw的适用范围是。
()A.理想工质、可逆过程B.任意工质、可逆过程C.理想工质、任意过程D.任意工质、任意过程10.理想气体等温过程中吸入的热量对外做的功量。
()A.大于B.等于 C .小于D.无法确定11.气体的定容比热较定压比热。
()A.大一些B.大很多C.小D.相等12.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汽车的动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使轮胎和地面的温度升高;但地面和轮胎的温度升高,却不能使汽车运动起来。
这说明能量的转换。
()A.有一定的限度B.有方向性C.热能不可以转化为机械能D.机械能不可以转化为热能13.工质经卡诺循环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其内能。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加或减少14.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RT中,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
()A.p B.v C.R D.T15.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降低可使用。
关于_工程热力学_课程教学心得
![关于_工程热力学_课程教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2d54b17cc7931b765ce15b7.png)
西南科技大学5高教研究6 2006年第4期(总第81期)关于5工程热力学6课程教学心得王令潘成君(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5工程热力学6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及应用,是充满生机的经典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也应是培养21世纪工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公共基础课。
针对通过5工程热力学6课程的特点,对近几年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从四个方面阐述了5工程热力学6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出了重视基本概念教学、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程热力;教学改革;数学方法热现象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工程热力学以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热能的有效、合理的利用技术,即热能与机械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与传递规律,从而找到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以及合理有效利用热能的途径和方法。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有效利用的一门学科。
我国现阶段所开发的能源中有95%来自天然矿物燃料,通过燃烧和核裂变把储藏在燃料中的能量转换成热能,热能可以被直接利用,也可以被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而一切热能的利用过程都是通过热量在相应的热力设备中的一系列转换与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同时,日常生活及各个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其他形式的能量,最终也大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耗散于环境之中。
在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0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0总体战略政策。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能源利用上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目前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掌握能量转换、传递及控制的规律和方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思考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7f05e05c281e53a5802ffbf.png)
正文: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热能可以从一 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 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表征热力学系统能量的是内能。通过作功和传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使内能有 所变化。根据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由初态Ⅰ经过任意过程到达终态Ⅱ后,内能 的增量ΔE 应等于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Q=ΔE+W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如果除作功、 传热外,还有因物质从外界进入系统而带入的能量 Z,则应为ΔU=Q-A+Z。当然, 上述ΔU、A、Q、Z 均可正可负。对于无限小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为 dQ=dE+dW。因 E 是态函数,dE 是全微分;Q、W 是过程量,dQ 和 dW 只表示微
dQ (dU) P dH CP= = = dT dT p dT p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热力工程上实施热力过程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实现预期的能量转换;二是达到预期 的状态变化。
4
在热力设备中常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简称“工质” ) ,分析气体在几种典型的热力 学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及能量的转换规律,是有实际意义的。为简单计,我们只以理想 气体为工质,并一般的只限于讨论可逆过程。 这样,在我们将要讨论的几种过程中,就有共同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成立, △U=A+Q;上式中外界对系统作的体积功 A=-
dQ CV= dT V
dQ=dU+pdV
由 dQ=dU+pdV 可知,(dQ)V =(dU)V ,所以系统的定容热容量 CV 与系统内能之间有关 系
dQ U CV= = dT V T V
一般 p-V 系统的内能 U 是状态参量 T,V 的函数,所以 CV 一般也是 T,V 的函数。 系统定压热容量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第2版)1-4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第2版)1-4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a6279ddaef5ef7ba0d3c66.png)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进行任何热力分析是否都要选取热力系统?答:是。
热力分析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根据所研究的问题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间,目的是确定空间内物质的总和。
2.引入热力平衡态解决了热力分析中的什么问题?答:若系统处于热力平衡状态,对于整个系统就可以用一组统一的并具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其状态,使得热力分析大为简化。
3.平衡态与稳定态的联系与差别。
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稳定态是否是平衡态?答:平衡态和稳定态具有相同的外在表现,即系统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两者的差别在于平衡态的本质是不平衡势差为零,而稳定态允许不平衡势差的存在,如稳定导热。
可见,平衡必稳定;反之,稳定未必平衡。
根据平衡态的定义,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其稳定态就是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4.表压力或真空度为什么不能当作工质的压力?工质的压力不变化,测量它的压力表或真空表的读数是否会变化?答:由于表压力和真空度都是相对压力,而只有绝对压力才是工质的压力。
表压力p与真空度v p与绝对压力的关系为:gb g p p p =+b v p p p =-其中b p 为测量当地的大气压力。
工质的压力不变化,相当于绝对压力不变化,但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测量当地的大气压值也会不同。
根据上面两个关系式可以看出,虽然绝对压力不变化,但由于测量地点的大气压值不同,当地测量的压力表或真空表的读数也会不同。
5.准静态过程如何处理“平衡状态”又有“状态变化”的矛盾? 答:准静态过程是指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于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允许系统状态发生变化,但是要求状态变化的每一步,系统都要处在平衡状态。
6.准静态过程的概念为什么不能完全表达可逆过程的概念?答:可逆过程的充分必要条件为:1、过程进行中,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存在不平衡势差,或过程应为准静态的;2、过程中不存在耗散效应。
南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A第1-12章作业思考题(1)
![南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A第1-12章作业思考题(1)](https://img.taocdn.com/s3/m/96f7d22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9.png)
第一章 基本概念思考题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
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 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
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答: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是指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是指当系统完成某一路径后,如果全过程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能使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系统,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这一过程即为可逆过程。
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着眼点不同:准静态过程只着眼于工质内部的平衡,有无外部的机械摩擦(耗散)对工质内部的平衡并无影响;可逆过程则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所产生的总效果。
不仅强调工质内部的平衡,而且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地逆复,过程进行时不存在任何能量的耗散。
可逆过程是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
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只注重的是系统内部 而可逆过程是内外兼顾!习题1-1已知大气压力计读数为755 mmHg ,试完成以下计算: (1)表压力为13.6Mpa 时的绝对压力(kPa ); (2)绝对压力为2.5 bar 时的表压力; (3)真空表读数为700 mmHg 时的绝对压力; (4)绝对压力为0.5 bar 时相应的真空度(mbar )。
解:kPa bar p b 100.61.00610133.37555==××=−kPa p p p g b 6.137********.100=+=+= kPa bar p p p b g 4.149494.1006.15.2==−=−= kPa mmHg p p p v b 3315.755700755==−=−=kPa bar p p p b v 6.50506.05.0006.1==−==−1-4 图1-10所示的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mm ,压力表A 的读数为360kPa ,压力表B 的读数为170kPa ,大气压力为100mmHg 。
浅谈“工程热力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浅谈“工程热力学”的几点教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f02e5f9856a561252d36f30.png)
2014年9月总第327期三、清歌弄景、醉入荷花的幽谧梦沧浪亭(节选)发清歌,弄清景,醉入荷花梦魂冷。
天念儒臣去国冤,故与无尘水云境。
看到“醉入荷花梦魂冷”,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类型。
高启诗意境深远:发出清越的歌声,玩赏美好的景致,乘醉驶入荷花丛中梦魂也绝觉清冷;李清照词简单明快:盛开的荷花丛中摇荡的小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这样的美景跃然纸上。
高启尤其爱用生动变化的长短句,此诗句式散文化,气势劲健,三言、七言交错,在用意、音节上都妙造自然,诗境闲澹,颇有味外之味。
四、微云点缀、淡月朦胧的愁绪梦题美人对镜图晓院鹿卢鸣露井,玉人梦断梨云冷。
起开妆閤笑窥奁,月里分明见娥影。
自对犹怜况主家,春风一面断肠花。
何由铸入青铜内?不遣秋霜换娥翠。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一个美人对镜梳妆的情景。
清晨时院中的辘轳在井上响个不停,把美人的好梦惊醒,梦中如云般的梨花也透出寒意。
美好的事物只在梦中出现,然而梦终会醒。
“自对”两句写出女子依附于人的可悲境地。
末两句是女子的痴想,为了保持主人的感情,希望自己不会老去,其情可悯,其意可悲。
诗语流丽闲婉,末两句忽作转折,含蓄地揭示了封建时代许多妇女的不幸命运。
无论写什么题材,高启都能以清健的风格出之。
送陈则挟策去谁亲?侯门不礼宾。
愁边长夜雨,梦里少年春。
树引离乡路,花骄失意人。
一杯歌短鲷,相送欲沾巾。
长夜听雨,更感忧愁难遣;少年春意,如今只在梦中。
“长夜”,言今日之悲凉;“少年”,忆当年之欢乐;“梦里”,言美好之虚无缥缈。
“梦里少年春”暗含白居易“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之意。
物是人非,格外怀念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和志得意满,更添了一层愁绪在里面。
中国的梦文学传统深厚,源远流长,高启笔下的梦语可以作为典型代表。
清代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高度评价他:“拟汉魏如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5790630b1c59eef8c7b47e.png)
A
P’ B P2 W1 V1 A p1 V’ W2 V2
P’ W2 P2 W1 V1 V’ V2 V B
四、准静态过程
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接近平衡的状态构成, 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接近平衡的状态构成,这 种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是理想的过程。 种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是理想的过程。
五、可逆过程
表示恒容过程) (下标 “V” 表示恒容过程)
Qv = U
过程) (封闭体系、恒容、Wf = 0 过程) 封闭体系、恒容、
a. 由于 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所以恒容下热 由于U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只取决于体系的始 也只取决于始、终态状态, 交换 Qv 也只取决于始、终态状态,而与经历什么 样的恒容变化途径无关。 样的恒容变化途径无关。 b. 上式表明,恒容过程体系的吸热量等于体系内能 上式表明, 的增加。 的增加。
几种特殊过程的体积功
(a)等温可逆过程: W = nRTIn V 2 = nRT ln P2 )等温可逆过程: V1 P 1 (b)等压过程:P外=P1=P2=P,W = - P(V2-V1) )等压过程: , (c)可逆相变:在正常沸点的蒸发 )可逆相变: 或凝聚, 或凝聚,在凝固点的凝固或溶化过程 都是可逆相变。 都是可逆相变。 W = - PV = - P(V气-V液) ≈ - PV气 = - nRT
§1- 4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一、功与过程
1.定义: 定义: 定义
功种类
强度因素
广度因素的改变 功的表示式δW Fdl EdQ -PedV rdA
机械功 F(力) F(力 dl(位移 位移) dl(位移) E(外加电压差 dQ(通过的电量 外加电压差) 通过的电量) 电功 E(外加电压差) dQ(通过的电量) dV(体积的改变 体积的改变) 外压) 膨胀功 Pe(外压) dV(体积的改变) 面积的改变) 表面张力) dA(面积的改变 表面功 (表面张力) dA(面积的改变)
大学专业试卷(附答案)《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卷A卷
![大学专业试卷(附答案)《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卷A卷](https://img.taocdn.com/s3/m/5122886f6529647d2628520b.png)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卷A卷适用专业:考试日期: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总分:100分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1、能源按照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成一次能源和()能源两类,而一次能源又可根据它是否可以再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类。
2、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们划分一定的范围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我们称该研究对象为(),这个对象以外的部分我们称为()。
3. 对流换热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和()。
4. 稳定流动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5. 某卡诺热机工作在1000K和100K两热源范围内,则这种热机的工作效率为()%,这种热机反向工作成为一种制冷机其制冷系数为()%。
6、闭口系统的熵变可分为两部分,即熵流和()。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下列物理量是强度性质的有()。
A. 温度TB. 内能UC. 焓HD.体积V2、可逆过程表示:( )A 无摩擦 B准平衡 C无摩擦,准平衡 D有摩擦,准平衡3、热力过程中Wt=W,该过程为:()A 定温B 定压 C定容 D定熵4、在定容过程中,在T-S图上过呈现的斜率为:()A C p/TBC v/T C T/C pD T/C v5、已知氮气可作为理想气体,压力较高的常温氮气绝热节流后,其温度:()A、升高;B、降低;C、不变;D 、(A),(B),(C)都有可能6、绝热过程的状态方程式适用于:()A、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C、理想气体定比热可逆绝热过程;D、任意气体定比热可逆绝热过程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B.理想气体分子无体积C.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D、热量是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只有当温度不同时才能发生传递8、对导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差越大导热量就越大B、导热系数越大导热量越小C、导热距离越大导热热阻越小D、温度梯度越大热流密度就越大9、不可逆过程⎰∆T Qδ= ()A >0B =0 C<0 D≤010、有人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成下列方式,其中()是正确的.A、永动机不可能实现;B、从单一热源取热并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造成其他变化的热机可能被制造出来C、热机制冷系数可能达到100%D、热机供热系数可能达到100%11、经下列过程,热力学体系的内能无变化的有()。
工程热力学可逆和非可逆
![工程热力学可逆和非可逆](https://img.taocdn.com/s3/m/55bc29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2.png)
工程热力学可逆和非可逆工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过程的科学分支,旨在分析和优化能量转化工程中的能量流动和能量转化过程。
在工程热力学中,可逆和非可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可逆过程是指在热力学过程中能够完全恢复原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 无摩擦和无阻力: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内部和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的损失。
能量的转化是完全有效的,没有能量转化成其他形式。
2. 平衡条件: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其内部各部分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参数都保持恒定,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3.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可逆过程中,化学反应也能够发生逆反应,从而回复到原初状态。
例如,在燃烧过程中,可逆过程可以将燃料完全燃烧,并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功。
4. 系统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在可逆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之间的差异极小,可以认为是等温的。
非可逆过程是指无法完全恢复到原状态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 存在能量的损失:在非可逆过程中,系统内部和与环境之间存在能量的转化损失。
例如,摩擦会使得能量被转化为热量,而非全部转化为功。
2. 不处于平衡状态:在非可逆过程中,系统无法保持平衡。
其内部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参数会随着过程的发生而发生变化。
3. 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在非可逆过程中,化学反应不能够发生逆反应,导致系统无法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例如,在爆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无法完全转化为功。
4. 系统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在非可逆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够近似等温的。
在工程热力学中,可逆过程和非可逆过程对于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可逆过程和非可逆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优化能量转化工程,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参考文献:1. 杨石麟.热力学与传热学(cnki)[M].高等工程学校基础课程教材.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2. 李明武,朱方邦.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M].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教学中关于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
几点思考-最新作文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教学中关于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几点思考
Reflections on T eaching Reform about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WU Hequan, LIU Zhihong
(College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Hu'nan 41011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si-static process and reversible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It has enh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cepts,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rmodynamics better.
0 引言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及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工科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机械工程专业也有重大意义。
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是工程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准静态过程
1.1 平衡状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的本质即无不平衡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无温差,即无热不平衡势;(2)无压差,即无力不平衡势;(3)无相变,即无相不平衡势;(4)无化学反应,即无化学不平衡势。
1.2 热力过程
当工质受到外界影响时,其所处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由一个状态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变至另一状态的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1.3 准静态过程
1.3.1 准静态过程的定义
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若平衡状态每一次被破坏后都离平衡状态非常近,而状态变化的速度又远远小于工质内部分子运动的速度,则状态变化过程的每个瞬间,工质都可以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由一系列内平衡状态所组成的即由无限接近平衡状态的状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1.3.2 准静态过程的特点
准静态过程是“热力学系统在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理想过程,准静态过程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处于平衡态”。
热力学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经历的每一中间状态都无穷接近于平衡态的热力过程。
在准静态过程中,工质所经历的每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而任意一个平衡状态都可以用p-v图上的一点来表示,所以一个准静态过程就可以用p-v图上一条曲线来代表。
如图1所示,图上的曲线1-2就代表一个准静态过程。
如果工质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过的不是一个准静态过程,则该过程无法在p-v图上表示,仅可标出其1’、2’两个平衡状态,而其过程用虚线表示。
实际的热力过程都是在有限的温差和压差下进行的,都是不平衡过程。
但如果和弛豫时间相比,热力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那么系统在实际过程中所经历的状态都十分接近于平衡态,以至我们可用无穷多个势差为无穷小、前后相继的平衡态来描述系统实际经过的热力过程。
显然,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的极限,这种极限虽然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可以无限接近。
1.3.3 准静态过程的应用
在过程上,一般如果破坏平衡所用时间(外部作用时间)>>恢复平衡所用时间(弛豫时间),则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当做准静态过
程处理。
一般的工程过程都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具体工程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转速n=1500r/min的四冲程内燃机的整个压缩冲程的时间为2??0-2s,与压强的弛豫时间(压力波恢复平衡速度接近声速,约为350 m/s)相比,可以认为这一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它当作准静态过程来处理。
2 可逆过程
2.1 可逆过程的定义
可逆过程是指当系统由始态变化到终态,又由终态沿原来途径返回始态时,若参与该变化过程的系统及外界均能完全返回原来的状态,则称该变化过程为可逆过程。
2.2 可逆过程的特点
图2所示为一由工质、热机和热源组成的热力系。
工质从热源T 处吸收热量进行准静态的膨胀过程,在p-图上可用A―1―2―3―4连续曲线表示,如图3所示。
过程中,工质通过活塞将一部分能量传给飞轮,以动能的形式贮存于飞轮中。
当A―4过程完成以后,若完全利用飞轮所贮存的动能推动活塞逆行,使工质从状态4沿原路径4―3―2―1―A压缩回到状态A。
并且在压缩过程中,工质恰好又把同等热量放回给热源T。
当工质回复到原状态点A时,机器和热源也都回复到了原状态,过程所牵涉到的整个系统和外界,全部都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则A―4这个热力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在实际中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摩擦作用。
在上述的工质热机和热源组成的热力系统中,如果工质内部或热机的部件间存在摩擦,那么当工质膨胀时,就会有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摩擦上。
同样,在把工质压缩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中,也要多消耗一部分能量来克服摩擦。
因此,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工质回到了原状态,但外界失去了一部分能量而并未回到原状态。
所以,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由此可见,可逆过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系统经历一个可逆过程后,可以严格地按照原来的途径返回到最初的状态,因此可逆过程必然是准静态过程。
(2)可逆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的耗散损失,因此,在按其反过程返回初态后,没有给外界留下任何的痕迹。
2.3 引入可逆过程的意义
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的理想化过程,但并非最优过程,可逆过程是最优过程。
引入可逆过程这个概念后,系统与外界功量和热量的交换能用系统的参数来计算。
而无需考虑不知道情况的外界参数,从而使问题简化,而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系统,即系统内工质的状态及状态的变化描述上。
这正是可逆过程的突出优点:可逆过程进行的结果不会产生任何能量损失,因而可逆过程可以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换效果的比较标准和极限。
实际过程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不可逆因素,所以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为简便起见常把实际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再用一些经验系数加以修正,这是可逆过程引入的实际意义所在。
3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联系和区别
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准静态过程中,物系要随时具有力、热和化学的平衡。
即处于完全平衡中,这样才能保证准静态过程的实现。
而可逆过程的实现则要求过程没有任何不可逆损失。
如既无非平衡损失又无耗散损失,过程就是可逆的。
准静态过程没有非平衡损失,因此是实现可逆过程的前提条件,但准静态过程并不一定就是可逆过程。
比如化学纯气体在喷管内做绝热稳定流动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各截面上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均匀一致,过程中气体状态随时处于平衡,此时流动是准静态过程,不会有非平衡损失出现。
但同一截面上气体的流速并不相等,中心的流速大于临近管壁处的流速。
因而会有流体的宏观相对运动。
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将使气体的宏观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而产生粘性摩擦生热的损失。
这时这个流动过程是准静态过程,而不是可逆过程。
反过来说,可逆过程则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的引入只是为了对系统的热力过程进行描述,并没有涉及到系统与外界功量和热量的交换。
也就是说,尽管所有准静态过程都可以在热力图上表示出来,但准静态过程在P―V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并不代表功。
把它称之为准静态过程的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可以从理想气体的两种绝热膨胀过程进行分析。
一是理想气体经过绝
热的准静态的膨胀,但存在耗散损失;另外一种是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可逆膨胀。
在这两个过程中,理想气体初态相同,在前一个过程中因为存在耗散,因此将有部分的机械能转化为理想气体的内能。
因此其终态温度要高于第二种情况。
表现在图上则如图4所示。
2’点的温度要高于2点的温度。
如果准静态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代表功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
准静态过程的功要大于可逆过程的功,我们说,这是不符合热力学的规律的,因此,准静态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并不恒代表功,只有可逆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才代表功。
这是因为准静态概念的提出侧重于描述过程,并没有涉及功热转换,而可逆过程用于分析外部条件对能量转换的影响。
4 结束语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研究能量转换规律和热能传递规律的学
科,对工程机械也有重大的意义。
而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是工程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而且能明确揭示不平衡自发趋于平衡现象与熵增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用热力学理论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