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韵书
笠翁对韵原文及注释

笠翁对韵原文及注释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闻名的一部韵书,又称《韵略》,是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著,共分七卷,收录了近七千种韵目,约二十六万首风雅文。
本文将介绍笠翁对韵的原文及注释,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书的内涵。
一、笠翁对韵原文笠翁对韵的原文是很有特点的,其言简意赅,字句精练,非常有压缩和升华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笠翁对韵的原文:“赋从此来,游从此去,病从此来,老从此去。
生离死别,乘舆几何。
君不见老木欲摧,朽木欲倾,人事如秋,叹息常至。
翩翩者不知其夕如何,彷彷者不知其晨如何。
”笠翁对韵的原文很短,但它包含了人生的各种境遇,生死离别,老去疾病,一切都在这短短的几行字里。
苏轼在这里把人的一生归纳为赋、游、病、老四个阶段,用对仗的方式表达出了生命的不可扭转性。
他提出了“生离死别,乘舆几何”这个至理名言,说明人在生命中只不过是一场漫漫长路上的瞬间而已。
他把人的一生比做老木,人事如秋,朽木将倾,表达出了生命的无常。
笠翁对韵中“翩翩者不知其夕如何,彷彷者不知其晨如何”,语言朴实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感悟。
在主题上,笠翁对韵宣扬了人生无常,尊重现实,深刻阐述了生命的不可逆转性,对人们的一生提出了独特的思考和倡导。
二、笠翁对韵注释笠翁对韵有许多重要的注释,下面我们将结合原文,为读者讲解其中的意思。
1、赋从此来,游从此去,病从此来,老从此去。
“赋”指意境深远的文章;“游”指游荡于世间,多指游历;“病”是指疾病,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疾病接踵而来;“老”指步入晚年,改变了年轻时期的面貌。
四者之间相互牵扯,牵一发而动全身。
2、生离死别,乘舆几何。
“乘舆”指的是人一生的路程,一段段旅程,无论怎样的生命旅途,走过的都只是片刻。
(“如坐春风一日,谁料当时已白头。
”)3、君不见老木欲摧,朽木欲倾,人事如秋,叹息常至。
人的生命就像是一棵树木,从春夏秋冬不断的生长,然后不可避免地要衰老。
因此,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也必定会到达生命之期,而老年还会更加危险。
笠翁对韵十灰全文及解释

笠翁对韵十灰全文及解释笠翁对韵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韵书,被誉为中国古代韵书的巅峰之作。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诗词创作、朗诵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十灰是笠翁对韵中的一篇,主要描写秋天的景色。
下面是十灰全文及解释: 一灰天地一沙鸥,相随何所之。
秋风惊夜坐,白露湿晨衣。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只沙鸥在天地之间飞翔,它自由自在地游荡,似乎没有任何目的地。
秋天的到来让夜空更加宁静,白露洒落在清晨的衣服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二灰身世浮云散,心源明月新。
爽气金英发,清风玉露繁。
解释: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人的身世飘零,犹如浮云一般转瞬即逝。
但他的内心却保持着一片清明,如同明月当空。
秋天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清新的气息,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三灰荒园无限意,并在一琴音。
霜降翻成韵,中秋月更明。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园子,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寂静。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却可以感受到无限的意趣,他的琴声也让园子更加生动。
秋天的到来,让园子里的霜降变得更加明显,同时也让中秋节的月亮更加明亮。
四灰风云识俊彦,山水寄清音。
渔火昏黄处,秋砧砧杵音。
解释: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人在风雨中前行,他能够感受到风云变幻,同时也能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和清音。
秋天的到来,让他看到了渔火和砧杵,这些景象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五灰生平喜吟咏,性癖爱名山。
秋月元明夜,清风白露天。
解释: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人的喜好和生平经历。
他喜欢吟咏诗词,热爱名山大川。
秋天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清新的气息和白露的清凉。
1.几部韵书《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

1.几部韵书《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中
原音韵》《
韵书,是赋诗填诗及韵文写作的工具书。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韵书约十几种之多。
如《韵集》、《切韵》、《唐韵》、《广韵》、《集韵》、《洪武正韵》、《五方元音》、《平水韵》、《诗韵》、《词林正韵》等。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以及人口的流动,汉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韵书已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应该有新的韵书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近、现代以来,人们根据时代发展和汉字声韵发生变化的现实,为满足和方便当代人诗词创作等的用韵需要,尝试以汉字现代发音为标准,编制了几种韵书或韵字表。
有人们比较熟悉的十三辙、《中华新韵(十八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中华今韵》(杨发兴编辑出版于2005年,2015年修订再版,立韵19韵)和《中华通韵》。
就这些新的韵书或韵字表来看,着力于体现新的历史时期汉字音韵特点,在韵部分类上进行大胆尝试,对于推动韵书改革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最近看到一个名为《中华通韵》草案韵目表,据称是国家语委的“十三五”课题,并已通过结项鉴定。
但看过《中华通韵》草案韵目表后,感到有些失望。
如果作为国家权威部门或专业组织机构编辑一部韵书,应该广泛吸取各新编韵书的优长,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听取院校师生意见,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意见。
博采众议,反复研讨,才能编出一部高水平的韵书。
平水韵八庚韵表

平水韵八庚韵表介绍平水韵八庚韵表,又称平水韵卷十五,是中国古代韵书之一。
它是以平水韵为基础,收录了八庚韵字音的一份表格。
本文将对平水韵八庚韵表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平水韵概述平水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韵体系,可以追溯到宋朝。
它将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其中韵母是平水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水韵共分为36韵,每个韵下有若干个音节,每个音节的读音都被规定在平水韵中。
八庚韵概述八庚韵是平水韵中的一个韵部,共有八个韵母:庚、耕、羹、梗、罄、青、腥、興。
在平水韵八庚韵表中,每个韵母下都列举了所有相关的汉字,以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这些韵母的发音规律。
平水韵八庚韵表的结构平水韵八庚韵表按照声调和韵母的变化规律进行排列。
每个韵调都有对应的符号表示,如平声用声调符号“ˉ”表示,上声用“ˊ”表示,去声用“ˇ”表示,入声用“ˋ”表示。
表中还提供了字的读音,方便人们准确地发音。
平水韵八庚韵表的应用平水韵八庚韵表在古代文人学习和创作诗词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平水韵八庚韵表,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发音和韵律,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优雅动听。
下面是平水韵八庚韵表的一部分内容,仅以平声为例:韵部庚韵耕韵羹韵梗韵罄韵青韵腥韵兴韵宕冻卧宕陡决石陆屋汤状将上广绝什石石韵部庚韵耕韵羹韵梗韵罄韵青韵腥韵兴韵登冯动同用略各食空此外,平水韵八庚韵表也可以作为现代词语字典的参考工具。
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词语的读音与古代的平水韵八庚韵表仍然保持一致,通过对照韵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的发音规律。
总结平水韵八庚韵表是中国古代的一份韵书,收录了庚、耕、羹、梗、罄、青、腥、兴八个韵母的汉字读音。
它在古代文人的学习和诗词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平水韵八庚韵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的韵律,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广韵》韵类

《广韵》韵类《广韵》是我国古代韵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汉语的音韵体系做出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韵书是研究和记录音韵的工具书,而《广韵》是其中的翘楚。
本文将以《广韵》韵类为中心,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第一部分:《广韵》概述《广韵》是南朝时期的文献,分为六卷,收录了音韵学方面的内容。
它按照韵母的类别进行分类,并详细解释了每个类别中的字音,并对各个类别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广韵》不仅对于古代汉语的音韵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也对于了解古代文献中的音韵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广韵》韵类的内容《广韵》中的韵类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
每个韵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和演变过程。
平声韵类包括三等、二等和一等,上声韵类包括二等和一等,去声韵类只有一等,入声韵类分为长入和短入。
第三部分:《广韵》韵类的应用《广韵》韵类的研究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和文献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韵类的了解,我们可以掌握古代音韵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音韵现象。
同时,韵类还可以用于对古代同源字的比较和考证,帮助我们恢复原始汉语的音韵系统。
第四部分:对《广韵》的评价《广韵》是我国古代音韵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
它的分类方法和解释准确严谨,对于后世的音韵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韵》的编纂不仅是对古代汉语音韵的一次总结和归纳,也是对古代文献的一次珍贵的记录。
本文对《广韵》韵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概述、内容、应用和评价。
《广韵》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和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它的分类方法和解释方法准确严密,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研究古代文献的人来说,《广韵》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
108部平水韵

108部平水韵概述《108部平水韵》是一部古代汉语韵书,也是一部对平水韵进行整理的重要著作。
它是在南宋末年由刘克庄编纂而成,共收录了包括平水韵在内的107个韵书,并加上了一本补遗的韵书,总共达到了108本。
该书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以及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韵书在中国古代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用来规范汉语音韵的参考书。
平水韵是最早的一种韵书,它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然而,在平水韵之后,陆续出现了很多其他的韵书,这些韵书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改变和补充。
到了宋朝,各种不同版本的韵书都存在,因此出现了编纂整理不同韵书的需求。
编纂者刘克庄,字子庭,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他以文辞犀利而著名,被誉为宋代第一名儒。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还对音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总结和整理多个版本的韵书,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纂《108部平水韵》。
由于刘克庄的努力,这部宏大的著作得以完工并成为后世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内容特点《108部平水韵》收录了107个不同版本的韵书,可以说是对韵书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包括平水韵、集韵、广韵等多种版本。
这些不同版本的韵书提供了丰富的音韵材料,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该书还加上了一本补遗的韵书,以补充各个版本韵书的不足之处。
在内容方面,《108部平水韵》以韵目为主要组成部分。
韵目按照韵部进行分类,每个韵目下都列举了许多字的读音及其韵律。
其中,字的读音按照平、上、去、入四声进行划分。
读音被注释为韵的声母、韵母和音调。
通过对这些音韵材料的整理和研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
学术价值《108部平水韵》是古代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收录了众多版本的韵书,为研究古代汉语音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该书还对不同版本韵书的异同之处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发展。
除此之外,该书还对韵部、声母、韵母和音调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词林正韵》研究

《词林正韵》研究
《词林正韵》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韵书,是唐代著名学者李端编纂的。
该书收录了唐代以前的韵书和韵集,共计13部,包括《切韵》、《韵集》、《广韵》等。
《词林正韵》是中国古代韵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对
后世的韵书编纂和汉字音韵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词林正韵》的编纂
思想是“以字为本,以韵为纲”,即以字为基础,以韵为主线,将同音字
归纳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韵体系。
该书按照声母、韵母、声调的
顺序编排,每个字都有详细的注解和例证,使读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汉字的
音韵规律。
《词林正韵》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韵书编纂上,还对汉字音韵研
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的编纂方法和思想被后世的学者所借鉴和发扬,成为中国古代音韵学的重要遗产。
同时,该书也为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汉字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词林
正韵》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音韵学
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韵部口诀

三十韵部口诀
三十韵部是中国古代韵书的分类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诗歌创作中的押韵。
以下是三十韵部的口诀:
-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宥、二十七寝、二十八俭、二十九豏、三十卦。
这个口诀是按照韵部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每个韵部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
在古代的诗歌创作中,诗人需要根据这个韵部的名称来押韵,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韵书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韵部分类方法。
诗词押韵表

诗词押韵表一、平水韵平水韵是唐代河南平虏(今洛阳)人沈约所编,共收字千余个,由十六个韵母组成,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
平水韵是后世入词库使用最广泛的韵书之一。
二、康熙字典韵康熙字典韵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汉语字典,其韵部共44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共收字约47000个。
康熙字典韵较平水韵更为详尽,主要用于字音研究。
三、集韵集韵是唐代学者刘孝标编撰的一部韵书,其韵部共32个,收字约53000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
集韵的韵目分布和音韵规律都较为准确,对后世的韵书编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是民国时期研究中古音的韵书,收集了许多珍贵的音韵对照资料。
中原音韵的韵部共32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收字约43000个。
五、广韵广韵是唐代学者卢藏用所编的一部韵书,其韵部共32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收字约26000个。
广韵与集韵、切韵并称唐代“三大韵书”,在音韵学研究和词汇整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六、唐韵唐韵是唐代学者李开先所编的一部韵书,其韵部共去声29个,上声41个,平声37个,收字约12000个。
唐韵的收字较为精简,主要用于韵律诗等艺术作品的创作。
七、韵术正讲韵术正讲是明代学者吕大忠所编的一部韵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韵学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其韵部共32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收字约17000个。
八、徐氏韵林徐氏韵林是明代徐天挺所编的一部韵书,其韵部共收字约52000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
徐氏韵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字音和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的韵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切韵切韵是唐代学者杜甫所编的韵书,其韵部共去声19个,上声36个,平声30个,收字1178个。
切韵是唐代音韵学成就的代表,对后世的韵书编纂和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十、粤音韵府粤音韵府是清代广东学者陈为所编的一部韵书,其韵部共32个,包括平声、上声和去声,收字约40000个。
粤音韵府对广东方言音韵的研究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韵的分类方法

广韵的分类方法广韵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韵书,记录了古代汉语中的韵母和声调。
广韵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押韵、韵系和韵目三个方面。
一、押韵广韵根据韵尾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十六个类别,分别是:开口、合口、开合、平声、仄声、尖、圆、唇、齿、牙、喉、咽、涎、舌、目、鼻。
这些类别通过不同的韵尾形成了不同的押韵效果,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开口”类的韵母包括a、ia、ua等,如“华”、“家”、“画”等都属于这一类,可以进行押韵。
二、韵系广韵按照韵尾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十六个韵系。
这些韵系包括:唐韵、江韵、胡韵、模韵、尤韵、幽韵、侯韵、登韵、侵韵、覃韵、談韵、咸韵、鹽韵、添韵、鍾韵、清韵。
每个韵系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不同的韵母进行押韵,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韵目广韵将韵母按照韵尾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声十六韵,分别是:平声一韵、平声二韵、仄声一韵、仄声二韵、平声三韵、平声四韵、仄声三韵、仄声四韵、平声五韵、平声六韵、仄声五韵、仄声六韵、平声七韵、平声八韵、仄声七韵、仄声八韵。
每个韵目都有特定的韵调,诗词作品中的韵脚就是通过押韵目来实现的。
广韵的分类方法为古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诗人在创作时可以根据广韵的分类方法选择适合的韵母和韵目,以达到押韵的效果。
广韵的分类方法也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广韵的分类方法以押韵、韵系和韵目为基础,通过对韵尾的不同分类,为古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一分类方法不仅美化了古代诗词的音韵效果,也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广韵的分类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部韵书。
该书以其独特的方式整理了典籍中的各种韵文,成为了后人学习韵脚、韵律的重要参考书。
下面,我们将对《笠翁对韵》全文进行解释和阐述。
《笠翁对韵》一共分为五门,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杂纬。
每门中又分为十六个韵纬。
全书总计八十个韵纬,韵律丰富多样。
马致远在创作《笠翁对韵》时,采用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韵脚,确立了继承唐代韵书传统的规范,使得全书形成了独特的格律系统。
平声门共有十六个韵纬,分别是“脂之之微眉鱼虞模无侯尤苴齐之追脂之之微鹄”。
其中每个韵纬下都包括有十二个字纬,用以表示每个韵脚的多种变化。
上声门、去声门和入声门分别也有类似的韵纬组合,以示各自的声音特点和韵律特征。
杂纬门则是将其他未在平、上、去、入四门韵纬中涉及到的字纬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笠翁对韵》在元代以后影响深远,成为了后来韵文创作的重要参考书。
不仅对于诗词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音韵学的研究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马致远作为元代文学家,他对于笠翁对韵的创作不仅显示出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学传统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规范的追求。
在创作这部韵书时,他精心整理了各种典籍中的韵文,以确保韵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他也通过捷足先登的方式,将自己对于音律的探索和研究加入其中,使得《笠翁对韵》成为了一部独特而丰富的韵书。
总的来说,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在整合各种韵文、规范韵律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学创作中的音韵规律,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美学视野。
同时,它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古代文学传统、进行韵律创作的重要参考书。
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笠翁对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笠翁对韵》是一部对于古代韵律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从全书的构成和内容可以看出它的独特性和价值。
《广韵》名词解释

《广韵》名词解释
《广韵》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汉语韵书,由北宋时期官修,共分四卷,收录了当时汉语的音韵、词汇和语法现象。
以下是《广韵》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1. 韵:指汉语语音中的韵母,是《广韵》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韵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类,每类各有若干韵目,共收录了五千多个汉字的读音。
2. 纽:指汉语声母,也是《广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纽分为清纽和浊纽两类,每类各有若干纽目。
纽和韵结合起来,构成了汉语的音节。
3. 切:指用反切法注音的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第一个汉字表示声母,第二个汉字表示韵母。
例如,“昆”字的反切是“苦胡”,表示“昆”字的声母是“k”,韵母是“u”。
4. 训:指对汉字的解释,包括义项和例句等。
在《广韵》中,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训条,用来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
5. 故:指古代的故事、传说或历史事件。
在《广韵》中,故被用来举例说明某些字的用法和意义。
6. 律: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广韵》中,律被用来解释韵的运用和变化。
以上是《广韵》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106平水韵

106平水韵一、引言《平水韵》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韵书之一,它以音韵分类的方式记录了唐代中叶至宋代初的汉语音韵体系。
其中,106平水韵是大陆地区现行汉语普通话中的韵书之一,它对汉字的发音及韵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106平水韵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以及其在现代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应用。
二、历史背景1. 韵书的起源韵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而《平水韵》则是唐代中叶至宋代初期,诗文盛行的时期编纂而成的。
早期的韵书主要是为了协助诗人选择押韵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韵书逐渐演化为记录汉字音韵的工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106平水韵的编纂106平水韵是根据北宋时期敦煌本《平水韵》的整理辑佚工作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它采用了七声八调的音韵体系,共分为平、上、去和入四声,每个声调下又细分不同的音节。
106平水韵的编纂工作由当时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共同完成,耗时多年。
这个版本的平水韵在汉字音韵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三、106平水韵的结构106平水韵按照声调和韵母进行分类,每个分类下列举了对应的汉字及其发音。
具体结构如下:1. 声调分类•平声:包括轻平、重平两种声调。
•上声:包括阴上、阳上两种声调。
•去声:包括阴去、阳去两种声调。
•入声:包括三个子类,分别是阳入、阴入、浊入。
2. 韵母分类每个声调下,韵母又细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平声:支脂之类、蟹攘之类、先仙之类、真臻之类、文元之类、启咍之类、佳麻之类。
•上声:支鱼之类、蟹危之类、先见之类、轩萱之类、文寻之类、匣麻之类。
•去声:子之之类、齐鱼之类、之微之类、泰夬之类、灰痕之类、祭垣之类。
•入声:庚耕之类、齐陂之类、蒸尤之类、侵深之类、欣文之类、元阮之类、文日之类、双见之类、端谏之类、屈洎之类、影遣之类、山选之类、效述之类、果豪之类、反翘之类、追董之类。
四、106平水韵在现代应用106平水韵在现代教育和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教育应用在汉语教学中,106平水韵作为标准的韵书,被用于掌握和教授汉字的发音。
中国古代汉语拼音表

中国古代汉语拼音表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学习汉字的发音,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多种拼音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几种常见的汉语拼音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则。
一、小学韵书拼音表小学韵书是中国古代学习音韵的重要教材,其中的拼音表提供了韵母和声母的组合规则。
该拼音表是按照声母和韵母的顺序排列的,声母由21个辅音字母表示,韵母则分为八调,包括32个韵母音节。
二、《广韵》拼音表《广韵》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音韵学著作之一,该书提供了丰富的音韵知识和拼音表。
《广韵》的拼音表以韵母为主,将声母与韵母组合成音节。
拼音表中的音节按照声母的顺序排列,每个声母下面列出了相应的韵母。
三、《集韵》拼音表《集韵》收录了唐代韵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其拼音表的形式与《广韵》类似,以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形式列出音节。
与《广韵》相比,《集韵》的音韵分类更细致,内容更加丰富。
四、诗经拼音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使用的拼音表较为简洁,只有六个声母和十个韵母,共计六十个音节。
这种拼音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学习者记忆和掌握。
五、其他拼音表除了上述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拼音表外,中国古代还出现过一些其他的拼音表。
例如《说文解字繁体系列》提供了一种基于繁体字的拼音系统,该系统根据字形来判断发音;还有《文选流韵》和《切韵》等拼音表,这些拼音表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汉语拼音表以其独特的规则和形式,为我们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参考。
通过学习这些拼音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字的发音规律,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些拼音表的研究和应用也为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我们对中国古代汉语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集韵简介文档

集韵简介文档集韵,是一部古代汉语韵书,是中国古代韵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它是由唐代孟棨编纂的,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集韵是中国古代韵书中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韵和韵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集韵一共分为十卷,其中包括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通韵、脂韵、合口韵、开口韵、合口通韵、开口通韵等十类韵部。
每一个韵部中都包括了相应的韵母和声母,以及一些特殊的韵脚和韵尾。
在这些韵部中,又分别列出了相应的韵目,以及这些韵目所对应的字。
这样一来,集韵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韵书,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了解古代汉语中的音韵。
集韵在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汉语的音韵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发音。
因此,人们需要一个系统的韵书来帮助他们了解和研究这些音韵。
而集韵正是这样一部韵书,它系统地整理了当时已知的音韵,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了对于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性之外,集韵在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在集韵中收录的大量古代词语和韵目,为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其次,集韵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韵律和韵脚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集韵中对于这些方面的资料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此外,集韵还为古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集韵中,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汉字和其对应的音韵,这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集韵中还记录了一些古代汉字的变体和异体字,这对于研究汉字的形体和字形演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集韵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韵书,它对于中国古代音韵学、汉字学、文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它的编纂和整理工作非常细致和系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因此,集韵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史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108部平水韵

108部平水韵引言平水韵是中国古代汉字韵书之一,记录了古代汉语言音韵的规律。
108部平水韵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
本文将介绍108部平水韵的概述、历史背景、编纂方式以及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
概述108部平水韵是以韵书为基础,按照声母和韵母的结构将汉字分类,并标注读音。
它由汉字的读音和音韵规律组成,成书于唐代。
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文人学士云集,汉字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背景下,平水韵的编纂成为了当时学者们的重要课题。
而108部平水韵作为其中一份具体汉字音韵记录的版本,成为了唐代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编纂方式108部平水韵的编纂方式相对系统且科学。
首先,根据字形和读音的相似度,将汉字分为108个部分,每个部分有相同的声母和韵母结构。
然后,记录每个部分中字的读音,并标注声调。
最后,将这些部分汇总成书。
这种编纂方式的优点是方便查阅和学习,使读者对汉字的音韵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108部平水韵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记录了汉语音韵的变化过程,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平水韵的编纂方式影响了后来的韵书编写,为后世的音韵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平水韵的传世,使得后来的学者能够了解唐代的汉字音韵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音韵变化。
总的来说,108部平水韵是中国古代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后世的音韵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语108部平水韵是中国古代汉字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记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音韵规律,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言的音韵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版本的平水韵的编纂方式科学规范,影响了后世的韵书编写。
它对中国音韵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和思路。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以便后代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切韵》系韵书三论

《切韵》系韵书三论《切韵》系韵书三论是中国古代韵书之一,是历代音韵学家所著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书的论述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古代韵书、音韵学以及古代汉语音韵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切韵》系韵书进行论述。
一、《切韵》的历史渊源《切韵》最早出现在唐代,作者为韩愈。
韩愈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和音韵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在唐代,文学批评和音韵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韩愈的《切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切韵》一书分上、中、下三篇,共三卷,内容包括有关音韵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古代韵书的评论。
《切韵》在全唐文学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韩愈用十余年时间整理成书,形成了《切韵》的权威地位。
唐代的《切韵》经宋代和明代继续修订,并相传于后世,成为中国古代音韵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二、《切韵》的内容和思想《切韵》的主要内容是对古代韵书的评论和总结,包括对于汉语音韵体系的分析和归纳。
关于音韵学的理论研究,对于音声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汉语声韵变化的规律性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切韵》对于韵书的分类、编排和使用方法作出了详细介绍,为后世的音韵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切韵》对于古代音韵学的理论研究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声韵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切韵》还对于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后世的音韵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论支持。
三、《切韵》的影响和价值《切韵》系列书是中国古代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体系、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对古代汉语音韵体系的总结和归纳。
《切韵》对于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后世的古代汉语音韵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3. 对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的影响。
《切韵》对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后世的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想和方法论支持。
平水韵十三元韵表

平水韵十三元韵表1. 引言平水韵十三元韵表是中国古代韵书之一,由明代刘基编纂而成。
它是对平水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和整理,使得平水韵更加系统化和易于使用。
本文将对平水韵十三元韵表的历史背景、编纂内容和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2. 历史背景平水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韵学工具书,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它按照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不同组合,将汉字音节进行分类,并提供了相应的字音和解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水韵逐渐发展出多种版本。
明代刘基在《广韵》的基础上编纂了《平水韵十三元》,并将其分为13个“元”,每个“元”下面有若干个“字”。
这样的分类方式更加细致,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查找所需的字音。
3. 编纂内容《平水韵十三元》共分为13个“元”,每个“元”下面有若干个“字”。
下面是每个“元”的名称和内容:1.平元:包括a、o、e、i、u、ü等韵母的字。
2.上元:包括ia、ua、uo等韵母的字。
3.去元:包括ie、ue等韵母的字。
4.入元:包括i、u等韵母的字。
5.通元:包括an、en、in等韵母的字。
6.定元:包括ang、eng、ing等韵母的字。
7.开阳元:包括ai、ei等韵母的字。
8.开合阳元:包括ao、ou等韵母的字。
9.开合阴平仄阳平仄阳入开合开阳入阴平仄复仄双复双单复单双复单平开入定通上去十三个音节组成(这个“元”名称比较特殊,它将其他12个“元”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0.阳平韵(一):包括a, o, e, i, u, ü等韵母的阳平声调字。
11.阳平韵(二):包括ia, ua, uo等韵母的阳平声调字。
12.阳平同文异读音节表13.阴平同文异读音节表4. 影响《平水韵十三元韵表》的编纂对于中国古代音韵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将平水韵进行了更加细致和系统的分类,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查找字音。
这对于古代文人学士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
此外,《平水韵十三元韵表》也对后世的音韵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平水韵举例说明

平水韵举例说明平水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书,它是根据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编写的,用于帮助人们学习和记忆古代诗词的韵脚。
平水韵的编写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他在编写平水韵的过程中,不仅考虑了音韵规律,还注重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说明,来介绍平水韵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平水韵的特点之一是规范性。
平水韵按照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编写,每个韵脚都有固定的读音和声调。
例如,平水韵中的“平”韵,读音为“-ing”,声调为平声。
而“仄”韵则读音为“-e”,声调为仄声。
这种规范性使得平水韵成为了古代诗词创作的重要参考工具,诗人们可以根据平水韵的规定来选取合适的韵脚,使诗词的音韵更加和谐。
其次,平水韵的特点之二是丰富性。
平水韵收录了大量的韵脚,涵盖了古代汉语中的各种音韵变化。
例如,平水韵中的“江”韵,包括了“江、缸、张、章、翔”等多个韵脚。
这种丰富性使得平水韵可以适应不同的诗词创作需求,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韵脚来进行创作。
平水韵的应用不仅限于古代诗词创作,它在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平水韵来理解和记忆古代诗词的韵脚。
通过对平水韵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平水韵还可以用于现代汉语的创作和表达。
虽然现代汉语的音韵规律与古代汉语有所不同,但平水韵作为一种规范的韵书,仍然可以为现代汉语的创作提供参考。
例如,在写作歌词、广告词等需要押韵的场合,我们可以借鉴平水韵的韵脚,使作品更加韵律优美。
总之,平水韵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韵书,具有规范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它不仅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运用平水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同时也可以在现代汉语的创作中提高表达的韵律美。
平水韵用法

平水韵用法平水韵是一部古代汉语韵书,是唐代沈约所编纂的。
它收集了唐代以前的诗歌中出现的音节,共计11,025个音节,分为32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列有相应的韵目。
平水韵在古代汉语学习和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第一韵书”。
一、平水韵的起源和历史1. 平水韵的编纂者及编纂背景平水韵的编纂者是唐代文学家沈约(441年-513年),他在《太原志》中曾写道:“余少好诗,博览群书,见有《广韵》之不足而作是书。
”可见他编写这本韵书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广韵》不足之处。
2. 平水韵与其他汉语韵书的关系平水韵与其他汉语韵书如《广韵》、《集韻》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其中,《广韻》是最早的一部汉语方音字典,在其基础上,《集韻》又增加了很多新字,并对原有字音进行了修订,最后平水韵在这两部韵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补充。
3. 平水韵的影响平水韵在唐代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诗家读《广韵》、《集韵》、《平水韵》,不可少也。
”可见在唐代,平水韵已经成为文人必备之书。
此外,平水韵还对后世的汉语学习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平水韵的用法1. 平水韵的结构平水韵共分32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列有相应的音节,其中每个音节又分为声母、介音、韵母和声调四个部分。
例如,“京”字所在的“口”部下面列有“井”、“庚”、“更”、“青”等音节,而“井”字又分为“j-”,“-ing”,“-ing3”,其中“j-”表示声母为/j/,“-ing”表示介音为空,“-ing3”表示三声。
2. 平水韵的查找方法使用平水韵查找一个字或者一个音节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字的部首找到相应的部分;(2)在该部分下面找到相应的音节;(3)根据该音节的声母、介音、韵母和声调确定该音节在平水韵中的位置。
例如,要查找“京”字所在的音节,“j-”表示声母为/j/,“-ing”表示介音为空,“-ing3”表示三声,因此可以在“井”字下面找到该音节所在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主要韵书中国古代主要韵书中国古代的韵书,对于探索历史上的汉语语音系统,对于研究汉语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对于了解写诗、填词、制曲和韵书的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古代韵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编排的字典,声韵的萌芽于东汉,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最早的韵书三国时期北魏李登编的《声类》,唐人封演《闻见记》云: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
《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
《隋书·经籍志》云:《声类》十卷,魏左校尉李登撰。
西晋时小学家吕忱之弟吕静曾仿照《声类》写过一本《韵集》,分作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隋书·潘徽传》云:末有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而全无引据,过份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
此书也早已失传。
自南朝,沈约、周颙等人讲求汉语四声后,各类韵书盛行。
据《隋书·经籍志》及陆法言《切韵·序》所载,南北朝时期后出现的韵书主要还有:周研的《声韵》四十一卷(《隋书。
经籍志》)张谅的《四声韵林》二十八卷(《隋书。
经籍志》)段弘的《韵集》八卷(《隋书。
经籍志》)无名氏的《韵集》二卷(《隋书。
经籍志》)王该的《文章音韵》二卷(《隋书。
经籍志》)王该的《五音韵》五卷(《隋书。
经籍志》)、无名氏的《群玉典韵》五卷(《隋书。
经籍志》)阳休之《韵略》一卷(《隋书。
经籍志》;又见陆法言《切韵序》,无卷数。
)李概的《音谱》四卷(《隋书。
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作李季节,无卷数。
)无名氏的《篡韵钞》十卷(《隋书。
经籍志》)刘善经的《四声指归》一卷(《隋书。
经籍志》)沈约的《四声》一卷(《隋书。
经籍志》)夏侯咏的《四声韵略》十三卷(《隋书。
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作《韵略》,无卷数。
宋本《广韵》作夏侯该,捂、误。
)潘徽的《韵篡》三十卷(《隋书。
潘徽传》)释静洪的《韵英》三卷(《隋书。
经籍志》)杜台卿的《韵略》(陆法言《切韵序》)周思言《音韵》等。
第一部集大成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编撰的《切韵》,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共5卷,收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封演《闻见记》)。
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
《切韵》原本已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切韵》的残卷(收于巴黎国家图书馆)。
《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切韵》问世以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所以不少人为它加字、补训。
有长孙讷言笺注本(677年),工作做得较多、影响最大的是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706年)。
《唐韵》,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
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之后。
因此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利用朝廷扩大《唐韵》的影响,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
范镇的《东斋记事》上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
在韵书发展史上,唐代李舟的《切韵》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主要功劳是调整了韵目次序,这当然是一种创造,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订。
《广韵》共206韵,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
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是《切韵》系列韵书集大成的著作。
也可以说《切韵》的内容,全部体现在《广韵》中,章太炎《小学略说》中说:“后出之书,独有《广韵》则其粲然者矣,上考经典释文及一切经音义,旧音绝响,多在其中”。
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基本情况。
学者还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它既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资料,又是考察上古音韵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
宋代景德初年,为适应科举应试的需要,礼部颁行了比《广韵》较为简略的《韵略》。
《广韵》颁行后31年,宋祁、郑戬上书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
贾昌朝也同时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是“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
于是皇帝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
于景祐四年(1037年)当年完成了《礼部韵略》,两年后于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完成了《集韵》。
《礼部韵略》是《韵略》的修订本。
由于《礼部韵略》在收字和字的注释方面都是为科举应试考虑,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所以称为《韵略》。
又由于它是当时科举考试用的官韵,而官韵从唐代开元以来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
《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完稿。
《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
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集韵》共收53525字。
《五音集韵》(1212年),作者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
全书分160韵,旧韵书,每一韵下只是把同音字分组排列,此书却是按三十六字母排列的。
《平水韵》,宋淳祐壬子年(1252年),江北平水人刘渊在其所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把《广韵》中同用韵合并,得107韵。
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在其《平水新刊韵略》中进一步归并为106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水韵》。
元世祖至元29年(1292年)以前,黄公绍编过《古今韵会》,而后黄公绍的同乡熊忠嫌该书编帙浩瀚,在大德元年(1297年)编成《古今韵会举要》。
《韵府群玉》,由阴幼遇(时夫)在他的父亲阴应梦(1224—1314)的指导下编成的,由幼遇之兄幼达作注。
清朝康熙年间张廷玉等人奉旨修撰音韵巨著《佩文韵府》时,将《韵府群玉》全部录入。
乾隆年间修编《四库全书》时,《韵府群玉》又被收入。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所作的一本韵书,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
书写于(1324至1333)年其刊行于世。
《中原音韵》的韵目用两个代表字表示: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中原音韵》一书,是“北音”韵书的创始,是研究“近代普通话”语音的重要资料。
对于当时的北曲创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之后曲韵著作大多以此为基础诠释或者沿袭改编。
直到南曲兴盛时,这本著作仍然影响巨大。
《琼林雅韵》,是明初朱权所编的一部曲韵书。
分为十九个韵部,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相类。
此书“入派三声”,但平不分阴阳。
收字八千多个。
是一部为北曲押韵而作的著作,它与《中原音韵》和《中州乐府音韵类编》都有渊源关系。
《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
宋濂作的序文中说,《洪武正韵》“壹以中原雅音为正”。
《韵略易通》,明正统年间(1442年)兰茂所著韵书《韵略易通》。
该书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它所描述的语音系统反映了明朝初期官话的语音面貌,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语音断代的样本,因而对近古官话方言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中州音韵》是明朝人王文璧所作的一部韵书。
其分韵共19部,与《中原音韵》无异,而多收3000余字,且有注解、反切。
但平声不分阴阳、有全浊声母。
十三辙,明清以来,出现了“十三辙”。
押韵宽泛,是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韵部。
《佩文韵府》于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开始编纂,成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
由张玉书、陈廷敬、查士升等二十余人编写的一本词典。
,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佩文诗韵》是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部标准韵书的规定,和宋代的《礼部韵略》的作用差不多。
《佩文诗韵》和《佩文韵府》都是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到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期间编辑成书。
《佩文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上下),共106韵10235字。
《韵学骊珠》,是曲韵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者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娄湄(今江苏太仓)人。
这部书的编写宗旨是为唱曲提供一部韵书。
《词林正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
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
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
切韵考《切韵考》,作者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
研究《切韵》语音系统的著作。
作者认为《切韵》虽然亡佚了,但是间架还保存在《广韵》里,所以就利用《广韵》考证《切韵》的语音系统。
《切韵考》是第一部利用反切研究韵书音韵系统的专著。
虽然中国历史久经风云变幻,但韵学的历史一直没有终断过,或是继承,或是完善,抑或改革……没有凭空捏造的,都有着本质的联系,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也许这就是中华文明一直辉煌的根源吧。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切韵研究》(邵荣芬)、《广韵》(严学宭)、《中原音韵》(周德清)、《洪武正韵研究》(甯忌浮)、《韵学骊珠》(沈乘麐)、《中国古代韵书》(赵诚)、《现代汉语》(胡裕树)。
本稿仓猝草成,尚祈读者正谬!(成吉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