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叙事的概念及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下)
文学理论教程(下)1.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
2.文学创造不但包括每一作品的具体创造过程(即特殊性),也包括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即一般性)。
3.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5.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6.艺术发现的定义: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艺术发现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
8.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和,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9.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10.有关创作动机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天性说(2)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发泄说(3)社会责任说(4)情感发泄说11.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1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一)回忆与沉思(二)想象与联想(三)灵感与直觉(四)理智与感情(五)意识与无意识13.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
14.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16.灵感的含义: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概念1)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2)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的”故事时间”是故事中时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3)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4)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5)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
6)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8)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就是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成的具体情境。
9)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当这种单一的性格特征反复出现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某一类人物的特征时,这种扁平人物就称成为类型人物。
10)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这种人物可以划入扁平人物一类。
11)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12)性格人物是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13)行动:是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4)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5)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6)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这个概念包括了叙述者、接受者以及讲故事时的声音情态这样三个方面。
17)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隐含的作者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是作者的”第二自我”。
18)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则是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
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
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
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叙事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叙事学的发展趋势叙事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研究:叙事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叙事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 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叙事学将更加关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将更多地关注叙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文学的叙事和抒情》课件
目 录
• 文学的叙事 • 文学的抒情 • 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与抒情 • 总结
文学的叙事
01
叙事的概念
01
02
03
叙事
通过语言文字来讲述故事 、描绘情境、表达情感的 一种方式。
叙事文学
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 文学作品,如小说、叙事 诗、叙事散文等。
抒情作品通常以情感表达为主,强调 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通过细腻、感 性的描写来打动读者。
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直接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感受,不借助其他媒介 或修辞手法。这种方式通常简洁
明了,直接打动读者。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借助对自然景 物或社会现象的描写,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情感。这种方式能够通 过形象的描绘,使情感更加生动
通过叙事构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使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 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文学的抒情
02
抒情的概念
抒情的概念
抒情是指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表 达个人情感、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一种 文学手法。
抒情的特点
抒情的价值
抒情作品能够深入挖掘人类情感世界 ,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 丰富人类精神世界、提升审美体验具 有重要意义。
叙事学
研究叙事文学的理论学科 ,主要探讨叙事的本质、 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 。
叙事的方式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 叙述,先发生的事情先讲述,
后发生的事情后讲述。
倒叙
将事件的结果或关键情节提前 叙述,再逐步回溯事件的起因 和发展过程。
插叙
在叙述主线情节的过程中,插 入其他相关的事件或情节,以 丰富故事内容或提供背景信息 。
叙事法
一、相关概念1叙事“叙事”就是讲述、叙述事件。
叙事是超越文学具体体裁而存在的现象,是叙事者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给他人的一种方式。
因而人们可以用它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件,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预报将来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只在叙述者的想象中发生的,亦即是虚构的。
”叙事是我们生存中最普遍的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叙事之中。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从襁褓之中的摇篮曲,到孩提时代的童话歌谣,再到电影、广告甚至日记,叙事都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说过: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
种类繁多,题材各异。
叙事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史诗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里。
而伯格的观点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叙事之中,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
不过,这文本并非无可质疑的。
他告诫说:我们曾以为读、听和看故事不过是用来“消遣”,其实这些叙事绝不这样简单!2叙事研究叙事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那就是叙事学。
现代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其诞生的标志为在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主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这时的叙事学还只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
而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
人们通常运用叙事的方式寻求实践的具体联系,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抑生活中的情节和情趣。
如洛朗·理查森写道: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
叙事与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结构在诗歌 中可以起到引导 读者理解诗歌主 题、感受诗歌情 感的作用,使得 诗歌更加具有感 染力和艺术性。
叙事结构在诗歌 中还可以起到构 建诗歌形式、形 成诗歌风格的作 用,使得诗歌更 加具有个性和特 点。
散文中的叙事结构
散文中常见的叙事结构包括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散文中,叙事结构可以用来表 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添加标题
实例:《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电影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倒叙、闪回 等方式来讲述故事,让观众需要不断思考和推理才能理解故事的真相。
跨媒介叙事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跨媒介叙事结构是指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的结构方式。
单击此处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题
特点:跨媒介叙事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媒介的优点,将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丰富地呈现给观众,同时也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实例:例如《黑 客帝国》系列电 影,通过跨媒介 叙事结构将虚拟 现实和现实世界 相互交织,让观 众深入理解故事 的主题和意义。
电影中叙事结构的创新与突破
非线性叙事:通过跳跃、闪回等方式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增加观影趣味性和悬念。
多重时间线:同时呈现多个时间节点,展现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故事线,使情节更加紧凑。 碎片化叙事:将故事情节打散,以片段形式呈现,强调细节和情感表达,让观众自行拼 凑故事全貌。
叙事的基本要素
角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角色 情节:故事的发展过程,包括起始、发展和结局 场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等 视角:故事讲述的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叙事与故事的区别
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文字、语言、图像等方式来讲述事件或故事, 强调逻辑、结构和时间顺序。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述的定义和例子
叙述的定义和例子篇一:叙述的定义和例子】叙事时间一、何谓叙事时间叙事时间也许是与小说叙事相关的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本身就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的,这使小说存在一个叙述时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个时间过程中的存在, 这里又有了一个故事时间.对于小说家来说,故事时间决不是那个现实中无终无始流逝着的、不可人为改变的的物理时间.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的目的,它可以被伸长或者缩短,也可以被打断再重新连接,甚至还可以被休止.那么叙事时间就包含了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叙事时间的问题是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的问题,它关涉到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不同,二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步对应关系.同时,小说时间又不再仅仅是指被讲述时间,它包括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把被描述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这就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改变了都是由头说起、从头到尾的老格局,讲述时间可以打乱故事时间, 与现实时间不同步进行,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改变了历时性线状叙事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立体性叙事的新方法,使从空间角度组织材料成为可能,开拓了小说表现的新的空间.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按照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次序一致的原则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这是小说处理时间次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前者或许是最简单方便的讲故事的方式.但是,多数小说家, 特别是现代小说家, 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后一种方式.究其原因,也许一部分要归之于保持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的困难.事实上,要使小说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小说家为了凸现故事的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叙事效果,往往要打断生活的自然接续,将事件重新组合.这一过程,也总是通过重新安排叙事时间来完成的【篇二:叙述的定义和例子】[摘要]: 虚构叙事文本内故事演进的时间是人类现实时间经验的想象性延伸,叙事话语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
浅论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浅论唐传奇的叙事特征1、相关定义1.1、叙事的概念事情,与讲故事相类似,叙述一个故事可以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为故事的情节,二为讲故事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具备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叙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本意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行为体验。
叙事的内容是无限的,但必定是体现同一种设计理念或精神主旨的事件的集合。
而叙事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这其中包括了表述的语言和表达过程的结构这两个方面。
首先,叙事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这里的”语言”并非一般意义的语言文字,而是泛指一切可以传达信息的载体,也就是传达设计理念的表现方式。
这里存在两个互相关联的过程,即设计者对不同理念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这种表达方式所体现的表意功能,因此,不同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意向。
无论如何, 叙述一件事情必定会包含某个特定的时间因素,所以叙事意味着一个动态的表意过程。
叙事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解读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叙事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意义,所谓物质性指的是它通过介质和载体表达出一系列现实的事件,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组织与编排则引发了观者对一系列精神世界的体验,这便是所谓的精神性意义。
在设计领域的叙事研究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兴起,应该说,叙事研究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就是把设计作品作为 3 一种表意的载体和联系人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媒介。
人们通过对设计作品的体验来形成对环境的自我诠释。
当然,这种体验涉及到文化认知, 记忆和场所精神等等方面。
因此,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叙事,意在一方面建立对设计本体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从人对环境的体验机制上探讨设计的方法论。
41.2、叙事的定义现代叙事学诞生于二十世纪的法国,关于叙事学的解释各种各样,但它主要受到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双重影响。
这种叙事主要研究的是文学领域。
它主张每一作品都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它并不关注具体的叙事内容,而是研究这些内容后的抽象结构[10]。
第四讲 文学作品(11-13)
二、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1、叙事(narrative)含义:用话语 叙述社会生活事件与过程。 2、文学叙事:用话语叙述虚构的社会 生活事件与过程。 3、文学叙事的特征:
A、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B、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影响和制约着叙事的形态和 内容。 1、叙事活动是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活动。例:上古神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 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此相对的是叙事 性作品。但是,抒情性作品中也可能有叙事因素, 叙事性作品中也可能有抒情成分。分类总是相对的, 分类概念只是突出某类事物的主要特征,却 不能 概括它们的全貌。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抒情诗有颂诗、 哀诗、情诗、田诗、山水诗、讽刺诗等等,中国古 代有诗、赋、词、曲等类型。
叙事作品结构的两个向度:共时向度与历时向度 历时向度:指的是事件与事件的先后结构关系。
共时向度:指的是叙事内容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 性。前者又称为表层结构,后者又称为深层结构。
(一)表层结构
叙事学表层结构分析的基本理念是:从句法分析角度讲, 叙事作品最小的叙述单位是句子,可以将一篇叙事作品看成是 几个放大了的句子,将几个句子看成是浓缩了的叙事作品,从 而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对应性的结构关系。在每一个句子中, 主语对应叙事作品的人物,谓语对应叙事作品的行动,状语或 表语对应叙事作品的人物状态和环本事件和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指讲故事的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内容本身展开的时间, 后者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前者是故事在叙述文本中呈现 出来的时间状态。 (一)时序 1、顺时序:讲述事件的顺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同一的。
视觉叙事的概念和作用
视觉叙事的概念和作用
视觉叙事是一种以图像、符号、场景等视觉元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叙事方式,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镜头语言等手段,传达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等信息。
视觉叙事在文学、电影、游戏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方式。
在文学中,视觉叙事常常被用于描写场景、人物形象、情感状态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细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并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描绘,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大观园的繁华盛景和众人的形象,同时也更能深入地感受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电影中,视觉叙事则是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等手段,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等信息。
电影中的画面构图、镜头切换、色彩运用等手法,都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通过监狱场景的描绘和镜头切换,表达了主人公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同时也让观众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监狱生活中的压抑和绝望。
在游戏中,视觉叙事则是通过游戏场景、角色形象、道具等元素,传达游戏故事情节和玩家任务等信息。
游戏中的视觉叙事不仅能够提供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觉元素,表达游戏开发者对游戏世界的理解和想象。
例如,在《塞尔达传说》中,游戏开
发者通过场景的描绘和角色的形象,表达了游戏世界中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玩家更能深入地理解游戏故事情节和任务。
综上所述,视觉叙事在文学、电影、游戏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方式,还能够深入地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记叙、抒情、说明、议论、描写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如何描述?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
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文章常见的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作用: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它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作用:①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②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③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议论:就是讲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它常常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作用: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使得文章主题鲜明;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已的感情。
它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用: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 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 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深层结构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往往呈现为暧昧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 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 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
行动
叙述者与声音
文学理论教程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 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 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 音”。
从叙事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 达内容意义,然而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 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 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叙事的基本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㈠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 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 感情,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
㈡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 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 所指对象不同。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理论教程
场景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 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 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 其环境显现为生动、个别的形象。 场景在作品中的安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叙事作 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交待交替出现,二者 形成叙述速度的对比。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人称、叙事角度及作用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人称、叙事角度及作用吃透考点【题型问法】1.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本文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1.第一人称:我。
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你、你们。
作用:增加亲切感;直抒胸脆;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3.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
作用: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范围,可以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题型答法】分辨人称+效果分析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
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
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
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
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
晚上,他会把手枪挂在炕头的挂钩上,我几次想把玩一下这支令我神往的手枪,只因排长不怒自威,没敢。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
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
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
于是,就像玩旋转木马,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
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字字珠现、文采飞扬、大气磅礴。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叙事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叙事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叙事可以传递文化、道德、历史和人类经验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史书、传说、戏剧、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和叙事风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国叙事学试图揭示叙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叙事往往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故事通过吟唱、讲述、演奏等形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口头的传统方式使得叙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文学作品的书写和印刷等方式的出现,叙事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叙事传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根基,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叙事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考证、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揭示其中隐藏的叙事规律和内涵,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考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中国叙事学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叙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另外,中国叙事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现代叙事形式和传统叙事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中国叙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叙事传统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叙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揭示中国叙事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中国叙事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叙事学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和发展背景。
西方叙事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方叙事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叙事体系是指叙述故事或表达观点的一种结构框架或方法。
它涉及到叙述的方式、叙事元素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等方面。
在文学、电影、戏剧以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叙事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和感知故事,同时也能够影响受众对作品的情感和思考。
西方叙事体系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叙事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诗和戏剧的诞生。
史诗是一种以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为主题的长篇叙事作品,通过叙述英雄的冒险和斗争,传递出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叙事体系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演变。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和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运动为叙事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法。
伴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西方叙事体系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使得叙事变得更富有个性和创新性。
然而,无论在任何时期,西方叙事体系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常常采用线性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以一种直接、连贯的方式呈现故事的发展。
其次,西方叙事体系通常强调角色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情故事中的人物。
同时,西方叙事体系也注重故事的冲突与转折点,以及结局的呼应和回顾,使得叙事具有更强的戏剧性和张力。
综上所述,西方叙事体系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框架,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对时间、角色和情节的组织,帮助观众理解故事和掌握作品的核心主题。
同时,西方叙事体系也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源泉。
通过对西方叙事体系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探索西方文化的丰富内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详细介绍:1.2.1 章节划分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划分内容,分别对西方叙事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引言: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简要概述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正文:包括叙事体系的定义和背景,以及西方叙事体系的特点;- 结论:对西方叙事体系的要点进行总结,同时探讨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启示;1.2.2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上叙事的概念及作用
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它通过一系列事件和情节的有序组织,描述一个或多个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经历和发展。
叙事不仅限于小说、故事和戏剧,也存在于诗歌、传记和历史等多种文学形式中。
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意义。
首先,叙事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了传达信息的重要角色。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向读者传达特定的意图、观点和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路历程,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叙事可以通过一种有机的方式将作品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使整个作品具有更强的内在逻辑性和连贯性。
其次,叙事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下,并描述他们的欲望、挫折、冲突和成长,叙事能够唤起读者共鸣,使读者与人物之间建立情感联系。
读者可以通过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示。
叙事通过创造情感的高点和低谷,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进一步加深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叙事还能够为读者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优秀的叙事作品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灵活多变的叙述语言以及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叙事作品中的节奏把控、悬念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都是影响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精心的叙事安排,作家能够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持
续阅读下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叙事也具有启发思考和批判的作用。
通过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叙事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存在、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家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命运和经历来抨击社会的不公和愚昧,激发读者思考和反思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叙事还可以通过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性,使读者对自身的动机和行为产生怀疑,进而扩展对人性和伦理的认识。
除此之外,叙事还能够记录和传承文化和历史。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塑造和传达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叙事作品可以成为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见证,记录下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为后人提供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
叙事作品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读者带入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让他们在文学的魔力下感受不同的文化和人类的智慧。
综上所述,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多种作用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享受艺术的乐趣,还能够帮助读者启发思考、批判现实,以及记录和传承文化和历史。
通过运用叙事这一强大的创作手段,作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的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心灵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