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自主探究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导学二:蒸发和沸腾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1.蒸发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②;③.2.沸腾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反馈练习】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汽化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液化凝固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它具有作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它有两种方法: 和.4.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玻璃上会附有小水滴,这些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这些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填“里面”或“外面”).课堂检测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对这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4.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 -39 357 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导学一液 气 气 液 冷 汽化 热 液化讨论分析:1.小草上的露水和矿泉水瓶的“汗”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如:开水瓶中的水蒸气碰到皮肤时遇冷液化会烫伤皮肤.导学二 蒸发 沸腾1.活动1:衣服展开,在阳光下,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干得快; 活动2:(1)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2)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2.沸腾①沸腾停止 ②大 小 大 小 小 大 ③升高 不变 停止 吸热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面气压的高低(2)一标准气压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100 ℃;水银的沸点:357 ℃;酒精的沸点:78 ℃.(3)使用热水;减少水的质量.(4)达到沸点;继续加热.导学三(2)乙醚消失了;液体状态的乙醚又出现了.(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医院用的液态氧,是把气态氧压缩体积变成液态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为生活带来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3.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汽化与液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汽化与液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汽化与液化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合作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常见的液化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等。
(3)汽化与液化的热量变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数据分析不准确等,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区,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空调、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等,亲身体验汽化与液化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与心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2.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在加热或减压时,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不断削弱,最终克服了引力而变为气体。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气体在降温或增压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强,最终克服了动能而变为液体。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汽化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力。
加热液体或减小液体的压强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使液体分子足够克服引力并变为气体。
•液化需要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
降低气体的温度或增加压强可以减小分子动能,使气体分子受到足够的引力而变为液体。
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汽化的应用:汽化是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汽化可以形成水蒸汽,可用于蒸煮食物、发电等。
汽化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实验,如加热硫酸可以得到硫酸蒸气。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液化石油气用于家庭燃料,液化天然气用作清洁能源。
液化还可以用于制作液态氧、液态氮等用于科学研究或医疗用途。
三、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2.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列举几个实例;3.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应用示例。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发展的机会。
五、扩展学习1.深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实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了解其他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固体的升华和凝固,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认识液华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塑料盖,温度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水可以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为水,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汽化与液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热风干手器使湿手变干(汽化)露水的形成(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猜想假设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温度计、水、秒表设计实验: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由下至上。
讨论: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加盖子,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选择初温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水量适中播放水沸腾视频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分析与评估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沸腾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汽化和液化》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校对人:审批人: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问题:衣服干了是否是沸腾现象?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现象4.液化: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收集资料交流评价总结归纳反馈2min 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汽化和液化:沸腾:在一定温度下的汽化现象。
1.汽化: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见书60页沸点表。
降低温度3.液化压缩体积师生共同小结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2.书中60页小实验纸锅烧水,为什么纸锅不会燃烧?3.电冰箱致冷原理?检测学习过程测评10min学习内容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1.结合图片说一说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
2..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液化气罐装罐和使用过程?.3.试分析书中63页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点拨指导追问反思六、反思升华、全面提高5min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
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结合书中坎儿井拓展板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体从液态变成汽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3.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现象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沸腾、蒸发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现象并及时总结,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采用讨论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难点:利用蒸发、沸腾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情景,根据蒸发、沸腾的特点进行解释,明确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上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活动1: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猜想和假设]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塑料袋要透明,要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解释沸腾现象时,要强调“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两个特征,为与蒸发的“只在表面发生”“任何温度下”的两个特征进行比较埋下伏笔。
探究“水的沸腾”时,先对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猜想和假设,然后制订实验计划,在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要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观察。
通过跟沸腾对比,说明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举例,以加强对蒸发现象的认识。
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应该让学生做一做,该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水的蒸发吸热。
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给手背擦酒精),并通过小实验观察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总结出这三个因素。
注意讲清楚: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取热量,致使周围物体变冷。
关于液化,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什么是液化,如何使气体液化,体会液化的一种方式——“温度降到足够低”的含义。
液化的第二种方式是压缩体积,这种方式学生不熟悉,可以列举液化石油气的例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②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③学会看数据表,记住酒精、水银等常见物质的沸点;④知道蒸发可以制冷,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③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一步认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续表)重难重点沸腾、蒸发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现象并及时总点处理结,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采用讨论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难点利用蒸发、沸腾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讲授课主备审核1.了解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的作用;4.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a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吗?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
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热(温)水即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0C 90(5)实验观察的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 (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大/小)。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
1.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汽”,这“白汽”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
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动手做一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化: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精蒸气。
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欲望。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精.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由气态变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实验准备】蒸发皿、小瓶液化气、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共分12组)、两块相同的铁片、水、酒精、滴管、小扇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引出汽化液化的概念先做小实验:用小瓶液化气喷蒸发皿里水,水瞬间结冰。
如何解释此现象?要想明白,要用本节内容解释。
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
演示观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沸腾过程的特点和沸腾的条件以及沸点的概念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1、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三汽化和液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做液体沸腾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无力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是的特征;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1] 老师用毛巾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提问:我的“鸡腿”到底跑哪儿去呢?回顾:物质三种状态是什么?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演示2]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后并扎紧塑料袋口,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甲] 塑料袋鼓起来了[生乙] 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 凉一会儿又会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 在这些现象中,酒精发生了什么?[生丁]二、新课开始(类比联想形成概念)一、引入新课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汽化和液化想想做做: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多在13-14岁,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将知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很大。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进行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讲解与探究实验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
教学课件、试管、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棉线、秒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2、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沸腾1.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2.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3.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4.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5.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6.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7.教师提示: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8.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变化、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了解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能力目标:能够解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进行探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过程。
2.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黑板笔、录像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实验记录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给学生讲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并通过实例解释气态分子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跃迁的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验视频进行辅助讲解。
3. 实验探究(4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瓶水平放置于桌面上。
步骤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步骤三:利用水壶或电热杯将水加热到100℃,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四:观察并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步骤五:关闭加热设备,并再次观察和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3 实验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并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概念和过程。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并撰写一篇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科普文章,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6.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并通过实验观察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其他重要的物理现象,敬请期待。”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探究:通过课堂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进行逻辑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态度。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化和液化现象》
-科学杂志文章:《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网络资源:国家地理网站上的《汽化和液化的环境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展示液化的过程。
-调查生活中利用汽化和液化原理的产品,并进行分析其工作原理。
“液化的概念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有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并结合教材第68页的内容进行解答。”
3.课堂实验(15分钟)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简单的课堂实验,观察和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请各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蒸发:(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3、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如:“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3、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发现酒精干了,同时感到手背凉凉的.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汽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B.这是汽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C.这是液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总结升华】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 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类型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例题】2.(多选)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查了液体上方的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压强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压强增加液体的沸点升高。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甲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移去酒精灯,烧瓶中的水将(填“继续”或“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以后将抽气筒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向外拉动活塞时,看到的现象是,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类型三、实验探究【例题】3. 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与室温相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设计实验的题目,利用题目中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酒精蒸发吸热这一现象。
解题时要结合酒精在常温下容易蒸发这一特点,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证明证明蒸发吸热。
举一反三:【变式】“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
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
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的观点。
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
(1)实验器材:;(2)实验方法:;(3)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简要回答)。
【例题】4.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0 84 88 92 96 98 98 98(1)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目,考查了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从现象上看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而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巩固练习】一、选择1.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2.液态氧、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3.室温是18℃。
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1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后,它的示数 ( )A.会马上升高到18℃ B.仍然保持17℃不变C.先下降,然后上升到18℃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二、填空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8.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热。
9.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2.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13.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巩固练习】一、选择1.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2.液态氧、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3.室温是18℃。
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1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后,它的示数 ( )A.会马上升高到18℃ B.仍然保持17℃不变C.先下降,然后上升到18℃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二、填空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8.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热。
9.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