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初中语文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带给了学生和我很深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鲜妍”、“呢喃”、“黄昏”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诗歌意象分析:学会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意象,如“春暖花开”、“柳絮飘飞”等,并理解意象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初中语文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感悟: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对“人间的四月天”的赞美之情。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如“鲜妍”、“燕呢喃”、“黄昏”等。
-在诗歌创作背景关联上,教师可提供林徽因的生平简介,特别是她在文学和建筑领域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她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对于仿写练习,教师可给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或关键词,如“描述一个你认为美好的季节”并提示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技巧,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完成仿写任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描绘的美好世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白朴及其主要作品。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等。
3.深刻理解课文主旨,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及短语。
2.分析课文主旨,理解作者意图。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让学生通过听、读、理解的逐步过程,深入领悟课文中的意境与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在不断地交流与探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分析“四月天”的特点,并对于白朴作品的印象展开讨论。
2.介绍本节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白朴及其主要作品。
3.播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阅读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2.分组阅读课文,重点掌握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3.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涵和蕴义,分析课文结构,深化对课文的认识。
3. 情感表达1.学生排练课文的背诵,并展开发言,体现课文语感。
2.学生分小组打分讨论,评选出最有感染力的同学进行表演。
3.推选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月天小使者”,鼓励他们关注生态,争做文明人,共创美好家园。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尽可能流畅自然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词语填空和句子总复习等基础巩固练习。
3.写一篇关于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看法的小论文,字数200-300字。
六、板书设计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本次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例如讲解语言不够通俗易懂,需要更好地亲身感受学生的难点和问题,给予更准确的指导和帮助,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品析赏读,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重点)3.探究悟读,把握诗歌的建筑美。
(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幸福而又浪漫的生活,她活成了我们心目中的一代女神。
她,就是林徽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板书:主标题和作者)(二)明确目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品析赏读,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3.探究悟读,把握诗歌的建筑美。
(三)诵读感知,走进四月天诵读——读准字音1.好诗需要我们美美地读,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把握好重音。
(老师配乐诵读。
)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大家借鉴一下,老师读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完善。
2.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读准了吗?娉婷冠冕鲜妍呢喃谁来为大家读一下。
师点评,然后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三遍。
诵读——读出节奏3.这些句子,谁来读一下?请注意把握好节奏。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细雨/点洒在/花前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师点评,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诵读——读出情感4.接下来请同学们双手捧起课文,大声朗读诗歌。
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好重音。
一会儿,我们请同学为大家展示。
我们请同学为大家诵读,可以个人诵读,也可以两人合作。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重,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请个别同学展示,其余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评价。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难点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4、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及反思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意象,理解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生平事迹,解读诗歌“三美”,分析诗歌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析名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是春天中的盛季;是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让人忍不住想去赞颂它。
2.播放歌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视频,导入本课。
课前预习:1、简介诗派本诗是“新月派”诗歌风格的代表作。
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讲求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林徽因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之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音乐美、绘画美与英国古典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2、背景资料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好友徐志摩而作;二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表达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歌。
绝对可能的。
(一)初读诗歌 1、音乐美(1)观看中央著名主持人周涛的朗诵视频并学习。
(2)划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邀请四位学生与教师一起朗诵诗歌,每人读一节,读完请一个学生评价朗读中的亮点和缺点。
(4)放大亮点,缩小缺点,展开小组朗读PK赛,教师点评。
(5)展开男女组朗读PK赛,教师点评。
(二)再读诗歌2、建筑美(1)小组讨论:本诗手法多样,注意句式的断句和转行特点,看看有何独特之处?(2)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本诗整首诗讲究节与节匀称,诗的节奏在整齐中富有变化,构成了诗歌的建筑美。
(3)全班齐读第三节,再次感受诗歌的建筑美。
(三)细读诗歌3、绘画美小组合作: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色彩,说说突出了“你”什么样的特点?(1)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你”——温柔、和暖、充满生机与希望、充满爱(2)自由发挥:给每一节起一个图画小标题。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结构分析:理解并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章节的划分、韵律的运用等,为创作和欣赏诗歌打下基础。
-举例:探讨诗歌的章节划分,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强化主题的传达。
2.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的深层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从表面意象深入到诗歌的深层情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来突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诗歌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仿写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仿写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仿写主题,如“以‘五月的风’为题,仿写一首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诗”,帮助学生找到创作灵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某种美好的事物,让你感到仿佛置身于诗中?”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描绘美好的奥秘。
-举例:解释“你是夜夜的月圆”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拓展到象征意义,理解其背后代表的圆满和美好。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过于生硬,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来提高。
-举例:通过改写诗句,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修辞手法,体会如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初中语文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情感态度培养: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美好,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好的事物,让你感到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四月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充满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现代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现代诗歌是情感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了解现代诗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欣赏生活中的美。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现代诗歌。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诗歌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诗歌基本概念、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进行仿写练习,目的是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在讨论和仿写过程中积极参与,展示了不错的成果。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导入:“文海建洋清眸笑,恰似仙女下凡间”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艺和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板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二、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难点)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3.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体味生命的美好。
(重点)4.学会仿写诗歌。
(二)作者名片林徽因,福建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作为建筑师,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她参与了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也为抢救改造传统景泰蓝不余遗力。
新中国成立后,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知识链接“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
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林徽因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的诗以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四)创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五)字词积累读一读记一记娉婷(pīng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án):鲜艳美丽。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教案标题: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歌的分析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2.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意义;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通过诗歌的分享和阅读,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引导学生个人鉴赏和表达。
教学难点:1.语言与意境的统一理解;2.情感与词句的共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准备教学材料;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诗歌,思考和感悟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标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预测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生分享(10分钟)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
Step 3: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文本,解释其中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Step 4:填词游戏(1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的词句,并留有空格,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填写合适的词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5:诗歌朗读(10分钟)学生自愿参与诗歌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Step 6: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和意义,写下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Step 7:诗歌创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要求以“你是人间四月天”为题材写一首自己的诗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Step 8: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成果和收获,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更多的阅读和创作。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天”的意象,及其所代表的生活美好和希望。
-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语言美感的感知: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象的构建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主题,如“春天”、“希望”等。
2.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作者林徽因通过诗歌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增强文化素养,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的认识;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熟读、背诵和创作练习,增强学生对诗歌韵律和语言美的感知,提升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组织课堂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们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尝试着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虽然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这个过程无疑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觉得在这个环节,我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指导,比如给出一些创作框架,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难点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1课时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林徽因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2)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爱”的多重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四季之中,四月是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季节。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去感受那份独特的诗意与温暖。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林徽因(1904 年 6 月 10 日-1955 年 4 月 1 日),原名林徽音,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闽侯。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作家。
2、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林徽因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对新生命的喜悦和赞美;也有人认为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寄托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精读诗歌,赏析意象1、提问:诗歌中提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意象,营造了温暖、明媚、生机勃勃的氛围。
2、小组讨论: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四月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生活;“风”象征着轻柔的呵护;“云烟”象征着缥缈的思绪;“星子”象征着闪烁的希望;“细雨”象征着滋润的关爱;“百花”象征着多彩的人生;“月圆”象征着圆满和幸福。
(五)品味语言,感受韵律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优美的词句,说说好在哪里。
例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一个“点亮”生动地写出了笑声的感染力。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词汇与句式运用:学习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你是”、“我在”等,以及它们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作用。
-主题思想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理解诗歌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举例解释:
-在学习意象时,可通过图片展示、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意象所代表的美好意境。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课时,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现代诗歌的热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我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环节,我尝试以生活中的春天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还不够具体,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诗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表达春天美好景象的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以自由、灵活的表现手法,传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它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结构、韵律等,体会诗人如何捕捉春天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优美的诗句。
-在分析结构与韵律时,通过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理解其艺术魅力。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诵读,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课堂导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些光芒耀眼的名字。
【作者简介】林徽因在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创作背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
徐志摩罹难,是为了赶赴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而当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得昏倒在地上,还委托丈夫去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
情深至斯,令人无限叹惋,因此不少人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坚信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
另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标题解读】“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徐林恋”念念不忘,仍然记得徐志摩《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以及林徽因悼念徐的《别丢掉》中那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miǎn)呢喃(nán)(2)词语释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你”的指代对象,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1)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诗歌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营造春天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林徽因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诗歌解读(1)提问:诗中的“你”指的是谁?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等,探讨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3)讲解诗歌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这些手法对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探讨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再读诗歌(1)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2)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人间四月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3.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体味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体味生命的美好。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作者名片: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他们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
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三.文体知识
新月派及新月诗:“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张新诗应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美学标准。
四.预习
1.字音及词义
2.朗诵课文
五.解题
主标题: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附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
整首诗宛如笼罩在一轮爱的光环之中。
六.诗歌赏析
第一节:1找出拟人句:将“笑响”拟人化,“笑响”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
2.“点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笑声的清亮与悦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以及对儿子的喜爱。
第二节:1.找出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本体:你;喻体:云烟。
将“你”带来的温暖写得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2.“闪”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将静态的“星星”在朦胧的“云烟”中若隐若现的情形写的具体可感,突出了“星子”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第三节:第一句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倒装,应为“你是那轻,那娉婷,鲜妍”,突出了“你”“轻”“娉婷”的特点。
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
第四节:本节诗歌中的哪些词语描写了“你”的颜色?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鹅黄”“绿”“白”它们都是明亮的暖色,给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
第五节: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最后一句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第2课时
一.再读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每一节分别赞美了什么。
第一节:赞美“你”的轻灵、光艳。
第二节:赞美“你”的轻盈、柔美与恬静。
第三节:赞美“你”的庄重、美好。
第四节:赞美“你”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赞美“你”的爱,暖和希望。
二.深入探究
1.试分析诗歌第1~4节的结构特点。
本诗第1至4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
2.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十一次,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你”字的每一次出现,歌颂四月天,不仅是在向“你”倾诉,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
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情感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欣喜之感,是一首纯真而真挚的爱的赞歌。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如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三.主旨归纳
这首抒情诗中,诗人使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极力抒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表达了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给作者带来的喜悦。
四.改写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微笑洋溢在美人脸,荡漾在春的波涛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初春里的岫(xiu)云,在几经细雨养润,空气中弥漫香醇。
那轻,那娉婷,妖娆倩影。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纯清,你是月夜的宁静。
你就像生机勃发的绿。
你是下凡天女,眼角灵动着你梦期待中圣域。
你那自由绽放的容颜,是梦在思绪翩然。
你是真,是纯,是思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阳光下那片飞絮。
【板书设计】
你是人间四月天
春天的光艳——灵变
夕阳的黄昏——轻软爱——绘画美
艳丽的百花——美好暖——建筑美一句爱的赞颂
雪后的鹅黄——新生希望——音乐美
花开满树——燕栖梁间
【教学反思】
这首诗有着美的意象、美的灵魂。
但是因诗意朦胧,再加上诗人离我们太久远,所以教读这首诗,从诗人和背景入手开始,让学生在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的背景之后,再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的情感,就简单多了。
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对诗歌的吟诵和反复的诵读,这对学生理解诗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