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1.2.1离子键(教案)
1.2.1离子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离子键
1、定义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相互结合而形成的键。
2、离子键的特点
(1)离子键是一种短暂的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键,但不会对原有键
的结构进行改变。
(2)离子键的力量相当微弱,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可以使离子键迅速破坏,并释放出
离子。
(3)离子键的作用是由离异离子质量不同引起的。
质量大的离子在离子键中具有更
强的作用力,即重离子比较稳定。
第二节离子键的形成
1、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是重离子拆分条件显著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拆分,并形成离子键。
(1)离子的影响:离子的大小,电荷强度,阳离子比阴离子更容易形成离子键。
(2)外界因素:温度、压强等,低温为临界点,温度越低离子键形成的机会越少。
(1)离子键可以广泛应用于制药,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滞留时间;
(2)离子键可以用于纸浆制造,增加纸浆的湿性、强度和粘结性;
(3)离子键可以应用于涂料,增加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特点、作用原理、影响因
素以及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
之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子键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掌握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离子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 离子键的特点3. 离子键的性质4.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与离子键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2.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1)讲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以NaCl为例,说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2)展示离子键形成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 离子键的特点(1)讲解离子键的电子云分布特点,说明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
(2)分析离子键的键能、键长、键角等性质,并与共价键进行比较。
4. 离子键的性质(1)讲解离子键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离子键的性质。
(2)分析离子键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溶解等。
5.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1)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两种键的区别。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子键的形成、特点、性质和与共价键的区别。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离子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课堂测试: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离子键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
2、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氯化钠晶体的图片,提问学生:“氯化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那么氯化钠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离子键。
2、新课讲授(1)离子键的概念结合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讲解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如何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的。
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通过分析原子的结构,得出结论: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等)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3)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动画演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电荷的转移和静电作用的产生,从而理解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4)离子化合物介绍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氯化钠、氯化钾、氢氧化钠等。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加深对离子化合物的理解。
(5)电子式讲解电子式的概念: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以钠原子、氯原子为例,示范如何书写原子的电子式。
然后讲解离子的电子式书写方法,如钠离子、氯离子的电子式。
教学设计7:1.3.1 离子键
第1课时离子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
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生:不是!师:试举例说明。
生1:如氢原子和氟原子在常温下相遇能形成氟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就不发生化学反应。
生2: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组成的,金戒指和银耳环放一起无变化,把金器和铁器放在一起也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3: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和其他物质的原子相遇时,很难起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生4:要是任意原子相遇都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话,这世界简直就无法想象!……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例子说明,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
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
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等奖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主题: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2.掌握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离子键”,提问学生对离子键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讲解(30分钟):1.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图解,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着重强调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2.解释离子键的基本特征: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正离子通过失去电子生成,负离子通过获得电子生成,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晶体。
实验(3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盐酸、铜片、锌片、酒精灯、玻璃棒等。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铜片和锌片在盐酸中的反应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铜片会失去电子,锌片会获得电子,形成了离子键。
2.与学生探讨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的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良好导电性和脆性等特点。
3.进一步讨论离子键的应用,如离子晶体的应用于电解质、矿石提炼等领域。
概括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结和提问,对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解答相关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离子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延伸拓展: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离子键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电池、荧光材料、矿石提炼等,扩展学生对离子键的认识和理解。
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估:对学生的离子键相关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子键的形成和性质,深入理解离子键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以及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
4.撰写一篇关于离子键与共价键异同点的科普文章,要求语言简练、生动,便于让未学习化学的读者理解这两种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共价键,那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类型的化学键吗?”
2.展示互动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粒子之间会发生什么?”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化学键——离子键,它和共价键有什么不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强化命名及化学式书写的训练,采用分类、,让学生了解离子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5.掌握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规律,能够判断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探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能够运用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3.能够运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科学思维,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化学必修2《离子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离子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的学习,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电子式的书写【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引入:[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学生] 1.原子、离子、分子等;2.原子、离子、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先形成离子或分子,再由离子或分子构成物质。
[补充举例] p12[进一步] 那么不同的微粒之间是靠什么作用力构成物质的?[板书] 一.化学键1.概念: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①直接相邻;②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离子键、共价键。
[分析]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离子键的成因[思考] 1.在氯化钠晶体中,Na +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抵消呢? [板书] 二.离子键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特点: ①成键微粒:阴阳离子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注: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思考] 哪些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之间(例如:大部分的IA 、IIA 族与VIA 、VIIA 族元素的原子之间) 2.离子或离子团之间(例如:金属阳离子、NH 4+与酸根离子之间)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 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C )e-NaNa + ClCl -A.10与12B.8与17C. 19与17D.6与14[疑问]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示离子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呢?[板书] 3.表示——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标题: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离子键的概念、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和进行相关实验。
教学内容:1.离子键的概念与特征2.离子键的形成过程3.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回顾之前对化学键的学习,提问学生化学键的分类。
2.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离子特征的物质如食盐、白糖等,并提问其特点。
二、概念解释与探究(10分钟)1.解释离子键的概念:让学生自上而下地提出对离子键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完成准确且简明的定义。
2.特征探究:通过对离子键特点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离子键具有这些特点。
三、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0分钟)1.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种物质的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展示到黑板上。
2.总结阐述:由学生反馈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阐述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四、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5分钟)1.教师示范实验:展示一种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如氯化铜溶液与铁填塞反应)。
2.学生实验探究:让学生自由选取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应用场景。
3.分享与总结:学生将实验结果和应用场景分享给全班,并进行总结。
五、巩固与应用(15分钟)1.注重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离子键的学习过程,提问相关问题,确保学生对离子键有全面理解。
2.情景应用:通过给出一些化学相应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3.知识延伸: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资料,扩展学生对离子键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与总结(5分钟)1.总结复习: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此次课堂所学内容,并提问相关问题。
2.疑难解答:给学生一定时间提问并解答他们对离子键的疑难问题。
3.小结:教师对全班的学习状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师旁听:对学生的分组讨论、实验记录和应用场景分享进行旁听,评价学生的展示水平。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演示,提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乐趣。
(2)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实质。
2.教学难点: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探现象究实验方程式【讨论】请同学们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小组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讨【得出结论】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1 个论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 个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得到1 个电子。
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学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
习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新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与钠和氯气知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离子键说课稿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离子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离子键的原理。
2.掌握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3.能够描述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的描写。
2.离子键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离子键"二字,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吗?它是由什么构成的?"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1.通过课件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介绍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2.利用图示和例题说明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3.通过实验演示,观察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并总结实验现象。
(三)、巩固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离子键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提出问题。
(四)、拓展1.通过对离子键应用领域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1.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1.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
2.准备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3.写出自己对离子键应用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思考的水平。
八、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思想不够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下节课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主题:离子键
目标: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能够通过实例进行解析和应用。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互作以及晶体结构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主题:“离子键是什么?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定义和性质。
二、概念解释
1.讲解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强调带电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2.介绍离子键的性质,如稳定性、硬度和脆性。
三、例题分析
1.通过实例分析氯化钠(NaCl)和氧化钙(CaO)的离子互作过程,解释离子键的形成。
2.让学生讨论离子键的特征和应用,如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物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
五、总结
归纳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有关离子键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反馈
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以及对下节课的期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适度结合实例和实验,深化学生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3.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离子键;4.理解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2.离子键的形成过程;3.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离子键;4.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难点:如何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离子键。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性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离子键作用机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实例来引入本节课。
例如:“大家知道为什么氯化钠是白色晶体吗?是因为它是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或者“你们知道氯化钠的化学式是什么吗?”2.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PPT等教具,向学生详细介绍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讲解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化学性质,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3.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或者PPT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离子键形成过程。
重点讲解:当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变成正离子;当非金属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变成负离子。
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晶体。
4.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离子键(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式判断是否存在离子键的方法。
例如:“NaCl、MgO、CaCl2等都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离子键。
”5.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或者PPT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重点讲解:离子键结构稳定,熔点和沸点高;在水中易溶解;导电性能良好。
6.小结(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教学教案
《离子键》教案教案撰写是教师招聘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如何撰写教案并不是特别清楚。
化学学科讲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离子键》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
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
(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离子键的教学设计
离子键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控离子键的概念2、掌控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育同学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技能;培育同学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立场价值观1、结合教学培育同学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
3、通过氯化钠的形成培育同学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设问]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觉的元素有多少种?那我们世界上的物质有多少种?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怎么能形成这千千万万种物质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其中的神秘。
思索、回答:一百多种许多种(很多种)设置问题,激发同学求知欲。
[引入、设问]我们要怎么揭开这其中的神秘?我们常常说“结构决断性质”。
那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先来给这些元素按原子结构来分分类。
大家说元素的原子结构最外层能够有多少个电子?什么样的结构就是稳定的或者不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把元素的原子分成了具有稳定结构的和不稳定结构的。
既然有些不满意稳定结构,那么将有什么改变趋势?思索、回答:八个电子,假如是第一层,最外层最多有两个电子。
最外层满意8电子或者2电子就稳定,不满意8电子或2电子结构就不稳定。
形成稳定结构的。
从原子结构出发提出问题,找出成键的缘由。
培育同学规律推理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技能,并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离子键教学设计(张卫国)[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从不稳定达到稳定结构,进而就将形成世界上的各种结构。
但问题是要怎么实现从不稳定结构到稳定结构进而形成各种物质?今日我们通过氯化钠的形成来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NaCl的形成[引入]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离子键的教学设计
篇一:离子键教案《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四、教学准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相结合1七、教学过程设计234篇二:离子键教学设计《离子键》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投影】“原子间相互作用”【讲述】为什么h2o要加热到1000℃以上(或通电)才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否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使他们仅仅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分开?【学生思考后作答】【讲述】破坏这种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
【投影】“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板书】一、化学键1.定义(强调“强烈”二字)【讲述】这里要指出的是:水气化也要加热,常压下,达到100℃才课沸腾。
(为以后分子间力学习埋下伏笔)【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原子、离子)【讲述】对于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化学键存在于离子和离子之间,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强烈的,这种化学键称之为离子键。
【板书】 2.化学键的分类共价键【实验录象】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熔融的氯化钠)【提问】我们看到:石墨插入熔融氯化钠时灯泡亮了,而插入干燥氯化钠晶体时灯泡不亮。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离子键是化学中基础且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进行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安排。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内容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点;2. 掌握离子键的命名规则;3. 能够应用离子键的概念解释化学现象。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幻灯片、黑板、多媒体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等;2. 材料:教科书、参考书、课外读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离子键的认知;(2)提问:你们了解离子键吗?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2. 理论讲解(1)通过幻灯片和黑板,讲解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点;(2)重点讲解离子键的电子转移特征和电性差异对离子键强度的影响;(3)讲解离子化合物的晶格结构和离子半径比的影响。
3. 实验探究(1)展示离子键形成的实验现象;(2)进行实验,观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3)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的离子键特点。
4. 练习(1)设计离子键的命名规则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2)加强训练,涉及多种元素和多个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命名。
5. 拓展与应用(1)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让学生讨论离子键的应用领域,如药物研发、电化学等;(2)展示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离子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6. 总结与评价(1)总结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和特点;(2)进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进行小测验或问答形式的评价。
四、课堂延伸1.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了解离子键的更多应用和发展历程;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相关实验,观察离子键的特性和性质;五、教学反思通过本篇教学设计,学生对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对离子键的命名规则也有了一定掌握。
通过实验的展示和讨论,学生对离子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离子键-教学设计
化学键222012316011075 李秀若【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从元素组成物质入手,介绍化学键的存在,引出离子键等。
与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等知识相呼应,为后面的物质的种类组成等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键是什么,知道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②知道静电作用的类型和其作用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模型的演示探究,学会如何推理离子键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微观世界的奥妙,由小及大,形成良好的物质观【教学思路】1、通过实验引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模型形象的展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3、深入学习静电作用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及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教学方法】用实验引出理论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让同学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离子键用模型来阐述微观世界,更生动形象的描述出离子键的微观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键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类型及作用方式2、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教学过程】说课大家好。
我是XX。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部分内容《离子键》首先,我们来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小节位于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从上一节各种元素及其规律的学习深入到元素通过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形成方式与本质,也是之后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本质。
离子键是本小节的第一部分,有重要的引入作用,联系宏观与微观。
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键是什么,知道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②知道静电作用的类型和其作用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模型的演示探究,学会如何推理离子键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微观世界的奥妙,由小及大,形成良好的物质观3.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键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静电作用的类型及作用方式·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微观解释,静电作用的作用方式然后,来说学生这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微观化学的各种过程理解比较吃力,要使他们印象深刻并且理解更容易,用模型亲手演示是最佳方法。
教案化学高中离子键
教案化学高中离子键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离子键形成的条件和规律;
3. 掌握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规律;
2. 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30分钟)
(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2)离子键的特点和规律;
(3)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4)离子键的应用领域。
3. 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离子键的理解和认识。
4. 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性质;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制定一个实验方案,探究离子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氯化钠和氯气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抽象出离子键概念,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3)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离子键的探索,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
力。
(3)通过讨论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境教学。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一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以与多种元素构成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有限的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个万千世界?
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
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引力作用。
那么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原子之间结合成新物
质肯定也需要某种作用力。
而使原子与原
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
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
键。
【提问】在化学键的概念中,我们可
以抓住哪些重要的字眼?
【板书】要点:1、相邻的原子 2、
原子之间 3、强烈作用
【过渡】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实质不
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
键和金属键等,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
习离子键。
聆听
读教材、做笔记
思考、归纳
回答:相邻、原
子之间、强烈作
用力
回归教材、寻找
关于离子键的相
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
读习惯与表达
归纳能力
联系教材并回
答了掌握了化
学键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
发现新知识的
能力
实验探究学习
观看动画探究氯化钠的【演示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
(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
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
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
的上方。
(边演示边讲解)
【归纳总结】
【启发思维】从实验中,钠和氯气发
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如何从
微观的角度来解析为什么金属钠和氯
气能发生反应呢?(提示:请同学从
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
过程。
)
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途径形成过程
Na
Cl
【播放动画】认真观察动画中氯原子
和钠原子的变化,请学生对照自己所
写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巩固氯化钠的微
观形成过程。
讲解
【师生结论】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
认真观察实验现
象、分析、思考
并将实验现象及反
应方程式填入表格
中
现象:钠在氯气中
剧烈燃烧,火焰呈
黄色,气体黄绿色
逐渐变浅,有大量
白烟生成。
聆听并回忆、思
考并分组讨论
画出Na和Cl的
原子结构示意
图,并从得失电
子来解释氯化钠
是怎么样形成。
认真观察、参照
对比
讨论回答
从教材的静态跳
跃到实验的动
态,直观明了地
掌握知识与实验
能力,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
提出问题是进
行科学探究的
重要一环,不
但确立了探究
方向,而已可
以启发学生的
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
新知识的能力
以及筛选有用
答案的能力
表格清晰明
了,便于回答
归纳
归纳总结迁移与应用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
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
形成的
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
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
“ x ”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结束语】同学们,每天还会不断地
有新物质为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再增
添一丝色彩,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新物质形成的奥秘,这些
新物质或许是自然界自发生出来的,
但是更会是人类造出来的。
而你们作
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某些新物质或许
就是你们创造出来的。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的第3题的第一小题以及相
关练习
预习共价键
聆听、想象
课后完成作业
进一步巩固知
识
问答活跃课堂
气氛
学生学以致
用,激起学生
对学习化学的
热情,勇于探
索的精神
让学生更好地
掌握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一)
一、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要点:主要类型:
1、相邻的原子离子键
2、强烈作用共价键
二、离子键
(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二)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
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距离,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三、离子化合物
定义: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四、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 x ”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1、原子的电子式
2、离子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